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重書本抓主干。從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這些概念都弄清,千萬不要混淆一些概念,根底知識,這點來說就是地理成功的一半掌握了,這些根底東西一定要掌握非常好,才能靈敏運用。
2、重原理抓過程。我們必須從根底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生態(tài)平衡的條件等。
3、勤歸納會比較。要勤于考慮,注重平時的積累,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干,構(gòu)建自己的思維導圖。用聯(lián)絡的方法來表達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
4、多讀圖勤考慮。地理學習的靈魂是地圖的閱讀和使用,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是我們獲得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地理學習不可以分開地圖。
5、重標準有條理。答題標準、有條理是文科綜合的得分重要法寶,因此學生在平時就要注重培養(yǎng)標準做題的才能,以進步得分率。
第02講 等高線地形圖
下圖為我國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單位:m)。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示地區(qū)( )
A.平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B.河流先向東流再流向東南
C.最高處為山峰所在地D.甲乙兩村的高差約為280米
2.圖中①、②、③、④四地中( )
A.①地發(fā)生山洪的幾率最大B.②地可以看到山峰和乙村
C.③地能欣賞到壯觀的瀑布D.④地最適合夏季夜晚露營
【答案】1.A 2.B
【解析】1.讀圖可知,圖中等高距為100米,最高處海拔在900~1000米,不是山峰所在地,C錯誤。由等高線彎曲方向和河流流向相反的規(guī)律并且圖的左邊是北得知,圖示河流先流向南,再流向西南,B錯誤。乙村的海拔在400~500米的范圍內(nèi),甲村的海拔小于100米,高差大于300米,D錯誤。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圖中顯示該區(qū)域平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A正確,故選A。
2.①地等高線凸向低值,為山脊,發(fā)生山洪的幾率小,A錯誤。②地是平緩的山脊,可以看到更高處的山峰和無阻擋物相隔的乙村,B正確。陡崖的上方?jīng)]有河流,在③地不會形成瀑布,C錯誤。④地距河流較近,夏季可能暴發(fā)山洪,不適合露營,D錯誤,故選B。
【點睛】等高線地形圖判讀的方法:1.讀數(shù)值。一要讀出區(qū)域地勢起伏大?。欢x出海拔最大、最小值。依據(jù)數(shù)值特征可以識別地形類型。2.讀延伸方向。依據(jù)等高線的延伸方向確定地形走向,如山脊走向。3.讀疏密程度。依據(jù)等高線的疏密程度確定坡度陡緩、坡面凸凹和陡崖。4.讀彎曲狀況。依據(jù)等高線的彎曲狀況確定山脊、山谷和鞍部。
讀我國東南沿海某地等高線(單位:米)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
3.關于圖中信息的判讀,正確的是( )
A.①③兩處的相對高度為400米B.②處為山脊
C.③處比④處坡陡D.⑤處為該區(qū)域最高峰
4.為發(fā)展經(jīng)濟,溪水村規(guī)劃了多項旅游開發(fā)項目,其中不合理的是( )
A.A處開發(fā)攀巖項目B.B處開發(fā)漂流體驗項目
C.C處修建觀景臺D.溪水村周邊種植果樹,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農(nóng)業(yè)
【答案】3.B 4.B
【解析】3.由圖可知,圖中的等高距是100米,那么①③兩地的相對高度是300米,A錯誤;②等高線向海拔低處突出,應該是山脊部位,B正確;③地比④地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C錯誤;圖中的C應該是該區(qū)域的最高峰,海拔在900米以上,1000米以下。而⑤的海拔在800米以上,900米以下,D錯誤。故選B。
4.讀圖可知,A處等高線重合,是陡崖,該部位適宜做攀巖運動,A合理;B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突出,為山脊,不可以開發(fā)漂流體驗項目,B不合理;C處為山頂,海拔高,可修建觀景臺,C合理;溪水村位于緩坡上,周邊可以種植果樹,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農(nóng)業(yè),D合理。本題要求選擇不合理的選項,故選B。
【點睛】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山谷是集水線,容易出現(xiàn)河流,山脊是分水嶺。
下圖為某公路山區(qū)的等高線地形圖(粗實線為公路,虛線為公路隧道)。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5.汽車在該公路行進途中起伏最和緩的路段是( )
A.甲一丙段B.乙一甲段C.丁一丙段D.戊一丁段
6.某航拍愛好者在6月22日對該區(qū)域進行航拍時發(fā)現(xiàn),圖中戊地所在公路兩側(cè)坡地上植被疏密差異大,原因是( )
A.北坡光照充足,植被茂密B.南坡降水較少,植被稀疏
C.北坡坡度較大,植被稀疏D.南坡土壤濕潤,植被茂密
【答案】5.C 6.D
【解析】5.從圖中可看出,甲一丙段公路穿越多條等高線,且末修建隧道,地勢起伏大,坡度陡,A錯誤;乙-甲段修建了隧道,但乙隧道口的海拔范圍為1900-2000米, 甲隧道口海拔為2000米-2100米, 乙-甲段高差為0一200米;戊-丁 段海拔最低為1900-2000米, 最低為1800-1900米, 該路段高差為0-200米;?。螢樗淼溃?丁地隧道口海拔為1900米,丙隧道口海拔為1900-2000米, 高差為0-100米。 經(jīng)對比,汽車行進途中丁-丙段起伏最和緩,C正確,BD錯誤。故選C。
6.結(jié)合圖片可知,戊地所在公路的南坡為陰坡,溫度較低,蒸發(fā)較弱,土壤濕潤,植被茂密,D正確,B錯誤;北坡光照充足,溫度較高,水分缺乏,不適合植被生長,A錯誤;坡度與植被疏密關系較小,C錯誤。故選D。
【點睛】在山區(qū),氣溫和降水隨著海拔的增加而發(fā)生變化,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動物類型的組合。地表景觀隨高度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更替現(xiàn)象,叫做垂直地域分異。造成這種分異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條件、熱量狀況及其組合的變化。山地的自然帶的發(fā)育程度往往與該山體所在緯度及相對高度有關,通常是緯度越低,山體越高,自然帶越豐富。
(2023·浙江湖州·模擬預測)坡度是指地表單元陡緩的程度。百分比是表示坡度常用方法之一,坡度=(高程差/路程)×100%。等坡度線是地表坡度值相等的點連成的線。某高中地理研學小組徒步考察了某地區(qū),如圖是所考察地區(qū)的等坡度線示意圖(單位:%),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7.關于圖示信息,正確的是( )
A.地勢西北高、東北低B.平均海拔高,山高谷深
C.甲河段從東向西流淌D.乙河流沿山谷東西延伸
8.考察線路沿線,隊員行走最費力河流的是( )
A.①段B.②段C.③段D.④段
【答案】7.D 8.A
【解析】7.等坡度線只能知道山坡坡度大小,而坡度大小不能判斷地勢、海拔高低,ABC錯誤。乙處有河流發(fā)育,則此處一定是山谷。根據(jù)圖中指向標可知,河流沿山谷東西延伸(但無法判斷流向),D正確。故選D。
8.觀察圖中,①段的地形坡度達35%-40%,此段坡度最大,徒步行走最費力,A正確。②段附近的等坡度線密集,其含義是坡度大小變化大,不是地形坡度陡;③段的路線與等坡度線平行,其含義是該段路線的坡度基本一樣;④段路線的坡度值總體較小,BCD錯誤。故選A。
【點睛】等坡度線的數(shù)值越大則地形坡度越大,徒步行走越費力。
(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一獵人欲到某山地打獵。他熟悉動物的習性,知道山羊喜歡在陡峻的山崖活動,而水鹿被追趕過后,會尋找有水的地方喝水。讀該山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
9.獵人登上山頂,可能看到獵物的地點是( )
A.甲B.乙C.丙D.丁
10.獵人捕獲山羊和水鹿的地點最可能位于( )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1.若獵人登上山頂時測得當?shù)販囟葹?0℃時,則①地的溫度可能是( )
A.17℃B.17.8℃C.22.3℃D.23℃
【答案】9.C 10.B 11.C
【解析】9.山頂和甲之間存在一個陡崖,由于甲位于陡崖之下,因此從山頂上看不到甲處,A錯誤;由于山頂?shù)揭业刂g存在一個山脊,因此會阻擋視線,因此從山頂上也看不到乙處,B錯誤;從山頂?shù)奖兀雀呔€表現(xiàn)為上密下疏,是一個凹坡,因此站在山頂可以看到丙地,C正確;從山頂?shù)蕉〉兀雀呔€表現(xiàn)為上疏下密,是一個凸坡,因此站在山頂是看不到丁地的,D錯。故選C。
10.②地附近等高線表現(xiàn)為三條重合在一起,因此此處有陡崖分布,結(jié)合材料“山羊喜歡在陡峻的山崖活動”,可知該地有山羊活動;③地區(qū)等高線明顯向高處彎曲,說明此處可能發(fā)育河流,有水鹿活動;①處無河流和陡崖,④處為山脊,山羊和水鹿出現(xiàn)的概率小,①④排除。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1.山頂處海拔為887米,圖中①地海拔在500-550米之間,相減可得兩地相對高度:337
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通練透】 第23講 城鎮(zhèn)化(講通),文件包含第23講城鎮(zhèn)化講義原卷版docx、第23講城鎮(zhèn)化講義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8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通練透】 第21講 人口遷移(講通),文件包含第21講人口遷移講義原卷版docx、第21講人口遷移講義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7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通練透】 第16講 植被和土壤(講通),文件包含第16講植被和土壤講義原卷版docx、第16講植被和土壤講義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7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