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解說】:
清朝楊名時《序》:“大抵霞客之記,皆據(jù)景直書,不憚委悉煩密,非有意於描摹點綴,托興抒懷,與古人游記爭文章之工也?!庇斡浭菍β眯羞M行記錄的一種文體,游記可以分為很多種。以記錄行程為主的是記敘型游記;以抒發(fā)感情為主的是抒情型游記;以描繪景物、景觀為主的是寫景型游記;通過游記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是說理型游記。
游記有帶議論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王安石《游褒禪山記》;有帶科學色彩的,如酈道元的《三峽》;有帶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豐樂亭記》、袁宏道的《滿井游記》。古人的游記一般文字優(yōu)美、結(jié)構(gòu)緊湊、語句流暢、節(jié)奏明快;感情真摯、濃烈、充沛;有時會涉及一些山水人文的地理歷史知識。內(nèi)容上有山水、田園、邊塞、懷古詠史等詩、詞、曲、聯(lián)、歌,體裁上有游記散文、小賦、書札、日記、序等游記文學作品。游記經(jīng)典《徐霞客游記》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經(jīng)34年旅行,寫有天臺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游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余萬字游記資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shù)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zhì)、植物等現(xiàn)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常見藝術(shù)手法:景物描寫,繪其聲繪其色;融情于景,意境或幽深或靈動;托物言志,含蓄雋永;語言精美,有佳句頻現(xiàn)。
此類文章題材豐富,主旨多變:有純粹表現(xiàn)娛情山水(喜愛、熱愛與留戀)的(很少);有表達民本憂國思歸的;有借物(事) 喻人(理)類(富有理趣)的;還有借景澆心中不平之氣的(作者一般為被貶人文);表達文人雅士之生命生活感悟的……
山水游記類文章閱讀方法示例:首先,瀏覽全文,了解文段所敘述的事情:何人游何景點,游蹤為何;其次,找到文段所描寫的景物:看景物的特點、景物的變化再次,畫出文段所表現(xiàn)的人物性格、思想、行為、態(tài)度、品德、命運、影響等;最后,通過閱讀,領(lǐng)悟文段所蘊含的情理:對人、事、景的志度、情感;作者的人生志度、生活情趣,人生哲理。
【常見題型】:
1.文言實詞的理解:主要指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實詞,這些詞語都有內(nèi)在的規(guī)律可掌握,應(yīng)注意歸納并加以識記。學習注意點:課內(nèi)字詞的解釋,注意別寫錯別字,課內(nèi)的字詞意思掌握是為課外文言文的閱讀作最基本的準備;應(yīng)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強化記憶,要結(jié)合語境理解詞義,通過比較歸納,找出記憶的相關(guān)規(guī)律。
2.文言虛詞:考查包括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虛詞在語境中的意義,二是虛詞在朗讀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譯。前兩種是對文言虛詞的顯性考查,后一種是對文言虛詞的隱性考察。學習掌握常用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識記常用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②結(jié)合語句翻譯確定該文言虛詞在句中的意義 ③根據(jù)文言虛詞在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現(xiàn)代漢語中的詞語來代替 ④先多朗讀,體會語氣,再進行判斷。
3.翻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yīng)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翻譯方法示例】其一認真領(lǐng)會原文,把詞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義。比如《桃花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絕境”就不能望文生義地理解為現(xiàn)代漢語的“沒有出路的境地”。因為從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不存在生活無著落的問題,因此,“絕境”應(yīng)是“與世隔絕的地方”。
其二翻譯時要落實好關(guān)鍵詞語。如翻譯《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關(guān)鍵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詞作狀語,翻譯成“像狗一樣”,才能正確翻譯出這個句子。關(guān)鍵詞語落實了,句子翻譯就比較順利。
其三文言中省略句較多,翻譯時應(yīng)注意補充。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zhàn)》)譯為“第一次擊鼓,士氣振作;第二次(擊鼓),士氣就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泄盡了?!边@里的“再”“三”后應(yīng)補譯上“鼓”(擊鼓)。
其四一般用直譯,如直譯不便表達意思時,則用意譯。如“明察秋毫”,直譯為“能看清楚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這樣翻譯無法表意,應(yīng)意譯為“能看清楚很細小的問題”。
其五有些詞可以略去不譯。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詞只起表達語氣的作用,有時可以不譯;有的助詞只是表示停頓,也無需譯;有的字在句中沒有意義,只是為湊足音節(jié),可略去不譯;有的字只是起某種連接作用,也可不譯。如“夫戰(zhàn),勇氣也”,此處的“夫”是發(fā)語詞,翻譯時應(yīng)刪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處的“之”是音節(jié)助詞,用在表示時間的詞之后湊足音節(jié),無需譯。
其六凡屬地名、人名、官名、年號、帝號以及古今意義相同的詞,都可照抄不譯。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出師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費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義相同,都可照抄不譯。
其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語序和現(xiàn)代漢語不同,翻譯時應(yīng)調(diào)整語序,使之與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順序相同。如介賓短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主謂倒裝句、定語后置句等。如“屠懼,投以骨”(《狼》),應(yīng)譯為“屠戶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啃)”。
其八注意譯文要保持原文的語氣,是陳述的應(yīng)譯成陳述語氣,是感嘆的應(yīng)譯成感嘆語氣,是疑問的應(yīng)譯成疑問語氣。
4.文言文朗讀停頓的幾種方法:
其一句首語助詞(又叫句首發(fā)語詞)、關(guān)聯(lián)詞后面應(yīng)有停頓。文言文中有一些虛詞放在句子的開頭,強調(diào)語氣或領(lǐng)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發(fā)語詞和關(guān)聯(lián)詞主要有以下這些:句首發(fā)語詞:如“至”、“若”、“至若”、“夫”、“若夫”、“蓋”、“然”、“則”“然則”、“豈”、“豈若”、“宜”、“誠宜”、何嘗、其等。關(guān)聯(lián)詞:且、雖、因、“惟”、“故”等。誦讀時,這些詞語后面都應(yīng)稍加停頓,不能和后面的文字連讀。
其二古代是兩個單音節(jié)詞,而現(xiàn)代漢語中是一個雙音節(jié)詞的,要分開讀。
其三根據(jù)語言順序來停頓,即按照“主語—謂語—賓語”、“狀語—謂語”、“動詞—補語”來停頓,也就是說,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動詞和補語之間要作停頓(定語與中心詞之間一般不停頓),以使語意明顯。
其四充當狀語的名詞和中心詞之間要連讀,即名詞作狀語時,一般在該詞前停頓,且不能把狀語與中心詞斷開。若分開讀,就錯將狀語當成了主語,改變了句子的意思。
其五“而”字后應(yīng)該停頓。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頓,也就是說,“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詞語分開讀,應(yīng)該連讀。①“而”在句中如果連接的是形容詞(或副詞)與動詞,即“形容詞(副詞)+而+動詞”,這時前邊的形容詞或副詞充當狀語,起修飾后面的動詞的作用,不能分開讀。 ②“而”在句中如果連接的是兩個動詞,即“動詞+而+動詞”,那么“而”表示順接,也就是說,前面一個動作發(fā)生了,后面的動作緊接著就發(fā)生了,這時“而”后面就不能停頓,應(yīng)和后面的動詞連讀。③“而”連接詞性相同的兩個詞語(即兩個名詞、兩個動詞、兩個形容詞),表示并列,相當于“而且”、“又”、“和”或不譯,這時“而”后不應(yīng)該停頓。
5.明辨句讀:斷句的考查,從題型來講有兩種:一是客觀題,一是主觀題。要綜合運用古代漢語字詞句及古代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從所選語句的特點來看,有的句式整齊,有的有明顯的標志。從考查重點來看,側(cè)重于語法停頓而非語音停頓,一般不考具體的標點,只要求用斜線斷開。
6.內(nèi)容選擇題:所謂“內(nèi)容要點”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中心意思”指文章整體或某個層次、段落的主要意思。對此題型的考查,命題人在設(shè)題時,往往從故意拔高、張冠李戴、語句翻譯錯誤等方面設(shè)題。故意拔高,就是對文中主人公的言行事跡進行總結(jié)時,罔顧事實,給與一個過高的評價;張冠李戴,是對文中不同人物的官職、政績或相同人物不同時期的官職、政績,隨意的安在某一人身上;語句翻譯錯誤,則是在翻譯中對關(guān)鍵詞語,進行不同義項的解讀,誤導(dǎo)考生。對此,考生在做題時,要對原文進行仔細的審讀,然后把選項的內(nèi)容,放到文本所在原句,從內(nèi)容上進行認真比對,從而確定錯誤的選項。
【真題解析(23貴州中考)】
與謝萬書①
[東晉]王羲之
古之辭世者……今仆②坐而獲逸③,遂其宿心,其為慶幸,豈非天賜!
頃④東游還,修植桑果,今盛敷榮,率諸子,抱弱孫,游觀其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娛目前。雖植德無殊邈,猶欲教養(yǎng)子孫以敦厚退讓?;蛞暂p薄,庶令舉策數(shù)馬⑤,仿佛萬石⑥之風。君謂此何如?
比⑦當與安石⑧東游山海,并行田視地利,頤養(yǎng)閑暇。衣食之余,欲與親知時共歡宴,雖不能興言高詠,銜杯引滿,語田里所行,故以為撫掌之資,其為得意,可勝言邪!常依陸賈、班嗣、楊王孫⑨之處世,甚欲希風⑩數(shù)子,老夫志愿盡于此也。
【注釋】①選自《晉書》,有刪節(jié)。②仆:我。③坐而獲逸:指輕易獲得隱退自由。④頃:不久。⑤舉策數(shù)馬:典故,指侍奉君主很謹慎。⑥萬石:即西漢石奮,與四子均官至二千石,被稱“萬石君”。⑦比:近來。⑧安石:東晉謝安。⑨陸賈、班嗣、楊王孫:都是無為清凈、超然物外之人。⑩希風:向往一時的風尚。
15.下列不是描述“我”辭官歸隱后悠然自得生活的一項是( )
A.修植桑果,率子抱孫游觀林下B.果實甘美,割而分之同享美味
C.游山泛海,察看田地頤養(yǎng)閑暇D.興言高詠,舉杯斟酒吟詩作對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通讀文章,結(jié)合題目重點回讀,文章第三段中“欲與親知時共歡宴,雖不能興言高詠”,意思是:要和親友時常舉行歡樂的宴會,雖然不能興致極高地吟詠詩歌??赡苁且驗檫@些親友大多文化層次不高,所以“不能興言高詠”;故選D。
16.王羲之在書信中,表明對子孫品德寄予希望的一句是:______,概括自己理想追求的一句是: 。
答案:欲教養(yǎng)子孫以敦厚退讓;常依陸賈、班嗣、楊王孫之處世,甚欲希風數(shù)子。
解析:本題考查文章信息提取。瀏覽關(guān)注文中議論抒情句。第二段中,“雖植德無殊邈,猶欲教養(yǎng)子孫以敦厚退讓”意思是:即使立德并不特別的高遠,還想要教養(yǎng)子孫為人要敦厚謙讓。因此表明作者對子孫品德寄予希望的句子是“欲教養(yǎng)子孫以敦厚退讓”;文末的“常依陸賈、班嗣、楊王孫之處世,甚欲希風數(shù)子,老夫志愿盡于此也”意思是:時常按照陸賈、班嗣、楊王孫等人的處世之道,很想效法這幾位先生,老夫我的心愿全都在這里的。因此作者的理想追求即“常依陸賈、班嗣、楊王孫之處世,甚欲希風數(shù)子”。
17.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項是( )
A.割而分之 其翼若垂天之云 《(莊子)二則》
B.庶令舉策數(shù)馬 庶竭駑鈍,攘除奸兇 諸葛亮《出師表》
C.君謂此何如?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周敦頤《愛蓮說》
D.老夫志愿盡于此也 倉鷹擊于殿上 《戰(zhàn)國策?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之:代詞,它/助詞,的; B.相同,都是動詞,“期望,希望”的意思; C.相同,都是動詞,“認為”的意思; D.相同,都是介詞,“在”的意思;故選A。
【參考譯文】:古代避世隱居的人……現(xiàn)在我因獲罪輕易獲得隱退自由,順應(yīng)我一向的心愿,這是值得高興的事,難道不是上天賜給我的福氣!
不久東游回到故鄉(xiāng),栽下桑樹和果樹,現(xiàn)在都花開茂盛了,帶領(lǐng)兒子們,抱著小孫子,在其間游玩觀賞。有甜美的果子,就割開分吃,都非常高興。即使立德并不特別的高遠,還想要教養(yǎng)子孫為人要敦厚謙讓。有的為人輕薄,希望能舉起馬鞭來數(shù)馬匹數(shù)目,好像明萬石君的風度。您認為這樣如何呢?
近來應(yīng)當和謝安向東游山觀海,并且巡視農(nóng)田探察地形,安閑地度日。謀求衣食之余,要和親友時常舉行歡樂的宴會,雖然不能興致極高地吟詠詩歌,斟酒滿杯而飲,談?wù)勌锏乩锏氖虑?,作為笑談的新聞,其中的意趣,說也說不盡。時常按照陸賈、班嗣、楊王孫等人的處世之道,很想效法這幾位先生,老夫我的心愿全都在這里了。
【特色題型】:
1.體會文章的情感:要在疏通文意、理解寫景抒情句子的基礎(chǔ)上,了解主要內(nèi)容,抓住景物描寫中的意象和關(guān)鍵詞句,仔細分析和體會作者情感及變化,另寫作背景也是理解感情的要素。
2.分析文章蘊含的道理: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分析重點句子,結(jié)合此類文章特點、人物類型及時代背景概括作答。
3.語言特點:形象生動、清新優(yōu)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樸實自然、音韻和諧、節(jié)奏感強、詼諧幽默。必須結(jié)合具體語句分析。然后結(jié)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上面的語句中選擇。
【精選練習】
一、閱讀下文,完成1—4題。
【甲】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
【乙】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凈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lǐng)略,未及遍賞。次早得陶石簣?zhí)樱潦湃?,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記》)
【注釋】①昭慶:指西湖北岸的昭慶寺。②東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賦》中對洛神之美有極其驚艷的描寫。④凈寺:即西湖南岸的凈慈寺。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①從武林門而西_____________
②取道……石徑塘而歸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湖中人鳥聲俱絕 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B.①才一舉頭 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C.①草草領(lǐng)略,未及遍賞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D.①次早得陶石簣?zhí)? ②二者不可得兼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譯文:
②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
譯文:
4.下面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湖中人鳥聲俱絕”中的“絕”字,從聽覺入手,寫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皠t心已飛湖上也”中的“飛”字,寫出了一個初游西湖者目奪神搖的內(nèi)心激蕩,遙見塔影凌空,便自心飛神越。
B.寫賞雪,卻寫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飲酒的場面,只是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則突出了“山”“湖”“好友”齊聚的喜悅。
C.“癡”字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yīng),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按蠹s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一句寫出了作者對山水的癡迷。
D.“天與云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天空、云層、山巒、湖水渾然一體,舉目皆白的景象?!吧缴缍?,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連用四個比喻,寥寥數(shù)筆,寫出了撲面而來的西湖美景。
二、閱讀下文,完成5—8題。
游沙湖(蘇軾)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①善醫(y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shù)字,輒深了人意。余戲之曰:“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br>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②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③?!笔侨談★嫸鴼w。
【注釋】①龐安常:名安時,字安常,宋代蘄水人。世代從醫(yī),頗有名氣。②王逸少: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不要因為年老就唱起“黃雞催曉”、朱顏已逝那種消極悲觀的歌曲。
5.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1)予買田其間( ) (2)輒深了人意( )
6.為文中劃線句劃分朗讀節(jié)奏。
予 買 田 其 間 因 往 相 田 得 疾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 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

②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

8.讀文章,結(jié)合課內(nèi)所學,請對蘇軾作簡要評價。



三、閱讀下文,完成9—12題。
重修杜工部草堂記
〔明〕楊廷和
成都草堂,唐杜工部舊居之地也。堂屢廢矣,輒新之者,重其人也。今日之舉,則巡撫都御史鐘公蕃倡其議。既成,成都府同知吳君廷舉以書與圖來屬予記之。
蓋翹然而起,臨于官道者為門。門之后為祠,祠后為書院。引水為流,橋其上,以通往來于其前門焉,榜曰“浣花深處”。進于是,則草堂也。堂之左右,亦各為屋,繚以周垣。其東為池,引橋下之水注其中,菱蓮交加,魚鳥上下相樂也。名花時果,雜植垣內(nèi)。其外則樹以榿、柳,象子美之舊也。經(jīng)始于弘治庚申之春,落成于其年之秋,財不費而功侈,民不勞而事集。
夫世稱子美者,概以為詩人。愚以為詩道極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不獨詩也。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僅可指數(shù)。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獨以其詩哉?蜀自先秦以來,數(shù)千年間,通祭祀者才數(shù)人。若秦之李冰,漢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遠。而子美徒以羈旅困窮之人,軒然與之并,是誠不獨以其詩也。蓋子美之為人,孝友忠信,大節(jié)俱備,讀其詩,考其素履,一一可見。志其墓者,不過稱之為文先生耳。於乎!此何足以知子美哉?不知于當時,而知于后世,一世之短,百世之長子美之名若草堂雖與天壤俱存可也。今日諸公之舉,尊賢厲俗,其于風教豈曰小補之哉!
(選自《天啟新修成都府志》卷四十三,有刪節(jié))
9. 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
(1)以書與圖來屬予記之 (2)臨于官道者為門
(3)夫世稱子美者 (4)軒然與之并
10.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1)其外則樹以榿、柳,象子美之舊也。
譯文:
(2)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僅可指數(shù)。
譯文:
11.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畫兩處)。
百 世 之 長 子 美 之 名 若 草 堂 雖 與 天 壤 俱 存 可 也。
12.草堂屢廢屢修,是因后世“重其人”,概括杜甫有哪些值得推重之處?結(jié)合作者強調(diào)的一點,舉出一例所學的杜甫詩句加以說明。


四、閱讀下文,完成13—18題。
【甲】新城游北山記(晁補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漸深,草木泉石漸幽。稍西,一峰高絕有蹊介然①僅可步。如四五里,乃聞雞聲。有僧布袍躡履來迎,與之語,愕而顧,如麋鹿不可接。頂有屋數(shù)十間,曲折依崖壁為欄楯②,如蝸鼠繚繞③,乃得出。既坐,山風颯然而至,堂殿鈴鐸皆鳴。二三子相顧而驚,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慕,皆宿。
于時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視星斗,皆光大,如適在人上。窗間竹數(shù)十竿,相摩戛④,聲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遲明,皆去。
既還家數(shù)日,猶恍惚若有遇,因追記之。后不復(fù)到,然往往想見其事也。
(選自《古文鑒賞辭典》,有刪改)【注】①介然:界線分明的樣子。②楯(shǔn):欄桿的橫木。③繚繞:迂回,回環(huán)。④魔戛:摩擦。
【乙】
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①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②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于槎上,多赍③糧,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余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 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說來意,并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本共簧习叮蜻€如期。后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庇嬆暝?,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節(jié)選自西晉張華《博物志》)[注]①海渚:海島。②槎:木筏。③赍:攜帶。
13.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1)一 峰 高 絕 有 蹊 介 然 僅 可 步
(2)去 十 余 日 奄 至 一 處 有 城 郭 狀 屋 舍 甚 嚴
1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相顧而驚________(2)二三子不得寐________
(3)人有奇志________ (4)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________
15.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與之語,愕而顧 輟耕之龔上(《陳涉世家》)
B. 如蝸鼠繚繞,乃得出 見漁人,乃大驚(《桃花記》)
C. 山風颯然而至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D. 因追憶之 未若柳絮因風起(《詠雪》)
1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有僧布袍躡履來迎。
譯文:
(2)二三子相顧而驚,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譯文:
(3)此人具說來意,并問:“此是何處?”
譯文:
17.簡要分析本文結(jié)尾作者“往往想見其事”和《桃花記》中劉子驥“欣然規(guī)往”原因有所不同。


18. 請簡要概括乙文的思想內(nèi)涵與課文《桃花源記》有相通之處,。


五、(23河南)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19-22題。
【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予家城市,人事叢委①,應(yīng)酬為勞。老母在堂,于禮不能遠離,日惟避喧南園內(nèi)。園去城二余里,無雜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計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間,有一草廬,歲久敝漏,不蔽風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為門,疏朗空洞,落日后猶能辨蠅頭字。中設(shè)一扁,名以“后知軒”。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歲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為軒,孰謂斯名不情稱哉?
(摘選自李開先《后知軒記》)
【注釋】①叢委:繁雜,堆積。②卑隘:矮小狹窄。③牖(yǒu):窗戶。
19.根據(jù)語境,參考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20.把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譯文:
21.下面是甲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另一種標點方式,請解說其合理性。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22.甲乙兩文所寫的亭和軒分別用“醉翁”和“后知”來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回答。


六、(23四川廣安)閱讀下文,完成23—27題。
【甲】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陽樓記》節(jié)選)
【乙】江①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③,北合漢沔④,其勢益張。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⑤,與海相若。清河⑥張君夢得謫居齊安⑦,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⑧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將篷戶甕牖⑨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⑩睹其為快也哉!
元豐六年十一月朔日,趙郡蘇轍記。
(蘇轍《黃州快哉亭記》節(jié)選)
【注】①江:長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壯闊。③沅湘:沅江、湘江。④漢沔:漢江、沔江。⑤浸灌:水勢浩大。⑥清河:張君(張懷民)的家鄉(xiāng)。⑦齊安:黃州。⑧會計:是指征收錢谷,管理財務(wù)行政等事務(wù)。⑨篷戶甕牖:篷戶,用篷草編門;甕牖,用破甕做窗。⑩烏:哪里。
23. 用“/”為下面句子斷句。(限斷一處)
清 河 張 君 夢 得 謫 居 齊 安
24.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百廢具興________________(2)是進亦憂,退亦憂________________
(3)以覽觀江流之勝________________(4)今張君不以謫為患________________
25.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屬予作文以記之 投以骨 B. 揖西山之白云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C. 其流奔放肆大 其正色邪 D. 或異二者之為 烏睹其為快也哉
26. 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文:
(2)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
譯文:
27. 【甲】【乙】兩文都綜合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融敘事、寫景、議論、抒情于一體,都體現(xiàn)出了古人______________的人生態(tài)度。但兩文“樂”的內(nèi)涵不同,【甲】文之“樂”是______________,【乙】文之“樂”是______________。
文言語句
方法提示
解釋
(1)四時之景不同
詞語推斷法:四時更替
__________
(2)園去城二余里
查閱詞典法:①離開。②距,距離。③赴,前往。④表示行為的趨勢。(摘自《古代漢語詞典》)
(填序號)
(3)歲久敝漏
課內(nèi)遷移法: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
__________

相關(guān)試卷

知識點10 諸子與文體-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

這是一份知識點10 諸子與文體-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文件包含知識點10諸子與文體-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教師版docx、知識點10諸子與文體-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學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6頁, 歡迎下載使用。

知識點09 寓言與怪談-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

這是一份知識點09 寓言與怪談-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文件包含知識點09寓言與怪談-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教師版docx、知識點09寓言與怪談-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學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7頁, 歡迎下載使用。

知識點07 情誼與貶謫-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

這是一份知識點07 情誼與貶謫-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文件包含知識點07情誼與貶謫-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教師版docx、知識點07情誼與貶謫-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學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0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知識點04 教化與家訓-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

知識點04 教化與家訓-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

知識點02 史書與謀略-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

知識點02 史書與謀略-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

知識點01 立志與治學-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

知識點01 立志與治學-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

知識點03 品行與美德-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

知識點03 品行與美德-備戰(zhàn)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知識點解析+分類演練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中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