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C-12,N-14,O-16,S-32,F(xiàn)e-56,Zn-65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1分,共10分)
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惫旁娫~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以下詩句中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A. 春江水暖鴨先知B. 爆竹聲中一歲除
C. 橫看成嶺側成峰D. 日照香爐生紫煙
【答案】B
【解析】
【詳解】A、春江水暖鴨先知,描述的是水的溫度變化,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不包含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
B、爆竹聲中一歲除,爆竹爆炸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C、橫看成嶺側成峰,描述的是觀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形狀不同,沒有新物質生成,不包含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
D、日照香爐生紫煙,是光的散射現(xiàn)象,沒有新物質生成,不包含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 吉林霧凇,北國盛景。空氣成分中與霧凇形成有關的是
A. 水蒸氣B. 二氧化碳C. 氧氣D. 氮氣
【答案】A
【解析】
【詳解】空氣成分中與霧凇形成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固體的現(xiàn)象。
故選A。
3. 下圖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裝置,下列實驗不能達到操作目的的是
A. 檢查裝置氣密性B. 加入稀鹽酸
C. 收集CO2D. 驗滿CO2您看到的資料都源自我們平臺,20多萬份試卷任你下載,家威杏 MXSJ663 全網(wǎng)最新,性比價最高【答案】C
【解析】
【詳解】A、導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試管,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氣密性良好,操作正確,正確;
B、取用液體時:①試劑瓶瓶口要緊挨試管口,防止液體流出;②標簽向著手心,防止液體流出腐蝕標簽;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從而污染藥品,操作正確,正確;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的大,能溶于水,可選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錯誤;
D、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時,應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正確。
故選:C。
4. 物質的化學反應是化學研究內容之一,下列關于化學反應類型的舉例,不相符的是
A. 化合反應:生石灰與水反應
B. 分解反應:實驗室高錳酸鉀制氧氣
C. 置換反應: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
D. 氧化反應:鐵絲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
【答案】C
【解析】
【詳解】A、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符合多變一,屬于化合反應,選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高錳酸鉀加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符合一變多,屬于分解反應,選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置換反應,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反應物均為化合物,故不屬于置換反應,選項錯誤,符合題意;
D、鐵絲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有氧氣參加反應,屬于氧化反應,選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選C。
5. 茶和咖啡能提神的關鍵是咖啡因(C8H10N4O2),它是一種中樞神經(jīng)興奮劑,能暫時驅走睡意并恢復精力。下列關于咖啡因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咖啡因分子中有氧分子
B. 咖啡因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
C. 咖啡因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最小
D. 咖啡因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94
【答案】A
【解析】
【詳解】A、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咖啡因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含氧分子,選項錯誤;
B、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由咖啡因的化學式可知,咖啡因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選項正確;
C、咖啡因中碳、氫、氮、氧元素質量比為(12×8):(1×10):(14×4):(16×2)=48:5:28:16,,所以氫元素質量分數(shù)最小,選項正確;
D、咖啡因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8)+(1×10)+(14×4)+(16×2)=194,選項正確。
故選A。
6. 化學的學習能幫助我們正確防止和應對事故的發(fā)生。下列對事故的預防和處理中,正確的是
A. 天然氣泄漏,立刻打開排氣扇通風
B. 家用電器著火,用水澆滅
C. 進入久未開啟的地窖前,先做燈火實驗
D. 在加油站附近燃放爆竹
【答案】C
【解析】
【詳解】A、天然氣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氣遇到明火或電火花,容易發(fā)生爆炸,故廚房天然氣泄漏,不能立即打開排風扇通風,應先關閉閥門,打開門窗,故選項錯誤;
B、正在使用的家用電器著火,立即用水澆滅,易連電短路,或造成觸電事故,故選項錯誤;
C、久未開啟的菜窖中容易積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前可以先做燈火實驗,可以防止二氧化碳濃度過高,使人窒息死亡,故選項正確;
D、燃放煙花爆竹時,火藥能燃燒爆炸,所以要遠離人群和可燃物,而加油站中有大量的汽油等可燃物,不能在加油站附近燃放爆竹,故選項錯誤。
故選:C。
7. 下列實驗方案中,實驗設計合理的是
A. 比較人體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將燃著的小木條分別伸入兩集氣瓶中
B. 鑒別真金和黃銅:用火灼燒
C. 除去CO2中混有的CO:將氣體通過足量澄清石灰水
D. 證明質量守恒定律:鎂條在空氣中燃燒
【答案】B
【解析】
【詳解】A、檢驗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因此比較人體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分別向兩集氣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故選項實驗設計不合理;
B、金不與氧氣反應,灼燒無明顯現(xiàn)象,黃銅中的銅與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銅,所以黃銅灼燒會變黑,故鑒別真金和黃銅用火灼燒的方法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設計合理;
C、澄清石灰水能與二氧化碳反應,不與一氧化碳反應,CO2中混有的CO將氣體通過足量澄清石灰水,除去了主要物質,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設計不合理;
D、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是鎂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鎂,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后固體質量比反應前增重,不能用于直接證明質量守恒定律,故選項實驗設計不合理。
故選B。
8. 現(xiàn)“雙碳”是我國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將CO2轉化為甲烷是減碳的研究方向之一,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反應過程中,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沒有發(fā)生改變
B. 參加反應的兩種物質微粒個數(shù)比可以是1:4
C. 該反應中CO2是氧化劑
D. 碳元素的化合價在化學反應前后沒有發(fā)生改變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由一氧化碳和氫氣一定條件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CH4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詳解】A、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故選項正確;
B、由分析可知,參加反應的兩種物質微粒個數(shù)比可以是1:4,故選項正確;
C、根據(jù)方程式可知,二氧化碳在反應中失去了氧,發(fā)生了還原發(fā)應,是氧化劑,故選項正確;
D、二氧化碳中氧元素顯-2價,根據(jù)化合物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0,可知碳元素化合價為+4價,甲烷中氫元素化合價為+1價,根據(jù)化合物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0,可知碳元素化合價為-4價,碳元素的化合價在化學反應前后發(fā)生了改變,故選項錯誤。
故選D。
9. 化學觀念和科學思維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下列有關認識正確的是
A. 分類觀念:生鐵、礦泉水、液氧都屬于混合物
B. 守恒思想:某物質在氧氣中燃燒有水生成,證明該物質中有氫、氧兩種元素
C. 宏微結合:CO和CO2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二者分子構成不同
D. 證據(jù)推理:鎂、鋁、鐵均能與鹽酸發(fā)生置換反應,則所有金屬都能與鹽酸發(fā)生置換反應
【答案】C
【解析】
【詳解】A、生鐵、礦泉水中含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但液氧中只含有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該選項認識不正確;
B、某物質在氧氣中燃燒有水生成,由于氧氣中含有氧元素,則根據(jù)元素守恒,該物質中一定含有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該選項認識不正確;
C、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構成不同,則它們的化學性質不同,該選項認識正確;
D、鎂、鋁、鐵均能與鹽酸發(fā)生置換反應,但不是所有金屬都能與鹽酸發(fā)生置換反應,只有活動順序排在氫前的金屬才能與酸發(fā)生置換反應,如銀金屬活動順序排在氫后,不能與鹽酸發(fā)生置換反應,該選項認識不正確;
故選C。
10. 濃度為10%的NaCl溶液對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制效果。如圖為配制氯化鈉殺菌液的過程,結合圖表信息,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NaCl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A. 圖①中攪拌可以增大氯化鈉的溶解度
B. 圖②為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
C. 圖②中的溶液對葡萄球菌有較好的殺菌效果
D. 從氯化鈉溶液中得到氯化鈉晶體可以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詳解】A、影響物質溶解度的因素有:物質本身的性質、溫度、壓強、溶劑的性質等,但攪拌不會改變物質的溶解度。A不正確;
B、據(jù)圖表信息可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0g,即20℃時100g水溶解氯化鈉36.0g達到飽和,圖②表示20℃時100g水溶解氯化鈉10g。所以圖②為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B正確;
C、圖②中的溶液中氯化鈉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10%,所以圖②中的溶液對葡萄球菌沒有較好的殺菌效果。C不正確;
D、據(jù)圖表信息可知,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不大,所以從氯化鈉溶液中得到氯化鈉晶體可以采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D不正確。
綜上所述:選擇B。
二、非選擇題(共40分,每空1分)
11. 用化學符號回答下列問題:
(1)氧元素______;
(2)兩個氧分子______;
(3)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______。
【答案】11. O 12. 2O2
13 NaOH
【解析】
【小問1詳解】
元素符號的書寫:一個字母大寫,故氧元素符號為O,故填:O;
【小問2詳解】
氧分子為O2,化學式前面的數(shù)字表示該微粒的個數(shù),故2個氧分子可表示為2O2,故填:2O2;
【小問3詳解】
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是氫氧化鈉,其化學式為NaOH,故填:NaOH。
12. 含氯消毒劑是家庭中最常見的消毒劑種類之一,這類消毒劑可以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病毒、真菌、細菌芽孢等。如圖1為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1)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______;
(2)在化學反應中,元素通常通過得電子或失電子形成8電子穩(wěn)定結構,在圖2所示的四個粒子中,與氯元素在反應中同樣為易得電子的粒子是______(填字母)。
(3)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鉀(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
【答案】(1)35.45
(2)BD##DB (3)+1
【解析】
【小問1詳解】
根據(j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信息可知,正下方數(shù)字表示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所以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5.45,故填:35.45;
【小問2詳解】
原子結構示意圖中最外層大于4個,易得到電子形成穩(wěn)定結構,故為B、D,故填:BD或DB;
【小問3詳解】
次氯酸鈉中鈉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jù)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零,可得:(+1)+x+(-2)=0,x=+1,故填:+1。
13. 水是生命之源。某學校九年級的同學模擬黃河水變成自來水的部分凈化過程如下。
(1)取100mL黃河水注入燒杯中,加入少量______(填物質名稱),用玻璃棒攪拌使之溶解,靜置。
(2)實驗室在過濾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吸附池內常用______吸附色素和異味。
(4)生活中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殺滅水中病原生物,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1)明礬 (2)引流
(3)活性炭##木炭 (4)煮沸
【解析】
【小問1詳解】
凈化黃河水時,加入明礬,明礬溶于水形成膠狀物質,能夠吸附水中懸浮的雜質,加快其沉降,故填明礬。
【小問2詳解】
過濾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引流。
【小問3詳解】
活性炭或木炭具有吸附性,能夠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故填活性炭或木炭。
【小問4詳解】
煮沸能夠將水中的部分可溶性鈣鎂化合物轉化為難溶性固體從水中沉降下來,從而降低水的硬度,所以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來軟化硬水,故填煮沸。
14. 根據(jù)如圖所示實驗情境,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一中,能說明溫度達到著火點才會發(fā)生燃燒的現(xiàn)象是______。
(2)實驗二,A、B兩燒杯中分別裝有足量的紅磷和木炭,兩物質完全燃燒后待裝置冷卻,打開a、b兩個活塞,A中現(xiàn)象與B中現(xiàn)象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
【答案】(1)銅片上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
(2) ①. 不相同 ②. 紅磷燃燒產(chǎn)物為固體,木炭燃燒產(chǎn)物為氣體
【解析】
【小問1詳解】
實驗一中銅片上的白磷與紅磷均屬于可燃物,均與氧氣接觸,但是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這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故填: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
【小問2詳解】
裝置中紅磷和木炭都足量,待紅磷和木炭燃燒完畢冷卻至室溫后,打開a、b兩個活塞,看到的現(xiàn)象是A瓶燒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氣瓶內,集氣瓶中的水約占集氣瓶容積五分之一,B瓶燒杯里的水沒有倒吸到集氣瓶內,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紅磷燃燒的產(chǎn)物是固體,內外產(chǎn)生壓強差,冷卻到室溫后,松開止水夾,燒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氣瓶內,集氣瓶中的水約占集氣瓶容積五分之一(氧氣在空氣中的含量),木炭燃燒的產(chǎn)物是氣體,內外沒產(chǎn)生壓強差,因此冷卻到室溫后,松開止水夾,燒杯里的水不會倒吸到集氣瓶內,故填:不相同、紅磷燃燒產(chǎn)物為固體,木炭燃燒產(chǎn)物為氣體。
15. 我國古代時期,金屬冶煉和使用就在當時出于世界領先水平。
(1)明代《天工開物》中記錄了金屬錫的冶煉方法。
①冶煉金屬錫的原料為錫砂,錫砂中的SnO2和木炭高溫下反應得到錫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②煉錫時混入少許鉛形成合金,產(chǎn)物更易熔化流出,原因是______。
(2)如圖為為古代煉鋅工藝原理示意圖。爐甘石成分是ZnCO3,高溫易分解生成ZnO,再將ZnO還原得到鋅。
①泥罐外煤餅的主要作用是燃燒提供熱量,泥罐內煤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②鋅類似鋁,可以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具有耐腐蝕性。煉鋅時必須冷卻后才能取鋅,目的是______。
(3)濕法冶金利用置換反應。向Cu(NO3)2、AgNO3混合液中加入Fe粉,充分反應后過濾。若濾渣中有兩種金屬,則濾液中一定不含的金屬陽離子是______。
【答案】(1) ①. ②. 合金的熔點低于組成其純金屬的熔點
(2) ①. 做還原劑 ②. 防止Zn被氧化
(3)Ag+
【解析】
【小問1詳解】
①原料錫砂中的SnO2和木炭高溫下反應得到錫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②合金的熔點低于其組成中純金屬的熔點,煉錫時混入少許鉛形成合金,產(chǎn)物更易熔化流出,原因是形成合金熔點降低,故填:合金的熔點低于組成其純金屬的熔點;
【小問2詳解】
①煤粉的主要成分是碳,在高溫的條件下,碳酸鋅分解為氧化鋅和二氧化碳,在罐中,碳與氧化鋅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鋅和二氧化碳,碳能奪取氧化鋅中的氧將其還原為鋅,所以泥罐內煤粉的主要作用是做還原劑,故填:做還原劑;
②必須冷卻后才能取鋅,是為了防止生成的鋅在較高溫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鋅,故填:防止Zn被氧化;
【小問3詳解】
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鐵>氫>銅>銀,向Cu(NO3)2、AgNO3混合液中加入Fe粉,鐵會先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銀,待硝酸銀反應完全,鐵有剩余,鐵會與硝酸銅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銅,充分反應后過濾。若濾渣中有兩種金屬,則為銀和銅,可確定硝酸銀中的銀一定被全部置換出來,無法判斷硝酸銅是否有剩余,則濾液中一定不含的金屬陽離子是銀離子,故填:Ag+。
16. 小明想在實驗室中制備氧氣,請根據(jù)如圖提供的信息回答問題。
(1)請寫出儀器a的名稱______。
(2)選取B裝置制備氧氣,反應原理為______;C裝置可用于實驗室制CO2,與B裝置相比C裝置的優(yōu)點是______。
(3)若要收集干燥的氧氣,可以在D裝置中裝入濃H2SO4,則氣體應該從______端(填“m”或“n”)導入,并用______(填“E”或“F”)裝置收集氧氣。
【答案】(1)酒精燈 (2) ①. 2H2O22H2O+O2↑ ②. 能控制反應的發(fā)生與停止
(3) ①. m ②. E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圖可知儀器a為酒精燈;
【小問2詳解】
B裝置為固液常溫型發(fā)生裝置,應選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物制取氧氣,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分解產(chǎn)生水和氧氣,故方程式為:;
相比裝置B,裝置C帶有多孔隔板和止水夾,關閉止水夾,內部氣體增多,壓強增大,液體被壓入長頸漏斗,固液分離,反應停止,打開止水夾,氣體排出,壓強減小,液體重新進入試管,固液接觸,反應發(fā)生,可以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
【小問3詳解】
用D裝置洗氣時氣體應長進短出,故應從m導入,氣流通過濃硫酸被干燥后,從n導出;
氧氣密度比空氣略大,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故選用E裝置收集。
17. 如圖為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根據(jù)圖示信息回答問題。
(1)10℃時,KNO3的溶解度為______g;
(2)a點對應的是60℃時KNO3的_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3)若要實現(xiàn)a點到b點KNO3溶液的轉化,以下操作可行的是______;
A. 加KNO3B. 加入60℃的水C. 恒溫蒸發(fā)溶劑D. 降溫
(4)結合圖中溶解度曲線相關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
A. 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Cl,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KNO3
B. 配制等質量60℃的KNO3、NaCl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需要水的質量KNO3>NaCl
C. 將60℃時等質量的KNO3、NaCl兩種物質的溶液降溫至10℃,析出晶體的質量KNO3>NaCl
D. 將10℃時KNO3、NaCl的飽和溶液分別升溫至60℃,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KNO3
這是一份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qū)長春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開學化學試題,共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NaOH,+1,煮沸,銅片上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5)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qū)力旺實驗初級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題,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03%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qū)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題,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