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時間:生地共計9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一、 選擇題 (本題共計 25 小題 ,每題 2 分 ,共計50分 )
1.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shù)量最大、分布最廣的動物類群是 ( )
A.環(huán)節(jié)動物B.節(jié)肢動物C.魚類D.哺乳動物
2.從魚鰓流出的水和從魚口流進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氣體成分發(fā)生變化是 ( )
A.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 B.氧氣增多,二氧化碳減少
C.氧氣和二氧化碳都增多 D.氧氣和二氧化碳都減少
3.細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廣泛,這是因為 ( )
①細菌生活需要氧氣 ②細菌的繁殖速度快
③細菌抵御不良環(huán)境能形成芽孢 ④細菌不能分解有機物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4.吹打發(fā)霉物體時,常有粉塵飛揚,這粉塵的主要成分是: ( )
A.物體上的灰塵B.霉菌的孢子C.霉菌的種子D.細菌的孢子
5.下列與狼的肉食性有關的特征是 ( )
A.體表被毛B.胎生哺乳C.犬齒發(fā)達D.體溫恒定
6.下列哪種結構與珍珠的形成有關 ( )
A.刺細胞B.外骨骼C.角質層D.外套膜
7.動物具有學習行為,其意義是 ( )
A.便于找到食物B.能夠逃避敵害
C.便于找到配偶D.能夠適應復雜多變的生活環(huán)境
8.“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鳥兒是天地間的精靈,在天空中飛翔。與鳥類飛行生活相適應的特點是( )①前肢變成翼 ②長骨中空 ③胸肌發(fā)達 ④ 有復雜的繁殖行為 ⑤有氣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③④⑤
9.從行為獲得途徑來看,蜜蜂采蜜和老馬識途分別屬于 ( )
A.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 B.先天性行為、先天性行為
C.先天性行為、學習行為 D.學習行為、學習行為
10.動物群體中的信息交流,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是 ( )
A.有利于集體覓食 B.有利于集體御敵
C.有利于種族繁衍 D.以上三項都是
11.培養(yǎng)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 )
①制作培養(yǎng)基 ②接種 ③恒溫培養(yǎng) ④高溫滅菌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④②③D.③①②④
12. 每到秋天,北方的樹葉紛紛從樹上落下,但這些樹葉并沒有堆積成山的原因是 ( )
A.被雨水溶解了B.被腐生細菌分解了
C.被植物吸收利用D.被蚯蚓分解了
13. 可以用來做面包、饅頭的菌種是 ( )
A.乳酸菌B.酵母菌C.曲霉D.青霉
14.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qū)是保護 ( )
A.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B.高原荒漠生態(tài)系統(tǒng) C.溫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D.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
15.下列對動物類群特征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
A.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身體呈輻射對稱 B.線形動物---身體呈圓柱形,有口有肛門
C.環(huán)節(jié)動物---身體分節(jié),體表有角質層 D.節(jié)肢動物---身體附肢都分節(jié),體表有外骨骼
16.冬天到了,蛇要冬眠,而兔子不需要冬眠,原因是 ( )
A.蛇的體表沒有毛;兔子體表被毛B.蛇沒有發(fā)達的四肢;兔子有發(fā)達的四肢
C.蛇是變溫動物;兔子是恒溫動物 D.蛇身體小,不耐溫;兔子身體大,耐溫
17.下列敘述中,與關節(jié)的牢固性相適應的特點是 ( )
①關節(jié)面上有關節(jié)軟骨 ②關節(jié)囊包繞著整個關節(jié)③關節(jié)腔內有滑液④關節(jié)囊的內外有很多韌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18.在投籃動作中,起支點和動力作用的結構依次是 ( )
A.骨、關節(jié)B.關節(jié)、肌肉C.肌肉、骨D.骨、肌肉
19. 蝗蟲在生長過程中有蛻皮現(xiàn)象,它必須蛻皮的原因是 ( )
A.外骨骼不能隨身體生長而長大 B.外骨骼損壞,必須要形成新的外骨骼
C.蛻掉原來的外骨骼使運動更靈活 D.減輕體重,有利于運動
20.某草場為保護牛羊,大量獵殺狼,狼的減少使野兔數(shù)量大增,致使牧草被過度啃食,草場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嚴重威脅.該事例說明動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 ( )
A.促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B.為人類提供食物和毛皮
C.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D.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21.蚯蚓、蝗蟲、鯽魚、鳥、兔進行氣體交換的器官分別是 ( )
A.體壁、氣管、鰓、肺和氣囊、肺 B.體壁、體壁、鰓、肺、肺
C.體壁、氣管、鰓、肺、肺 D.鰓、氣管、鰓、肺、肺
22.制作四川泡菜,要用水密封壇口,其原因是 ( )
A.隔絕空氣,抑制酵母菌的發(fā)酵 B.造成缺氧環(huán)境,利于乳酸菌發(fā)酵
C.造成缺氧環(huán)境,抑制乳酸菌發(fā)酵 D.造成缺氧環(huán)境,利于酵母菌發(fā)酵
23.每年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 )
A.將瀕危物種遷出原地B.將動物領養(yǎng)回家
C.建立種子基因庫 D.建立自然保護區(qū)
24.據報道,進入20世紀后,幾乎每年至少有一種鳥類或哺乳類動物從地球上消失,造成也野生動物瀕危和滅絕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災害B.動物病害 C.天敵過多D.人類活動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
25.現(xiàn)有A、B、C三種動物,它們的分類情況是:A和B所同在的分類單位最小的是“綱”,B和C所同在的最小分類單位是“目”,則A、B、C親緣關系最近的是 ( )
A.A和B B.B和C C.A和C D.目都一樣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20分)
1.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tǒng)由骨、________和________組成。
2. 介于門和目之間的生物分類等級是________,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________。
3.骨骼肌由________和________兩部分組成。
4. 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________行為。
5. 被稱為“裸子植物故鄉(xiāng)”的國家是________。
6. 生物種類多樣性的實質是________的多樣性。
7. 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________。
三、判斷題(正確的打“T”,錯誤的打“F”,每小題1分,共5分 )
(1)腔腸動物的體壁是由外胚層、中胚層和內胚層構成的。 ( )
(2)細菌都是單細胞生物。 ( )
(3)動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消費者,沒有它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將無法進行。 ( )
(4)手術器械消毒的標準是殺死孢子。 ( )
(5)動物的取食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 ( )
四、分析說明題 (每空2分 ,共計 20分 , )
1. 下圖為生活在水中或潮濕環(huán)境中的五種無脊椎動物。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6分):
(1)上圖五種動物中,身體只由一個細胞構成的是________(填序號)。
(2)與水螅的體形相比較,渦蟲的身體呈________對稱,這種體形提高了動物的運動、捕食和防御能力。
(3)蛔蟲體表包裹著一層密不透水的________,可防止消化液的侵蝕,起保護作用。
2. 如圖是細菌和酵母菌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6分)
(1)細菌與酵母菌共有的結構是[①]________、[②]細胞膜、[⑤]_細胞質。
(2)細菌與酵母菌結構上的主要區(qū)別是細菌沒有 ________。
(3)從生殖方式上看,細菌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生殖。
3. 認真觀察和識別圖1中的植物,并閱讀圖2的分類表,回答問題(8分)
①根據圖2分類檢索表,在圖中找出與B、C、D對應的植物,并將這些植物名稱分別填寫在橫線中: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②C類植物的花因為沒有子房壁,不能形成果皮。因此,我們把這類種子無果皮包被的植物叫________植物。
五、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5分)
為了探究食品腐敗的原因和細菌生存的條件,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取甲、乙、丙三個相同容量的錐形瓶,分別加入50mL純牛奶,放在高壓蒸鍋內加熱15~20min,冷卻后取出,分別作如下處理:
分析回答問題:
(1)實驗中將50mL純牛奶進行高壓鍋內加熱15-20分鐘的目的是________。
(2)甲和乙這組對照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通過甲、乙這組對照實驗,可以證明細菌的生存需要________。
(3)經過相同時間后,牛奶最先腐敗的是________瓶。
(4)對照丙瓶,根據A、B的實驗結果,說明食品腐敗的主要原因是空氣中 ________引起的。
這是一份24,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集團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開學生物試題(1),共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哪條食物鏈是正確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共9頁。
這是一份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生物試題,共24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