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為長江流域H河部分河段示意圖,圖2為Q點河流水位和P點湖泊水位某年隨季節(jié)變化曲線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圖示湖泊補給河流的主要季節(jié)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7、8月河流與湖泊水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用水量大B.南水北調(diào)調(diào)水量大
C.上游水庫的調(diào)節(jié)D.受副熱帶高壓的影響
讀中亞某區(qū)域等高線圖,回答3~4題。
3.浸水橋是洪水時允許水流從橋面浸過的橋梁。圖示地區(qū)的河水流過橋面的時間多在3~4月。據(jù)此推斷該河流的主要補給水源最可能是( )
①雨水 ②高山冰川融水 ③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 ④湖泊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當?shù)鼐用裣矚g在漲水時到河邊釣魚,而河邊垂釣,釣點是關鍵,釣點宜選在水流平緩的地方。圖中最適宜垂釣的地點是( )
A.①B.②C.③D.④
下圖中a、b為流經(jīng)該海域的洋流。讀圖完成5~6題。
5.M地沿海海域因( )
A.上升流形成大漁場
B.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形成大漁場
C.拉布拉多寒流與北大西洋暖流交匯形成大漁場
D.加那利寒流與南赤道暖流交匯形成大漁場
6.M處的氣候類型向低緯延伸的原因主要是( )
A.受南赤道暖流的影響B(tài).受西風的影響
C.受秘魯寒流的影響D.受海洋的影響
如圖為索科特拉島的位置和7月索馬里洋流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7~8題。
7.7月,當索馬里洋流流經(jīng)10°N時,下列四幅海水等溫線示意圖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
A B C D
8.7月,索馬里洋流對索科特拉島產(chǎn)生的影響是 ( )
A.使島上漁民的捕魚量增多
B.使島上降水量增多
C.使島嶼及周圍海域變得寒冷干燥
D.使島上出現(xiàn)大量的企鵝
讀某河流中游湖泊在一次洪水過程中,入、出湖徑流量變化統(tǒng)計圖,完成9~10題。
9.體現(xiàn)湖泊蓄洪作用的時段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0.湖泊水位最高時刻是( )
A.甲B.乙C.丙D.丁
幾千萬年前,恐龍稱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龍突然滅絕。一種學說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所致;另一種學說認為,是地球的氣候劇變所致。據(jù)此完成11~12題。
11.下列要素的變化使得恐龍生存的環(huán)境更加惡劣的是( )
A.氣候變化B.植物變化
C.分解作用D.自然環(huán)境各要素都發(fā)生了變化
12.恐龍滅絕后,地球上其他動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來是自然環(huán)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 )
A.光合作用B.生產(chǎn)功能C.分解功能D.穩(wěn)定功能
2019年8月,亞馬孫雨林遭受嚴重火災,整個亞馬孫雨林地區(qū)煙霧濃重,遠在千里之外的圣保羅出現(xiàn)了白晝?nèi)缫沟木跋蟆?jù)此回答13~14題。
13.圣保羅出現(xiàn)白晝?nèi)缫沟木跋?,運用圖中示意的地理原理解釋,主要是由于( )
A.①增強B.②增強C.③減弱D.④減弱
14.此次亞馬孫雨林大火,可能導致當?shù)? )
A.水循環(huán)增強B.水土流失加劇
C.氣候更加暖濕D.水資源嚴重短缺
下圖示意伏爾加河三角洲位置變化及里海海平面變化,結合相關知識,完成15~17題。
15.1900~1978年伏爾加河三角洲變化的特點有 ( )
①面積不斷增大 ②坡度逐漸減緩 ③向東南方向擴展 ④增速先慢后快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6.2000年該三角洲的前緣位置可能位于( )
A.甲處B.乙處C.丙處D.丁處
17.若在該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庫,將導致河口及附近水域( )
A.三角洲面積縮小B.河口鹽堿化加劇
C.水位季節(jié)變化增大D.生物多樣性增加
讀針闊葉混交林在3個不同地點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回答18~19題。
18.①②兩地點比較,造成兩地針闊混交林海拔高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熱量B.光照C.坡向D.降水量
19.②③兩地點比較,造成兩地針闊葉混交林海拔高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熱量B.光照C.坡向D.降水量
下圖為我國東部地區(qū)某城市街道機動車道與兩側非機動車道綠化隔離帶的景觀對比照片,拍攝于2019年3月25日。數(shù)年前,兩側的綠化隔離帶按同一標準栽種了常綠灌木;而如今,一側灌木修剪齊整(左圖),另一側則雜樹叢生,灌木零亂(右圖)。拍攝當日,這些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據(jù)此完成20~21題。
20.當?shù)氐淖匀恢脖粚儆? )
A.常綠闊葉林B.落葉闊葉林C.常綠硬葉林D.針葉林
21.圖示常綠灌木成為我國很多城市的景觀植物,制約其栽種范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氣溫B.降水C.光照D.土壤
磷是土壤有機質(zhì)的重要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長的營養(yǎng)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積,氣溫升高和流水侵蝕會減少土壤中磷累積量。下圖示意我國四川西部某山地東坡土壤中磷累積量的垂直變化。據(jù)此完成22~23題。
22.磷高累積區(qū)是( )
A.高山草甸帶B.高山冰雪帶
C.山地針闊葉混交林帶D.常綠闊葉林帶
23.與磷高累積區(qū)相比,該山坡2000~3000米處( )
A.大氣溫度較低B.生物生產(chǎn)量較低
C.土壤含水量較低D.地表徑流量較小
下面左圖為南美洲三座山脈植被分布的差異。讀圖回答24~25題。
24.造成這三座山脈植被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勢高低B.緯度高低C.迎風背風D.距海遠近
25.上面右圖中的氣候類型,可能出現(xiàn)在左圖中的哪種植被類型之中( )
A.甲B.乙C.丙D.丁
二、綜合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
26.讀世界部分海運航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圖中航線①②③都是從________地區(qū)出發(fā),貨輪上的貨物主要是________。(2分)
(2)夏季,航線②的船舶經(jīng)過北印度洋時是________(填“逆”或“順”)水,航線③的船舶經(jīng)過馬六甲海峽時是________(填“逆”或“順”)水。(2分)
(3)正常年份,________處(填字母)洋流流經(jīng)的海域漁船云集,漁業(yè)資源豐富。但有些年份,因海面水溫上升,魚類賴以生存的浮游生物減少,魚類大量死亡,漁船稀少,可能是因為發(fā)生了________現(xiàn)象。(2分)
(4)圖中B、C、D、E四處中有著名漁場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簡述漁場成因的差異。(4分)
2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6分)
材料 圖1為世界某區(qū)域等高線示意圖,圖2為區(qū)域圖中表示喀布爾和卡拉奇兩地的降水季節(jié)分配圖,圖3為甲地河流流量的時間變化曲線圖。
(1)描述喀布爾和卡拉奇兩地降水季節(jié)分配的差異,并分析其原因。(4分)
(2)描述圖中甲地河流流量兩晝夜的變化特點,并從河水的補給角度給出合理解釋。(6分)
(3)描述圖中甲地河流下游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任答3點即可)(6分)
2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馬達加斯加島(如圖),距離非洲大陸最近為386千米,南北長達1700千米,東西寬約600千米,為世界第四大島嶼。2000多年前,人類首次從亞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該島人口已超過2000萬,年增長率為3%;經(jīng)濟以農(nóng)業(yè)為主,是世界上最不發(fā)達的國家之一。島上動植物資源豐富,其中80%為特有物種。如珍稀動物狐猴,已完成長達5500萬年的進化歷程。狐猴以樹葉、花、果實以及昆蟲等為食,近年數(shù)量劇減,處于瀕危狀態(tài)。
(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區(qū)自然景觀的類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2)分析馬達加斯加島生物物種豐富且極為獨特的原因。(4分)
(3)推測馬達加斯加島狐猴數(shù)量劇減的原因。(6分)
29.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陰山山脈平均海拔不到2000m,屬中等高度的山體,是中國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分界,位于溫帶半干旱與干旱氣候的過渡帶。陰山山脈中部的大青山氣候較為濕潤。圖1為陰山地理位置圖,圖2為大青山垂直自然帶分布圖。
(1)說出大青山垂直自然帶數(shù)量少的原因。(2分)
(2)判斷大青山山麓自然帶的名稱并說明理由。(4分)
(3)一般把植被分為森林、草原、荒漠三種類型。指出與南坡相比,大青山北坡植被類型的垂直分布特點。(4分)
階段檢測卷(四~五章)
1~2.答案:1.C 2.D
解析:第1題,據(jù)圖2可知,秋季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其他季節(jié)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所以湖泊補給河流的季節(jié)主要是秋季。故選C。第2題,農(nóng)業(yè)用水量及南水北調(diào)對長江流域的河湖水位有一定影響,但不是主要影響因素,A、B兩項錯誤;上游水庫的調(diào)節(jié)會使河湖水位更加穩(wěn)定,C項錯誤;該地河湖水位在7、8月份較低,主要原因是受伏旱天氣的影響,即受副熱帶高壓的影響,D項正確。故選D。
3~4.答案:3.C 4.D
解析:第3題,根據(jù)圖中等高線數(shù)值可知,該地沒有高大山脈,河流不會有高山冰川融水補給;中亞地區(qū)距海較遠,降水少,河流不會有雨水補給;洪水期多出現(xiàn)在3~4月,說明河流的補給水源最可能是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圖中湖泊水補給河流。第4題,由圖可知,①地位于湖泊出口處,水流速度較快;②地位于急流處,水流速度較快;③地位于凹岸,水流速度較快;④地位于凸岸,水流速度平緩。
5~6.答案:5.A 6.C
解析:第5題,由圖中經(jīng)緯度和海陸輪廓、山脈走向可知,M位于秘魯沿海地區(qū),a為秘魯寒流,為上升流,在其作用下,形成了著名的秘魯漁場。第6題,M處的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受秘魯寒流減濕作用的影響,該處的熱帶沙漠氣候向低緯度延伸。
7~8.答案:7.A 8.A
解析:第7題,7月,索馬里洋流雖然由低緯流向高緯,但卻是上升補償流,海底上泛的海水水溫低,因此,該時段洋流屬于寒流,可知A圖符合。第8題,7月,索馬里寒流上泛的海水帶來了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魚類餌料充足,島上漁民的捕魚量增多;受到寒流的影響,島上降水量減少;此季節(jié)為夏季,且該島緯度低,島嶼及周圍海域不可能變得寒冷干燥;島上不會出現(xiàn)大量企鵝。
9~10.答案:9.C 10.B
解析:第9題,湖泊蓄洪時段,入湖徑流量大,出湖徑流量小。根據(jù)圖示曲線,體現(xiàn)湖泊蓄洪作用的時段是①③時段。C項正確。第10題,根據(jù)圖示曲線形態(tài),乙時刻之前,入湖徑流量大于出湖徑流量,說明湖泊水位一直上升。乙到丙時段,出湖徑流量大于入湖徑流量,說明湖泊水位下降。丙到丁時段,入湖徑流量大于出湖徑流量,說明湖泊水位又開始上升,但此時段入湖徑流量較乙時刻之前小,出湖徑流量較乙時刻之前大。所以湖泊水位最高時刻是乙時刻,B項正確。
11~12.答案:11.D 12.D
解析:第11題,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的變化,恐龍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是自然環(huán)境各要素都發(fā)生了變化。第12題,恐龍滅絕后,通過穩(wěn)定功能,其他各物種的數(shù)量基本恒定,使得地球上其他動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來。
13~14.答案:13.A 14.B
解析:第13題,圣保羅出現(xiàn)白晝?nèi)缫沟木跋?,主要原因是大火產(chǎn)生的濃霧使得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增強,圖中①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②為射向宇宙空間的地面輻射,③為大氣逆輻射,④為地面輻射。故選A。第14題,亞馬孫雨林大火破壞了植被,使得當?shù)厮h(huán)減弱;當?shù)亟邓啵Y源不會嚴重短缺;大火使當?shù)刂脖桓采w率下降,氣候不會更加暖濕;植被涵養(yǎng)水源能力下降,雨水對地表的沖刷能力加強,水土流失加劇。故選B。
15~17.答案:15.C 16.B 17.B
解析:第15題,從圖中可以看出,1900~1978年伏爾加河三角洲面積不斷擴大,主要是向東南方向擴展;從里海海平面的變化情況看,海平面1900~1978年呈下降趨勢,所以三角洲坡度總體趨向陡峭;三角洲面積增速先快后慢。第16題,從里海海平面圖可以看出,2000年海平面高度在1920~1940年達到過,所以2000年該三角洲的前沿位置可能位于乙處。第17題,若在該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庫,河口泥沙來源變少,但是入湖水量減少,湖面下降,三角洲面積總體變大,A錯;入湖水量減少,河口鹽堿化加劇,B對;水庫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水位季節(jié)變化變小,C錯;湖水的鹽度增大,生物多樣性減少,D錯。
18~19.答案:18.A 19.D
解析:第18題,①②兩地比較,最明顯的是緯度的差異,緯度的不同導致熱量的不同,從而影響針闊葉混交林海拔高度差異。第19題,②地位于我國東部季風區(qū),③地位于我國西北內(nèi)陸干旱半干旱區(qū),二者所處的緯度相當,熱量的差別小,二者的主要差別在于降水量的不同。
20~21.答案:20.B 21.A
解析:第20題,考查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水平地域分異規(guī)律?!芭臄z當日”為3月25日,“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說明當?shù)仉s樹不可能是常綠樹種,而是落葉闊葉樹種,故B正確。第21題,考查影響自然地理環(huán)境水平地域分異的因素。常綠灌木生長條件介于常綠闊葉林與落葉闊葉林之間,其分布主要受制于氣溫高低。
22~23.答案:22.A 23.C
解析:第22題,氣溫升高會減少土壤中磷累積量,常綠闊葉林帶和山地針闊葉混交林帶海拔較低,氣溫較高,且處于山地東坡,為迎風坡,降水多,流水侵蝕加劇,森林植被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磷元素,故這兩個森林帶不可能是土壤中磷高累積區(qū);高山冰雪帶海拔高,土層淺薄,且氣溫低,凍土使水分難以下滲,故土壤中磷累積少;高山草甸帶位于高山冰雪帶以下,高山冰雪融水使得該地帶土壤中水分含量豐富,且氣溫較低,蒸發(fā)弱,故為磷高累積區(qū)。第23題,該山坡2000~3000米處為低于高山草甸帶的海拔,故氣溫較高;2000~3000米處分布著森林帶,生物生產(chǎn)量高于高山草甸帶;根據(jù)“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積”“流水侵蝕會減少土壤中磷累積量”,2000~3000米處磷累積量遠少于磷高累積區(qū),由此推測該地土壤含水量低,地表徑流量大。
24~25.答案:24.B 25.A
解析:第24題,山地的垂直自然帶的多少與緯度和海拔有關,山體的緯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帶越豐富。圖為南美洲三座山脈植被分布的差異,從圖中可以看出,圖a、圖b海拔相同,自然帶種類也相同,但圖b的基帶分布海拔范圍低,說明緯度較高。圖c的海拔低,根據(jù)山麓自然帶判斷,圖c緯度更高。因此圖中的三座山脈植被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緯度的差異,B對。地勢、迎風坡、距海遠近,不是基帶差異的主要因素,A、C、D錯。第25題,讀圖乙,該地最冷月氣溫大于15度,屬于熱帶。降水量大,各月都較多,應是熱帶雨林氣候。可能出現(xiàn)在圖甲中的甲植被類型中,A對。根據(jù)陸地自然帶分布規(guī)律,其他不可能是熱帶雨林氣候,B、C、D錯。
26.答案:(1)波斯灣 石油
(2)逆 順
(3)E 厄爾尼諾
(4)B、E 差異:E海域漁場因上升補償流而形成,B海域漁場是墨西哥灣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匯而形成的。
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圖中三條航線都是從波斯灣地區(qū)出發(fā),而該地區(qū)最重要的資源和出口產(chǎn)品是石油。第(2)題,根據(jù)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和盛行風風向進行分析。第(3)題,本題考查厄爾尼諾現(xiàn)象對秘魯漁場漁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第(4)題,圖中B處附近為紐芬蘭漁場,E處附近為秘魯漁場;紐芬蘭漁場是墨西哥灣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匯而形成的,而秘魯漁場是因上升補償流形成的。
27.答案:(1)喀布爾降水集中在冬春季節(jié),冬春季節(jié)西風帶來降水;卡拉奇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西南季風帶來降水。
(2)特點:流量大小呈波動變化(或晝大于夜)。第一天變化幅度大,第二天變化幅度小(或第一天變化幅度大于第二天)。原因:河水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流量隨氣溫變化而變化;第一天天氣晴朗,晝夜溫差大,流量晝夜變化大;第二天為陰天,晝夜溫差小,流量晝夜變化小。
(3)①水量較小。原因:下游流經(jīng)干旱的沙漠區(qū),降水較少,加上灌溉用水多。②汛期集中在夏季。原因:夏季上游冰川融水補給和夏季降水補給量大。③無結冰期。原因:緯度較低,氣溫較高。④含沙量較大。原因:上游山區(qū)植被破壞嚴重,下游流經(jīng)沙漠區(qū)。(任答3點即可)
解析:第(1)題,從圖2中可以看出喀布爾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節(jié),卡拉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原因應結合緯度位置從大氣環(huán)流角度分析。第(2)題,從圖3中可以看出這兩天流量大小不同,就一天而言,白天與黑夜不同。原因可結合河流的補給類型進行分析。第(3)題,甲地河流下游的水文特征應從流量(水量)、汛期、含沙量、結冰期等方面分析。
28.答案:(1)類型:熱帶雨林。形成原因: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脈,阻擋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溫增濕,從而形成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景觀。
(2)島嶼長期與大陸遠離,地域相對孤立,形成獨立的生物進化環(huán)境;受人類影響時間短,干擾少;島嶼面積大,地形復雜,氣候區(qū)域差異顯著,生存環(huán)境多樣。
(3)人類活動使森林、草原面積減少,狐猴生存空間(棲息地)、食物減少;(生產(chǎn)、生活造成)環(huán)境污染,狐猴生存環(huán)境受到破壞;非法捕殺狐猴獲利;全球氣候變化,狐猴生存環(huán)境改變;(狐猴為特有物種)生存進化能力較弱。(任答其中3點即可)
解析:第(1)題,圖示狐猴分布區(qū)為熱帶雨林區(qū),該處熱帶雨林成因是“地形+迎風坡+暖流”。第(2)題,注意兩個問題:豐富和獨特。豐富可從環(huán)境多樣角度分析,獨特可從地域孤立而進化慢、人為干擾少角度分析。第(3)題,可從自然環(huán)境變化和人為干擾角度分析。
29.答案:(1)緯度較高,氣溫較低;相對高度小。
(2)溫帶草原帶。陰山地處溫帶半干旱與干旱氣候的過渡帶,而大青山氣候較為濕潤,水平自然帶是溫帶草原帶;山麓自然帶(基帶)與水平自然帶一致。
(3)大青山北坡草原比南坡分布廣,森林比南坡分布少;北坡森林分布上限海拔低,下限海拔高(或北坡山麓草原分布上限海拔高,亞高山草原分布下限海拔低)。
解析:第(1)題,垂直自然帶數(shù)量多少與緯度(緯度低,熱量條件好)、相對高度(相對高度大,水熱垂直變化大)有關。讀圖可知,大青山位于40°N附近,緯度較高,溫度較低;大青山山體相對高度小,水熱條件垂直變化不明顯。因此大青山垂直自然帶數(shù)量少。第(2)題,山地垂直自然帶的基帶與當?shù)厮阶匀粠嘁恢?。由材料可知,陰山是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分界,而陰山山脈中部的大青山氣候較為濕潤,降水相對較多,水平自然帶為溫帶草原帶,所以大青山基帶即山麓自然帶為溫帶草原帶。第(3)題,大青山山麓自然帶為溫帶草原帶。讀圖可知,大青山南北坡均只有草原和森林兩種類型的植被,對此南坡,據(jù)圖從草原、森林說明北坡植被垂直分布特點即可。
地點
經(jīng)、緯度
海拔高度
①
22°N,116°E
1500~2000m
②
42°N,118°E
600~1000m
③
41°N,90°E
2200~2600m
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階段檢測卷四_五章中圖版必修第二冊,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階段檢測卷一_三章中圖版必修第二冊,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階段檢測卷1_3章中圖版選擇性必修1,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