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讀經緯網圖,判斷甲地的半球位置( )
A. 北半球、東半球
B. 北半球、西半球
C. 南半球、東半球
D. 南半球、西半球
2.如圖所示的各大洲輪廓,按照南美洲、大洋洲、非洲、歐洲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
A. ③①④②B. ③④①②C. ①③②④D. ①②③④
3.下面四幅圖地圖的圖幅面積相同,比例尺最小的是( )
A. 世界地圖B. 天津地圖C. 中國地圖D. 亞洲地圖
4.小羅的哥哥準備跑長途貨運,小紅打算送給哥哥一幅地圖,你認為她最好送哪種地圖( )
A. 政區(qū)圖B. 旅游圖C. 交通圖D. 地形圖
5.如圖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說法正確的是( )
A. 從甲處攀登山峰比從乙處攀登省力B. 丁處的坡度比丙處陡
C. 甲、乙、丙、丁四處的海拔都是280米D. 甲處海拔最高,丁處海拔最低
6.下列敘述中,有關天氣的是( )
A. 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降水集中在夏季B. 昆明四季如春
C. 北京春季多風沙,秋季涼爽D. 華北地區(qū)氣溫將下降,并有霜凍
7.判斷圖中①地的氣溫是( )
A. 12℃以上B. 8℃-12℃C. 8℃D. 4℃-8℃
8.下列選項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稱排序與圖序相符的是( )
A. ①山谷 ②山峰 ③山脊B. ①山谷②山峰③陡崖
C. 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峰D. ①山脊②山谷③山峰
9.下列敘述中不能證明海陸變遷的是( )
A. 臺灣海峽海底發(fā)現森林遺跡和古河道B. 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煤
C. 東非大裂谷不斷擴張D. 麥哲倫船隊環(huán)球航行
10.看圖識天氣,圖中的天氣符號,表示的天氣變化是( )
A. 陰轉小雨,西北風六級B. 多云轉小雨,東南風六級
C. 晴轉大雨,東南風六級D. 陰轉小雨,西北風三級
11.中國天氣網2012年1月26日訊 受雪、凍雨等天氣影響,蘭海高速,滬昆高速,國道210、214、219、320、
326等道路的局部路段通行受到影響.此事說明( )
A. 天氣影響生產B. 天氣影響交通C. 天氣影響學習D. 天氣影響戰(zhàn)爭
12.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是( )
A.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B.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污染
C. 緯度位置、地形、森林面積減少D. 海陸位置、地形、大氣污染
13.某鄉(xiāng)人口5萬人,2001年人口出生率為3%,人口死亡率為1.4%.則該鄉(xiāng)這一年自然增長的人口為( )
A. 2200B. 1500C. 800D. 16%
14.下列關于世界氣溫分布規(guī)律的表述正確的是( )
A. 從赤道向兩極氣溫越來越低B. 從赤道向兩極氣溫越來越高
C. 緯度相同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一定也相同D. 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也隨著升高
15.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有( )
①森林減少,草原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②勞動力短缺;
③糧食及生活用品的生產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需要;
④國防兵源不足;
⑤交通、住房等方面的改善困難較大.
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①②④D. ②③④
16.如圖表示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該地全年高溫多雨
B. 該地極有可能是在赤道地區(qū)
C. 該地一定在南半球
D. 該地一定在北冰洋內
17.一個地區(qū)人口疏密程度,可以用下列哪種要素來表示( )
A. 人口的自然增長率B. 人口出生率C. 人口密度D. 人口總數
18.下列屬于世界人口稠密區(qū)的是( )
A. 青藏高原B. 格陵蘭島C. 南極洲D. 亞洲東部平原
19.為了迎接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向社會招募了大量懂英語的志愿者,因為英語是( )
A. 世界上使用上數最多的語言B. 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
C. 聯合國規(guī)定的唯一工作語言D. 上海世博會唯一指定外語
20.有一位建筑師,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戶都對著北方,這樣的房子應該建在( )
A. 北極點上B. 南極點上
C. 赤道和0°經線的交叉點上D. 赤道和180°經線的交叉點上
讀圖,回答21~22題。
21.在我國景洪所在的西雙版納,常見雙層竹樓.人住上層,因為竹樓上層( )
A. 通風散熱B. 防寒保暖C. 防震抗災D. 防風采光
22.為防熱、防風沙,熱帶沙漠地區(qū)的房屋具有的特點是( )
A. 通風保寒B. 低矮迎風C. 墻厚窗小D. 墻薄窗大
23.2013年春節(jié),小明一家人去了歐洲旅游,他看到當地有很多人都戴著十字架,經常去教堂,他們信仰的宗教是( )
A. 基督教B. 佛教C. 伊斯蘭教D. 印度教
24.下列四幅圖片中,最適合形成聚落的是( )
A. 極地地區(qū)
B. 撒哈拉沙漠
C. 喜馬拉雅山
D. 長江中下游平原
25.防止“全球氣候變暖”的最好措施是( )
A. 不使用煤、石油、天然氣B. 多種糧食作物
C. 開發(fā)新型能源,控制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D. 人口大增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50分。
26.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地的海拔可能為 ______;
A.100米
B.150米
C.240米
D.350米
(2)圖中乙點的地形部位是 ______,丁點的地形部位是 ______,戊地的地形部位是 ______;①、②兩處坡度較陡的是 ______;
(3)圖中河流的流向大體為自 ______向 ______(方向);
(4)丙地在雨季不適宜游客露營,為什么?______。
(5)根據圖中信息,可以計算甲乙兩地的實地距離嗎 ______(可以/不可以),為什么?______。
27.讀“世界人種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A地主要為 ______人種,信仰 ______教,其宗教的代表建筑是圖二中 ______(填序號);
(2)B地屬 ______人種,通用的語言是 ______語;
(3)A、B兩地是人口 ______(稠密、稀疏)區(qū),C地主要是 ______人種;
(4)D、E 兩地居民大多信仰 ______教,說 ______(語言),其宗教的代表建筑是圖二中 ______(填序號);
(5)A地和C地,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的是 ______(填字母)。
28.如圖表示的是我國北方某平原地帶的一部分,請你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B、C、D表示鄉(xiāng)村聚落,其中A、B、C聚落發(fā)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是:靠近 ______,有利于 ______和 ______,地形以 ______為主。這樣的聚落一般可順河道伸展成 ______狀。
(2)A、B、C、D四個聚落中有可能最先發(fā)展為城市的是 ______,因為那里地形 ______,水源 ______,______便利;另外,______地也可能發(fā)展為城市,因為那里處在 ______。
29.人們常用“問寒問暖”表示相互關心,其實“寒”和“暖”在世界的分布很有規(guī)律,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年平均氣溫低于-10℃的地區(qū),分別與五帶中 ______帶和 ______帶的范圍大體一致;
(2)世界年平均最高氣溫出現在 ______洲,約 ______℃;年平均最低氣溫出現在 ______洲,約 ______℃;
(3)圖中南半球等溫線比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 ______。
A、地勢低平
B、平原面積廣闊
C、海洋廣闊
D、受太陽光熱均勻
(4)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逐漸 ______;A點海拔是300米,氣溫為16℃,則海拔2000米的C處氣溫是 ______。
30.讀中國商品出口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中國商品主要出口到亞洲、①______洲、②______洲;
(2)一艘貨輪從上海出發(fā),沿圖中航線航行,過太平洋,穿A ______運河,經B ______洋,最后抵達美國的紐約港;
(3)紐約瀕臨的大洋是 ______,寫出紐約的經緯度 ______;
(4)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輸出國,但需要大量進口咖啡、天然橡膠等熱帶農產品,主要原因是美國大部分位于五帶中的 ______帶,不適宜種植熱帶作物。
(5)赤道穿過了哪兩個大洲的大陸:______洲、______洲;
(6)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 ______洲。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據圖中的經緯網可得,甲點的地理坐標是30°S,100°E,該點位于南半球和東半球。
故選:C。
東西經度的判定方法為:經度向東度數越大為東經,度數向西越大為西經;南北緯度的判定:度數向北變大為北緯,度數向南變大為南緯.東西半球的劃分是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為界,東半球的經度范圍為20°W→0°→160°E,西半球的經度范圍為160°E←180°←20°W.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
本題考查經緯網圖的判讀,理解解答即可.
2.【答案】D
【解析】解:依據大洲的輪廓,讀圖分析可知,圖中①為南美洲,②為大洋洲,③為非洲,④為歐洲。依據題意。
故選:D。
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個大塊和許多小塊,面積較大的陸地叫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分別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
本題考查大洲的輪廓,讀圖解答即可.
3.【答案】A
【解析】解:相同圖幅,范圍越大比例尺越小,內容越簡略;范圍越小比例尺越大,內容越詳細.選項中的四幅地圖按照范圍從大到小排列為:世界地圖>亞洲地圖>中國地圖>天津地圖,則比例尺從大到小依次是:天津地圖>中國地圖>亞洲地圖>世界地圖,因此選項A符合題意.
故選:A.
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在圖幅相同的條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
本題考查比例尺大小與內容和范圍的關系,理解解答即可.
4.【答案】C
【解析】解:在龐大的地圖家族中,有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自然地圖包括地形圖、氣候圖、水文圖、植被圖等,社會經濟地圖包括工業(yè)圖、農業(yè)圖、商業(yè)圖、交通圖、人口分布圖等.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圖.小羅的哥哥準備跑長途貨運,小紅打算送給哥哥一幅地圖,送交通圖最為合適.
故選:C.
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們從地圖上可以直接獲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們要掌握使用地圖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經常讀圖、用圖和收集地圖的好習慣.
考查地圖的應用,要理解記憶.
5.【答案】C
【解析】解:從甲處到山峰比從乙處到山峰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攀登費力;故A錯誤。
丁處的等高線比丙處的等高線密稀疏,丁處的坡度比丙處平緩;故B錯誤。
甲、乙、丙、丁四處位于同一等高線上,海拔高度都是280米;故C正確,D錯誤。根據題意。
故選:C。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
本題考查了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6.【答案】D
【解析】解:天氣是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是經常變化的;氣候是多年天氣平均狀況,是相對穩(wěn)定的。A、B、C三項都是描述氣候的。
故選:D。
天氣是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tài);
氣候是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此題考查的是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熟練掌握該知識點.
7.【答案】B
【解析】解:圖中①地位于8℃等溫線和12℃等溫線之間,說明①地的氣溫約8℃-12℃。
故選:B。
等溫線圖上溫度值相同各點的連線稱為等溫線.
考查等溫線圖的應用,要理解記憶.
8.【答案】A
【解析】解:讀圖可得,①中A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②中D處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峰;③中C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
故選:A。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解答即可。
9.【答案】D
【解析】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選項ABC實例能夠證明海陸變遷。
故選:D。
本題考查海陸變遷的實例,理解解答即可。
10.【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天氣符號的判讀,考查學生讀圖分析、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掌握天氣符號的判讀是解題的關鍵。
【解答】
一個杠表示2級風,一共三個,所以是6級風,再根據地圖上的方向判斷是西北風;讀圖可知,圖中的天氣符號,表示的天氣變化是陰轉小雨,西北風六級。
故選A。
11.【答案】B
【解析】解:由題干可知受雪和凍雨影響,道路通行受到影響,主要與交通有關,所以答案為B項。
故選:B。
清晨,當你背起書包走出家門,最先感受到的是什么?遠足郊游或長途旅行,你最關注的又是什么?不用多說,一定是天氣狀況了.那么,天氣的含義到底是什么?
考查天氣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要理解記憶.
12.【答案】A
【解析】解: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地勢因素和洋流因素等。故選項A符合題意。
故選:A。
依據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來解答此題.
理解影響氣候的不同因素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來分析影響氣候的主導因素.
13.【答案】C
【解析】解:5萬=50000,50000×(3%-1.4%)=8000人。
故選:C。
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是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的人口=總人口×自然增長率。
理清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和死亡率三者之間的關系是解答本題的基礎。
14.【答案】A
【解析】解:A、世界氣溫分布的特點是從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敘述正確;
B、世界氣溫分布的特點是從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敘述錯誤;
C、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不一樣,敘述錯誤;
D、地勢越高,氣溫越低,敘述錯誤。
故選:A。
世界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是: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逐漸降低,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也不一樣,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本題考查世界氣溫分布的規(guī)律,要牢記.
15.【答案】B
【解析】解: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為了供養(yǎng)越來多的人口,人們大規(guī)模的砍伐森林、開墾草原和開發(fā)礦產,
導致了很多地方出現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造成了工業(yè)污染,就業(yè)困難、住房緊張,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面臨嚴重威脅。
根據題意,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有①③⑤。
故選:B。
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給資源和環(huán)境造成了空前的壓力,也給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世界上的人口不能無節(jié)制的增長,要與資源、環(huán)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相適應.
此題考查的是對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社會問題,結合教材熟知記憶.
16.【答案】C
【解析】解:從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看出,該地終年低溫,且8月氣溫全年最低,應位于南半球,終年干燥,屬于極地氣候。故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
觀察氣候資料圖時,可以先看橫坐標軸,它表示月份,再看左側縱坐標軸表示氣溫,最后根據氣溫曲線上的點估出各月氣溫值.降水柱狀圖的判讀和氣溫曲線圖的判讀一樣,只不過降水是估算各月長方形柱狀的數值.
本題主要考查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的判讀.
17.【答案】C
【解析】解: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來表示。故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
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因此,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指一年內一定地區(qū)的人口增長數量(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與總人口數量之比.
本題主要考查人口密度的概念,屬于基礎題型.
18.【答案】D
【解析】解:世界上的四大人口稠密地帶: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青藏高原的地勢過高;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氣候及其寒冷;這些都不適宜人類居住,故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狀況與地理環(huán)境有著密切聯系.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區(qū).
四大人口稠密地帶: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四大人口稀疏地帶: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
此題考查的屬于基礎性的知識點,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記憶.
19.【答案】B
【解析】解: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故選:B。
英語主要分布地區(qū)有:英國、美國、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等,適用范圍廣,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本題考查了世界主要語言及其分布,屬于基礎題。
20.【答案】B
【解析】解:南極點在地球的最南端,南極點的四周均是北方,故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戶都對著北方,應該建在南極點上。
故選:B。
在經緯網上,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北極是地球的最北端,在北極點上判定方向,其四周都是南方;南極是地球的最南端,在南極點上判定方向,其四周都是北方。
本題考查極點地區(qū)方向的判讀,在把握南極點四周都是北方的基礎上,理解解答即可。
21~22.【答案】A、C
【解析】1. 【分析】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風格有很大的不同,這與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這些民居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又與居民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聯系.炎熱多雨地區(qū)為了更好的通風散熱、隔潮,多建墻體單薄、屋頂坡度大的雙層木樓或竹樓;熱帶沙漠地區(qū),終年炎熱干燥,為了減少熱量的傳遞和風沙的入侵多建窗小平頂的碉堡房;寒冷地區(qū)為了抵御嚴寒,墻體厚實、窗戶較小、屋內建有壁爐或火炕.
本題考查人民生活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理解解答即可.
【解答】
解:西雙版納屬于熱帶季風氣候,該地區(qū)常見雙層竹樓。人住上層,因為竹樓上層通風散熱且能夠防潮濕。
故選:A。
2. 【分析】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風格有很大的不同,這與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這些民居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又與居民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聯系.
本題考查人民生活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理解解答即可.
【解答】
解:為防熱、防風沙,熱帶沙漠地區(qū)的房屋具有的特點是墻厚窗小,墻厚可以隔熱,窗小可以減少風沙的進入。
故選:C。
23.【答案】A
【解析】解:教堂和十字架都是基督教的標志。
故選:A。
我們有時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建筑物,金碧輝煌的佛教廟宇,高高聳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世界上現有將近半數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總數超過10億,分布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該教徒胸前戴著十字架.
本題考查知識點簡單,牢記即可.
24.【答案】D
【解析】解: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地形崎嶇,交通不便,氣候寒冷干燥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fā)展,選項ABC不適合形成聚落。
故選:D。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xiāng)村.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fā)展.
本題考查聚落的形成,讀圖理解解答即可.
25.【答案】C
【解析】解:近50年來,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急劇增加,使全球氣溫升高,旱澇等災害頻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壞高空的臭氧層,導致地面太陽紫外線輻射增強,進而危及人類的健康。所以防止“全球氣候變暖”的最好措施是開發(fā)新型能源,控制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
故選:C。
通過改變地面狀況,影響局部地區(qū)氣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庫和灌溉工程,可以使當地氣溫的變化趨于緩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則可能使當地氣候惡化.
考查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要理解記憶.
26.【答案】C 山頂 陡崖 山谷 ② 西北 東南 丙地位于山谷,雨季容易形成泥石流 不可以 缺少比例尺
【解析】解:(1)圖中等高距為50米,可判定甲地的海拔位于200-250米之間,可能為240米。
(2)依據等高線地形部位的判讀,圖中乙點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丁點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戊地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依據等高線疏密和坡度陡緩的關系,①、②兩處坡度較陡的是②,原因在于②處等高線密集。
(3)依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guī)定確定方向,可判定,圖中河流的流向大體為自西北向東南。
(4)丙地在雨季不適宜游客露營,原因在于丙地位于山谷,雨季容易形成泥石流。
(5)根據圖中信息,不可以計算甲乙兩地的實地距離,原因在于圖示缺少比例尺。
故答案為:(1)C;(2)山頂;陡崖;山谷;②;(3)西北;東南;(4)丙地位于山谷,雨季容易形成泥石流;(5)不可以;缺少比例尺。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地形部位有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可根據等高線排列規(guī)律來判斷各種地形部位;可依據等高線疏密和坡度陡緩的關系,判斷坡度的陡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沒有指向標與經緯網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guī)定確定方向;等高距是指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海拔是地面某一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可依據等高距估算海拔高度。
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在把握地形部位的判讀方法、海拔的估算、等高線疏密和坡度陡緩的關系、方向的判定、比例尺的計算等知識的基礎上,讀圖理解解答即可。
27.【答案】白色 基督 ① 黃色 漢 稠密 黑色 伊斯蘭 阿拉伯 ② A
【解析】解:(1)讀圖可知,A地主要為白色人種,信仰基督教,其宗教的代表建筑是圖二中①教堂;
(2)讀圖可知,B地屬黃色人種,通用的語言是漢語;
(3)A歐洲西部、B亞洲東部是人口稠密區(qū),C非洲中部和南部主要是黑色人種;
(4)D非洲北部、E亞洲西部居民大多信仰伊斯蘭教,說阿拉伯,其宗教的代表建筑是圖二中②清真寺;
(5)A地和C地,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的是A歐洲西部。
故答案為:
(1)白色;基督;①;
(2)黃色;漢;
(3)稠密;黑色;
(4)伊斯蘭;阿拉伯;②;
(5)A。
世界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有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語言。世界人口可以分為三大人種,即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世界三大宗教分別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是基督教。
本題主要考查世界居民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28.【答案】河流 運輸 供水 平原 帶 B 平坦 充足 交通 D 兩條公路干線的交會處
【解析】解:(1)圖中A、B、C、D表示鄉(xiāng)村聚落,其中A、B、C聚落發(fā)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是:靠近河流,有利于運輸和供水,地形以平原為主。這樣的聚落一般可順河道伸展成帶狀。
(2)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是聚落形成的有利條件。圖中A、B、C靠近河流,呈帶狀分布。B處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有可能最先發(fā)展為城市。D處也可能發(fā)展為城市,因為D處位于兩條公路干線的交會處。
故答案為:(1)河流;運輸;供水;平原;帶;
(2)B;平坦;充足;交通;D;兩條公路干線的交會處。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xiāng)村。聚落沿河分布,地形平坦,距水源近,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可優(yōu)先發(fā)展成城市。
本題主要考查聚落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29.【答案】北寒 南寒 非 30 南極 -50 C 降低 5.8℃
【解析】解:(1)圖中年平均氣溫低于-10℃的地區(qū),分別與五帶中北寒帶和南寒帶的范圍大體一致;
(2)世界年平均最高氣溫出現在非洲,約30℃,該大洲有“熱帶大陸”之稱;年平均最低氣溫出現在南極洲,約-50℃,該大洲有“世界寒極”之稱;
(3)圖中南半球等溫線比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海洋廣闊;
(4)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約0.6℃;A點海拔是300米,氣溫為16℃,則海拔2000米的C處氣溫是16-(2000-300)÷100×0.6=5.8℃。
故答案為:(1)北寒;南寒;(2)非;30;南極;-50;(3)C;(4)降低;5.8℃。
世界上氣溫分布的規(guī)律是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降低,世界上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氣溫最低的地方是南極洲。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等。
本題考查世界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及影響氣候的因素,結合所學知識點讀圖解答即可。
30.【答案】歐 北美 巴拿馬 太平 大西洋 40.7°N,74°W 北溫 非 南美 南極
【解析】解:讀圖分析可知:
(1)從圖中可以看出,中國商品主要出口到亞洲、①歐洲、②北美洲。
(2)一艘貨輪從上海出發(fā),抵達美國的紐約港,沿圖中航線航行,需過太平洋,穿A巴拿馬運河,經B大西洋,其中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
(3)從圖中可以看出,紐約瀕臨的大洋是大西洋,依據經緯度的判讀可得,紐約的經緯度位置為40.7°N,74°W。
(4)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輸出國,但因為美國大部分位于五帶中的北溫帶,不適宜種植熱帶作物.因此,需要大量進口咖啡、天然橡膠等熱帶農產品。
(5)赤道穿過了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陸部分。
(6)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極洲。
故答案為:(1)歐;北美;(3)巴拿馬;大西;(3)大西洋;40.7°N,74°W;(4)北溫;(5)非;南美;(6)南極。
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個大塊和許多小塊,面積較大的陸地叫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分別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廣闊的海洋連為一體,習慣上人們把大洋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不同大洲大洋的位置及特點不同。據圖中信息解答。
本題考查大洲大洋的分布及美國的概況,結合所學知識點讀圖理解解答即可。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天津市部分區(qū)八年級(上)期末地理試卷(含詳細答案解析),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三階梯分界線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天津市部分區(qū)七年級(上)期末地理試卷(含詳細答案解析),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天津市紅橋區(qū)七年級(上)期末地理試卷(含詳細答案解析),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