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孫未解供gòng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
①[晝]白天 [耘田]在田間鋤草。
②[績麻]把麻搓成線。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從事。
⑤[傍]靠近。
⑥[陰]樹蔭。
譯文:白天鋤地,夜晚搓麻,農(nóng)家男女各自忙著各自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織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樣子,在靠近桑樹的下面學(xué)著種瓜。
☆《稚zhì子弄冰》 [宋]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dāng)銀鉦zhēng。
敲成玉磬qìng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脫曉冰]早晨從金屬盆里把冰取出來。
③[鉦]一種金屬打擊樂器。
④[磐}一種用玉或石制成的打擊樂器。
⑤[玻璃]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現(xiàn)在的玻璃。
譯文:兒童早晨起來,從結(jié)成堅冰的銅盆里剜冰,用彩線穿起來當(dāng)錚。提著銀鑼似的冰塊在樹林里邊敲邊跑,忽然冰鑼敲碎碎落地,那聲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樣。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bēi,山銜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①[陂]池岸。
②[漪]水中的波紋。
③[腔]曲調(diào)。
④[歸去]回去。
⑤[信口]隨口。
譯文:在一個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山銜住落日淹沒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diào)的的樂曲。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①游子:指詩人自己。吟:詩體名稱。
②臨:將要。
③意恐:擔(dān)心。
④歸:回來,回家。
⑤誰言:言:說。寸草:小草。這里比喻子女。心:子女的心意。
⑥報得:報答。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
⑦三春:舊稱農(nóng)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譯文: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即將遠(yuǎn)游的孩子趕制新衣。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①鳥鳴澗:鳥兒在山澗中鳴叫。
②閑:安靜、悠閑,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春山:春日的山??眨嚎占拧⒖湛帐幨?。
③月出:月亮升起。驚:驚動,擾亂。山鳥:山中的鳥。
④時鳴:偶爾(時而)啼叫。時:時而,偶爾。
譯文:寂靜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無聲的飄落,夜半更深,萬籟俱寂,似空無一物。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它們在春天的溪澗里不時地鳴叫。
☆《從軍行》 [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注釋:
1.從軍行:樂府曲名,內(nèi)容多寫邊塞情況和戰(zhàn)士的生活。
2.青海:指青海湖。
3.穿:磨破。
4.金甲:戰(zhàn)衣,金屬制的鎧甲。
5.樓蘭:西域古國名,這里泛指西域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
譯文:青海上空的陰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yuǎn)方的玉門關(guān)。塞外身經(jīng)百戰(zhàn)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wèi城朝雨浥yì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①[安西]唐代安西都護(hù)府的簡稱,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庫車縣附近。
②[渭城]秦時咸陽城,漢代改稱渭城,在今陜西西安西北,位于渭水北岸。
③[澠]濕潤,沾濕。
④[陽關(guān)]古關(guān)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南
譯文:清晨的細(xì)雨打濕了渭城的浮塵,青磚綠瓦的旅店和周圍的柳樹都顯得格外清新明朗。請你再飲一杯離別的酒吧,因?yàn)槟汶x開陽關(guān)之后,在那里就見不到老朋友了。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注釋:
①[將曉]快要天亮。
②[三萬里河]指黃河?!叭f里”形容它很長。
③[五千仞岳]指華山?!拔迩ж稹毙稳菟芨?。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遺民]指在金統(tǒng)治地區(qū)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塵]指金統(tǒng)治地區(qū)的風(fēng)沙,這里借指暴政。
⑦[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詩題意思: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時候,走出籬笆門,忽然對面吹來一陣涼風(fēng),心中產(chǎn)生一股傷感,于是寫下這首詩。
譯文:三萬里黃河?xùn)|流入大海,五千仞華山高聳接青天。鐵蹄下遺民欲哭已無淚,盼望官軍收失地又一年。
思想感情:這首詩表達(dá)了作者愛國和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盾與矛者,譽(yù)之日:“吾wú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yù)其矛日:“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能應(yīng)也。夫fú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釋:
①本文選自《韓非子.難一》。
②[鬻]賣。
③{陷]穿透。
④[夫]放在句首,表示將發(fā)議論。
譯文:
楚國有個既賣矛又賣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很堅固,任何武器都無法刺破。”接著,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說:“我的矛很銳利,沒有穿不透的東西?!庇械娜藛査骸叭绻媚愕拿ゴ棠愕亩?,會怎么樣?”那人便答不上話來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 《鄉(xiāng)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采了蠶桑又插田。
☆ 《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shè)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喝?“此是君家果。”兒應(yīng)聲答日:“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br>①本文選自《世說新語.言語》。
②[惠]同“慧”,智慧。
③[詣]拜訪。
④[乃]就,于是。
⑤[示]給 ...看。
⑥[夫子]古時對年長而且有學(xué)問的男子的尊稱,這里指孔君平。
譯文: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的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焙⒆玉R上回答:“我從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br>名人名言、俗語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樂也好心酸也好,對于他都是心動神移的最深刻的記憶。一冰心
◎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清]林則徐
◎幽默和風(fēng)趣是智慧的閃現(xiàn)。[英國]威廉.莎士比亞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烏音。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一《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一《論語》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一《孟子》
◎多行不義,必自斃。 一《左傳》
◎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一 《朱子語類》
單元及園地知識點(diǎn)
◇觀三國烽煙,識梁山好漢,嘆取經(jīng)艱難,惜紅樓夢殘。
◇《水滸傳》是我國著名的古代長篇小說,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單八將在水泊梁山起義的故事,塑造了眾多好漢形象:及時雨宋江、玉麒麟盧俊義、智多星吳用、黑旋風(fēng)李逵、浪里白條張順。
◇讀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諸葛孔明足智多謀,運(yùn)籌帷幄;黑旋風(fēng)李逵魯莽剛猛,是個大孝子;齊天大圣孫悟空神通廣大;大觀園里的林妹妹多愁善感...漫步中國古典名著長廊,走近這些人物,品讀精彩故事。
◇ 《西游記》中險境迭出的取經(jīng)之旅:三打白骨精、大戰(zhàn)紅孩兒、女兒國遇險、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會吸引我們一口氣讀下去。
◇橫豎撇捺有乾坤,一點(diǎn)一畫成文章?!笞掷镄虚g眾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
◇幾千年前,古埃及人已經(jīng)在天文學(xué)、數(shù)學(xué)、幾何學(xué)、地理學(xué)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在天文歷法方面,他們將一年定為365天,并規(guī)定每年12個月,一個月30天,剩余5天作為節(jié)日。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創(chuàng)“顏體”楷書,是楷書四大家之一。他的楷書具有恢宏雄壯、大氣磅礴的特點(diǎn)。人們常說的“顏筋柳骨”中的“顏筋”,就是形容他的書法筋肉豐滿,渾厚有力?!肚诙Y碑》是其代表作之一
這是一份【語文必考知識點(diǎn)】五年級上冊語文重點(diǎn)必考知識點(diǎn)匯總2023.9.1,共85頁。學(xué)案主要包含了確定寫作對象,進(jìn)行觀察,說一說它的來歷,寫作提綱,冷言冷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必考知識點(diǎn)】五年級上冊語文重點(diǎn)必考知識點(diǎn)匯總2023.9.1(1),共50頁。學(xué)案主要包含了確定寫作對象,進(jìn)行觀察,說一說它的來歷,寫作提綱,冷言冷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必背必考知識點(diǎn)名師梳理(寒假預(yù)習(xí))學(xué)案,共5頁。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