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某校高中學生在進行仙海湖的水質調查中發(fā)現了草履蟲、眼蟲、變形蟲和顫藻四種單細胞生物,下面有關四種生物的結構和功能描述中錯誤的是( )
A. 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儲存遺傳物質的場所
B. 上述四種生物的細胞都能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C. 草履蟲、眼蟲、變形蟲都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D. 眼蟲和顫藻都有染色體和進行光合作用的色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嫉恼婧松铮壕G藻、水綿、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及動、植物。??嫉脑松铮核{細菌、細菌(如乳酸菌、硝化細菌、大腸桿菌、肺炎鏈球菌等)、支原體、衣原體、放線菌 。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詳解】A、細胞類生物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質,儲存遺傳物質的場所(細胞核或者擬核),A正確;
B、4種生物為單細胞生物,能獨立生活,B正確;
C、草履蟲、變形蟲、眼蟲是真核生物,都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C正確;
D、原眼蟲有葉綠體,具有光合色素,變形蟲無葉綠體,D錯誤。
故選D。
2. 下列關于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未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B. 細胞凋亡過程中不進行基因選擇性表達,不需要合成蛋白質
C. 細胞產生的自由基只能攻擊DNA
D. 組織細胞的更新只需細胞分裂即可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就叫細胞凋亡。由于細胞凋亡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所以也常常被稱為細胞編程性死亡。在胚胎時期,某些細胞(如人的尾部細胞)自動死亡; 在成熟的生物體中,細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都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細胞凋亡對于多細胞生物體完成正常發(fā)育,維持內部環(huán)境的穩(wěn)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詳解】A、無論分化與否,動物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A正確;
B、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細胞自主有序的死亡,存在相關基因選擇性表達,所以仍存在基因選擇性表達,B錯誤;
C、自由基攻擊執(zhí)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不僅有DNA,還有磷脂,蛋白質等,C錯誤;
D、生物組織由許多形態(tài)相似的細胞及細胞間質所組成,所以組織細胞更新不僅有細胞分裂還有細胞分化等,D錯誤。
故選A。
3. 生物進化理論深刻改變人們對自然界的看法,幫助人們正確看待自己在自然界的地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經自然選擇,同一物種的不同種群的基因庫發(fā)生相同的變化
B. 基因重組、大的種群、隨機交配不能引起基因頻率改變
C. 物種之間的共同進化都是通過物種之間的生存斗爭實現的
D. 進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適應能力就越強
【答案】B
【解析】
【分析】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內容: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單位;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導致物種的形成。
【詳解】A、不同的自然選擇,會使基因頻率不同方向變化,種群基因庫存在不同的差異,A錯誤;
B、基因重組、大的種群、隨機交配符合基因平衡定律,不能引起基因頻率改變 ,B正確;
C、共同進化是不同物種通過生存斗爭,還有種間互助(捕食,競爭,寄生,互利共生)以及生物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C錯誤;
D、生物不論在進化地位上位置如何,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都具有適應能力。進化過程中出現的新物種,有些是靠開辟環(huán)境中新的生存位置來生存和繁衍的,不一定就比原來的物種適應能力更強,D錯誤。
故選B。
4. 2023年12月,杭州馬拉松比賽吸引了全球約36000名運動員參賽。賽程中運動員出現不同程度的出汗、脫水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關于比賽中運動員生理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血漿中二氧化碳濃度持續(xù)升高
B. 大量補水后,內環(huán)境可恢復穩(wěn)態(tài)
C. 長時間跑步,血糖大量消耗,可通過肌糖原直接分解和非糖物質的轉化使血糖快速補充
D. 血漿滲透壓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減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體缺水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刺激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興奮,一方面由下丘腦合成分泌、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另一方面大腦皮層產生渴感,調節(jié)人主動飲水,使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
【詳解】A、血漿中存在緩沖物質,以及CO2可通過呼吸排出體外,pH不會持續(xù)升高,A錯誤;
B、運動員在出汗過程中不僅丟失水,還有無機鹽,只補水還會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內環(huán)境不能維持穩(wěn)態(tài),B錯誤;
C、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補充血糖,C錯誤;
D、血漿滲透壓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減少,D正確。
故選D。
5. 下列有關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赤霉素能夠促進細胞伸長,促進種子萌發(fā)
B. 用乙烯利處理未成熟香蕉果實,可加速其成熟
C. 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二倍體番茄幼苗,可得到無子番茄
D. 細胞分裂素能夠促進細胞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赤霉素有促進細胞生長的作用,且能打破種子休眠;細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進細胞分裂;乙烯具有促進果實成熟的功能;生長素具有促進細胞伸長的作用。
【詳解】A、赤霉素能促進細胞的伸長生長,引起植株增高,還可促進種子萌發(fā)和果實發(fā)育,A正確;
B、乙烯可促進果實的成熟,乙烯利是乙烯類似物,用乙烯利處理未成熟的香蕉果實,可加速其成熟,B正確;
C、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的柱頭,可得到無子番茄,C錯誤;
D、細胞分裂素能夠促進細胞分裂,誘導芽的分化,D正確。
故選C。
6. 鳥類的性別決定為ZW型。某種鳥類的眼色受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兩個純合品種,均為紅色眼。根據下列雜交結果,推測雜交1的親本基因型是( )
A. 甲為Aabb,乙為aaBBB. 甲為aaZBZB,乙為AAZbW
C. 甲為AAZbZb,乙為aaZBWD. 甲為AAZbW,乙為aaZBZB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由題意知,鳥類的眼色受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團(A、a和B、b)控制,甲、乙是兩個純合品種,均為紅色眼,雜交1后代均為褐眼,說明當A、B基因同時存在時表現為褐眼,A和B基因只有一個存在時表現為紅眼;
2、由雜交1和雜交2可知,正交與反交后代在不同性別中的表現型比例不同,因此2對等位基因中可能有一對位于性染色體上;
3、解題時先假設選項中的基因型成立,然后推出雜交結果,與題干給出的雜交的結果進行比較判斷。
【詳解】A、根據雜交1和雜交2的結果(正反交結果子代表現型不同)可推知,這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中必定有一對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另一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結合題干可判斷,A錯誤;
B、若雜交1的親本基因型為B中的aaZBZB和AAZbW,則其子代雌性(AaZBW)、雄性(AaZBZb)個體表現型相同,均為褐色眼,與題中雜交1子代的結果相符,B正確;
C、若雜交1的親本基因型為C中的AAZbZb和aaZBW,則其子代雌性(AaZbW)、雄性(AaZBZb)雌雄個體眼色表現不同,與題中雜交1子代的結果不相符,C錯誤;
D、雜交1的甲親本為雄性,乙為雌性,D錯誤。
故選B。
7. 隨著奶茶、甜品的泛濫,部分青少年逐漸養(yǎng)成長期高糖、高脂攝入的飲食習慣。高糖攝入不僅會導致肥胖和糖尿病,還會誘發(f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嚴重的還會發(fā)展為焦慮癥和抑郁癥等心理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液中脂質明顯偏高,為探究某藥劑A對該病是否有治療作用,科研人員利用以下材料設計以下實驗:
材料:正常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小鼠各若干只,注射器、生理鹽水、生理鹽水配制的藥劑A。
實驗步驟:
(1)將小鼠均分為甲、乙、丙三組,甲組選______小鼠作對照,乙、丙選______小鼠。
(2)甲乙兩組都給予正常飲食并腹腔注射生理鹽水,丙組給予正常飲食并腹腔注射______。
(3)注射一周后檢測三組小鼠血液中的脂質含量,結果如圖。
為了更好的指導藥劑A的合理使用劑量,還需要增設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正常 ②.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模型
(2)等量生理鹽水配制藥物A
(3)需設置一系列濃度梯度的藥物A,分別注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小鼠腹腔,一段時間后檢測小鼠血液中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
【解析】
【分析】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固醇類物質包括膽固醇、性激素和維生素D等,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體內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
【小問1詳解】
為探究某藥劑A對該病是否有治療作用,自變量是有無某藥劑A,因變量可以測定實驗動物血液中脂質的含量。依據實驗設計遵循的對照原則,根據結果圖可知,甲組應選正常小鼠作為對照,乙、丙相應選非酒精型脂肪性肝炎模型小鼠。
【小問2詳解】
甲乙兩組都給予正常飲食并腹腔注射生理鹽水,對丙組小鼠的處理是給予正常飲食并腹腔注射等量生理鹽水配置的藥劑。
【小問3詳解】
為了進一步確定藥劑A 的合理使用劑量,需設一系列濃度梯度的藥劑A,分別注入非酒精型脂肪性肝炎模型小鼠腹腔,一段時間后檢測小鼠血液中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
8. 研究發(fā)現,當細胞中缺乏氨基酸時,負載tRNA(攜帶氨基酸的tRNA)會轉化為空載tRNA(沒有攜帶氨基酸的tRNA)參與基因表達的調控。如圖是缺乏氨基酸時,tRNA調控基因表達的相關過程,圖中的①②③④表示過程,a、b、c、d表示合成的多肽鏈。利用該圖作用的機理分析饑餓療法治療癌癥的方法和原理(饑餓療法是指通過微導管向腫瘤供血動脈內注入栓塞劑,阻斷腫瘤的血液供應,使腫瘤細胞缺血、缺氧死亡)。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癌細胞被稱為不死細胞,能夠進行無限增殖,在增殖過程中需要不斷合成需要的蛋白質,DNA控制合成蛋白質的過程包括____________(填序號),參與此過程的RNA有_______。
(2)根據圖中多肽合成的過程,判斷核糖體的移動方向為____________,從圖中可知合成蛋白質的速度非??斓脑蚴莀_________.
(3)結合饑餓療法治療癌癥的方法,利用上圖展示的調控過程,從兩個方面說明如何通過抑制蛋白質的合成,來控制癌細胞的分裂:_______________。
【答案】8. ①. ①② ②. mRNA、tRNA、rRNA
9. ①. 從右向左 ②. 一個mRNA分子上可以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多條肽鏈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質
10. 缺少氨基酸會使負載tRNA(攜帶氨基酸的RNA)轉化為空載tRNA。空載tRNA通過抑制DNA的轉錄和激活蛋白激酶抑制蛋白質合成,減少蛋白質的含量,影響細胞的分裂
【解析】
【分析】圖中①為轉錄過程,②為翻譯過程,③④表示缺乏氨基酸時,tRNA調控基因表達的相關過程。
【小問1詳解】
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包括圖中的①轉錄、②翻譯兩個過程;需要mRNA(翻譯的模板)、tRNA(轉運氨基酸)、rRNA(參與構成核糖體)三種RNA共同參與完成。
【小問2詳解】
依據圖可知,最早合成的多肽是a,其次是b、c、d,所以核糖體核糖體沿mRNA移動的方向是從右到左;因為一個mRNA可以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多條肽鏈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質。
【小問3詳解】
由圖可知,缺少氨基酸會使負載tRNA(攜帶氨基酸的tRNA)轉化為空載tRNA,空載tRNA通過抑制DNA的轉錄減少蛋白質的合成,空載tRNA還可以激活蛋白激酶抑制蛋白質的合成,減少蛋白質的含量,從而影響癌細胞的分裂。
9. 人的中腦邊緣多巴胺系統(tǒng)是腦的“獎賞通路”,通過多巴胺興奮此處的神經元,傳遞到腦的“獎賞中樞”,可使人體驗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認為是引發(fā)“獎賞”的神經遞質,下圖是神經系統(tǒng)調控多巴胺釋放的機制,毒品和某些藥物能干擾這種調控機制,使人產生毒品或藥物的依賴。
(1)釋放多巴胺的神經元中,多巴胺儲存在______內,當多巴胺釋放后,可與神經元A上的______結合,引發(fā)“獎賞中樞”產生欣快感。
(2)多巴胺釋放后,在其釋放的突觸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轉運蛋白,該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結合,阻礙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觸間隙中的多巴胺______(“增多”“減少”或“不變”);長期使用冰毒,會使神經元A上的多巴胺受體減少,當停止使用冰毒時,生理狀態(tài)下的多巴胺“獎賞”效應______(“減弱”或“增強”),造成毒品依賴。
【答案】9 ①. 突觸小泡 ②. 特異性受體
10. ①. 增多 ②. 減弱
【解析】
【分析】分析示意圖可知:多巴胺合成后,貯存在突觸小泡中;神經遞質釋放依賴于突觸小泡的膜和突觸前膜融合,體現膜的流動性;當多巴胺釋放后,可與下一個神經元(神經元A)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引發(fā)“獎賞中樞”產生欣快感。
【小問1詳解】
多巴胺屬于神經遞質,儲存在突觸小泡內,當多巴胺釋放后,可與下一個神經元(神經元A)突觸后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引發(fā)“獎賞中樞”產生快感。
【小問2詳解】
根據題意分析,突觸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轉運蛋白,該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結合,阻礙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觸間隙中的多巴胺增加;長期使用冰毒,會使神經元A上的多巴胺受體減少,因此當停止使用冰毒時,生理狀態(tài)下的多巴胺“獎賞”效應減弱,從而造成毒品依賴。
10. 果蠅是遺傳學實驗的良好實驗材料。下圖是某雄果蠅的體細胞模式圖以及細胞中染色體及部分基因位置的示意圖,用A、a分別代表灰身、黑身基因,用W、w分別代表紅眼、白眼基因。請據圖回答問題:
(1)摩爾根利用果蠅為實驗材料,采用______法(填研究方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如果對果蠅進行基因組測序,需要測定______條染色體上DNA的堿基序列。
(2)若果蠅無眼性狀產生的分子機制是由于控制正常眼的基因中間缺失一段較大的DNA片段所致,則該變異類型是______。
(3)若該果蠅與另一只黑身白眼果蠅交配,在后代雄果蠅中紅眼灰身果蠅占______。根據紅眼、白眼基因所在的位置可知,紅眼基因的遺傳有兩個特點:其一為紅眼性狀的雄性數量______雌性(填“多于”“少于”或“等于”);其二可作為設計實驗的依據,只需一次雜交即可根據子代眼色區(qū)別雌雄,為實驗帶來便利。實驗步驟為:選擇______(表型)的親本雜交,子代性狀為______
【答案】10 ①. 假說-演繹 ②. 5
11. 基因突變 12. ①. 0 ②. 少于 ③. 白眼雌性、紅眼雄性 ④. 雌性均為紅眼、雄性均為白眼
【解析】
【分析】1、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2、 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小問1詳解】
摩爾根利用果蠅為實驗材料,采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如果對果蠅進行基因組測序,需要測定3條常染色體和2條性染色體共5條染色體上的基因。
【小問2詳解】
基因中間缺失一段較大的DNA片段相當于基因堿基的缺失,是基因突變。
【小問3詳解】
根據圖片分析可知,該果蠅的基因型為AaXWY,與另一只黑身白眼果蠅(aaXwXw)交配,后代雄果蠅的基因型為AaXwY和aaXwY,表型為白眼灰身果蠅和白眼黑身果蠅,因此,在后代雄果蠅中紅眼灰身果蠅(AaXWY)占0,由于紅眼基因在X染色體上,雄性只有一條X染色體,雌性有2條X染色體,紅眼性狀的雄性數量少于雌性;只需一次雜交即可根據子代眼色區(qū)別雌雄,應選擇白眼雌性(XwXw)、紅眼雄性(XWY),子代的基因型為XWXw和XwY,雌性均為紅眼、雄性均為白眼。
11. 《本草綱目》記載,“蟬花可治療驚癇,夜啼心悸,功同蟬蛻”。蟬花是蟬擬青霉寄生于蟬若蟲后形成的蟲菌復合體,內含蟲草多糖、甘露醇及必需氨基酸等成分。為提高產量,研究人員擬從天然蟬花中分離純化蟬擬青霉菌株進行人工培養(yǎng)。請回答問題。
(1)制備培養(yǎng)基:
①該實驗選擇馬鈴薯葡萄糖瓊脂(PDA)培養(yǎng)基,配方如下: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KH2PO42g,MgSO40.5g,瓊脂20g,用蒸餾水定容至1000mL,自然pH。自然 pH為____性范圍。
②為了便于篩選蟬擬青霉菌株,培養(yǎng)基中還應加入青霉素以抑制____________的生長;按培養(yǎng)基功能劃分,該培養(yǎng)基屬于______培養(yǎng)基。
(2)蟬花真菌的分離、純化:
①取新鮮蟬花,用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進行_______,取蟲體胸腔中的少許菌絲切成1mm左右長,接種至PDA培養(yǎng)基,然后置于25℃的_______中培養(yǎng)3~5d,形成菌落。
②待菌落直徑長至0.2~0.5cm時挑選少量菌絲,接種至 PDA培養(yǎng)基上進行純化,純化2~4次,確定無雜菌后,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進行長期保存
(3)發(fā)酵生產:檢測蟬花真菌發(fā)酵所用的液體培養(yǎng)基是否徹底滅菌,常用方法是_____。
【答案】11. ①. 酸 ②. 細菌 ③. 選擇
12 ①. 消毒 ②. 恒溫培養(yǎng)箱 ③. 甘油管藏
13. 取少量發(fā)酵所用的液體培養(yǎng)基涂布到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培養(yǎng)基(或完全培養(yǎng)基)上,適宜溫度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觀察有無菌落的產生
【解析】
【分析】微生物的培養(yǎng)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無機鹽,此外還需要滿足微生物對pH、特殊營養(yǎng)物質以及氧氣的要求。
【小問1詳解】
該培養(yǎng)基中馬鈴薯可為微生物生長提供碳源、氮源、無機鹽等,由于霉菌適宜在酸性的環(huán)境中生存,所以應選自然pH為酸性范圍;從培養(yǎng)菌種角度分析,PDA培養(yǎng)基與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生物主要區(qū)別在于PDA一般用于培養(yǎng)真菌;為了便于篩選蟬擬青霉菌株,培養(yǎng)基還應加入青霉菌以抑制細菌生長,因此該培養(yǎng)基為選擇培養(yǎng)基。
【小問2詳解】
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用于對新鮮蟬花進行消毒,25℃恒溫培養(yǎng)將培養(yǎng)基置于恒溫箱中,形成菌落。長期保存菌種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進行。
【小問3詳解】
這是一份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2024屆高三一診生物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四川省綿陽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第四次月考理綜生物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12頁。
這是一份四川省綿陽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第四次月考理綜生物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1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