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Ⅰ卷(選擇題 6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
1.下列情況中,可以將所研究的物體抽象成質(zhì)點模型的是( B )
A.裁判員研究跳水運動員在空中的翻滾動作,人可看成質(zhì)點
B.研究“和諧號”高鐵全程運行的平均速度,車可看成質(zhì)點
C.研究自轉(zhuǎn)中的地球的轉(zhuǎn)動快慢,地球可看成質(zhì)點
D.教練員研究乒乓球選手發(fā)球時球的旋轉(zhuǎn),球可看成質(zhì)點
解析:A,C,D三個選項中的研究對象,主要研究的是運動姿勢,所以均不能看作質(zhì)點,而研究“和諧號”高鐵全程運行的平均速度時,車的形狀對所研究問題影響不大,車可以看作質(zhì)點.故選C.
2.在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巢湖”艦、“千島湖”艦護送下,“河北錦繡”“銀河”等13艘貨輪從南海順利抵達(dá)亞丁灣西部預(yù)定海域.此次護航總航程4 500海里.若所有船只運動速率相同,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4 500海里”指的是護航艦艇的位移
B.研究艦隊平均速度時可將“千島湖”艦看作質(zhì)點
C.以“千島湖”艦為參考系,“巢湖”艦一定是運動的
D.根據(jù)題中數(shù)據(jù)可求出此次航行過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析:“4 500海里”指的是護航艦艇的路程,研究艦隊平均速度時可將“千島湖”艦看做質(zhì)點,但題中未給出位移與時間,無法計算平均速度.因所有船只運動速率相同,若以“千島湖”艦為參考系,“巢湖”艦不一定是運動的,故B正確.
3.如圖所示的時間軸,下列關(guān)于時刻和時間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 )
A.t2表示時刻,稱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稱為2 s內(nèi)
B.t2~t3表示時間,稱為第3 s內(nèi)
C.t0~t2表示時間,稱為最初2 s內(nèi)或第2 s內(nèi)
D.tn-1~tn表示時間,稱為第(n-1)s內(nèi)
解析:t2表示時刻,稱為第2 s末或第3 s初,但不能稱為2 s內(nèi),2 s內(nèi)表示時間,A錯誤;t2~t3表示兩個時刻之間,是時間,稱為第3 s 內(nèi),B正確;t0~t2表示時間,稱為最初2 s內(nèi),不是第2 s內(nèi),C錯誤;tn-1~tn表示時間,稱為第n s內(nèi),故D錯誤.
4.物體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第2 s內(nèi)的位移為x m,則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大小是( B )
A. m/s2B. m/s2
C. m/s2D. m/s2
解析:由位移公式x=v0t+at2得物體在第2 s內(nèi)的位移x=a×22-a×12,解得a= m/s2,B正確.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加速度大,速度一定大B.速度改變量Δ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C.物體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D.速度很大的物體,其加速度可以很小
解析: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量Δv與所用時間Δt的比值,描述的是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速度變化的快慢,不能反映速度的大小,故加速度大,速度可能很小,加速度小,速度可能很大,A錯誤,D正確;當(dāng)速度的變化量Δv很大時,若時間Δt也很大,由a=可知a不一定大,B錯誤;物體有加速度,只表明其速度在變化,它可以變大,也可以變小,也可以只有速度的方向改變而大小不變,C錯誤.
6.在物理學(xué)研究過程中科學(xué)家們創(chuàng)造了許多物理學(xué)研究方法,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極限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關(guān)于所用物理學(xué)研究方法的敘述錯誤的是( B )
A.根據(jù)速度定義式v=,當(dāng)Δt非常小時,就可以表示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該定義采用了極限法
B.在不需要考慮物體的大小和形狀時,用質(zhì)點來代替實際物體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C.加速度的定義式為a=,采用的是比值定義法
D.在推導(dǎo)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運動過程劃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這里采用了微元法
解析:用質(zhì)點代替實際物體采用的是理想模型法,而不是等效替代法,B錯誤,A,C,D均正確.
7.一個質(zhì)點做變速直線運動,以v1=10 m/s的平均速度完成前路程,以v2=30 m/s的平均速度完成剩下的路程,則全過程的平均速度為( B )
A.20 m/sB.18 m/sC.23.3 m/sD.40 m/s
解析:設(shè)全程長為x,則前路程所需的時間t1=,后路程所需的時間t2=.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 m/s=18 m/s,故B正確.
8.一物塊(可看成質(zhì)點)以一定的初速度從一光滑斜面底端A點上滑,最高可滑到C點,已知AB是BC的3倍,如圖所示,已知物塊從A到B所需時間為t0,則它從B經(jīng)C再回到B,需要的時間是( C )
A.t0B.C.2t0D.
解析:將物塊從A到C的勻減速直線運動,運用逆向思維可看成從C到A的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jù)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可知連續(xù)相鄰相等的時間內(nèi)位移之比為奇數(shù)比,而CB∶AB=1∶3,正好符合奇數(shù)比,故tAB=tBC=t0,且從B到C的時間等于從C到B的時間,故物塊從B經(jīng)C再回到B需要的時間是2t0,C正確.
9.一物體以初速度為v0做勻減速運動,第1 s內(nèi)通過的位移為x1=3 m,第2 s內(nèi)通過的位移為x2=2 m,又經(jīng)過位移x3,物體的速度減小為0,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
A.初速度v0的大小為2.5 m/sB.加速度a的大小為1 m/s2
C.位移x3的大小為mD.位移x3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為0.75 m/s
解析:由Δx=aT2得a==1 m/s2.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時間公式,則有x1=v0t1-a得v0=3.5 m/s,故A錯誤,B正確;設(shè)物體停止時位移為x,所用時間為t,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速度公式和速度—時間公式,則有=2ax,v0=at,解得x= m,t=3.5 s,因此,x3=x-x1-x2= m,所用時間t3=t-t1-t2=1.5 s,位移x3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0.75 m/s,故C,D正確.
10.卡車以v0=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因為路口出現(xiàn)紅燈,司機立即剎車,使卡車勻減速直線前進直至停止.停止等待6 s后,交通燈變?yōu)榫G燈,司機立即啟動卡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從開始剎車到恢復(fù)到原來的速度所用時間t=12 s,勻減速過程的加速度是勻加速過程的2倍,反應(yīng)時間不計.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卡車勻減速所用時間t1=2 s
B.勻加速的加速度為5 m/s2
C.卡車剎車過程通過的位移是20 m
D.從卡車開始剎車到剛恢復(fù)到原來速度的過程中,通過的位移大小為40 m
解析:因為卡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末速度等于卡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初速度,勻減速過程的加速度是勻加速過程的2倍,根據(jù)t=知勻減速運動的時間是勻加速運動時間的一半,所以卡車做勻減速運動的時間t1=2 s,A正確;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時間t2=2t1=4 s,則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2==2.5 m/s2,B錯誤;卡車剎車過程中的位移x1=t1=10 m,C錯誤;卡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x2=t2=20 m,則卡車從開始剎車到剛恢復(fù)到原來速度的過程中,通過的位移大小為30 m,D錯誤.
11.
有一物體做直線運動,其vt圖像如圖所示,則該物體加速度與速度同向的時間是( C )
A.只有0
這是一份2020年廣東普通高中學(xué)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 物理模塊過關(guān)檢測卷選修1-1模塊過關(guān)檢測卷 解析版,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0年廣東普通高中學(xué)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 物理模塊過關(guān)檢測卷選修3-1模塊過關(guān)檢測卷 解析版,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0年廣東普通高中學(xué)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 物理模塊過關(guān)檢測卷必修2模塊過關(guān)檢測卷 解析版,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