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天津高三二模]霜凍線是指地表溫度為0 ℃的曲線,是劃分霜凍區(qū)域的標志。下圖為某年2月4日~5日我國部分地區(qū)霜凍線分布位置示意圖。據(jù)此完成1~2題。
1.造成2月4日甲地附近霜凍線閉合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洋流性質(zhì) D.地形因素
2.圖中反映的天氣過程可能會帶來( )
A.甲地氣溫持續(xù)升高 B.乙地霧霾天氣消散
C.丙地港口出現(xiàn)封凍 D.丁地春小麥遭凍害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睘榧o念紅軍長征出發(fā)85周年,2019年6月11日上午,來自多家中央媒體及地方媒體的記者齊聚江西省于都縣,開啟了“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活動。在約兩個月的時間內(nèi),記者們開啟了一段非同尋常的采訪之旅。下圖為長征路線示意圖。據(jù)此完成3~5題。
3.影響當年紅軍長征路線選擇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氣候
C.植被 D.河流
4.記者在“再走長征路”途中,看不到的植被是( )
A.針葉林 B.落葉闊葉林
C.常綠硬葉林 D.常綠闊葉林
5.“記者再走長征路”期間( )
A.日出方位由東南向東北方向移動
B.延安日出時間越來越早
C.瑞金正午太陽高度越來越大
D.延安白天一直長于瑞金
高黎貢山北段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該地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種豐富度隨海拔上升表現(xiàn)出規(guī)律性變化(如下圖所示)。群落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稱為物種豐富度。據(jù)此完成6~7題。
6.在海拔2 500米左右地區(qū),木本植物物種豐富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增加 B.蒸發(f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 D.草本植物減少
7.在海拔3 300米左右地區(qū),草本植物物種豐富度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木本植物減少,地表光照充足
B.降水量大于蒸發(fā)量,水分盈余
C.海拔較高,氣溫較低
D.蒸發(fā)量大于降水量,水分虧損
專練86 中國的氣候
1.D 讀圖可知,根據(jù)等值線判讀規(guī)律,甲地閉合圈內(nèi)溫度高于0 ℃。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嶺、大巴山等東西走向的山脈阻擋,對寒冷的冬季風起屏障作用。所以甲地受霜凍影響小,D正確,排除A、B、C。故選D。
2.B 讀兩圖可知,我國部分地區(qū)霜凍線逐漸向南推移,說明冷空氣不斷南侵,氣溫降低,甲地雖受冷空氣影響小,但也不會持續(xù)升溫,A錯誤;冷空氣可能會有大風,因此乙地霧霾天氣消散,B正確;丙地始終位于霜凍線以南,港口不會出現(xiàn)封凍,C錯誤;丁地不是春小麥種植區(qū),D錯誤。故選B。
3.A 長征是紅軍進行的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當時紅軍裝備較差,實力較弱,山區(qū)是敵人防守較弱的地帶,而且崎嶇的地形利于轉(zhuǎn)移和隱蔽。故選A。
4.C 山區(qū)海拔較高,會有針葉林景觀,排除A;延安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qū),發(fā)育有溫帶落葉闊葉林,排除B;常綠硬葉林發(fā)育在地中海氣候區(qū),我國沒有這種氣候分布,故選C;從瑞金到金沙江,沿途經(jīng)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會存在常綠闊葉林,排除D。
5.D 由材料可知,在約兩個月內(nèi),太陽直射點先向北移動,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移到北回歸線,然后再向南移動,但太陽直射點始終位于北半球。圖中各地均位于北回歸線以北,這期間,日出方位始終位于東北方向,A錯;延安日出時間先越來越早,后逐漸變晚,B錯;瑞金正午太陽高度先變大后變小,C錯;太陽直射北半球期間,北半球各地,緯度越高,白天越長,延安緯度高于瑞金,D正確。
6.C 在垂直方向上,木本植物受水分影響的程度大于熱量。在山地一定高度處,降水量大、蒸發(fā)量小、水分條件好的情況下,木本植物的物種豐富度會較高,C正確。土壤肥力大小無法判斷,A錯誤。隨著海拔增加,氣溫會降低,蒸發(fā)量會減少,B錯誤。草本植物減少對木本植物增加影響較小,D錯誤。
7.A 在海拔3 300米左右地區(qū),草本植物的物種豐富度較高,主要是因為木本植物較少,地表光照充足,A正確。水分盈余或虧損情況根據(jù)材料無法判斷,排除B、D。海拔較高,氣溫較低,不利于草本植物生長,C錯誤。
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微專題小練習專練94中國地理,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微專題小練習專練13常見天氣系統(tǒng),共3頁。
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微專題小練習專練77非洲,共3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