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
(50 分鐘 一、單選題(每小題 1 分,共 30 分)
理
50 分)
2023 年 10 月 2 日, 國家天文臺發(fā)布消息,近期科研人員利用“ 中國天眼 ”——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FAST 發(fā)現(xiàn)了 76 顆偶發(fā)脈沖星。“ 中國天眼 ”探測范圍可達目前 人類可知的宇宙邊緣,對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圖為“生命宜居帶 ”圖形(生命
宜居帶是指恒星周圍適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區(qū)域)。據(jù)此完成 1~3 題。
1 .該望遠鏡可探測到的最高級別天體系統(tǒng)為( )
A .太陽系 B .銀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可觀測宇宙
2 .在圖示的“生命宜居帶” 內(nèi),可能出現(xiàn)生命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植被生長狀況 B .大氣成分 C .溫度條件 D .行星體積
3 .如果太陽質(zhì)量是現(xiàn)在的 0.5 倍,則出現(xiàn)生命的行星可能是( )
A .水星 B .金星 C .地球 D .火星
2023 年 10 月,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和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組成的古生物 分隊在青藏高原卓奧友峰地區(qū)距今 2.2億年的三疊紀晚期地層中發(fā)現(xiàn)了鯊魚化石(左圖),
為當時的 6 級海洋生態(tài)鏈補上第二級缺環(huán)。右圖為某地地層剖面圖。據(jù)此完成 4~5 題。
試卷第 1頁, 共 8頁
4 .距今 2.2 億年的三疊紀晚期,卓奧友峰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為( )
A .濕潤的森林環(huán)境 B .溫暖的海洋環(huán)境
C .干燥的沙漠環(huán)境 D .寒冷的草原環(huán)境
5 .如果該化石發(fā)現(xiàn)于地層③ , 那么下列關(guān)于地層形成時間的判斷,正確的是( )
A . ①地層形成于白堊紀 B . ②地層形成于二疊紀
C . ④地層形成于奧陶紀 D . ⑤地層形成于泥盆紀
左圖示意北半球某沿海地區(qū)的熱力環(huán)流,右圖示意該地近地面與 600 米高空的氣壓
差隨水平距離變化狀況。據(jù)此完成 6~7 題。
6 .圖中各點( )
①氣溫:乙> 甲>丙>丁 ②乙地降水概率較大
③氣壓:乙> 甲>丙>丁 ④近地面空氣由乙流向甲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7 .此時 F 點吹( ) A .東北風 B .東南風 C .北風 D .南風
拉薩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雅魯藏布江谷地,“夜間瓢潑大雨, 白天陽光燦爛 ”是其獨
特的氣候風景。據(jù)此完成 8~9 題。
8 .拉薩每年日照總時數(shù)平均多達 3005 小時,成為“ 日光城” 。其原因有( )
①地勢高, 日照時間長 ②白天晴天多 ③空氣密度較小,大氣透明度好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
9 .拉薩的降雨 80%集中在夜晚的主要條件是( )
A .臨近河流,夜晚水汽較白晝充足 B .地處高原,夜晚氣溫遠比白晝低
C .河谷地形,夜晚盛行上升氣流 D .大氣稀薄,夜晚大氣逆輻射弱
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的廢棄礦山治理點,存在大片寸草不生的裸露基巖, 只有部分“椰絲毯 ”(是將經(jīng)過加工的椰殼纖維,鉤織網(wǎng)格制成的毯狀可降解材料)覆
蓋下的地表萌發(fā)出小草的嫩葉。下圖是“椰絲毯 ”景觀圖。據(jù)此完成 10~11 題。
10 .“椰絲毯”覆蓋后,使區(qū)域水循環(huán)( )
A .下滲增強 B .地下徑流減少
C .降水增加 D .地表徑流增加
11 .下列關(guān)于“椰絲毯”敘述正確的是( )
A .夜晚對地面起保溫作用
B .比砂石覆蓋物成本低廉
C .降解后對土壤造成污染
D .提高覆蓋區(qū)的晝夜溫差
海水的冰點溫度(指海水開始結(jié)冰時的溫度)與鹽度呈負相關(guān)。海冰含鹽量接近淡
水,適當處理后可作為淡水資源。下圖示意
渤海及附近區(qū)域一年中日平均氣溫≤-4℃日
數(shù)的分布。據(jù)此完成 12~13 題。
12 .海水結(jié)冰后( )
A .蒸發(fā)量變大 B .流域面積擴大
C .鹽度上升 D .密度下降
13 .圖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
度最大的是( )
A . 甲 B . 乙 C .丙 D .丁
“乍起悶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
萬人退卻如兵潰,濁浪高于閱景壇。 ”這是
一句描寫錢塘江大潮的詩句,錢塘江大潮號
稱“天下第一大潮 ”。讀“杭州灣至錢塘江
口位置示意圖 ”和“ 日、地、月三者運動示
意圖 ”據(jù)此完成 14~15 題。
14 .錢塘江大潮最為壯觀的主要原因是( )
①洋流 ②夏季風 ③海灣形狀 ④天體引力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5 .圖 2 中, 甲、乙、丙、丁表示月球
繞地球運動的位置,當錢塘江出現(xiàn)大潮
時,月球的位置位于( )
A . 甲、乙位置 B . 甲、丙位置 C .丙、丁位置 D .乙、丁位置
某游客的游記——廣西的沌湖事件令我記憶猶新。3 月 5 日在沌湖附近游玩,突然感 覺腳底一晃,但巨響之后就再也沒有動靜,只是湖面開始急劇下降。第二天,湖水已經(jīng) 消失大半,有的地方露出了湖底。昨日被嚇壞的村民又迎來了驚喜:湖水沒了,留下了
數(shù)不盡的魚蝦。據(jù)此完成 16~17 題。
16 .下列自然景觀的形成,與游記中所述現(xiàn)象成因類型相似的是( )
A .廣東燦若明霞的丹霞山 B .甘肅張掖的彩色丘陵
C .云南石林的阿詩瑪石峰 D .橫斷山區(qū)山高谷深
17 .以下最有可能導(dǎo)致沌湖一夜間“消失” 的原因是( )
A .附近礦山采礦引起地面沉降 B .當?shù)氐叵掳岛拥谋浪?br>C .下游地區(qū)抽水和回灌 D .當?shù)靥厥獾牟遏~方式
洲地,一種典型的流水地貌形態(tài)。《說文解字》稱: “水中可居日州(洲)。 ”在江
河中的沙洲,便是水流沖積河道、河口所形成的出
露水面的成型泥沙淤積體。下圖為長江下游某河段
江心洲分布圖。據(jù)此完成 18~19 題。
18 .圖示河段有利于沙洲形成的條件不正確的是
( )
A .下游河道狹窄 B .地勢低平,流速慢
C .水位季節(jié)變化小,侵蝕弱 D .河道彎曲
19 .圖示沙洲近年來面積有減小的趨勢,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上游修建水庫 ②流域降水量減少 ③上游植樹造林 ④人們在沙洲上挖沙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②④
河流流經(jīng)地勢平緩地區(qū),在河流彎曲地方洪水期河水沖斷河曲頸,使河曲與河道分
離,形成牛軛湖。下圖為牛軛湖示意圖。據(jù)此
完成 20~21 題。
20 .牛軛湖一般發(fā)生在河流故道的( )
A .左岸 B .右岸
C .凸岸 D .凹岸
21.牛軛湖形成后,面積會逐漸縮小直至消亡,
在自然狀態(tài)下牛軛湖的消亡是因為( )
A .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漸干涸 B .湖水蒸發(fā)下滲,植被發(fā)育覆蓋
C .上游河道淤積,湖泊面積縮小 D .人類過度用水,水位不斷下降
青藏鐵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間的路
段風沙災(zāi)害較為嚴重,且主要為就地起
沙(如圖)。該區(qū)域冬春季盛行西風,河
流附近多有新月形沙丘形成,高度 1~5
米。據(jù)此完成 22~23 題。
22 .冬春季危害該鐵路段的流沙主要來
自 ( )
A .周圍山地 B .西北大漠 C .湖灘河灘 D .中亞內(nèi)陸
23 .下面對于該地新月形沙丘形態(tài)描述正確的是( )
A .西坡迎風,坡陡 B .西坡迎風,坡緩
C .西坡背風,坡緩 D .西坡背風,坡陡
“女王頭 ”位于我國臺灣省野柳地質(zhì)公園,
野柳為大屯山余脈伸出海中的岬角。由于其頸部
修長、臉部線條優(yōu)美,外型宛如一個凝視遠方的
女王,故得“女王頭 ”的美名。根據(jù)圖文資料,
據(jù)此完成 24~25 題。
24 .“女王頭” ( )
A .屬于風蝕蘑菇地貌 B .主要受西北季風影響
C .形成與海水侵蝕和風化作用密切相關(guān) D .形成與巖性無關(guān)
25 .隨時間的推移,“女王頭” ( )
A .頭部大小不變 B .頸部越變越細 C .巖石越來越硬 D .不受地震、強風的影響
紅柳是生長在沙漠中的一種灌木。秋天,紅柳落葉,在地面形成枯枝落葉層。初春 和夏季,刮大風時,風沙遇到紅柳叢受阻,在灌叢中堆積,覆蓋在枯枝落葉層上。年復(fù) 一年,枯枝落葉層與風沙層交替堆積,形成像樹木年輪一樣的紋層結(jié)構(gòu)。紅柳也越長越 高,從而形成紅柳沙包。紅柳沙包一般相對高度較小,常見于我國西北沙漠的邊緣(如
圖),其紋層結(jié)構(gòu)可解讀當?shù)毓诺乩憝h(huán)境的變化。據(jù)此完成 26~28 題。
26 .在沙漠中,紅柳沙包常見于沙漠邊緣的原因是( )
A .氣候干旱
B .地下水豐富
C .風力強勁
D .人類活動少
27.若上圖左側(cè)為東南方向且植被最為茂
盛,右側(cè)植被最為稀疏,則該地最大風頻
的風向為( )
A .東南 B .東北 C .西南 D .西北
28 .若發(fā)現(xiàn)某年的紋層結(jié)構(gòu)為枯枝落葉層較薄,風沙層較厚,則反映出當年的氣候特征
可能為( )
A .夏季較溫暖濕潤,冬季寒冷干燥或多大風
B .夏季炎熱且干燥,冬季寒冷干燥或多大風
C .夏季較溫暖濕潤,冬季寒冷有雪或少大風
D .夏季炎熱且干燥,冬季寒冷有雪或少大風
下圖是某區(qū)域等高線示意圖(單位:米),據(jù)此完成 29~30 題。
29.山頂 A 的海拔和陡崖 D 的相
對高度組合正確的是( )
A .990 米、301 米
B .950 米、201 米
C .850 米、499 米
D .799 米、501 米
30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南流 B .兩山頂?shù)南鄬Ω叨瓤赡転?169 米
C .陡崖處可觀賞到瀑布景觀 D .B 地可見 V 形峽谷,C 地可見三角洲
二、綜合題 (20 分)
31 .下圖為某區(qū)域水循環(huán)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9 分)
(1)分別寫出甲代表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名稱: 。
(2)圖中 M 處參與水循環(huán)類型是 ,簡述判斷理由 。
(3)我國南水北調(diào)工程是人類對水循環(huán)的 (圖中字符表示)環(huán)節(jié)施加影響,其主要目
的是 。
A .緩解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 B .緩解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
C .增加下滲 D .增加蒸發(fā)
(4)①處地層比⑤處地層中化石生物的等級更 (高級/低級)。
(5)魚鱗坑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黃土高原地區(qū)陡坡地植樹造林的整治工程(下圖所示)。 魚鱗坑工程是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錯排列、類似魚鱗狀的半圓形或月牙形 土坑,坑內(nèi)蓄水,植樹造林,因俯視形狀看起來像魚的鱗片一樣,所以叫魚鱗坑。下圖
示意魚鱗坑剖面運用水循環(huán)相關(guān)知識說明魚鱗坑對徑流的影響。(3 分)
32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1 分)
(1)A 圖表示的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 地貌(地貌名稱)。
(2)B 圖地貌是 (地貌名稱) ,由 作用形成,往往形成于我國西北地區(qū),當?shù)刂?br>要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是 。
(3)C 圖所示①②③④是 地貌的演化過程,該種地貌在我國 高原分布最廣。圖
中石鐘乳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石林的形成原因為 作用。
這是一份鄭州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地理試卷(含答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綜合讀圖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河南省鄭州市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地理試題(Word版附答案),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滄州部分學校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試題地理含答案,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本卷命題范圍,圖示地貌,圖中大氣受熱過程,若僅考慮熱力因素,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