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講地球的歷史和地球圈層結構
BLUE THESIS PROPOSAL TEMPLATE
本講主要考察學生對地球歷史演化過程的了解,能夠利用化石和地質年代表分析不同階段地球環(huán)境特征,并分析地球演變的歷史。能夠掌握地球內部和外部圈層結構的劃分。本知識點屬于基礎知識,并無太大難度,高考考察的頻率較小。
綜合思維:結合圖文資料,分析地質年代和地球的圈層結構。區(qū)域認知:結合地質年代表或化石景觀圖,分析地球不同地質階段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地理實踐:能夠運用地球圈層結構的分布和特點,分析地理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并能夠解決實際地理問題。
Knwledge pints
本考點主要考察學生化石特點的掌握,了解地質年代表的過程及不同階段化石所反映出來的環(huán)境特征。
概念:地層是具有時間順序的層狀巖石。沉積巖:三大巖類的一種,又稱為水成巖,是三種組成地球巖石圈的主要巖石之一(另外兩種是巖漿巖和變質巖)。是在地殼發(fā)展演化過程中,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溫常壓條件下,任何先成巖遭受風化剝蝕作用的破壞產(chǎn)物,以及生物作用與火山作用的產(chǎn)物在原地或經(jīng)過外力的搬運所形成的沉積層,又經(jīng)成巖作用而成的巖石。
③沉積巖地層特點: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上新下老;常含有化石。④意義:地層是研究地球歷史的主要途徑。
概念:生物的遺體或遺跡在沉積物中保存下來,形成化石。特點:同一時代形成的地層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層生物化石級別越低、越簡單作用:化石相當于書頁中的“文字”,依據(jù)化石可以推斷當時的地理環(huán)境。
3.地殼運動性質的判斷
某一時期出現(xiàn)大面積成層巖石,說明形成該巖層的時期地殼下沉。若巖層發(fā)生侵蝕,說明地殼上升。若某個年代的巖層缺失,說明該時期該地區(qū)地殼上升沒有接受沉積;或者地殼曾經(jīng)下沉,形成了該年代的巖層,后來該地地殼再次抬升,形成的巖層被侵蝕掉,造成缺失。
【題型運用】讀我國秦嶺南麓某地地質結構圖,圖中巖層由老到新的排列是(???)A.O,D,QB.D,Q,OC.Q,D,OD.O,Q,D
【題型分析】本題主要考察地層的相關內容。此圖為我國秦嶺南麓某地地質結構圖,圖中斷層右側的河相沉積巖巖塊向下移動,故可推測該地斷層出現(xiàn)之前,河相沉積巖的位置應相對靠上分布,并且圖中斷層左側O地以海相沉積巖(石灰?guī)r)為主,說明該巖層形成時,此地為海洋環(huán)境,而現(xiàn)今為陸地,故海相沉積巖形成早;D處礫巖、砂巖等河相沉積巖形成是已是陸地環(huán)境,因此比海相沉積巖形成要晚;Q處的沖積物堆積于河相沉積巖之上,尚未形成巖石,出現(xiàn)最晚。綜上所述,圖中巖層由老到新的排列是O、D、Q,C正確,BCD錯。故選A。
基礎知識--化石和地質年代表
概念:地球演化呈現(xiàn)明顯的階段性,據(jù)此把地球歷史按照宙、代、紀等時間單位,進行了系統(tǒng)性的編年。依據(jù):地層順序;生物演化階段;巖石年齡地質年代:時間表述單位:宙、代、紀、世、期、時;地層表述單位:宇、屆、系、統(tǒng)、階、帶
【題型運用】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推斷(???)A.形成甲處巖石的物質主要來自地殼B.丙處斷層形成晚于乙處巖層C.丁處相對上升,經(jīng)侵蝕形成塊狀山D.地質年代志留紀早于寒武紀
【題型分析】本題主要考察地質年代表。由圖可知,甲為巖漿冷卻凝固形成的花崗巖,巖漿來自地幔中的軟流層,A錯;結合圖中丙斷層左右兩側志留紀砂巖的位置可以看出,右側砂巖位置下沉,發(fā)生斷裂,說明斷層晚于乙處巖層形成,B對;丁處為向斜山,屬于典型的褶皺山脈,C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寒武紀為古生代的第一個紀,早于志留紀,D錯。故選B。
本考點主要考察學生對地球演化歷史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演化過程及其環(huán)境特點。
【題型運用】中國地質博物館的館藏精品中華龍鳥化石,中華龍鳥生存于距今1.4億年的白堊紀早期,產(chǎn)于我國遼寧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積形成的頁巖中,該巖層還含有豐富的各類動植物化石。讀“中華龍鳥化石圖片”,中華龍鳥繁盛時期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我國東北、華北抬升成陸地B.是形成鐵礦的重要時代C.三葉蟲廣泛存在海洋中D.裸子植物成為陸地代表植物
【題型分析】本題主要考察地球歷史的演變與化石。由材料可知,中華龍鳥生存于白堊紀,屬于中生代。我國華北東北抬升成為陸地在古生代,A錯;太古代是重要的成鐵時代,B錯;古生代早期,是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時代,三葉蟲廣泛存在,C錯;裸子植物成為陸地代表植物在中生代,D對。故選D。
基礎知識--地球的演化歷史
生物演化的總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由水生到陸生演變生物演化具有不可逆性,已滅絕的物 種不會再出現(xiàn)同一個地質歷史時期生物界的總貌具有全球一致性
地球形成:原始海洋出現(xiàn),形成最初的海洋。古生代:地殼運動劇烈,形成一塊聯(lián)合古陸中生代:板塊運動劇烈,聯(lián)合古陸解體,各大陸漂移新生代:形成現(xiàn)代海陸分布格局。地殼運動劇烈,形成了現(xiàn)代地勢起伏的基本面貌
原始大氣:由于地殼運動活躍,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氣等,缺少氧氣?,F(xiàn)代大氣:由于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
【題型運用】圖示意寒武紀至新近紀生物多樣性和地表溫度的變化。完成圖中(???)A.寒武紀比奧陶紀生物種類更加豐富B.侏羅紀是哺乳類動物的繁盛時期C.第三次物種大滅絕與地表升溫有關D.生物演化主要依賴于地球的內能
【題型分析】本題主要考察地球歷史的演變與化石。從生物多樣性來看,奧陶紀比寒武紀生物物種更加豐富,A選項錯誤。從所學知識可知,侏羅紀是大型爬行類生物恐龍所在的時代,并非哺乳類動物的繁盛時期,B選項錯誤。從圖中資料可以看到第3次物種大滅絕時期,其地表溫度相較之前有很大上升,故第3次物種大滅絕可能與地表升溫有關,C選項正確。生物的演化其影響因素較多,其形成過程較為復雜,D選項錯誤。故選C。
本考點主要考察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劃分,掌握圈層結構劃分依據(jù),以及內部圈層的特征。
概念:地震發(fā)生時,地下物質受到強烈的沖擊,從而產(chǎn)生向四周傳播的彈性波,稱之為地震波。類型:
【題型運用】2021年10月16日印度尼西亞發(fā)生4.8級地震,震中位于巴厘島東北部,震源深度10千米。下圖為印度尼西亞局部略圖。此次地震,地震波從震源向地面?zhèn)鬏斶^程中(???)A.橫波和縱波速度均突然增大B.橫波和縱波速度均變化不大C.橫波速度增大,縱波速度減小D.橫波速度減小,縱波速度增大
【題型分析】本題主要考察地震波的相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地震波中橫波速度較慢、縱波速度較快,在地殼中傳播的速度較均勻,B正確;A、C、D錯誤。
基礎知識--地球內部圈層結構
依據(jù):地震發(fā)生時,地震波在向下傳波的過程中,運動特征發(fā)生改變。
依據(jù):不連續(xù)面。劃分:
依據(jù):不連續(xù)面。劃分:特點:
【題型運用】據(jù)研究,寶石礦床成礦有四個基本條件:地幔上部的巖漿提供物質基礎;深切至上地幔的深大斷裂為巖漿的快速上升提供通道;適宜的氧化還原環(huán)境;流水的剝蝕、搬運使寶石礦物不斷富集。結合地球內部圈層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關于圖中各圈層說法正確的是(???)A.①圈層與②圈層組成巖石圈B.軟流層位于②圈層的上部C.③圈層內部物質狀態(tài)無變化D.在④圈層內地震波無法穿過
【題型分析】本題主要考察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及其特征。由圖示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①為地殼,②為地幔,②圏層的頂部和①圈層共同構成了巖石圈,A錯誤;軟流層位于上地幔上部,即位于圖中②圈層的上部,B正確;③為外核,呈液態(tài)狀態(tài),相對于地殼與地幔物質狀態(tài)有變化,C錯誤;④為內核,呈固態(tài),地震波能在固體中傳播,D錯誤。故選B。
【題型運用】據(jù)研究,寶石礦床成礦有四個基本條件:地幔上部的巖漿提供物質基礎;深切至上地幔的深大斷裂為巖漿的快速上升提供通道;適宜的氧化還原環(huán)境;流水的剝蝕、搬運使寶石礦物不斷富集。結合地球內部圈層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寶石礦物的物質構成主要來源于①圈層B.寶石礦物的形成主要作用力為外力作用C.深切斷裂通道有利于礦物快速冷卻結晶D.氧化還原作用主要在形成寶石礦藏后發(fā)生
【題型分析】本題主要考察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及其特征。根據(jù)材料,寶石礦床成礦基本條件之是“地幔上部的巖漿提供物質基礎”,軟流層被認為是巖漿的發(fā)源地;軟流層位于上地幔上部,即位于圖中②圈層的上部,A錯誤;材料“深切至上地幔的深大斷裂為巖漿的快速上升提供通道”中的深大斷裂為地殼運動形成的,屬于內力作用,B錯誤;深切斷裂通道有利于礦物快速冷卻結晶,C正確;適宜的氧化還原環(huán)境是寶石礦床形成的基本條件之ー,不是寶石礦床形成之后才發(fā)生的,D錯誤。故選C。
概念:地殼中的巖層,在地應力的作用下,會發(fā)生傾斜或彎曲。當積累起來的地應力,超過了巖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巖層便會突然發(fā)生斷裂或錯位,使巖層內部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極具釋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使地面發(fā)生震動,產(chǎn)生地震
④危害:造成地面破壞,建筑物大量損壞; 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 海底與濱海地震會誘發(fā)海嘯; 誘發(fā)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質災害⑤預防:健全法律法規(guī),完善防震減災規(guī)劃; 加強應屆演練,提高災害風險意識和應救能力; 加強對地震的研究,加強地震的監(jiān)測和預警;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地震防護要求等
本考點主要考察地球外部圈層結構的劃分,掌握圈層結構劃分依據(jù),以及外部圈層的特征。
【題型運用】讀“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關于圖中各圈層的正確敘述是(???)A.地球外部圈層由ABCD四部分組成B.地球內部圈層由EFG三部分組成C.外部圈層的溫度總體上高于內部圈層D.各圈層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形成自然環(huán)境
【題型分析】本題主要考察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及其特征。據(jù)圖可知,A為大氣圈、B為生物圈、C為水圈,構成了地球的外部圈層,A錯誤。地球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地核,由DEFG組成,B錯誤。地球內部高溫高壓,外部圈層的溫度總體上低于內部圈層,C錯誤。生物圈、水圈、大氣圈和巖石圈等這些圈層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形成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D正確。故選D。
這是一份第03講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演化歷史與圈層結構(練習)-備戰(zhàn)2024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品課件+講義+練習(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3講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演化歷史與圈層結構練習原卷版docx、第03講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演化歷史與圈層結構練習解析版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03講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演化歷史與圈層結構(課件)-備戰(zhàn)2024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品課件+講義+練習(新教材新高考),共1頁。
這是一份第03講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演化歷史與圈層結構(講義)-備戰(zhàn)2024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品課件+講義+練習(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3講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演化歷史與圈層結構講義原卷版docx、第03講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演化歷史與圈層結構講義解析版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