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學年福建省福州十九中九年級(上)月考物理試卷(10月份)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
1.(2分)下列物質和物體,一般情況下是晶體的是( ?。?br />
A.鐵 B.瀝青 C.塑料 D.松香
2.(2分)下列說法中最符合實際的是( )
A.人體的正常體溫約是42℃
B.人感覺舒適的溫度約為25℃
C.比較適宜的洗澡水的溫度為80℃
D.冰箱冷凍室的溫度約為5℃
3.(2分)北京時間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發(fā)射衛(wèi)星常使用液態(tài)氫作為燃料,主要是因為液態(tài)氫具有( )
A.較低的凝固點 B.較低的沸點
C.較大的比熱容 D.較大的熱值
4.(2分)中華詩詞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以下詩詞中有關物態(tài)變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已是懸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現(xiàn)象,需要吸熱
B.“斜月沉沉藏海霧”,霧的形成是汽化現(xiàn)象,需要放熱
C.“雪擁藍關馬不前”,雪的形成是凝華現(xiàn)象,需要吸熱
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現(xiàn)象,需要放熱
5.(2分)糖畫是一種傳統(tǒng)民間手工藝,以紅、白糖加少許飴糖為原料。將糖用溫火熬制,熬到可以牽絲時用小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飛快地來回澆鑄,畫出造型,隨即用小鏟刀將糖畫鏟起,粘上竹簽,便完成制作,如圖所示。在糖畫制作過程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有( ?。?br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熔化后凝華
C.先液化后凝固 D.先液化后凝華
6.(2分)下列事例中,能說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是( ?。?br />
A.冬天,雪花漫天飛舞 B.春天,柳絮四處飄揚
C.陽光下,看見灰塵飛舞 D.公園里,聞到百花香
7.(2分)以下描述中的“發(fā)熱”現(xiàn)象,其改變內能的方式與其他三個不同的是( ?。?br />
A.鋸木頭鋸條發(fā)熱 B.陽光下路面發(fā)熱
C.鐵絲反復彎折后發(fā)熱 D.搓手時手掌發(fā)熱
8.(2分)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溫度相同的物體,內能不一定相同
B.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熱量越多
C.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升高
D.物體內能增加,一定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
9.(2分)質量和溫度相同的銅塊和水,使它們分別放出相同的熱量后,將銅塊迅速投入水中后,它們的內能變化正確的是( ?。?br />
A.銅塊的內能減小,水的內能增大
B.銅塊的內能增大,水的內能減小
C.銅塊和水的內能都增大
D.銅塊和水的內能都減小
10.(2分)根據(jù)表中幾種物質的熔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 />
名稱
固態(tài)水銀
金
銅
鐵
固態(tài)氫
鎢
熔點/℃
﹣38.8
1064
1083
1535
﹣259
3410
A.﹣200℃的氫為固態(tài)
B.銅球掉入鐵水中不會熔化
C.在氣溫為﹣50℃的地方不能選用水銀溫度計
D.鐵和鎢相比,用鐵制成的燈絲不易熔化
11.(2分)物質M通過吸、放熱,出現(xiàn)三種不同物態(tài),如圖所示,其中由丙到甲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 ?。?br />
A.汽化 B.升華 C.熔化 D.液化
12.(2分)小明同學在老師指導下,用如圖甲所示的同一個實驗裝置分別加熱200g的甲、乙兩種常見液體(其中一種是水),用測得的數(shù)據(jù)繪制了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如圖乙,標準大氣壓下甲從20℃加熱至沸騰剛好消耗了8g酒精。若單位時間內甲吸收的熱量與乙吸收的熱量相等,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q酒精=3×107J/kg,c水=4.2×103J/(kg?℃)]
A.乙的比熱容大于甲的比熱容
B.乙液體的比熱容c乙=2.4×103J/(kg?℃)
C.酒精燈的加熱效率為38%
D.乙液體的沸點為220℃
13.(2分)汽車已經成為現(xiàn)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車多數(shù)采用汽油機作為發(fā)動機,如圖是單缸四沖程汽油機的工作循環(huán)示意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br />
A.一個工作循環(huán)的正確順序是:丁、甲、丙、乙
B.若此汽油機曲軸的轉速為1800r/min,汽油機每秒內對外做功15次
C.丙沖程是把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D.丁沖程是吸氣沖程,吸入的是汽油和空氣的混合物
14.(2分)把加熱到100℃的某鐵塊投入m1克20℃的水中,混合溫度為40℃;把加熱到100℃的該鐵塊投入m2克20℃的水中,混合溫度為60℃;如果把同樣加熱到100℃的該鐵塊投入(m1+m2)克20℃的水中,混合溫度為( ?。?br />
A.50℃ B.48℃ C.36℃ D.32℃
二、填空題:本大題有6小題,每空1分,共12分。
15.(2分)體溫計是根據(jù)液體 的規(guī)律制成的。體溫計離開人體后,直管內的水銀不能自動退回玻璃泡,所以體溫計能離開人體讀數(shù)。圖中的體溫計示數(shù)是 ℃。
16.(2分)如圖是液態(tài)氮置于試管中的場景,可以看到周圍有大量“白氣”產生,并且筷子上有霜形成?!鞍讱狻钡男纬尚枰? ?。ㄟx擇“吸熱”或“放熱”);筷子上的霜是水蒸氣 而成的。
17.(2分)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喝開水時為了不燙嘴,往往向水面吹氣。這其中的物理原理是:向水面吹氣加快了液面空氣的 ,加快了水的蒸發(fā),而蒸發(fā)需要 熱,所以使水變涼。
18.(2分)如圖是我國古代發(fā)明的取火器模型圖,把木制推桿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時,桿前端的艾絨就會立刻燃燒起來,這是通過 的方式,使筒內空氣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達到艾絨的著火點。此過程的能量轉換為把 ?轉化為內能。?
19.(2分)在燒瓶中盛有初溫為10℃、質量是0.5kg的某種液體,用酒精燈加熱,在液體沸騰之前,液體吸收了4.2×104J的熱量,此時液體的溫度升高到 ℃[液體比熱容為2.8×103J/(kg?℃)]。這種液體的吸熱能力比水 ?。ㄟx填“強”或“弱”)。
20.(2分)小明在探究“物質的放熱能力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分別用質量均0.5kg的水和另一種液體進行對比實驗,并用圖象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了處理,如圖所示。實驗過程中,水和另一種液體在相同時間內放出的熱量相等,分析圖象可以得出: (選填“甲”或“乙”)物質為水,另一種液體的比熱容為 J/(kg?℃)。[c水=4.2×103J/(kg?℃)]
三、簡答題:本題共1小題,共4分。
21.(4分)如圖,家庭裝修時用鉆孔機在墻壁上鉆孔,為防止鉆頭過熱,裝修工人會往鉆頭上澆水。
(1)請解釋鉆頭發(fā)熱的原因。
(2)為防止鉆頭過熱,裝修工人會往鉆頭上澆水,請寫出其中包含的一條熱學知識。
四、實驗題。本題共5小題,共34分,每空1分。
22.(10分)如圖所示,小明同學用溫度計測出一部分冰的溫度如圖甲所示,然后利用圖乙所示的裝置對試管中冰加熱,每隔相同時間記錄一次溫 度計的示數(shù),并觀察冰的狀態(tài)變化。圖丙是他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繪制的溫度時間圖像。(c水>c冰)
?
?(1)此實驗用到的測量工具是溫度計和 ,圖甲中溫度計的示數(shù)為 ℃;
(2)圖乙裝置中,應選取冰裝入試管內進行實驗,采用水浴法加熱冰的好處是 ,實驗中,燒杯中的水面應 ?。ㄟx填“高于”或“低于”)試管中固體的上表面。
(3)冰在熔化過程中的特點是 ;
(4)冰的熔點是 ℃在第6min時,處于 ?。ㄟx填“固態(tài)”、“液態(tài)”或“固液共存態(tài)”)。整個熔化過程大約經歷了 min。冰熔化后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可能是C 段(選填“D”、“E”或“F”);
(5)實驗結束后,小明在圖乙中加上酒精燈(如圖丁所示),用酒精燈不斷給燒杯加熱,當燒杯里的水沸騰以后繼續(xù)加熱,試管中的水 ?。ㄟx填“會”或“不會”)沸騰。
23.(5分)小剛在物理課上學習了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星期天休息的時間,他做了一次家庭實驗進行進一步驗證。在四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然后進行如圖1所示的實驗探究。
(1)通過A、B兩圖的對比,可以驗證水蒸發(fā)的快慢與 有關;
(2)通過 兩圖的對比,可以驗證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
(3)通過 兩圖的對比,可以驗證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水表面空氣流速有關;
(4)小剛同學猜想水蒸發(fā)快慢還可能與水的質量有關,于是他在兩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別滴上一滴和兩滴水(如圖2)。結果發(fā)現(xiàn)甲圖中水先蒸發(fā)完,于是得出結論:水蒸發(fā)快慢與水的質量有關,水的質量越小蒸發(fā)越快。這個結論 (選填“正確”或“不正確”)。原因是沒有控制水的 相同。
24.(7分)物理課上,李老師和學生一起進行了關于“水沸騰”的實驗探究。
(1)小佳組裝好器材,如圖甲所示,用酒精燈給水加熱,在水溫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觀察1次溫度計的示數(shù),記錄在表中:如圖乙所示是第3min時溫度計的示數(shù),此時水的溫度是 ℃;
(2)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實驗中水的沸點為 ℃此時周圍的氣壓 ?。ㄟx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標準大氣壓。水沸騰時,其內部氣泡自下而上越來越 ?。ㄟx填“大”或“小”)。水沸騰后繼續(xù)加熱,溫度 ?。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溫度/℃
90
92
94
97
98
98
98
98
(3)李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進行了圖丙的實驗演示:水沸騰后把燒瓶從火焰上拿開,迅速塞上瓶塞,把燒瓶倒置并向瓶底澆冷水,結果發(fā)現(xiàn)已停止沸騰的水又重新沸騰,這是因為澆冷水時燒瓶內的水蒸氣 ?。ㄌ钗飸B(tài)變化名稱)導致水面上方的氣壓減小,沸點 ?。ㄟx填“升高”或“降低”)造成的。
25.(6分)為了比較水和食用油的吸熱能力,用兩個相同的裝置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
物質
質量/g
初始溫度/℃
加熱時間/min
最后溫度/℃
水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安裝裝置時,應按照 的順序安裝(選填“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
(2)為保證實驗結論的可靠,實驗時應控制兩套裝置中相同的量有:酒精燈中火焰的大小、兩個燒杯相同、水和食用油 (ρ水>ρ食用油)的 ?。ㄟx填“質量”或“體積”)相同。
(3)實驗中食用油和水吸熱的多少是通過 來反映的(選填“溫度計升高的溫度”或“加熱時間的長短”)。
(4)在此實驗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溫度相同,就要給 ?。ㄟx填“水”或“食用油”)加熱更長的時間,此時,水吸收的熱量 ?。ㄟx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熱量。
(5)實驗表明, ?。ㄟx填“水”或“食用油”)吸熱的能力更強。
26.(6分)如圖甲所示,小明發(fā)現(xiàn)放在同一杯熱水中的金屬勺摸起來比塑料勺燙,他認為這是兩種物質導熱性不同造成的,那么,如何比較不同物質的導熱性?小明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分別將銅絲和鋁絲一端浸入裝有沸水的燒杯A中,另一端浸入盛有20℃水的試管B中,每隔2min測一次試管中水的溫度,記錄兩組實驗數(shù)據(jù)并繪制了如圖丙所示的“溫度﹣時間”圖像;已知實驗環(huán)境氣壓為1標準大氣壓;
次數(shù)
S/mm2
L/m
t/min
1
1
1
8
2
4
1
2
3
2
1
4
4
4
0.5
1
5
4
2
4
6
3
3
(1)由丙圖推斷: ?。ㄟx填“銅”或“鋁”)的導熱性能更好。
(2)為衡量物質的導熱性能,愛動腦的小明類比所學的知識,將實驗中“A、B中水的溫差與時間的比值”定義為物理量:熱導k;則當試管B中水溫為30℃時,銅的熱導值k= ??;計算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導熱物質兩端溫差越大,熱導k的值 ?。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小明進一步猜想,熱導k可能還與導熱物質的長度L和橫截面積S有關;于是他又找來幾根銅絲浸入圖乙的裝置中,每次將B中水加熱至相同溫度,記錄加熱時間t和銅絲的規(guī)格數(shù)據(jù)如表;
①第 ?。▽懶蛱枺┤螌嶒炇菫榱颂骄繜釋與導熱物質長度L的關系;
②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當其他條件相同時,熱導k與導熱物質的橫截面積S成 比;
③由規(guī)律推測:第6次加熱時間t= min。
五、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共22分。)
27.(6分)把420g、100℃的鐵塊投入150g的水中,混合后的溫度是40℃。已知:鐵的比熱容為0.45×103J/(kg?℃),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
(1)求鐵塊放出的熱量是多少?
(2)若鐵塊放出的熱量全部被水吸收,求水的初溫是多少?
28.(8分)小華家里用的是燃氣灶,他嘗試估測該燃氣灶的加熱效率。小華在水壺中裝入4L水,水的初溫是20℃,然后用燃氣灶將水燒開,他觀察天然氣表發(fā)現(xiàn)此次燒水用了0.1m3天然氣,已知q天然氣=3.2×107J/m3,c水=4.2×103J/(kg?℃),ρ水=1.0×103kg/m3,當?shù)貧鈮簽闃藴蚀髿鈮骸G螅?br />
(1)壺中水吸收的熱量;
(2)0.1m3天然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3)該燃氣灶的加熱效率。
29.(8分)據(jù)悉,日前我國003型航母福建艦下水試驗,“福建艦”是典型的常規(guī)動力航母,采用了全新的動力組,航母正常航行時發(fā)動機的功率為1.5×108W,速度為10m/s,至少可搭載36架殲﹣15艦載機,如表為殲﹣15主要參數(shù),求:
航空煤油熱值
5.0×107J/kg
空載起飛距離
105m
發(fā)動機熱機效率
40%
正常起飛推力
2.4×105N
巡航動力
1.0×105N
(1)航母正常航行時發(fā)動機牽引力;
(2)殲﹣15空載正常起飛時,從啟動到離開飛行甲板的過程中,該過程中飛機發(fā)動機推力做的功;
(3)殲﹣15巡航飛行1000km需要消耗航空煤油的質量。
2023-2024學年福建省福州十九中九年級(上)月考物理試卷(10月份)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
1.(2分)下列物質和物體,一般情況下是晶體的是( )
A.鐵 B.瀝青 C.塑料 D.松香
【解答】解:
(1)常見的晶體有各種金屬、石英、食鹽、冰、固態(tài)的酒精等。故A正確;
(2)松香、塑料、瀝青熔化過程中溫度一直在變,沒有確定的熔化溫度,屬于非晶體。故BCD錯誤。
故選:A。
2.(2分)下列說法中最符合實際的是( )
A.人體的正常體溫約是42℃
B.人感覺舒適的溫度約為25℃
C.比較適宜的洗澡水的溫度為80℃
D.冰箱冷凍室的溫度約為5℃
【解答】解:A、正常情況下人體體溫在37℃左右,變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實際;
B、人感覺舒適的溫度約為25℃,故B符合實際;
C、比較適宜的洗澡水的溫度為40℃,故C不符合實際;
D、冰箱冷凍室的溫度約為﹣10℃,故D不符合實際。
故選:B。
3.(2分)北京時間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發(fā)射衛(wèi)星常使用液態(tài)氫作為燃料,主要是因為液態(tài)氫具有( ?。?br />
A.較低的凝固點 B.較低的沸點
C.較大的比熱容 D.較大的熱值
【解答】解:衛(wèi)星的火箭采用液態(tài)氫作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態(tài)氫具有較高的熱值,完全燃燒相同質量的氫時,可以釋放出更多的熱量,故D正確。
故選:D。
4.(2分)中華詩詞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以下詩詞中有關物態(tài)變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已是懸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現(xiàn)象,需要吸熱
B.“斜月沉沉藏海霧”,霧的形成是汽化現(xiàn)象,需要放熱
C.“雪擁藍關馬不前”,雪的形成是凝華現(xiàn)象,需要吸熱
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現(xiàn)象,需要放熱
【解答】解:A.冰的形成是凝固現(xiàn)象,凝固放出熱量,故A錯誤;
B.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降低時變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現(xiàn)象,液化放出熱量,故B錯誤;
C.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降低時變成的小冰晶,是凝華現(xiàn)象,凝華放出熱量,故C錯誤;
D.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降低時變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現(xiàn)象,液化放出熱量,故D正確。
故選:D。
5.(2分)糖畫是一種傳統(tǒng)民間手工藝,以紅、白糖加少許飴糖為原料。將糖用溫火熬制,熬到可以牽絲時用小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飛快地來回澆鑄,畫出造型,隨即用小鏟刀將糖畫鏟起,粘上竹簽,便完成制作,如圖所示。在糖畫制作過程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有(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熔化后凝華
C.先液化后凝固 D.先液化后凝華
【解答】解:讓白糖變成糖漿,即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故是熔化;在石板上蘸上糖漿,等糖漿放出熱量凝固成固態(tài),這樣就做好了糖畫。
故選:A。
6.(2分)下列事例中,能說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是( )
A.冬天,雪花漫天飛舞 B.春天,柳絮四處飄揚
C.陽光下,看見灰塵飛舞 D.公園里,聞到百花香
【解答】解:A、冬天,雪花漫天飛舞,雪花的運動是宏觀物體的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故A錯誤;
B、柳絮是宏觀的物體,春天柳絮四處飄飛,不能說明分子在不斷地運動,故B錯誤;
C、掃地時,在陽光下看到灰塵在空中飛舞,灰塵的運動是宏觀物體的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故C錯誤;
D、花香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運動到空氣中,人們就聞到了花的香味,故D正確。
故選:D。
7.(2分)以下描述中的“發(fā)熱”現(xiàn)象,其改變內能的方式與其他三個不同的是( ?。?br />
A.鋸木頭鋸條發(fā)熱 B.陽光下路面發(fā)熱
C.鐵絲反復彎折后發(fā)熱 D.搓手時手掌發(fā)熱
【解答】解:A、用鋸條鋸木頭時鋸條發(fā)熱,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是通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
B、陽光下路面發(fā)熱,路面從陽光中吸收熱量,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
C、反復彎折鐵絲時,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是通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
D、搓手時手掌發(fā)熱,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是通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
綜上分析可知,改變內能的方式與其他三個不同的是B。
故選:B。
8.(2分)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溫度相同的物體,內能不一定相同
B.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熱量越多
C.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升高
D.物體內能增加,一定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
【解答】解:A、內能的大小與質量、溫度、狀態(tài)等因素有關,溫度相同的物體內能不一定相同,故A正確;
B、熱量是過程量,不能說含有熱量,故B錯誤;
C、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體的熔化過程,故C錯誤;
D、物體的內能增加,可能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也可能是外界對物體做功,故D錯誤。
故選:A。
9.(2分)質量和溫度相同的銅塊和水,使它們分別放出相同的熱量后,將銅塊迅速投入水中后,它們的內能變化正確的是( ?。?br />
A.銅塊的內能減小,水的內能增大
B.銅塊的內能增大,水的內能減小
C.銅塊和水的內能都增大
D.銅塊和水的內能都減小
【解答】解:質量和溫度相同的銅塊和水,使它們分別放出相同的熱量后,由公式Δt=可知,銅塊降低的溫度大;
即水的溫度高于銅塊的溫度,二者放在一起后,熱量由水傳向銅塊,故銅塊內能增大,水的內能減??;
故選:B。
10.(2分)根據(jù)表中幾種物質的熔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 />
名稱
固態(tài)水銀
金
銅
鐵
固態(tài)氫
鎢
熔點/℃
﹣38.8
1064
1083
1535
﹣259
3410
A.﹣200℃的氫為固態(tài)
B.銅球掉入鐵水中不會熔化
C.在氣溫為﹣50℃的地方不能選用水銀溫度計
D.鐵和鎢相比,用鐵制成的燈絲不易熔化
【解答】解:A、﹣200℃的氫為液態(tài),因為固態(tài)氫的熔點(凝固點)為﹣259℃,﹣200℃高于其凝固點,故A錯誤;
B、銅球掉入鐵水中會熔化,因為鐵水的溫度高于銅的熔點,故B錯誤;
C、在氣溫為﹣50℃的地方不能選用水銀溫度計,因為水銀的凝固點是﹣38.8℃,﹣50℃低于水銀的凝固點,此時水銀已成固態(tài),故C正確;
D、鐵和鎢相比,用鎢制成的燈絲不易熔化,因為鎢絲的熔點高,故D錯誤。
故選:C。
11.(2分)物質M通過吸、放熱,出現(xiàn)三種不同物態(tài),如圖所示,其中由丙到甲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 ?。?br />
A.汽化 B.升華 C.熔化 D.液化
【解答】解:根據(jù)圖示的轉化:甲狀態(tài)→乙狀態(tài)需要放熱,反之乙物態(tài)→甲物態(tài)需要吸熱;乙狀態(tài)→丙狀態(tài)吸熱,可以確定乙狀態(tài)為固態(tài);
丙狀態(tài)→甲狀態(tài)需要吸熱,反之甲狀態(tài)→丙狀態(tài)需要放熱;甲狀態(tài)→乙狀態(tài)需要放熱,可以確定甲狀態(tài)是氣態(tài),則丙物態(tài)為液態(tài),丙到甲為液態(tài)到氣態(tài)的轉化,稱為汽化現(xiàn)象。
故選:A。
12.(2分)小明同學在老師指導下,用如圖甲所示的同一個實驗裝置分別加熱200g的甲、乙兩種常見液體(其中一種是水),用測得的數(shù)據(jù)繪制了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如圖乙,標準大氣壓下甲從20℃加熱至沸騰剛好消耗了8g酒精。若單位時間內甲吸收的熱量與乙吸收的熱量相等,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q酒精=3×107J/kg,c水=4.2×103J/(kg?℃)]
A.乙的比熱容大于甲的比熱容
B.乙液體的比熱容c乙=2.4×103J/(kg?℃)
C.酒精燈的加熱效率為38%
D.乙液體的沸點為220℃
【解答】解:從圖中信息可知:將甲加熱到100℃,甲就開始沸騰,由此可知,甲是水。
AB、加熱4min,乙溫度升高80℃,加熱8min,甲溫度升高80℃,因為加熱的裝置相同,故相同的時間內,甲、乙吸收的熱量相同,又因為甲、乙質量相同,根據(jù)c=可知,乙的比熱容是甲的一半,為2.1×103J/(kg?℃),故AB錯誤。
C、由圖2可知,水從20℃加熱至沸騰100℃,用時8min,
水吸收的熱量Q總=cmΔt=4.2×103J/(kg?℃)×0.2kg×80℃=6.72×104J,
燃燒14g酒精放出的熱量:
Q放=qm=0.008kg×3×107J/kg=2.4×105J;
η===28%,故C錯誤。
D、單位時間內甲吸收的熱量與乙吸收的熱量相等,根據(jù)圖2和Q吸=cmΔt可知,
Δt=200℃,
因此,乙液體的沸點:200℃+20℃=220℃,故D正確。
故選:D。
13.(2分)汽車已經成為現(xiàn)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車多數(shù)采用汽油機作為發(fā)動機,如圖是單缸四沖程汽油機的工作循環(huán)示意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一個工作循環(huán)的正確順序是:丁、甲、丙、乙
B.若此汽油機曲軸的轉速為1800r/min,汽油機每秒內對外做功15次
C.丙沖程是把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D.丁沖程是吸氣沖程,吸入的是汽油和空氣的混合物
【解答】解:
甲圖:氣門都關閉,活塞向上運行,氣缸容積減小,是壓縮沖程,將機械能轉化為了內能;
乙圖:排氣門打開,活塞向上運動,氣缸容積減小,是排氣沖程;
丙圖:氣門都關閉,活塞向下運行,氣缸容積增大,是做功沖程,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內能再轉化為機械能,故C錯誤;
丁圖:進氣門打開,活塞向下運行,氣缸容積增大,是吸氣沖程,吸入的是汽油和空氣的混合物,故D正確;
熱機的四個沖程依次是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做功沖程、排氣沖程,即丁甲丙乙,故A正確;
四沖程汽油機曲軸的轉速是1800r/min,即每秒鐘轉30圈,完成60個沖程,對外做功15次,故B正確。
故選:C。
14.(2分)把加熱到100℃的某鐵塊投入m1克20℃的水中,混合溫度為40℃;把加熱到100℃的該鐵塊投入m2克20℃的水中,混合溫度為60℃;如果把同樣加熱到100℃的該鐵塊投入(m1+m2)克20℃的水中,混合溫度為( ?。?br />
A.50℃ B.48℃ C.36℃ D.32℃
【解答】解:
由題意,根據(jù)熱平衡方程得:
把加熱到100℃的某鐵塊投入m1克20℃的水中,
c鐵m鐵(100℃﹣40℃)=c水m1(40℃﹣20℃),
即:2×c鐵m鐵×60℃=c水m1×40℃,﹣﹣﹣﹣﹣﹣﹣﹣①
把加熱到100℃的某鐵塊投入m2克20℃的水中,
c鐵m鐵(100℃﹣60℃)=c水m2(60℃﹣20℃),
即:c鐵m鐵×40℃=c水m2×40℃,﹣﹣﹣﹣﹣﹣﹣﹣②
①+②得:
c鐵m鐵×160℃=c水(m1+m2)×40℃,
∴c鐵m鐵=c水(m1+m2),﹣﹣﹣﹣﹣﹣﹣﹣③
把加熱到100℃的某鐵塊投入(m1+m2)克20℃的水中,
c鐵m鐵(100℃﹣t)=c水(m1+m2)(t﹣20℃),﹣﹣﹣﹣﹣﹣﹣﹣﹣﹣④
③代入④得:
c水(m1+m2)×(100℃﹣t)=c水(m1+m2)(t﹣20℃),
解得:
t=36℃。
故選:C。
二、填空題:本大題有6小題,每空1分,共12分。
15.(2分)體溫計是根據(jù)液體 熱脹冷縮 的規(guī)律制成的。體溫計離開人體后,直管內的水銀不能自動退回玻璃泡,所以體溫計能離開人體讀數(shù)。圖中的體溫計示數(shù)是 36.5 ℃。
【解答】解:體溫計屬于液體溫度計,玻璃泡內裝有液態(tài)的水銀,工作時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來測量人的體溫;
體溫計的測量范圍為35~42℃,體溫計的一個大格表示1℃,里面有10個小格,分度值為0.1℃,則圖中體溫計的示數(shù)為36.5℃。
故答案為:熱脹冷縮;36.5。
16.(2分)如圖是液態(tài)氮置于試管中的場景,可以看到周圍有大量“白氣”產生,并且筷子上有霜形成。“白氣”的形成需要 放熱?。ㄟx擇“吸熱”或“放熱”);筷子上的霜是水蒸氣 凝華 而成的。
【解答】解:液態(tài)氮置于水管中后將從周圍吸熱,導致空氣中的水蒸氣放熱液化為小水滴懸浮在空中形成“白氣”;
筷子上的霜是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筷子放熱凝華形成的。
故答案為:放熱;凝華。
17.(2分)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喝開水時為了不燙嘴,往往向水面吹氣。這其中的物理原理是:向水面吹氣加快了液面空氣的 流動速度 ,加快了水的蒸發(fā),而蒸發(fā)需要 吸 熱,所以使水變涼。
【解答】解:吹氣使水面的空氣流動速度加快,加快了水的蒸發(fā),蒸發(fā)吸收熱量具有致冷作用,使水變涼。
故答案為:流動速度;吸。
18.(2分)如圖是我國古代發(fā)明的取火器模型圖,把木制推桿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時,桿前端的艾絨就會立刻燃燒起來,這是通過 做功 的方式,使筒內空氣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達到艾絨的著火點。此過程的能量轉換為把 機械能 ?轉化為內能。?
【解答】解:封閉的氣體被推桿壓縮過程中,活塞對氣體做功,所以氣體內能增加,則溫度升高,達到艾絨的著火點,使艾絨燃燒起來,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故答案為:做功;機械能。
19.(2分)在燒瓶中盛有初溫為10℃、質量是0.5kg的某種液體,用酒精燈加熱,在液體沸騰之前,液體吸收了4.2×104J的熱量,此時液體的溫度升高到 40 ℃[液體比熱容為2.8×103J/(kg?℃)]。這種液體的吸熱能力比水 弱?。ㄟx填“強”或“弱”)。
【解答】解:由c=可知,此時液體升高的溫度為:Δt===30℃,所以液體的溫度為:10℃+30℃=40℃;
因為這種液體的比熱容為2.8×103J/(kg?℃),比水的比熱容4.2×103J/(kg?℃)小,故這種液體的吸熱能力比水弱。
故答案為:40;弱。
20.(2分)小明在探究“物質的放熱能力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分別用質量均0.5kg的水和另一種液體進行對比實驗,并用圖象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了處理,如圖所示。實驗過程中,水和另一種液體在相同時間內放出的熱量相等,分析圖象可以得出: 甲 (選填“甲”或“乙”)物質為水,另一種液體的比熱容為 2.52×103 J/(kg?℃)。[c水=4.2×103J/(kg?℃)]
【解答】解:(1)時間相等時,兩種液體放出的熱量相等,由圖示可以看出,乙液體的溫度降低的快,甲液體溫度降低慢,所以,甲液體的比熱容大于乙液體的比熱容,所以甲液體是水,乙液體是另一種液體;
(2)由圖可知:液體的初溫是60℃,放熱20分鐘后甲液體的末溫是30℃,
則水放出的熱量:
Q放=c水m水(t水﹣t0)=4.2×103J/(kg?℃)×m×(60℃﹣30℃)。
由題知,而水和乙液體的質量相同,即m水=m乙,
Q水放=Q乙放,即:c水m水Δt=c乙m(60℃﹣10℃)=4.2×103J/(kg?℃)×m×(60℃﹣30℃)。
解得c乙=2.52×103J/(kg?℃)。
故答案為:甲;2.52×103。
三、簡答題:本題共1小題,共4分。
21.(4分)如圖,家庭裝修時用鉆孔機在墻壁上鉆孔,為防止鉆頭過熱,裝修工人會往鉆頭上澆水。
(1)請解釋鉆頭發(fā)熱的原因。
(2)為防止鉆頭過熱,裝修工人會往鉆頭上澆水,請寫出其中包含的一條熱學知識。
【解答】答:
(1)建筑及裝修工程中經常需要用鉆孔機鉆孔,鉆頭和墻相互摩擦,機械能轉化為內能,鉆頭內能增大,溫度升高,故鉆頭會發(fā)燙;
(2)水和其他物質比較,質量相同時,水的比熱容大,根據(jù)Q=cmΔt,質量、升高相同溫度時水能吸收更多的熱量,降低鉆頭的溫度,避免鉆頭燒壞。
四、實驗題。本題共5小題,共34分,每空1分。
22.(10分)如圖所示,小明同學用溫度計測出一部分冰的溫度如圖甲所示,然后利用圖乙所示的裝置對試管中冰加熱,每隔相同時間記錄一次溫 度計的示數(shù),并觀察冰的狀態(tài)變化。圖丙是他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繪制的溫度時間圖像。(c水>c冰)
?
?(1)此實驗用到的測量工具是溫度計和 秒表 ,圖甲中溫度計的示數(shù)為 ﹣14 ℃;
(2)圖乙裝置中,應選取冰裝入試管內進行實驗,采用水浴法加熱冰的好處是 受熱均勻 ,實驗中,燒杯中的水面應 高于 (選填“高于”或“低于”)試管中固體的上表面。
(3)冰在熔化過程中的特點是 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
(4)冰的熔點是 0 ℃在第6min時,處于 固液共存態(tài)?。ㄟx填“固態(tài)”、“液態(tài)”或“固液共存態(tài)”)。整個熔化過程大約經歷了 10 min。冰熔化后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可能是C D 段(選填“D”、“E”或“F”);
(5)實驗結束后,小明在圖乙中加上酒精燈(如圖丁所示),用酒精燈不斷給燒杯加熱,當燒杯里的水沸騰以后繼續(xù)加熱,試管中的水 不會 (選填“會”或“不會”)沸騰。
【解答】解:(1)由于要記錄冰熔化是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所以需用秒表記錄時間;從圖中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溫度計示數(shù)為﹣14℃;
(2)采用水浴法加熱的好處是受熱均勻,此時燒杯中的水面應高于試管中固體的上表面,有利于從水中吸收熱量;
(3)從圖丙中曲線可以明顯看出,冰在熔化過程中,存在一段時間內,不斷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
(4)冰熔化時不變的溫度就是熔點,是0℃,在第6min時處于熔化過程中,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tài);該物質在第5分鐘到15分鐘,是熔化過程,用時10分鐘;水的比熱容大于冰,加熱相同的時間,吸熱相同,水升高的溫度低,故CD能反映熔化后水的溫度變化特點;
(5)試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續(xù)加熱,杯中水達到沸點后能沸騰且溫度保持不變,試管中水從杯中水吸熱升溫,當溫度升高到沸點時,與杯中水溫度相同,不能繼續(xù)吸熱,所以不能沸騰。
故答案為:(1)秒表;﹣14;(2)受熱均勻;高于;(3)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4)0;固液共存態(tài);10;D;(5)不會。
23.(5分)小剛在物理課上學習了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星期天休息的時間,他做了一次家庭實驗進行進一步驗證。在四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然后進行如圖1所示的實驗探究。
(1)通過A、B兩圖的對比,可以驗證水蒸發(fā)的快慢與 水的表面積 有關;
(2)通過 A、C 兩圖的對比,可以驗證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
(3)通過 A、D 兩圖的對比,可以驗證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水表面空氣流速有關;
(4)小剛同學猜想水蒸發(fā)快慢還可能與水的質量有關,于是他在兩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別滴上一滴和兩滴水(如圖2)。結果發(fā)現(xiàn)甲圖中水先蒸發(fā)完,于是得出結論:水蒸發(fā)快慢與水的質量有關,水的質量越小蒸發(fā)越快。這個結論 不正確?。ㄟx填“正確”或“不正確”)。原因是沒有控制水的 表面積 相同。
【解答】解:(1)比較A、B兩圖看出是水的溫度和水上方空氣流動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積,所以可以得出水蒸發(fā)快慢與水的表面積有關;
(2)要研究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水的溫度的關系,應控制水的表面積和水上方空氣流動速度,故選A、C兩次實驗過程;
(3)A、D兩圖,相同的表面積、相同的溫度,不同的空氣流動情況,說明蒸發(fā)的快慢與液體上方的空氣流動速度有關;
(4)小剛同學的驗證過程是錯誤的,因為從設計的環(huán)節(jié)看他沒控制水的表面積相同;
從得出結論的環(huán)節(jié)來看,他沒控制水的表面積相同,所以“根據(jù)誰先蒸發(fā)完,判斷誰蒸發(fā)快”是不正確的。
故答案為:(1)水的表面積;(2)A、C;(3)A、D; (3)不正確;表面積。
24.(7分)物理課上,李老師和學生一起進行了關于“水沸騰”的實驗探究。
(1)小佳組裝好器材,如圖甲所示,用酒精燈給水加熱,在水溫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觀察1次溫度計的示數(shù),記錄在表中:如圖乙所示是第3min時溫度計的示數(shù),此時水的溫度是 96 ℃;
(2)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實驗中水的沸點為 98 ℃此時周圍的氣壓 小于?。ㄟx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標準大氣壓。水沸騰時,其內部氣泡自下而上越來越 大 (選填“大”或“小”)。水沸騰后繼續(xù)加熱,溫度 不變?。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溫度/℃
90
92
94
97
98
98
98
98
(3)李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進行了圖丙的實驗演示:水沸騰后把燒瓶從火焰上拿開,迅速塞上瓶塞,把燒瓶倒置并向瓶底澆冷水,結果發(fā)現(xiàn)已停止沸騰的水又重新沸騰,這是因為澆冷水時燒瓶內的水蒸氣 液化?。ㄌ钗飸B(tài)變化名稱)導致水面上方的氣壓減小,沸點 降低 (選填“升高”或“降低”)造成的。
【解答】解:(1)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示數(shù)為96℃;
(2)由表格中數(shù)據(jù)知,水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98℃不變,可知水的沸點為98℃;液體的沸點跟氣壓有關,氣壓減小,沸點降低;此時沸點小于100℃,所以當?shù)貧鈮盒∮跇藴蚀髿鈮?;沸騰時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有水蒸氣進入氣泡中,氣泡體積逐漸增大
水沸騰后繼續(xù)加熱,溫度不變;
(3)水沸騰后把燒瓶從火焰上拿開,水不能繼續(xù)吸收熱量,水會停止沸騰,迅速塞上瓶塞,把燒瓶倒置并向瓶底澆冷水,燒瓶內的水蒸氣遇冷的燒瓶壁液化變成小水珠,瓶內的氣壓減小,水的沸點降低,燒瓶內的水再次沸騰;
故答案為:(1)96;(2)98;小于;大;不變;(3)液化;降低。
25.(6分)為了比較水和食用油的吸熱能力,用兩個相同的裝置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
物質
質量/g
初始溫度/℃
加熱時間/min
最后溫度/℃
水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安裝裝置時,應按照 從下到上 的順序安裝(選填“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
(2)為保證實驗結論的可靠,實驗時應控制兩套裝置中相同的量有:酒精燈中火焰的大小、兩個燒杯相同、水和食用油 (ρ水>ρ食用油)的 質量?。ㄟx填“質量”或“體積”)相同。
(3)實驗中食用油和水吸熱的多少是通過 加熱時間的長短 來反映的(選填“溫度計升高的溫度”或“加熱時間的長短”)。
(4)在此實驗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溫度相同,就要給 水?。ㄟx填“水”或“食用油”)加熱更長的時間,此時,水吸收的熱量 大于 (選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熱量。
(5)實驗表明, 水?。ㄟx填“水”或“食用油”)吸熱的能力更強。
【解答】解:(1)在安裝、調整實驗器材時,科學合理的順序是(甲圖中):先調整固定B的位置,再調整固定A的位置,按從下到上的順序;
(2)實驗應控制:酒精燈中火焰的大小、水和食用油的質量和初溫都相等;
(3)實驗時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水與食用油在相等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等,可以用加熱時間的長短來反映水和食用油吸收熱量的多少;
(4)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溫度相同,就要給水加熱更長的時間,水的加熱時間長,水吸收的熱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熱量;
(5)由實驗可知,質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溫度,水的加熱時間長,水吸收的熱量多,水吸熱的能力更強。
故答案為:(1)從下到上;(2)質量;(3)加熱時間的長短;(4)水;大于;(5)水。
26.(6分)如圖甲所示,小明發(fā)現(xiàn)放在同一杯熱水中的金屬勺摸起來比塑料勺燙,他認為這是兩種物質導熱性不同造成的,那么,如何比較不同物質的導熱性?小明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分別將銅絲和鋁絲一端浸入裝有沸水的燒杯A中,另一端浸入盛有20℃水的試管B中,每隔2min測一次試管中水的溫度,記錄兩組實驗數(shù)據(jù)并繪制了如圖丙所示的“溫度﹣時間”圖像;已知實驗環(huán)境氣壓為1標準大氣壓;
次數(shù)
S/mm2
L/m
t/min
1
1
1
8
2
4
1
2
3
2
1
4
4
4
0.5
1
5
4
2
4
6
3
3
(1)由丙圖推斷: 銅 (選填“銅”或“鋁”)的導熱性能更好。
(2)為衡量物質的導熱性能,愛動腦的小明類比所學的知識,將實驗中“A、B中水的溫差與時間的比值”定義為物理量:熱導k;則當試管B中水溫為30℃時,銅的熱導值k= 17.5℃/min??;計算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導熱物質兩端溫差越大,熱導k的值 變大?。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小明進一步猜想,熱導k可能還與導熱物質的長度L和橫截面積S有關;于是他又找來幾根銅絲浸入圖乙的裝置中,每次將B中水加熱至相同溫度,記錄加熱時間t和銅絲的規(guī)格數(shù)據(jù)如表;
①第 2、4、5?。▽懶蛱枺┤螌嶒炇菫榱颂骄繜釋與導熱物質長度L的關系;
②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當其他條件相同時,熱導k與導熱物質的橫截面積S成 正 比;
③由規(guī)律推測:第6次加熱時間t= 8 min。
【解答】解:(1)相同時間內試管內水的溫度升高大的,導熱性能好,從圖丙可知用銅絲時試管內水的溫度高,說明銅絲的導熱性能好,依據(jù)是:相同時間內傳遞熱量多的導熱性能好;
(2)由于A、B中水的溫差與時間的比值為熱導k,則當試管B中水溫為30℃時,銅的熱導值為:k==17.5℃/min;
由圖知同種物質,導熱物質兩端溫差越大,時間越小,但A、B中水的溫差與時間的比值變大,即熱導k的值變大;
(3)①要探究熱導k與導熱物質長度L的關系,需要控制橫截面積相同,改變導熱物質長度L,實驗2、4、5符合題意;
②分析數(shù)據(jù)1、2、3的實驗可知,導熱物質的長度相同、橫截面積不同,且橫截面積變成2倍,加熱時間變成原來的,熱導k會變?yōu)樵瓉淼?倍,故可以得出:當其他條件相同時,熱導k與導熱物質的橫截面積S成正比;
③由2、4、5的實驗可知,橫截面積相同,導熱物質的長度變成2倍,加熱時間變成原來的2倍,熱導k會變?yōu)樵瓉淼?,故可以得出:當其他條件相同時,熱導k與導熱物質的長度l成反比;
由1、6的數(shù)據(jù)知橫截面積變成原來的3倍,加熱時間變成原來的,長度變成原來的3倍,加熱時間變成原來的3倍,所以加熱時間不變,仍為8min。
故答案為:(1)銅;(2)17.5℃/min;變大;(3)①2、4、5;②正;③8。
五、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共22分。)
27.(6分)把420g、100℃的鐵塊投入150g的水中,混合后的溫度是40℃。已知:鐵的比熱容為0.45×103J/(kg?℃),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
(1)求鐵塊放出的熱量是多少?
(2)若鐵塊放出的熱量全部被水吸收,求水的初溫是多少?
【解答】解:(1)鐵塊放出的熱量:
Q放=c鐵m鐵(t0鐵﹣t)=0.45×103J/(kg?℃)×0.42kg×(100℃﹣40℃)=1.134×104J;
(2)由題知,鐵塊放出的熱量全部被水吸收,
即水吸收的熱量:Q吸=Q放=1.134×104J,
由Q吸=cm(t﹣t0)可得水的初溫:
t0水=t﹣=40℃﹣=22℃。
答:(1)鐵塊放出的熱量是1.134×104J;
(2)水的初溫是22℃。
28.(8分)小華家里用的是燃氣灶,他嘗試估測該燃氣灶的加熱效率。小華在水壺中裝入4L水,水的初溫是20℃,然后用燃氣灶將水燒開,他觀察天然氣表發(fā)現(xiàn)此次燒水用了0.1m3天然氣,已知q天然氣=3.2×107J/m3,c水=4.2×103J/(kg?℃),ρ水=1.0×103kg/m3,當?shù)貧鈮簽闃藴蚀髿鈮?。求?br />
(1)壺中水吸收的熱量;
(2)0.1m3天然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3)該燃氣灶的加熱效率。
【解答】解:(1)水的體積V水=4L=0.004m3;
水的質量為:m=ρ水V水=1.0×103kg/m3×0.004m3=4kg;
在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即水的末溫為100℃;
水吸收的熱量為:Q吸=c水mΔt=4.2×103J/(kg?℃)×4kg×(100℃﹣20℃)=1.344×106J;
(2)天然氣燃燒放出的熱量為:Q放=q天然氣V=3.2×107J/m3×0.1m3=3.2×106J;
(3)燃氣灶的效率為:η===42%。
答:(1)壺中水吸收的熱量為1.344×106J;
(2)0.1m3天然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3.2×106J;
(3)燃氣灶的效率為42%。
29.(8分)據(jù)悉,日前我國003型航母福建艦下水試驗,“福建艦”是典型的常規(guī)動力航母,采用了全新的動力組,航母正常航行時發(fā)動機的功率為1.5×108W,速度為10m/s,至少可搭載36架殲﹣15艦載機,如表為殲﹣15主要參數(shù),求:
航空煤油熱值
5.0×107J/kg
空載起飛距離
105m
發(fā)動機熱機效率
40%
正常起飛推力
2.4×105N
巡航動力
1.0×105N
(1)航母正常航行時發(fā)動機牽引力;
(2)殲﹣15空載正常起飛時,從啟動到離開飛行甲板的過程中,該過程中飛機發(fā)動機推力做的功;
(3)殲﹣15巡航飛行1000km需要消耗航空煤油的質量。
【解答】解:(1)已知P=1.5×108W,v=10m/s,航母正常航行時發(fā)動機牽引力:
F===1.5×107N;
(2)已知F推=2.4×105N,s=105m,飛機發(fā)動機推力做的功:
W=F推s=2.4×105N×105m=2.52×107J;
(3)已知F=1.0×105N,s=1000km=106m;
飛行1000km飛機所做的有用功:
W有=Fs=1.0×105N×106m=1.0×1011J;
飛行1000km煤油要放出的熱量:
Q放===2.5×1011J;
飛行1000km需要消耗航空煤油的質量:
m===5×103kg;
答:(1)航母正常航行時發(fā)動機牽引力是1.5×107N;
(2)殲﹣15空載正常起飛時,從啟動到離開飛行甲板的過程中,該過程中飛機發(fā)動機推力做的功為2.52×107J;
(3)殲﹣15巡航飛行1000km需要消耗航空煤油的質量為5×103kg。
這是一份132,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物理開學考優(yōu)試,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簡答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2,福建省福州十九中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物理開學考優(yōu)試,共8頁。
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第十九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物理試卷,共17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