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廣東省廣州市中考語文真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余為夷陵①令時,得琴一張于河南劉幾,蓋常琴也。后做舍人②,又得芩一張,乃越琴也。后做學士,又得琴一張,則雷琴也。官愈高,琴愈貴,而意愈不樂。在夷陵時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俗累,琴雖不佳,意則蕭然③自釋。及做舍人、字士,日奔表于塵土中,聲利擾擾盈前,無復清思,琴雖佳,意則昏雜,何由有樂?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適,無弦可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書琴阮記后》)
[注]①夷陵:地名。②舍人:官名。③蕭然:悠閑,瀟灑。
7.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望其旗靡
B. 名之者誰/有仙則名
C. 山間之朝暮也/皆朝于齊
D. 余為夷陵令時/不足為外人道也
8.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選文中的劃線句子。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琴雖不佳,意則蕭然自釋。
9. 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甲文首段由遠及近,移步換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B. 甲文第二段抓住景物的特征,寫出了山中早晚的陰晴變化和四時之景的不同。
C. 乙文中作者曾先后得到三張不同的琴,琴越來越好,作者反而越來越不快樂。
D. 兩篇選文都以寫青山綠水為主,目的都是表現(xiàn)作者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
10. 從選文來看,歐陽修“意不在酒”、樂“不在器”,那么他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請結合兩篇選文簡要分析。
【答案】
A
(1)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于心間,寄托在酒上。(2)琴雖然不夠好,心情卻悠閑自在。
D
10. 示例1:追求山水之樂。甲文寫他“在乎山水之間也”,在四時朝暮之景中獲得樂趣;乙寫他在夷陵時青山綠水每日都在眼前,心情悠閑自在。
示例2:追求心靈的自由閑適。甲文寫他自號“醉翁”,感嘆“得之心”;乙文感慨“人不在器”,用自我調適的方式獲得心靈的滿足。
【解析】
【7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A.都意為“向遠處看”;
B.命名/出名、有名;
C.早晨/朝見;
D.擔任/跟,同;
故選A。
【8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
(1)得:領會;寓:寄托。
(2)雖:雖然;佳:好;意:心情;蕭然自釋:悠閑自在。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辨析。
D.有誤,甲文通過對瑯琊山優(yōu)美風景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乙文通過描寫作者日常生活中與琴的相關生活,抒發(fā)對安逸閑適生活的向往;“以寫青山綠水為主”“表現(xiàn)作者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不正確;
故選D。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結合作者歐陽修及文章內(nèi)容來談。
示例:我認為他追求的是山水之樂。結合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和乙“在夷陵時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俗累,琴雖不佳,意則蕭然自釋”等內(nèi)容可知,作者沉醉于瑯琊山秀美的自然風光中,同樣在夷陵時,面對青山綠水,每天都能心情悠閑自在。由此可見,歐陽修“意不在酒”、樂“不在器”,他真正追求的是山水之樂。
【點睛】參考譯文:
(甲)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遠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陽的升起,山林里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乙)我做夷陵縣令的時候,從河南劉磯那兒得到一張琴,是張平常的琴。后來作舍人時,又得到一張琴,是張粵琴。后來作學士時又得到一張琴,是雷琴。官做得越大,琴越高級,但是心情越不高興。在夷陵時,青山綠水,每天就在眼前,沒有塵俗的事累人,琴雖不好,心意則暢快。等到作了舍人學士,每天奔走于塵世俗務之間,被名聲利益侵擾,再也沒有清雅的思緒,琴雖好,心情則昏亂蕪雜,哪里會有樂趣可言。這才知道在人不在琴,如果心情愉快,沒有弦也可以啊
【2-2022年廣東省廣州市中考語文真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甲】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禮記正義》)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 不知其善也 陳康肅公善射
B. 然后能自反也 窺谷忘反
C. 女有歸 一屠晚歸
D. 是謂大同 是非木柿
(2)把“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甲文引《兌命》佐證了觀點:教學相長,即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可以互相促進。
B. 乙文描述的大同社會中,人人都能夠受到全社會的關愛,都能夠安居樂業(yè)。
C. 乙文描述的大同社會中,人們都愿意竭盡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為了自己。
D. 甲乙兩則短文多運用對偶句,造成了整齊鋪排的效果,增強了文章的氣勢。
【答案】
D
選舉有才能的人(為大家服務),講究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A
【解析】
【小問1詳解】
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善:好處/擅長;
B.反:反省/同“返”,返回;
C.歸:女子出嫁/回來;
D.是:這/這。
故選:D。
【小問2詳解】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
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
重點詞:與,同“舉”,推舉,選舉;信,誠信;修,培養(yǎng)。
【小問3詳解】
本題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
A.有誤,甲文所說的“教學相長”與現(xiàn)在的理解不一樣,現(xiàn)在的理解“教”“學”是兩個主體,而課文所說的“教”和“學”是對同一個主體而言,即教師自身的學習與其教導學生的教育實踐都是一種學習。因此本項說法錯誤;
故選A。
【點睛】參考譯文:
【甲】
雖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這樣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導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這樣以后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秲睹飞险f“教人是學習的一半?!贝蟾耪f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乙】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所以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所以大門都不用關上了,這叫做理想社會。
【3-2021年廣東省廣州市中考語文真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齜,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選自《列子·湯問》)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B.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C.操蛇之神聞之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D.帝感其誠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1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故事交代太行、王屋二山的占地面積、高度,體現(xiàn)了愚公移山面臨的巨大困難。
B.文章寫妻子和智叟都嘲笑并且阻止愚公,是為了反襯出愚公移山的堅定決心。
C.文章以“智叟”來稱呼鼠目寸光、自以為是的老頭,反差強烈,極具諷刺意味。
D.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答案】
C
(1)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2)你也太不聰明了!
B
【解析】
9.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
A.句意:河灣上聰明的老頭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止:使……停止,阻止。句意:狼的身體已經(jīng)鉆進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止:通“只”,僅有;
B.句意: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固:頑固。句意: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固:使……堅固,鞏固;
C.句意:手中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聞:聽說。句意: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聞:聽說。二者一樣;
D.句意: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誠:誠心。句意:我的確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誠:的確、確實。
故選C。
10.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注意:
(1)易:交換。始:才。反:通“返”,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句,應為“汝之不惠甚矣”?;荩和盎邸?,聰明;不惠,指愚蠢。
11.本題考查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B.妻子并沒有嘲笑和阻止愚公,她只是“獻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可見她并不反對移山,只是提出可能面對的困難,讓愚公對此有正確的認識和打算。故選B。
【點睛】參考譯文: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河陽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齡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他苦于山區(qū)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挖下來的土和石頭又安放在哪里?”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于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男孩,剛剛換牙的年紀,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聰明的老頭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真的太愚蠢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手中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邊,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邊。從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4-2020年廣東省廣州市中考語文真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碧熳訛閯?,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呼,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節(jié)選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8.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 上自勞軍 勞其筋骨 B. 軍士吏被甲 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C. 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 屬予作文以記之 D. 使人稱謝 長跪而謝之曰
9.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已而之細柳軍
(2)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10.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章開頭交代了漢文帝勞軍的北京。匈奴大規(guī)模侵入邊境,漢王朝在霸上、棘門、細柳三處駐扎軍隊,此時的邊境地區(qū)正處于戰(zhàn)備狀態(tài)。
B. 周亞夫是一位治軍嚴明、恪盡職守、剛正不阿的“真將軍”。細柳營官兵均嚴格遵守軍令,周亞夫見到皇帝沒有跪拜,而是以軍禮參見。
C. 漢文帝是一位開明、識大體的國君。雖然在細柳營處處受到約束,不得不聽命于手下將軍,內(nèi)心頗為不滿,但他仍然對周亞夫大加稱贊。
D. 文章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在霸上及棘門的軍營,漢文帝長驅直入;而到了細柳營,入營受到阻礙,在營中只能慢行;前后形成鮮明對比。
【答案】
B
1)不久來到了細柳軍營。(2)那里的將軍是完全可以去偷襲且被敵人俘虜?shù)摹?br>C
【解析】
【8題詳解】
考查對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的理解。平時要歸納整理,作答時還要結合具體的語境理解分析。
A.勞:犒勞/使……勞累;
B.被:都是同“披”,披著;
C.屬:跟從/同“囑”,囑咐;
D.謝:告知/道歉。
故選B。
【9題詳解】
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已而(不久)、之(到)”兩個詞是重點詞語。
(2)句中的“其(指示代詞,那)、固(本來)、襲(襲擊)、虜(被俘虜)”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10題詳解】
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C項“內(nèi)心頗為不滿”在文中沒有體現(xiàn),文中“天子為動,改容式車”寫出皇帝的情感是感動的,充滿敬意的。故選C。
【點睛】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運用“增、刪、調、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參考譯文:
漢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規(guī)模侵入漢朝邊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委派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nèi)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侵擾。
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直接驅車而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著馬迎送。隨即來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鋒利的兵器,開弓搭箭,弓拉滿月,戒備森嚴?;噬系南刃行l(wèi)隊到了營前,不準進入。先行的衛(wèi)隊說:“皇上將要駕到。”鎮(zhèn)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命令。’”過了不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節(jié)去告訴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wèi)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準驅車奔馳。”于是皇上的車隊也只好拉住韁繩,慢慢前行。到了大營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便跪拜,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被噬弦虼硕袆?,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著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眲谲姸Y儀完畢后辭去。
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感嘆地說:“??!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先前的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里的將軍,至于周亞夫,豈是能夠侵犯他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
【5-2019年廣東省廣州市中考語文真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題。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8.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 以光先帝遺德 仿佛若有光
B. 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
C. 悉以咨之 已而之細柳軍
D. 每與臣論此事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9. 把“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________
10. 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選文中諸葛亮頗具政治遠見,向后主劉禪指出了當前天下三分的形勢,并分析了蜀國面臨的不利處境和有利條件。
B. 選文中諸葛亮向后主劉禪提出了三條建議,分別是廣開言路、嚴明賞罰和親賢遠佞,其中最核心的是親賢遠佞。
C. 選文中諸葛亮指出如果他遠離國都,“忠諫之路”會被堵塞,內(nèi)外也會“異法”,結果必然導致國內(nèi)政局的混亂。
D. 選文中諸葛亮提到了很多忠臣良將,認為他們都具有優(yōu)良的品格,是先帝所器重的人,希望后主劉禪能夠信任他們。
【答案】
B
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
C
【解析】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言詞匯的一詞多義的理解。A、發(fā)揚光大/光亮;B、挑選;C、代詞,他們/動詞,到;D、和/yù,欣賞。故選B。
【9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解答此類題首先要緊抓關鍵詞,文言文句子翻譯給分點往往是翻譯句中的關鍵字詞,關鍵字詞如果沒有準確翻譯出來,就會失分;其次要注意文言特殊句式。本句中的“親”“遠”理解為動詞“親近”“疏遠”,“所以”理解為“……的原因,表示原因”;用“……也”的句式,可見是判斷句,翻譯時在“此”后用“是”。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A、B、D理解分析都無誤;C、文中“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薄安灰似?使內(nèi)外異法也”可見是后主如果隨意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對 “宮中府中”不相同,“忠諫之路”會被堵塞,內(nèi)外也會“異法”,而不是“諸葛亮離開”,因此理解不正確。故選C。
【點睛】譯文
先帝開創(chuàng)的大業(yè)未完成一半?yún)s中途去世了。現(xiàn)在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國力薄弱,處境艱難,這實在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刻啊。然而侍衛(wèi)臣僚在內(nèi)勤勞不懈,戰(zhàn)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奮不顧身,這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別的知遇之恩,想要報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實在應該廣泛的聽取別人的意見,來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遠大志向的人的志氣,不應過分的看輕自己,援引不恰當?shù)钠┯?,以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
皇宮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個整體,賞罰褒貶,不應該有所不同。如果有為非作歹犯科條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官吏評定對他們的懲獎,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內(nèi)和朝廷獎罰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所以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輔佐陛下。我認為宮中之事,無論大小,都拿來問問他們,然后施行,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可以獲得很多的好處。
將軍向寵,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曉軍事,從前任用的時候,先帝稱贊說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評議舉薦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隊中的事情,都拿來跟他商討,就一定能使軍隊團結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之所以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朝的復興就指日可待了。
【6-2018年廣東省廣州市中考語文真題】文言文閱讀
岳陽樓記
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2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橫無際涯 受任于敗軍之際
B.薄暮冥冥 不宜妄自菲薄
C.去國懷鄉(xiāng) 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D.至若春和景明 四時之景不同
2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微斯人,吾誰與歸?
24.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雖名為“記”,但不以記敘重修岳陽樓之事為主,而是以描寫洞庭湖的景象為主,描寫景象是為了引出“覽物之情”。
B.文中的“遷客騷人”觸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發(fā)情一悲一喜。這是作者反對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態(tài)度。
C.文中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緊密結合,敘事扼要,寫景生動,議論簡明,銜接極其自然,抒發(fā)了作者強烈的悲喜之情。
D.文中大量運用四言對偶句,如“日星隱曜,山岳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等,結構相同,整齊對稱,增強了表達效果。
【答案】
22.C
23.(1)政事通順,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復興起來了。(2)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24.C
【解析】
選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 年代:北宋
參考譯文:
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務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了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展它原有的規(guī)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流水,浩浩蕩蕩,寬闊無邊,清晨湖面上撒滿陽光、傍晚又是一片陰暗,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這就是岳陽樓雄偉壯麗的景象。前人對這些景象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雖然這樣,那么這里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湘江,被降職遠調的人員和吟詩作賦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觀賞這里的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連綿細雨紛紛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日月星辰隱藏起光輝,山岳也隱沒了形跡;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時分天色昏暗,只聽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chǎn)生被貶官離開京城,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譏諷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冷落的景象,一定會感慨萬千而十分悲傷了。
至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波平浪靜,天色與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白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翠。有時湖面上的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有時湖面上微波蕩漾,浮動的月光閃著金色;有時湖面波瀾不起,靜靜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響起了,一唱一和,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飲,那心情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這是什么緣故呢?是因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這樣他們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雖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后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路呢?
2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的含義,進行比較,得出答案即可。A.邊際/時候;B.迫近/輕視,看不起;C.都是“國都”的意思;D.日光/景色。故選C。
23.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翻譯。翻譯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注意以下關鍵詞語的意思:“具”,通“俱”,都;“和”,和樂;“斯”,這;“歸”,一道。
點睛:翻譯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個重要考點。翻譯句子要把握的原則:1.語句通順,成分完整。(注意翻譯省略主語賓語時要補充完整,并添加括號。)2.落實字詞,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方法是:吃透課內(nèi)文言文,反復誦讀,熟練掌握,再適當拓展。
24.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涉及的考點有對內(nèi)容的把握、表達方式和理解文章語言。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結合各項的表述,注意判斷即可。C.本文寫景不是為了抒情,而是為了議論,強調要向古仁人那樣有胸懷抱負,所以“帶著濃郁的抒情色彩”不正確。故選C。
【7-2017年廣東省廣州市省中考語文真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題。(10分)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緣溪行, 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shù)百步, 中無雜樹,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從口入 。 初極狹, 才通人。 復行數(shù)十步, 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 黃發(fā)垂髫, 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 乃大驚,問所從來。 具答之。 便要還家, 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皆嘆惋。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數(shù)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br>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 處處志之。 及郡下,詣太守, 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尋向所志, 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聞之, 欣然規(guī)往。 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欲窮其林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停數(shù)日,辭去 蒙辭以軍中多務
D.未果,尋病終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10.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1.下列對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漁人因迷路誤入桃花源,出來時在路上處處做好了標記,但當?shù)睾吞匾黄鹪俅螌ぴL桃源時,還是失敗了。
B.桃源人避世而居,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淳樸熱情,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卻不希望生活被打擾。
C.劉子驥是南陽人,聽說此事后,也計劃前往探尋,但最終沒有實現(xiàn)。這一段敘述使故事更顯得亦真亦幻。
D.陶淵明虛構了一個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達了他追尋理想社會而不得的無可奈何之情。
【答案】
B
(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戰(zhàn)亂,帶著妻子和兒女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A
【解析】
9.考查對一詞多義的掌握。B.悉:都。A.窮:窮盡;貧困。C.辭:告別,告辭;推辭。D.尋:不久;尋找。
10.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根據(jù)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注意“妻子、絕境”等字詞的翻譯。
11.考查對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A有誤,漁人不是因為迷路誤入桃花源,而是發(fā)現(xiàn)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覺得很好奇,“欲窮其林?!倍?,根據(jù)“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可以知道,太守并沒有親自去找桃花源。
【點睛】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xiàn)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后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一天)他沿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兩岸幾百步之內(nèi),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交雜。漁人對此感到十分詫異。便繼續(xù)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fā)現(xiàn)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隱隱約約的好像有點光亮。(漁人)便舍棄了船,從洞口進去。最初,山洞很狹窄,只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xiàn)在漁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有桑樹、竹林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的人們,男女的穿著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樣。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樂。
(村里的人)看見了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詳細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里去,擺了酒、殺了雞做飯來款待他。村子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世人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這里的人)問如今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他們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后,向村里人告辭。村里的人告訴他:“(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外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來時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他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說了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有個名叫劉子驥的人,是位高尚的讀書人,他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地計劃著前往桃花源。但是沒有實現(xiàn),他不久就病死了。后來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8-2016年廣東省廣州市中考語文真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題目。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一》)
1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朝服衣冠,窺鏡 朝而往,暮而歸
B.客之美我者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及魯肅過尋陽
D.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愿為市鞍馬
13.把“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4.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雖然鄒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贊他,但是他們夸贊的原因是不一樣的。
B.鄒忌講究勸說策略,由己及君,設喻說理,巧妙地使齊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諫言。
C.齊威王用上、中、下三種不同等級的獎賞來激勵大家提意見,取得了很大成效。
D.齊威王政令剛出,很多人當面諫言,后來則間接提建議,一年后無人再進諫了。
【答案】
A
第二天,徐公到(鄒忌家)來,(鄒忌)仔細觀察了一下,認為自己長得不如徐公好看。
D
【解析】
12.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A.朝:都是“早晨”的意思;
B.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代城郭;
C.過:過錯/到;
D.市:集市/買;
故選A。
13.本題考查句子翻譯。
注意重點詞語“明日:第二天。孰:同“熟”,仔細。以為:認為”的翻譯要準確。
14.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D.“時時而間進”的意思是偶爾有人進諫,不是“間接提建議”;
故選D。
【點睛】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艷美麗。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呢?”他的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麗,于是又問他的小妾說:“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妾說:“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和他坐著談話。鄒忌問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啊?!庇诌^了一天,徐公前來拜訪,(鄒忌)仔細地端詳他,自己覺得不如他美麗;再照著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我的小妾認為我美,是懼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br>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麗。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懼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麗。如今的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不懼怕大王的;國內(nèi)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厲害了?!?br>齊威王說:“說得真好?!庇谑窍铝艘坏烂睿骸八械拇蟪?、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能傳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獎賞?!闭顒傄幌逻_,所有大臣都來進言規(guī)勸,宮門庭院就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后,有時偶爾還有人進諫。一年以后,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之中不戰(zhàn)自勝。
【1-2023年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中考二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選自《孟子譯注》)
7.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 地利不如人和 久而乃和 B. 七里之郭 出郭相扶將
C. 夫環(huán)而攻之 以徑寸之木 D. 寡助之至 天子先驅至
8. 把“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9.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章開篇用兩個“不如”進行比較,說明“天時”“地利”“人和”之間的關系。
B. 守方有優(yōu)越的地利條件,結果卻“委而去之”,原因是“天時不如地利”。
C. 文章高度強調“人和”的重要性,闡明了戰(zhàn)爭的勝敗主要取決于人心的向背。
D. 文章不僅氣勢充沛,而且章法嚴密,邏輯性強,是一篇傳誦千古的政治短論。
【答案】
B
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邊界,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銳利。
B
【解析】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理解。
A.團結/暖和;
B.都是“外城”;
C.代詞,城/助詞,的;
D.極點/到;
故選B。
【8題詳解】
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譯語句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同時,還要注意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在此題中,要注意“域(限制)、以(憑借)、封疆(疆界、邊境)、固國(鞏固國防)、險(險要的地理環(huán)境)、威(震懾)、兵革(兵器和鎧甲,指武力、軍事)、利(銳利)”的意思,必須翻譯出來。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
B.有誤,守方有優(yōu)越的地利條件,結果卻“委而去之”,原因是“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不是“天時不如地利”。
故選B。
【點睛】參考譯文:
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不如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啊。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邊界,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銳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nèi)外親屬也會背叛他;支持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屬都反對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
【2-2023年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qū)中考一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
7.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無從致書以觀 以中有足樂者
B. 溫故而知新 故余雖愚
C. 未嘗稍降辭色 蒙辭以軍中多務
D. 益慕圣賢之道 香遠益清
8. 把“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9. 下列對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作者兒時好學且仰慕圣賢學說,但因家境貧寒,需向名師借書并親手抄錄才有所收獲。
B. 作者用跑遠路、戰(zhàn)寒冬、拜名師、虛心求教等辦法來克服求學過程中的“求師之難”。
C. 作者將自己求學生活的儉樸與同舍生穿戴的奢華進行對比,突出其內(nèi)心的充實和強大。
D. 作者以自傳體的表述,現(xiàn)身說法的方式,為同鄉(xiāng)后學馬君則撰寫臨別贈言,旨在勸學。
【答案】
D
有時遇到他訓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不敢多說一句辯解的話。
A
【解析】
【7題詳解】
考查對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理解。
A.以:來/因為;
B.故:舊的知識/所以;
C.辭:言辭/推托;
D.益:都是“副詞,更加”;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譯語句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同時,還要注意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在此題中,要注意“或(有時)、叱咄(訓斥,呵責)、愈(更加)、至(周到)、復(回復)”的意思,必須翻譯出來。
【9題詳解】
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
A.依據(jù)“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可知,“仰慕圣賢學說”是成年后的事,并不是“兒時”。
故選A。
【點睛】參考譯文:
我年幼時就非常愛好讀書。家里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用筆抄錄,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冬天非常寒冷,硯臺里的墨汁都結了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錄書。抄寫完畢后,便馬上跑去還書,不敢稍微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書借給我,于是我能夠遍觀群書。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又苦于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曾經(jīng)趕到數(shù)百里以外,拿著經(jīng)書向鄉(xiāng)里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辭和臉色從未稍變得緩和。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著耳朵恭敬地請教;有時遇到他大聲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個字反駁;等到他高興了,則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最終獲得不少教益。
當我外出求師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峽谷之中。隆冬時節(jié),刮著猛烈的寒風,雪有好幾尺深,腳上的皮膚受凍裂開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動彈不得。服侍的人拿著熱水為我洗浴,用被子裹著我,很久才暖和起來。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應兩頓飯,沒有新鮮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用紅色帽帶和珠寶裝飾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huán),左邊佩戴寶刀,右邊掛著香囊,光彩鮮明,像神仙一樣;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處于他們之間,但我毫無羨慕的心。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情,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別人。我求學的辛勤和艱苦就是像這個樣子。如今我雖已年老,沒有什么成就,但所幸還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著天子的恩寵榮耀,追隨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著皇上,聽候詢問,天底下也不適當?shù)胤Q頌自己的姓名,更何況才能超過我的人呢?
【3-2023年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第二中學中考一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曹劌論戰(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逃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人?!睂υ唬骸靶』菸幢?,民弗從也?!惫唬骸榜喩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病?梢?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br>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判曰:“未可,“齊人三鼓。判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7.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 公將鼓之 悵恨久之 B. 雖不能察,必以情 以中有足樂者
C. 又何間焉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 D. 弗敢加也,必以信 講信修睦
8.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9. 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本文通過曹劌與“鄉(xiāng)人”、曹列與魯莊公的對比,體現(xiàn)了曹劌抗敵御侮的愛圍熱忱,以及他卓越的政治遠見和軍事指揮上的杰出謀略。
B.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是曹劌“請見”的原因,這里面既有對統(tǒng)治者的蔑視,又顯示出他的自信,說明他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精神。
C. 魯莊公身為魯國國君,在迎戰(zhàn)“齊師”時,寄希望于用小恩小惠收買人心和神靈的保佑,急躁冒進,處處顯露出“鄙”,是一個昏君。
D. 全文緊緊扣住“論戰(zhàn)”來寫,對曹劌的言論分析寫得詳細,而戰(zhàn)爭的經(jīng)過寫得簡略,這充分表現(xiàn)了《左傳》善于剪裁,言簡意賅的特點。
【答案】
A
(1)這種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孚,神是不會保佑您的。
(2)(說完就)向下察看(齊軍的)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眺望齊國的軍隊。 9. C
【解析】
【7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字詞。
A.都是音節(jié)助詞,無實意;
B.依據(jù),根據(jù)/因為;
C.參與/暗地里,私下;
D.實情/信用;
故選A。
【8題詳解】
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翻譯句子時,要注意抓住句中的關鍵詞句,把關鍵詞句翻譯準確,另外,還要注意對特殊句式的翻譯,盡量做到通順、流暢,表意清晰。
(1)句中注意重點字詞“孚(信孚),弗(不會),福(保佑)”要理解正確;
(2)句中注意重點字詞“下視(向下察看),轍(車輪碾出的痕跡),軾(車前的橫木)”要理解正確。
【9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內(nèi)容。
C.“是一個昏君”理解分析不正確。魯莊公身為魯國國君,在迎戰(zhàn)“齊師”時,寄希望于用小恩小惠收買人心和神靈的保佑,急躁冒進,處處顯露出“鄙”,但不能因此就說他是一個昏君。而且魯莊公能夠在戰(zhàn)前、戰(zhàn)中聽取曹劌的正確意見,展現(xiàn)出其“不鄙”的一面,故不是昏君;
故選C。
【點睛】參考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同鄉(xiāng)說:“當權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庇谑侨氤ヒ婔斍f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zhàn)?”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養(yǎng)生的東西,我從來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大臣。”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順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夸大數(shù)目,一定對上天說實話。”曹劌說:“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濒斍f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jù)實情(合理裁決)。”曹劌回答說:“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xiàn)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饼R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zhàn)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zhàn)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后,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zhàn),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才戰(zhàn)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那里設有伏兵。后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的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br>【4-2023年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中考模擬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招旃珌恚胍曋砸詾椴蝗?;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br>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一·鄒忌諷齊王納諫》)
7.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 鄒忌修八尺有余 講信修睦 B. 吾妻之美我者 丈夫之冠也
C. 皆以美于徐公 以中有足樂者 D. 期年之后 陳太丘與友期行
8.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2)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9. 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鄒忌的妻、妾、客都說他比徐公美,但他善于從三人不同語氣中探尋真相,最終悟出“兼聽不一定能把握真相”的道理。
B. 鄒忌諷諫成功,除了他具有高超的諷諫藝術之外,也與齊威王善于納諫分不開,這一點可以從齊威王廣開言路中看出來。
C. 威王廣開言路后,初“門庭若市”,繼而“時時而間進”,最后“無可進”,這說明朝政弊端漸少,表明廣開言路重要。
D. 本文詳略得當,在寫法上設喻說理,以鄒忌與徐公比美這種生活小事來喻治國大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答案】
B
(1)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了!
照鏡子看著自己,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差甚遠。
9.A
【解析】
【7題詳解】
考查一詞多義。
A.長,指身高\培養(yǎng);
B.主謂之間,不譯\主謂之間,不譯;
C.認為\因為;
D.滿\約定;
故選B。
【8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
(1)由,通過。此,這。蔽,蒙蔽,這里指受蒙蔽。甚,很。
(2)窺,看。而,表順承。弗,不。甚,很。
【9題詳解】
考查內(nèi)容理解。
A.根據(jù)第一段中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他關于從三人不同的目的中探尋真相。三人因為不同的目的,所以都說了假話,故他悟出的道理是“直言不易”。
故選A。
【點睛】參考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艷美麗。早晨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他的妻子說:“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問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妾回答說:“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與他相坐而談,問客人:“我和徐公比,誰更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著他,自己認為不如徐公美;再照鏡子看著自己,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差甚遠。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時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我的妾認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認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確實比不上徐公美??墒俏业钠拮悠珢畚?,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全國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了!”
齊威王說:“你說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們,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給予上等獎賞;上書直言規(guī)勸我的人,給予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傳到我耳朵里的人,給予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獻諫言,宮門和庭院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后,還不時地有人偶爾進諫;滿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朝拜齊威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之中不戰(zhàn)自勝。
【5-2023年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中考一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br>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br>(節(jié)選自《左傳·莊公十年》)
7.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 齊師伐我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B. 又何間焉 時時而間進
C. 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D. 忠之屬也 屬引凄異
8. 請將“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9.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魯莊公雖見識鄙陋,但他能知人善用,對于戰(zhàn)爭的勝利也有一定的功勞。
B. 魯莊公不察戰(zhàn)情,急躁冒進;曹劌胸有成竹,指揮若定,兩者對比鮮明。
C. 魯國以弱勝強,其主要原因是取信于民、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并把握好戰(zhàn)機。
D. 本文敘述了長勺之戰(zhàn)全過程,略寫戰(zhàn)爭起因,詳寫戰(zhàn)爭經(jīng)過,剪裁精當。
【答案】
C
第一次擊鼓能夠鼓起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開始減弱,第三次擊鼓士氣已經(jīng)窮盡了。敵方的士氣已經(jīng)窮盡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打敗了他們。
D
【解析】
【7題詳解】
本題考查一詞多義,注意根據(jù)語境確定詞義。
A.師:軍隊/老師;
B.間:參與/間或,偶爾;
C.鄙:都是指目光短淺;
D.屬:類/連接;
故選C。
【8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的時候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
重點詞: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再,第二次;三,第三次;竭,竭盡;盈,充沛,飽滿,這里指士氣旺盛。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理解。
D.根據(jù)“。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瘜υ唬骸』菸幢椤⒚窀囊?。’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唬骸〈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笨芍攲懥瞬軇フ搼?zhàn)的過程;根據(jù)“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齊師敗績”、“遂逐齊師”可知,戰(zhàn)爭經(jīng)過斜的很簡略;而非“略寫戰(zhàn)爭起因,詳寫戰(zhàn)爭經(jīng)過”;分析有誤;
故選D。
【點睛】參考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自己。他的同鄉(xiāng)說:“打仗的事當權者自會謀劃,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庇谑侨氤ヒ婔斍f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zhàn)?”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安身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給別人?!辈軇セ卮鹫f:“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濒斍f公說:“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用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shù)目,一定按照承諾的去做?!辈軇フf:“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保佑你的?!濒斍f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回答說:“這才是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br>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xiàn)在不行?!钡鹊烬R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饼R軍潰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闭f完就向下看,查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zhàn)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庇谑亲窊酏R軍。
戰(zhàn)勝齊軍后,魯莊公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zhàn),是靠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盛,所以才戰(zhàn)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設下埋伏。我看他們車輪碾過的痕跡散亂,望見他們的旗子倒下了,所以決定追擊他們。”

相關試卷

專題12 作文-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

這是一份專題12 作文-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文件包含專題12作文-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原卷版docx、專題12作文-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0頁, 歡迎下載使用。

專題08 課外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

這是一份專題08 課外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文件包含專題08課外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原卷版docx、專題08課外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1頁, 歡迎下載使用。

專題05 語言運用-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

這是一份專題05 語言運用-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文件包含專題05語言運用-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原卷版docx、專題05語言運用-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9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專題04 病句辨析-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

專題04 病句辨析-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

專題03 成語辨析-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

專題03 成語辨析-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

專題02 字形-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

專題02 字形-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

專題01 字音-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

專題01 字音-備戰(zhàn)中考語文專項精練(廣東廣州專用)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中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