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宋代儒學的復興——理學
材料:道教是東漢末年產(chǎn)生的宗教,它告訴人們只要出家修道,避世深山,就能羽化成仙。佛教西漢末年傳入中國,它要求人們遠離凡塵,禁欲苦行,認為這樣就能擺脫輪回,最終成佛。佛道的這些理論成為民眾的精神寄托,很多人躲避現(xiàn)實,不養(yǎng)父母,背妻棄子。—《宋明理學研究》史料:今之學者有三弊,一溺于文章,二牽于訓詁,三惑于異端。 —《二程遺書》卷十八
這一時期儒學為什么會發(fā)生變革?
材料1:“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財貨以事上則誅(韓愈)”之類赤裸裸的恐嚇已經(jīng)無法控制人心,所謂“儒門淡泊,收拾不住”。 ——摘自岳麓版必Ⅲ《文化發(fā)展歷程》第15頁史料2:自慶歷后,諸儒發(fā)明經(jīng)旨……排《系辭》,毀《周禮》,疑《孟子》,譏《書》之《胤正》、《顧命》,黜《詩》之序,不難于議經(jīng),況傳注乎? ——王應麟:《國學紀聞》卷八《經(jīng)學》史料3:宋雖統(tǒng)一,但并未恢復漢唐舊境,面對異邦的存在,趙宋在想方設法抵抗異族之外,凸顯自身國家合法性,張揚自身文化合理性的需要就格外迫切。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
【概念解析】宋明時期興起,即在傳統(tǒng)儒學研究現(xiàn)實人生的基礎上,吸收了佛教、道教的關于宇宙、自然的深層思考形成的以儒學為主體,儒佛道相結合,以“理”或“天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 “理”是自然萬物和人類社會的根本法則,體現(xiàn)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體現(xiàn)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南宋以后,程朱理學逐漸成為官方哲學,明初理學確定了其在思想界的統(tǒng)治地位。
2.目的:充分發(fā)揮儒學在強化社會倫理道德秩序、樹立基本價值觀的作用,以鞏固自身地位。
3.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1.(2022·山東諸城高三10月份檢測·3)二程說:“凡眼前無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熱,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間皆是理。”這反映了二程思想( ?。〢.重視自然探究 B.強調(diào)科學觀察 C.束縛壓抑人性 D.著眼秩序維護
2.(2022·北京市東城區(qū)高三上期末統(tǒng)一檢測·3)古代某畫家創(chuàng)作墨竹前,在自家院中種下許多竹子,細致觀察竹子在不同環(huán)境、不同季節(jié)下的變化。故他畫的墨竹蒼勁有力、傳神逼真,外在形式美與內(nèi)在意境美和諧統(tǒng)一。據(jù)此推斷畫家可能受到哪種思想的影響( ?。〢.孔子的“仁”和“為政以德” B.玄學“任其自然”和“無為”C.“格物致知”和追求“天理” D.“工商皆本”和“經(jīng)世致用”
3.(2021·山東濰坊高三10月階段檢測·4)元朝中期開科舉時,宰相向皇帝上奏:“自隋唐以來,取人專尚詞賦,人都習學的浮華了……俺如今……專立德行明經(jīng)科。明經(jīng)內(nèi)‘四書’‘五經(jīng)’,以程子、朱晦庵注解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學。這般取人呵,國家后頭得人材去也!”由此可知,當時( )A.科舉考試不再考詩賦科目 B.人才選拔制度更加成熟完備C.理學迎合了封建統(tǒng)治需要 D.“五經(jīng)”開始成為官方教材
材料一 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0《讀大紀》材料二 人之一心,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未有天理人欲夾雜者。學者須是革盡人欲,復盡天理?!吨熳诱Z類》
談談你對“存天理,滅人欲”的認識。
從“史料實證”角度理解理學的內(nèi)容
認識:是歷史時代的產(chǎn)物,繼承了儒家傳統(tǒng)倫理思想,主張強調(diào)防范個人欲望的過度膨脹,維護社會、政風和民風的和諧與美好,有利于維護社會和諧;當今我們應當在批判繼承的思想下,借鑒該思想的合理成分,自覺加強個人道德修養(yǎng),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禁錮欲望,扼殺人性,成為統(tǒng)治者束縛人民的精神工具,受到進步思想家的批判。
朱熹對儒學教育進行了深入探索
材料一 朱熹編著《四書章句集注》,用理學思想重新解釋《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使理學透過“四書”而深入人心。他編《小學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綱五常的道德規(guī)范,他編《論語訓蒙口義》《童蒙須知》,對兒童的衣著、語言、讀書、寫字、飲食都了道德規(guī)定。 ——樊樹志《國史概要》材料二 1179年,南宋理學大家朱熹制定白鹿洞書院學規(guī),聚徒講學?!栋茁苟磿航沂尽泛芸斐蔀槟纤螘航y(tǒng)一的學規(guī),也是元明清各朝書院學規(guī)的范本,并影響到各級各類官學,成為封建社會后期辦學的準則。
根據(jù)材料及所學,概括朱熹在推廣理學方面所作的努力。
①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為“四書”,并加以注釋,作為先于“五經(jīng)”的儒學基礎讀物。②重建白鹿洞書院和岳麓書院,傳播理學,推動了儒學的普及化、通俗化。③繼承和發(fā)展了北宋(二程)理學思想,建立了“理”“氣”關系的嚴密理論系統(tǒng)。
“士大夫忠義之氣,至于五季,變化殆盡。宋之初興…于是中外縉紳知以名節(jié)相高,廉恥相尚,盡去五季之陋矣?!八沃?,忠節(jié)相望,班班可書?!?——《宋史·忠義傳序》
積極:①滿足統(tǒng)治需要,自救統(tǒng)治權威的成功;②南宋,程朱理學確定為官方哲學。③元朝《四書章句集注》作為科舉考試內(nèi)容,明初理學確定思想界統(tǒng)治地位。④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積極作用。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jié)、品德;講求以理統(tǒng)情、自我節(jié)制、發(fā)奮立志;強調(diào)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翻開歷史一查……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 ──魯迅
貞潔牌坊的背后是血淚
“酷吏以法殺人,后儒以理殺人?!? “人死于法,猶有憐之者;死于理,其誰憐之?”——清人戴震
消極:用三綱五常維系封建專制制度,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禁錮人們的思想,對封建社會后期的變革起了一定阻礙作用。
【知識深化】宋明理學的特點
材料:理學家提出“理”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禮法、倫理思想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論證明確的哲學體系理學家以儒家“圣人”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現(xiàn)實生活、道德精神的意義;它摒棄佛道所宣揚的彼岸世界……輪回轉(zhuǎn)世之說,而力求在現(xiàn)實世界中實現(xiàn)崇高的理想… 是一種理性主義的哲學。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①儒學哲學化,思辨化。(把道德信條式的理論體系變成了哲學理論體系,將個人、社會和宇宙聯(lián)系在一起。強調(diào)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人皆可以為堯舜,儒家倫理深入社會。)②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將人倫升至天理,無論是理學哲學的本體論、人性論、“存理滅欲”或“存心滅欲”的修養(yǎng)論、“格物”或“格心”的認識論等,均是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內(nèi)容。)③吸收了佛道因素。(糅合儒佛道三派思想,形成結構完整,論證嚴密的哲學體系。)④回歸孔孟。(四書之名始于宋朝,五經(jīng)之名始于漢武帝。孟子地位提升,也進了孔廟,儒學從“周孔之道”發(fā)展為“孔孟之道”)⑤理學逐漸世俗化、生活化。(程朱理學控制教育與科舉,并通過授徒、書院講學等方式在社會上廣泛傳播,甚至深入族規(guī)、家訓之中。朱熹的《家禮》和《小學》也成為家庭和幼童的行為規(guī)范。)
【知識拓展】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同點
主張應以“內(nèi)心”的自修、自省達到良知
程朱理學是一種以儒、道、佛三教合一為特征的新儒學,理學、心學追求的“理”即儒學倡導的忠孝節(jié)義、三綱五常觀念,其實質(zhì)是以儒家的綱常倫紀來約束社會,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維護專制統(tǒng)治。
豐富了中華文化的理論思維,但它所宣揚的封建禮教,嚴重束縛了人們的精神世界。
理學新發(fā)展,明中期后廣泛傳播(非官方)
實質(zhì):是維護封建等級秩序。
4.(2022·廣東高考·4)魏晉以來佛教、道教廣泛傳播,宋人李覯認為原因在于“儒失其手,教化墜于地”;張載認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虛幻的,與“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覯,張載主張( )A.儒法并用以維護君權 B.立足考據(jù)以重建學風C.復興儒學以回應挑戰(zhàn) D.雜糅佛道以構建理學
5.(2021·全國甲卷高考·26)宋代盛行婚姻論財,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評。南宋理學家張栻認為,“婚姻結好,豈為財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風俗”。還有理學家強調(diào)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繼后世。這反映了當時理學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觀念 B.意圖維護禮教綱常C.背離政府對民俗的引導 D.促成婚姻習俗變革
6.(2019·全國Ⅱ卷·26)程顥詩云:“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tài)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逼潴w現(xiàn)的主旨是( ) A.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 B.人與萬事萬物皆同理 C.張揚自我的人生態(tài)度 D.無為而治的思想理念
【解析】由材料“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可知要以平靜的心情欣賞萬物,享受自然的樂趣,人們對四季中美妙風光的興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應隨著四季的變化享受自然的樂趣,保持內(nèi)心的快樂,榮衰寵辱、春夏秋冬,與普通人一樣高興而來、怡然而去,體現(xiàn)了人和萬物的相通之處,故選B項;道家主張人和自然的和諧共處,且材料強調(diào)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之處而非和諧共處,排除A項;材料強調(diào)靜觀其變,悠閑自得而非張揚自我的人生態(tài)度,排除C項;無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張,程顥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D項。
8.(2021·廣東高考·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員袖大衣長,“去地一寸”,體現(xiàn)斯文之氣,且其服飾顏色和制式內(nèi)含“比德于玉”“規(guī)言矩行”等意。這反映了當時( )A.儒家思想規(guī)范社會生活 B.科舉制度限制社會流動C.社會等級結構日益固化 D.市民文化突破禮制限定
7.(2022·天津高考·3)北宋以紫色為尊貴顏色,宋太宗曾下詔禁止民間服紫,然“冒法者眾”。當時的人們以“巧制新妝,競夸華麗”、“愈厭而好新,月異而歲殊”為榮。這種好新求奇的風尚主要得益于宋代( ?。〢.中央集權日益加強 B.社會環(huán)境相對寬松C.海外貿(mào)易繁榮發(fā)展 D.封建等級不復存在
句子長短不等,用來配樂歌唱,根據(jù)樂譜分為不同的詞牌,有固定格式。
豪放派:蘇軾、辛棄疾婉約派:柳永、李清照
散曲:比詞更靈活、更通俗的長短句配樂詩歌體裁,更加適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雜劇:將成套的散曲連綴在一起歌唱,輔以音樂、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來表達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元雜劇標志著我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
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
實際上是早期的白話小說。
二、宋元時期的文學藝術
書法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和趙孟頫。
不強調(diào)寫實,注重意境和筆墨情趣(以山水畫最為突出)
宋徽宗的《芙蓉錦雞圖》為杰出代表;《清明上河圖》
【知識拓展】宋元時期文化繁榮的原因
材料1:幾乎所有的官員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因此城市中就聚集了社會的領導階層,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與心態(tài)都具有了市民化的特征?!久馈抠M正清、賴肖爾《中國:傳統(tǒng)與變革》材料2:一批有創(chuàng)作激情的文人與民間藝人建立了親密的關系,傷懷感世和人生感觸促使他們以寫作雜劇為寄托。 ——馮天瑜、楊華、任放《中國文化史》
1.政治:國家由分裂割據(jù)逐步走向統(tǒng)一,政治局面相對安定;2.經(jīng)濟:城市手工業(yè)、商業(yè)經(jīng)濟的繁榮奠定物質(zhì)基礎;3.文化:文學創(chuàng)作表達政治理想和個人情感4.民族交融:宋元時期,民族交融加強;5.國家政策: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元朝科舉制度被極度破壞, 民族高壓政策,大多數(shù)漢族文人在官場失意;6.思想與技術:理學思想的影響;印刷術的推動;7.對外交流:宋元時期對外政策開明,對外交流頻繁,兼收并蓄;8.階級:市民階層的擴大,要求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
1.(2018·江蘇高考·4)清代黃周星評論元曲說:“曲之體無他,不過八字盡之,曰少引圣籍,多發(fā)天然而已?!薄爸魄E無他,不過四字盡之,曰雅俗共賞,”這說明,元曲( )A.貼近生活,易受歡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遠C.句式整齊,語言精煉 D.內(nèi)容豐富,包羅萬象
2.(2017.4·浙江高考·4)北宋畫家論及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提出“春山煙云綿聯(lián),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陰,人坦坦;秋山明凈搖落,人肅肅;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痹撜J識反映的中國山水畫的特征是( )A.注重對客觀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寫 B.強調(diào)以花鳥為主要描繪內(nèi)容C.注重用畫面?zhèn)鬟_主觀情致與神韻 D.強調(diào)人物為核心的布局構圖
4.(2022·湖南高考·4)南宋畫家李唐感嘆:“云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容易作之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這反映當時( )A.藝術水準下降 B.繪畫題材集中 C.畫家地位不高 D.世俗文化興盛
3.(2017·海南高考·5)圖1是我國出土的古代雜劇磚雕圖案。據(jù)此可知,元雜劇( ) A.已經(jīng)有明確的角色分工B.演變?yōu)楹髞淼木﹦.以歌舞為主要藝術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宮廷生活
5.(2022·廣東省韶關一?!?)元代《三國志平話》中通過“大鬧杏林莊”、“喝斷當陽橋”、“怒鞭督郵”等故事把張飛塑造成一位草莽英雄、貼近普通百姓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人物形象。這一人物形象塑造( ?。〢.順應了市民對世俗文化的需求 B.表達了對社會黑暗腐朽的不滿C.寄托了文人的心理期待與訴求 D.宣揚了俠士兼濟天下的價值觀
6.(2022·“山東學情”高三10月聯(lián)考A版·6)《文姬歸漢圖》系南宋陳居中以東漢才女蔡文姬深陷匈奴的一段坎坷經(jīng)歷,作為創(chuàng)作軸心的歷史故事畫。畫中文姬、匈奴左賢王、漢使皆以織氈為坐席。左賢王去卑盤腿朝南,居于畫面上首的位置,漢使則跪坐面北,居于下位(如下圖)此作品( ?。〢.反映出浪漫主義唯美畫風 B.體現(xiàn)了程朱理學的核心理念C.旨在厘清漢匈關系的演變 D.蘊含著托古喻今的諷諫之意
三、宋元時期的科技發(fā)展
依據(jù)表格材料概括宋朝科技發(fā)展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形成以上特點的原因。
特點:世界領先;影響深遠;實用性強;多領域成就突出。原因:①經(jīng)濟上,農(nóng)耕文明的繁榮,奠定物質(zhì)基礎;②政治上,中央集權制度的強化,提供政權保證;③文化上,重文輕武,學術自由,提供寬松環(huán)境;④前代科技文化的積累,奠定良好基礎。
用以刻石立碑,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
開設女真進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題
西夏文通過出土文獻大量保存下來,包括佛經(jīng)、法律、字典以及經(jīng)史著作
被用于修史,其中一部分內(nèi)容的漢語譯本流傳至今,稱為《蒙古秘史》
用以拼寫蒙古語和漢語等多民族語言,是漢語拼音化的最早嘗試
意義:少數(shù)民族文字創(chuàng)制的意義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造就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是中國文字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民族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文字的創(chuàng)制是民族文化發(fā)展到成熟階段的重要標志,在思想交流和文化傳承上有重要作用。
(1)遼夏金的文字各有民族特色,說明了什么問題?(2)遼夏金的文字都是仿照漢字創(chuàng)制而成,這又說明了什么問題?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其意義。
(2)說明:宋文化影響力較大。意義:傳承少數(shù)民族歷史文化;促進少數(shù)民族漢化與本民族文化的發(fā)展;促進文明的交流與借鑒;中原文明向外擴散,促進民族交融;傳承中華文明;鞏固政治統(tǒng)治,推動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
(1)民族文化多元性。
1.(2021.1·浙江高考·6)我國古代一部著作有《農(nóng)桑通訣》《百谷譜》《農(nóng)器圖譜》三部分,書末附有《活字印書法》,系統(tǒng)記錄木活字印刷的新成就。后人盛贊此書:“文章爾雅,繪畫亦皆工致?!贝藭髡呤牵ā 。〢.王禎 B.沈括 C.畢昇 D.葛洪
2.(2020.7·浙江高考·5)有文獻記載:“用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形,置炭火中燒之,候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于位,蘸水盆中,沒尾數(shù)分則止,以密器收之。用時置水椀(碗)于無風處,平放魚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边@種人工磁化方法見載于( )A.《武經(jīng)總要》 B.《夢溪筆談》 C.《萍洲可談》 D.《夢粱錄》
3.(2016·上海高考·9)中國文化不僅惠及近鄰,而且澤被遠西。下圖關于“中國古代文化外傳”的時間軸,“?”處應填入( ) A.火器隨蒙古西征傳入歐洲 B.中國絲綢受到古羅馬上層人士喜愛C.唐三彩隨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盤隨海禁的開放傳到菲律賓
這是一份第12講 遼宋夏金元的文化 課件--2025屆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共3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顯學大宗,重創(chuàng)破壞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魏晉南北朝,三教并行儒學復興,理學形成官方哲學,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宋明理學,“格物致知”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12課 遼宋夏金元的文化 課件--2024屆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共33頁。
這是一份第12課 遼宋夏金元的文化 課件--2023屆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共1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