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在答題卡第1面和第3面上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填寫自己的考生號、姓名;將自己的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的“條形碼粘貼處”。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的相應位置上,作圖可用2B鉛筆;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改動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區(qū)域;不準使用鉛筆(作圖除外)、涂改液和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jié)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C-12 N-14 O-16 P-31 S-32 Fe-56 Cu-64 Ag-108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錯選、不選、多選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給分。
1. 廣府文化獨具特色,如廣彩、廣繡、扒龍舟、廣東剪紙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燒制陶瓷的主要原料黏土是混合物
B. 制作廣繡蠶絲屬于有機合成材料
C. 龍舟表面所涂的紅色顏料是氧化銅
D. 將彩紙剪成精美的圖案是化學變化
2. 推進綠美廣東生態(tài)建設從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態(tài)保護的是
A.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
B. 將生活垃圾集中露天焚燒
C. 從廢舊汽車蓄電池中回收金屬鉛
D. 研發(fā)和使用更加低毒高效的農(nóng)藥
3. 生機勃勃的地球離不開空氣,下列關(guān)于空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稀有氣體可用于霓虹燈的制作
B.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 SO2排放是導致酸雨原因之一
D. PM2.5的含量越高空氣質(zhì)量越好
4. 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guān),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飲用運動飲料補充鈉、鉀等元素
B. 服用補鐵劑治療骨質(zhì)疏松癥
C. 缺鋅會影響青少年生長發(fā)育
D. 汞、鎘屬于對人體有害的元素
5. 在家務勞動中感悟化學原理。下列家務勞動涉及的化學知識正確的是
A. AB. BC. CD. D
6. 對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合理的是
A. 空氣濕度增大:單位體積空氣中水分子數(shù)目增多
B. 石墨一定條件下轉(zhuǎn)變成金剛石:原子種類發(fā)生改變
C. CO2氣體制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由運動變?yōu)殪o止
D. 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溶液中含硫酸根離子
7. 釹(Nd)等稀土元素是一類有重要用途的資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釹屬于非金屬元素B. 一個釹原子的質(zhì)量為144.2g
C. Nd3+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60D. 一個釹原子含60個質(zhì)子
8. 某學習小組制作的凈水器如圖,關(guān)于該凈水器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能把自來水變成純凈物
B. 能除盡水中的可溶性雜質(zhì)
C. 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
D. 凈水時水最后流經(jīng)小卵石
9. 液氫、煤油(含C、H元素)、液氧可用作神州飛船運載火箭推進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火箭發(fā)射時僅靠空氣不足以使燃料充分燃燒
B. 液氫和煤油完全燃燒的反應都是化合反應
C. 液氫是高能燃料且燃燒后的產(chǎn)物無污染
D. 飛船進入軌道后主要利用太陽能維持工作
10. 用電解水實驗探究水的元素組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a管和b管中氣體體積比約為2:1
B. b管中的氣體能使燃著的木條燒得更旺
C. 該探究說明水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D. 該探究的依據(jù)是化學變化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11. N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N2和H2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常溫下N2的化學性質(zhì)很活潑
B. 和按個數(shù)比1:1進行該反應
C. 中N、H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1:3
D. 反應前后分子種類和數(shù)目發(fā)生變化
12. 下列果汁或飲料中,呈弱堿性的是
A. 蘋果汁(pH≈3)B. 番茄汁(pH≈4)
C. 西瓜汁(pH≈6)D. 蘇打水(pH≈9)
13. 鈷(C)的金屬活動性與鐵相似,鈷的化合物相關(guān)性質(zhì)如下、下列預測合理的是
A. C能從MgCl2溶液中置換出Mg
B. CO能與鹽酸反應得到粉紅色溶液
C. CCO3能與鹽酸反應生成H2
D. C(OH)2可由C與NaOH溶液反應制得
14. 關(guān)于下列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實驗①:滴有濃硫酸的部位變黑,說明濃硫酸有腐蝕性
B. 實驗②:試管壁發(fā)燙,說明物質(zhì)溶解過程伴隨熱量變化
C. 實驗③:反應后總質(zhì)量減小,說明該反應不符合質(zhì)量守恒定律
D. 實驗④:氨氣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說明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大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6小題,共48分。
15. 磷及其化合物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制造,如LiFePO4等。
(1)白磷保存在水中可以防止自燃,主要原因______。
(2)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消耗0.4g氧氣至少有______g紅磷參加反應。
(3)磷有多種化合價,PCl5讀作______;已知,磷酸根離子的化學符號是______;根據(jù)化合物的分類,LiFePO4屬于______。
16. 我國古代科技璀璨奪目,金屬的冶煉與使用在當時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1)日常生活中,適合制作電纜的金屬是______(填標號)。
A. 金B(yǎng). 銅C. 汞D. 鎢
(2)明代《天工開物》描述了錫的冶煉方法,如圖a。
①原料錫砂中的SnO2和木炭反應得到錫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②煉錫時混入少許鉛形成合金,產(chǎn)物更易熔化流出,原因是______。
(3)圖b為古代煉鋅工藝原理示意圖。爐甘石成分是ZnCO3,高溫易分解生成ZnO。
①泥罐外煤餅的主要作用是燃燒提供熱量,泥罐內(nèi)煤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②已知鋅的沸點為907℃。泥罐下部溫度可達1200℃,上部約為600℃,該工藝從反應混合物中收集液態(tài)鋅的方法屬于______(填標號)。
A.結(jié)晶 B.蒸發(fā) C.蒸餾 D.升華
③必須冷卻后才能取鋅,是為了防止發(fā)生反應:______(寫化學方程式)。
(4)濕法冶金利用置換反應。向Cu(NO3)2、AgNO3混合液中加入Fe粉,充分反應后過濾。若濾渣中有兩種金屬,則濾液中一定不含的金屬陽離子是______。
17. 制鹽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某鹽湖水樣品含有NaCl、Na2SO4及少量MgSO4和CaSO4,某小組從中獲取NaCl和Na2SO4的主要過程如下:
(1)“除雜1”應依次加入的兩種試劑是______、______,“除雜2”應加入的試劑是______。(除雜限選試劑:HCl、HNO3、Na2CO3、Ca(OH)2)
(2)將“溶液A”在80℃蒸發(fā)濃縮,至有少量固體析出。
①該小組分析溶解度曲線,推測析出的少量固體是NaCl,但檢驗后卻發(fā)現(xiàn)是Na2SO4。請作出合理解釋:______。
②該小組停止蒸發(fā)濃縮,經(jīng)______、過濾得到大量Na2SO4固體及母液;將母液中的NaCl分離出來,操作是______。
(3)設計由硫磺(單質(zhì)硫)生產(chǎn)Na2SO4的轉(zhuǎn)化路徑,依次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提示:常見+4價硫的化合物可與O2化合為+6價硫的化合物)
18. 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方法獲取證據(jù)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向少量Fe(OH)3沉淀中加入稀鹽酸,觀察到______,可判斷發(fā)生了反應。
(2)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觀察到______,可判斷發(fā)生了反應。
(3)向氫氧化鈣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無明顯現(xiàn)象。兩位同學欲獲取反應發(fā)生的證據(jù)。
①甲同學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氫氧化鈣溶液中,逐滴滴加稀鹽酸至足量,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證明溶液中______,可判斷Ca(OH)2與HCl發(fā)生了反應。
②乙同學將氫氧化鈣溶液與稀鹽酸混合,然后檢驗了混合液中含有Ca2+和Cl-,他據(jù)此認為Ca(OH)2與HCl發(fā)生了反應,且生成了CaCl2。你認為乙同學是否找到了反應發(fā)生的證據(jù)?請說出你的觀點并闡述理由:______。
(4)如圖a所示,向NaOH稀溶液中緩緩通入HCl氣體,測定該過程中溶液導電能力的變化,實驗結(jié)果如圖b.(溶液體積、溫度的變化可忽略)
①分析A→B段變化,其他條件相同,導電能力:OH-______Cl-。(填“>”“<”或“=”)
②分析B→C段變化,溶液的導電能力除了與離子種類有關(guān),還與______有關(guān)。
19. 某學習小組用不同濃度的溶液澆灌植物,研究重金屬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1)該小組首先研究了CuSO4的影響。每次施用的澆灌液均為100mL,配液方案如下:
(本研究所用溶液很稀,密度均近似看作1g/cm3)
①補充盆3的配液數(shù)據(jù):a=______,b=______。
②為了獲得嚴謹?shù)慕Y(jié)論,合理設計盆4的配液方案:w=______,d=______。
(2)該小組還研究了BaCl2的影響。研究結(jié)束后該小組將未用完的BaCl2溶液和CuSO4溶液直接混合,準備作無害化處理。
①混合后產(chǎn)生大量白色沉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②過濾,所得藍色濾液中含有的溶質(zhì)可能是:
假設一:只有CuCl2 假設二:CuCl2和BaCl2 假設三:______。
③設計實驗確定藍色濾液的成分,完成下表:
20. 某小組采用圖a所示實驗裝置探究CO還原Fe2O3時,出現(xiàn)了爭論。甲同學觀察到固體由紅色變成黑色,推斷黑色固體是Fe;乙同學提出質(zhì)疑,認為黑色固體可能是Fe3O4,并查閱了資料:Fe3O4可被磁鐵吸引,幾乎不溶于稀的酸溶液。
(1)制備CO的原理是:(HCOOH在常溫下為液態(tài)),圖b所示三種氣體發(fā)生裝置中,可用于制備CO的是______(填標號)。
(2)若甲同學推斷正確,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3)對乙同學提出的質(zhì)疑進行分析和驗證。
①定量分析物質(zhì)組成可知,該反應生成Fe3O4是合理的,理由是______。
②該小組通過對黑色固體進行檢驗,證明同時含有Fe3O4和Fe.檢驗的操作和現(xiàn)象是:取樣于試管中,______。
(4)該小組為了探索CO還原Fe2O3與溫度的關(guān)系,走訪了某鋼鐵廠。工程師用SDTQ熱分析儀對該反應進行研究,根據(jù)不同溫度下所得固體的質(zhì)量,推導對應的固體成分,結(jié)果如圖。
①用CO煉鐵時,還原Fe2O3的溫度應不低于______℃。(填“400”“600”或“800”)
②圖中:x=______。
③該小組查閱資料得知酒精燈加熱溫度為600℃左右,他們發(fā)現(xiàn)上述對黑色固體成分的檢驗結(jié)果與圖像有矛盾,推測黑色固體在冷卻過程中發(fā)生了以下反應: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錯選、不選、多選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給分。
1. 【答案】A
【解析】A、燒制陶瓷的主要原料黏土中含有多種物質(zhì),屬于混合物,故A說法正確;
B、制作廣繡的蠶絲屬于天然材料,故B說法錯誤;
C、龍舟表面所涂的紅色顏料是氧化鐵,氧化鐵為紅色的,而氧化銅為黑色,故C說法錯誤;
D、將彩紙剪成精美的圖案,過程中只是形狀的改變,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說法錯誤;
故選A。
2.
【答案】B
【解析】A、白色污染主要由不易降解的塑料導致,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可以減少白色污染,正確;
B、將生活垃圾集中露天焚燒會向空氣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錯誤;
C、從廢舊汽車蓄電池中回收金屬鉛可節(jié)約金屬資源,同時減少鉛對環(huán)境的污染,正確;
D、研發(fā)和使用更加低毒高效的農(nóng)藥可減少使用農(nóng)藥帶來的土壤和水體污染,正確;
故選B。
3. 【答案】D
【解析】
A、稀有氣體通電可以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燈的制作,正確;
B、光合作用可將二氧化碳和水轉(zhuǎn)化為有機物和氧氣,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正確;
C、二氧化硫和水、氧氣反應可生成硫酸,隨降水落下形成酸雨,二氧化硫排放是導致酸雨的原因之一,正確;
D、PM2.5是空氣污染物,含量越高空氣質(zhì)量越差,錯誤;
故選D。
4. 【答案】B
【解析】A、運動后人體中的部分礦物質(zhì)會隨汗液排出,可以飲用運動飲料補充鈉、鉀等元素,正確;
B、鐵是人體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元素,服用補鐵劑治療缺鐵性貧血。鈣是人體骨骼的重要組成元素,補鈣可以防治骨質(zhì)疏松癥,錯誤;
C、鋅會影響青少年生長發(fā)育,缺鋅會引起食欲不振,生長遲緩,發(fā)育不良,正確;
D、汞、鎘屬于對人體有害的元素,會影響人體健康,正確;
故選B。
5. 【答案】C
【解析】
A、天然氣主要成分甲烷,燃燒放熱可用于做飯,錯誤;
B、洗潔精具有乳化作用,將油污分散為小油滴,可用于清洗餐具,錯誤;
C、食鹽主要成分氯化鈉,食鹽和水的比例會導致氯化鈉的濃度不同,氯化鈉有咸味,則可調(diào)節(jié)湯的咸淡,正確;
D、NH4NO3含有氮磷鉀中的氮元素,是氮肥,錯誤;
故選C。
6. 【答案】A
【解析】
A、空氣濕度增大,說明單位體積的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增加,即單位體積空氣中水分子數(shù)目增多,正確;
B、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碳單質(zhì)。石墨一定條件下轉(zhuǎn)變成金剛石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發(fā)生了改變,原子種類不變,錯誤;
C、二氧化碳氣體制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間的間隔變小,分子在不斷運動,分子不會由運動變?yōu)殪o置,錯誤;
D、酸具有通性是因為酸都能解離出氫離子,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是因為溶液中含有氫離子。錯誤;
故選A。
7. 【答案】D
【解析】
A、釹是“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錯誤;
B、元素周期表一格中,最下方數(shù)字表示相對原子質(zhì)量。相對原子質(zhì)量的單位是“1”。釹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44.2,錯誤;
C、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左上角數(shù)字表示原子序數(shù),原子中質(zhì)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則Nd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60,Nd3+由Nd失去3個電子形成,則核外電子數(shù)為60-3=57,錯誤;
D、原子中質(zhì)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所以一個釹原子含60個質(zhì)子,正確;
故選D。
8. 【答案】C
【解析】
A、所得到的水中含有鈣、鎂離子等可溶性雜質(zhì),是混合物,選項錯誤;
B、所得到的水中含有鈣、鎂離子等可溶性雜質(zhì),不能除盡水中的可溶性雜質(zhì),選項錯誤;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異味,選項正確;
D、由圖知,凈水時從上到下,最先經(jīng)過小卵石,選項錯誤。
故選C。
9. 【答案】B
【解析】
A、火箭發(fā)射時需要燃料大量的充分的燃燒,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諝庵醒鯕怏w積分數(shù)僅為21%,不足以使燃料充分燃燒,所以需要液氧作為助燃劑,正確;
B、氫氣和氧氣點燃生成水,是多種物質(zhì)反應生成一種物質(zhì)的反應,是化合反應。煤油含有碳、氫元素,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兩種物質(zhì),不是化合反應。錯誤;
C、液氫燃燒放出大量的熱,是高能燃料,燃燒后的產(chǎn)物是水,對環(huán)境無污染,正確;
D、飛船進入軌道后可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將太陽能轉(zhuǎn)化為電能,主要利用太陽能維持工作,正確;
故選B。
10. 【答案】C
【解析】
A、電解水實驗正極產(chǎn)生氧氣,負極產(chǎn)生氫氣。產(chǎn)生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為1:2。a與負極相連,b與正極相連,所以a管和b管中氣體體積比約為2:1,正確;
B、b管收集到的是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燃著的木條燒得更旺,正確;
C、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水不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錯誤;
D、該探究的依據(jù)是化學變化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從而從水分解的產(chǎn)物是氫氣和氧氣得出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正確;
故選C。
11. 【答案】D
【解析】
A、常溫下氮氣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不易和其他物質(zhì)反應,錯誤;
B、從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所以N2和H2按個數(shù)比1:3進行該反應,錯誤;
C、是NH3, N、H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14:3,錯誤;
D、從化學方程式可知,每1個氮分子和3個氫分子反應生成2個氨氣分子,反應前后分子種類和數(shù)目發(fā)生變化,正確;
故選D。
12. 【答案】D
【解析】
A、蘋果汁pHCl-。
②BC段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完后,繼續(xù)通入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溶于水解離出氫離子和氯離子且不再發(fā)生反應,溶液中離子的數(shù)目增加了,但溶液體積不變,所以BC段導電能力增加,說明溶液的導電能力除了與離子種類有關(guān),還與離子的濃度有關(guān)。
19. 【答案】(1) ①. 20 ②. 80 ③. 0% ④. 100
(2) ①.
②. CuCl2、CuSO4 ③. 滴加硫酸銅溶液 ④. 無明顯現(xiàn)象 ⑤.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氯化鋇溶液 ⑥. 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
【解析】
【小問1詳解】
①根據(jù)“用不同濃度的溶液澆灌植物”可知,各組實驗溶液濃度不同。從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澆灌液中硫酸銅的濃度是使用5%硫酸銅溶液和水配置的不溶濃度的溶液。配置100mL的1%濃度的硫酸銅溶液需要5%的硫酸銅的質(zhì)量為,20g÷1g/cm3=20mL,需要水的體積為(100mL×1g/cm3-20g)÷1g/cm3=80mL,所以a=20,b=80。
②為了獲得嚴謹?shù)慕Y(jié)論,需要使用只澆灌水的空白組實驗與使用硫酸銅溶液澆灌的實驗組進行對比,判斷硫酸銅溶液是否對植物生長有影響,則w=0%,d=100。
【小問2詳解】
①硫酸銅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銅,化學方程式為。
②有氯化銅生成則濾液中一定有氯化銅,可能有硫酸銅或氯化鋇過量,根據(jù)假設一、二可知假設三為CuCl2、CuSO4。
③可以使用氯化鋇、硫酸銅繼續(xù)滴加入濾液,觀察是否產(chǎn)生白色沉淀,判斷有無另一種試劑剩余。
假設二不成立,則判斷的是氯化鋇不存在,則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硫酸銅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則說明無氯化鋇存在,假設二不成立。
假設三成立,則判斷的是硫酸銅存在,則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則說明有硫酸銅,假設三成立。
20. 【答案】(1)C (2)3CO+Fe2O32Fe+3CO2
(3) ①. 反應前有鐵、氧元素,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知,反應后元素種類不變 ②. 取樣于試管中,滴入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生成,形成淺綠色溶液,有黑色固體不溶解
(4) ①. 800 ②. 33.6 ③. 4FeO ④. Fe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制備CO的原理知,反應屬于液液加熱型,圖b所示三種氣體發(fā)生裝置中,可用于制備CO的是C。
【小問2詳解】
甲同學推斷黑色固體是Fe,則對應為一氧化碳和氧化鐵高溫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3CO+Fe2O32Fe+3CO2。
【小問3詳解】
①定量分析物質(zhì)組成可知,該反應生成Fe3O4是合理的,理由是反應前有鐵、氧元素,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知,反應后元素種類不變。
②該小組通過對黑色固體進行檢驗,證明同時含有Fe3O4和Fe,可加入稀鹽酸,F(xiàn)e3O4不溶于稀鹽酸,鐵和稀鹽酸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故檢驗的操作和現(xiàn)象是:取樣于試管中,滴入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生成,形成淺綠色溶液,有黑色固體不溶解,則黑色固體同時含有Fe3O4和Fe。
【小問4詳解】
①用CO煉鐵得鐵單質(zhì),結(jié)合圖像,還原Fe2O3的溫度應不低于800℃。
②由圖知,最初氧化鐵固體的質(zhì)量為48g,其中鐵元素全部轉(zhuǎn)化到鐵單質(zhì)中,則鐵的質(zhì)量為,則x=33.6。
③由圖知,600℃左右固體為氧化亞鐵,可能是在冷卻過程中氧化亞鐵分解為四氧化三鐵和鐵,化學方程式為4FeO=Fe3O4+Fe。選項
家務勞動
化學知識
A
用天然氣作燃料生火做飯
天然氣的成分是CO和H2
B
用洗潔精清洗餐具
洗潔精與油污發(fā)生中和反應
C
用食鹽調(diào)節(jié)湯的咸淡
食鹽和水的比例影響NaCl的濃度
D
用NH4NO3配制綠蘿生長的營養(yǎng)液
NH4NO3是復合肥料
物質(zhì)
CO
C(OH)2
CCl2
CCO3
在水中的溶解性
難溶,灰綠色
固體
難溶,粉紅色
固體
易溶,溶液呈
粉紅色
難溶,粉紅色
固體
編號
澆灌液中CuSO4的
濃度
總體積/mL
5%CuSO4溶液的
用量/mL
水的用量/mL
盆1
5%
100
100
0
盆2
3%
100
60
40
盆3
1%
100
a
b
盆4
w
100
c
d
實驗操作
現(xiàn)象與結(jié)論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______。
______說明假設二不成立。
______。
______,說明假設三成立。
這是一份2023年廣東省廣州市中考化學真題試卷 (解析版) (1),共18頁。
這是一份2022年廣東省廣州市中考化學真題(解析版),共2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化學變化創(chuàng)造物質(zhì), CuCl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酚酞是常見的酸堿指示劑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年廣東省廣州市中考化學真題 (含解析),共19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