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個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36分。
1.(3分)下列生活中的物理數(shù)據(jù)最接近實際的是( )
A.一個蘋果的質(zhì)量約3kg
B.兩只雞蛋的重力約1N
C.教室里書桌高度約80dm
D.冬天洗澡水的溫度約80℃
2.(3分)一首《春節(jié)序曲》拉開我校2024年迎新文藝匯演序幕,如圖所示,是民樂團師生們的演奏場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弦樂器是通過琴弦振動發(fā)出聲音
B.繃緊的琴弦越短越細,發(fā)出的聲音響度越大
C.聲音傳播到觀眾耳朵不需要介質(zhì)
D.觀眾在觀看表演時將手機靜音,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3.(3分)如圖所示,下列現(xiàn)象中的“影”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
A.杯弓蛇影
B.立竿見影
C.風光攝影
D.水面倒影
4.(3分)春晚中很多節(jié)目都會使用舞臺機械升降演員,來增加表演空間的層次感。如圖所示,當演員在勻速升起的升降臺上不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觀眾為參照物,該演員是靜止的
B.以觀眾為參照物,升降臺是靜止的
C.以該演員為參照物,升降臺是運動的
D.以該演員為參照物,觀眾是運動的
5.(3分)中國古典詩詞語言生動凝練、意境清新深遠、內(nèi)涵博大精深。下列古詩詞中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解釋正確的是( )
A.“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露水形成是汽化現(xiàn)象
B.“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寒霜形成是凝固現(xiàn)象
C.“霧裹山疑失,雷鳴雨未休”,白霧形成過程放出熱量
D.“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積雪熔化過程放出熱量
6.(3分)關(guān)于質(zhì)量、體積和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碘錘中碘升華成碘蒸氣,質(zhì)量增大
B.鋼瓶中的氧氣被用掉一半,氧氣的體積減半
C.杯中的礦泉水被喝掉一口,水的密度減小
D.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與質(zhì)量、體積無關(guān)
7.(3分)關(guān)于力、彈力、重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
B.兩個物體必須相互接觸才能產(chǎn)生力
C.只有受彈簧作用的物體才受到彈力作用
D.地球附近的物體所受的重力沒有施力物體
8.(3分)正確使用測量工具是進行物理實驗的基礎(ch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測量物體長度時,零刻度線被磨損的刻度尺不能再使用
B.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可以取出液體后再讀數(shù)
C.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時,可以在斜面上沿著斜面方向測量拉力的大小
D.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zhì)量時,物體放入托盤后調(diào)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9.(3分)生活處處皆物理,下列現(xiàn)象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是( )
A.列車沿筆直的鐵軌勻速前行
B.籃球撞擊在籃板上被彈回
C.講臺在地面上靜止不動
D.橡皮泥在力的作用下被捏扁
10.(3分)如圖所示,是“測物體的平均速度”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刻度尺測出斜面的長就是小車通過全程的路程
B.啟動停表后再釋放小車,直到撞擊到金屬片時停止計時,該段即小車運動時間
C.測量下半段平均速度時,要讓小車從中點處靜止滑下
D.實驗中小車過了中點才停止計時,會導致上半段平均速度偏小
11.(3分)同班同學小然和小宇住在同一小區(qū),他倆約好開學報到當天一起從小區(qū)門口出發(fā)步行到學校。小然由于整理資料耽誤時間,沒有及時出現(xiàn)在小區(qū)門口。小宇怕遲到便不再等小然,以速度v1勻速出發(fā),在距校門口540m處的地方碰到了騎著共享單車的小然,于是小宇加快速度以速度v2勻速前進,用時3min到達校門口。已知小然比小宇提前90s達到校門口,小宇從小區(qū)門口到校門口總共用了18min,v1:v2=1:2。假設(shè)小然騎車時以速度v3勻速行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然騎車速度v3為3m/s
B.他倆所住的小區(qū)門口到校門口距離為1620m
C.小宇從小區(qū)門口到校門口全程平均速度為1.75m/s
D.小宇比小然提前出發(fā)12min45s
12.(3分)不同濃度的酒精溶液在生活中有不同用途:95%的酒精常用作燃料(95%是指每100mL酒精溶液中含有95mL乙醇),70%~75%的酒精常用以消毒殺菌,40%~50%的酒精用以防止褥瘡,25%~30%的酒精用以物理降溫。醫(yī)務(wù)人員利用純水和乙醇配制了1000mL密度為0.9g/cm3的酒精溶液后,發(fā)現(xiàn)剩余的純水和乙醇剛好可以配制濃度為75%的酒精溶液850g。假設(shè)配制過程中乙醇和水混合后總體積不變,ρ乙醇=0.8g/cm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000mL密度為0.9g/cm3的酒精溶液質(zhì)量為90g
B.濃度為75%的酒精溶液平均密度為0.75g/cm3
C.配制密度為0.9g/cm3的酒精溶液,參與配制的純水和乙醇的質(zhì)量之比為5:36
D.實驗前純水的總體積與乙醇的總體積之比為3:5
二、填空作圖題(本題共7個小題,第19小題作圖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13.(2分)為了紀念偉大的物理學家 對經(jīng)典力學做出的巨大貢獻,人們用他的名字命名力的單位。如圖所示,建筑工人在砌墻時常用鉛垂線來檢查墻壁是否豎直,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總是 。
14.(2分)我國自主研制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完成了萬米級海試。先進的聲學系統(tǒng)助力實現(xiàn)水聲通信,這是“奮斗者”號與母船之間唯一的溝通方式,這說明聲能夠在 中傳播。此外,前視成像聲吶設(shè)備可對前方海山的距離和輪廓進行實時探測,幫助潛水器在漆黑的萬米深海中精準避障,這說明聲能傳遞 。
15.(2分)春運期間,在車站廣場上常常看到人們將旅行包放在拉桿箱上,如圖所示。拉桿箱裝上輪子,可以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從而 摩擦力(選填“增大”或“減小”)。若地面和拉桿箱A的上表面均水平,拉桿箱A和旅行包B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計空氣阻力,此時旅行包B受到的是 (選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16.(2分)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時,將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可沿ON折疊的硬白紙板ENF豎立在平面鏡上,測得此時入射光線與平面鏡成50°夾角,如圖所示。坐在教室各個方位的同學們均能看見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這是因為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 反射。如果入射角減小10°,此時反射角為 °。
17.(2分)裝有某種液體的燒杯總質(zhì)量為m總,現(xiàn)將燒杯中部分液體倒入量筒,讀出此時量筒中液體的體積V1=20mL,再用天平稱量出燒杯和剩余液體的總質(zhì)量m1=120g,多次重復以上實驗操作,燒杯和剩余液體的總質(zhì)量m與量筒中液體體積V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由此可得,m總= g,液體密度為 kg/m3。
18.(2分)如圖所示,一工件由兩個實心柱體A、B粘合而成,總質(zhì)量為41kg。其中物體A是邊長為0.2m的正方體,物體B密度為5×103kg/m3,體積為5×10﹣3m3,則物體A的密度為 kg/m3?,F(xiàn)將物體A沿水平方向截取一定體積V,并將截取部分平放入右側(cè)底面積為1000cm2、高為18cm的柱形容器中。已知柱形容器質(zhì)量為5kg,里面裝有15cm深的水。當截取體積V= m3時,工件剩余部分的質(zhì)量與柱形容器整體的總質(zhì)量相等。
19.(1分)如圖所示,入射光線AO從空氣斜射入水中,請畫出折射光線的大致位置;
20.(1分)請在圖中畫出燈籠受到的拉力F的示意圖。
三、實驗探究題(本題共4個小題,第20題6分,第21題6分,第22題8分,第23題8分,共28分)
21.(6分)小汪發(fā)現(xiàn)家里的玻璃窗中可以看到室內(nèi)物體的影像,并且將玻璃窗往外推的過程中可看到影像位置發(fā)生變化,如圖甲所示。為了搞清楚原因,他進行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1)在選擇玻璃板時應選擇較 (選填“厚”或“薄”)的茶色玻璃板,并將玻璃板 放置;
(2)點燃蠟燭A并放置在玻璃板前,取未點燃的相同蠟燭B放置在玻璃板后,使之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主要是為了說明像和物的 關(guān)系。若將蠟燭A遠離玻璃板,A所成的像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3)更改蠟燭A的位置多次實驗,從而得出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位置關(guān)系。這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 ;
(4)小汪將玻璃板沿CD逆時針旋轉(zhuǎn),俯視如圖丙,則蠟燭A的像應在圖中的 處。
22.(6分)熊熊發(fā)現(xiàn)實驗室有兩瓶標簽污損不清的固體物質(zhì)A、B,其中一瓶為課上未使用完的海波。為了找出海波,熊熊認為可以利用其熔化特點,并設(shè)計了如圖甲所示實驗。
(1)組裝如圖甲所示裝置時,應按 (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順序組裝。為保證受熱均勻,試管底部 (選填“能”或“不能”)觸碰燒杯底部;
(2)熊熊實驗操作過程中某時刻,溫度計示數(shù)如圖乙,示數(shù)為 ℃,他將A、B物質(zhì)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繪制如圖丙,可知 物質(zhì)為海波,其熔化特點是 ;
(3)由圖丙還可判斷除海波外的另一物質(zhì) (選填“一定是”“可能是”或“一定不是”)晶體。
23.(8分)暢暢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進行了如下實驗操作。
(1)如圖甲所示,暢暢測出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2)緊接著她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調(diào)整高度,此時蠟燭應該 (選填“點燃”或“不點燃”);
(3)當調(diào)整至如圖乙所示位置時,暢暢觀察到光屏上出現(xiàn)了清晰的倒立、 的實像。若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僅移動凸透鏡位置至 cm刻度處時能在光屏上再次清晰成像,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時刻成像特點制成的;
(4)隨著蠟燭燃燒變短,蠟燭所成的像不再位于光屏中央,只需將光屏向 (選填“上”或“下”)適當調(diào)節(jié)即可;
(5)暢暢在圖乙蠟燭和凸透鏡間添加一副近視眼鏡,該眼鏡對光線有 作用。為了讓成像再次清晰,可以將蠟燭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
24.(8分)為保障食品安全,國家規(guī)定304不銹鋼(密度7.93g/cm3)和316不銹鋼(密度8.0g/cm3)可直接接觸食品并應在顯著位置標識304或316字樣。科科現(xiàn)有一塊不銹鋼原材料,為了判斷能否用其制作水杯,進行了如下操作測量其密度。
(1)科科將天平放置在 桌面上,發(fā)現(xiàn)指針位置如圖甲,則需要將平衡螺母向 調(diào),使天平平衡;
(2)科科對原材料取樣并放置在天平的 (選填“左”或“右”)托盤中,正確稱量其質(zhì)量如圖乙,為 g。用細繩緩慢將不銹鋼放入原本盛有26mL水的量筒后,液面如圖丙所示,則不銹鋼的體積為 cm3,故而該不銹鋼 (選填“能”或“不能”)制成水杯;
(3)同組的小李設(shè)計了另一實驗方案來測量不銹鋼的密度,如圖丁所示:
①用電子秤測出不銹鋼質(zhì)量390g;
②將不銹鋼樣品放入溢水杯,并加水至溢水口,測得總質(zhì)量為750g;
③取出不銹鋼,再次加水至溢水口,測得其總質(zhì)量410g。
已知水的密度ρ水=1g/cm3,可以計算出不銹鋼的密度為 g/cm3,在步驟③中由于取出不銹鋼時帶出水,導致密度測量值與真實值相比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四、論述計算題(本題共3個小題,第24題6分,第25題8分,第26題8分,共22分,解題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步驟和公式,只寫出最后結(jié)果的不能給分。)
25.(6分)思樺打算從育才中學謝家灣校區(qū)打車前往九龍園校區(qū),她導航發(fā)現(xiàn)自己步行到上車點需要2分鐘,上車后距離目的地共有5千米,預計乘車需要10分鐘到達,如圖所示。若思樺步行速度為1.1m/s,求:
(1)她步行至上車點的路程;
(2)車輛在該路線行駛的平均速度為多少km/h。
26.(8分)重慶白居寺長江大橋因極具科幻感成為網(wǎng)紅打卡新地標,如圖所示。文旅集團計劃設(shè)計該大橋模型紀念品以帶動旅游產(chǎn)業(yè)發(fā)展。設(shè)計時需先用石蠟制作樣品,定稿后采用黃銅制作相同大小的模型成品。現(xiàn)有一實心黃銅塊質(zhì)量1.7kg,體積大小為2×10﹣4m3,若定稿時石蠟制作的樣品質(zhì)量為18g,已知石蠟密度0.9g/cm3。求:
(1)黃銅材料的密度;
(2)石蠟樣品的體積;
(3)黃銅制作的模型成品質(zhì)量比石蠟樣品質(zhì)量增重多少。
27.(8分)為保障中學生體育運動安全,中學生實心球已普遍替換為“充氣實心球”,如圖甲所示,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如圖乙所示。充氣前,球內(nèi)無空氣,實心球總質(zhì)量為2kg,通過溢水法測得實心球體積為0.8dm3。充氣后,橡膠體積不發(fā)生改變,同時不計空氣質(zhì)量。已知石英砂密度為2.7×103kg/m3,橡膠密度為1.1g/cm3,則:
(1)求充氣前實心球的平均密度;
(2)充氣后體積較充氣前增加了25%,若空心部分也裝滿石英砂,此時實心球質(zhì)量為多少kg;
(3)求橡膠的質(zhì)量。
2023-2024學年重慶市育才中學教育集團八年級(下)開學物理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個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36分。
1.【解答】解:A、一個蘋果的質(zhì)量約300g=0.3kg,故A錯誤;
B、兩只雞蛋的重力約1N,故B正確;
C、教室里書桌高度約80cm,故C錯誤;
D、冬天洗澡水的溫度約40℃,故D錯誤。
故選:B。
2.【解答】解:A、弦樂器是通過琴弦的振動發(fā)出聲音的,故A正確;
B、繃緊的琴弦越短越細,發(fā)出的聲音的頻率越高,音調(diào)越高,故B錯誤;
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故C正確;
D、將手機靜音,這是在聲源處中減弱噪聲,故D錯誤。
故選:A。
3.【解答】解:A、杯弓蛇影是弓的光經(jīng)過水面的反射進入人的眼中,人才能看到,所以說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題意。
B、影子是光在沿直線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區(qū)。符合題意。
C、照相機利用凸透鏡成像,屬于折射現(xiàn)象。不合題意。
D、水中倒影是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不合題意。
故選:B。
4.【解答】解:A.以觀眾為參照物,演員的位置發(fā)生變化,所以演員是運動的,故A錯誤;
B.以觀眾為參照物,升降臺的位置發(fā)生變化,所以升降臺是運動的,故B錯誤;
C.以該演員為參照物,升降臺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升降臺是靜止的,故C錯誤;
D.以該演員為參照物,觀眾的位置發(fā)生變化,所以觀眾是運動的,故D正確。
5.【解答】解:A、露水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A錯誤;
B、霜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故B錯誤;
C、霧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放出熱量,故C正確;
D、雪熔化吸收熱量,故D錯誤。
故選:C。
6.【解答】解:A、碘錘中碘升華成碘蒸氣,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但質(zhì)量不變,故A錯誤;
B、因為氧氣瓶的容積不變,當瓶內(nèi)氧氣用去一半后,氧氣的體積不變,故B錯誤;
C、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杯中的礦泉水被喝掉一口,水的密度不變,故C錯誤;
D、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與物體的體積和質(zhì)量沒有關(guān)系,故D正確。
故選:D。
7.【解答】解:A、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故A正確;
B、力的產(chǎn)生不一定要求兩物體相互接觸,如一對磁鐵,或一對電荷均可以產(chǎn)生力的作用,故B錯誤;
C、根據(jù)彈力的產(chǎn)生可知,彈力是指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接觸它的物體產(chǎn)生的力,不只是彈簧會產(chǎn)生彈力,故C錯誤;
D、物體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所以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故D錯誤。
故選:A。
8.【解答】解:A.使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時,物體的一端不一定要對準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可選用其它清晰刻度作為測量起點,故A錯誤;
B.實驗室里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不可以離開液體讀數(shù),故B錯誤;
C.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時,要使彈簧的軸線方向與被測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所以可以在斜面上沿著斜面方向測量拉力的大小,故C正確;
D.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zhì)量時,物體放入托盤后,通過加減砝碼和移動游碼使橫梁平衡,絕對不能移動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故D錯誤。
故選:C。
9.【解答】解:A、列車沿筆直的鐵軌勻速前行,速度和方向沒有發(fā)生變化,運動狀態(tài)不變,故A錯誤;
B、籃球撞擊在籃板上被彈回,籃球的運動方向發(fā)生變化,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故B正確;
C、講臺在地面上靜止不動,其運動狀態(tài)不變,故C錯誤;
D、橡皮泥在力的作用下被捏扁,橡皮泥的形狀發(fā)生變化,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故D錯誤。
故選:B。
10.【解答】解:A.用刻度尺測出斜面的長再減去小車的車長才是小車通過全程的路程,A錯誤;
B.啟動停表后再釋放小車,直到撞擊到金屬片時停止計時,會導致小車的運動時間偏小,B錯誤;
C.測量下半段平均速度時,要讓小車從斜面頂端處靜止滑下,分別測量下半段的時間以及路程,然后求解;C錯誤;
D.實驗中小車過了中點才停止計時,會導致上半段運動時間偏大,路程不變,根據(jù)公式可知平均速度偏小,D正確;
故選:D。
11.【解答】解:A、在距學校門口540m時,小宇遇到了騎著共享單車的小然,而小宇從這個位置開始花了3min到達校門口,小然比小宇提前90s=1.5min達到校門口,所以小然從距離學校門口540m騎車到校門口花了1.5min=90s,所以小然騎車的速度為:v然=st然=540m90s=6m/s,故A錯誤;
B、小宇從距離學校門口540m處到學校門口所用的時間t2=3min=180s;
小宇從距離學校門口540m處到學校門口的速度:v2=s2t2=540m180s=3m/s;
因為v1:v2=1:2,所以小宇從小區(qū)門口到距離學校門口540m處的速度v1=1.5m/s;
小宇從小區(qū)門口到距離學校門口540m處:t1=t總﹣t2=18min﹣3min=15min=900s;
小宇從小區(qū)門口到距離學校門口540m處所運動的路程:
s1=v1×t1=1.5m/s×900s=1350m;
所以小宇和小然住的小區(qū)門口到學校門口的距離是:
s總=s1+s2=1350m+540m=1890m。故B錯誤;
C、由題意可知,小區(qū)門口到學校門口的路程為:s0=1890m;
所以小宇從小區(qū)門口步行到學校門口的平均速度為:v宇=s0t=1890m18×60s=1.75m/s,故C正確;
D、小然從小區(qū)門口到距離學校門口540m處所用時間:
t1’=s1v然=1350m6m/s=225s=3.75min;
小宇比小然早出發(fā)的時間是:
Δt=t1﹣t1′=15min﹣3.75min=11.25min=11min15s,故D錯誤;
故選:C。
12.【解答】解:A、配制所得的酒精的體積為V′=1000mL=1000cm3,其質(zhì)量為m=ρ′V′=0.9g/cm3×1000cm3=900g,故A錯誤;
B、若選取體積為VmL的75%的酒液,由題意知所含純酒精的體積為0.75VmL=0.75Vcm3,所含水的體積為V水=V﹣V酒精=0.25VmL=0.25Vcm3,
由密度公式可得,所含水的質(zhì)量為:m水=ρ水V水=1g/cm3×0.25Vcm3=0.25Vg,
所含純酒精的質(zhì)量為: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0.75Vcm3=0.6Vg,
濃度為75%的酒精溶液平均密度為:ρ=m總V總=m水+m酒精V=0.25Vg+0.6VgVcm3=0.85g/cm3,故B錯誤;
C、配制0.9g/cm3的酒精溶液,可設(shè)用酒精的質(zhì)量為m1,水的質(zhì)量為m2,則用酒精的體積為V1=m1ρ酒精,水的體積為V2=m2ρ水
則密度為ρ′=m總′V′=m1+m2m1ρ酒精+m2ρ水=m1+m2m10.8g/cm3+m21.0g/cm3=0.9g/cm3,解得:m1m2=45,故C錯誤;
D、由AC可知配制了1000mL的0.9g/cm3的酒精,酒精質(zhì)量為400g,水的質(zhì)量為500g,
酒精的體積為V'=m酒精ρ酒精=400g0.8g/cm3=500cm3,
水的體積為V''=m水ρ水=500g1.0g/cm3=500cm3,
由B知,75%的酒精溶液850g,體積為V=m混ρ混=850g0.85g/cm3=1000cm3,其中酒精為750cm3,水250cm3,
實驗前酒精的總體積V酒精=500cm3+750cm3=1250cm3,
水的體積為V酒精=500cm3+250cm3=750cm3,
實驗前純水的總體積與乙醇的總體積之比為750cm3:1250cm3=3:5,故D正確。
故選:D。
二、填空作圖題(本題共7個小題,第19小題作圖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13.【解答】為了紀念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對經(jīng)典物理學做出的巨大貢獻,人們用他的名字命名力的單位。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故答案為:牛頓;豎直向下。
14.【解答】解:先進的聲學系統(tǒng)助力實現(xiàn)水聲通信,這是“奮斗者”號與母船之間唯一的溝通方式,這說明聲能夠在水中傳播。此外,前視成像聲吶設(shè)備可對前方海山的距離和輪廓進行實時探測,幫助潛水器在漆黑的萬米深海中精準避障,這說明聲能傳遞信息。
故答案為:水;信息。
15.【解答】解:拉桿箱裝上輪子,可以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從而減小摩擦力;
由題意知,拉桿箱A和旅行包B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計空氣阻力,此時旅行包B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以受平衡力的作用。
故答案為:減小;平衡力。
16.【解答】解:坐在教室各個方位的同學們均能看見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這是因為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漫反射;入射光線與平面鏡成50°夾角,所以入射角等于40°,當入射角減小10°,變?yōu)?0°﹣10°=30°,則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30°;
故答案為:漫;30.
17.【解答】解:(1)由圖所示,液體的密度等于液體的質(zhì)量與液體的體積的比值,也等于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的減少量與量筒中液體體積的增加量的比值,即ρ=ΔmΔV=120g?60g60cm3?20cm3=1.5g/cm3=1.5×103kg/m3;
當量筒中液體的體積V1=20mL時,此時燒杯和剩余液體的總質(zhì)量m總1=m總﹣m1=120g,m總=m總1+m1=120g+1.5g/cm3×20cm3=150g。
故答案為:150;1.5×103。
18.【解答】解:(1)根據(jù)密度公式得,物體B的質(zhì)量為:mB=ρBVB=5×103kg/m3×5×10﹣3m3=25kg,
物體A的質(zhì)量為:mA=m總﹣mB=41kg﹣25kg=16kg,
物體A的密度為:ρA=mAVA=16kg(0.2m)3=2×103kg/m3;
(2)將物體A沿水平方向截取一定體積V,其質(zhì)量為:mA'=ρAV,工件剩余部分的質(zhì)量:m總'=m總﹣mA'=m總﹣ρAV,
容器中水的質(zhì)量:m水=ρ水V水=1.0×103kg/m3×1000×15×10﹣6m3=15kg,總質(zhì)量為:m總''=m容+m水+mA',
由題知,m總'=m總'',即m總﹣ρAV=m容+m水+mA',41kg﹣2×103kg/m3×V=5kg+15kg+2×103kg/m3×V,解得,V=5.25×10﹣3m3。
故答案為:2×103;5.25×10﹣3。
19.【解答】解:首先畫出法線,然后根據(jù)折射規(guī)律畫出折射光線。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圖所示:
20.【解答】解:拉力的方向沿繩子向上,作用點在燈籠上,從燈籠由繩子的接觸點作豎直向上的拉力;如圖所示:
三、實驗探究題(本題共4個小題,第20題6分,第21題6分,第22題8分,第23題8分,共28分)
21.【解答】解:(1)玻璃板越薄,兩個反射面所在的像距離越近,這樣可以使確定的像的位置更加準確,厚玻璃板會形成兩個像,會影響對實驗結(jié)果的判斷;為了使像呈在水平面上,應讓玻璃板豎直放置;
(2)點燃蠟燭A并放置在玻璃板前,取未點燃的相同蠟燭B放置在玻璃板后,使之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說明了像和物的大小關(guān)系;
由于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大小相等,所以若將蠟燭A遠離玻璃板,A所成的像的大小不變;
(3)根據(jù)一次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有偶然性,本實驗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得到多組數(shù)據(jù)的目的是避免實驗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規(guī)律;
(4)將玻璃板沿CD逆時針旋轉(zhuǎn),根據(jù)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guān)于鏡面對稱,所以蠟燭A的像應在圖中的A1處。
故答案為:(1)?。淮怪?;(2)大小;不變;(3)得出普遍規(guī)律;(4)A1。
22.【解答】解:(1)酒精燈需用外焰加熱,所以要放好酒精燈,再固定鐵圈的高度,圖甲組裝器材應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采用水浴法,物體的溫度變化比較均勻,并且變化比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試管底部不能;
(2)該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溫度計示數(shù)為6℃,B物質(zhì)熔化時溫度不變?yōu)榫w海波;
(3)由圖丙可知,除海波外的另一物質(zhì)有一部分吸收熱量溫度不變,物質(zhì)可能還沒有熔化,也可能是熔化,故可能是晶體。
故答案為:(1)自下而上;不能;(2)6;B;吸收熱量;溫度不變;(3)可能是。
23.【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一點,這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f=60.0cm﹣50.0cm=10.0cm;
(2)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調(diào)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因此在調(diào)整高度時蠟燭應該點燃;
(3)當調(diào)整至如圖乙所示位置,此時2f>u=25cm﹣10cm=15cm>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若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僅移動凸透鏡位置至40cm刻度處,此時物距等于原來的像距,像距等于原來的物距,根據(jù)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實像,此時物距大于像距,根據(jù)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
(4)隨著蠟燭燃燒變短,蠟燭所成的像不再位于光屏中央,根據(jù)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可知,只需將光屏向上適當調(diào)節(jié)即可;
(5)暢暢在圖乙蠟燭和凸透鏡間添加一副近視眼鏡,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會將光線推遲會聚成像,為了讓成像再次清晰,可以將蠟燭向左移動。
故答案為:(1)10.0;(2)點燃;(3)放大;40;照相機;(4)上;(5)發(fā)散;左。
24.【解答】解:(1)首先應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由甲圖可知,指針右偏,故平衡螺母應向左調(diào)節(jié);
(2)材料取樣放置在天平的左盤,由圖乙知,不銹鋼的質(zhì)量m=50g+20g+5g+2.2g=77.2g;
不銹鋼的體積:V=36mL﹣26mL=10mL=10cm3;
不銹鋼的密度:ρ=mV=77.2g20cm3=7.72g/cm3;比國家規(guī)定304不銹鋼和316不銹鋼的密度都小,所以,該不銹鋼不能制成水杯;
(3)由圖丁知,不銹鋼排開水的質(zhì)量:m水=390g+410g﹣750g=50g,
根據(jù)密度公式得,不銹鋼的體積:V'=V水=m水ρ水=50g1.0g/cm3=50cm3,
不銹鋼的密度:ρ'=m′V′=390g50cm3=7.8g/cm3;
在步驟③中由于取出不銹鋼時帶出水,在添加水時已經(jīng)加入了,帶出的水不影響體積的測量,根據(jù)密度公式可知計算出的密度值不變。
故答案為:(1)水平;左;(2)左;77.2;10;不能;(3)20;2.4;(4)7.8;不變。
四、論述計算題(本題共3個小題,第24題6分,第25題8分,第26題8分,共22分,解題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步驟和公式,只寫出最后結(jié)果的不能給分。)
25.【解答】解:(1)步行至上車點的時間為2min=120s,步行速度為1.1m/s,
根據(jù)速度公式變形可得步行至上車點的路程:s步=v步t步=1.1m/s×120s=132m;
(2)車輛在該路段行駛路程為5km,時間為10min=16h,車輛在該路線行駛的平均速度為:v=st=5km16?=30km/h;
答:(1)思樺步行至上車點的路程為132m;
(2)車輛在該路線行駛的平均速度為30km/h。
26.【解答】解:(1)這個銅制工藝品的密度為:
ρ銅=mV=1.7kg2×10?4m3=8.5×103kg/m3=8.5g/cm3;
(2)根據(jù)密度公式得,石蠟樣品的質(zhì)體積為:
V蠟=m蠟ρ蠟=18g0.9g/cm3=20cm3;
(3)黃銅制作該模型,V銅=V蠟=20cm3,根據(jù)密度公式得,其質(zhì)量:
m銅=ρ銅V銅=8.5g/cm3×20cm3=170g,
黃銅制作的模型成品質(zhì)量比石蠟樣品質(zhì)量增重:Δm=m銅﹣m蠟=170g﹣18g=152g。
答:(1)黃銅材料的密度為8.5g/cm3;
(2)石蠟樣品的體積為20cm3;
(3)黃銅制作的模型成品質(zhì)量比石蠟樣品質(zhì)量增重152g。
27.【解答】解:球的質(zhì)量為2kg,體積為0.8dm3=8×10﹣4m3,球的平均密度為ρ=m球V球=2kg8×10?4m3=2.5×103kg/m3;
(2)充氣后體積較充氣前增加了25%,體積增加部分即為空心部分體積,空心部分體積為V空=0.8dm3×25%=0.2dm3=2×10﹣4m3,
空心部分也裝滿石英砂后的質(zhì)量為:m空石=ρ石英砂V空=2.7×103kg/m3×2×10﹣4m3=0.54kg,
球的總質(zhì)量為m總=m球+m空石=2kg+0.54kg=2.54kg;
(3)充氣前球的質(zhì)量等于橡膠的質(zhì)量+石英砂的質(zhì)量,即m球=m橡膠+m石英砂=2kg...①;
球的體積等于石英砂的體積加上橡膠的體積V球=V橡膠+V石英砂=m橡膠ρ橡膠+m石英砂ρ石英砂=m橡膠1.1×103kg/m3+m石英砂2.7×103kg/m3=8×10﹣4m3...②
兩式聯(lián)立可得:m橡膠=0.11kg,橡膠的質(zhì)量為0.11kg。
答:(1)充氣前實心球的平均密度為2.5×103kg/m3;
(2)空心部分也裝滿石英砂,球的總質(zhì)量為2.54kg;
(3)橡膠的質(zhì)量為0.11kg。
這是一份重慶市育才中學教育集團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入學自主作業(yè)物理試卷,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作圖題,實驗探究題,論述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15,重慶市育才中學教育集團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入學自主作業(yè)物理試卷,共6頁。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重慶市育才中學教育集團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B卷)(含答案解析),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探究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