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密封線內(nèi)項目填寫清楚??忌鞔饡r,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必須在題號所指示的答題區(qū)域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3.本試卷主要命題范圍:必修第一冊。
第I卷(選擇題共46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共4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7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每小題4分;第8~10題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1.野蜂身形很小,很難直接追蹤,尋蜂愛好者根據(jù)蜂的習性,發(fā)現(xiàn)用白色羽毛套住蜂腰,就可以追蹤野蜂,找到蜂巢.下列關于野蜂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野蜂身形體積很小,可以把它看作質(zhì)點
B.觀察野蜂采花時,可以把它看作質(zhì)點
C.追蹤野蜂回巢蹤跡時可以把它看作質(zhì)點
D.飛得很快的野蜂不能看作質(zhì)點,飛得慢的野蜂可以看成質(zhì)點
2.廣東首次啟用無人機配送檢測樣本,一架載著生物樣本的多旋翼無人機人廣東省第二人民醫(yī)院起飛,飛到90m的高空后,隨即以50km/h的最大速度,僅用10min就送達距醫(yī)院直線距離8km處的醫(yī)檢機構(正常情況下,汽車運輸至少需要30mi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50km/h”指的是無人機全程的平均速度
B. “8km”指的是無人機全程飛行的路程
C.無人機的瞬時速度總比汽車的瞬時速度大
D.無人機全程的平均速度比汽車全程的平均速度大
3.野鴨媽媽抓到魚后,叨著魚,由靜止開始沿直線向距離為d處嗷嗷待哺的小野鴨游去,到達小野鴨所在位置時的速度恰好為零,v—t圖像如圖所示.該過程中野鴨媽媽的最大速度為( )
A. B. C. D.
4.田徑比賽中的跳高項目,經(jīng)歷了“跨越式”、“剪式”、“滾式”、“俯臥式”、“背越式”5次技術性的革命.目前運動員普遍采用“背越式”技術,獲得較好成績的原因是( )
A.采用“背越式”技術,起跳時人體重心可以提高更多
B.在五種技術中“背越式”最易掌握,成績比較穩(wěn)定
C. “背越式”掌握得好的運動員,過桿時重心在橫桿上擦桿而過
D. “背越式”掌握得好的運動員,過桿時重心在橫桿下鉆過去
5.早在戰(zhàn)國時期,《墨經(jīng)》就記載了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可以省力.某人用輕繩將一重物勻速豎直向上提起,拉力的大小為F1;然后用輕繩將同一重物沿傾角為θ的光滑斜面勻速上拉,拉力的大小為F2. F2與F1的比值為( )
A. B. C. D.
6.在航空領域,作用在飛行器豎直方向的氣動力(升力)與重力的比值稱為飛行器的過載,常用g的倍數(shù)表示.能承受足夠大的過載,是對航天員身體素質(zhì)的基本要求.小明在收看神舟十六號發(fā)射直播時,分別在火箭點火前、點火7s時截圖,如圖甲、乙所示.已知火箭最大起飛總質(zhì)量約500噸,直立時箭高約58m.在點火后的7s內(nèi),航天員承受的過載約為( )
甲乙
D.4g
7.如圖所示,居民足不出戶,送食物人員不與他直接接觸,將食物放在吊盤中,居民自行通過細繩搭在光滑定滑輪上將帶鉸鏈的輕桿緩慢上拉,從而取得食物;在輕桿被緩慢上拉到取到食物前的過程中( )
A.此人手上所受的拉力F先減小,后增大
B.此人手上所受的拉力F始終不變
C.輕桿所受壓力先減小,后增大
D.輕桿所受壓力大小始終不變
8.大明洪武二十三年,有一位叫陶成道的官員.他命令仆人把自己的椅子捆綁在47個“鉆天猴”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并命令仆人點燃引線,最終為航天事業(yè)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如果已知“鉆天猴”點火后作勻加速直線運動,點火后5秒末燃料耗盡,且點火后第5秒的位移是22.5m,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燃料耗盡前的加速度是2.5m/s2
B.燃料耗盡前的加速度是5m/s2
C.陶成道離地最大距離是62.5m
D.陶成道離地最大距離是93.75m
9.如圖所示,有一根均勻的非密繞彈簧和4個等質(zhì)量的鉤碼,固定在彈簧底端的A2處和固定在彈簧中部的A1處各有2個鉤碼,整個裝置保持靜止時,A1之上的彈簧長度S1恰好等于A1之下的彈簧長度S2.則( )
A. S1部分的原長(無彈力時的長度)比S2部分的原長短
B.取A1處的一個鉤碼移到A2處,S1部分會縮短
C.取A2處的一個鉤碼移到A1處,彈簧總長不變
D.將A1的懸掛點下移一小段,彈簧總長會變長
10.如圖所示,水平傳送帶以恒定速度逆時針方向運行,運行的速度大小為v,小滑塊以大小為v0的初速度滑上傳送帶,經(jīng)過時間t小滑塊最終離開傳送帶,小滑塊前時間內(nèi)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大于零,后時間內(nèi)所受的摩擦力等于零.小滑塊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恒定不變,小滑塊可看作是質(zhì)點,重力加速度為g,以地面為參照系,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小滑塊最終到達傳送帶右側并離開
B.傳送帶的速度v不可能大于滑塊初速度v0
C.前時間小滑塊的位移為
D.前時間小滑塊的位移最大
第II卷(非選擇題共54分)
二、填空題:本題共2小題,共14分.把答案填在題中的橫線上或按要求作答.
11.(6分)某小組利用打點計時器對物塊沿傾斜的長木板加速下滑時的運動進行研究.物塊拖動紙帶下滑,打出的紙帶一部分如圖所示.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紙帶上標出的每兩個相鄰點之間還有4個打出的點未畫出.在A、B、C、D、E五個點中,打點計時器最先打出的是 點,在打出C點時物塊的速度大小為 m/s(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物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12.(8分)在“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實驗中,用到的實驗器材有:帶釘子的木板、白紙、圖釘、彈簧測力計2個、帶2個細繩套的橡皮條、刻度尺等,實驗情形如圖甲所示.
(1)某次實驗時彈簧秤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它的讀數(shù)為 N.
甲乙丙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填字母代號)
A.極限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變量法D.放大法
(3)某次實驗記錄紙如圖丙所示,O點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長到的位置,兩彈簧測力計共同作用時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別為
A.ON和OQ方向B.ON和OP方向C.OQ和OP方向
(4)為了更好地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作好上述三個力的圖示后,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用虛線把F3的箭頭端分別與F1、F2的箭頭端連接,分析構成的四邊形的形狀特點
B.重復多次實驗,每次實驗都應將橡皮筋拉到O點位置
C.重復多次實驗,兩彈簧測力計共同作用時F1和F2的大小盡可能大一些
D.重復多次實驗,兩彈簧測力計共同作用時F1和F2的夾角盡可能大一些
三、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共40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
13.(10分)如圖所示,固定框架底端AB的距離為L,在A、B兩點分別固定兩根自由長度均為0.3L的相同輕質(zhì)橡皮條,用一長度、質(zhì)量均不計的網(wǎng)兜將兩橡皮條連接起來,初始處于水平繃緊狀態(tài).現(xiàn)將一小重物放入網(wǎng)兜內(nèi),靜止時兩橡皮條的位置如圖中虛線所示,此時兩根橡皮條長度均為L,已知橡皮條的彈力與形變量滿足胡克定律,且勁度系數(shù)為k.求:
(1)單根橡皮條的彈力大小F彈;
(2)小重物的重量.
14.(13分)高速公路上因大霧導致車輛追尾的事故時有發(fā)生.一輛小汽車以30m/s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司機突然發(fā)現(xiàn)前方同一車道上50m處有一輛重型大貨車正以10m/s同向行駛,為防止發(fā)生意外,司機立即采取制動措施
(1)若小汽車從30m/s緊急制動,可以滑行90m,求小汽車制動時的加速度大小為多少?
(2)若滿足(1)條件下,小汽車發(fā)現(xiàn)大貨車后立即采取緊急制動,則兩車何時相距最近?最近距離是多少米?
(3)實際情況是小車司機發(fā)現(xiàn)貨車到采取制動措施有一定的反應時間.則要想避免發(fā)生追尾,允許小汽車司機的反應時間最長為多少秒?
15.(17分)如圖所示,左端帶有豎直擋板的平板工件靜置于水平桌面上,工件底面與水平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0.2;O為工件上表面一點(圖中未畫出),工件上表面O點左側光滑、右側粗糙.一小滑塊緊靠擋板放在工件上,其與工件上表面粗糙部分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8.現(xiàn)對工件施加F=12N的水平推力,并在1.5s后撤去,當滑塊到達O點時工件速度恰好為零,已知工件質(zhì)量M=2kg,滑塊質(zhì)量m=1kg,g取10m/s2,桌面足夠長.
(1)求水平推力作用過程中,滑塊對擋板壓力的大??;
(2)求工件光滑部分的長度d;
(3)若最終滑塊恰好未從工件上滑下,求工件的長度L.
牡丹江市第二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第二次階段性考試
物理
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
1.CAD.能否看作質(zhì)點,取決于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是否有影響,不能只看體積或者運動狀態(tài),AD錯誤;B.觀察野蜂采花時,要看到采花的動作,不能看作質(zhì)點,B錯誤;C.追蹤野蜂回巢蹤跡時,野蜂自身的大小和形狀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質(zhì)點,C正確.故選C.
2.DA. “50km/h”指的是無人機的最大速度,不是全程的平均速度,A錯誤;B. “8km”指的是醫(yī)院與醫(yī)檢機構的位移大小,不是無人機全程飛行的路程,B錯誤;C.無人機在飛行時不是全程勻速飛行,在剛起飛階段和即將到達階段大小,無人機的瞬時速度也可以很小,故無人機的瞬時速度并不是總比汽車的瞬時速度大,C錯誤;D.根據(jù)平均速度定義式由于位移相同,無人機所用時間小于汽車所用時間,故無人機全程的平均速度比汽車全程的平均速度大,D正確;故選D.
3.A由圖像的面積等于位移可知解得,故選A.
4.DA. “背越式”技術是使重心降低,故A項錯誤;B. “背越式”需要控制好身體的弧線,并掌握好過桿時機,其難度較大,不易掌握,故B項錯誤;CD.采用“背越式”技術,人體兩端向下彎曲狀,當人體從桿上通過時,重心在桿下,故C項錯誤,D項正確.故選D.
5.A設重物的質(zhì)量為m,根據(jù)物體的平衡條件有,,解得,A正確.故選A.
6.B由題知,在點火后的7s內(nèi)火箭上升約58m,由,解得火箭的加速度為,又由牛頓第二定律,航天員承受的過載約為,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
7.D對懸掛點受力分析如圖所示力的三角形與幾何三角形相似,由相似比,mg不變,h不變,L繩變小,L桿不變,所以F減小,F(xiàn)N不變.故選D.
8. BDAB.設前五秒的位移為x5,前四秒的位移為x4,加速度為a,故有,,,解得,故A項錯誤,B項正確;CD.由上面的分析解得x5=62.5m,5秒后,陶成道做豎直上拋運動,設5秒末的速度為v,豎直上拋運動的上升最大高度為h,陶成道整個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高度為H,則有,,解得H=93.75m,故C項錯誤,D項正確.故選BD.
9.ADA.彈簧A1之上部分的拉力要與A1之下的所有物體總重平衡,故大小等于A1和A2的總重;而A1之下部分的拉力僅與A2的重力平衡,故大小等于A2的重.由于A1之上部分受到較大的拉力,所以如果都撤除拉力,則S1部分應該收縮量大于S2部分的收縮量,由于,可見即S1部分的原長(無彈力時的長度)比S2部分的原長短,故A正確;B.取A1處的一個鉤碼移到A2處,S1部分受力不變,不會縮短,故B錯誤;C.取A2處的一個鉤碼移到A1處,S1部分受力不變,S2部分受力變小收縮,彈簧總長變短,故C錯誤;D.將A1的懸掛點下移一小段,A1移過的一小段彈簧受力變大被拉長,其余部分受力不變,故總長變長,故D正確.故選AD.
10.BCA.由題意知小滑塊先減速向前運動,速度為零后再反向加速運動,和傳送帶共速之后勻速在傳送帶上勻速運動直到離開,A錯誤;B.根據(jù)運動學公式可得,小滑塊正向減速運動的距離為,緊接著反向加速運動的距離為,由題意可知,因此,B正確:C. 時刻的末速度大小為v,小滑塊初速度大小為v0,前時間內(nèi)平均速度為,則位移為,C正確;D.速度為零時位移最大,但時刻小滑塊已經(jīng)反向運動了,D錯誤.故選BC.
11.A0.2330.75(每空2分)
解析:分析可知,物塊沿傾斜長木板最勻加速直線運動,紙帶上的點跡,從A到E,間隔越來越大,可知,物塊跟紙帶的左端相連,紙帶上最先打出的是A點;在打點計時器打C點瞬間,物塊的速度;根據(jù)逐差法可知,物塊下滑的加速度.
12.(1)3.14~3.17(2分)(2)B(3)B(2分)(4)A(2分)
解析:(1)彈簧秤的精度為0.1N,估讀到0.01N,讀數(shù)為3.15N(3.14~3.17);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兩彈簧秤拉伸的方向為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別為ON和OP方向.故選B.
(4)為了更好地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作好上述三個力的圖示后,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驗證理論合力和實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故選A
13.解:(1)橡皮條位于圖中虛線位置時每根橡皮條的伸長量
由胡克定律可得
解得
(2)如圖兩橡皮條位于圖中虛線位置時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θ=30°小重物的重力等于兩根橡皮條彈力的合力
解得小重物的重量
14.解:(1)對小汽車,有
解得
故汽車制動時的加速度大小為5m/s2.(1分)
(2)當二者共速時相距最近,有
小車運動的位移為
大貨車的位移為
則最近距離為
故兩車在4s末相距最近,最近距離為10m.(1分)
(3)設反應時間為t反,則有
即
解得
故允許小汽車司機的反應時間最長為0.5s.(2分)
15.解:(1)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滑塊與工件看作整體,對整體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對滑塊則有,
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滑塊對擋板壓力的大小為2N.(1分)
(2)撤去推力F時,滑塊與工件的速度為
撤去推力F后,滑塊勻速到達O點,工件做減速運動,對工件則有,
工件運動時間是
工件光滑部分的長度
(3)滑塊運動到粗糙面上時,對滑塊則有,,
對工件則有,
滑塊做減速運動,工件做加速運動,所以有滑塊運動在粗糙面上時,與工件達到共速,則有
解得,,滑塊恰好沒有從工件上滑下,粗糙面長度
則有工件的長度為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級中學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 物理試題(含解析),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分第Ⅰ卷兩部分,本試卷主要命題范圍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期中考試物理試題,文件包含六上31《緊密聯(lián)系的工具和技術》pptx、六上31《緊密聯(lián)系的工具與技術》docx、第1課-緊密聯(lián)系的工具和技術mp4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2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物理上學期第二次階段性考試試卷(PDF版附解析),共20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