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通市崇川初級中學2022-2023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三次模擬測試
九年級化學
(試卷共5頁 總分:60分 時間:60分鐘 制卷人:審核人:)
可能?到的相對原?質(zhì)量: H— 1 B— 11 C— 12 O— 16 Na—23 Cu—64
? 、選擇題(每題只有?個正確選項符合題意,每題 2分,共 20 分)
1.下列化學成果是由我國科學家發(fā)明的是( )
A.??藥及燒制瓷器 B.原?論分?學說的創(chuàng)?
C.定量研究空?的組成 D.元素周期表的?次提出
2.分類學習是化學中?種重要的思想,下列分類正確的?組是( )
A.混合物:海?、礦泉? B.堿:燒堿、純堿
C.合成材料:?? 、滌綸 D.氧化物:冰、過氧化氫溶液
3.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過濾 B.添加?理? C.檢查裝置?密性 D.收集?氧化碳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 4-5題:
硫及其化合物有著?泛的應? 。硫的多種化合物在?定條件下能相互轉(zhuǎn)化。不同溫度
下硫單質(zhì)的狀態(tài)和分?結(jié)構(gòu)不同, 其中斜?硫(S8)分?的結(jié)構(gòu)為 。合理應? 和處理含硫化合物,在?產(chǎn)?活中有重要意義。?業(yè)煙?脫硫是將煙?中含有的?氧 化硫除去,“雙堿法”脫硫中涉及到的?步反應為:Na2SO3+Ca(OH)2=CaSO3 +2NaOH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斜?硫由 8 個硫原?構(gòu)成
B.濃硫酸具有吸?性,可?于?燥氨?
C.“雙堿法”中?到的另?種堿是燒堿
D.明礬【KA1(SO4)2 ·12H2O】可?于?來?消毒
5.下列有關硫及其化合物的轉(zhuǎn)化正確的是( )
6.侯?制堿法中制取 NaHCO3 的原理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實驗室?下圖所示裝置制取少量NaHCO3 固體。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裝置 I中可使?稀硫酸代替稀鹽酸
B.裝置Ⅱ 洗?瓶中可使? NaOH溶液除去 HCl
C.裝置Ⅲ中?冰?浴冷卻試管內(nèi)溶液有利于析出NaHCO3固體
D.析出NaHCO3固體后的上層清液中,只含有?種溶質(zhì)NH4Cl
7.通過下列實驗探究 CaCO3 的性質(zhì):
步驟?:將 CaCO3 粉末灼燒?段時間,再將灼燒后的固體投?盛?的燒杯,冷卻?室 溫,測其pH約為 12。
步驟二:向試管中加?少量 CaCO3 粉末,然后加? l0mL 蒸餾? ,振蕩后制成 CaCO3 懸濁液,室溫時測其pH約為 9。在相同實驗條件下,?電導率傳感器測得蒸餾?的電 導率是 8.5,CaCO3 懸濁液電導率為 74。
注:?定體積的溶液中,離?數(shù)?越多,其離?濃度越?,導電性越強,電導率越?。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步驟?中加?酚酞溶液,溶液變紅 B.步驟?中 CaCO3 不?定發(fā)?分解反應
C.步驟?說明有部分 CaCO3 溶于? D. 由實驗可知鹽溶液不?定呈中性
8.右圖是 MgSO4 飽和溶液中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圖,下列正確的是( )
A.M 點表示 20℃時MgSO4 的飽和溶液
B.N 點時MgSO4 的溶解度為 35.1g
C.75℃的MgSO4 飽和溶液降溫? 20℃,析出晶體10g
D.100℃的MgSO4 飽和溶液降溫? 20℃,其溶質(zhì)質(zhì)量 分數(shù)先不變后變?
9.下列實驗?案能達到實驗?的的是( )
A.圖1除去銅粉中混有的鐵粉 B.圖2鑒別?和過氧化氫溶液
C.圖3探究紅磷和?磷的著?點?低 D.圖4探究鐵?銹是否需要?
10.“7150滅?劑”(C3H9B3O6,相對分?質(zhì)量為 174)燃燒時消耗?量氧? ,從?有效滅。反應為 aC3H9B3O6+bO2cBxOy+dH2O+eCO2 。反應過程中?成 CO2 的質(zhì)量隨 O2 質(zhì)量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化學計量數(shù) b:e=3:2
B.BxOy 中x 與y 的?為 2∶ 3
C.28.8g O2 反應時,?成的H2O 的質(zhì)量為 16.2g
D.M 點時,參加反應的 C3H9B3O6,質(zhì)量為 8.7g
二 、非選擇題(5道大題,共 40 分)
(8 分) 宏觀和微觀相結(jié)合是認識物質(zhì)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的重要?法。
(1)?的組成及構(gòu)成
①圖1是電解?的實驗裝置,a、b 管產(chǎn)??體的質(zhì)量之?為 。
②圖 2是氫?在氧?中燃燒微觀過程,該過程中沒有發(fā)?改變的微粒是 ,保持?化學性質(zhì)的微粒是 。
③下列能證明?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是 。
A.?的電解 B.?的蒸餾
C.氫?在氧?中燃燒 D.?的三態(tài)變化
(2)氯及其化合物的“化合價-物質(zhì)類別”關系如圖。
①物質(zhì) X 的化學式是 。
②圖中 a 的值為 。
③寫出 Y 通過中和反應?成 KCl 的化學?程式 。
12.(8 分) ?種?業(yè)制備??氯化鎂的流程如下:
(1)海?通過?系列蒸發(fā)?氯化鈉晶體析出可得到苦? ,此過程發(fā)?了 變化(填“物理”或“化學”);蒸發(fā)?飽和過程中氯化鈉的濃度 ; (填“變?”“變?”或“不變”)
(2)“沉鎂”中加?的物質(zhì) X 通常選???灰?不? NaOH的原因是 ;加?? ?灰沉鎂時發(fā)?了 種基本類型的反應。
(3)“煅燒”過程中?成兩種氧化物,化學?程式為 。
(4)“氯化”得到的?體具有可燃性,則該?體的化學式為 ;“氯化”過程中體現(xiàn)了碳的 。(填“氧化性”或“還原性”)
13.(8 分)天然??泛應?于?產(chǎn)?活,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Ⅰ .天然?是重要的能源
(1) 天然?是?種化?能源,再列出?種你知道的化?能源 。
(2) 室溫下,充分燃燒 1g天然?和 1g煤,產(chǎn)?的 CO2、熱量的對?如圖 1 所示。據(jù)圖 1 分析,與煤相?,?天然?作燃料的優(yōu)點有 。
(3) 已知同溫同壓下,分?數(shù)相同的?體體積相同。要使 CH4 充分燃燒且恰好完全反應,則 CH4 和 O2 的體積?為 。使?天然?的灶具燃燒時如發(fā)現(xiàn)?焰呈??, 鍋具底出現(xiàn)??物質(zhì),應 (填“調(diào)?”或“調(diào)?” ) 進?? 。
Ⅱ .天然?是重要的化?原料
(4) 甲烷?溫下重整可制得合成?,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 2 ,該反應的化學?程式為 ;使?不同的催化劑可制得不同的物質(zhì),下列僅以合成?中的 CO、H2 為原料通過化合反應,不可能制得的物質(zhì)是 。
A. 甲醇 (CH3OH) B. ?醇 (C2H5OH) C.尿素【CO(NH2) 2】
Ⅲ .天然?轉(zhuǎn)化為 H2 ,作氫氧燃料電池的燃料
(5) ?定條件下,甲烷和?氧化碳重整發(fā)?的物質(zhì)轉(zhuǎn)化為 CH4 + CO2 →CO + H2;該轉(zhuǎn)化技術(shù)可解決的環(huán)境問題是 。
14. (10 分) 碘化鉀(KI)是??固體,保存不當會被氧化為單質(zhì)碘 (I2) ?泛?變質(zhì)。
【查閱資料】
I .對于碘化鉀變質(zhì)的原理,可能存在兩種不同的反應:
甲:4KI+O2+2CO2=2K2CO3+2I2
?:4KI+O2+2H2O=4KOH+2I2
Ⅱ.KOH、K2CO3 與 NaOH、Na2CO3 的化學性質(zhì)分別相似。
【進?實驗】
實驗 1:探究變質(zhì)的原理
取適量碘化鉀固體暴露于空??段時間,觀察到固體泛?。往泛?的固體中加?? 量稀硫酸,產(chǎn)????味的?體,通?澄清?灰?中,澄清?灰?變渾濁。
(1) ?灰?變渾濁的原因是 (?化學?程式表示)。
(2) 化學?組認為:據(jù)此現(xiàn)象,還不能得出“反應甲是造成碘化鉀變質(zhì)的原因”的結(jié)論。 理由是 。
實驗 2:探究變質(zhì)的條件
分別取等量 KI 放?盛有不同物質(zhì)的集?瓶中,塞緊膠塞,若?天后觀察。
(3) 對?實驗 (填序號),可以得出 KI 變質(zhì)?定與?有關;對?實驗 c 和 d 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 。
(4) 從上述實驗可推知,KI 變質(zhì)的條件?定與 有關。
實驗 3:探究?氧化碳的作?
分別取 10mL 同濃度的 KI 溶液于 3個燒杯中 (編號 1,2,3) ,再向燒杯2中通?CO2,向燒杯 3 中滴加?滴鹽酸,分別?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放置在不含 CO2 的空?中相同?段時間。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記錄如下:
【解釋與結(jié)論】
(5)CO2 使 KI 變質(zhì)加快的原因是 ;燒杯 2 和 3 中現(xiàn)象說明了 。
【反思與評價】
(6)設計實驗驗證稀鹽酸中的氫離?能加快 KI 的變質(zhì),?不是氯離? 。
(必須?到的試劑:淺?? KI 溶液、2%稀 HCl、2%NaCl 溶液)
15. (6 分)銅及其化合物?泛應?于?活?產(chǎn)中。
(1)?銅是?屬冶鑄史上最早的材料,適?于鑄造各種器具、機械零件、?輪等。 ?銅屬于 (填“?屬單質(zhì)”或“合?” )
(2)氧化銅對某些化學反應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種制備氧化銅的?法為:將?定 量的 CuCl2(?棕?)與NaOH 固體在容器中充分研磨,可制得 CuO。
①制備時還?成?種鹽與氧化物,則反應的化學?程式為 。
②制備實驗過程中,判斷反應發(fā)?的實驗現(xiàn)象為 。
(3)氫氧化銅?維納?材料是?種新興材料,具有良好的電化學、光學性能。制備原理 如下:Na2O2+CuSO4+2H2O=Cu(OH)2↓+H2O2+Na2SO4。實驗室? 100g 濃度為 0.39% 的 Na2O2 溶液與稍過量的 CuSO4 溶液反應,理論上可制得多少克氫氧化銅?維納?材料?(寫出計算過程)實驗 a
實驗 b
實驗 c
實驗 d
固體變潮,表?微?
固體?明顯現(xiàn)象
固體變潮,?現(xiàn)象
固體變潮,表?變?
燒杯序號
1
2
3
溶液pH
pH=7
pH=6
pH=4
溶液顏?
??
淺??
??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學校九年級化學第一學期期末預測試題含答案,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實驗能用下圖表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鄭州外國語學校2022-2023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三次模擬測試化學試卷,共4頁。
這是一份實驗初中2022—2023學年度第三次中考模擬測試化學試卷,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質(zhì)由原子直接構(gòu)成的是,下列物質(zhì)屬于氧化物的是,下列屬于復合肥的是,下列屬于塑料制品回收標志的是,泡騰片放入水中,產(chǎn)生很多氣泡,下列實驗現(xiàn)象,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