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項:
1.本試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2.考生答題前請在規(guī)定位置填寫姓名、班級、考號等相關信息,在答題卡上正確填涂準考證號(或粘貼條形碼)并仔細核對自己的信息;
3.選擇題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對應的位置準確填涂,非選擇題請用0.5mm黑色字跡簽字筆在答題卡的非選擇題區(qū)域作答。在本試卷及草稿紙上作答,答案無效;
4.考試結束后,本試題、答題卡、草稿紙一并收回,請勿帶出考場。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科學家發(fā)現(xiàn)大腸桿菌體內有一種酶E,并通過實驗研究該酶的成分,下列實驗方案及結論正確的是( )
A. 用雙縮脲試劑檢測酶E,若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則酶E可能是蛋白質
B. 用蛋白酶處理酶E,若反應后酶E失去催化能力,則酶E可能是RNA
C. 用核糖核酸酶處理酶E,若反應后酶E催化能力不變,則酶E可能是RNA
D. 用蛋白酶處理酶E,若反應后酶E催化能力不變,則酶E可能是RNA
2. 科學家在黃河流域鹽堿地開展“上糧下藕、藕魚套養(yǎng)、鴨鵝混養(yǎng)”的立體種養(yǎng)模式。在鹽堿地開挖魚塘,挖出的泥土在魚塘邊堆成臺田種植作物,魚塘中養(yǎng)殖咸水魚并種藕,臺田經雨水澆灌后鹽堿含量降低,田間雜草可以喂魚和家禽,動物的排泄物能為蓮藕和作物提供肥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該生態(tài)系統(tǒng)需要來自系統(tǒng)外的物質和能量投入才能保證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協(xié)調
B. “上糧下藕”體現(xiàn)了群落的水平結構,養(yǎng)殖咸水魚體現(xiàn)了生態(tài)工程的協(xié)調與整體原理
C. 該模式增加了生物多樣性,不但能提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產力,還可以增加土壤碳儲量
D. 該模式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了社會和經濟效益,均體現(xiàn)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3. 細胞器①~⑥的相關生理過程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①在分泌蛋白運輸過程中處于交通樞紐的地位
B. ④的膜上存在有運輸葡萄糖的轉運蛋白
C. ⑤不具有膜結構,不只是存在于動物細胞中
D. ⑥中NADH在卡爾文循環(huán)中起還原作用
4. 線粒體自噬是通過溶酶體選擇性地降解清除有缺陷的線粒體,過程如圖所示。在阿爾茨海默?。ˋD)患者的神經元中發(fā)現(xiàn),與AD病理相關的蛋白Aβ會導致線粒體破裂進而形成自噬體,且形成的自噬體功能減弱,最終導致神經元受損和個體認知缺陷。研究者已證實褪黑素作為松果體分泌的一種激素,對線粒體相關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具有改善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與健康人相比,AD患者神經元中線粒體自噬體數(shù)量偏多
B. AD患者的認知缺陷很可能與神經元突觸的功能障礙有關
C. 褪黑素可能會催化加快患者神經元中線粒體的降解反應而達到改善作用
D. 褪黑素可能通過改善自噬體-溶酶體融合來恢復線粒體自噬
5. 為探究植物根尖細胞對M的吸收方式,某同學將根尖細胞培養(yǎng)在M配置的適宜濃度溶液中。與對照組相比,在實驗組中加入了物質W,其余條件相同且適宜,測得根尖細胞對M的吸收速率與氧氣濃度的關系如下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物質M是水溶性物質,不會是脂溶性物質
B. 實驗組的根尖細胞中不能合成ATP
C. 物質W可能是有氧呼吸抑制劑
D. 氧氣濃度為d時增加M濃度v不會增大
6. 某同學設計實驗探究小球藻種群數(shù)量變化,方法步驟如圖所示。已知吸光度值與容器中小球藻的葉綠素總含量呈正相關,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①中還應設置錐形瓶中直接加入不含小球藻100mL培養(yǎng)液的空白對照組
B. ②中每次取樣前應將錐形瓶中培養(yǎng)液振蕩搖勻,且每次測定用同一儀器和比色皿
C. 結果顯示小球藻種群數(shù)量第4天左右達到K值
D. 小球藻的食物屬于密度制約因素,能制約小球藻種群的增長
7. 逃逸距離指的是鳥類對捕食者作出反應時,與捕食者之間的空間距離。逃逸距離可分為警戒距離、驚飛距離和飛逃距離,其中警戒距離是指鳥類對靠近的捕食者首次表現(xiàn)出警戒行為(如抬頭環(huán)視)時與捕食者之間的空間距離,驚飛距離是指鳥類逃逸飛離時的位置與捕食者之間的空間距離,飛逃距離是指鳥類逃逸飛離的位置與首次停落位置之間的空間距離。調查顯示,麻雀成鳥的年存活率高于幼鳥,為探究麻雀的風險回避策略,研究者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調查麻雀種群的種群密度可預測其數(shù)量變化趨勢
B. 與幼鳥相比,成鳥的警戒、驚飛距離較長,利于其規(guī)避風險
C. 一次捕食時,某環(huán)境中麻雀越多,捕食者捕食成功的機率就越高
D. 鳥類與捕食者之間數(shù)量相對穩(wěn)定依賴于正反饋調節(jié)機制
8. 研究表明:過度攝入富含膳食果糖和脂肪的飲食會有糖尿病的風險。某科研團隊為探究其機理,以小鼠為實驗材料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則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實驗的自變量是血液中甘油酸和胰島素含量
B. 胰島A細胞合成分泌的胰島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
C. 若長期給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的甘油酸,該小鼠肝臟、肌肉合成的糖原增多
D. 實驗結果表明,長期高果糖飲食會導致I型糖尿病的發(fā)生,胰島B細胞功能減弱
9. 高濃度NH4NO3會毒害野生型擬南芥幼苗,誘導幼苗根毛畸形分叉。為研究高濃度NH4NO3下乙烯和生長素(IAA)在調節(jié)擬南芥幼苗根毛發(fā)育中的相互作用機制,科研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部分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注:甲是蛋白M缺失的IAA不敏感型突變體,乙是蛋白N缺失的IAA不敏感型突變體;ACC是乙烯合成的前體;分叉根毛比率=分叉根毛數(shù)/總根毛數(shù)×100%。
A. 實驗自變量是甲、乙擬南芥突變體、乙烯或IAA
B. 實驗結果表明,IAA對根毛分叉調節(jié)作用具有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的作用
C. 高濃度NH4NO3下,外源IAA對乙的根系保護效果比甲的好
D. 高濃度NH4NO3下,蛋白N在乙烯和IAA抑制根毛分叉中發(fā)揮主要作用
10. SE1蛋白是寒冷響應的關鍵分子,其表達水平與植物的耐寒能力呈正相關。入侵我國南方地區(qū)的某植物有二、四、六倍體三種類型(R2、R4、R6),對其SE1蛋白的相對表達量與SE1啟動子甲基化位點的數(shù)量進行檢測,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染色體倍數(shù)越高,SE1啟動子甲基化位點數(shù)越多,其轉錄被抑制的程度越高
B. SE1啟動子甲基化改變了DNA的堿基序列,導致SE1蛋白的表達水平降低
C. 該植物二倍體的耐寒能力較強,適應我國北方較寒冷的氣溫,可進行大量種植
D. 該植物在入侵南方地區(qū)后產生了不耐寒的四、六倍體突變,屬于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
11. 堆肥指利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微生物,有控制地促進固體廢物中可降解有機物轉化為穩(wěn)定的腐殖質的生物化學過程。下圖為堆肥處理時材料內部溫度的變化曲線。若要從堆肥材料中篩選出能高效降解羽毛、蹄角等廢棄物中角蛋白的嗜熱菌,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微生物呼吸作用釋放的熱量積累,導致堆肥內部溫度逐漸升高
B. 與a點相比b點時微生物的數(shù)量較多,與c點相比b點時微生物種類較多
C. c點時,可對堆肥取樣并用角蛋白氮源培養(yǎng)基對微生物群進行培養(yǎng)和篩選
D. 若采用平板劃線法分離微生物,需對取樣獲得的原液進行適當稀釋后再劃線
12. 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PGD/PGS)是對早期胚胎細胞進行基因診斷和染色體檢測后再進行胚胎移植,流程如圖所示。圖中檢測包括PGD、PGS(PGD是指胚胎植入前的基因診斷,PGS是指胚胎植入前的染色體數(shù)目和結構檢測)。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采集的卵子需培養(yǎng)至MⅡ期才能與獲能的精子進行受精
B. PGD和PGS技術可分別用于篩選唐氏綜合征和紅綠色盲
C. 進行胚胎移植前不需要對夫妻雙方進行免疫檢查
D. “理想胚胎”需培養(yǎng)至桑葚胚或囊胚時期才能植入子宮
13. 如圖表示利用免疫印跡技術檢測HIV抗體的示意圖,利用電泳技術將病毒蛋白質分離開,轉印到硝酸纖維膜上,將硝酸纖維膜浸于待檢血清中,洗去未結合的抗體,加入另一種有酶標記的抗體(簡稱酶標二抗),洗去未結合的酶標二抗,最后加入酶作用的底物顯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HIV和T2噬菌體在細胞中增殖過程不同
B. 圖中看出HIV會引起機體產生多種抗體
C. 抗體檢測可能存在“假陰性”結果,不能完全取代核酸檢測
D. 可用病毒抗原蛋白來制備單克隆抗體獲得大量的酶標二抗
14. 人類9號染色體三體(T9)分為嵌合型T9和完全型T9,前者部分細胞為9號染色體三體,后者所有體細胞為9號染色體三體。嵌合型T9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三體自救型,即完全型T9的部分細胞丟失第三條染色體,形成正常細胞;一種是分裂錯誤型,即由于早期胚胎部分細胞分裂過程中一條9號染色體不分離,形成只含一條9號染色體的細胞和三體細胞,只有三體細胞存活,與正常細胞形成嵌合型。某嵌合型T9胎兒的父母表型均正常,基因型為Aa(基因位于9號染色體上,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片段互換)。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若該胎兒為三體自救型,則其體內可能存在aaa和Aa兩種體細胞
B. 若該胎兒為分裂錯誤型,則其體內可能存在AAa、Aaa和Aa三種體細胞
C. 該嵌合型T9胎兒的體內可能同時存在兩種或三種基因型的體細胞
D. 檢測該嵌合型T9胎兒的基因型并不能準確判斷其形成嵌合體原因的類型
15. 支鏈酮酸尿癥患者的線粒體中支鏈α-酮酸脫氫酶復合物(BCKDH)功能缺陷,使得支鏈氨基酸(BCAA)轉氨形成的相應支鏈α一酮酸(BCKA)不能氧化脫羧,患者體內的BCAA和BCKA含量異常增高,對腦組織產生神經毒性作用,導致腦白質病變。圖甲是某支鏈酮酸尿癥患者的家系圖,對1號和2號個體的BCKDH基因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該基因編碼鏈(與轉錄模板鏈互補配對)不同位點的堿基發(fā)生突變,如圖乙所示。不考慮發(fā)生新的變異,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支鏈酮酸尿癥可能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4號體內的BCKDH功能異常
B. 1號體內BCKDH的氨基酸數(shù)目比正常的BCKDH少,2號則與正常的相同
C. 若5號為正常個體,其體內存在氨基酸數(shù)目缺陷的BCKDH的概率為1/3
D. 1號和2號個體的BCKDH基因不同位點的堿基突變會產生不同的非等位基因
二、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
16. 正常人感染病原體會引起發(fā)熱,發(fā)熱過程分為體溫上升期、高溫持續(xù)期和體溫下降期。如圖為體溫上升期機體體溫調節(jié)過程示意圖,其中體溫調定點是為調節(jié)體溫于恒定狀態(tài),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預設的一個溫度值,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為37℃。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激素a為___(填名稱),作用于垂體,垂體釋放激素b作用于甲狀腺,這種調節(jié)方式___,其意義是可為以___,形成多級反饋調節(jié),有利于精細調控,從而維持機體的穩(wěn)態(tài)。圖中的甲細胞接受的信息分子為___。
(2)機體熱量的主要來源是___,高溫持續(xù)期人體有時會出現(xiàn)脫水現(xiàn)象,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該激素的作用是___,從而減少尿量。
(3)體溫下降期,體溫調定點下降到正常,機體增加散熱的途徑有汗液分泌增多和___。
(4)若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損毀,機體體溫不能維持穩(wěn)定,已知藥物A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調控體溫?,F(xiàn)獲得A的結構類似物M,為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熱作用并通過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調控體溫,將A、M分別用生理鹽水溶解后,用發(fā)熱家兔模型進行了如表實驗,請完善實驗方案并寫出實驗結論。
甲、乙、丙、丁四組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為___。
17. 地勢低洼地帶由于雨水不能及時排出,地下水含鹽量高,各種易溶性鹽在表層土壤積累而形成鹽堿地,鹽堿地上農作物很難生長,山東省利津縣汀羅鎮(zhèn)陳家屋子村的村民采用“抬田挖塘”的方法建起了“上農下漁”鹽堿地生態(tài)農業(yè),模式圖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抬田挖塘”是在低洼鹽堿地上按池塘、臺田和河渠為4:4:2的比例開挖池塘的土墊在臺田上,兩三年后臺田上就可以種植棉花、黑枸杞等農作物了,請試述抬田挖塘的原理___。
(2)臺田及池塘四周要種植多種草本植物以保護池坡,按群落水平結構的特點對種植這些植物在布局上的要求是___。
(3)生產上常采用南美白對蝦與羅氏沼蝦混養(yǎng)模式,目的是利用羅氏沼蝦不僅可捕食浮游生物,還可以清除養(yǎng)殖殘餌、吞食南美白對蝦病死蝦的特性。羅氏沼蝦在這種混養(yǎng)蝦塘中屬于___,這種混養(yǎng)模式的優(yōu)點是___。
(4)“上農下漁”鹽堿地生態(tài)農業(yè)主要應用的生態(tài)工程的基本原理是___,這種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復生態(tài)環(huán)境,但由于構成群落的種群過于簡單,其穩(wěn)定性也很差,因此在該生態(tài)工程的主要種群選定后,還需要___。
18. 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植物的細胞呼吸除具有與動物細胞相同的途徑外,還有另一條借助交替氧化酶(AOX)的途徑,進一步研究表明,AOX途徑還與光合作用有關。研究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其處理方式和實驗結果如表所示。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AOX能參與催化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的反應,AOX分布在植物細胞的___上,在寒冷的早春,某些植物的花細胞中的AOX基因表達增加,從而提高花序溫度,以吸引昆蟲傳粉,其提高花序溫度的機理___。
(2)提取綠葉中的色素常使用___溶解色素,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驅動水的分解和___物質的合成,為C3的還原提供能量。
(3)根據實驗結果分析,AOX途徑能___(填“提高”或“降低”)光合色素的光能捕獲效率。與正常光照條件下相比,高光條件下AOX途徑對光合色素光能捕獲效率的影響較大,判斷依據是___(用計算式表示)。
19. 現(xiàn)有某種嚙齒目動物囊鼠(2n=12,其中常染色體為I~V),其體毛深色和淺色、長尾與短尾、大耳和小耳各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員用深色長尾大耳雌鼠與淺色長尾大耳雄鼠交配,F(xiàn)1表型及比例如表所示,(不考慮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
(1)該囊鼠的尾型和耳型基因的遺傳是否遵循自由組合定律___,請說明理由___。
(2)已知體色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可判斷體色中___為顯性性狀。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當每天光照時間大于18h時,雌性淺色囊鼠會發(fā)生性反轉,而雄性則不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讓F1中深色雌鼠和淺色雄囊鼠雜交,在每天20h光照條件下,后代雌雄比例為___。
(3)當體細胞缺失一對同源染色體(常染色體)中的一條染色體時,可稱為單體(能存活并可育,染色體數(shù)為2n-1)。人工構建該種動物的單體系(定位耳形基因)應有___種單體。若耳型基因位于Ⅱ號染色體上,讓小耳Ⅱ號染色體單體與大耳Ⅱ號染色體單體雜交,F(xiàn)1大耳:小耳=2:1,出現(xiàn)這種分離比的原因最可能是___;若讓F1自由交配,F(xiàn)?表型及比例為___。
20. 城市降雨徑流中含多種污染物,其中有機物多環(huán)芳烴(PAHs)具有極強生物毒性,常積累于路邊滯留池中,產生持久的生態(tài)風險。研究者構建了一種高效降解PAHs的工程菌用于生態(tài)修復。
(1)生態(tài)修復效果除受工程菌的降解能力限制外,還與工程菌和本地微生物之間的___等有關。研究者調研滯留池中PAHs種類,發(fā)現(xiàn)以芘為主。將滯留池土壤溶液接種于添加芘的培養(yǎng)基中,篩選獲得三種菌株,再分別接種于芘作唯一碳源的培養(yǎng)基中,卻均無法形成菌落,說明___。
(2)為獲得能降解以芘為主的PAHs的工程菌,將控制高效降解PAHs的RHD基因與綠色熒光蛋白基因(CFP基因)融合后構建重組質粒,導入受體菌獲得工程菌。分別提取工程菌的擬核DNA與質粒,PCR結果如圖1,可知目的基因___。
(3)將工程菌培養(yǎng)在以芘為唯一碳源的培養(yǎng)基中,檢測熒光強度及芘含量隨時間的變化,結果如圖2。據圖可知,熒光強度可作為工程菌降解芘的指標,依據是___。
相關生理過程
參與的細胞器
與分泌蛋白合成、分泌有關
①②③④
與有絲分裂有關
①③④⑤
能產生ATP
④⑥
能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
①④⑥
分組
處理方式
結果
甲
發(fā)熱家兔模型+生理鹽水
發(fā)熱
乙
發(fā)熱家兔模型+A溶液
退熱
丙
發(fā)熱家兔模型+M溶液
退熱
丁
___
發(fā)熱
組別
處理方式
實驗結果
A
葉片+正常光照+AOX途徑抑制劑
B
葉片+正常光照
C
葉片+高光+AOX途徑抑制劑
D
葉片+高光
F1
深色:淺色
長尾:短尾
大耳:小耳
1/2雌性
1:1
2:0
3:1
1/2雄性
1:1
1:1
3:1
這是一份重慶市渝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2月月考試題生物試卷(Word版附解析),共3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非選擇題部分請按題號用0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重慶市榮昌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開學考試生物試卷(Word版附答案),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5μml, 肺炎雙球菌轉化過程如圖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重慶市巴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高考適應性月考(六)生物試卷(PDF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慶市巴蜀中學校2023-2024學年高考適應性月考六生物pdf、巴蜀中學2024屆高考適應性月考卷六生物-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5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