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的桂林,多雨。煙雨中的山水最為迷人。
清晨,微風細雨中乘著一條小船游漓江,細雨落在身上,分不清是雨還是霧,空氣清新如甘泉。青山如黛,江水如藍。山都不高,也不陡峭,有的如小鹿,似碧螺,有的如蘑菇端坐在漓江之畔。山水青翠,令人神清氣爽。想起詩人韓愈的詩: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水邊多鳳尾竹,隨著微風搖曳著身姿,在碧波中照影兒。江邊停著一張竹排,竹排的一邊蹲著漁翁,一口一口悠閑地抽煙,竹排的另一邊蹲著兩只褐色的鸕鶿,靜靜地望著江水發(fā)呆。漁翁將長竹竿伸向鸕鶿,它們就一頭扎進清凌凌的江水里,不一會又游回來了,嘴里叼著一條小魚,漁翁拿出一個竹簍,一手抓住它的脖子,它乖乖地將小魚吐進竹簍里。鸕鶿神奇的本領,讓孩子們看得出神。
乘著小船沿漓江順流而下,孩子們每人手里一支水槍,忙著互相打水仗,笑聲與水聲也打成一片。
1.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小時候,我隨父親到梁河縣城,滿大街的人對我而言都是陌生的。雖然有很多新奇感,但我覺得除了父親,縣城是沒有溫度的。來來往往的人群,反而讓我有了一絲絲的膽怯。我緊緊跟著父親,甚至會拉著父親的衣角。如果父親離我有幾步的距離,我便會用最快的速度趕上,生怕一不小心走丟了。
后來到縣城上中學,認識了很多同學和老師,我逐漸熟悉了那個美麗的小城。那時,由于家庭生活極為困難,假期時,我會在學校周圍的工地上打工,學會了砌磚和攪拌水泥,學會了割青草投放到魚塘里喂魚,學會了給房子補漏和在房頂上安全地行走……此外,我還在圖書館見到了很多未見過的書、報紙。
漸漸地,縣城的每個角落都有了我的朋友;縣城的每條街道、每幢重點建筑,郊外的每條小道、每條河流,都成為我心中的風景;在城市的早晨與傍晚、白天與黑夜、春夏與秋冬的相互依偎中,我聽見了夢想之花輕輕綻放的聲音。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冬天,古城仿佛一下子脫下了往日的喧囂,著上了冬日的平靜,人們也從以往的喧鬧中恢復了寧靜的生活。這種靜美的境界,讓古城擁有了一種獨特的韻味,漫步小巷,心中油然生出回到古城昔日繁華歲月的幻覺。夜幕降臨,古街點亮了稀疏的燈火,幾家店在營業(yè),而顧客實在是稀少,這幾家小店只有幾位食客,有滋有味地享用晚餐,透露出幾許溫馨的氣息,似乎令人有回到家的感覺,但已不似從前般親切。
古城南門外原有火神廟、孝義樓及閱苑第一樓,東門外有文昌宮、紫云宮、財神樓、太清宮、龍神祠及太平寺等建筑,如今卻找不到蹤影?,F在只看到鹽市口街將古城老街與新城區(qū)隔開,分為新舊對比鮮明的東西兩部分。東邊的東方廣場是現代化商業(yè)街,呈現著時尚和繁華的景象。
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使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結合原文分析其表達效果。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有網友說:疫情之下,每個人都是志愿者。1月20日以來,各地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項目17.7萬個,參與疫情防控的注冊志愿者達361萬人,記錄志愿服務時間1.16億小時。事實上,除了注冊志愿者,還有很多自發(fā)參與抗疫的無名英雄,他們向鄰居伸出援手,在街道助人為樂,在本職工作之外做出貢獻。即便是舉手之勞同樣值得點贊,他們的默默付出同樣值得銘記。獨行快,眾行遠。志愿者們身體力行,讓愛心在行動中播撒,讓正能量在傳播中延續(xù),吸引帶動更多人參與其中,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社會風尚。春天早已到來,疫情終將過去,很多志愿者也將回到學校、工廠、企業(yè)?!熬凼且粓F火,散是滿天星?!睙o論在什么崗位上,志愿服務的經歷都將成為他們寶貴的人生財富,那種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都將成為凝聚人心的融融暖意,那種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的合力都將成為國家和社會勇毅前行的堅實支撐。
4.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人類沒有自然,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自然沒有人類,就缺少了活力與靈秀。這些道理幾乎人人都懂,可是行動時卻難以落實。在保護生態(tài)、善待動物方面,我們做得確實很少。北京雨燕數量不斷減少,西雙版納野生亞洲象退無可退……很多時候是問題與災難倒逼我們去反思,而不是我們主動去行動。北京雨燕的減少,亞洲象的肇事現象早已有之,或許我們也看到了,想過了,是否也行動了?
大自然中的生物早就呼吁:我們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可是很多人卻聽而不聞,可悲啊!保護自然,和諧共生,絕不能停留在嘴上,而要落實在行動上。長遠打算,及早謀劃,持續(xù)努力,方可不留遺憾。
5.文中畫波浪線處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閱讀的本質是學習。作家藝術家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yǎng)道德,走好立己鑄己之路,離不開閱讀;激發(fā)創(chuàng)意靈感、豐厚審美修養(yǎng)、錘煉藝術表達,奉獻精湛精美之作,更離不開閱讀。讀理論,搞懂為誰創(chuàng)作、如何創(chuàng)作的根本道理,才能堅守人民立場,把穩(wěn)創(chuàng)作方向。讀經典,領悟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之精神,才能厚植創(chuàng)造根基,展現中華文化神采。讀歷史,增強歷史自信和歷史自覺,才能樹立大歷史觀,納山河于筆端,匯百代于當下。讀新作,感知新時代新征程大千氣象,才能緊跟時代步伐,把創(chuàng)造寫到民族復興、人民奮斗的史詩上。
為學之實,固在踐履。投身創(chuàng)作實踐,為作家藝術家提供了學真知、悟真諦的不二法門。對于作家藝術家而言,閱讀是“輸入”,創(chuàng)作是“輸出”,二者同根同源,互促互通。學習的目的全在于應用。對于文藝工作者來講,閱讀的歸宿是創(chuàng)作,閱讀的成果是作品。只有緊扣創(chuàng)作這一中心任務,在生動的藝術實踐中,把閱讀書籍與閱讀生活融通起來,把讀懂典籍與讀懂現實貫通起來,把理論知識與創(chuàng)作實踐結合起來,以閱讀提升創(chuàng)作之力,以作品彰顯閱讀之效,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用有所成。
6.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對偶和比擬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答案
①對偶?!扒嗌饺琪?,江水如藍”,句式對稱,語言凝練,富有節(jié)奏感。②比喻?!镑臁薄八{”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山、水的顏色;“如小鹿,似碧螺……如蘑菇”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山的小巧精致和形態(tài)的多樣。以上所用比喻均表達了喜愛之情。③擬人?!岸俗辟x予山以人的動作,寫出了山不高不陡的安穩(wěn)姿態(tài),富有意趣。
2.比喻、夸張。①將夢想比作花朵,將夢想的實現比作花朵的綻放,化抽象為具象。②“聽見了夢想之花輕輕綻放的聲音”,化無聲為有聲,夸張地寫出夢想即將實現的喜悅。
3.運用擬人,將古城“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古城從喧囂到寧靜的悄然變化,表現出作者對古城冬天的喜愛之情。
4.本句話用了比喻手法,把凝聚在一起的志愿者比喻成火,把回到各自位置上的志愿者比喻成星。既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志愿者給人們帶來的溫暖,又表明了志愿者數量之多,精神之耀眼。
5.①把大自然中的生物人格化,拉近了人類和大自然的距離(或“讓人類認識到大自然也是人類的一部分”),更能讓人類意識到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②使表達更為生動形象。
6.①“納”與“匯”,動詞對動詞;“山河”與“百代”,時間名詞與空間名詞相對;“于筆端”與“于當下”,介賓短語相對。句式整齊,節(jié)奏感強,典雅端莊,突出了閱讀歷史的作用。
②“納山河”與“匯百代”運用比擬,把山河,百代當作物品收納匯集,增強了表達氣勢,生動形象地表達了閱讀歷史的作用。
這是一份備戰(zhàn)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專題---語用專題訓練修改病句,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備戰(zhàn)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專題---語用專題訓練補寫恰當語句,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專項復習——語用專題訓練修辭手法及表達效果(含解析),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