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上·遼寧·高三校聯(lián)考)每年初春的3月下旬至4月初,果樹抗寒能力較差,極易發(fā)生凍害。為了減輕霜凍對果樹的影響,農(nóng)業(yè)上會使用無人機攪動近地層氣流,增加下層空氣溫度。下圖示意我國某地使用無人機對近地層氣流進行干擾前,不同高度氣溫隨時間的變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該地最可能位于( )
A.遼寧省B.甘肅省C.河北省D.湖北省
2.采用無人機干擾,進行防凍的最佳時間是( )
A.18:00-20:00B.20:00-22:00
C.22:00-24:00D.4:00—6:00
(2023·廣東·模擬預測)強降水可使巖土體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tài),地表徑流量增大,易引發(fā)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林火會增大山區(qū)泥石流發(fā)生的可能性。圖示意美國西南部某地發(fā)生林火后四年內(nèi)引發(fā)泥石流的降水強度的逐年變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推測該地發(fā)生林火后四年內(nèi)( )
①降水總量較大 ②降水次數(shù)較多 ③極端降水多發(fā) ④降水時間較長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4.發(fā)生林火后第1年泥石流發(fā)生的頻次較高,主要是因為林火改變了( )
①降水強度 ②降水頻次 ③土壤結構 ④地表覆被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山東日照·統(tǒng)考二模)凍土活動層指覆蓋于多年凍土之上夏季融化冬季凍結的土層。森林大火會加速凍土退化。1971年5月,阿拉斯加北部的黑云杉林遭遇重度林火,使當?shù)氐闹脖慌c凍土經(jīng)歷了一系列變化。下圖示意阿拉斯加重度火跡地植被與凍土的演化過程。據(jù)此完成下列各題。
5.重度林火后凍土退化加速,原因是( )
A.燒毀了地表枯枝落葉,冬季保溫作用減弱
B.產(chǎn)生大量煙塵,削弱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
C.燒毀大量植被,樹冠截留積雪的能力下降
D.植被蔭蔽度降低,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增加
6.草本-低矮灌木最先恢復的原因是( )
①草本植被種子傳播速度快 ②草灌植被根系淺,易吸收水肥
③喬木消失后光照條件改善 ④林木灰燼增加,土質疏松肥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上·甘肅武威·高三校聯(lián)考開學考試)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東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金沙江中游,區(qū)內(nèi)構造以近南北向斷裂為主,地勢陡峭,多見峽谷地貌。峽谷中的河流因地震、降雨等因素的影響,其岸坡失穩(wěn),大量的松散物形成滑坡沖入河流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下面三幅圖示意滑坡堵塞河流形成湖相沉積物模式的三個階段。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7.圖中滑坡堰塞過程中,河水流速由快到慢依次是( )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①③②
8.該堰塞湖湖相沉積物分選作用不顯著,關鍵在于( )
A.河水搬運作用弱B.滑坡突發(fā)性強C.松散物粒徑均衡D.河床變化復雜
9.與區(qū)內(nèi)構造以近南北向斷裂為主關聯(lián)性最大的是( )
A.青藏高原隆起B(yǎng).下切侵蝕強烈C.板塊張裂拉伸D.板塊擠壓運動
(2023·湖南永州·統(tǒng)考一模)巨杉是植物界的"巨人",是當今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單體。巨杉堅韌的樹皮能抵抗火燒、防止白蟻等有害昆蟲和微生物入侵,在遭受雷擊、火燒致傷后會自動愈合,帶著傷疤繼續(xù)生長;巨杉的種粒包裹在外殼堅實致密的果球中(果球可掛在樹上幾十年);巨杉適宜在夏季溫暖但不炎熱,秋季多雨,冬季溫和的濕潤環(huán)境中生長。距今七千萬年前,天然巨杉曾在北半球廣泛分布,目前天然巨杉主要保留在內(nèi)華達山脈某些彼此相對獨立的狹長地帶,數(shù)量稀少。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0.林火能加快巨杉繁衍的步伐,原因是( )
A.林火將大部分害蟲燒死,減少病蟲害B.林火導致氣流上升,增加降水
C.林火過后,增加土壤肥力D.林火焙干了果球,使之迸裂釋放出種子
11.天然巨杉最可能分布在內(nèi)華達山脈的位置及原因( )
A.東坡 位于夏季風的迎風坡B.東坡 位于冬季風的背風坡
C.西坡 受西風的影響D.西坡 受夏季風的影響
12.導致天然巨杉分布范圍大幅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氣候變化B.海陸變遷C.隕石撞擊D.人類干預
(2023上·黑龍江哈爾濱·高三校聯(lián)考期中)當?shù)貢r間2022年3月11日凌晨2時30分,熱帶氣旋“貢貝”登陸莫桑比克,造成莫桑比克大量房屋倒塌,超過2萬人流離失所。下圖為熱帶氣旋“貢貝”線路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3.與莫桑比克港相比,熱帶氣旋“貢貝”登陸時安戈謝港( )
A.為離岸風,風暴潮更強B.為離岸風,風暴潮更弱
C.為迎岸風,風暴潮更強D.為迎岸風,風暴潮更弱
14.評估此次災害范圍運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A.RSB.VRC.GNNSD.GIS
(2023上·江蘇鎮(zhèn)江·高三統(tǒng)考開學考試)某年農(nóng)歷八月初一,受臺風影響,我國東南沿海普遍出現(xiàn)了1~3米的風暴潮,浙江鰲江站測得最高潮位6.9米,創(chuàng)下該站最高潮記錄。下圖為“臺風及風暴潮影響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5.圖中,風暴潮影響最嚴重的區(qū)域位于( )
A.甲B.乙C.丙D.丁
16.鰲江站潮位創(chuàng)歷史新高,主要是因為鰲江( )
A.位于臺風眼B.恰逢天文大潮C.盛行離岸風D.突發(fā)地質災害
二、綜合題
17.(2023上·福建三明·高三校聯(lián)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嶺主要由一系列呈東北——西南或東西向的構造山地簇組成,總體平均海拔只有1000米左右,早期地殼運動使南嶺地區(qū)形成大量背斜和斷層構造,核心為花崗巖體,上覆巖層多為硬砂巖和石灰?guī)r,地形較破碎。南嶺與秦嶺皆為我國重要的地形屏障,對氣候的屏障作用并不如秦嶺顯著。南嶺以北的湖南省南部地區(qū)冬季多凍害。韶關市位于五嶺之口,商品流通承南起北,唐宋時期為南嶺商業(yè)重鎮(zhèn)。下圖為南嶺地區(qū)示意圖。
(1)與秦嶺相比,南嶺對氣候的屏障作用較弱,說明其原因。
(2)請對湖南省南部冬季多凍害作出合理解釋。
(3)簡述南嶺地形較破碎的原因。
18.(2023上·江蘇揚州·高三統(tǒng)考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風暴潮按成因可分為臺風風暴潮和溫帶風暴潮,江蘇和浙江均受風暴潮影響。江蘇以平原為主,“一山二水七分田”;浙江則以山地和丘陵為主,“七山一水二分田”。圖左為江蘇海岸線不同歷史時期變遷示意圖。
材料二西北太平洋熱帶的水溫較高,是影響我國臺風的主要源地。圖右示意厄爾尼諾事件與江蘇沿海臺風風暴潮災害頻次相關性。
(1)描述自元明時期以來廢黃河河口海岸線位置的總體演變過程。
(2)與浙江沿海相比,分析江蘇沿海受溫帶風暴潮影響范圍更廣的原因。
(3)說明厄爾尼諾事件多發(fā)時江蘇沿海臺風風暴潮災害發(fā)生頻次的高低,從海-氣相互作用角度分析其原因。
19.(2023上·山東·高三校聯(lián)考開學考試)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的麥茲巴赫湖位于阿克蘇河上游,是伊利爾切克冰川(分南北兩支,北支退縮明顯)作用下形成的堰塞湖(圖1)。夏秋季節(jié),堰塞湖潰堤多發(fā),湖水排水過程受冰壩升降影響。圖2示意2022年7月麥茲巴赫湖下游協(xié)合拉水文站測得的一次洪水過程流量統(tǒng)計。
(1)分析麥茲巴赫冰川堰塞湖的形成原因。
(2)簡述麥茲巴赫冰川堰塞湖從潰堤湖水排出到排水結束的發(fā)展過程。
(3)概括2022年7月麥茲巴赫冰川堰塞湖潰堤引發(fā)的洪水特點。
1.(2023·湖北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qū)森林茂密,但多為結構相似的低齡次生林。該地區(qū)林冠層主要由松樹組成,光線可穿透到地面,促進了林下植物生長,這些植物富含油脂,野火風險很高。研究人員在該地區(qū)開展了一項火災應對試驗項目,圖左示意試驗區(qū)位置,圖右示意項目技術方案。
(1)說明該地野火高發(fā)的原因。
(2)據(jù)圖描述該項目技術方案,并分析這些策略對林下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
(3)列舉該方案的推廣條件。
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12 微專題 科技發(fā)展與糧食安全、填海造陸與圍湖造田(練習)(2份打包,原卷版+教師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12微專題科技發(fā)展與糧食安全填海造陸與圍湖造田練習原卷版doc、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12微專題科技發(fā)展與糧食安全填海造陸與圍湖造田練習教師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12 微專題 新能源開發(fā)利用(練習)(2份打包,原卷版+教師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12微專題新能源開發(fā)利用練習原卷版doc、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12微專題新能源開發(fā)利用練習教師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11 微專題 水利工程與中國”走出去“戰(zhàn)略(練習)(2份打包,原卷版+教師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11微專題水利工程與中國”走出去“戰(zhàn)略練習原卷版doc、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11微專題水利工程與中國”走出去“戰(zhàn)略練習教師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9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