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有關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及半球分布,正確的一項是( )
A.B.
C.D.
2.下面四幅圖中,正確表示地球自轉方向的是( )
A.B.
C.D.
3.某日早晨,惠州的小王把剛拍攝的日出照片發(fā)給在國外出差的媽媽。媽媽立即回復了一張照片,說:我正在欣賞日落。造成這種時間差異的原因是( )
①兩地緯度不同 ②兩地經(jīng)度不同 ③地球的公轉 ④地球的自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對于以下四幅圖幅相同的等高線地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地為山峰B.乙圖①②兩點的相對高度可能是255米
C.四圖中丙圖表示的地區(qū)范圍最大D.最有可能出現(xiàn)河流的是丁地
5.下面對氣溫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一天之中,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中午12點B. 一年之中,北半球平均氣溫,大陸七月最高您看到的資料都源自我們平臺,20多萬份試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價最高C. 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異較小D. 德州的最冷月出現(xiàn)在12月
6.以下關于世界降水分布的描述,正確的是( )
A.赤道地區(qū)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
B.亞歐大陸沿海地區(qū)降水少,內(nèi)陸地區(qū)降水多
C.澳大利亞大陸東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
D.世界各地降水分布均勻
下圖示意某地多年平均氣候資料。讀圖完成7-8題。
7.該市氣溫年較差約為( )
A.25℃ B.-6℃ C.19℃ D.31℃
8.對該地區(qū)氣候特點,描述正確的是( )
A.夏季溫和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D.夏季高溫少雨,冬季寒冷多雨
9.在圖幅大小相同、比例尺不同的兩幅地圖中,
同一個城市可分別用面狀和點狀兩種符號表示。據(jù)右圖判斷,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比例尺比乙圖小
B.甲圖表示的范圍比乙圖大
C.甲、乙兩圖中的鐵路長度相等
D.甲圖中的S市的實地面積與乙圖相同
10.假設我們的教室長9米、寬7米。如果要繪制教室平面圖(繪圖紙的大小為20厘米×30厘米),你認為選用下列哪個比例尺最為合適( )
A.1:25 B.1:40 C.1:100 D.1:1000
11. 讀圖,①、②、③、④對應的地形名稱排列正確的是( )
第11題圖
A. ①山地 ②高原 ③平原 ④丘陵 B. ①高原 ②山地 ③丘陵 ④平原
C. ①高原 ②山地 ③丘陵 ④盆地 D. ①山地 ②高原 ③盆地 ④丘陵
第12-13題圖
換個角度看世界,讀豎版《世界地圖》,回答12~13題。
12. 圖中丙所在大洲為( )
A. 非洲
B. 北美洲
C. 亞洲
D. 大洋洲
13. 圖中丁大洲和乙大洲的分界線為( )
A. 蘇伊士運河
B. 烏拉爾河
C. 直布羅陀海峽
D. 巴拿馬運河
14、測量氣溫時要用到的儀器是( )
A.氣壓計 B.濕度計 C.雨量器 D.溫度計
15、關于北半球陸地上月均氣溫的說法正確的是( )
A.8 月最高,2 月最低 B.7 月最高,1 月最低
C.7 月最低,1 月最高 D.8 月最低,2 月最高
16、某同學做氣溫觀測時,測得某一天最高氣溫是 26℃ , 最低氣溫是 14.7℃ , 則 該天氣溫日較差為( )
A.26℃ B.14.7℃ C.40.7℃ D.11.3℃
17. 夏季很多內(nèi)地人喜歡去北戴河. 青島避暑。造成沿海比內(nèi)地夏季氣溫偏低的因素是( )
A. 緯度位置 B. 地形因素 C. 海陸位置 D. 洋流因素
18.“山下百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同?!痹撜Z句體現(xiàn)出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是( )
A. 緯度因素 B. 海陸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類活動
19.下列氣候現(xiàn)象與其主要影響因素,組合正確的是( )
A.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緯度因素
B. 海南島是我國著名的避寒勝地---海陸因素
C. 青藏高原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地形因素
D.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緯度因素
20. 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大小取決于( )
A.經(jīng)濟發(fā)達程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生活醫(yī)療水平 D.文化教育水平
21. 漫畫反映了( )
A.人口問題給地球資源造成了沉重的壓力
B.現(xiàn)今世界人口與資源環(huán)境是相協(xié)調(diào)的
C.人口越多,對經(jīng)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越大
D.人口問題僅僅是中國面臨的問題
22. 下列屬于世界人口稠密區(qū)的是( )
A.我國東部平原 B.亞馬孫平原 C.南極洲 D.撒哈拉沙漠
暑期小明同學開啟了飛越北極之旅,下圖為該同學在北極上空的俯視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北極俯視圖
23.小明看到地球自轉方向應該是( )
A.逆時針B.順時針C.自西向東D.自東向西
24.此時小明在北極能夠感受到的現(xiàn)象正確的是( )
A.極夜B.極晝C.太陽直射D.四季分明
25.下列關于圖中B、D兩點,說法正確的是( )
A.B點在D點西南方向B.D點氣候特點終年炎熱
C.B點地處東半球D.D點經(jīng)度為90°E
二、綜合題(共五大題,共50分)
26.讀“某區(qū)域經(jīng)緯網(wǎng)圖”和“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12分)
(1)A點的經(jīng)度 ;B點的經(jīng)緯度 ;A點在B點的 方向;A點一年中有 次太陽直射現(xiàn)象。
(2)當?shù)厍蜻\轉到軌道位置③時,太陽光直射地球的緯線是 (緯線名稱);當北極圈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時,地球位于圖中 點的位置。
(3)地球由公轉軌道的①處向②處運動過程中,太陽直射點始終位于 半球,德州市的白晝將變 (長、短)。
(4)元旦這一天,地球運動到圖中 兩點之間,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 半球,且太陽直射點正向 (方向)移動。
(5)請運用太陽高度方面的有關知識解釋我們家鄉(xiāng)德州市“冬冷夏熱”的原因。
27. 暑假期間,小明計劃去圖示景區(qū)避暑。小明利用自己所學地理知識, 為旅行進行了設計。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1 分)
①
D
E
甲圖
乙圖
第28題圖
(1)該區(qū)域地勢特點 ,判斷依據(jù) 。
(2)從山體部位看,圖中AB小路是沿 (地形部位)而建,DE小路是沿 (地形部位)而建;其中沿 (填字母)小路可方便取水。
(3)為了更好的避暑,小明一家選擇山區(qū)道路沿線的聚落作為住宿地點,請分析選擇住宿地點的依據(jù) 。(至少答兩點,2分)
(4)小明為爺爺、奶奶設計了“休閑步道”,而為自己設計了 “挑戰(zhàn)步道”。請將線路①、線路②以及沿途可看到的景觀進行正確的對應。
線路( )——“休閑步道”——( )圖
線路( )——“挑戰(zhàn)步道”——( )圖
28.(10分)讀圖”北半球氣候類型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北半球中,分布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的是______,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的______部和______部。
(2)亞歐大陸西岸溫帶地區(qū)的氣候類型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3)由①到②年降水量呈現(xiàn)______的趨勢,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
(4)只在亞洲有典型分布的是______氣候。
(5)①地區(qū)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氣候特征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29.(10)分 讀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六大板塊的名稱:
①______板塊,②_______板塊,③______板塊,④_______板塊,⑤______板塊,⑥______板塊。
(2)________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是板塊,澳大利亞屬于_______板塊。
(3)就大陸分布而言,印度半島屬于____大陸;就板塊分布而言,印度半島屬于_______板塊;就大洲分布而言,印度半島屬于________洲。
(4)按照板塊學說的觀點,幾千萬年之后紅海將成為新的海洋,主要是由于______板塊與_______板塊發(fā)生張裂運動。
(5)喜馬拉雅山脈是由于______板塊和_______板塊擠壓形成
(6)當?shù)卣鸢l(fā)生時,下列自我保護的應急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
A.在家中(樓房),選擇浴室、廁所等空間小、不易塌落的空間避震,不能使用電梯
B.在教室,應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用書包護住頭部,躲在課桌下、抓緊桌腳;主震過后,迅速有序地撤離教學樓
C.無論在何處躲避,都要盡量用棉被、枕頭、書包或其他軟物體保護頭部
D.在野外,躲在山腳、陡崖下,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山下方向跑
30. 圖1為世界人口增長圖,圖2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圖。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7分)
(1)根據(jù)圖1,從1960年至今,人口增長速度_______(放緩/加快),預計未來人口增長速度將_________(放緩/加快)。
(2)2022年中國和印度的人口總數(shù)分別是14.26億和14.12億,科學家預測印度人口將于2023年超過中國,由此推測印度人口自然增長率比中國_______(高/低)。
根據(jù)聯(lián)合國人口司最新預測,到本世紀80年代,全球人口將達到約104億的峰值,并保持這個水平到2100年。
(3)世界人口總數(shù)接近峰值,你認為由此可能引發(fā)的問題有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兩點即可)
(4)讀圖2可知,世界人口的空間分布不均,除了中國和印度所在的①亞洲東部和②亞洲南部外,人口比較密集的地區(qū)還有③__________和④北美洲東部;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為人口稀疏地區(qū),⑤地區(qū)人口稀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一份山東省樂陵市化樓鎮(zhèn)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開學收心地理試題,共8頁。
這是一份黑龍江省安達市吉星崗鎮(zhèn)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開學地理試題,共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讀經(jīng)緯網(wǎng)圖,回答下列問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東省禹城市李屯鄉(xiāng)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開學檢測地理試題,共8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