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對以下物理量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
A.教室課桌高80m
B.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8℃
C.一支普通鉛筆的長度大約是18mm
D.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
2.(2分)古詩《春夜洛陽城聞笛》中有“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詩人辨別出玉笛的聲音( )
A.音調(diào)B.音色C.響度D.速度
3.(2分)下列圖中,關(guān)于刻度尺的使用正確的是( )
A.B.
C.D.
4.(2分)中國自主研發(fā)的“海斗一號”(如圖),在馬里亞納海溝刷新了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達到10907米。“海斗一號”在完成了巖石狀物體樣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海斗一號”為參照物,海面是靜止的
B.以“海斗一號”為參照物,海底是運動的
C.以樣本為參照物,“海斗一號”是運動的
D.以拋掉的重物為參照物,“海斗一號”是靜止的
5.(2分)某同學先后四次測量同一物體的寬度,測得的數(shù)據(jù)分別是2.57cm、2.71cm、2.58cm、2.58cm,則測得該物體寬度為( )
A.2.58cmB.2.57cmC.2.576cmD.2.577cm
6.(2分)“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有關(guān)節(jié)氣的諺語,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驚蟄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華現(xiàn)象
B.“伏天三場雨,薄地長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現(xiàn)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滿倉”,霜的形成是凝華現(xiàn)象
D.“小寒凍土,大寒凍河”,河水結(jié)冰是熔化現(xiàn)象
7.(2分)“握手禮”是中華傳統(tǒng)禮節(jié)之一,“新冠”疫情期間,為更符合衛(wèi)生防疫要求,圖中行“夸贊禮”兩位同學的面部間距d約為( )
A.0.5mB.1.5mC.3mD.4.5m
8.(2分)曉燕在學校春季運動會百米賽跑中以16s的成績獲得冠軍,測得她在50m處的速度是6m/s,到終點時的速度為7.5m/s( )
A.6m/sB.6.25m/sC.6.75m/sD.7.5m/s
9.(2分)暑假,小江在兩只相同的透明燒杯中分別倒入冰水和熱水(如圖甲、乙),一會兒發(fā)現(xiàn)兩只燒杯的杯壁上都出現(xiàn)了小水珠。關(guān)于小水珠出現(xiàn)的位置( )
A.甲杯:內(nèi)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內(nèi)壁的液面上方
B.甲杯:外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內(nèi)壁的液面上方
C.甲杯:整體的外壁;乙杯:內(nèi)壁的液面上方
D.甲杯:整體外壁和內(nèi)壁的液面上方;乙杯:內(nèi)壁的液面下方
10.(2分)“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的殼體使用了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新型高強、高韌鈦合金。金屬鈦是一種晶體,其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為圖中的( )
A.B.
C.D.
11.(2分)用如圖所示的嗩吶吹奏名曲《百鳥朝鳳》時,可以模仿多種鳥兒的叫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變聲音的音調(diào)
B.吹奏時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主要改變聲音的響度
C.嗩吶能吹奏各種鳥的叫聲主要是模仿它們的音色
D.嗩吶吹奏的鳥的叫聲一定是樂音
12.(2分)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應(yīng)急取水,此過程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有( )
A.熔化 凝華B.凝固 汽化
C.汽化 液化D.熔化 液化
13.(2分)以下減弱噪聲的方法中,屬于在聲源處減弱的是( )
A.在飛機旁的工作人員佩戴有耳聾的頭盔
B.影劇院的墻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C.城市某些路段禁鳴喇叭
D.高架道路兩側(cè)某些路段有隔音板墻
14.(2分)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經(jīng)過6s,甲在乙前面1.2m處
C.以甲為參照物,乙向東運動
D.以乙為參照物,甲向東運動
二、填空題(本大題有6小題,每空1分,共15分)
15.(2分)溫度計的測溫原理是液體的 ,圖中體溫計的溫度為 ℃。
16.(3分)“濫竽充數(shù)”出自《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說的是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shù)。竽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吹奏樂器,由竹管刮制排插而成,竹管內(nèi) 振動發(fā)聲,聲音在空氣中以 的形式傳入人耳;相同條件下,吹奏長管所出聲音的音調(diào)較 (選填“高”或者“低”)。
17.(2分)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細心觀察皆學問:填寫下列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
(1)炒菜時、碘鹽不宜與菜一起同加熱,這是因為碘在高溫下很容易 變成碘蒸氣“跑掉”;
(2)冬天里,水 成冰時,由于體積增大會使水管漲破。
18.(3分)家用轎車上的“倒車雷達”利用了 原理,它表明聲能傳遞 。如圖所示為某轎車的倒車雷達,當探頭發(fā)出的超聲波在0.01s后被接收器接收到時,倒車雷達開始報警。若超聲波的傳播速度為340m/s m。
19.(3分)我國古詩句“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運動的相對性的生動描述,其中以 為參照物舟是運動的。人在舟上看到河面飄起大霧,這是由于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形成的,需要 熱。
20.(2分)如圖是小明同學所拍攝的一幅海邊風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斷出甲船 運動,乙船 運動(選填“可能”或“一定”)。
三、作圖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小題2分,共4分)
21.(2分)如圖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的裝置。實驗每隔1min記錄一次海波的溫度,并將數(shù)據(jù)在坐標圖中進行描點,如圖乙。請根據(jù)描點作出海波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22.(2分)圖甲為一個物體運動的路程﹣時間圖像,圖乙中已畫出該物體AB段的速度﹣時間圖像,請你在圖乙中畫出該物體的OA和BC段的速度﹣時間圖像(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圖痕跡)。
四、簡答題(本大題有1小題,共4分)
23.(4分)為了確定風向,可以把手臂浸入水中,然后向上舉起,風就是從哪一面吹來的。
(1)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對上述現(xiàn)象進行簡單解釋。
(2)舉出一個與上述現(xiàn)象相同原理的實際例子。
五、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5小題,每空1分,共31分)
24.(6分)在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時,小巴和小渝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
(1)如圖甲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可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 產(chǎn)生。此探究中懸掛著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將音叉的振動放大,這是物理實驗探究中的一種重要的方法,我們稱它為 法;
(2)如圖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fā)聲 可以傳播聲音。在月球上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彈起;
(3)如圖丙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nèi),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甚至最后聽不到聲音。這個實驗說明了 。
25.(7分)用兩根長方體木條,把一根橡皮筋撐在一個結(jié)實的小盒子上,如圖甲所示:
(1)先用較小的力再用較大的力撥動橡皮筋,可以發(fā)現(xiàn):橡皮筋振動幅度 發(fā)出聲音的響度 ,由此說明響度與 有關(guān)。
(2)將木條由平放改為側(cè)放時,橡皮筋被撐緊的程度增大,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撥動它 變大,發(fā)出聲音的 變高;圖乙中,用同樣的力, 發(fā)聲的音調(diào)最高,由此說明音調(diào)的高低與 有關(guān)。
26.(6分)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數(shù)字是小車到達A、B、C(B點是AC中點)(數(shù)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
(1)該實驗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
(2)在小車能下滑的情況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 (選填“較小”或“較大”),其目的是: ;
(3)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車在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
(4)小車通過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 m/s。
27.(6分)如圖甲是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
【進行文驗與收集證據(jù)】
(1)組裝好實驗裝置,如圖甲;
(2)某小組設(shè)計了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請你幫忙將表頭填寫完整:
用相同的裝置先后做了兩次實驗,繪制出如圖乙所示的a、b兩條圖線:
【分析與論證】
(3)由圖可知:實驗中水的沸點為 ℃;兩次實驗加熱到沸騰所用的時間不同,原因是 ;實驗中觀察到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上升過程中的兩種情況如圖丙,則圖 是水沸騰時的情況;
(4)撤去酒精燈后,水很快停止沸騰,說明水在沸騰過程中需要持續(xù) ;
【交流反思】
(5)各實驗小組發(fā)現(xiàn),水沸騰時的溫度均低于100℃,那么 有關(guān)。
28.(6分)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1)如圖乙所示是冰在加熱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根據(jù)圖象特征可判斷冰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因為冰有固定的 。
(2)冰在熔化過程中 (填“吸收”或“放出”)熱量,溫度保持不變,大約持續(xù)了 min。
(3)加熱到第3min時,物質(zhì)的狀態(tài)為 (選填“液態(tài)”、“固態(tài)”或“固液共存”)。
(4)在實驗過程中,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對試管加熱,而是把裝有冰的試管放在水中加熱 ,而且冰的溫度上升速度較慢,便于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
六、計算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18分)
29.(5分)一轎車在福廈高速公路上行駛.
(1)它在經(jīng)過如圖所示的標志牌下時,速度已達40m/s,并仍以此速度向前開行,為什么?
(2)如果這輛轎車以108km/h的速度勻速直線行駛,則從標志牌處開到廈門需多少時間?
30.(6分)如表為小華乘坐出租車到達目的地時打印發(fā)票的部分信息,通過計算回答:
(1)出租車行駛的時間為多少小時?
(2)出租車行駛的平均速度為多少km/h?
(3)若出租車在行駛過程中:以如圖所示速度行駛了2min,求這段時間出租車通過的路程。
31.(7分)一輛載有超聲波發(fā)生裝置和接收裝置的汽車,以一定速度朝陡峭山崖勻速行駛。在離山崖s1=700m處時車載裝置發(fā)出超聲波,汽車直線向前行駛s2=40m后,車載裝置剛好接收到返回的超聲波。已知超聲波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v1=340m/s,
求:(1)超聲波從發(fā)出處傳播到山崖所需要的時間t1。(計算結(jié)果保留1位小數(shù))
(2)超聲波從發(fā)出到被接收所傳播的總路程s。
(3)汽車行駛的速度v2。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
1.(2分)對以下物理量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
A.教室課桌高80m
B.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8℃
C.一支普通鉛筆的長度大約是18mm
D.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
【分析】A、B、C選項,考查對生活中常見物理量的估測,結(jié)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物理單位的認識,找出符合實際的選項即可。
D選項,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m/s。
【解答】解:A、中學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在80cm左右;
B、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7℃;
C、中學生伸開手掌,一支普通鉛筆的長度略大于此數(shù)值,故C錯誤;
D、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m/s,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物體的數(shù)據(jù)的了解情況,想解決本題需要我們一定要對實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做到熟知。
2.(2分)古詩《春夜洛陽城聞笛》中有“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詩人辨別出玉笛的聲音( )
A.音調(diào)B.音色C.響度D.速度
【分析】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diào)、響度、音色,是從不同角度描述聲音的,音調(diào)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有關(guān);音色是由發(fā)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
【解答】解:詩人辨別出是玉笛的聲音,是依據(jù)聲音的音色不同。
故選:B。
【點評】區(qū)分聲音的三個特征(音調(diào)、響度、音色),是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
3.(2分)下列圖中,關(guān)于刻度尺的使用正確的是( )
A.B.
C.D.
【分析】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方法:
①根據(jù)估計結(jié)果選擇恰當?shù)目潭瘸撸?br>②觀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線是否磨損;
③放置刻度尺要將刻度尺與被測長度緊貼;
④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準確讀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計值。
【解答】解:由圖知,
A、讀數(shù)時,所以A錯;
B、要從刻度尺的零刻線開始測起;
C、放置刻度尺時,所以C錯;
D、刻度面緊貼被測物體,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項,屬于基礎(chǔ)知識,比較簡單。
4.(2分)中國自主研發(fā)的“海斗一號”(如圖),在馬里亞納海溝刷新了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達到10907米。“海斗一號”在完成了巖石狀物體樣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海斗一號”為參照物,海面是靜止的
B.以“海斗一號”為參照物,海底是運動的
C.以樣本為參照物,“海斗一號”是運動的
D.以拋掉的重物為參照物,“海斗一號”是靜止的
【分析】首先確定被研究的物體,若被研究的物體和參照物之間發(fā)生位置的變化,被研究的物體是運動的,否則被研究的物體是靜止的。
【解答】解:
A、海面是被研究的物體,以“海斗一號”為參照物,故以“海斗一號”為參照物,故A錯誤;
B、海底是被研究對象,以“海斗一號”為參照物,故以“海斗一號”為參照物,故B正確;
C、“海斗一號”是被研究對象,“海斗一號”和樣本之間沒有發(fā)生位置變化,“海斗一號”是靜止的;
D、“海斗一號”是被研究對象,“海斗一號”上浮,故以拋掉的重物為參照物,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首先確定被研究的物體,根據(jù)被研究的物體和參照物之間的位置是否發(fā)生變化,來判斷被研究物體的運動和靜止。
5.(2分)某同學先后四次測量同一物體的寬度,測得的數(shù)據(jù)分別是2.57cm、2.71cm、2.58cm、2.58cm,則測得該物體寬度為( )
A.2.58cmB.2.57cmC.2.576cmD.2.577cm
【分析】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減小測量誤差;
多次測量時,每次的測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測某一數(shù)據(jù)與其它數(shù)據(jù)偏差較大,則該數(shù)據(jù)是錯誤的,應(yīng)舍去;
平均值在計算到比測量值多一位數(shù)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應(yīng)保留與測量值相同的位數(shù)。
【解答】解:同一把刻度尺分度值一定,比較2.57cm、2.58cm,數(shù)據(jù)5.71cm的準確值都是2.7cm,7.71cm是錯誤數(shù)據(jù);物體寬度為:;故A正確。
故選:A。
【點評】用刻度尺多次測量物體長度時,平均值要保留到與測量數(shù)值位數(shù)一樣,這樣更合理。
6.(2分)“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有關(guān)節(jié)氣的諺語,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驚蟄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華現(xiàn)象
B.“伏天三場雨,薄地長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現(xiàn)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滿倉”,霜的形成是凝華現(xiàn)象
D.“小寒凍土,大寒凍河”,河水結(jié)冰是熔化現(xiàn)象
【分析】根據(jù)物態(tài)變化的知識逐一分析:物體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熔化,物體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液化,物體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兩種方式是蒸發(fā)和沸騰;物體由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的過程叫凝華,物體由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升華。
【解答】解:
A、云是空氣中的水蒸氣變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xiàn)象。
B、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錯誤。
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的固態(tài)小冰晶;故C正確。
D、河水結(jié)冰是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熟悉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掌握六種物態(tài)變化的狀態(tài)變化是解決此題的關(guān)鍵。
7.(2分)“握手禮”是中華傳統(tǒng)禮節(jié)之一,“新冠”疫情期間,為更符合衛(wèi)生防疫要求,圖中行“夸贊禮”兩位同學的面部間距d約為( )
A.0.5mB.1.5mC.3mD.4.5m
【分析】對生活中常見物體長度的估測,結(jié)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長度單位及其進率的認識,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
【解答】解:人的一只胳膊伸直了約0.5m,所以由圖可知兩人的臉相隔約4×0.5m=5.5m。
故選:B。
【點評】長度的估測,必須熟悉一些常見物體的長度,以此為標準對研究對象作出判斷。如:中學生拳頭的寬度在10cm左右;中學生伸開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離(一拃)大約15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層樓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8.(2分)曉燕在學校春季運動會百米賽跑中以16s的成績獲得冠軍,測得她在50m處的速度是6m/s,到終點時的速度為7.5m/s( )
A.6m/sB.6.25m/sC.6.75m/sD.7.5m/s
【分析】由題意可知曉燕百米賽的路程與運動時間,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曉燕的百米平均速度:
===6.25m/s;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求曉燕的百米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礎(chǔ)題;要求平均速度只要找出路程與所對應(yīng)的運動時間,代入平均速度公式計算即可,解題時不要受題干所說的兩個速度的影響,題中所提的速度為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無關(guān)。
9.(2分)暑假,小江在兩只相同的透明燒杯中分別倒入冰水和熱水(如圖甲、乙),一會兒發(fā)現(xiàn)兩只燒杯的杯壁上都出現(xiàn)了小水珠。關(guān)于小水珠出現(xiàn)的位置( )
A.甲杯:內(nèi)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內(nèi)壁的液面上方
B.甲杯:外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內(nèi)壁的液面上方
C.甲杯:整體的外壁;乙杯:內(nèi)壁的液面上方
D.甲杯:整體外壁和內(nèi)壁的液面上方;乙杯:內(nèi)壁的液面下方
【分析】當杯內(nèi)溫度低,杯外溫度高,杯外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當杯內(nèi)溫度高,杯外溫度低,杯內(nèi)空氣中的水蒸遇冷會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內(nèi)表面。
【解答】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外表面的下方;
乙杯中裝的是熱水,杯內(nèi)溫度高。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生活中常見的物態(tài)變化﹣﹣液化,分析時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氣液化。
10.(2分)“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的殼體使用了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新型高強、高韌鈦合金。金屬鈦是一種晶體,其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為圖中的( )
A.B.
C.D.
【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知道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
同時要掌握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qū)別:晶體熔化過程中,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凝固過程中,不斷放出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非晶體熔化過程中,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不斷上升。凝固過程中,不斷放出熱量,溫度不斷下降。
【解答】解:已知金屬鈦是一種晶體,
A、整個過程中溫度都在不斷上升,故A不符合題意;
B、整個過程溫度有上升的趨勢,所以是晶體的熔化圖象;
C、整個過程溫度有下降的趨勢,所以是晶體的凝固圖象;
D、整個過程中溫度都在不斷下降,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該題考查了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圖象,根據(jù)圖象判斷物質(zhì)是晶體還是非晶體是一項基本技能,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
11.(2分)用如圖所示的嗩吶吹奏名曲《百鳥朝鳳》時,可以模仿多種鳥兒的叫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變聲音的音調(diào)
B.吹奏時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主要改變聲音的響度
C.嗩吶能吹奏各種鳥的叫聲主要是模仿它們的音色
D.嗩吶吹奏的鳥的叫聲一定是樂音
【分析】(1)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diào)、響度、音色,是從不同角度描述聲音的,音調(diào)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發(fā)聲體的距離有關(guān);音色是由發(fā)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2)從環(huán)保角度,凡是影響人們正常工作、學習、休息的聲音,都可能是噪音。
【解答】解: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從而發(fā)出聲音的響度不同;B、吹奏時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振動頻率不同,故B錯誤;C,故C正確;D,凡是影響人們正常工作、休息的聲音,所以對于正在休息或?qū)W習的人來講,故D錯誤。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對聲音特性的辨別以及對樂音、噪音定義的認識等,要注意對概念的理解。
12.(2分)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應(yīng)急取水,此過程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有( )
A.熔化 凝華B.凝固 汽化
C.汽化 液化D.熔化 液化
【分析】(1)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稱為汽化,汽化有蒸發(fā)和沸騰兩種方式;
(2)物質(zhì)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稱為液化。
【解答】解:如圖所示,沙漠土層中的水分首先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水蒸氣;然后水蒸氣遇到塑料膜凝結(jié)成液態(tài)的小水珠,小水珠越積越多,故C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應(yīng)用,體現(xiàn)了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充分體現(xiàn)了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wù)于社會的理念。
13.(2分)以下減弱噪聲的方法中,屬于在聲源處減弱的是( )
A.在飛機旁的工作人員佩戴有耳聾的頭盔
B.影劇院的墻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C.城市某些路段禁鳴喇叭
D.高架道路兩側(cè)某些路段有隔音板墻
【分析】減弱噪聲的途徑有三種:即在聲源處減弱、在人耳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解答】解:A、在飛機旁的工作人員佩戴有耳聾的頭盔;故A不符合題意;
B、影劇院的墻面用吸音材料制成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C、城市某些路段禁鳴喇叭是在聲源處減弱;
D、高架道路兩側(cè)某些路段有隔音板墻,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減弱噪聲的途徑,真正的理解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是解決該題的關(guān)鍵。
14.(2分)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經(jīng)過6s,甲在乙前面1.2m處
C.以甲為參照物,乙向東運動
D.以乙為參照物,甲向東運動
【分析】勻速直線運動的路程s與運動時間t成正比,s﹣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根據(jù)圖象的形狀判斷甲、乙的運動性質(zhì);
由圖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與所對應(yīng)的時間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較它們的大小關(guān)系;
根據(jù)甲乙的速度關(guān)系判斷兩物體的位置關(guān)系,然后以甲或乙為參照物,判斷乙或甲的運動狀態(tài)。
【解答】解:A、由圖象知甲乙的s﹣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由圖象知v甲==0.2m/s乙==0.6m/s,v甲>v乙,故A錯誤。
B、讀圖可知,甲運動了1.2m,因為甲,所以此時甲在乙前面7.2m﹣0.4m=0.6m處;
CD、因為v甲>v乙,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兩物體的相對位置不斷變化,乙向西運動,甲是向東運動的,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物體的s﹣t圖象,由圖象找出兩物體的路程s與所對應(yīng)的時間t,是解題的關(guān)鍵;應(yīng)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s與t成正比,s﹣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當然,具體分析時應(yīng)細心找準對應(yīng)關(guān)系。
二、填空題(本大題有6小題,每空1分,共15分)
15.(2分)溫度計的測溫原理是液體的 熱脹冷縮 ,圖中體溫計的溫度為 38.5 ℃。
【分析】根據(jù)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和讀數(shù)方法進行解答。
【解答】解:
(1)液體溫度計,是利用測溫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制成的;
(2)圖示的體溫計中,量程是35~42℃,因此體溫計的示數(shù)應(yīng)該是:38℃+0.5℃=38.4℃。
故答案為:熱脹冷縮;38.5。
【點評】此題考查了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和讀數(shù)方法,在對溫度計進行讀數(shù)時,一定要看清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
16.(3分)“濫竽充數(shù)”出自《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說的是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shù)。竽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吹奏樂器,由竹管刮制排插而成,竹管內(nèi) 空氣柱 振動發(fā)聲,聲音在空氣中以 聲波 的形式傳入人耳;相同條件下,吹奏長管所出聲音的音調(diào)較 低 (選填“高”或者“低”)。
【分析】解決此題的關(guān)鍵是要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音調(diào)的高低與發(fā)聲體振動快慢有關(guān),物體振動越快,音調(diào)就越高;聲音在介質(zhì)中是以波的形式在介質(zhì)中傳播的,吹奏長管時振動慢音調(diào)低。
【解答】解:竽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吹奏樂器,由竹管刮制排插而成,竹管內(nèi)空氣柱振動發(fā)聲;
聲音在介質(zhì)中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
長管中空氣柱較長,吹奏長管時空氣柱振動慢,所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較低。
故答案為:空氣柱;聲波;低。
【點評】解決此題要結(jié)合聲音產(chǎn)生、傳播和影響聲音響度的因素進行分析解答。
17.(2分)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細心觀察皆學問:填寫下列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
(1)炒菜時、碘鹽不宜與菜一起同加熱,這是因為碘在高溫下很容易 升華 變成碘蒸氣“跑掉”;
(2)冬天里,水 凝固 成冰時,由于體積增大會使水管漲破。
【分析】(1)物質(zhì)由固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升華;
(2)水凝固成冰后,質(zhì)量不變,但是變成冰后,密度變小,從而體積變大。
【解答】解:(1)炒菜時,固態(tài)的碘遇到高溫的油時極易變成碘蒸氣;
(2)水凝固成冰后,質(zhì)量不變,從而體積變大使水管漲破。
故答案為:升華;凝固。
【點評】本題通過生活中的現(xiàn)象考查學生對升華、凝固過程的理解,屬于基礎(chǔ)知識。
18.(3分)家用轎車上的“倒車雷達”利用了 回聲定位 原理,它表明聲能傳遞 信息 。如圖所示為某轎車的倒車雷達,當探頭發(fā)出的超聲波在0.01s后被接收器接收到時,倒車雷達開始報警。若超聲波的傳播速度為340m/s 1.7 m。
【分析】(1)“倒車雷達”發(fā)出的超聲波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被雷達接收,由此確定車與障礙物的距離,應(yīng)用了回聲定位原理,說明聲能傳遞信息;
(2)根據(jù)速度公式v=的變形式s=vt求得車與障礙物的距離。
【解答】解:(1)“倒車雷達”發(fā)出的超聲波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被雷達接收,應(yīng)用了回聲定位原理;
(2)超聲波從車到障礙物的傳遞時間為:t=×2.01s=0.005s,
由v=可得
s=vt=340m/s×0.005s=7.7m。
故答案為:回聲定位;信息。
【點評】本題考查超聲波的應(yīng)用及回聲測距,難度不大。
19.(3分)我國古詩句“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運動的相對性的生動描述,其中以 地面或河岸 為參照物舟是運動的。人在舟上看到河面飄起大霧,這是由于 液化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形成的,需要 放 熱。
【分析】(1)參照物是研究機械運動時事先假定為不動的物體,如果物體相對于參照物位置變了則物體是運動的,位置不變則物體是靜止的。據(jù)此分析解答此題。
(2)物質(zhì)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為液化,液化放熱。
【解答】解:“輕舟已過萬重山”,舟和河岸之間發(fā)生了位置的改變,舟是運動的;
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的,液化放出熱量。
故答案為:地面或河岸;液化;放。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和液化的相關(guān)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20.(2分)如圖是小明同學所拍攝的一幅海邊風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斷出甲船 一定 運動,乙船 可能 運動(選填“可能”或“一定”)。
【分析】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看被研究的物體與所選的標準,即參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否發(fā)生了改變,如果發(fā)生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如果未發(fā)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
【解答】解:由圖可知,山上的小旗向左飄,
若甲船靜止,則小旗向左飄,則小旗也向左飄,且速度小于風速時,若甲船向左行駛,小旗向右飄,且速度大于風速;
同理,若乙船靜止,若乙船向右行駛,若乙船向左行駛,小旗也向左飄,且速度大于風速時,故乙船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是:靜止,向左行駛。
故答案為:一定;可能。
【點評】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的確定,關(guān)鍵取決于所選取的參照物。所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得到的結(jié)論也不一定相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三、作圖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小題2分,共4分)
21.(2分)如圖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的裝置。實驗每隔1min記錄一次海波的溫度,并將數(shù)據(jù)在坐標圖中進行描點,如圖乙。請根據(jù)描點作出海波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分析】將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即可。
【解答】解:圖中已經(jīng)進行描點,然后將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
【點評】本題是探究晶體熔化規(guī)律的實驗,考查了描點法圖象的畫法,比較簡單,屬于基礎(chǔ)知識。
22.(2分)圖甲為一個物體運動的路程﹣時間圖像,圖乙中已畫出該物體AB段的速度﹣時間圖像,請你在圖乙中畫出該物體的OA和BC段的速度﹣時間圖像(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圖痕跡)。
【分析】由s﹣t圖象可知,OA段是正比例函數(shù),說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一組數(shù)據(jù),利用v=求出其大小;在v﹣t圖象中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表示勻速直線運動。
【解答】解:由s﹣t圖象可知,OA段是正比例函數(shù),
當t=3s時s=6m,則物體在2~3s的速度v==,
同理,物體在5~7s的速度v′==,
在v﹣t圖象中,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點評】用圖象來直觀形象的表示物理量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已成為中考物理考查的熱點。近幾年來各地中考、競賽試題中常出現(xiàn)物理圖象信息題,著重考查學生對圖象的識別能力、分析判斷能力以及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四、簡答題(本大題有1小題,共4分)
23.(4分)為了確定風向,可以把手臂浸入水中,然后向上舉起,風就是從哪一面吹來的。
(1)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對上述現(xiàn)象進行簡單解釋。
(2)舉出一個與上述現(xiàn)象相同原理的實際例子。
【分析】要解答本題需掌握: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方空氣的流動速度是影響蒸發(fā)快慢的主要因素。
【解答】解:①手臂的哪一邊涼,說明那一邊蒸發(fā)快。有風的那邊空氣流動快。
②生活中蒸發(fā)吸熱的例子很多,比如:喝開水時,可使開水涼得快一些,地上變干;從游泳池的水中上來的人為什么感覺比在水中冷等等。
答:(1)風吹的一面空氣流動加快,蒸發(fā)加快。所以胳膊上風吹的一面覺得較涼。
(2)喝開水時,向杯子上方吹氣。(答案不唯一)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影響蒸發(fā)快慢因素的認識,以及對生活中的蒸發(fā)現(xiàn)象的了解。
五、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5小題,每空1分,共31分)
24.(6分)在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時,小巴和小渝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
(1)如圖甲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可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 物體振動 產(chǎn)生。此探究中懸掛著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將音叉的振動放大,這是物理實驗探究中的一種重要的方法,我們稱它為 轉(zhuǎn)換 法;
(2)如圖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fā)聲 空氣 可以傳播聲音。在月球上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彈起;
(3)如圖丙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nèi),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 變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甚至最后聽不到聲音。這個實驗說明了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真空不能傳聲 。
【分析】(1)發(fā)聲的物體在振動,由于大部分的振動都比較微小,不容易被觀察,通常采用轉(zhuǎn)換法;
(2)聲音是具有能量的,可以在不同的物體間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真空中不能傳聲。
【解答】解:(1)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可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音叉的振動不能直接觀察,更容易直觀觀察,說明發(fā)聲的音叉在振動。
(2)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在月球上進行圖乙實驗,原因是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3)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nèi),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聲音就越來越小;這個實驗說明了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
故答案為:(1)物體振動;轉(zhuǎn)換;不能;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
【點評】本題考查了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是一道基礎(chǔ)題。
25.(7分)用兩根長方體木條,把一根橡皮筋撐在一個結(jié)實的小盒子上,如圖甲所示:
(1)先用較小的力再用較大的力撥動橡皮筋,可以發(fā)現(xiàn):橡皮筋振動幅度 越大 發(fā)出聲音的響度 越大 ,由此說明響度與 振幅 有關(guān)。
(2)將木條由平放改為側(cè)放時,橡皮筋被撐緊的程度增大,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撥動它 頻率 變大,發(fā)出聲音的 音調(diào) 變高;圖乙中,用同樣的力, d 發(fā)聲的音調(diào)最高,由此說明音調(diào)的高低與 頻率 有關(guān)。
【分析】(1)響度是指聲音的強弱,其大小與距離聲音的距離和振幅的大小有關(guān),即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2)音調(diào)是指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即振動的頻率有關(guān);長度一定時,橡皮筋越細,振動得越快,頻率越高,音調(diào)越高。
【解答】解:
(1)用不同大小的力撥動橡皮筋,力小時,發(fā)出聲音的響度小,橡皮筋振動幅度越大,由此說明響度與振幅有關(guān)。
(2)保持撥動橡皮筋的力相同,木條側(cè)放時,橡皮筋振動的頻率變大(即振動變快)。
圖乙中,用同樣的力、b、c、d四根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振動得最快,發(fā)聲的音調(diào)最高。
故答案為:(1)越大;越大;
(2)頻率;音調(diào);d。
【點評】本題探究聲音的特性,考查控制變量法和轉(zhuǎn)換法的運用及聲音的三個特征的了解和掌握。
26.(6分)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數(shù)字是小車到達A、B、C(B點是AC中點)(數(shù)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
(1)該實驗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v= 。
(2)在小車能下滑的情況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 較小 (選填“較小”或“較大”),其目的是: 便于測量時間 ;
(3)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車在做 變速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
(4)小車通過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 0.3 m/s。
【分析】(1)公式v=既能用于勻速直線運動求速度,又能用于變速直線運動求平均速度。
(2)若要計時方便,應(yīng)使所用的時間長些。
(3)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計時過晚,使所計時間偏小;
勻速直線運動是指在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相同的路程(或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時間相同);否則是變速直線運動;
(4)圖中AB和BC的路程相同,時間不同,根據(jù)速度公式v=可知速度。
【解答】解:
(1)該實驗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v=;
(2)斜面坡度越大,小車沿斜面向下加速運動越快,計時會越困難,斜面坡度應(yīng)較??;
(3)計時晚,所計時間偏小算出的速度偏大;
由圖可以看出,小車通過上半段和下半段所用的時間不同。
(4)觀察圖可知,AB和BC的路程相同,下半程運動時間為2s可知BC===0.4m/s。
故答案為:(1)v=;(2)較??;(4)大;(5)0.3。
【點評】本題考查測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的作用等問題;“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一定學會讀出路程和時間,按平均速度的定義代入v=算出平均速度。
27.(6分)如圖甲是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
【進行文驗與收集證據(jù)】
(1)組裝好實驗裝置,如圖甲;
(2)某小組設(shè)計了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請你幫忙將表頭填寫完整:
用相同的裝置先后做了兩次實驗,繪制出如圖乙所示的a、b兩條圖線:
【分析與論證】
(3)由圖可知:實驗中水的沸點為 98 ℃;兩次實驗加熱到沸騰所用的時間不同,原因是 水的質(zhì)量不同 ;實驗中觀察到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上升過程中的兩種情況如圖丙,則圖 a 是水沸騰時的情況;
(4)撤去酒精燈后,水很快停止沸騰,說明水在沸騰過程中需要持續(xù) 吸熱 ;
【交流反思】
(5)各實驗小組發(fā)現(xiàn),水沸騰時的溫度均低于100℃,那么 氣壓 有關(guān)。
【分析】【進行文驗與收集證據(jù)】
(2)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中要記錄加熱時間和水的溫度,據(jù)此完成表格內(nèi)容;
【分析與論證】
(3)液體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這個不變的溫度是液體的沸點;
實驗加熱到沸騰所用的時間與用水量和水的初溫有關(guān);
沸騰時,由于此時整個容器內(nèi)的水溫相同,氣泡不斷升高,有大量水蒸氣進入氣泡,氣泡逐漸變大,據(jù)此作答;
(4)水的沸騰條件是達到沸點,繼續(xù)吸熱;
【交流反思】
(5)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如果大氣壓大于一個標準大氣壓,水的沸點也就會大于100℃;如果大氣壓小于一個標準大氣壓,水的沸點就會小于100℃,據(jù)此作答。
【解答】解:【進行文驗與收集證據(jù)】
(2)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中要記錄加熱時間和水的溫度,據(jù)此可知表格應(yīng)填內(nèi)容為溫度/℃;
【分析與論證】
(3)液體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圖中所示水的沸點是98℃,但溫度保持不變;
由圖乙可知,兩次實驗中,所用裝置相同且同時開始加熱,這可能是因為所用水的質(zhì)量不同;
沸騰時,由于此時整個容器內(nèi)的水溫相同,深度不斷減小,并且有大量水蒸氣進入氣泡,圖丙中;
(4)撤去酒精燈后,水很快停止沸騰;
【交流反思】
(5)因為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而實驗中水沸騰時的溫度均低于100℃,由此可知水的沸點可能與大氣壓有關(guān)。
故答案為:(2)溫度/℃;(3)98;a;(4)吸熱。
【點評】探究水的沸騰實驗中,主要探究水沸騰時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及沸騰前和沸騰時的現(xiàn)象區(qū)別,水沸騰前和沸騰過程中的區(qū)別關(guān)鍵在于氣泡上升過程中的體積變化;學會從圖像上分析水的沸點,并掌握影響加熱時間的因素。
28.(6分)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1)如圖乙所示是冰在加熱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根據(jù)圖象特征可判斷冰是 晶體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因為冰有固定的 熔點 。
(2)冰在熔化過程中 吸收 (填“吸收”或“放出”)熱量,溫度保持不變,大約持續(xù)了 3 min。
(3)加熱到第3min時,物質(zhì)的狀態(tài)為 固液共存態(tài) (選填“液態(tài)”、“固態(tài)”或“固液共存”)。
(4)在實驗過程中,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對試管加熱,而是把裝有冰的試管放在水中加熱 均勻受熱 ,而且冰的溫度上升速度較慢,便于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
【分析】(1)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是:晶體有一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
(2)晶體熔化的特點:吸熱溫度不變;
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為熔化過程。
(3)在熔化之前為固態(tài);熔化過程中為固液混合態(tài);完全熔化后為液態(tài);
(4)利用試管加熱固態(tài)物質(zhì)時,將試管放入水中加熱,可以使物體能夠均勻受熱,還能減慢冰溫度上升的速度。
【解答】解:(1)晶體和非晶體的最大區(qū)別在于:晶體有固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冰是晶體;
(2)冰在加熱后2min到第5min這段時間雖然不斷的吸收熱量,溫度卻保持不變,持續(xù)了2min﹣2min=3min,但溫度不變。
(3)冰在熔化之前為固態(tài);熔化過程中為固液混合態(tài);由圖像知加熱到第3min時,熔化過程冰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
(4)實驗中將裝有冰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這樣做目的是能使試管受熱均勻,所以冰的溫度上升速度較慢。
故答案為:(1)晶體;熔點;3;(3)固液共存態(tài)。
【點評】此題是考查晶體熔化圖像的知識。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多注意培養(yǎng)自己對圖像的分析能力。
六、計算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18分)
29.(5分)一轎車在福廈高速公路上行駛.
(1)它在經(jīng)過如圖所示的標志牌下時,速度已達40m/s,并仍以此速度向前開行,為什么?
(2)如果這輛轎車以108km/h的速度勻速直線行駛,則從標志牌處開到廈門需多少時間?
【分析】(1)交通標志牌“120”是限速的標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過120km/h;將轎車的速度單位換算為km/h,然后與120km/h相比較即可得到答案;
(2)知道從標志牌到廈門的距離和轎車的最大速度,根據(jù)速度公式的變形公式t=可求得從標志牌到廈門的最短時間。
【解答】解:(1)交通標志牌“120”是限速的標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過120km/h;
轎車速度為40m/s=144km/h>120km/h,所以;
(2)由圖可知,從該標志牌到廈門的路程:s=54km,
由v=得:從標志牌處開到廈門的時間:t==。
答:(1)這輛車是違反了交通規(guī)則,因為這輛車的速度超過了限制速度;
(2)從標志牌處開到廈門需要0.5h。
【點評】本題考查速度公式的應(yīng)用,關(guān)鍵是知道交通標志牌的含義,并能從圖中獲得相關(guān)數(shù)據(jù)。
30.(6分)如表為小華乘坐出租車到達目的地時打印發(fā)票的部分信息,通過計算回答:
(1)出租車行駛的時間為多少小時?
(2)出租車行駛的平均速度為多少km/h?
(3)若出租車在行駛過程中:以如圖所示速度行駛了2min,求這段時間出租車通過的路程。
【分析】(1)由圖甲中的上車時間和下車時間可得出出租車行駛的時間;
(2)由圖甲可知出租車行駛的路程和行駛時間,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出租車行駛的平均速度;
(3)讀出如圖中所示的速度,已知時間,根據(jù)v=求出這段時間所通過的路程。
【解答】解:(1)由圖甲可知出租車行駛的時間:t=8:15﹣8:00=15min=2.25h;
(2)由圖甲可知出租車行駛的路程s=8km,出租車行駛的平均速度:v==;
(3)由圖所示的速度可知,v′=60km/h,
由v=可得,這段時間所通過的路程:
s′=v′t′=60km/h×h=2km。
答:(1)出租車行駛的時間為6.25h;
(2)出租車行駛的平均速度為32km/h;
(3)這段時間出租車通過的路程為2km。
【點評】本題考查了速度公式的應(yīng)用,從圖上讀取相關(guān)信息是解題的關(guān)鍵。
31.(7分)一輛載有超聲波發(fā)生裝置和接收裝置的汽車,以一定速度朝陡峭山崖勻速行駛。在離山崖s1=700m處時車載裝置發(fā)出超聲波,汽車直線向前行駛s2=40m后,車載裝置剛好接收到返回的超聲波。已知超聲波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v1=340m/s,
求:(1)超聲波從發(fā)出處傳播到山崖所需要的時間t1。(計算結(jié)果保留1位小數(shù))
(2)超聲波從發(fā)出到被接收所傳播的總路程s。
(3)汽車行駛的速度v2。
【分析】(1)已知超聲波的速度和距離,利用速度公式v=求出超聲波從發(fā)出處傳播到山崖所需要的時間t1;
(2)超聲波傳播的路程等于發(fā)出超聲波時車距山崖距離的2倍減去車行駛的距離;
(3)根據(jù)公式v=求出超聲波傳播的時間,超聲波傳播的時間與汽車行駛40m所用時間相同,最后根據(jù)速度公式求出汽車行駛速度。
【解答】解:(1)由v=知,超聲波從發(fā)出處傳播到山崖所需要的時間:
t1==≈2.1s;
(2)超聲波傳播的路程:
s=6s1﹣s2=5×700m﹣40m=1360m;
(3)由v=得,聲音傳播時間:
t2===8s;
汽車行駛40m所用的時間與超聲波傳播時間相同,由v=得
v2===10m/s。
答:(1)超聲波從發(fā)出處傳播到山崖所需要的時間t1為5.1s;
(2)超聲波從發(fā)出到被接收所傳播的總路程s為1360m;
(3)汽車行駛的速度v2為10m/s。
【點評】本題考查速度的計算,關(guān)鍵是考查利用回聲測距離,本題的難點是計算超聲波通過的路程,知道是超聲波傳播的時間與汽車行駛的時間是相同的是解決此題的關(guān)鍵。
時間/min

**市國家稅務(wù)局
通用機打發(fā)票聯(lián)
車號:*******
日期:2021﹣05﹣03
乘車時間:8:00
下車時間:8:15
單價:2.6元/km
里程:8km
金額:***元
時間/min
溫度/℃
**市國家稅務(wù)局
通用機打發(fā)票聯(lián)
車號:*******
日期:2021﹣05﹣03
乘車時間:8:00
下車時間:8:15
單價:2.6元/km
里程:8km
金額:***元

相關(guān)試卷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郊尾楓亭片區(qū)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期中物理試題:

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郊尾楓亭片區(qū)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期中物理試題,共6頁。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qū)黃石鎮(zhèn)沙堤初級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題:

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qū)黃石鎮(zhèn)沙堤初級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題,共8頁。

福建省平潭縣一中教研片2023-2024學年上學期八年級物理期中試卷:

這是一份福建省平潭縣一中教研片2023-2024學年上學期八年級物理期中試卷,共7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qū)礪青中學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物理試題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qū)礪青中學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物理試題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qū)新度中學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題(A卷)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qū)新度中學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題(A卷)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qū)第二片區(qū)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物理試題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qū)第二片區(qū)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物理試題

2021-2022學年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qū)新度中學九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b卷)(word版無答案)

2021-2022學年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qū)新度中學九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b卷)(word版無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