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祖國與蒼穹同高,天宮會日月爭輝”。2023年1月1日,當新年第一縷陽光撒入中國空間站內時,神州十五號航天員乘組記錄下了這壯觀的一刻(如下圖),并開啟直播模式,讓觀眾隨著空間站的第一視角鳥瞰地球,一眼千里。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直播時不能觀察到的是( )
A.懸浮在宇宙中的蔚藍色地球B.黑色天幕上有明亮的星星
C.陽光照射下明亮的天宮船體D.劃過黑色天幕的眾多流星
2.最可能對航天員直播造成干擾的現象是( )
A.耀斑爆發(fā)B.極光現象C.對流運動D.太陽輻射
2022年4月26日,湖北省恩施州一工地施工人員在1200m高山上的石塊中發(fā)現了震旦角石。震旦角石外形似竹筍,屬無脊椎軟體動物,距今或超4.4億年。在“竹筍”的根部,是角石的軟體部分,但軟體易腐爛難形成化石,專家據其現生的親戚鸚鵡螺推測,它有一對大眼睛,還有一堆觸手。下圖示意震旦角石化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推測震旦角石生活的環(huán)境是( )
A.茂密的森林B.連綿的山脈C.溫暖的淺海D.濕冷的沼澤
4.與震旦角石生活在同一時代的生物最可能是( )
A.藍細菌B.三葉蟲C.裸子植物D.哺乳動物
地球結構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下圖是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部分),完成下面小題。
5.在《流浪地球》故事設定中,人類居住在大陸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關于地下城所在圈層敘述正確的是( )
A.在②圈層B.在③圈層C.在④圈層D.在⑤圈層
6.地震發(fā)生以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約12秒,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在這12秒中人們可以決定是躲是逃。據此推斷“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 )
A.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B.橫波和縱波傳播速度的差異
C.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差異D.建筑物的抗震系數
如果對流層大氣出現“上熱下冷(即隨高度上升,氣溫也上升)”現象時,空氣對流運動減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這種現象稱為逆溫。有人說,逆溫是霧霾的幫兇。完成下面小題。
7.上圖中,符合題中所示現象的大氣層次是( )
A.①+②B.②C.②+③D.③
8.逆溫層成為霧霾幫兇的原因是( )
A.逆溫使得工業(yè)污染排放量增多B.逆溫層的存在不利于空氣的水平運動
C.逆溫層的存在不利于空氣的對流運動D.逆溫層的存在使大氣運動為下沉運動
9.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一天中氣溫最低的時間出現在( )
A.午夜時分B.日出前后C.正午時分D.日落前后
探空氣球是將探空儀器帶到高空進行氣象要素測量并實時傳回氣象數據的工具,下左圖示意一個探空氣球由地面上升至38千米處,右圖為地球某大氣成分濃度垂直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10.氣球在上升過程中( )
A.體積不斷縮小B.測定的氣溫一直在下降
C.體積不斷膨脹D.測定的紫外線先增后減
11.假設在下列各地同時釋放探空氣球,并以同樣的速度上升,最先測得平流層數據的是( )
A.海口B.杭州C.武漢D.漠河
12.在大氣中,右圖所示大氣成分( )
A.吸收地面輻射的能力強B.對生物具有保護作用
C.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D.是生物體的基本元素
在冬季,室外停放的汽車玻璃上會起一層厚厚的霜,嚴重影響司機的視線,如不及時處理,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下圖為一玻璃起霜的汽車,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3.冬季的夜晚,汽車最易起霜的位置是( )
A.車外B.車內C.車外和車內D.不一定
14.車霜容易形成的有利天氣條件是( )
A.有云無風B.有云有風C.晴朗有風D.晴朗無風
15.下列防止車窗起霜的措施,可行的是( )
A.開啟汽車除霜模式B.開暖風不停吹玻璃
C.玻璃上蓋一層棉布D.打開車窗通風散氣
在上個世紀,戶外生存者一般會利用露天柴火進行煮食。二戰(zhàn)期間,某偵察小分隊發(fā)明了一種特殊的火灶,大大提高了野外生存能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偵察任務,下圖為該火灶的剖面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6.該火灶使用效果較好時,甲、乙兩處的氣流方向分別是( )
A.向西、向東B.向東、向西C.向西、向西D.向東、向東
17.偵察小分隊所用的火灶,與一般的露天柴火相比,不具有的優(yōu)點是( )
A.燃燒充分B.食物口感好C.隱藏性好D.熱量集中
18.為了進一步縮短煮食時間,可以適當挖低圖示中的( )
A.A處B.B處C.C處D.D處
石滬是修建在潮間帶(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間的海岸),利用海水運動將魚群困在石墻內的傳統(tǒng)陷阱式捕魚設施,下圖示意臺灣澎湖“心形項鏈”石滬,“項鏈墜”是集魚的滬房,“項鏈串”是防止魚游出石滬的石堤。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9.石滬主要修建在潮間帶,主要是因為潮間帶( )
A.海水深度較淺B.海面風浪較小
C.漁業(yè)資源豐富D.海水周期漲落
20.推測滬房處的石墻剖面結構與實際最符合的是( )
A.B.
C.D.
21.石滬捕魚設施的主要作用是( )
A.捕魚產量增加B.有利水體凈化
C.避免海岸侵蝕D.資源持續(xù)利用
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22.冬季,教室內暖氣開放一段時間后,打開教室門,圖中空氣流動方向正確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3.下列現象,能用上題反映原理解釋的是( )
A.晴朗天空呈蔚藍色B.濱海地區(qū)的海陸風
C.沙塵暴災害的形成D.陰天時晝夜溫差小
成都某校,用圍墻與外部隔開。在學校建設前,該地是一片綠植覆蓋較高的荒地,地表徑流系數(指流域內地表徑流量與降水量的比值)為0.2;學校建成后,地表徑流系數為X。最近,學校計劃在校園內建設多個湖泊與綠地。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4.假設降水量不變,學校建成后,地表徑流系數X( )
A.大于0.2B.小于0.2C.波動變化D.等于0.2
25.建設湖泊與綠地對水圈的積極影響是( )
A.凈化校園空氣B.改善學校風光
C.調節(jié)局地氣候D.增加水流下滲
下圖為四個不同地區(qū)的地貌景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6.圖中各地貌景觀成因中,具有因果聯系的是( )
A.②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7.①③地貌景觀形成的主要外力分別是( )
A.海浪、風力B.風力、流水
C.流水、風力D.流水、冰川
下圖為我國第五套人民幣20元票樣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8.該圖景觀體現出的地球圈層的個數為( )
A.2個B.3個C.4個D.5個
29.該景觀地貌屬于( )
A.雅丹地貌B.丹霞地貌C.風沙地貌D.喀斯特地貌
為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國福建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組織了野外地貌考察。下圖為考察地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0.甲、乙、丙、丁四地中,從宏觀上觀察圖示地區(qū)地貌宜選擇的地點是( )
A.甲B.乙C.丙D.丁
31.返校后同學們寫了觀察報告,下列報告中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該地地形以平原為主
②乙地坡度較丙地大
③河流干流自西向東流
④戊處附近存在瀑布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32.圖中最高處與甲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
A.40米B.80米C.120米D.160米
丹娘沙丘位于雅魯藏布江上游的峽谷,該區(qū)域年降水量較多,集中在6至9月份,冬春季多大風。雅魯藏布江水位季節(jié)變化大。下圖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線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33.圖中河流AB處的斷面形態(tài)是( )
A.“U”形河谷B.碟形河谷C.槽形河谷D.“V”形河谷
34.丹娘沙丘的砂礫物質主要來源于附近的沙洲,堆積丹娘沙丘的盛行風主要為( )
A.東北風B.西北風C.西南風D.東南風
35.近年來,丹娘沙丘面積有所減小,直接原因可能是( )
A.上游植被破壞B.下游用水過多C.夏季降水增加D.冬季大風加強
紅柳是生長在沙漠中的一種灌木。秋天,紅柳落葉,在地面形成枯枝落葉層。刮大風時,風沙遇到紅柳叢受阻,在灌叢中堆積,覆蓋在枯枝落葉層上。年復一年,枯枝落葉層與風沙層交替堆積,紅柳也越長越高,從而形成紅柳沙包。下表為某一紅柳沙包的觀測數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6.該地區(qū)風力最大的時期距今約( )
A.150年B.300年C.370年D.500年
37.該處紅柳根系最發(fā)達的部位可能位于( )
A.風沙層①B.風沙層②C.風沙層③D.風沙層④
天津橋園公園通過改造地形,利用深淺不一的坑塘洼地對雨水進行收集過濾,形成一套人工濕地系統(tǒng);并根據當地鹽堿土壤的特性,配置適應性的鄉(xiāng)土植物,最終將一塊廢棄的打靶場變?yōu)橐蛔腿斯ゐB(yǎng)護且植物群落豐富的城市公園。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8.從水循環(huán)角度看,天津橋園公園通過湖泊濕地可( )
A.增加地表徑流B.減少植物蒸騰C.減少地下徑流D.增加下滲
39.天津橋園公園的環(huán)境效益表現為( )
①顯著增加城市供水
②利于區(qū)域蓄洪防旱
③改變當地氣候類型
④減輕城市熱島效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0.天津橋園公園在植物配置上選擇了多種水生、耐堿的鄉(xiāng)土植物,而沒有選擇國內外名貴的觀賞植物,主要目的是( )
A.降低成本,緩解資金緊張B.減少生物多樣性,利于統(tǒng)一管理
C.美化園林,增加旅游收入D.因地制宜,利于改良土壤和水質
二、材料分析題
4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勞倫斯河是北美洲東部的大河,是五大湖的出水道,注入圣勞倫斯灣。海灣東側的紐芬蘭島沿岸是世界上觀看冰山的最佳地點之一,每年常有來自高緯度的冰山漂浮到該島附近海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圖左為圣勞倫斯灣海域圖,圖右為紐芬蘭島東南部小鎮(zhèn)巨型冰山擱淺圖。
(1)判斷圖中河流主要參與的水循環(huán)類型以及所屬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
(2)比較圖中①處和②處表層海水鹽度大小,并說明原因。
(3)紐芬蘭島東部沿岸分布著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紐芬蘭漁場,試描述其形成原因。
(4)每年春季紐芬蘭島附近會出現大量冰山,推測其對附近表層海水性質可能帶來的影響。
42.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黃河是中國人的“母親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流經黃土高原,在入??谔幮纬牲S河三角洲。黃河九曲十八彎,在甘肅省瑪曲縣拐了第一道彎。黃河從該縣西南入境,西北流出,蜿蜒前行400多千米,在海拔3000多米的大草原上,形成了眾多曲流。近年來,我國在黃土高原地區(qū)大力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和其他水土保持生態(tài)工程,黃河年均輸沙量從16億噸減少到3億噸左右,黃河水在逐漸變清。圖1為黃河流域示意圖,圖2為瑪曲曲流景觀圖,圖3為黃河三角洲局部圖。
(1)黃河進入瑪曲后,河流下蝕作用減弱,側蝕作用增強,推測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2)判斷圖中A、B兩岸的凹凸類別,并描述該處河谷地貌特征。
(3)簡述黃土高原退耕還林對黃河三角洲面積的影響,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地球上海洋面積廣大,受海水顏色的影響,地球為藍色星球,且太空水汽雜質較少,艙外能看到懸浮在宇宙中的蔚藍色地球,A錯誤??臻g站所處位置,大氣非常稀薄,散射作用弱,因此天空呈黑色,因此能看到無數明亮的星星,B錯誤。白天太陽輻射強,光照充足,船體能夠反射太陽光,因此能看到太陽照射下的明亮船體,C錯誤??臻g站附近大氣非常稀薄,難以與流星體產生摩擦形成流星現象,D正確。
2.答案:A
解析:耀斑爆發(fā)會釋放出大量的帶電粒子,干擾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A正確。極光是帶電粒子靠近地球時,受地球磁場影響產生的發(fā)光現象,與通訊無關,B錯誤。對流運動主要發(fā)生在對流層大氣,不影響短波通信,C錯誤;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釋放的能量,不屬于太陽活動,對通訊不會產生影響,D錯誤。故選A。
3.答案:C
解析:據材料分析可知,震旦角石屬無脊椎軟體動物,專家據其親戚鸚鵡螺推測,它有一對大眼睛,還有一堆觸手,可知震旦角石最可能生活在溫暖的淺海里。海洋無脊椎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為溫暖的淺海,ABD錯誤,C正確。故選C。
4.答案:B
解析:據材料分析可知,震旦角石距今或超4.4億年說明震旦角石大致生活在古生代的奧陶紀,三葉蟲是生活在古生代的生物,藍細菌生活在前寒武紀,裸子植物生活在中生代,哺乳動物生活在新生代。B正確,ACD錯誤。故選B。
5.答案:B
解析:地殼的平均厚度為17千米,其中大陸地殼的平均厚度為33千米。地下城建在大陸地表以下5千米的深度,因此屬于③圈層地殼,排除C、D,B對;地下城建在大陸地表以下5千米的深度,故排除A。故選B。
6.答案:B
解析:地震波按傳播方式可分為縱波(P波)和橫波(S波)兩種類型,其中縱波傳播速度快,而橫波傳播速度慢,縱波到達地表時會使物體上下顛簸,危害較小,橫波到達地表時會使物體左右搖擺,建筑物容易倒塌,危害大,橫波與縱波由于速度差引起的傳播時間的間隔相差約12秒,這期間是最佳的逃生時間,B對;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數與黃金12秒無關,A、D錯;對于同一地點而言,地震波的傳播介質是相同的,C錯。故選B。
7.答案:B
解析:題中所示現象為“上熱下冷”,說明出現了逆溫現象,即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據圖可知,②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故符合題中所示現象的大氣層次是②,B正確,ACD錯誤。故選B。
8.答案:C
解析:逆溫層的存在使大氣層結構穩(wěn)定,空氣對流減弱,污染物不易擴散,加重霧霾產生。逆溫對工業(yè)污染排放量增多無影響,A錯;空氣的水平運動和下沉運動多與逆溫無關,BD錯。逆溫層的存在不利于空氣的對流運動,不利霧霾的擴散,C對。故選C。
9.答案:B
解析:太陽輻射使地面升溫,地面升溫后產生地面輻射,地面輻射使大氣升溫,因此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白天由于地面接收較多的太陽輻射,地面輻射較強,氣溫較高,一旦太陽落山,進入黑夜后,地面無法獲得太陽輻射的熱量,地面輻射迅速減弱,氣溫開始下降,在第二天日出前,地面輻射最弱,此時氣溫最低,故一天中氣溫最低的時間出現在日出前后,日出后太陽輻射逐漸增強,氣溫又逐漸升高,正午時分太陽輻射最強,午后兩點左右氣溫最高,午夜時分和日落前后均不是一天中氣溫最低的時間,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0.答案:C
解析:隨著海拔上升,氣壓降低,氣球內外氣壓差增大,氣球體積不斷膨脹,A錯,C對;氣球升至38千米,已經到達了平流層,在對流層中氣溫對高度上升而下降,平流層中隨高度上升而上升,B錯;臭氧層位于距地面22-27千米處,距離臭氧層越近紫外線越少,所以測定紫外線應先減后增,D錯。故選C。
11.答案:D
解析:不同緯度,對流作用強度不同,對流層厚度不同,緯度越高,對流層厚度越小,對流層厚度越小,越能先測得平流層數據,四個選項中,漠河緯度最高,對流層厚度最小,最先測得平流層數據,D對,ABC錯。故選D。
12.答案:B
解析:從分布高度可知,右圖所示大氣成分為臭氧,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能力強,而不是地面輻射,A錯;吸收紫外線可以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高能射線照射,保護生物,B對;大氣中的雜質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C錯;臭氧不是生命體的基本元素,碳才是,D錯。故選B。
13.答案:A
解析:由圖文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冬天,車內溫度高于室外,溫度較低的車外與外界水汽接觸,造成水汽凝結在車身上形成霜,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4.答案:D
解析:由圖文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冬季,晴朗無云的夜晚,由于云層少,大氣逆輻射作用弱,溫度降低得比較快,空氣中的水分容易凝結形成霜凍,D正確;有云的夜晚,大氣逆輻射作用強,溫度降低慢,水分不容易凝結形成霜凍,A、B錯誤;有風會吹散水汽,水汽不足,不易形成霜凍,C錯誤。故選D。
15.答案:C
解析:由圖文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開啟汽車除霜模式、開暖風不停地吹玻璃都可以在結霜后用于除霜,不是防止車窗起霜的措施,AB不對。玻璃上蓋一層棉布,水汽凝結形成霜會附著在面上,防止車窗起霜,C正確;打開車窗通風散氣不能使車身外部溫度提高,不能防止車窗起霜,D錯誤。故選C。
16.答案:D
解析:當甲處氣流向東吹時,乙處東側為燃燒室,空氣遇熱上升,氣壓降低,因而乙處氣流從氣壓較高的西側流向東側,能夠及時補充氧氣,故甲、乙兩處的氣流運動方向都是向東,D正確,ABC錯誤。故選D。
17.答案:B
解析:偵察小分隊所用的火灶,外部新鮮空氣及時補充,帶來充足氧氣,燃燒效率更高,A錯誤;燃燒室位于地下,熱量集中,能較好地隱藏火光,C、D錯誤;燃燒效率高,煮熟食物塊,食物口感不一定就是好,B正確。故選B。
18.答案:A
解析:當圖示中A、B之間的洞口朝向來風的方向,適當挖低圖示中的A處,外部新鮮空氣會補充更快,A正確,B錯誤;C、D處對縮短煮食時間關系不大,CD錯誤。故選A。
19.答案:D
解析:潮間帶是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間的海岸,石滬是利用海水運動將魚群困在石墻內的傳統(tǒng)陷阱式捕魚設施。石滬主要修建在潮間帶,是因為潮間帶海水有周期漲落規(guī)律,利用海水周期漲落可以將海中的魚攔在石滬中,D對。海水深度較淺、海面風浪較小不是主要原因,A、B錯。潮間帶有出露水面時期,漁業(yè)資源少,C錯。故選D。
20.答案:A
解析:石滬朝向大海的一面坡度較小,可以減輕海浪的沖擊侵蝕。背向大海的一面坡度比較陡,進入石滬的魚很難逃回大海,高潮水位海水漫過石滬石堤,魚游進石滬,落潮時石堤露出海面,魚很難逃回大海,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
21.答案:D
解析:石滬捕魚設施的主要作用是不會導致過度捕撈,有利于資源持續(xù)利用,D對。石滬設施,對捕魚產量增加、避免海岸侵蝕、有利水體凈化作用小,不是主要原因,A、B、C錯。故選D。
22.答案:A
解析:教室的門剛打開時,外面氣溫低,氣壓高,教室內氣溫高,氣壓低,地面空氣由外流向內;而在教室上面,空氣由內流向外面,結合選項,A正確,其余選項錯誤。故選A。
23.答案:B
解析: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是散射作用的結果,A錯誤;海陸風是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而形成的熱力環(huán)流,B正確;沙塵暴是冷鋒影響形成的天氣實例,C錯誤;陰天時的晝夜溫差小,主要是大氣的熱力作用的原理,D錯誤。故選B。
24.答案:A
解析:在降水不變的情況下,學校建設前,該地是一片綠植覆蓋較高的荒地,學校建設后,該地地面硬化,下滲減少,地表徑流增多,故徑流系數會上升。因此徑流系數X會上升,A正確,BCD錯誤,故選A。
25.答案:D
解析:建設湖泊與綠地對水圈的積極影響是增加水流下滲,A、B、C不涉及到綠地對水圈的積極影響。故答案為D選項。
26.答案:A
解析:①海蝕柱,主要受海浪侵蝕作用形成的。②為黃土溝谷,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③為雅丹地貌,主要為風力作用而成,④為黃河三角洲,主要是流水沉積而成。河流流經黃土地區(qū),由于水土流失嚴重,河流攜帶大量泥沙,在河流入???由于地勢平坦,流水減緩,泥沙沉積,容易形成三角洲,因此圖中,②④具有因果關系,故選A。
27.答案:A
解析:①海蝕柱,主要受海浪侵蝕作用形成的。③為雅丹地貌,主要為風力作用而成,故選A項。
28.答案:C
解析:該圖景觀中云層體現了大氣圈,圖中河流體現了水圈,圖中植被體現了生物圈,構成圖中峰林的巖石體現了巖石圈,因此該圖景觀體現出的地球圈層的個數為4個,C符合題意,排除ABD。故選C。
29.答案:D
解析:圖中顯示,該地地表多峰林地貌,河流眾多,該地典型的地貌景觀屬于喀斯特地貌,D符合題意;雅丹地貌為氣候干旱地區(qū)風力侵蝕為主形成的風蝕柱景觀,與圖中地貌特征不符,排除A;丹霞地貌是以陸相為主的紅層發(fā)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與圖中地貌特征不符,排除B;風沙地貌以沙丘地貌為主,與圖中地貌特征不符,排除C。故選D。
30.答案:A
解析:據圖可知,甲地為山頂,海拔相對較高,因此可從宏觀上觀察圖示地區(qū)全地貌,乙位于盆地,丙和丁位于山坡上,且海拔較低,因此不能夠觀察該區(qū)全地貌。A正確;BCD錯誤。故選A。
31.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的凸向相反。據圖,結合指向標可判斷該地區(qū)河流干流大體自西向東流,③正確;戊處有陡崖存在,且有河流經過,可能存在瀑布,④正確;該地區(qū)海拔多在200-700米之間,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①錯誤;乙附近地區(qū)等高線較丙地稀疏,因此坡度較小,②錯誤。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
32.答案:B
解析:讀圖,圖中最高處海拔在西部為600米到650米之間,與甲山峰(557米)的高差是43米到93米,B正確,ACD錯誤。故選B。
33.答案:D
解析:觀察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線示意圖,可以發(fā)現其位于山區(qū),地勢落差較大,且材料中指出丹娘沙丘位于雅魯藏布江上游,故此時河流的侵蝕以下蝕為主,河谷應為“V”形谷,D正確;河流側向侵蝕使河谷拓寬,彎曲度增加,使河谷由“V形”發(fā)展到“U形”和槽型河谷,再發(fā)展到“蝶形”,并向沖積平原方向發(fā)展,ABC錯誤。故選D。
34.答案:D
解析:丹娘沙丘的砂礫物質主要來源于附近的沙洲,讀圖可知,最近的沙洲出現在丹娘沙丘的東南側,只有東南風才能將砂礫物質帶到丹娘沙丘處堆積,D正確,排除ABC。故選D。
35.答案:C
解析:丹娘沙丘面積有所減小,有兩種可能,第一是物質來源減少,即上游來沙減少;第二是侵蝕沙丘的力大于了堆積沙丘的力。上游植被破壞會導致水土流失,增加河流來沙,A錯誤;下游用水對上游河流含沙量不產生較大影響,B錯誤;降水增加會導致流水侵蝕沙丘,帶走沙丘物質,C正確;冬季大風有利于沙丘面積增加,D錯誤。故選C。
36.答案:B
解析:粒徑最大的沉積物,反應當時風力最強,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風沙層②的砂礫粒徑最大,當時風力最大,距今300年,B正確;ACD錯誤。所以選B。
37.答案:D
解析:紅柳作為一種沙生植物,根系可以深入到地下較深的部位尋找水資源,風砂層④的含水量最高,紅柳可能在這一層根系最發(fā)達,D正確;風沙層①埋深較淺,紅柳根系較少,A錯誤;風沙層②、③土壤含水量較低,不利于紅柳根系發(fā)育,BC錯誤。所以選D。
38.答案:D
解析:通過建設湖泊濕地,能夠有效滯蓄地表徑流,增加下滲,減小地表徑流,增加地下徑流,D正確,AC錯;建設湖泊濕地后,植被覆蓋率提高,植物蒸騰加大,B錯。故選D。
39.答案:C
解析:注意關鍵詞“環(huán)境效益”,該地屬溫帶季風氣候,旱澇災害多發(fā),城市濕地公園能夠有效調蓄徑流,有利于區(qū)域蓄洪防旱。同時,濕地公園可調節(jié)區(qū)域小氣候,減輕城市熱島效應,但無法改變當地氣候類型,②④正確,③錯;該濕地公園并不是為了給城市提供水源,且為城市供水也不屬于環(huán)境效益(屬于經濟效益),①錯。故選C。
40.答案:D
解析:該地多坑塘洼地,易積水,且地處華北地區(qū),土地鹽堿化較嚴重,所以因地制宜的在植物配置上選擇多種水生、耐堿植物,既有利于植被成活,也有利于改良土壤和水質,D正確;天津經濟發(fā)達,資金緊張問題應不嚴重,且A選項也不是主要目的,A錯;選擇多種水生、耐堿植物,增加了生物多樣性,B錯;該地改造成為城市公園,主要為市民提供休憩空間,并不是為了發(fā)展旅游業(yè),同時,如果考慮美化園林,采用國外名貴的觀賞植物可能更好,C錯。故選D。
41.答案:(1)海陸間循環(huán);地表徑流。
(2)②處表層海水鹽度大于①處;①處圣勞倫斯河入???大量淡水注入,且海域較封閉,鹽度較低。
(3)寒暖流交匯,使海水攪動,帶動海底的營養(yǎng)鹽類上泛,使得大量浮游生物繁殖,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
(4)水溫降低,鹽度降低,密度增大。
解析:(1)圣勞倫斯河是北美洲東部的大河,注入圣勞倫斯灣.屬于外流河,主要參與海陸間循環(huán),河流屬于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中的地表徑流。
(2)結合圖示信息進行分析,①處位于圣勞倫斯灣有圣勞倫斯河大量徑流匯入,對海水具有稀釋作用,使得鹽度降低;結合圖示地理位置進行分析,①處附近多島嶼分布,海域較封閉,與外界海水水體交換少,受外界影響較小,因此②處表層海水鹽度大于①處。
(3)紐芬蘭漁場是由墨西哥灣暖流與拉布拉多寒流交匯處,是由于寒暖流交匯會使海水攪動,帶動海底的營養(yǎng)鹽類上泛,這些鹽類使得大量浮游生物繁殖,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吸引魚類,形成漁場。
(4)由于冰山來自較高緯度,隨著緯度降低,氣溫、水溫上升,冰山融化,使表層海水水溫降低;冰山融化導致淡水增多,使得表層海水鹽度降低,水溫降低,使得密度增大。
42.答案:(1)黃河進入瑪曲后,地勢變得平坦,落差減少,河流以側蝕主。
(2)B岸為凸岸,A岸為凹岸;該河谷較寬淺,A側較深,B側較淺。
(3)黃河輸沙量減少;河口泥沙淤積量減少,海水侵蝕作用明顯,三角洲面積增長緩慢甚至縮減。
解析:(1)結合所學可知,地勢落差較大的地區(qū),河流以下切侵蝕為主,地勢低平的地區(qū),河流以側蝕為主;結合題干可知,“黃河進入瑪曲后,河流下蝕作用減弱,側蝕作用增強”,說明黃河進入瑪曲后地勢變得平坦,落差減少,河流以側蝕為主。
(2)結合圖片中河流的形態(tài)可知,B岸為凸岸,A岸為凹岸;該處河谷的地貌特征,要注意從河谷的形態(tài)進行描述,要注意突出凹岸、凸岸的差異,A側為凹岸,河流凹岸侵蝕,坡度較陡峭,B側為凸岸,凸岸堆積,坡度較緩;河流下切侵蝕較弱,側蝕較嚴重,因此整體河谷較寬淺。
(3)三角洲為河流堆積地貌,結合所學可知,黃土高原退耕還林可以保持水土,減少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減少。因此黃河輸沙量減少,會導致黃河三角洲土地很難增長,同時海水侵蝕還會奪走土地,因此黃河三角洲面積增長緩慢甚至萎縮。
風沙層
埋深/m
時間/距今年
砂礫粒徑/mm
含水量/%
風沙層①
0.8
150
2.8
5.9
風沙層②
1.7
300
3.6
3.4
風沙層③
2.6
370
3.3
3.7
風沙層④
3.4
500
2.4
7.4

相關試卷

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2023屆高三下學期3月月考地理試卷(含答案):

這是一份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2023屆高三下學期3月月考地理試卷(含答案),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材料分析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地理試卷(含答案):

這是一份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地理試卷(含答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綜合讀圖題,材料分析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

這是一份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考地理試卷(含答案)

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考地理試卷(含答案)

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地理試題

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地理試題

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地理試題(含答案)

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地理試題(含答案)

2020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高三5月月考地理試題含答案

2020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高三5月月考地理試題含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月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