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如不在答題卡上對應的位置作答,不予給分。全卷共三個大題滿分:50分考試時間:40分鐘)
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題2分,共3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1. 實驗室除了顯微鏡外還有很多實驗器具,下列實驗室常用的器具從左到右依次是( )
A. 酒精燈、玻璃盤、滴管、滴瓶、鑷子、燒杯
B. 燒杯、培養(yǎng)皿、滴管、滴瓶、試管鉗、酒精燈
C. 酒精燈、培養(yǎng)皿、滴瓶、滴管、試管夾、燒杯
D. 酒精燈、玻璃杯、碘瓶、滴管、木夾、培養(yǎng)皿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實驗時經常用到一些儀器,如酒精燈、放大鏡、燒杯等,識圖作答。
【詳解】根據圖示,實驗室常用的實驗器具從左到右依次是:酒精燈、培養(yǎng)皿、滴瓶、滴管、試管夾、燒杯。
故選C。
【點睛】解題的關鍵是熟悉實驗室常用的實驗器具。
2. 下列關于顯微鏡使用方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步驟是①取鏡和安放②觀察③對光④收鏡
B. 若載玻片上寫有英文字母“p”,則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b”
C. 由低倍物鏡換高倍物鏡時需要轉動轉換器
D.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觀察的視野范圍也就越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取鏡安放、對光、放片、調焦、觀察、整理存放。
【詳解】A.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步驟是:①取鏡和安放、③對光、②觀察、④收鏡,A錯誤。
B.顯微鏡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若載玻片上寫有英文字母“p”,則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d”,B錯誤。
C.轉換器在鏡筒的下端,圓形可以安裝物鏡,即由低倍物鏡換高倍物鏡時需要轉動轉換器,C正確。
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觀察的視野范圍越小,細胞體積越大,D錯誤。
故選C。
3. 下列關于細胞有關知識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 如果把我們的身體比喻成一個“精美的建筑物”,構成它的一塊塊“磚”是細胞
B. 決定菊花花瓣顏色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
C. 植物細胞的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在光學顯微鏡下不易看清楚
D. 綠色植物能夠利用光能制造有機物,這與細胞的葉綠體有關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不同的結構功能不同。
【詳解】A.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即如果把我們的身體比喻成一個“精美的建筑物”,構成它的一塊塊“磚”是細胞,A正確。
B.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能傳遞遺傳信息,是遺傳的控制中心,決定菊花花瓣顏色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B錯誤。
C.植物細胞的細胞膜緊貼細胞壁,而且薄而透明,在光學顯微鏡下不易看清楚,C正確。
D.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能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是植物細胞內特有的能量轉換器;綠色植物能夠利用光能制造有機物,這與細胞的葉綠體有關,D正確。
故選B。
4. 下圖是生物體不同的結構,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甲圖中的③是液泡,液泡中有細胞液,里面溶解有多種物質
B. 乙圖中的衣藻既是一個植物細胞,也是一個植物體
C. 丙圖中的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
D. 丁圖女同學喝熱水時燙傷的口腔上皮是起保護作用的保護組織
【答案】D
【解析】
【分析】觀圖可知:圖甲表示植物細胞,①細胞壁、②細胞膜、③液泡、④細胞核、⑤葉綠體、⑥細胞質,乙圖是單細胞植物衣藻,丙是植物體,丁是人體。
【詳解】A.甲圖中的③是液泡,液泡里含細胞液,有各種味道的物質、色素以及營養(yǎng)物質,A正確。
B.乙圖中的衣藻是單細胞藻類植物,衣藻既是一個植物細胞,也是一個植物體,B正確。
C.丙圖中的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其中根、莖、葉是營養(yǎng)器官,花、果實、種子屬于生殖器官,C正確。
D.丁圖女同學喝熱水時燙傷的口腔上皮是起保護作用的上皮組織,保護組織屬于植物組織,D錯誤。
故選D。
5. 如圖為植物細胞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的圖像,按分裂順序正確排序的是( )
A. a→c→d→bB. a→b→c→dC. c→d→a→bD. a→d→b→c
【答案】A
【解析】
【分析】細胞的分裂就是細胞核由一個分成兩個,分裂時,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含有一個細胞核;③如果是動物細胞,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凹陷,縊裂為兩個細胞。若是植物細胞,則在原來的細胞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和新的細胞壁;最后,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
【詳解】如圖為植物細胞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的圖像,細胞的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首先是細胞核分裂,在細胞核分裂過程中有染色體復制加倍的現(xiàn)象,因此外觀上細胞核變大即圖中的a,隨著分裂的進行,染色體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外觀上是細胞核一分為二,即c過程;接著細胞質一分為二即d過程,最后,在原來的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即b過程,這樣,一個細胞就分裂成為兩個細胞。因此細胞分裂過程的正確順序是a→c→d→b,A符合題意。
故選A。
6. 翟中和院士說:“我確信哪怕一個最簡單的細胞,也比迄今為止設計出的任何智能電腦更精巧”。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有關它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動、植物細胞都有細胞壁,起支持和保護細胞的作用
B. 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分不開的
C. 單細胞生物雖然只由一個細胞構成,卻有精致和復雜結構來完成各種生理功能
D. 多細胞生物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包括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和生物個體
【答案】A
【解析】
【分析】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基本結構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詳解】動物細胞的結構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植物細胞的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和線粒體。植物細胞有細胞壁而動物細胞沒有。
故選A。
【點睛】解題關鍵是明確動植物細胞的區(qū)別。
7. 利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時可加入少許的水綿,在同一視野下可觀察到這兩種生物的形態(tài)特征(如右下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絲狀的水綿限制草履蟲的運動,便于觀察
B. 此時向右下移動玻片可將草履蟲移至視野中央
C. 水綿有帶狀葉綠體,螺旋盤繞在細胞質中
D. 草履蟲的通過細胞膜進行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只由單個細胞組成,個體微小,全部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詳解】A.觀察草履蟲時,放棉花纖維目的是限制草履蟲運動,便于觀察,A正確。
B.圖中草履蟲位于視野中的左上方,顯微鏡成的是倒像,若將草履蟲移至視野中央,此時向左上方移動玻片,B錯誤。
C.水綿的葉綠體為螺旋帶狀,螺旋盤繞在細胞質中,容易觀察實驗現(xiàn)象,常作為實驗材料,C正確。
D.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利用它的表膜也就是細胞膜進行呼吸,D正確。
故選B。
8. 比較下圖所示的幾種植物,敘述正確的是( )
A. ①有根、莖、葉的分化
B. ②用孢子繁殖
C. ③④種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D. ①②③④均具有輸導組織
【答案】B
【解析】
【分析】圖中:①海帶屬于藻類植物,②腎蕨屬于蕨類植物,③美人松屬于裸子植物,④向日葵屬于被子植物。
【詳解】A.①海帶屬于藻類植物,結構簡單,沒有根、莖、葉的分化,A錯誤。
B.②腎蕨屬于蕨類植物,不結種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屬于孢子植物,B正確。
C.③美人松屬于裸子植物,種子的外面沒有果皮包被;④向日葵屬于被子植物,種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C錯誤。
D.①海帶屬于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大都生活在水中,體內無輸導組織;②腎蕨、③美人松、④向日葵具有輸導組織,D錯誤。
故選B。
9. 如下圖分別是衣藻、葫蘆蘚、菊、貫眾、水綿、銀杏,有關幾種植物說法錯誤的是( )
A. ①⑤屬于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B. ②是葫蘆蘚,是監(jiān)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 ⑥結果實俗稱為“白果”,通過種子繁殖后代
D. ③屬于被子植物,也叫綠色開花植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1)植物根據生殖細胞的不同可分為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用種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種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題中:①衣藻屬于單細胞植物,②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③菊屬于被子植物,④貫眾屬于蕨類植物,⑤水綿屬于藻類植物,⑥銀杏屬于裸子植物。
【詳解】A.①衣藻屬于單細胞藻類植物,⑤水綿屬于藻類植物,它結構簡單,沒有根、莖、葉的分化,A正確。
B.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無根,有莖、葉的分化,但體內無輸導組織,葉只有一層細胞構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容易從背腹兩面侵入而威脅苔蘚植物的生活,我們常把苔蘚植物作為檢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正確。
C.⑥銀杏屬于裸子植物,又名白果樹,種子外沒有果皮包被,不產生果實,屬于裸子植物,通過種子繁殖后代,C錯誤。
D.③菊屬于被子植物,也叫綠色開花植物,D正確。
故選C。
10. 下列有關桫欏、銀杉和人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造成我國部分珍稀植物減少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
B. 由于人類的過度采挖,導致人參野生資源枯竭
C. 銀杉被稱為“植物中的大熊貓”,是珍稀裸子植物
D. 桫欏屬于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有輸導組織。
【答案】A
【解析】
【分析】威脅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棲息地的破壞和喪失,亂捕濫殺和亂砍濫伐,外來物種入侵,環(huán)境污染等。
【詳解】A.由于人類對自然環(huán)境和植物資源的干擾和破壞,植物物種滅絕的速度急劇加快。所以造成我國部分珍稀植物減少的原因,主要是人為因素,故A錯誤。
B.由于人類的過度采挖,導致人參野生資源枯竭,所以我們要合理采挖和利用生物資源,故B正確。
C.銀杉是三百萬年前第四紀冰川后殘留下來至今的植物,中國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種,與銀杏一起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其種子外無果皮包被,裸露,屬于裸子植物,故C正確。
D.桫欏的莖直立,中空,似筆筒,葉螺旋狀排列于莖頂端,是已經發(fā)現(xiàn)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被眾多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瀕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稱,故D正確。
故選A。
11. 下列哪組動物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 ( )
A. 丹頂鶴、白頭葉猴、老虎B. 藏羚羊、東北虎、朱鹮
C. 扭角羚、大熊貓、白鰭豚D. 藏羚羊、響尾蛇、揚子鱷
【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題可從各個動物的特點、分布地區(qū)來切入,人們要嚴禁捕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詳解】A.丹頂鶴是鶴類中的一種,因頭頂有“紅肉冠“而得名。是東亞地區(qū)所特有的鳥種,因體態(tài)優(yōu)雅、顏色分明,在這一地區(qū)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貞、長壽的象征,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叫仙鶴。故丹頂鶴是我國的特有珍稀動物。白頭葉猴至今已有300多萬年的生存歷史,分布狹窄,數量稀少,現(xiàn)僅存數百只,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全球25種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之一,被公認為世界最稀有的猴類。老虎不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A錯誤。
B.藏羚羊主要分布于我國青藏高原,是青藏高原動物區(qū)系的典型動物,是中國重要的保護物種之一,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北虎屬中國Ⅰ級保護動物并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故東北虎是我國的特有珍稀動物。朱鹮是世界上僅存的一個朱鹮野生種群,面臨滅絕,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B錯誤。
C.扭角羚體形粗大,肩高110—120厘米,雌性均具短角,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我國所獨有。大熊貓,一般稱作“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數量十分稀少,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體色為黑白相間,被譽為“中國國寶”,是中國特有。白鰭豚是世界最瀕危的12種野生動物之一,為中國長江所獨有的珍稀動物,C正確。
D.響尾蛇是一種毒性很強的蛇,其尾巴具有特殊的功能。揚子鱷或稱作鼉,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體型最細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xiàn)在生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征。所以,人們稱揚子鱷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國已經把揚子鱷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D錯誤。
故選C。
【點睛】此題要求了解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12. 學完生物學相關的知識后,某同學對家中飼養(yǎng)的牧羊犬、金魚、烏龜、蟋蟀、鸚鵡等寵物進行了如下分類,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按體溫是否恒定分,牧羊犬和鸚鵡為一類,烏龜、蟋蟀和金魚為一類
B. 按體內有無脊柱分,牧羊犬、金魚和鸚鵡為一類,烏龜、蟋蟀為一類
C. 按是否胎生分,牧羊犬為一類,金魚、烏龜、蟋蟀和鸚鵡為一類
D. 按是否用肺呼吸分,牧羊犬、鸚鵡為一類,金魚、烏龜、蟋蟀為一類
【答案】B
【解析】
【分析】動物的分類除了比較動物的外部形態(tài)結構,還要比較動物的內部構造和生理功能。生物的分類依據很多,可根據具體的例子靈活分類。據此解答。
【詳解】A.按體溫是否恒定分:變溫動物和恒溫動物。牧羊犬和鸚鵡,體溫恒定,屬于恒溫動物,烏龜、蟋蟀和金魚體溫不恒定,屬于變溫動物,A正確。
B.根據動物體內有無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的體內有脊椎骨構成的脊柱,無脊椎動物的體內沒有脊柱。牧羊犬、金魚、烏龜和鸚鵡的體內都有脊柱,都屬于脊椎動物;蟋蟀的體內都無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B錯誤。
C.按照生殖方式可以分為胎生和卵生。牧羊犬是哺乳動物,屬于胎生;金魚、烏龜、蟋蟀和鸚鵡都是靠產卵生殖,屬于卵生,C正確。
D.按是否用肺呼吸:牧羊犬、鸚鵡、烏龜都用肺呼吸;金魚用鰓呼吸,蟋蟀用氣管呼吸,D正確。
故選B。
13. 下列對部分動物的類群與特征的描述,錯誤的是( )
A. 渦蟲屬于扁形動物,身體呈左右對稱,背腹扁平,有三個胚層
B. 節(jié)肢動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類群,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
C. 蚯蚓是線形動物,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
D. 青蛙和蜥蜴的區(qū)別之一是,蜥蜴能終生生活在陸地,而青蛙的生殖和發(fā)育離不開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1.扁形動物的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代表動物有:華枝睪吸蟲、血吸蟲、絳蟲、渦蟲等。
2.節(jié)肢動物包括昆蟲綱、多足綱、蛛形綱、甲殼綱。節(jié)肢動物約有120多萬種,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在陸地、水域中都有分布,是分布最廣的動物類群。
3.環(huán)節(jié)動物的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jié)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
4.線形動物的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5.兩棲動物是指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常見的兩棲動物有青蛙、蟾蜍、大鯢和蠑螈等。
6.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是: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詳解】A.渦蟲屬于扁形動物,身體呈左右對稱,背腹扁平,有三個胚層:內胚層、中胚層和外胚層,A正確。
B.結合分析可知,節(jié)肢動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類群,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B正確。
C.蚯蚓是環(huán)節(jié)動物(不是線形動物),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沒有角質層,C錯誤。
D.青蛙是兩棲動物,蜥蜴是爬行動物。青蛙和蜥蜴的區(qū)別之一是:蜥蜴能終生生活在陸地,而青蛙的生殖和發(fā)育離不開水,D正確。
故選C。
14. 下列哪項不是家鴿與飛行生活相適應的特點( )
A. 身體呈流線型,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yōu)橐?,生有幾排大型正?br>B. 組成骨骼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較長的骨內部大都中空
C. 胸骨上有龍骨突,其兩側生有非常發(fā)達的胸肌
D. 生殖為卵生,卵內有氣室,受精卵產生后由雌雄親鳥交替孵卵
【答案】D
【解析】
【分析】動物要飛行就必須要具有飛行器官,同時體重要輕,同時體型要能夠減輕阻力,能夠提供足夠的能量供應等。
【詳解】A. 身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飛行時的阻力,身體前肢變成翼,是飛行器官,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適于飛行,不符合題意。
B. 組成骨骼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較長的骨內部大都中空,可以減輕體重,不符合題意。
C. 胸骨上有龍骨突,其兩側生有非常發(fā)達的胸肌,利于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不符合題意。
D. 生殖為卵生,卵內有氣室,受精卵產生后由雌雄親鳥交替孵卵等行為與繁殖后代有關,與飛行生活無直接關,可見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睛】掌握鳥類飛行的主要特征。
15. 下列有關分類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種是分類的最基本單位
B. 分類的主要依據是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等方面的特征
C. 分類的單位由小到大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D. 分類單位越小,其中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分類單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多,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遠;分類單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近。
【詳解】A.種是最小的分類單位,也是基本的分類單位,A正確。
B.植物的六大器官都可以作為植物分類的依據,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形態(tài)結構,往往還要比較生理功能,B正確。
C.生物分類的單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種是最小的分類單位,C錯誤。
D.分類單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近,D正確。
故選C。
二、非選擇題(共20分,每空一分)
16. 圖甲為顯微鏡結構圖,圖乙為細胞結構示意圖,圖丙為一個顯微鏡視野,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中填序號,______填文字)
(1)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應調節(jié)圖甲顯微鏡[ ]______。
(2)如果要觀察的細胞不在視野中央,而是在視野的右上方,應該把玻片標本向______移動,就可以使細胞位于視野中央。
(3)相比較于A細胞,B細胞不具備的結構有______。(結構名稱要填寫完整)
(4)在“觀察植物細胞”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兩個實驗中,均用______進行染色。
(5)小紅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看到的視野如圖丙所示,小紅發(fā)現(xiàn)視野中有較大的污點,經轉動目鏡、移動玻片后污點都沒有動,則污點最可能在圖甲中______(填序號)上。
【答案】16. ⑥細準焦螺旋
17. 右上方 18. 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19. 碘液 20. 物鏡
【解析】
【分析】如圖所示:圖甲①是轉換器、②是物鏡、③是載物臺、④是目鏡、⑤是粗準焦螺旋、⑥是細準焦螺旋、⑦是反光鏡。
圖乙中,A是植物細胞、B是動物細胞、1是細胞壁、2是細胞膜、3是葉綠體、4是細胞核、5是液泡、6是細胞質。
【小問1詳解】
鏡臂上裝有兩種可以轉動的螺旋,能使鏡筒上升或下降,稱為準焦螺旋。大的螺旋轉動一圈,鏡筒升降10毫米,用于調節(jié)低倍鏡,叫做粗準焦螺旋。小的螺旋圍動一圈,鏡筒升降0.1毫米。主要用于調節(jié)高倍鏡,叫做細準焦螺旋。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應調節(jié)圖甲顯微鏡的⑥細準焦螺旋。
【小問2詳解】
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如果要觀察的物像不在視野中央,而是在視野的右上方,應該把玻片標本向右上方移動,使物像移到視野中央。
【小問3詳解】
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是:A植物細胞具有葉綠體、細胞壁、液泡,B動物細胞不具有葉綠體、細胞壁、液泡。
【小問4詳解】
在“觀察植物細胞”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兩個實驗中,均用碘液進行染色。細胞核中的染色體很容易被碘液等堿性染料染成深色,便于觀察。
【小問5詳解】
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xiàn)了的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梢酝ㄟ^換用目鏡、物鏡及移動裝片確定污物的具體位置。小紅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看到的視野如圖丙所示,小紅發(fā)現(xiàn)視野中有較大的污點,經轉動目鏡、移動玻片后污點都沒有動,則污點最可能在上物鏡上。
17. 下面是幾種常見動物的呼吸器官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系統(tǒng),呼吸靠能夠分泌黏液而濕潤的______完成。從呼吸這一生理過程看,蚯蚓適于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生活。
(2)鯽魚適應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是______,該器官的結構特點是由許多鰓絲構成,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
鯽魚的游動主要靠______和軀干部的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
(3)鳥的呼吸器官是[ ]______,標號[2]是______,其功能是輔助呼吸,以適應空中的飛翔生活。
【答案】17. 體壁 18. ①. 鰓 ②. 尾部
19. ①. 3 肺 ②. 氣囊
【解析】
【分析】(1)魚類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魚體表大都覆蓋有鱗片,心臟一心房一心室,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靠尾部和軀干部的左右擺動和鰭的協(xié)調作用來不斷向前游動。
(2)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細長、許多體節(jié)構成、有剛毛或疣足。
(3)鳥類的主要特征:體表覆蓋著羽毛,鳥的前肢變成翼,翼是鳥的飛行器官,有喙無齒,鳥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為雙重呼吸,鳥的心臟有四腔,兩條循環(huán)路線,循環(huán)能力強,生殖方式為卵生,體溫恒定。
(4)圖中:1是氣管;2是氣囊;3是肺。
【小問1詳解】
蚯蚓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氧氣先溶解在體壁的黏液里,然后滲透到體壁內的毛細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過體壁排出體外。因此蚯蚓是用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的。
【小問2詳解】
鯽魚屬于魚類,其呼吸器官是鰓,鰓由鰓片、鰓弓、鰓耙組成,鰓片是由許多的鰓絲組成的,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細血管,可以在水中充分進行氣體交換。鯽魚用鰭游泳,靠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
【小問3詳解】
鳥飛行時,當兩翼舉起氣囊擴張,外界的氣體進入3肺和2氣囊,在肺內進行一次氣體交換。當兩翼下垂時,氣囊收縮,氣囊里的氣體進入肺完成第二次氣體交換后排出體外,所以每呼吸一次進行氣體交換兩次,以適應空中的飛翔生活,氣囊的作用是輔助肺呼吸。因此,丙圖所示為鳥的呼吸器官結構圖,其中標號3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具有2氣囊,能輔助呼吸,這種獨特的呼吸方式被稱為雙重呼吸。
18. 蝙蝠是一類有飛翔能力動物,有900多種。它們中的多數還具有敏銳的聽覺定向(或回聲定位)系統(tǒng)。大多數蝙蝠以昆蟲為食。因為蝙蝠捕食大量昆蟲,故在昆蟲繁殖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于控制害蟲。某些蝙蝠亦食果實、花粉、花蜜;熱帶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動物及大型鳥類的血液為食。這些蝙蝠有時會傳播狂犬病。蝙蝠呈世界性分布。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過什么器官來發(fā)現(xiàn)障礙物的”,科學家在一個大房間內豎起金屬絲制成的障礙物,然后記錄撞擊和避開障礙物的蝙蝠數量,實驗方法和結果如表所示。
(1)蝙蝠屬于______動物,其動物類群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至少寫出兩條)
(2)設計實驗A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從實驗A和B中,你能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
(4)綜合分析表中的數據,蝙蝠是通過______(填器官名稱)等器官來發(fā)現(xiàn)障礙物的。
【答案】18. ①. 哺乳 ②. 胎生哺乳、體溫恒定
19. 作對照 20. 蝙蝠主要不是通過眼睛來發(fā)現(xiàn)障礙物的
21. 雙耳
【解析】
【分析】哺乳動物的特征有:體表被毛,牙齒有門齒、臼齒和犬齒的分化,體腔內有膈,心臟四腔,用肺呼吸,大腦發(fā)達,體溫恒定,胎生哺乳。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為確保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結果的合理性,對影響實驗的其他相關因素應設置均處于相同且理想狀態(tài),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和干擾。
【小問1詳解】
蝙蝠屬于哺乳動物,其體表被毛,牙齒分化,用肺呼吸,體溫恒定,胎生哺乳。
【小問2詳解】
一組對照實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是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對照組是不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實驗A不做任何處理,屬于對照組,其設立的目的是起到對照的作用。因此,設計實驗A的目的是作對照。
【小問3詳解】
對比實驗A和B,不做任何處理的A組,避開障礙物蝙蝠的百分比占71%,蒙住雙眼的B組,避開障礙物蝙蝠的百分比占70%,兩者差別不大,因此得出的結論是蝙蝠主要不是通過眼睛來發(fā)現(xiàn)障礙物的。
【小問4詳解】
分析表中數據,A組不做任何處理,避開障礙物蝙蝠的百分比占71%,B組蒙住雙眼,避開障礙物蝙蝠的百分比占70%,C組蒙住雙耳,避開障礙物蝙蝠的百分比占35%。蒙住雙耳的蝙蝠避開障礙物比例偏低,證明蝙蝠是通過雙耳發(fā)現(xiàn)障礙物的。
19. 下圖為同學們在生物課上學習測量的幾幅
(1)圖一分別為四個同學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的做法,其中正確的是_____同學。為了得到更準確的實驗數據,他可以采取多次測量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2)如果讓你準確測量自己的體溫,你測量的部位是____________。圖二是某同學利用體溫計測量自己體溫后的三種讀數方法,正確的是____ (選填圖中標號),
(3)如果給你一根細線和把刻度尺,讓你測量圖三中葉片的周長,你的測量方法是:__________ 。
【答案】 ①. B ②. 平均值 ③. 口腔、腋窩、直腸 ④. ② ⑤. 用細線沿著葉片的邊緣繞一周,然后用刻度尺量出繞過葉緣的這段細線的長度,即為葉片的周長
【解析】
【分析】減小測量誤差的方法有: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采用科學的測量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都可以減小誤差,但不能消滅誤差。
【詳解】(1)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是使用前,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溫度計浸入被測液體中要稍后一會兒,待示數穩(wěn)定后再讀數;讀數時視線要與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正確。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都可以減小誤差。
(2)人的體溫是指人身體內部的溫度。人體內部的溫度不容易測量,因此一般測量體表溫度,用體溫計測量。測量部位主要口腔、腋窩和直腸。正常人的口腔溫度為36.7~37.7℃(平均為37.2℃),腋窩溫度為36.0~37.4℃(平均為36.8℃),直腸溫度為36.9~37.9℃(平均為37.5℃)。其中直腸溫度最接近人體內部的溫度,但測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用腋窩和口腔測量。
溫度計讀數時,俯視會造成測量值偏大,仰視會造成測量值偏小,所以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②是正確的。
(3)測量一片樹葉的周長用到的測量儀器是直尺,拿一根細線繞樹葉一周,然后在用刻度尺量出線的長度,就是葉子的周長。
【點睛】關鍵是熟記掌握生物實驗中常用儀器及其正確的操作方法。實驗
實驗處理方法
被觀察的蝙蝠數量
避開障礙物蝙蝠的百分比(%)
A
不做任何處理
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雙眼
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雙耳
1000
35
這是一份重慶市忠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重慶市忠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重慶市忠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重慶市合川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重慶市合川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重慶市合川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重慶市縉云教育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重慶市縉云教育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重慶市縉云教育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8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