
第一部分(20分)
1.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題目。(6分)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卻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我曾想象過自己登臨 jié 石山時是否會有“星漢燦爛”的詠嘆;也曾想象過自己徘徊于窗外時是否會有歌頌母親的贊語。這些想法也許怪dàn,也許滑jī,也許狹ài,但想象確實[甲]了我的內心活動,[乙]了我的心理期待,更[丙]了我的負面情緒。想象就像是林間小花,一朵便馨香滿園;想象就像是園中小草,一棵便綠意盎然。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4分)
① (jié)_____石山 ② 怪(dàn)_____ ③ 滑(jī)_____ ④ 狹(ài) _____
(2)文中甲乙丙三處,依次填入動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
A.豐富 調節(jié) 滿足 B.調節(jié) 豐富 滿足
C.滿足 豐富 調節(jié) D.豐富 滿足 調節(jié)
2.班級舉辦詩文朗誦節(jié)目,主題為“讀好書,交好友”。(8分)
[甲]:如果時光倒流,我想與睿智的孔子交朋友,“① 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十二章》)。
[乙]:我想與樂觀自信的劉禹錫交朋友,“晴空一鶴排云上,② __________________”[《秋詞》(其一)],愛秋不悲秋,氣勢不凡。
[丙]:我想與意氣風發(fā)的譚嗣同交朋友,“③ __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_”(《潼關》),沖決羅網,勇往直前;我想與以家國為己任的陸游交朋友, “⑤ _________________,⑥ _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風雨夢境,憂國憂民。
[丁]:我想與情深義重的李白交朋友,“我寄愁心與明月,⑦ ______________”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峨眉山月半輪秋,⑧ ________________” (《峨眉山月歌》),寄情于月,遙致思念。
[戊]:大家發(fā)自肺腑而又精辟的交友觀,令我深受啟發(fā)。
班級發(fā)起“青春作伴好讀書”的主題活動,為更好地宣傳此次活動,班主任請你與小小完成設計。
3.小小創(chuàng)作了一幅漫畫作為海報的主體部分,她發(fā)在班級群里,想要聽聽同學們的意見。請你用簡單的語言介紹畫面內容,并指出其寓意。(10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準備在海報上設計一個[推薦閱讀]欄目,向同學們推薦一本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優(yōu)秀作品(除了教材中要求閱讀的),請你寫出書名、作者和推薦理由。(3分)
書名:《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
推薦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50分)
5.名著閱讀。(6分)
語段一: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
(選自《朝花夕拾》)
語段二:只見那太子使出法來,將身一變,變作三頭六臂,手持六般兵器,望妖魔砍來……是那六般兵器?卻是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魔杵、繡球、火輪兒。
(選自《西游記》)
語段三:只見妖精一只手舉著火尖槍,站在那中間一輛小車兒上,一只手捏著拳頭,往自家鼻子上捶了兩拳……念個咒語,口里噴出火來,鼻子里濃煙迸出,閘閘眼,火焰齊生。
(選自《西游記》)
(1)文學經典中不乏兒童形象的塑造,上面語段中,涉及的兒童形象分別是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3分)
(2)成長不單意味著身體的發(fā)展,“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請在《朝花夕拾》或《西游記》中選擇一位人物,指出其精神上的成長變化。(2分)
(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請從《朝花夕拾》或《西游記》中選擇一位父親或者母親,結合其教育孩子的做法,談談你對其做法的看法。(3分)
你班召開“德行”主題班會,你選用下面兩篇文章作為材料,請你完成下面的任務。
古詩閱讀。(6分)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乙]芙蓉樓送辛漸① 二首(其一)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② 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③ 。
[注釋]① 辛:王昌齡的朋友。② 平明:黎明。③ 冰心:像冰一樣純潔明凈的心。玉壺: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壺。冰心、玉壺都喻指高潔、清白的品質。
6.“巴山夜雨漲秋池”“寒雨連江夜入吳”,這兩句中詩人寫“雨”有什么作用?(2分)
7.聯(lián)系“一片冰心在玉壺”,說說“洛陽親友如相問”最有可能問什么?(2分)
8.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2分)( )
A.“君問歸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無法盡快與親友相見的無奈。
B.“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說自己處境的孤寂凄冷。
C.“一片冰心在玉壺”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詩人堅守高潔、清白的品格和志向。
D.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不追求功名富貴,堅持玉潔冰清操守的情懷。
文言文閱讀。(12分)
陳述古① 密直② ,嘗知③ 建州浦城縣。富民失物,捕得數(shù)人,莫知的④ 為盜者。述古紿⑤ 曰:“茉寺有一鐘,至靈,能辨盜?!笔谷擞煤箝w祠⑥ 之。引囚立鐘前,諭⑦ 曰:“不為盜者摸之無聲,為盜者摸則有聲。”述古自率同職③ 禱鐘甚肅,祭訖以?、?圍之,乃陰使人以墨涂鐘。良久,命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乃驗其手,皆有墨,一囚獨無墨,乃見真盜——恐鐘有聲,不敢摸者。訊⑩ 之即服。 (節(jié)選自《夢溪筆談》,有刪改)
[注釋]① 陳述古:陳襄,字述古。② 密直:即“樞密院直學士”的簡稱。③ 知:主管。④ 的:真正的。⑤ 紿(dài):騙。⑥ 祠:供奉。⑦ 諭:告訴,吩咐。⑧ 同職:同,同事。⑨ 帷:帷幕。⑩訊:拷問。
9.下面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A.至靈,能辨盜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B.使人迎置后閣祠之 只使墜(《杞人憂天》)
C.引囚立鐘前 下車引之(《陳太丘與友期行》)
D.祭訖以帷圍之 以刀劈狼首(《狼》)
10.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陳襄曾經擔任浦城縣的知縣,城里有一富人家中被盜,因此抓了好幾個人。
B.寺廟里有能辨認誰是盜賊的鐘并不是真的,只是陳襄編造的故事。
C.“甚肅”表明陳襄禱鐘十分認真,這么做是為了能夠讓眾人也相信鐘的靈驗。
D.真正的盜賊摸鐘出來后發(fā)現(xiàn)只有自己手上沒有墨,十分害怕,于是承認了罪行。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不為盜者摸之無聲,為盜者摸則有聲。
(2)良久,命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
12.陳述古之所以能成功捕獲盜賊,是抓住了盜賊怎樣的心理?(2分)
13.有同學認為,故事中“摸鐘”是辨賊的主要方式,但作者卻詳寫了陳述古“迎”鐘、 “祠”鐘、“禱”鐘等行為,這屬于詳略不當。你同意這樣的觀點嗎?為什么?(2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題目。(12分)
嫦娥變形記
吳 鵬
先秦還是單身男
嫦娥奔月的神話最早出現(xiàn)在相傳成書于商朝的《歸藏》中,其中有云“歸妹曰:昔者恒我竊毋死之”。由此可知,至少在秦代甚至更遠的商朝,就已經有了奔月神話的原型。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奔月神話主角的名字并非后人熟知的“嫦娥”,而是名不見經傳的“恒我”?!昂恪奔从篮?,“恒我”即“使我永恒”,期望長生不老,寄寓著中華先民對生命的執(zhí)著和對現(xiàn)世的依戀。相較于“嫦娥”明顯的女性化色彩,“恒我”則是中性詞甚至偏男性化。有學者從“恒我”的詞性出發(fā),認為“在父權制社會中,這個‘恒我’也許應該是男性形象,就像夸父一樣,只不過一個為逐日,一個為奔月而已”。
兩漢嫁為后羿妻
漢文帝姓劉名恒,為避其名諱,“恒我”中的“恒”字改為同樣具有永恒之意的“姮”或“嫦”。女字偏旁的加入使得奔月神話的主角開始具有女性色彩,而西漢官話關中語音中,“我”的發(fā)言近似于“娥”,男“恒我”順理成章地轉變成女“姮娥”“嫦娥”。
西漢前期,羿開始出現(xiàn)在奔月神話中。據淮南王劉安所編撰的《淮南子》記載: “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xù)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睎|漢張衡《靈憲》一文,對奔月神話進行了大幅度擴充,使其故事內容更加豐富,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啊瓓鹚焱猩碛谠拢菫轶蛤??!睂饘懗审蛤懿⒉皇菍ε竦某蠡诠湃说奈幕^念中,蟾蜍是神物,能避邪氣、助長生,張衡所造地動儀就是用蟾蜍與龍相配。且蟾蜍晝伏夜出,與月亮運行規(guī)律相似,古人遂視蟾蜍為月亮的象征。
無論《淮南子》還是《靈憲》,都沒有定義姮娥與羿的關系。直到東漢末年,學者高誘在給《淮南子》作注時,才作為“證婚人”宣布姮娥與羿結成夫妻,“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竊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
隋唐吳剛來相伴
南北朝以后,嫦娥的形象從蟾蜍回歸為女兒身,而且是絕色美女。白居易《鄰女》詩曾用“白日嫦娥”夸贊鄰家少女不可多得的容貌,“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詩人還用嫦娥喻指與自己曾經滄海、過往難忘的女子。成語“破鏡重圓”的主角徐德言《詠破鏡》即言,“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崔膺送別佳人,慨嘆“嫦娥一入月中去,巫峽千秋空白云”。
人們對嫦娥居住的月宮也開始進行盛大裝修。先秦兩漢的奔月敘述中,月宮清光冷輝,蕭索凄寒。到了唐代,月宮擴建成遍地玉閣瓊樓的仙境,原是西王母神話中的月兔,被送到月宮,陪嫦娥嬉戲。唐末杜光庭《神仙感遇傳》中,月宮內有“仙女數(shù)百,皆素練霓衣,舞于廣庭”,為嫦娥解憂。
奔月神話在唐朝最大的發(fā)展,是吳剛進入月宮代桂?!队详栯s俎·天咫》:“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chuàng)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辨隙鸶`不死之藥,玉兔搗不死之藥,吳剛伐不死桂樹,三者都因不死長生聚首月宮。
明清飛入百姓家
隨著明清市民文學的勃興,嫦娥也從遠在天際的月宮,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世俗演繹小說的主角。
嫦娥飛升,羿獨留人間,不勝悲傷,人們便有意讓夫妻再續(xù)前緣。據元末明初陶宗儀所編纂《說郛》收錄的筆記小說,“嫦娥奔月之后,羿思念成疾”,這年正月十四日夜間“忽有童子詣宮求見”,自言是夫人即嫦娥派來人間的使臣。童子告訴羿,“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釋”,而“明日乃月圓之候,宜用米粉作丸,如月,置室西北方”,然后“呼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耳”。羿照此辦理,嫦娥果然從天上回歸人間,與羿“復為夫婦如初”。羿用米粉做的湯丸后來演化為元宵,據說正月十五吃元宵的習俗就從此而來。在蒲松齡《聊齋志異》筆下,嫦娥因貶之凡,成為富有情趣的人間女子,嫁與凡人宗子美為妻,生下一兒一女,長相廝守。嫦娥形象從神到人的改寫,最終使嫦娥完成了從塵世奔月飛升到天上重返人間的輪回,讓神話回歸日常。
(選自《中國青年報》,有刪改)
14.閱讀選文,完成“嫦娥之變”的思維導圖。(3分)
15.小文認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奔月神話在閱讀時可以跳過,不需要仔細閱讀。你認同這種做法嗎?結合具體內容說明理由。(2分)
16.請結合全文,談談本文大標題及小標題的作用。(2分)
17.根據鏈接材料,結合全文內容,寫出你從選文中發(fā)現(xiàn)的神話特點。(3分)
[鏈接材料]① 神話帶有濃厚的幻想色彩,是先民解釋世界的嘗試。② 嫦娥是中國神話中的月中女神,人們對嫦娥有從譴責到同情的轉變。③ 神話翅膀所翱翔的地方,每每都是科學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先聲。
18.嫦娥五號“挖土”歸來的同一天,某報的第12版“科技”版還發(fā)表了另一篇與嫦娥有關的文
章,標題是“嫦娥五號秘籍:兩噸多的胖小伙如何‘追上’小姑娘”,本篇文章則刊登在第10版
“國學”版。請結合選文內容,探究編輯這樣安排的原因。(2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題目。(13分)
廢墟的召喚
宗 璞
① 冬日的斜陽無力地照在這一片田野,剛是下午,清華氣象臺上邊的天空,已顯出月牙兒的輪廓。順著近年修的柏油路,左側是干皺的田地,看上去十分堅硬,其間點綴著斷石殘碑。右側現(xiàn)在只剩下冬日的凄冷。轉過布滿枯樹的小山,那一大片廢墟呈現(xiàn)在眼底時,我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好像歷史忽然倒退到了古希臘羅馬時代。
② 這一帶廢墟是圓明園中長春園的一部分,從東到西,有圓形的臺,長方形的觀,已看不出形狀的堂和亭基。原來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稱西洋樓。在莽蒼蒼的原野上,這一組建筑遺跡宛如一列正在覆沒的船只,而那叢生的荒草,便是海藻,雜陳的亂石,便是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三十多年前,初來這里,曾想,下次來時,它該下沉了罷?它該讓出地方,好建設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來,它還是停泊在原野上。遠瀛觀的斷石柱,依然寂寞地站著。大水法的拱形石門,依然卷著波濤。觀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陳列著兵器甲胄。但石波不興,雕兵永駐,這蒙受了奇恥大辱的廢墟,只管悠閑地、若無其事地停泊著。
③ 時間在這里,如石刻一般,停滯了,凝固了。建筑家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建筑的遺跡,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歷史嗎?看那海晏堂前的石飾,像一個近似半圓形的容器,年輕時曾和幾個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現(xiàn)在石“碗”依舊,但是我卻欣然。因為我的變化,無非是自然規(guī)律之功罷了。我畢竟沒有凝固——對著這一段凝固的歷史,我只有悵然凝望。大水法與觀水法之間的大片空地,原來是兩座大噴泉,想那水姿之美,已到了標準境界,所以以“法”為名。西行可見一座高大的廢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覺得人是這樣渺小,天地是這樣廣闊,歷史是這樣悠久——
④ 路旁的大石龜仍然無表情地蹲伏著。風在路另側的小樹林中呼嘯,忽高忽低,如泣如訴,仿佛從廢墟上飄來了“留——留——”的聲音。我詫異地回轉身去看了。暮色四合,幾座大石疊在一起,露出一個空隙,像要對我開口講話。告訴我這里經歷的燭天的巨火嗎?告訴我時間在這里該怎樣衡量嗎?還是告訴我你的向往,你的期待?
⑤ 風又從廢墟上吹過,依然發(fā)出“留——留——”的聲音。我忽然醒悟了。它是在召喚! 召喚人們留下來,改造這凝固的歷史。廢墟,不愿永久停泊。
⑥ 然而我沒有為這斗爭過嗎?便在這大龜旁,我們幾個人曾怎樣熱烈地爭辯呵。那時的我,是何等慷慨激昂,是何等滿懷熱忱!但是走的只管走了。和人類比較起來,個人的一生是小得多的概念了。而我們呢?我們的經歷自不必提起了。我卻愿無愧于這小得多的概念。楚國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辭的光輝,不是永遠充塞于天地之間嗎?
⑦ 空中一陣鴉噪,抬頭只見寒鴉萬點,馱著夕陽,掠過枯樹林,轉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紅色的西天。在它們的翅膀底下,晚霞已到最艷麗的時刻,西山在朦朧中涂了一層嬌紅,輪廓漸漸清楚起來。這景象也是我熟悉的,我不由得閉上眼睛。
⑧ “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身旁的年輕人在自言自語。事隔三十余年,我又在和年輕人辯論了。我不怪他們,怎能怪他們呢!我噴著,很不理直氣壯?!傲粝聛戆? 就因為是廢墟,需要每一個你呵。”“匹夫有責?!蹦贻p人是敏銳的,他清楚地說出我囁嚅著的話?!暗窃鯓颖M每一個我的責任?怎樣使環(huán)境允許每一個我盡責任?”他微笑,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間。我忽然理直氣壯起來:“那怎樣,不就是內容嗎?”
⑨ 他不答,他也停了說話,且看那瞬息萬變的落照。遠山凹處,紅日正沉,只照得天邊山頂一片通紅。前面高聳的斷橋便是整個圓明園唯一的遺橋了。遠望如一個亂石堆,近看則橋的格局宛在。橋背很高,橋面只剩了一小半?!拔乙苍S可以想一想,想一想這廢墟的召喚?!蹦贻p人忽然微笑說,那笑容仍然介于冷和苦之間。
⑩我們仍望著落照。通紅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遠山顯出一層層深淺不同的紫色。濃處如酒,淡處如夢。那不濃不淡處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蘿,這鋪天的霞錦,需要多少個藤蘿花瓣啊。仿佛聽得說要修復圓明橋了,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廢墟呢?最好是遠瀛觀一帶,或只是這座橋,也可以的。
? 為了什么呢!為了憑吊這一段凝固的歷史,為了記住廢墟的召喚。(有刪改)
19.第① 段中的畫線部分屬于景物描寫,請說說其景物特點及寫作目的。(2分)
20.第② 段中作者把“這一組建筑遺跡”比作“一列正在覆沒的船只”,你覺得恰當嗎?請闡述理由。(3分)
21.第③ 段中寫道:“對著這一段凝固的歷史,我只有悵然凝望?!苯Y合上下文,說說作者為什
么說“歷史”是“凝固的”。(2分)
22.下列對上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第③ 段“現(xiàn)在石‘碗’依舊,但是我卻欣然”一句中,“我卻欣然”就是因為作者看到眼前的廢墟并沒有發(fā)生絲毫的變化,那里仍然留下了她年輕時與朋友歡聚的美好回憶。
B.第④ ⑤ 段中兩次描寫廢墟上飄來的“留----”的聲音,這聲音既指大自然的風聲,又指廢墟對人們發(fā)出的呼喚,與文章的標題“廢墟的召喚”相照應。
C.文中第⑥ 段提到“楚辭的光輝永遠充塞于天地之間”,意在表達作者要像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那樣,為歷史做出應有的貢獻,無愧于“個人的一生”這小得多的概念。
D.文中描述“我”與身旁那位年輕人的對話,是為了反映當代年輕人的困惑:找不到“盡每一個我的責任”的方法和途徑,更缺少理想的環(huán)境去盡責。
23.結合全文內容,請闡述標題“廢墟的召喚”的豐富內涵。(4分)
第三部分(60分)
24.寫作。(60分)
如果你有一個神奇的遙控器,可以讓時間放緩、快進、后退和暫停,你會怎么用它呢?
請你以“此刻,我按下時間控制器”為題,發(fā)揮想象寫一篇文章。要求:
① 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② 不少于600字;③ 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這是一份08,江蘇省蘇州市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共8頁。
這是一份江蘇省蘇州市蘇州高新區(qū)實驗初級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語文試題,共10頁。
這是一份江蘇省蘇州市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共8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