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xiàn)金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

    • 48.6 KB
    • 2023-11-03 15:41
    • 119
    • 0
    • 教習網(wǎng)3275309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第1頁
    1/17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第2頁
    2/17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第3頁
    3/17
    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

    展開

    這是一份浙江省臺州市黃巖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10)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3.1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一)(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對稱,而且認為西洋是法治的社會,我們是“人治”的社會。其實這個對稱的說法并不是很清楚的。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說法律本身能統(tǒng)治,能維持社會秩序,而是說社會上人和人的關(guān)系是根據(jù)法律來維持的。法律還得靠權(quán)力來支持,還得靠人來執(zhí)行?,F(xiàn)代論法理的學者中有些極重視人的因素。他們注意到在應用法律于實際情形時,必須經(jīng)過法官對于法律條文的解釋。
    這樣說來,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區(qū)別呢?如果人治是法治的對面,意思應當是“不依法律的統(tǒng)治”了。統(tǒng)治如果是指社會秩序的維持,我們很難想象一個社會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維持,人和人的關(guān)系可以不根據(jù)什么規(guī)定而自行配合的。如果不根據(jù)法律,根據(jù)什么呢?望文生義地說來,人治好像是指有權(quán)力的人任憑一己的好惡來規(guī)定社會上人和人的關(guān)系的意思。我很懷疑這種“人治”是可能發(fā)生的。
    所謂人治和法治之別, 不在“人”和“法”這兩個字上, 而是在維持秩序時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據(jù)的規(guī)范的性質(zhì)。
    鄉(xiāng)土社會秩序的維持,有很多方面和現(xiàn)代社會秩序的維持是不相同的??墒撬煌牟⒉皇钦f鄉(xiāng)土社會是“無法無天”,或者說“無需規(guī)律”。的確有些人這樣想過。返璞歸真的老子覺得只要把社區(qū)的范圍縮小,在雞犬相聞而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的社會里,社會秩序無需外力來維持,單憑每個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無事了。這種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就是在現(xiàn)代交通之下,全世界的經(jīng)濟已密切相關(guān)到成為一體時,美國還有大多數(shù)人信奉著古典經(jīng)濟學里的自由競爭的理想,認為在自由競爭下,冥冥之中,自有一雙看不見的手,會為人們理出一個合于道德的經(jīng)濟秩序來的。可是鄉(xiāng)土社會并不是這種社會,我們可以說這是個“無法”的社會,假如我們把法律限于以國家權(quán)力所維持的規(guī)則,但是“無法”并不影響這社會的秩序,因為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
    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而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傳統(tǒng)是社會所累積的經(jīng)驗。鄉(xiāng)土社會安土重遷,在這種不分秦漢,代代如是的環(huán)境里,個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經(jīng)驗,而且同樣可以信任前輩的經(jīng)驗。一個在鄉(xiāng)土社會里種田的老農(nóng)所遇著的只是四季的轉(zhuǎn)換,而不是時代變更。愈是經(jīng)過前代生活中證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堯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禮治從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guī)律拘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自動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只是主動地服于成規(guī)罷了??鬃右辉俚赜谩翱恕弊?, 用“約”字來形容禮的養(yǎng)成,可見禮治并不是離開社會, 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構(gòu)成的秩序了。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禮治秩序》,有刪改)
    1. 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法治是以法律作為維持社會秩序的力量,因而讓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有了自行配合的依據(jù)。
    B. 人治是統(tǒng)治者僅以個人的好惡作為社會公認的行為準則進行統(tǒng)治的一種治理方式。
    C. 禮治是按照歷史累積形成的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來維持社會秩序的一種治理方式。
    D. 禮和法律本來沒有什么區(qū)別,它們都只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用來規(guī)定社會上人和人的關(guān)系。
    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前三段是文章的引論, 通過對“人治”和“法治”概念的辨析, 指出了它們的區(qū)別所在,為下文分析鄉(xiāng)土中國的秩序打下基礎(chǔ)。
    B. 第四段以老子小國寡民的社會理想和美國人自由競爭的理想作對比,證明了鄉(xiāng)土社會秩序的維持和現(xiàn)代社會秩序的維持是不同的。
    C. 文章后四段作者提出了鄉(xiāng)土中國是“禮治”社會的觀點,并從維持社會秩序依據(jù)的規(guī)范和所用的力量兩個方面作了具體的闡釋。
    D. 全文采用破立結(jié)合的論證方法,作者批駁了鄉(xiāng)土中國是“人治”社會和鄉(xiāng)土社會秩序無需外力維持等觀點,進而確立自己的觀點。
    3. 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法律還得靠權(quán)力來支持和人來執(zhí)行,可見法治也有人的因素, “法治”和“人治”并不是完全對立的關(guān)系。
    B. 不管什么社會都是一個“有法”的社會,只不過“法”并不限于國家權(quán)力所維持的法律,也可以是指人的行為規(guī)范。
    C. 社會累積的經(jīng)驗因為有效才值得保守,當維持禮的經(jīng)驗不能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時,禮治也就難以成為可能。
    D. 人們能夠主動服從于禮,是因為人的本能和良知讓人們對禮產(chǎn)生個人的敬畏感,從而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法治是以法律……自行配合的依據(jù)”錯誤。根據(jù)第一段“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說法律本身能統(tǒng)治,能維持社會秩序,而是說社會上人和人的關(guān)系是根據(jù)法律來維持的。法律還得靠權(quán)力來支持,還得靠人來執(zhí)行”可知,法治用以維持社會秩序的力量應該是“國家權(quán)力”,而不是“法律”,且人與人的關(guān)系依據(jù)“規(guī)范配合”,而不是“自行配合”。
    B.“人治是統(tǒng)治者僅以個人好惡……”錯誤。由原文“望文生義地說來,人治好像是指有權(quán)力的人任憑一己的好惡來規(guī)定社會上人和人的關(guān)系的意思。我很懷疑這種‘人治’是可能發(fā)生的”可知,原文有“好像”“我很懷疑”等詞語,證明作者對此持否定態(tài)度。
    D.“禮和法律本來沒有什么區(qū)別”錯誤。由原文“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可知,原文說的是“本和法律無異”,而不是“禮和法律本來沒有什么區(qū)別”。
    故選C。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B.“……作對比,證明了鄉(xiāng)土社會秩序的維持和現(xiàn)代社會秩序的維持是不同的”錯誤。文章認為,老子和部分美國人都認為社會可以“無法無天”“無需規(guī)律”,所以“對比”說法錯誤,無法證明“鄉(xiāng)土社會秩序的維持和現(xiàn)代社會秩序的維持是不同的”。
    故選B。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D.“是因為人的本能和良知讓人們……”錯誤。原文是“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強調(diào)的是“教化”,而非“本能和良知”。
    故選D。
    (二)(本題共3小題,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給兒子
    陳 村
    你總會長大的,兒子,你總會進入大學,把童年撇得遠遠的。你會和時髦青年一樣,熱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個暑假,兒子,你就去買票。
    火車430公里,一直坐到蕪湖。你背著包爬上江堤,看看長江。再沒有比長江更親切的河了。它寬,它長,它黃得恰如其分,不失尊嚴地走向東海。
    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錢去打票,坐上渡船。船上無疑會有許多人。他們挑著擔子,扛著被子,或許還有板車。他們說話的聲音很高,看人從來都是正視。也許會有人和你搭話,你就老老實實說話。他們沒有壞意。
    你從跳板走上岸,順著被鞋底和腳板踩硬踩白的大路,走半個小時。你能看到村子了。狗總是最先跳出來的。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門口坐下,要口水喝。主人總是熱情的,而狗卻時刻警惕著。也許會引來它的朋友們,紛紛表示出對你的興趣。你要沉住氣。
    你謝過主人,再別理狗的訛詐,去河邊尋找灘船。如果你運氣好,船上只有一兩個客,你就能躺在艙里,將頭枕著船幫,河水拍擊船底的聲音頓時變得很重。船在槳聲中不緊不慢地走。雙槳“吱呀吱呀”的,古人說是“欸乃”,也對。怎么說怎么像。
    板橋就在太陽落下去的地方。你沿著大埂走,右邊是漕河,它連接著巢湖和長江。河灘如沒被淹,一定有放牛的。你走過窯場就不遠了??梢詥枂柸?,誰都愿意回答你,也許還會領(lǐng)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趕開。走到你的腿有點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
    走下大埂,沿著水渠邊的路走。你走過一座小橋,只有一條石板的橋就是進村了。我曾寫過它。這時,你抬起頭,會發(fā)覺許多眼睛在看著你。
    你對他們說,你叫楊子,你是我的兒子。
    兒子,你得找和你父親差不多年紀的人,他們才記得。
    他們會記得那五個“上海佬”,記得那個戴近視眼鏡的下放學生。他們會說他的好話和壞話。不管他們說什么,你都聽著,不許還嘴。他們會告訴你一些細節(jié),比如插不齊秧,比如一口氣吃了個12斤的西瓜。你跟他們一起笑吧,確實值得笑上一場。
    你們談到黑了,會有人請你吃飯。不必客氣,誰先請就跟誰去。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們會留你住宿。他們非常好客。
    兒子,你去找找那間草屋。它在村子的東頭,通往曬場的路邊,三面環(huán)水。你比著照片,看它還像不像當年。也許那草屋已經(jīng)不在了,當年它就晃晃的,想必支撐不到你去。也許,那里又成了一片稻田。
    晚上,你到田間小路上走走。你邊走邊讀“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感受會深深的。風吹來暖暖的熱氣,稻穗在風中作響。一路上,有螢火蟲為你照著。
    假如你有膽量,就到村東頭的大墳塋去。多半會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你別跑,你坐在墳堆上,體會一下死的莊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繁殖。他們也曾埋葬過他們的祖先。①你會捉摸到一點歷史感的,這比任何教科書都有效。
    住上幾天,你就熟悉村子了。男人愛理干干凈凈的發(fā)式,兩邊的頭發(fā)一刀推凈,這樣頭便顯得長了。頂上則是長長的頭毛,能披到眼睛,時而這么一甩,甩得很有點味道。
    我喜歡見他們光著上身光著腳的樣子。皮膚曬成了栗色,黑得發(fā)亮發(fā)光,連麥芒都刺不透它。他們不是生來這樣的。和他們一起下河,你就知道,他們原先比你還白?,F(xiàn)在,他們和你的祖先一樣黑了。和你父親當年一樣黑。你要是下田,就和你一樣黑。
    下田去吧,兒子。讓太陽也把你烤透。你彎下腰,從清晨彎到天黑,你恨不得把腰扔了。你的肩膀不是生來只能背背書包的。你挑起擔子,肩上的肌肉會在扁擔下鼓起。也許會掉層皮,那不算什么。你去拔秧,插秧,鋤草,脫粒。你會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你去握一握大鍬,它啥時候都不會被取代。工具越原始就越扔不了,像錘子,像刀,總要的。你得認識麥子,稻子,玉米,高粱,紅薯。它們也是扔不了的。你干累了,坐在門邊,看著豬在四處漫游,看著雞上房,鴨下河,鵝竄進秧田美餐一頓。你聽著杵聲,感覺著太陽漸漸收起它的熱力。你心平氣和地想想,該說大地是仁慈的。它在無止無息地輸出。我們因為這輸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續(xù)。
    那一層層茅草鋪就的屋頂,那一條條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黃色的土墻,那牛,那狗。那威力無比的太陽。
    ②你會愛的。
    你就這樣住著,看著,干著。你去過了,你就會懂得父親,懂得父親筆下的漕河。當然,這實在不算什么,應當珍視的是你懂了自己。③你得不讓自己飄了,你得有塊東西鎮(zhèn)住自己。也許,借父親的還不行,你得自己去找。
    當你離開板橋的時候,人們會送你。你是不配的,兒子。你得在晚上告別,半夜就走。夜間的漕河微微發(fā)亮,你獨自在河灘坐上一會,聽聽它的流動。
    要是湊巧,你可以帶條狗崽子回來。找條有主見的。開始,也許它有點想家。日子長了,你們能處好。你會發(fā)覺,為它吃點辛苦是值得的。
    也就是這些話了,兒子。你得去,在大學的第一個暑假就去。④我不知道究竟會怎樣。要是你的船走進漕河,看見的只是一排煙囪,一排廠房,兒子,你該替我痛哭一場才是。雖然我為鄉(xiāng)親們高興。
    1984.8.5(有刪改)
    4. 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章開頭部分,父親想象兒子上大學后會像時髦青年一樣愛旅游,由此切入長大成人和出門旅行這兩個關(guān)聯(lián)話題。
    B. 兒子在渡船上會邂逅許多陌生人,父親教給兒子,如何通過看他們的神情、聽他們的言語來判斷他們是否心存善意。
    C. 父親設(shè)想兒子一路上常會遇到狗,并建議兒子離開時帶走一條狗,可見狗應是父親當年鄉(xiāng)村生活中難忘的一部分。
    D. 兒子的板橋之旅除了坐車乘船,還需步行走過許多路,如江堤、大路、大埂、渠邊小路、石橋等,帶有較濃的尋訪意味。
    5. 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句子①中“你會捉摸到”的那種“歷史感”,也正是“我”當年的經(jīng)驗和感悟。
    B. 句子②語義上與上段文字緊密相連,但單獨成段,語氣和表達的感情就更強烈。
    C. 句子③中的“飄”,是年輕人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因脫離了父輩壓制而感到飄然自在。
    D. 句子④表達出的不確定,與前文多處“你會”“你得”表現(xiàn)出的篤定形成了張力。
    6. “下田去吧,兒子”這個段落,寫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請加以梳理概括。
    【答案】4. B 5. C
    6. ①寫出干農(nóng)活的勞累和辛苦,感悟到我們有可以干很多事的潛能,人生要能承受生活之重;
    ②由有些農(nóng)活可能干不了,體悟到我們的局限,我們并非全能;
    ③寫出了生活中有些東西是不能丟的,需要一直傳承和延續(xù);
    ④感悟生活的美好和大地的仁慈,感悟到對生活的熱愛。
    【解析】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品內(nèi)容的能力。
    B.“判斷他們是否心存善意”錯誤,結(jié)合“船上無疑會有許多人。他們挑著擔子,扛著被子,或許還有板車。他們說話的聲音很高,看人從來都是正視。也許會有人和你搭話,你就老老實實說話。他們沒有壞意”分析可知,父親是想讓兒子觀察人生百態(tài),告訴兒子他們沒有壞意,不是教兒子如何判斷他們是否心存善意。
    故選B。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C.“因脫離了父輩壓制而感到飄然自在”錯誤。結(jié)合“你去過了,你就會懂得父親,懂得父親筆下的漕河。當然,這實在不算什么,應當珍視的是你懂了自己”分析可知,此處的“飄”指的是不懂生活的意義而產(chǎn)生不切實際的生活態(tài)度,不是“因脫離了父輩壓制而感到飄然自在”。
    故選C。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體會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結(jié)合“讓太陽也把你烤透。你彎下腰,從清晨彎到天黑,你恨不得把腰扔了。你的肩膀不是生來只能背背書包的”“也許會掉層皮,那不算什么”分析可知,作者由此寫出干農(nóng)活的勞累和辛苦,感悟到我們有可以干很多事的潛能,人生要盡力而為,要能承受生活之重;
    結(jié)合“你去拔秧,插秧,鋤草,脫粒。你會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分析可知,作者由此感悟到有些農(nóng)活我們可能干不了,體悟到我們的局限,我們并非全能,做事要量力而行;
    結(jié)合“它啥時候都不會被取代”“它們也是扔不了的”分析可知,作者由此寫出了生活中有些東西是不能丟的,需要一直傳承和延續(xù);
    結(jié)合“坐在門邊,看著豬在四處漫游,看著雞上房,鴨下河,鵝竄進秧田美餐一頓”“你心平氣和地想想,該說大地是仁慈的。它在無止無息地輸出。我們因為這輸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續(xù)”分析可知,作者由此感悟生活的美好和大地的仁慈,感悟到對生活的熱愛。
    二、古詩文閱讀
    (一)課內(nèi)基礎(chǔ)(5小題,共15分)
    7. 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不復挺者(直)B. 而聞?wù)哒茫ㄇ宄?br>C. 假輿馬者(借助)D. 而絕江河(截斷)
    【答案】D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D.絕:橫渡。句意:卻可以橫渡長江黃河。
    故選D。
    8. 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 越陌度阡 (東西向的田間小路)
    B. 依依墟里煙(隱約的樣子)
    C. 少無適俗韻(韻味)
    D. 枉用相存(存在)
    【答案】B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阡”,南北向的田間小路。句意: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
    B.正確。句意:村落里飄蕩著裊裊炊煙。
    C.“韻”,氣質(zhì)。句意: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
    D.“存”,問候。句意: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
    故選B。
    9. 下列句子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 雖有槁暴B.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C. 吾嘗終日而思矣D. 君子生非異也
    【答案】C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有”,通“又”,表示重復或繼續(xù)。“暴”,通“曝”,曝曬。句意: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干枯了。
    B.“知”,通“智”,智慧。句意:智慧明達,行為也沒有過失。
    C.沒有通假字。句意:我曾經(jīng)整天的思索。
    D.“生”,通“性”,秉性。句意:君子的資質(zhì)秉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
    故選C。
    10. 下列句子中,倒裝句類型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A. 取之于藍B. 而青于藍
    C.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D. 蚓無爪牙之利
    【答案】D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于藍取之”。句意: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
    B.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而于藍青”。句意:卻比藍草還要藍。
    C.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君子博學而日乎己參省”。句意:君子能夠廣博地學習并每天對自己進行反省。
    D.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蚓無利之爪牙”。句意: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
    故選D。
    11. 下列對《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從整體上看,《短歌行》抒寫了作者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氣度非凡。
    B. “山不厭高”至“天下歸心”四句,作者運用典故,表達廣攬人才的愿望,并以周公自比,表明要像周公那樣禮賢下士,征服天下人的心。
    C. 《歸園田居(其一)》的前八句寫詩人因本性不合于仕途而選擇歸隱田園。其中“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兩句,通過借代手法,用自然意象寫出了自己的思歸之情。
    D.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中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環(huán)境,又是指順應本性、無所扭曲的生活。最后兩句和開頭兩句呼應,揭示出詩歌的主旨。
    【答案】C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通過借代手法”錯誤。應該是比喻手法,指處于官場的人。
    故選C。
    (二)課外閱讀(共2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
    家貧親老,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躬耕自資,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钡罎佉粤蝗猓舛ブ?。
    后為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
    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淵明嘗往廬山,弘命淵明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間要之。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舁籃輿①;既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迕也。
    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在當陽與淵明情款,后為始安郡,經(jīng)過潯陽,日造淵明飲焉。每往,必酣飲致醉。弘欲要延之坐,彌日不得。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淵明;淵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shè)。淵明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L候之,值其釀熟,取頭上葛巾漉酒,漉畢,還復著之。
    元嘉四年將復征命,會卒。時年六十三。謚號靖節(jié)先生。
    (選自蕭統(tǒng)《陶淵明傳》)
    【注】①舁,yú,抬;籃輿:轎子
    12. 對下面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 候:等候
    B. 麾而去之 麾:揮手
    C. 不能致也 致:招致,約請
    D. 弘欲要延之坐,彌日不得 彌:整,滿
    13.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刺史,漢代為一郡長官。刺,檢核問事質(zhì)疑,即監(jiān)察之職;史,“御史”之意。
    B. 綬,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東西的絲綢,“解綬去職”指解下官印辭去官職。
    C. 元嘉,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元嘉四年”屬于按照帝王年號來紀年的。
    D. 謚號,古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并給予褒獎,如“靖節(jié)先生”。
    14.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
    B. 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
    C. 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
    D. 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
    15.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陶淵明少年時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學多識,擅長寫文章;聰穎灑脫,卓爾不群,任性而率真,清高而自負。
    B. 州郡召用陶淵明擔任州郡的官職,他不忍官場,棄官回家,他親自耕種,自給自足,身體瘦弱而患上了疾病。
    C. 陶淵明曾經(jīng)去過廬山,王弘讓陶淵明的老朋友龐通之準備好了豐盛的酒席,在半路粟里(地名)邀請他。
    D. 郡將(官名)曾經(jīng)來拜訪,正趕上陶淵明釀的酒糟熟了,郡將就用頭上的葛巾篩酒,篩完,又把頭巾扎在頭上。
    16. 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
    (2)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
    17. 結(jié)合文章,簡單說說陶淵明不與檀道濟交往的可能原因。
    【答案】12. A 13. D 14. C 15. D
    16. (1)(陶淵明)曾經(jīng)寫作《五柳先生傳》介紹自己的情形(自嘲,自比),當時的人稱這本書是他自己真實情況的記載。
    (2)陶淵明不懂音律,卻保存了一張無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酣暢之處,都彈撥一番寄托自己的心意。
    17. 個性原因—陶淵明任性率真,清高自負;不堪官場,對應酬檀道濟無興趣;道不同,不相為謀;現(xiàn)實原因—官場不是檀道濟所說的開明盛世,所以自稱不是賢明之人;陶淵明也不慕名利,故不受饋贈,堅守氣節(jié)。
    【解析】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
    A項,“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中“候”解釋為“等候”錯誤。依據(jù)其后的文句“偃臥瘠餒有日矣”可知,陶淵明臥床挨餓好幾天了,故“候”的語境義應為“拜訪、問候、探望”,即“江州刺史(官職名)檀道濟前去探望他”。
    故選A。
    【13題詳解】
    此題考查識記和理解文化常識的能力。
    D項,“謚號,……后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并給予褒獎”理解錯誤,因為“謚號是人死之后,后人給予評價的文字”,其中“評價”或褒或貶,并不只有“褒獎”,故此項理解片面了。
    故選D。
    【14題詳解】
    此題考查斷句的能力。
    此句大意:妻子、兒子堅持要求種糧食,于是下令二頃五十畝的田地種高粱,五十畝種糧食。年終,恰逢州郡派督郵(官職名)到彭澤縣,下屬請示陶淵明說:“您應該裝束整齊穿官服面見他?!?br>從結(jié)構(gòu)和句意上看,從標志性詞入手,“……曰”是一完整句意,故“縣吏請曰”不應斷開,故排除BD項;依據(jù)語境,“妻子固請種粳”是一完整句意,不應斷開;假若在“乃使二頃”處斷開,句意理解不通,且句意不完整;依據(jù)句法結(jié)構(gòu),“五十畝”在此句中作“種”的狀語,不能作主語,故“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是一完整句意,不應斷開;后文的“五十畝種粳”中“乃使二頃”承前省略了。故此句的斷句應為: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
    故選C。
    【15題詳解】
    此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項,“郡將就用頭上的葛巾篩酒”理解錯誤,依據(jù)原文“郡將嘗候之,值其釀熟,取頭上葛巾漉酒,漉畢,還復著之”分析可知,語意是“郡將(官職名)曾經(jīng)來拜訪他,正趕上他釀的酒糟熟了,陶淵明就用頭上的葛巾篩酒,篩完,又把頭巾扎在頭上”,應為“陶淵明就用頭上的葛巾篩酒”,不是“郡將就用頭上的葛巾篩酒”,故此項張冠李戴了,或是移花接木了。
    故選D。
    【16題詳解】
    此題考查翻譯文句的能力。
    (1)得分點:“嘗”,曾經(jīng);“謂”,認為;“自況”,自嘲,自比;“實錄”,真實情況。
    (2)得分點:“而”,卻;“蓄”,儲存,保存;“適”,滿足,暢快;“輒”,總是,就。
    【17題詳解】
    此題考查概括文本內(nèi)容的能力。也考查考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題干要求考生“結(jié)合文章,簡單說說陶淵明不與檀道濟交往的可能原因”,探究原因題,一般可從內(nèi)因和外因兩方面著手。(1)從內(nèi)因看,即陶淵明個人的性格特點看,原文有“穎脫不群,任真自得”,意為“聰穎灑脫,卓爾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負”,故和酬檀道交往會違背陶淵明的本性,考生可概括為“個性使然”。(2)從外因看,從檀道濟和陶淵明所說的“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分析可知,“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是陶淵明所認可的為官之道,但不認可“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之觀點,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所處之世不是“文明之世”,故才會有陶淵明對檀道濟的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故才會有“道濟饋以粱肉,麾而去之”之舉動。
    答案不是唯一的,考生可根據(jù)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點睛】參考譯文:
    陶淵明少年時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學多識,擅長寫文章;聰穎灑脫,卓爾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負。曾經(jīng)著作《五柳先生傳》自娛自樂,當時的人稱這本書為實錄。
    陶淵明孝敬老人,家里很窮,被起用任命為州祭酒(官職名);他忍受不了官場瑣事,不久自己棄官回家了,他親自耕種自給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職名)檀道濟前去探望他,陶淵明臥床挨餓好幾天了。檀道濟說:“賢人處世,朝廷無道就隱居,政治開明就出來做官,如今你生在開明盛事,為什么自己如此糟踐自己呢?”陶淵明回答說:“我怎敢充當賢人,我的志向比不上他們?!碧吹罎徒o他糧食和肉,他卻揮手叫檀道濟離開。
    后來他擔任彭澤縣令。官府的公田都讓人種高粱。他說:“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夠了?!逼拮?、兒子堅持要求種糧食,于是下令二頃五十畝的田地種高粱,五十畝種糧食。年終,恰逢州郡派督郵(官職名)到彭澤縣,下屬請示陶淵明說:“您應該裝束整齊穿官服面見他?!碧諟Y明嘆氣說:“我怎么能為了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人折腰!”當天就解下官印辭去官職,寫了一篇《歸去來》賦。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結(jié)交,卻請不來他。陶淵明曾經(jīng)去廬山,王弘讓陶淵明的老朋友龐通之準備酒席,在半路粟里(地名)邀請他。陶淵明腳上有病,讓一個門生和兩個兒子交替抬轎;到了以后,欣然和龐通之一同飲酒。不一會王弘到了,陶淵明也沒有抵觸的情緒。
    起初顏延之(人名)擔任劉柳后軍功曹(官職名),在潯陽和陶淵明有交情,后來到始安郡做官,經(jīng)過潯陽(地名),常常到陶淵明的住所飲酒。每次去,都要暢飲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請顏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顏延之臨調(diào)走的時候,留下二萬錢給陶淵明;陶淵明全部送給酒館,以便以來就能喝酒。曾經(jīng)在九月九日在房子邊上菊花叢中閑坐,時間長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趕上王弘送酒來了,隨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淵明不懂音律,卻保存了一張無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酣暢之處,都彈撥一番寄托心意。來拜訪的人不論貴賤,只要有酒就招待他們。陶淵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訴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覺,你可以走了?!彼奶煺嬷甭蔬_到這種地步。郡將(官職名)曾經(jīng)來拜訪他,正趕上他釀的酒糟熟了,陶淵明就用頭上的葛巾篩酒,篩完,又把頭巾扎在頭上。
    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號)四年將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時年六十三歲。謚號叫做靖節(jié)先生。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龍陽縣歌①
    劉禹錫
    縣門白日無塵土,百姓縣前挽魚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兒縱觀黃犬怒。
    鷓鴣驚鳴繞籬落②,橘柚垂芳③照窗戶。
    沙平草綠見吏稀,寂歷斜陽照縣鼓。
    【注】①這首詩是作者在朗州任職期間,巡察龍陽縣后所作。②籬落:籬笆。③《襄陽記》:李衡于武陵龍陽泛洲上作宅,種甘橘千株。臨死敕兒曰:“吾州里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可足用矣?!?br>18.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首聯(lián)描寫了縣衙門前的祥和場景,地面潔凈,百姓正在整理漁網(wǎng)。可見龍陽縣政寬事簡,人民各安其業(yè)。
    B. 頷聯(lián)表現(xiàn)主人的熱情好客,主人把客人引到大堤上觀賞美景。孩子圍觀、黃犬怒吠與主人的熱情好客形成反襯。
    C. 尾聯(lián)與開頭遙相呼應,上句說吏不擾民,下句說民無訟事。全詩無一句贊頌,而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D. 全詩敘寫作者巡察的所見所聞,寫景敘事形象生動,富有生活氣息。
    19. 頸聯(lián)“鷓鴣驚鳴繞籬落,橘柚垂芳照窗戶”兩句頗有特色,請簡要賞析。
    【答案】18. B 19. ①這兩句詩描寫的是龍陽縣的美景、物產(chǎn)。鷓鴣圍繞籬笆邊飛邊鳴叫,橘柚在門窗之前留下芳香,反映出當?shù)孛利惗錆M生機的鄉(xiāng)村風貌。②動靜結(jié)合,“鷓鴣驚鳴”“繞籬落”是動景,“橘柚垂芳”是靜景,上下句動靜結(jié)合,反映出百姓安寧祥和的生活狀態(tài)。③表達了作者對天下安定、百姓安居樂業(yè)情景的贊美與欣喜之情。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B.“第四句的孩子圍觀、黃犬怒吠與‘主人’的熱情好客形成反襯”理解錯誤?!靶嚎v觀黃犬怒”,寫客人來以后引起小小的騷動,說明平時縣中來客甚稀,“縱觀”寫出了縣令的平易近人。沒有形成反襯。
    故選B。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內(nèi)容,理解詩歌手法,評價詩歌中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賞析詩句可從內(nèi)容、手法及詩人的思想感情三方面作答。頸聯(lián)“鷓鴣驚鳴繞籬落, 橘柚垂芳照窗戶”意思是鷓鴣圍繞籬笆邊飛邊鳴叫,橘柚在門窗之前留下芳香。鷓鴣、籬落、橘柚寫出了龍陽縣的美景、物產(chǎn),“饒”“鳴”是鄉(xiāng)村美景充滿生機。
    “鷓鴣驚鳴”“繞籬落” 都是動景,“橘柚垂芳” 則是靜景,上下句動靜結(jié)合。同時“鷓鴣驚鳴”“繞籬落”是從聽覺角度,“橘柚垂芳照窗戶”是從視覺、嗅覺角度,兩句從多方面著筆,寫龍陽縣的美景、物產(chǎn),反映出當?shù)爻錆M生機的鄉(xiāng)村風貌,反映出百姓安寧祥和的生活狀態(tài)。
    情感上,這兩句詩寫出了百姓安居樂業(yè)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這種情景的欣喜贊美之情。
    (三)填空(10分)
    20. 古詩文默寫。
    (1)《靜女》中男主人公對受贈的彤管只是說了句“____________”,欣賞的是它鮮艷的色澤,而對受贈的普通荑草卻由衷地大贊“___________”,欣賞的不是其外觀而別有所感。
    (2)《涉江采芙蓉》中抒發(fā)了主人公擔憂此生無緣相聚的憂傷,又表達出自己對愛情的忠貞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護《題都城南莊》中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寫出了桃花依舊但不見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寫出了這樣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無窮的亡國傷感之情。
    (4)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 把賢才比作光照宇內(nèi)、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達了對賢才的渴慕。
    (5)《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狗吠、雞鳴,與王籍的五言律詩《入若耶溪》中“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運用了以動襯靜手法,襯托出一個和諧、安寧的意境。
    【答案】 ①. 彤管有煒 ②. 洵美且異 ③. 同心而離居 ④. 憂傷以終老 ⑤. 雕欄玉砌應猶在 ⑥. 只是朱顏改 ⑦. 明明如月 ⑧. 何時可掇 ⑨. 狗吠深巷中 ⑩. 雞鳴桑樹顛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點字的寫法,“彤”“煒”“洵”“雕”“掇”“吠”“巷”“顛”。
    四、語言文字運用 (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晚唐五代,詞作開始從青樓楚館走出來,到宋代已經(jīng) 。以北宋詞作家柳永的《八聲甘州》和《定風波》為例,前者“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抒寫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后者“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則體現(xiàn)了民間女子的生活追求與內(nèi)心情事。由此我們看到宋代詞作家“ ”與“ ”并存的審美風尚。
    唐代的李白與宋代的蘇軾,都是一流的文豪,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蘇軾的《題西林壁》,都是歌詠廬山的名作。兩相比對,我們會感覺到,二者詩作風格與追求的不同,正像錢鍾書先生所說,( )。
    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認為詩適合嚴肅莊重的題材,詞宜于表達嫵媚細膩的題材。以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為例,她生活在兩宋之交,生活從安逸到顛沛流離,對當時的社會狀態(tài)有著深切的感受,凡慷慨悲愴的心緒,往往用詩表現(xiàn);而幽約委婉的情調(diào),則會用詞來 。她的詩《烏江》與詞《聲聲慢》,內(nèi)容主題不同,體裁選擇也就不同。
    21.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蔚為大觀 清雅 俚俗 闡發(fā)B. 方興未艾 高雅 俚俗 闡述
    C. 蔚為大觀 高雅 鄙俗 闡發(fā)D. 方興未艾 清雅 鄙俗 闡述
    22. 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山川氣象、風情神韻是唐人所注重的,人文意象筋骨思理則為宋人所追求。
    B. 宋人追求人文意象、筋骨思理,唐人則注重山川氣象、豐神情韻。
    C. 人文意象筋骨思理是宋人所追求的,山川氣象、豐神情韻則為唐人所注重。
    D. 唐人注重山川氣象、豐神情韻,宋人則追求人文意象、筋骨思理。
    23.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宋人通常認為,詩適合表達嚴肅莊重的題材,詞宜于表達嫵媚細膩的題材。
    B. 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認為詩適合嚴肅莊重的題材,詞宜于表達嫵媚細膩的情感。
    C. 宋人通常認為,詩適合嚴肅莊重的題材,詞宜于表達嫵媚細膩的情感。
    D. 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認為詩適合嚴肅莊重的情感,詞宜于表達嫵媚細膩的情感。
    【答案】21. A 22. D 23. C
    【解析】
    【分析】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
    蔚為大觀:發(fā)展成為盛大壯觀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給人一種盛大的印象。方興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發(fā)展,一時不會終止?!胺健迸c前“已經(jīng)”矛盾,故選“蔚為大觀”。
    清雅與高雅:一個側(cè)重清新,一個側(cè)重高超,高尚。語境說的是審美風格,應選“清雅”。
    俚俗:帶有世俗、民間的意味。鄙俗:更強調(diào)庸俗、粗鄙之意。語境說的是審美風格,與“清雅”對應,強調(diào)民間通俗性,應選“俚俗”。
    闡發(fā):闡述并發(fā)揮,有使幽深不明的情理彰顯之意。闡述:詳盡深入地說明和陳述。語境是說用詞來表現(xiàn)情調(diào),應選“闡發(fā)”。
    故選A。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連貫能力。
    D.根據(jù)前文舉例,應該先唐后宋,排除BC;
    前句說“二者……追求不同”,主語是人,所以排除A。
    故選D
    【2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畫線句語病有:“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認為……”介詞淹沒主語,改為“宋人通常認為……”;
    “表達……題材”動賓搭配不當,“嫵媚細膩的題材”定中搭配不當,應改為“表達……情感”。
    修改最恰當?shù)氖荂項。
    故選C。
    五、寫作
    24.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人說,青春無非是兩個動作,一個是類似體能動作“引體向上”,一個是類似戰(zhàn)術(shù)動作“低姿匍匐”。青春本來的屬性是向上的,可以熱烈,可以張揚,可以逆風飛翔,可以破障奔跑。有時青春又可以是蟄伏的,可以是蓄勢待發(fā)的,可以是韜光養(yǎng)晦的,貼近大地,丈量大地。
    以上材料對我們具有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敘述性或議論性文章,體現(xiàn)你的發(fā)現(xiàn)、感悟與思考。
    要求:立意自定,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本次作文思考對象是“青春”,材料中涉及兩個形象表述,一個是“引體向上”,一個是“低姿匍匐”,我們要理解這兩個短語的含義。材料中已經(jīng)給出了含義看,“引體向上”,是指青春應當是向上的、熱烈、張揚,這樣的青春具有面對困境的勇氣和挑戰(zhàn)困難的決心,可以逆風飛翔,可以破障奔跑?!暗妥速橘搿笔侵笗簳r的收斂,目的是蓄勢待發(fā)、韜光養(yǎng)晦,還可以理解為腳踏實地,實踐實干,也就是貼近大地,丈量大地。
    材料從兩個角度給我們青年以指導,一方面,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要有“向上”的精神態(tài)度,熱情飽滿,不畏挑戰(zhàn),努力做出成績;另一方面,我們要有“低姿”的行動,懂得謙虛謹慎,懂得積累能量、蓄勢待發(fā)、韜光養(yǎng)晦,更要知道腳踏實地的重要性。
    具體寫作時,如寫議論文,可以分析“引體向上”和“低姿匍匐”的含義,舉出相應人物事例加以論證;再思考為何要“引體向上”和“低姿匍匐”,它們對于青年的意義是什么;最后應論證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引體向上”,什么情況下要“低姿匍匐”。可以二者并重,也可以對某一方面稍微多做分析,但一定是要兩方面都寫。
    如寫記敘文,可以以第一人稱寫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一件事,比如以前的自己各方面都比較順利,養(yǎng)成了傲慢的習氣,后來經(jīng)歷某件事讓我突然明白了自己的不足,開始懷疑自我,不再努力,失去了“向上”的動力;然后由某個契機警醒了我,讓我懂得青春要積極向上,有直面困難的勇氣;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腳踏實地積蓄力量,等待成熟的時機,一定會一飛沖天、一鳴驚人。記敘文寫作要注重描寫,尤其是關(guān)于我的心理描寫等要細致生動。
    立意:
    1.青春既要向上,又要低姿。
    2.蟄伏是積蓄向上的力量。
    3.實力不夠時“低姿匍匐”,時機成熟時“引體向上”。

    相關(guān)試卷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

    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試結(jié)束只需上交答題卷, 材料一說, 《戰(zhàn)國策》中記載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浙江省臺州市路橋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

    這是一份浙江省臺州市路橋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10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浙江省嘉興市一中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

    這是一份浙江省嘉興市一中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10月月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整本書閱讀,作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