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點講義
一、考點解讀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的高頻考點,但是由于此題涉及面極廣,需要識記的內容非常豐富。所以,如何識記豐富的古代文化常識,如何形成正確的答題思路和解題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廣積累、勤鞏固,才能拓展知識面。不能僅僅依靠死記硬記,要在發(fā)散理解的基礎上,巧記善記、記牢記多。
知識儲備
分類儲備文學常識
文學常識的內容雖然復雜繁多,但是分類卻比較清晰,因此,分類掌握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的知識點分類如下:
山川地理:九州、八荒、六合,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關內、關外、江東、江左、五岳、三秦、城郭、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等。
宗法禮俗:宗法類主要有天子七廟、太子、建儲、爵號、廟號、追贈、太牢、少牢、郊祭、社日、九族、姻親等,禮俗類主要有北面、南面、東向、坐、跪、跽、箕、婚禮、喪葬、祭禮等。
文化科舉: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秀才、舉人、貢士、進士、解元、會元、狀元、四書五經、六藝、五音、經史子集、諸子百家、校、癢、序、學、國子監(jiān)、祭酒、博士、助教、提學、學政、司業(yè)、教授、監(jiān)生、童子等
名號稱謂:稱謂分為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直稱姓名,第二種情況是稱對方的字、號、謚號、齋名、籍貫、郡望、官名、爵名、官地、公、君、吾子、卿等(有時候稱呼前加“令”“仁”“賢”字),第三種情況是謙稱寡人、朕、孤、仆、不才、不佞、愚、鄙人、敝人(在有些謙稱前可以加“家”“舍”字)等,第四種情況是敬稱陛下、皇上、大王、帝號、廟號、公、君、足下、丈、大人等。
官職官署:官職主要分中央和地方,中央分三省六部,其中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的是尚書省的六個下屬部門,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個部門各自管轄四司,一共有二十四司等,地方分州、郡、道、路、府、省等。同時要注意與官職有關系的詞語如授、除、擢、遷、貶、啟骸骨、懸車、下車等
天文歷法:天文主要有星辰名稱、圭表、陰陽等。立法分為紀年法。紀月法、紀日法、紀時法、節(jié)日和節(jié)氣。
(二)主要設誤方式
分析現(xiàn)有高考試題及模擬試題,了解命題者慣用的設誤方式,并預測未來高考卷可能出現(xiàn)的新的設誤方式,有利于識別陷阱,準確答題。
①擴大范圍。如2021年全國乙卷的第11題B項,對“抵極刑”的解釋屬于擴大范圍。
②跳脫背景。如2021全國新高考 II 卷的第11題C 項對“部曲”一詞的解讀存在脫離文本背景的問題。
③不明職責。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第11題D項,對“庶務”的解讀屬于不明職責。
④張冠李戴。如2020年全國卷Ⅰ第11題B項,殿試本由皇帝親自主持,卻被說成由丞相主持。
需要注意的是出題者在設誤時,有時候也會兼顧到考生對文本的解讀能力。因此,在分析判斷文學常識時要注意結合涉及的具體文意。
三、解題要領
1.調動積累直接判
該方法主要依據平時各種知識的積累直接判定選項的正誤。
①聯(lián)系生活常識和歷史知識。如“朕”一詞,我們就可以聯(lián)系古裝電視劇,皇帝自稱“朕”等。再如“吏部”可以依據初中歷史所學的中國古代的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等相關知識直接判斷。
②聯(lián)想教材所學知識。初高中語文教材課下注釋及附錄文章中的專用詞語、古今異義、文學知識等很多都屬于古代文化常識。做題時可結合課下注釋來進行判斷。
2.剖析詞語巧推斷
試題中的文化常識詞語可通過對構成詞語的語素及其結構方式的分析,或聯(lián)系相關成語,剖析語素內涵,解讀詞義,借此推斷題目的正誤。如“黜陟”指官吏降免或升遷。聯(lián)系“罷黜”一詞,“黜”是降職的意思;結合“陟罰臧否”一詞,“陟”應指升職。
3.遇生判對靈活斷
因為高考題考查的大多是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所以一般不會把冷僻的專用名詞作為錯項設置,如果出現(xiàn)較生疏的古代文化常識,一般認為此項表述正確。
四、典題導引
1.古代文化常識??家族e點
(1)(2023匯編,3分)下列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人有名有字。嬰兒出生三個月時由父親或尊長命名,供長輩呼喚。字是男子二十歲、女子十五歲時所取,用于與人交往時自稱。
B.陛下,原指宮殿中立于臺階之下的護衛(wèi),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姓名,于是借用為對帝王的尊稱。
C.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欽宗。
D.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據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如武帝、哀帝、文正公。
E.從弟即堂弟。唐宋以后,以同祖父不同父且比自己年幼的同輩男性為從弟。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識記古代文化常識。A項錯誤,古人的字是用來讓別人稱呼的,不是用來自稱的。故答案為A項。
(2)(2023匯編,3分)下列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豪右,指舊時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戶。漢代以右為尊,所以習慣上稱為“豪右”。
B.表,外也。古時的中原人看來,長江以南地區(qū)即在長江之外,因此江南又稱“江表”。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為陽,山之北、水之南為陰,如衡陽在衡山之南,江陰在長江之南。
D.古代安土重遷,《岳陽樓記》中“去國懷鄉(xiāng)”就指離開故國,思念家鄉(xiāng)之情。
E.《三墳》《五典》傳說為我國古代典籍,后以“墳籍”“墳典”為古代典籍通稱。
F.“闕”原指皇宮前面兩側的樓臺,后用作朝廷的代稱,“赴闕”指入朝覲見皇帝。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識記古代文化常識。D項錯誤,“國”在舊時是指京城、首都,課文《岳陽樓記》中“去國懷鄉(xiāng)”是離開國都、思念家鄉(xiāng)的意思。故答案為D項。
(3)(2023匯編,3分)下列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下車,古代指官吏初到任。后來又常用“下車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狀元是我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一種稱號,指在最高級別的殿試中獲得第一名的人。
C.告老,本指古代官員因年老而辭去職務,有時也是官員因故辭職的一種借口。
D.吏部,為六部之一,掌管所有官員的任免、考核、調動等職事,長官稱為吏部尚書。
E.茂才,即秀才,東漢時為避光武帝劉秀名諱,改稱茂才,后世有時也沿用此名。
F.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職,如《陳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識記古代文化常識。D項錯誤,說法過于絕對,吏部掌管的一般是文職官吏的任免、考核,武官的任免由兵部負責。故答案為D項。
(4)(2023匯編,3分)下列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
A.干支紀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帝王紀年法分為年號紀年和按照帝王即位年次紀年兩種,例如“永元二年”就屬于后一種。
C.至和、元豐都是宋朝皇帝的年號,用以紀年;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新皇登位都會改換年號。
D.古人會依據月相紀日,如“朔”指農歷每月初一,“望”指農歷每月十五前后,“晦”指農歷每月三十。
E.干支紀年法是中國歷史上的一種紀年方法,萌芽于西漢初,始行于王莽,東漢以后逐漸廢止。例如乙亥年的下一年為丙子年。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識記古代文化常識。B項錯誤,“永元二年”屬于年號紀年,而例如“魯隱公十四年”才屬于后一種。C項錯誤,一個皇帝可有多個年號。D項錯誤,“晦”指的是農歷每月最后一天。E項錯誤,“東漢以后”通行于世,沒有廢止。故答案為A項。
(5)(2023匯編,3分)下列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
A.姻親,指由婚姻關系結成的親戚,它與血親同中有異,是血親中的一部分。
B.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國封建王朝通常實行長子繼承制,君位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
C.“庶”舊指宗族中嫡親以外的支屬,與“嫡”相對,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兒子。
D.古代祭祀用羊、牛、豬各一頭,稱“少牢”,用羊、豬各一頭,稱“太牢”。因此,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E.薨,古代用以稱諸侯之死,《禮記》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后世皇帝的寵妃及沒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稱薨。
F.頓首,一種跪拜禮,以頭叩地即抬起而不停留,常用于書簡表奏結尾,表示感謝。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識記古代文化常識。A項錯誤,血親與姻親是不同的概念,并非同中有異。B項錯誤,偷換概念,我國古代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君位由嫡妻所生的長子繼承,而不是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D項錯誤,“太牢”指“豬、牛、羊”三牲全備,“少牢”指“羊、豬各一頭”。E項錯誤,“沒有封爵”說法錯誤。F項錯誤,頓首,不是表感謝,而是表敬意。故答案為C項。
(6)(2023匯編,3分)下列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飯。多形容清貧者對長輩的供養(yǎng),如成語“菽水承歡”。
B.鼎,形制多為圓腹三足兩耳,在我國古代被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征。
C.倉廩,指貯藏米谷的倉庫,如《史記》記載:“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br>D.席,古人專用的坐具,不用作臥具,用草或葦子編成。古人習慣在地上鋪席,坐在席上。
E.芻糧,糧草。多指供軍隊用的飼料和糧食,與漕糧在用途上有相同之處。
F.“簞食壺漿”“一尊還酹江月”“觥籌交錯”中提到的壺、尊、觥都是盛酒的器具。
G.鼎、鑊、鬲、甑、釜都是古代蒸或煮東西的器具。豆、籩、簞都是盛東西的器具。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識記古代文化常識。D項錯誤,席,并非專用坐具,也可用作臥具。故答案為D項。
五、隨堂演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小題。(重慶南開中學2022屆高三一診模擬測試)
吾丘壽王字子贛,趙人也。年少,以善格五召待詔。詔使從中大夫董仲舒受《春秋》,高才通明。遷侍中中郎,坐法免。上書謝罪,愿養(yǎng)馬黃門,上不許。后愿守塞捍寇難,復不許。久之,上疏愿擊匈奴,詔問狀,壽王對良善,復召為郎。稍遷,會東郡盜賊起,拜為東郡都尉。上以壽王為都尉,不復置太守。是時,軍旅數(shù)發(fā),年歲不熟,多盜賊。詔賜壽王璽書曰:“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輳以為天下少雙海內寡二及至連十余城之守任四千石之重職事并廢盜賊從橫甚不稱在前時何也?”壽王謝罪,因言其狀。后征入為光祿大夫侍中。丞相公孫弘奏言:“十賊彍弩,百吏不敢前,盜賊不輒伏辜,免脫者眾,害寡而利多,此盜賊所以蕃也。臣愚以為禁民毋得挾弓弩便。”上下其議。壽王對曰:“臣聞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討邪也。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舉俊才,興學官,三公有司或由窮巷,起白屋,裂地而封,宇內日化,方外鄉(xiāng)風,然而盜賊猶有者,郡國二千石之罪,非挾弓弩之過也。”書奏,上以難丞相弘。弘詘服焉。及汾陰得寶鼎,武帝嘉之,薦見宗廟,藏于甘泉宮。群臣皆上壽賀曰:“陛下得周鼎?!眽弁酹氃环侵芏?。上聞之,召而問之。壽王對曰:“臣安敢無說!臣聞周德成于文、武,顯于周公。上天報應,鼎為周出,故名曰周鼎。昔秦始皇親出鼎于彭城而不能得,天祚有德而寶鼎自出,此天之所以與漢,乃漢寶,非周寶也?!鄙显唬骸吧?。”群臣皆稱萬歲。是日,賜壽王黃金十斤。后坐事誅。
(節(jié)選自《漢書·吾丘壽王傳》)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春秋,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儒家“六經”之一,現(xiàn)存本據傳由孔子修訂而成。
B.黃門,官或官署名,秦漢宮門多漆黃色,故名;皆以宦官充任,也用以稱宦官。
C.五兵,古代五種兵器,所指不一,有車兵五兵與步兵五兵之分,泛指各種兵器。
D.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征。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文化常識的理解和識記能力。黃門并非都指宦官。因東漢黃門令、中黃門諸官,皆為宦者充任,故稱黃門。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第2小題。(河北省省級聯(lián)測2021-2022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第五次聯(lián)考)
義寧元年六月甲申,李淵使建成、世民將兵擊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溫大有與之偕行,曰“吾兒年少,以卿參謀軍事,事之成敗,當以此行卜之。”時軍士新集,咸未閱習,建成、世民與之同甘苦,遇敵則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買不食,軍士有竊之者,輒求其主償之,亦不詰竊者,軍士及民皆感悅。至西河城下,郡丞高德儒閉城拒守,己丑,攻拔之。執(zhí)德儒至軍門,世民數(shù)之曰“汝指野鳥為鸞,以欺人主,取高官,吾興義兵,正為誅佞人耳?!彼鞌刂?。自余不戮一人,秋毫無犯,各慰撫使復業(yè),遠近聞之大悅。淵喜曰:“以此行兵,雖橫行天下可也?!彼於ㄈ腙P之計。壬戌,軍賈胡堡,去霍邑五十余里。代王侑遣虎牙郎將宋老生帥精兵二萬屯霍邑以拒淵。八月辛巳旦,東南由山足細道趣霍邑。淵恐宋老生不出,李世民曰:“老生勇而無謀,以輕騎挑之,理無不出。脫其固守,則誣以貳于我。彼恐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淵曰:“汝測之善。老生不能逆戰(zhàn)賈胡,吾知其無能為也。”淵與數(shù)百騎先至霍邑城東數(shù)里以待步兵,世民將數(shù)十騎至城下,舉鞭指麾,若將圍城之狀,且詬之。老生怒,引兵三萬自東門南門分道而出。淵乃與建成陳于城東,世民陳于城南。淵、建成戰(zhàn)小卻,世民與軍頭臨淄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馳下,沖老生陳,出其背,世民手殺數(shù)十人,兩刀皆缺,流血滿袖,灑之復戰(zhàn)。淵兵復振因傳呼曰已獲老生矣老生兵大敗淵兵先趣其門門閉老生下馬投塹劉弘基就斬之僵尸數(shù)里日已暮,淵即命登城,時無攻具,將士肉薄而登,遂克之。淵賞霍邑之功,軍吏疑奴應募者不得與良人同,淵曰:“矢石之間,不辨貴賤。論勛之際,何有等差?宜并從本勛授?!?br>(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高祖興唐》)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申,古代干支紀日法,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兩兩相配,也可用于紀年紀月。
B.卜,古人用火灼龜甲,觀其裂紋以推測吉兇。后亦指用其他方法預測吉兇。
C.郡,古代的行政區(qū)域名。在春秋以前,縣大于郡;到了戰(zhàn)國以后,郡大于縣。
D.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常常"鸞鳳"合稱,喻指賢人俊士、美人、夫婦。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文化常識的理解和識記能力。“十二天干和十地支”表述錯誤,應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第3小題。(南陽市2021年秋高三期末)
冬,十月,壬子,上幸辟雍,初行養(yǎng)老禮。以李躬為三老,桓榮為五更。三老服都芝大袍,冠進賢,扶玉杖;五更亦如之,不杖,乘輿到辟雍禮殿御坐東廂遣使者安車迎三老五更于太學講堂天子迎于門屏交禮。(天子)道自阼階,三老升自賓階,至階,天子揖如禮。三老升,東面,三公設幾,九卿正履,天子親袒割牲,執(zhí)醬而饋。五更南面,三公進供,禮亦如之,禮畢,引桓榮及弟子升堂,上自為下說,諸儒執(zhí)經問難于前,冠帶縉紳之人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于是下詔賜榮爵關內侯,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祿養(yǎng)終厥身。賜天下三老酒,人一石,肉四十斤。上自為太子,受《尚書》于桓榮,及即帝位,猶尊榮以師禮。嘗幸太常府,令榮坐東面,設幾杖,會百官及榮門生數(shù)百人,上親自執(zhí)業(yè)。諸生或避位發(fā)難,上謙曰:“天師在是?!奔攘T,悉以太官供具賜太常家。榮每疾病,帝輒遣使者存問,太官、太醫(yī)相望于道。及篤,上疏謝恩,讓還爵土。帝幸其家問起居,八街,下車,擁經而前,撫榮垂涕,賜以床茵、帷帳、刀劍、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諸侯、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步行)拜床下。榮卒,帝親自變服臨喪送葬,賜冢塋于首山之陽。子郁當嗣,讓其兄子泛;帝不許,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與之。帝以郁為侍中。上以中山王焉,郭太后少子,(陰)太后尤愛之,故獨留京師,至是始與諸王俱就國,賜以虎責、官騎,恩寵尤厚,獨得往來京師。帝禮待陰、郭,每事必均,數(shù)受賞賜,恩寵俱渥。甲子,上行幸長安。十一月,甲申,遣使者以少牢祠蕭何、霍光,帝過,式其墓,進幸河東,癸卯,還宮。
(選自《資治通鑒》,有刪改)
【注】上,指漢明帝。太常府,官署名,桓榮任太常,太常府為其辦公場所。
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頊是( )
A.養(yǎng)老禮,古代對德高望重的老者按時餉以酒食而敬禮之的禮節(jié):古代國君最隆重的尊老禮儀是三老五更禮。
B.阼階,古時堂下有階,右為賓階,左為阼階,“阼,東階所以答酢賓客也”,是主人接待賓客所站的臺階。
C.冠帶,本指帽子和腰帶,古代把戴帽子、束腰帶作為文明的標志,借指縉紳、官吏和士族。
D.少牢,指的是舊時祭禮的犧牲,用牛、羊二牲畜的叫少牢,除此之外,還有牛、羊、豬三牲全各的太牢。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文化常識的理解和識記能力。少牢,指的是用豬和羊來祭祀。
官職官制記憶歌訣
這是一份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練測(新高考)考點10 理清散文結構思路(講義+詞組訓練),文件包含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練測新高考考點10理清散文結構思路題組訓練原卷版+解析docx、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練測新高考考點10理清散文結構思路講義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練測(新高考)考點04 理清論證結構,分析論證過程(講義+詞組訓練),文件包含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練測新高考考點04理清論證結構分析論證過程題組訓練原卷版+解析1docx、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練測新高考考點04理清論證結構分析論證過程講義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練測(新高考)考點03 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的關系(講義+詞組訓練),文件包含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練測新高考考點03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的關系題組訓練原卷版+解析docx、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練測新高考考點03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的關系講義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9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