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新高考地理二輪復習精品講義 (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二輪復習精品講義 第1部分 專題突破 專題3 微專題6 含沙量與輸沙量(含解析)
展開
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輪復習精品講義 第1部分 專題突破 專題3 微專題6 含沙量與輸沙量(含解析),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含沙量輸沙量概念指單位體積渾水中所含的干沙的質量,計量單位為kg/m3或g/m3一定時段內通過河道某斷面的泥沙數(shù)量 ,單位為千克或萬噸影響因素影響結果①影響水質、透明度的高低及營養(yǎng)鹽類的多少,進而影響水生生物;②影響三角洲面積大小和海岸線的進退;③影響土壤肥力和河床深淺,堵塞河道;④影響航運 (2022·廣東省韶關模擬)珠江三角洲的開發(fā)治理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進行了河道采砂、河道疏浚、水庫建設等一系列措施,因此給河口的自然演變帶來影響。因開發(fā)治理方式的變化,使得輸沙量發(fā)生變化,進而影響了三角洲河道沖淤狀況發(fā)生變化。圖1和圖2分別為“珠江三角洲三個水文站1959~2017年的年平均徑流量與輸沙量變化過程圖”。據(jù)此完成1~2題。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0世紀60~80年代,珠江三角洲河口整體處于侵蝕狀態(tài)B.21世紀10年代較20世紀90年代,西江年輸沙量減少近半C.20世紀90年代以來,北江上游來水來沙量持續(xù)上升D.21世紀以來,西江河床下切幅度小于北江和東江2.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河口系統(tǒng)演變趨勢及成因是( )A.受流域水土保持影響,河道淤積明顯B.受水庫攔蓄影響,河口水沙量顯著減少C.受河口地勢影響,河口淤積大于沖刷D.受采砂和疏浚等影響,河道向窄深型發(fā)展答案 1.B 2.D解析 第1題,輸沙量發(fā)生變化,進而影響了三角洲河道沖淤狀況發(fā)生變化,由圖可知,20世紀60~80年代,輸沙量大且穩(wěn)定,得出珠江三角洲河口整體以堆積為主,A錯誤。21世紀以來,西江輸沙量急劇減少,東江和北江輸沙量較穩(wěn)定,推出西江下切幅度超過東江和北江,D錯誤;由圖中曲線可知,20世紀90年代以來,北江上游來沙量波動下降,C錯誤;21世紀10年代較20世紀90年代,西江年輸沙量減少近半,B正確。第2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流域水土保持、水庫攔蓄等影響,河流輸沙量顯著減少,清水沖沙,所以河道整體處于侵蝕狀態(tài),A、C錯誤。受水庫攔蓄影響,河口沙量顯著減少,而水量變化不大,B錯誤。受采砂、疏浚、水庫蓄水攔沙等因素影響,流水侵蝕作用加強,河道向窄深型發(fā)展,D正確。黃河上游內蒙古段南側有10條注入黃河的洪水溝,稱為十大孔兌(下圖)。暴雨季節(jié),孔兌水位迅速上漲,致使含沙量極高的水流注入黃河,導致黃河河道淤積加重、洪水泛濫。20世紀50~60年代,孔兌a的年均徑流總量757萬立方米,年均輸沙量210萬噸;孔兌b的年均徑流總量1 218萬立方米,年均輸沙量240萬噸。21世紀以來,十大孔兌年徑流量略有下降,而年輸沙量卻明顯減少。據(jù)此完成3~5題。3.暴雨發(fā)生時,十大孔兌下游洪峰快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流程短,坡降大 B.流域面積較大C.降水多,歷時長 D.溝道淤積嚴重4.與孔兌a相比,孔兌b的年輸沙量較大主要是由于其( )A.流域面積較大 B.溝道長度較大C.流域降水量較大 D.洪流含沙量較大5.21世紀以來孔兌輸沙量明顯減少的原因主要是( )A.黃河上游水利工程建設B.孔兌中游設防風固沙林C.圖示區(qū)域年降水量減少D.孔兌上游加強水土保持答案 3.A 4.C 5.D解析 第3題,由圖中所示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十大孔兌流程短,坡降大,暴雨發(fā)生時,匯水速度快,下游洪峰形成快,A正確;從圖中可以看到,孔兌流域面積小,河道狹窄,B錯誤;暴雨降水歷時短,強度大,C錯誤;溝道淤積嚴重,會阻擋徑流匯入,下游洪峰不易快速形成,D錯誤。第4題,由圖中所示信息可知,孔兌a與孔兌b相比,孔兌a流程較長,流域面積較大,A、B錯誤;從材料信息可知,孔兌b年均徑流總量較大,可推出孔兌b流域降水量較大,對河流沿岸侵蝕作用強,河流挾帶泥沙多,年均輸沙量較大,C正確;孔兌a和孔兌b洪流含沙量差異較小,D錯誤。第5題,21世紀以來,我國大力植樹造林,針對黃河含沙量大的問題,采取了沿線及支流退耕還林還草的措施,從而加強了孔兌上游的水土保持,D正確;黃河上游水利工程建設,主要作用是發(fā)電,A錯誤;孔兌中游設防風固沙林,主要功能是防風固沙,與題意不符,B錯誤;長久來看圖示區(qū)域年降水量變化不大,C錯誤。(2022·湖北原創(chuàng)聯(lián)考)黃河下游是典型的沖積性河流,近年來,在氣候變化、水庫調節(jié)以及灌溉引水等共同影響下,水沙條件發(fā)生了變化,下圖示意1960~2015年黃河下游花園口水文站實測年徑流量及年輸沙量變化。據(jù)此完成6~8題。6.與1960~1964年相比,1965~1973年花園口水文站的平均徑流量、含沙量特征為( )A.豐水豐沙 B.豐水少沙C.少水少沙 D.少水豐沙7.如果僅考慮上游水庫調節(jié)的影響,上題中花園口水文站水沙特征變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蓄水攔沙 ②滯洪排沙 ③蓄清排渾 ④蓄渾排清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8.推測2000年后黃河下游河段主河床深度的變化趨勢可能是( )A.變深 B.變淺C.不變 D.無法確定答案 6.D 7.A 8.A解析 第6題,輸沙量與徑流量、含沙量呈正相關。由圖可知,與1960~1964年相比,1965~1973年花園口水文站的平均徑流量減少,輸沙量變化增大。在輸沙量增大的前提下徑流量減少,則含沙量增加,故選D。第7題,①蓄水攔沙:汛期攔截全部洪水,泥沙全部淤積在庫區(qū),水庫下游河段輸沙量明顯減少;②滯洪排沙:汛期僅攔蓄部分洪水,超過汛限水位時泄洪,庫區(qū)淤積減少,下游河段輸沙量增加;③蓄清排渾:汛期排出渾水,汛后蓄滿清水,庫區(qū)淤積明顯減少,下游河段輸沙量增加;④蓄渾排清:汛期攔截全部洪水,在庫區(qū)沉淀變清后再排出,水庫下游河段輸沙量明顯減少。由圖可知,與1960~1964年相比,1965~1983年花園口水文站輸沙量明顯增加,則②③對,故選A。第8題,由圖可知,2000年以來徑流量變化不大,但輸沙量明顯減少,則含沙量也明顯減少,流水堆積作用減弱,下游河段主河床以侵蝕為主,深度變深,故選A。9.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現(xiàn)代黃河三角洲是當今中國乃至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中海陸變遷最活躍的地區(qū)。由于黃河含沙量高,巨量的黃河泥沙在河口附近大量淤積,形成黃河三角洲,且三角洲面積不斷擴大。但是,近些年由于黃河中上游植樹造林和水利工程的建設以及工農(nóng)業(yè)用水量的變化,入海泥沙大量減少。下圖分別示意1987~1992年黃河口地區(qū)海岸線演變及1976~2018年山東利津站黃河輸沙量變化。(1)描述1987~1992年圖中框內區(qū)域海岸線變化的主要特點。(4分)(2)說明20世紀80年代以來黃河利津站輸沙量的變化趨勢,分析導致其變化的人為原因。(6分)答案 (1)海岸線不斷向海洋(或東南方向)推進;1987~1989年海岸線向海洋推進的速度較快,1989~1992年海岸線向海洋推進的速度較慢(或海岸線向海洋推進的速度先快后慢)。(2)變化趨勢:波動減少。人為原因:中上游地區(qū)植樹造林,水土流失減少,使河流含沙量降低;修建水庫截留泥沙;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用水量增加,使入海徑流減少,泥沙減少。解析 (1)海岸線變化的主要特點從移動方向及速度方面進行描述。(2)讀圖可知,20世紀80年代以來黃河利津站輸沙量的變化趨勢為波動減少。輸沙量減少的人為原因可從河流含沙量減少及入海水量減少方面進行分析。10.(2022·湖北武漢調研)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密蘇里河發(fā)源于落基山脈東側,是密西西比河最長的支流。上游山區(qū)峽谷、急流、瀑布眾多,年降雪量大;中游地區(qū)落差大,河谷深,年降雪量和降雨量較多;下游地區(qū)河谷寬而淺,年降水量800~1 000 mm,且集中在夏季。密蘇里河含沙量極大,有“大泥河”之稱,下游地區(qū)洪災多發(fā)。密蘇里河流域曾是無數(shù)土著美國印第安人的居住保護地,重要的鳥類棲息地和珍稀魚類洄游繁殖地。20世紀40~60年代,美國政府先后在密蘇里河修建了多處大壩,取得了防洪、航運、灌溉、發(fā)電等綜合效益,但也引發(fā)了一定的社會問題和生態(tài)問題。下圖示意密蘇里河流域及其水利工程分布。(1)密蘇里河有“大泥河”之稱,試解釋其成因。(6分)(2)分析密蘇里河下游地區(qū)洪災多發(fā)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3)指出密蘇里河眾多水利工程建設產(chǎn)生的主要社會問題和生態(tài)問題。(6分)答案 (1)夏季降水集中,強度大;上中游河流落差大,水流急,侵蝕作用強烈;長期開墾,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導致河流含沙量極大,成為“大泥河”。(2)春季積雪融化,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域內支流眾多,導致干流豐水期流量大;下游流經(jīng)平原,河床淺;河流含沙量大,下游河道淤塞嚴重,泄洪能力低,導致洪災多發(fā)。(3)社會問題:修建大壩導致土著美國印第安人居住保護地淹沒,土地喪失,印第安人流離失所,生存維艱。生態(tài)問題:河流自然生態(tài)改變,導致鳥類棲息地破壞和珍稀魚類數(shù)量減少(或生物多樣性減少);庫區(qū)流速減緩,導致河流自然凈化能力降低,水質下降等。解析 (1)根據(jù)材料“上游山區(qū)峽谷、急流、瀑布眾多,年降雪量大;中游地區(qū)落差大,河谷深,年降雪量和降雨量較多;下游地區(qū)河谷寬而淺,年降水量800~1 000 mm,且集中在夏季”可知,密蘇里河下游夏季降水集中,強度大,對河床的沖刷能力強;上中游流經(jīng)山區(qū),多峽谷,河流落差大,水流急,侵蝕作用強烈;“曾是無數(shù)土著美國印第安人的居住保護地”,說明該地區(qū)長期開墾,植被破壞,涵養(yǎng)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嚴重,導致河流含沙量極大,成為“大泥河”。(2)密蘇里河下游地區(qū)洪災多發(fā)的主要自然原因主要從來水量和去水量的角度分析;據(jù)材料可知,密蘇里河上中游地區(qū)年降雪量大,春季氣溫回升,積雪融化,下游地區(qū)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讀圖可知,有多條支流匯入密蘇里河干流,導致干流豐水期流量大;下游流經(jīng)平原,河谷寬而淺;河流搬運的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積,導致河道淤塞嚴重,泄洪能力低,引起洪災多發(fā)。(3)密蘇里河眾多水利工程建設對當?shù)禺a(chǎn)生很多不利影響,體現(xiàn)在社會和生態(tài)方面。社會問題:如修建大壩蓄水,導致土著美國印第安人居住保護地淹沒,土地喪失,印第安人流離失所,生存維艱;生態(tài)問題:水庫的修建,改變了地表徑流的原始分布,引起河流自然生態(tài)改變,導致鳥類棲息地破壞和珍稀魚類數(shù)量減少,破壞生物多樣性;庫區(qū)攔水導致河流流速減緩,河流自然凈化能力降低,引起水質下降等。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專題04 微專題 水量平衡、含沙量與輸沙量、湖泊(講義)-2024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專題04微專題水量平衡含沙量與輸沙量湖泊講義原卷版docx、專題04微專題水量平衡含沙量與輸沙量湖泊講義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7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04 微專題 水量平衡、含沙量與輸沙量、湖泊(練習)(2份打包,原卷版+教師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04微專題水量平衡含沙量與輸沙量湖泊練習原卷版doc、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04微專題水量平衡含沙量與輸沙量湖泊練習教師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輪復習講練測專題04 微專題 水量平衡、含沙量與輸沙量、湖泊(講義)(2份打包,原卷版+教師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輪復習講練測專題04微專題水量平衡含沙量與輸沙量湖泊講義原卷版doc、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輪復習講練測專題04微專題水量平衡含沙量與輸沙量湖泊講義教師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0頁, 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