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我國科學家根據“祝融號”火星車傳回的著陸區(qū)雷達數據,推斷這里可能經歷了多期次與水活動相關的火星表面改造過程。據此完成1~2題。
1.包含火星和地球的最低等級天體系統(tǒng)是( )
A.地月系B.太陽系C.銀河系D.河外星系
2.根據“祝融號”獲取的相關數據信息,可推測火星( )
A.公轉軌道為橢圓形B.大氣的含氧量高
C.自轉周期比地球長D.可能存在過生命
研究表明,太陽活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對地球產生顯著的影響。圖為1912年3月1日﹣2022年3月1日太陽黑子數圖。讀圖,完成3~4題。
3.太陽黑子( )
①發(fā)生于光球層
②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
③發(fā)生于色球層
④是最劇烈的太陽活動現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25年前后,下列現象最可能發(fā)生的是( )
A.全球氣溫普遍升高B.南北極地區(qū)極光減少
C.太陽輻射明顯減弱D.無線電通信易受干擾
2022年9月17日前后,江西萍鄉(xiāng)發(fā)現十余枚距今約9000萬年的恐龍蛋化石(圖1)。圖2為地質年代表示意圖(部分)。讀圖,完成5~6題。
5.江西萍鄉(xiāng)的恐龍蛋大致誕生于( )
A.新生代B.古生代C.白堊紀D.侏羅紀
6.此次恐龍蛋化石的發(fā)現有助于進一步了解( )
①江西萍鄉(xiāng)的古地理環(huán)境特點
②恐龍產卵的一些習性
③恐龍蛋在地層中的分布特點
④全球海陸分布的格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將我國3名航天員順利送入距離地表約400km的中國空間站。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返回地球。圖為地球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讀圖,完成7~8題。
7.中國空間站運行在( )
A.對流層B.平流層C.高層大氣D.大氣層外
8.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返回過程中,所經大氣層( )
A.氣溫一直升高B.密度逐漸增大
C.對流運動減弱D.水汽含量減少
唐代詩人元鎮(zhèn)《詠廿四氣詩?霜降九月中》有“風卷清云盡,空天萬里霜”的詩句。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9~10題。
9.“空天萬里霜”景象最可能形成于( )
A.晴朗的凌晨B.晴朗的午后C.多云的白天D.多云的夜晚
10.出現“空天萬里霜”的景象時( )
A.①強⑥強B.②強④弱C.③弱⑤強D.②弱⑤弱
國慶節(jié)后,北京某校師生發(fā)現,教空門口上部與下部的風向不同。據此完成11~12題。
11.下列能夠正確示意教室內及教室門口大氣運動方向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2.能夠合理解釋教室門口上部與下部風向不同現象的是( )
A.海陸熱力性質差異B.陸地內循環(huán)
C.大氣熱力環(huán)流原理D.大氣的組成
2022年10月15日,臺風“納沙”開始影響福建沿海。福建省氣象臺2022年10月17日繼續(xù)發(fā)布“臺風預警Ⅲ級”。圖為2022年10月17日14時臺風“納沙”所經地區(qū)附近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讀圖,完成13~15題。
13.圖中( )
A.甲地氣壓介于1005﹣1007.5hPa間
B.乙地為偏南風
C.乙地比甲地水平氣壓梯度力小
D.乙地比甲地風力大
14.受臺風“納沙”影響,福建省沿海( )
A.天高云淡B.和風細雨C.風大浪高D.氣溫驟降
15.福建省沿海地區(qū)應對臺風“納沙”的合理措施有( )
①行人要到空曠地帶避險
②提前緊固門窗和廣告牌
③做好防范海嘯災害準備
④留意最新天氣預報信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虎跳峽有萬里長江第一大峽谷之稱。圖為虎跳峽景觀圖。讀圖,完成16~18題。
16.“滾滾長江東逝水”,從水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來看屬于( )
A.蒸發(fā)B.地表徑流C.下滲D.水汽輸送
17.虎跳峽屬于( )
A.河流沖積扇B.風力侵蝕地貌
C.喀斯特地貌D.流水侵蝕地貌
18.虎跳峽地貌的形成體現出水循環(huán)的地理意義是( )
A.促使全球總水量不斷增加
B.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tài)
C.影響全球氣候和生態(tài)環(huán)境
D.使陸地水體不斷更新
植草溝指種有植被的地表溝渠,可收集、輸送和排放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凈化作用。近年來,北京市許多公園建設了寬闥的植草溝。據此完成19~20題。
19.與邊坡硬化的排水溝不同,植草溝可以( )
A.增加雨水下滲B.增加地表徑流
C.減少植物蒸騰D.減少地下徑流
20.許多公園建設植草溝,對北京市的影響是( )
A.河流泥沙淤積增加B.水資源更短缺
C.河流流量變化增大D.緩解城市內澇
圖為大洋表層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21~23題。
21.圖中①、②、③三條曲線中( )
A.①為海水溫度B.①為海水鹽度
C.②為海水鹽度D.③為海水密度
22.與南緯60°附近相比,赤道附近的表層海水( )
A.溫度高、鹽度高、密度小B.溫度高、鹽度低、密度大
C.溫度低、鹽度高、密度大D.溫度低、鹽度低、密度小
23.受海水溫度影響較大的人類活動是( )
A.途經緯度較高海域的海洋運輸
B.開發(fā)沿海的風能
C.開發(fā)浙江省沿海的潮汐能資源
D.到錢塘江觀大潮
圖為太平洋8月表層海水溫度分布圖。讀圖,完成24~25題。
24.太平洋8月表層海水溫度( )
A.南回歸線附近最高B.北溫帶海域高于20℃
C.從低緯向高緯遞減D.從近岸向大洋中心遞減
25.圖中甲洋流( )
A.水溫較所流經海域高
B.利于污染物向北輸送
C.與暖流交匯形成了大漁場
D.縮短從北向南的航行時間
近年來,全球冰川消融日益嚴重,我國科學家在青藏高原某地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攝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如圖為四類地貌的照片。讀圖,完成26~28題。
26.這次研究活動拍攝的照片是( )
A.①B.②C.③D.④
27.下列對圖示地貌的分類,較合理的一組是( )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8.在研究冰川消融的過程中( )
A.利用遙感技術監(jiān)測冰川面積變化
B.運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測量冰面溫度
C.利用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模擬冰川移動
D.運用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測定冰川密度
吉人認為玉蘭花是吉祥富資之花,因此多喜種植。北京故宮就有200多年前種植的玉蘭,這里的玉蘭花也成為人們游賞的一景。圖為北京故宮玉蘭花照片。讀圖,完成29~30題。
29.觀賞北京故宮玉蘭花較適宜的時期是( )
A.冬至前后B.夏至前后C.春分前后D.秋分前后
30.北京故宮玉蘭屬于( )
A.常綠喬木,有板根B.落葉灌木,較耐旱
C.常綠灌木,先花后葉D.落葉闊葉樹,較耐寒
二、解答題(共4題,滿分40分)
31.(10分)圖為太陽系結構示意、地球內部地震波傳播速度與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描述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
(2)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有 。(雙項選擇題)
A.地球繞太陽公轉方向為逆時針
B.地球擁有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
C.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顆普通行星
D.地球上具有較適宜的溫度
科學家主要通過對地震波的研究來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
(3)地震波在巖石圈中傳播的特點是 。
2022年1月14日和15日,南太平洋島國湯加發(fā)生劇烈海底火山噴發(fā)。
(4)說明湯加火山噴發(fā)產生的火山灰對地球外部圈層的影響。
32.(12分)2018年9月7日,正式發(fā)布實施的《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wèi)戰(zhàn)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本市重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2016年12月20日,北京大霧、霾預警雙發(fā),局地能見度不足50來。
(1)霧霾天往往較平日的日較差小。運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解釋這一現象。
2016年12月,北京市霧霾的分布具有偏南部東部重、偏北部西部輕,午后霧霾明顯加重,凌晨以后霧霾明顯減輕的特點。這與污染源主要分布在城區(qū)、市域東南部和域外東南部,以及北京市西北部為山地、東南部為平原的地形分布特點所形成的山谷風有關。
(2)在圖中補繪風向,完成白天山谷風示意圖,據此推測北京地區(qū)午后主要為 風,其對污染物分布范圍的影響是 。
霧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氦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組成。PM2.5,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2021年9月6日北京市發(fā)布了PM2.5,來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如圖)。
(3)概括北京市大氣PM2.5來源的主要特點。
圖為2013﹣2021年北京市空氣質量各級別天效統(tǒng)計圖。
(4)說出2013年以來北京市空氣質量的變化特點,列舉提高空氣質量的措施。
33.(9分)2022年夏季以來,長江流域多地遭遇了干旱,帶來一系列影響。某中學同學查閱資料,對這次干旱災害進行了自主探究。圖為2022年8月15日我國部分地區(qū)氣象干旱綜合監(jiān)測圖。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探究一 干旱分布特點
(1)2022年夏,長江流域干旱區(qū)面積大,干旱程度差異較大。下列省級行政區(qū)域中出現特旱的有 等。(單項選擇題)
A.川、滇
B.川、渝
C.湘、黔
D.湘、贛
探究二 干旱成因解密
同學們從新聞中獲知,2022年從6月上旬起,長江流域降水就開始偏少,6月下旬降水比同期偏少二成、7月偏少四成。
(2)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qū)夏季的氣候特點是 。
(3)從水循環(huán)的過程和環(huán)節(jié)來看,2022年夏季長江流域干旱主要是由于 、 、 等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發(fā)生了異常變化。
探究三 干旱影響與對策
同學們調查發(fā)現,截至2022年10月1日,長江中下游多地持續(xù)干旱已超過70天,給自然環(huán)境和人類活動帶來嚴重影響(如圖)。
(4)干旱災害給長江流域帶來的影響有 。(雙項選擇題)
A.土壤缺水,農業(yè)可能減產
B.河湖水量減少,生物棲息地增加
C.易發(fā)火災,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
D.水力發(fā)電減少,風力發(fā)電量增加
(5)列舉長江流域抗旱可以采取的措施。
34.(9分)北京市某中學學生到黃土高原某區(qū)域開展以“黃土高原地貌景觀觀察”為主題的地理實踐活動。圖為黃土高原地貌景觀圖。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同學們對黃土高原典型地貌進行了觀察,并描述了地貌的特征。某同學在筆記本上寫道:“黃土峁是單個的黃土丘陵,其橫剖面呈橢圓形或圓影,有的為平頂,略呈穹起,四周多為凸形坡,坡長較短,坡度變化比較明顯,主要分布在高原溝壑區(qū)﹔黃土墚為呈長條狀的黃土丘陵;黃土塘是頂面平坦寬闥、周邊為溝谷切割的黃土堆積高地。”
(1)圖中黃土峁的序號為 。
(2)歸納該同學描述黃土高原地貌景觀特點的角度。
同學們調查發(fā)現,為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當地人民摸索出林下牧草種植模式,即在果園林下種植牧草,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成效顯著。表為林下種植牧草與未種植牧草的對熙樣點土壤有機質含量對比表。
(3)與未種植牧草的對照樣點相比,說出林下種植牧草對土壤有機質的影響,并分析原因。
(4)有同學認為,黃土高原地貌有利于人類的生產生活。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并舉例說明理由。
2022-2023學年北京市東城區(qū)高一(上)期末地理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30題,每題2分,滿分60分)
2022年9月,我國科學家根據“祝融號”火星車傳回的著陸區(qū)雷達數據,推斷這里可能經歷了多期次與水活動相關的火星表面改造過程。據此完成1~2題。
1.【解答】解:地月系為最低級的天體系統(tǒng),僅包含地球和月球兩個天體;比地月系高一級的是太陽系,包括地球和火星在內的八大行星繞太陽不停公轉;銀河系是比太陽系高一級的天體系統(tǒng),可觀測宇宙是比銀河系高一級的天體系統(tǒng),故包含火星和地球的最低等級天體系統(tǒng)是太陽系,B正確。
故選:B。
2.【解答】解:“祝融號“獲取的相關數據顯示,火星上可能曾經存在過水的活動,因此可能有生命存在過,D正確。
水的活動和公轉軌道、大氣含氧量、自轉周期無關,A、B、C錯誤。
故選:D。
研究表明,太陽活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對地球產生顯著的影響。圖為1912年3月1日﹣2022年3月1日太陽黑子數圖。讀圖,完成3~4題。
3.【解答】解:太陽黑子發(fā)生于光球層,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①②正確。
耀斑發(fā)生于色球層,是最劇烈的太陽活動現象,③④錯誤。
故選:A。
4.【解答】解:讀1912年3月1日﹣2022年3月1日太陽黑子數圖,2025年前后,太陽黑子數增加,最可能發(fā)生的現象是無線電通信易受干擾,D正確。
全球氣溫變化、太陽輻射與太陽活動關聯(lián)不大,A、C錯誤。
太陽黑子數增加,南北極地區(qū)極光增強,B錯誤。
故選:D。
2022年9月17日前后,江西萍鄉(xiāng)發(fā)現十余枚距今約9000萬年的恐龍蛋化石(圖1)。圖2為地質年代表示意圖(部分)。讀圖,完成5~6題。
5.【解答】解:恐龍為中生代侏羅紀時期的動物,江西萍鄉(xiāng)的恐龍蛋大致誕生于白堊紀,位于侏羅紀之后,C正確。
故選:C。
6.【解答】解:此次恐龍蛋化石的發(fā)現有助于進一步了解江西萍鄉(xiāng)的古地理環(huán)境特點、恐龍產卵的一些習性、恐龍蛋在地層中的分布特點,①②③正確。
根據圖示信息無法了解全球海陸分布的格局,④錯誤。
故選:A。
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將我國3名航天員順利送入距離地表約400km的中國空間站。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返回地球。圖為地球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讀圖,完成7~8題。
7.【解答】解:由題干可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將我國3名航天員順利送入距離地表約400km的中國空間站,中國空間站運行在高層大氣,C正確。
故選:C。
8.【解答】解: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返回過程中,依次經過了高層大氣、平流層和對流層,所經大氣層密度逐漸增大,B正確。
所經大氣層氣溫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最后再升高,A錯誤。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返回過程中,所經大氣層對流運動增強,C錯誤。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返回過程中,所經大氣層水汽含量增加,D錯誤。
故選:B。
唐代詩人元鎮(zhèn)《詠廿四氣詩?霜降九月中》有“風卷清云盡,空天萬里霜”的詩句。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9~10題。
9.【解答】解:“空天萬里霜”景象主要發(fā)生在夜里氣溫最低的時候,白天溫度高不會形成,BC錯。
多云大氣逆輻射強,氣溫高,晴朗大氣逆輻射弱,氣溫低,故晴朗的凌晨更容易產生霜凍現象,A對,D錯。
故選:A。
10.【解答】解:由圖中各環(huán)節(jié)出現的位置可知,①為太陽總輻射,②為云層反射,③為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④為射向宇宙空間的大氣輻射,⑤為大氣逆輻射,⑥為地面輻射。出現“空天萬里霜”的景象時多為晴朗的天氣,天氣狀況對太陽總輻射①沒有影響,A錯。
天氣晴朗云層反射②弱,大氣逆輻射⑤弱,BC錯,D對。
故選:D。
國慶節(jié)后,北京某校師生發(fā)現,教空門口上部與下部的風向不同。據此完成11~12題。
11.【解答】解:國慶節(jié)后,北京地區(qū)太陽輻射減弱,溫度下降,室外形成低溫,地面形成高壓,室內溫度較高,地面形成低壓,空氣從教室門口下方流入教室,從上方流出,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12.【解答】解:教室門口的空氣流動屬于小尺度區(qū)域,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發(fā)生在海陸之間的較大尺度區(qū)域,A錯。
陸地內循環(huán)屬于水循環(huán)類型,與空氣流動無關,B錯。
冷熱變化屬于大氣熱力環(huán)流動力影響,C對。
大氣的組成不影響大氣流動,D錯。
故選:C。
2022年10月15日,臺風“納沙”開始影響福建沿海。福建省氣象臺2022年10月17日繼續(xù)發(fā)布“臺風預警Ⅲ級”。圖為2022年10月17日14時臺風“納沙”所經地區(qū)附近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讀圖,完成13~15題。
13.【解答】解:A、圖中相臨兩條等壓線的差是2.5hpa,甲地氣壓介于1002.5——1005hPahPa,之間,A錯誤。
B、該地位于北半球在低壓西側,為西北風,B錯誤。
C、乙地比甲地等壓線密集,所以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C錯誤,D正確。
故選:D。
14.【解答】解:根據課本內容可知,臺風會帶來狂風和特大暴雨,故C正確,AB錯誤。
臺風過境后,氣溫回復如初,不可能氣溫驟降,D錯誤。
故選:C。
15.【解答】解:①臺風帶來狂風和特大暴雨,行人到空曠地帶會更加危險,故錯誤。
②提前緊固門窗和廣告牌有利于減輕臺風的危害,故正確。
③臺風一般不可能帶來海嘯,故錯誤。
④留意最新天氣預報信息是預防臺風的重要方法,故正確。
故選:C。
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虎跳峽有萬里長江第一大峽谷之稱。圖為虎跳峽景觀圖。讀圖,完成16~18題。
16.【解答】解:“滾滾長江東逝水”反映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是地表徑流,B正確。
故選:B。
17.【解答】解:虎跳峽是金沙江第一大峽谷,其成因是流水的侵蝕,屬于流水侵蝕地貌,D正確。
故選:D。
18.【解答】解:虎跳峽地貌的形成體現出水循環(huán)的地理意義是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tài),B正確。
全球總水量不會增加,A錯誤。
虎跳峽地貌的形成與氣候、水體更新無關,C、D錯誤。
故選:B。
植草溝指種有植被的地表溝渠,可收集、輸送和排放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凈化作用。近年來,北京市許多公園建設了寬闥的植草溝。據此完成19~20題。
19.【解答】解:在河道或溝渠邊坡建造植草溝能增加坡度的粗糙度,能減緩地表徑流,故B錯誤。
植被有截留坡面徑流的作用,增加坡面下滲量,故A正確。
建造植草溝使植被增加,植物蒸騰量增加,故C錯誤。
植被截留坡面徑流,增加坡面下滲量,地下徑流增加,故D錯誤。
故選:A。
20.【解答】解:由材料可知,植草溝可以匯集地表徑流,使地表徑流下滲增加,減少地表徑流,增加地下水資源,緩解城市內澇,故D正確,B錯誤。
植草溝是種有植被的地表溝渠,可收集、輸送和排放雨水,不會造成河流泥沙淤積增加,A錯誤。
植草溝的植被可以滯留雨水,使河流流量變化變小,C錯誤。
故選:D。
圖為大洋表層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21~23題。
21.【解答】解:根據所學知識,密度受溫度影響,隨緯度增大而增大,可得出①為海水密度,A、B錯誤。
鹽度受降水和蒸發(fā)的數量影響,由副熱帶海區(qū)分別向南北兩側遞減,②為海水鹽度,C正確。
海水的溫度受緯度差異帶來的熱量影響,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③為海水溫度,D錯誤。
故選:C。
22.【解答】解:根據海水鹽度副熱帶海區(qū)最高、依次向南北兩側遞減,海水溫度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海水密度從高緯向低緯遞減的規(guī)律,據圖可知,赤道地區(qū)相對于南緯60°溫度高、鹽度高、密度小,A正確。
故選:A。
23.【解答】解:途經緯度較高海域的海洋運輸受海水溫度較低影響,可能需要進行破冰作業(yè),A正確。
沿海風能主要受到風力大小和地形影響,與海水溫度無關,B錯誤。
潮汐能資源和錢塘江大潮是受天體引潮力產生的,與海水溫度無關,C、D錯誤。
故選:A。
圖為太平洋8月表層海水溫度分布圖。讀圖,完成24~25題。
24.【解答】解:讀太平洋8月表層海水溫度分布圖,太平洋8月表層海水溫度赤道附近最高,A錯誤。
北溫帶海域部分地區(qū)高于20℃,B錯誤。
太平洋8月表層海水溫度從低緯向高緯遞減,C正確。
圖示沒有顯示海水溫度從近岸向大洋中心遞減,D錯誤。
故選:C。
25.【解答】解:讀圖可知,圖甲為秘魯寒流,水溫較所流經海域低,A錯誤。
秘魯寒流由南向北流動,利于污染物向北輸送,B正確。
甲處因沿岸上升流形成秘魯漁場,C錯誤。
圖甲洋流縮短從南向北的航行時間,D錯誤。
故選:B。
近年來,全球冰川消融日益嚴重,我國科學家在青藏高原某地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攝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如圖為四類地貌的照片。讀圖,完成26~28題。
26.【解答】解:讀圖可知,①為風力沉積地貌,②為冰川地貌,③為喀斯特地貌,④為海浪侵蝕和海浪堆積地貌。近年來,全球冰川消融日益嚴重,我國科學家在青藏高原某地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攝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這次研究活動拍攝的照片是②,B正確。
故選:B。
27.【解答】解:讀圖可知,①為風力沉積地貌;②為冰川侵蝕和冰川堆積地貌;③為喀斯特地貌,其成因是流水溶蝕作用;④為海浪侵蝕和海浪堆積地貌。圖示地貌的分類,較合理的一組是③④,屬于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D正確。
故選:D。
28.【解答】解:遙感技術(RS)可以監(jiān)測冰川面積變化,A正確。
冰面溫度受大氣成分和太陽輻射等因素的影響,可通過紅外線測定,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 是對地理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不能實現對冰面溫度的測定,B錯誤。
模擬冰川移動應利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技術(GIS)的模擬分析功能,C錯誤。
測定冰川密度使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統(tǒng)技術(GIS),D錯誤。
故選:A。
吉人認為玉蘭花是吉祥富資之花,因此多喜種植。北京故宮就有200多年前種植的玉蘭,這里的玉蘭花也成為人們游賞的一景。圖為北京故宮玉蘭花照片。讀圖,完成29~30題。
29.【解答】解:北京屬溫帶季風氣候,典型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多為春季生長新葉、開花,故花期應在春分前后。
故選:C。
30.【解答】解:讀北京故宮玉蘭花照片圖,北京故宮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玉蘭是木蘭科的落葉喬木,屬于木本植物,較耐寒,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二、解答題(共4題,滿分40分)
31.【解答】解:(1)太陽系中太陽是位于中央的天體,大行星從內而外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地球是由內而外距離第三的大行星,內鄰金星,外鄰火星。
(2)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內部條件包括適宜的溫度、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和液態(tài)水,外部條件包括穩(wěn)定的恒星和安全的行星運行軌道。地球繞太陽公轉方向不影響地球上的溫度和大氣,A錯。
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是存在生命的外部條件,B對。
地球是迄今為止唯一發(fā)現生命的行星,從這個角度看是特殊的,C錯。
適宜的溫度是生命存在的條件之一,D對。
故選:BD。
(3)地震波包括橫波(S)和縱波(P),從圖中可知,縱波速度快,橫波速度慢,巖石圈從地表向下平均33千米處,橫波和縱波的速度都突然加快,稱為莫霍不連續(xù)界面。
(4)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火山噴發(fā)的火山灰首先進入到大氣圈,遮蔽陽光,影響大氣透明度,對大氣成分也有影響;從大氣中隨降水或者自然沉降到水體中,會影響地表的水體環(huán)境;火山灰中含多種礦物質,是肥沃的土壤成分,火山灰落入土壤,能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影響生物圈。
故答案為:
(1)太陽位于太陽系中心,地球是太陽由內而外距離第三的大行星,內有金星,外有火星。
(2)BD
(3)橫波速度慢,縱波速度快,從地表向下至莫霍界面波速突然增加
(4)火山灰進入大氣層,會影響大氣成分,影響大氣透明度;落下的火山灰飄落入地表水體,會影響地表水環(huán)境;火山灰遮蔽陽光,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火山灰落入土壤,能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植物生長。
32.【解答】解:(1)氣溫日較差小一般是白天溫度較低,夜晚溫度較高,霧霾發(fā)生時空氣中雜質增加,加大對太陽輻射的遮擋,白天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溫度較低;夜晚地面輻射被大氣吸收,由于大氣雜質多,吸收地面輻射的紅外線能量更大,大氣逆輻射增強,晚上溫度較高。
(2)白天山坡溫度較高,空氣上升,同海拔山谷上方大氣溫度較低,空氣下沉,形成的山谷風方向如圖:

北京市西北部為山地、東南部為平原,白天風從山坡下吹向山上,從平原吹向山地,加上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以東南風為主。東南風使污染物向西北方向擴散,但是由于主要污染源為位于平原的市區(qū),此時盛行下沉氣流,空氣向上擴散受阻,故午后霧霾明顯加重。
(3)從圖可知北京市大氣PM2.5來源本地排放占58%±16%,區(qū)域傳輸占42%±16%,都有可能超過半數,故本地排放和區(qū)域傳輸來源相當,正常情況下本地排放相對較多。本地污染源中移動源也就是汽車排放占到46%,為最大來源,其他占到10%以上的還有生活排放16%、裸露地表形成的揚塵11%、工廠排放10%,這幾個是PM2.5排放的主要人為原因。
(4)從圖上分析可知,2013年以來北京市空氣優(yōu)良的天數比例呈上升趨勢,輕、中污染天數比重減少,2019年以后杜絕了重度及以上污染。從上題原因分析可知,植樹種草能有效防止區(qū)域傳輸和揚塵,開發(fā)新能源、使用綠色能源能減少礦石燃料使用,處理工廠廢棄減少工業(yè)污染源,治理建筑工地減少揚塵,倡導公共交通、減少私家車出行控制移動源,限放或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可減少生活源排放。
故答案為:
(1)霧霾天大氣能見度低,削弱太陽輻射,地面升溫慢,白天氣溫較低;夜晚大氣吸收地面輻射,霧霾天大氣逆輻射強,夜晚溫度較高;故霧霾天氣溫日較差小。
(2)

東南;北京午后盛行谷風,污染范圍向西北山區(qū)擴展;但是由于此時市區(qū)上空以下沉氣流為主,不利于霧霾向上對流擴散,故午后霧霾明顯加重
(3)北京市大氣PM2.5本地排放和區(qū)域傳輸來源相當,本地排放相對較多;在本地排放的各污染源中,移動源占主要的地位,其后是生活源、揚塵源和工業(yè)源,說明汽車尾氣、城市揚塵污染和生活和工業(yè)用能排放是PM2.5排放的主要人為原因。
(4)2013年以來,北京市空氣質量明顯轉好,優(yōu)、良級別天數呈上升趨勢,輕、中污染天數呈下降趨勢,2019年以后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清零。
措施:工廠的廢氣經處理后排放;開發(fā)新能源,減少化石燃料使用,提倡使用綠色能源;植樹種草,增加綠化面積;減少建筑工地粉塵的產生;倡導公共交通,減少使用私家車數量;限放或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等。
33.【解答】解:(1)從圖中數據和省份輪廓看,我國長江流域特旱災害的省份主要是川、渝、贛、鄂等省份,B正確。
川渝,滇、湘等省份未涉及,A、C、D錯誤。
故選:B。
(2)長江流域主要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的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
(3)從水循環(huán)的過程和環(huán)節(jié)分析,造成長江流域旱災的主要因素是降水較往年減少較多,涉及降水環(huán)節(jié);而影響長江流域降水的是夏季風的強弱,涉及水循環(huán)的水汽輸送環(huán)節(jié);還有各支流匯入長江的水量較少,涉及水循環(huán)的地表徑流環(huán)節(jié)。
(4)干旱可能導致降水和灌溉偏少,農業(yè)缺水導致減產,A正確。
河湖水量減少,但是生物棲息地隨著缺水也會萎縮,B錯誤。
干旱導致環(huán)境干燥,易發(fā)生自然火災,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C正確。
水量減少可能會使水力發(fā)電減少,但風力發(fā)電量不會增加,D錯誤。
故選:AC。
(5)長江流域的旱情使水資源使用緊張,需要提前做好應對準備,通過氣象預報進行災害預警,使各地做好預案;水資源短缺使各地缺水,杜絕浪費和控制用水量可以緩解用水短缺,防治浪費,如關閉洗車、游樂等不必要的耗水項目;缺水導致各地可能出現爭水現象,要在更高的行政層面上實施全流域的水庫群聯(lián)合調度,協(xié)調不同地區(qū)、上中下游的水量供給,保障流域內水資源合理利用。
故答案為:
(1)B
(2)高溫多雨
(3)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
(4)AC
(5)強化監(jiān)測預報預警,做好應對旱災的預案;加強計劃用水管理,倡導群眾節(jié)約用水;實施水庫群聯(lián)合調度,保障流域內水資源合理利用。
34.【解答】解:(1)根據題中描述,“黃土茆是單個的黃土丘陵,其橫剖面呈橢圓形或圓形;黃土梁為呈長條狀的黃土丘陵;黃土嫄是頂面平坦寬闊、周邊為溝谷切割的黃土堆積高地?!翱梢耘袛?,①為黃土梁,②為黃土嫄,③為黃土茆。
(2)該同學對黃土茆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描述,先從整體形狀說起,然后說到頂部和坡面,符合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形態(tài)到局部特征,描述部分的時候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
(3)從表中數據可知,未種植牧草的對照樣點相比,林下種植牧草后土壤有機質都明顯增加,涉及的區(qū)域為黃土高原,會出現季節(jié)性的暴雨或大風,對土壤侵蝕較大,種植牧草后根系能夠固定林下土壤,減少由于地表徑流或風力侵蝕形成的水土流失,減少土壤中有機質的損失。原來種植的果樹枯落物較少,土壤得不到充分的有機質補充,種植牧草后收割后殘留及其根系能夠補充土壤中的有機質,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4)黃土地貌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的有利影響主要體現在黃土嫄和黃土茆存在較為平坦的頂部,水土流失較弱,土層深厚,適合農業(yè)耕作,而黃土垂直節(jié)理明顯已形成直立的陡面,方便人們挖窯洞居住,冬暖夏涼,節(jié)省建材,便于生活。因此同意。黃土地貌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的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黃土坡面易受到水土流失的影響,土壤損失肥力減少,農業(yè)遭受損失,形成的支離破碎的地貌不利于交通線路的修建和延展,影響當地經濟發(fā)展。因此不同意。
故答案為:
(1)③
(2)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形態(tài)到局部特征。
(3)土層各深度有機質明顯提高。
原因:牧草根系能夠固定林下土壤,減少由于地表徑流或風力侵蝕形成的水土流失,從而減少有機質損失;牧草收割后殘留及其根系能夠補充土壤中的有機質,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4)同意。黃土源和黃土茆頂部平坦,土層深厚,便于農業(yè)耕種;黃土地貌形成直立陡壁,可以因地勢建造窯洞,冬暖夏涼,節(jié)省建材,便于生活?;虿煌?。黃土地形邊緣坡度較大,易發(fā)生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流失,農業(yè)減產;黃土高原地貌支離破碎,溝壑縱橫,不利于交通線路的修建。
5 15:28:00地表狀況
土層深度/cm
有機質/(g?kg﹣1)
種植牧草
0﹣20
21.1
20﹣40
10.8
40﹣60
13.4
平均
15.1
未種植牧草
0﹣20
12.4
20﹣40
7.3
40﹣60
8.5
平均
9.4

相關試卷

2023年北京市東城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地理試卷及答案(教師版):

這是一份2023年北京市東城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地理試卷及答案(教師版),共21頁。

2022-2023學年北京市延慶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地理考試試卷: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北京市延慶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地理考試試卷,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2-2023學年北京市密云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地理考試試卷: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北京市密云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地理考試試卷,共3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地理試題北京市東城區(qū)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

地理試題北京市東城區(qū)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

北京市東城區(qū)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答案

北京市東城區(qū)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答案

北京市東城區(qū)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

北京市東城區(qū)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

北京市東城區(qū)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

北京市東城區(qū)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