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震波有__________(P波)、__________(S波)之分。__________的傳播速度較快,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均能傳播;__________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2.科學家通過對地震波__________的研究,把地球內部劃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主要圈層。三層之間的兩個界面依次稱為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地殼是地面以下、__________以上的固體外殼。地殼的平均厚度為17千米,__________地殼較厚,平均厚度為__________千米,高山、高原地區(qū)(如青藏高原)最厚處可達70千米;大洋地殼較薄,平均厚度為__________千米。海拔越  ,地殼越薄,海拔越  ,地殼越厚。
4.上地幔上部存在一個__________,一般認為這里可能是__________的主要發(fā)源地。__________和__________頂部(__________以上)是由巖石組成的,合稱__________。?5.組成地核的物質,可能是極高溫度和高壓狀態(tài)下的_____和_____。?6.外核的物質在高壓和高溫下呈__________或__________狀態(tài)。它們相對于地殼的“流動”,可能是地球__________產生的主要原因。一般認為地球內核呈__________態(tài)。?7.大氣圈是包裹地球的氣體層。近地面的大氣密度_____。?8.水圈由__________水、__________水和__________水組成。陸地水與人類社會的關系最為密切,它主要分為__________水和__________水。
9.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的總稱。生物圈并不單獨占有__________。?10.含三葉蟲、大羽羊齒化石的為__________地層。含恐龍化石的為__________地層。?11.__________巖層指示氧化環(huán)境,__________頁巖并含__________指示還原環(huán)境;__________化石指示清澈溫暖的淺海環(huán)境,__________指示濱海環(huán)境。?12.元古宙時,海水中的生命活動明顯增強,除單細胞生物外,還出現(xiàn)了__________等低等的__________生物。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標志著地球進入了一個生命大發(fā)展的階段。?
13.古生代中后期,__________大大增加,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雛形基本形成,我國__________、__________抬升成陸地。
14.古生代早期,是__________動物空前繁盛的時代,海水中出現(xiàn)了許多種動物,如____________等;中期,出現(xiàn)了脊椎動物——__________;后期,一部分魚類逐漸演化成__________,動物從海洋向陸地發(fā)展。?15.古生代中后期,陸地上出現(xiàn)了大片植物,特別是__________繁生。古生代后期是重要的造  時期。?16.古生代末期,發(fā)生了地球歷史上最大的滅絕事件,60%以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種類滅絕了,脊椎動物中的原始__________和古老的__________也全部滅絕,蕨類植物明顯衰退。
17.中生代時期,陸地面積空前擴大。__________地帶地殼運動劇烈,形成高大山系,也帶來了豐富的金屬礦產。生物的變化很大,爬行動物盛行,大大小小的__________繁生。后來空中出現(xiàn)了始祖鳥。裸子植物迅速發(fā)展。因此這也是一個重要的__________時期。?18.中生代末期,除盛極一時的__________從地球上突然銷聲匿跡外,海洋中50%以上的____________種類也滅絕了。?19.新生代發(fā)生了一次規(guī)模巨大的__________,由此形成現(xiàn)代地貌格局及海陸分布。__________動物和__________植物大發(fā)展,出現(xiàn)了靈長類。?20.第四紀進入地質歷史上最新的一次大冰期,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紀出現(xiàn)了__________。
(2022·浙江學考)地球上生命出現(xiàn)后,物種數(shù)量隨著地理環(huán)境的改變會出現(xiàn)變化。下圖為不同地質時期地球物種數(shù)量變化示意圖。據(jù)此完成1~2題。
1.恐龍滅絕的時期發(fā)生在(  )A.① B.② C.③ D.④2.甲地質時期,地球演化史的特點是(  )A.鐵礦形成的重要時期 B.動物逐漸適應陸地環(huán)境C.被子植物開始大量出現(xiàn) D.現(xiàn)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解析 第1題,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恐龍滅絕發(fā)生在中生代白堊紀與新生代古近紀之間,對應圖中的④,D正確。第2題,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甲地質時期為泥盆紀末期到二疊紀末期,屬于晚古生代。前寒武紀是重要的鐵礦形成時期,A錯誤;晚古生代脊椎動物繁盛,魚類逐漸進化成適應陸地環(huán)境的兩棲類,B正確;被子植物繁盛出現(xiàn)在新生代,C錯誤;聯(lián)合古陸在新生代解體,各大陸板塊漂移到現(xiàn)在的位置,形成了現(xiàn)代海陸分布格局,D錯誤。故選B。
松屬是現(xiàn)存裸子植物最大的屬,約113種,占松科的50%。下圖表示松屬多樣性地質歷史演化。據(jù)此完成3~4題。
3.松屬物種多樣性變化說明其能適應氣候 (   )A.變冷 B.變暖 C.變干D.變濕4.古新世松屬多樣性急劇減少的原因可能是 (   )A.全球大幅降溫 B.陸地大規(guī)模火山噴發(fā)C.聯(lián)合古陸分離 D.白堊紀末物種大滅絕
解析 第3題,讀圖可知,從白堊紀至第四紀,隨著氣候整體趨于變冷,松屬物種多樣性總體呈現(xiàn)增多的趨勢,說明其能適應氣候變冷,A正確,B、C、D錯誤。故選A。第4題,由材料可知,古新世并未出現(xiàn)全球大幅降溫,陸地上也并未發(fā)生大規(guī)?;鹕絿姲l(fā),A、B排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聯(lián)合古陸分離發(fā)生在中生代末期,對古新世松屬多樣性急劇減少的影響不大,C錯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白堊紀末期發(fā)生了物種大滅絕事件,導致古新世松屬多樣性急劇減少,D正確。故選D。
5.讀地震波速度與地球內部構造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A表示__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__波,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中C~H分別表示地球內部構造,F表示__________面,該面以上E代表__________,該面以下G代表__________。?
橫波速度慢,縱波速度快
(3)地震發(fā)生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震通過地震波向外釋放出能量B.地震發(fā)生時,首先到達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橫波C.地球的內能主要來自太陽輻射D.發(fā)生在海洋中的強烈地震不會對人類產生危害
1.地震(1)概念: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動,是一種危害和影響巨大的自然災害。(2)地震構造。
圖中C為震源,B為震中,BC為震源深度,AB為震中距。2.地震波(1)含義:地震的能量以波動的方式向外傳播,形成地震波。(2)類型和特點。
北京時間2023年2月6日9時17分,土耳其發(fā)生7.8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后,中國多支救援隊伍馳援土耳其災區(qū),在積極營救幸存者的同時也播撒了國際人道主義的“種子”。據(jù)此完成1~2題。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 B.上地幔 C.地殼 D.軟流層2.地震發(fā)生時(  )A.一次地震有多個震級B.震級相同的點連接成等震線C.震源越深,對地表的破壞越大D.一次地震可以有多個烈度
解析 第1題,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本次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該深度屬于地殼,大陸地區(qū)平均地殼深度39~41千米,C正確;地核位于地下2 900千米以下,A錯誤;上地幔與軟流層位于莫霍面(33千米)至地下2 900千米的古登堡面之間,B、D錯誤。故選C。第2題,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可以有多個烈度,A錯誤,D正確;烈度相同的點連接成等震線,B錯誤;震源越深,對地表的破壞越小,C錯誤。故選D。
考向2 地球的圈層系統(tǒng)
A:地殼 B:地幔 C:外核 D:內核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上地幔頂部A+c:巖石圈
2.巖石圈: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是由巖石組成的,合稱巖石圈。
(2021·浙江學考)(雙選題)2021年5月21日大理州漾濞縣發(fā)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云南地震局及時發(fā)布電視地震預警,為抗震救災爭取了時間。據(jù)此完成下題。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殼 B.地幔 C.地核 D.巖石圈
解析 大理州位于陸地,地殼平均厚度約40千米,因此震源位于地殼,巖石圈包括地殼。故選A、D。
考向3  地球的演化史
(2023·浙江學考)2023年5月,浙江漁民在杭州灣灘涂發(fā)現(xiàn)中華鱟(hòu)(圖1)。鱟有“生物活化石”之稱,早在距今4億年左右就生活在地球上。圖2為地質年代示意圖。據(jù)此完成1~2題。

相關課件

2024高考地理基礎知識復習第9章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課件:

這是一份2024高考地理基礎知識復習第9章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課件,共3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課標導引·定錨點,教材研析·固基礎,農用地,建設用地,居住區(qū),工業(yè)區(qū),密集型,分散型,半聚集型,旱作農業(yè)地區(qū)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4高考地理基礎知識復習第13章地理實踐力課件:

這是一份2024高考地理基礎知識復習第13章地理實踐力課件,共1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教材研析·固基礎,考向探究·提能力,考向1生活體驗類,針對訓練,考向2社會調查類,考向3模擬實驗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地理學考復習第3章地球的圈層結構和地球的演化課件: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學考復習第3章地球的圈層結構和地球的演化課件,共2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課標導引·定錨點,教材研析·固基礎,傳播速度,莫霍面,古登堡面,軟流層,上地幔,巖石圈,生存環(huán)境,任何空間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課件 更多

第4講 地球的圈層結構 地球的演化課件PPT

第4講 地球的圈層結構 地球的演化課件PPT

中圖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2章第2節(jié)地球的圈層結構  地球的演化過程課件

中圖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2章第2節(jié)地球的圈層結構 地球的演化過程課件

2023年高三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 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學案+配套課件第7講 地球的圈層結構與地球的演化

2023年高三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 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學案+配套課件第7講 地球的圈層結構與地球的演化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時質量評價4地球的圈層結構地球的演化過程課件中圖版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時質量評價4地球的圈層結構地球的演化過程課件中圖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