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講 等高線地形圖
初中課標·內(nèi)容要求
新課程·素養(yǎng)要求
教材·對應內(nèi)容
2020年新高考·命題統(tǒng)計
1.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判讀坡的陡緩,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地理實踐力
[世界地理]上冊
[必修1]3.5
山東卷第7、8題
浙江卷第17題
2.在地形圖上識別主要的地形類型。
人地協(xié)調(diào)觀、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
[世界地理]上冊
[必修1] 3.5
浙江卷第26(1)題




一、海拔和相對高度
項目
海拔
相對高度
內(nèi)容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海拔,又稱為絕對高度(H)
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叫相對高度(ΔH)
圖示

二、等高線地形圖
1.等高線和等深線

項目
等高線
等深線
概念
把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接成的線
把地圖上海洋或湖泊中深度相同的點連成線
特點
閉合曲線:在一幅圖上不一定全部閉合;
同線等高:同一等高線海拔相等;
同圖等距:等高距全圖一致;
互不相交:等高線一般不相交 (陡崖除外)
2.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地勢和坡度的判斷
項目
依據(jù)
表現(xiàn)
地勢高低
等高線數(shù)值大小
數(shù)值大,即海拔高,地勢高;反之,地勢低
坡度陡緩
等高線的疏密程度
在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坡度陡;反之坡度緩
(2)山體地形部位的判讀

部位
地形特征
等高線分布特點
山頂
山的頂部,最高處
等高線閉合,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
盆地
盆狀或洼地地形,四周高、中部低
等高線閉合,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
山峰
一般指尖狀山頂
等高線閉合,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
山脊
從山頂?shù)缴铰赐蛊鸬母呗柌糠?br /> 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
山谷
山脊之間的低洼部分
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
鞍部
兩山峰之間,馬鞍形
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
陡崖
近于垂直的山坡
多條等高線重疊
[繪圖填圖] 對照地形景觀圖,在對應的等高線地形圖上填寫主要的地形部位。


提示 見下圖。

三、分層設色地形圖
1.概念:在繪有等高線和等深線的地形圖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圍著上不同顏色的地圖。
2.五種陸地地形


類型
地面起伏
海拔高度
等高線分布特點
山地
很大
500米以上
等高線密集,呈封閉曲線,內(nèi)高外低
丘陵
較大
500米以下
與山地相似,但等高線數(shù)值較低
盆地
不大
無一定標準
等高線中間稀疏,四周密集,數(shù)值外高內(nèi)低
高原
不大
500米以上
等高線在高原邊緣較密,內(nèi)部較稀疏,且數(shù)值較高
平原
很小
200米以下
等高線稀疏,且數(shù)值很低
[繪圖填圖] 在下面分層設色地形圖的合適位置標出五種陸地地形。

提示

四、地形剖面圖
地形剖面圖是以等高線地形圖為基礎轉(zhuǎn)繪而成的,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它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建筑鐵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時,可作為計算土石方量的依據(jù)。
[繪圖填圖] 把下圖中未完成的地形剖面圖補充完整。

提示

[易誤辨析] 地形剖面圖中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的大小都是相同的嗎?
提示 水平比例尺往往與原圖一致,垂直比例尺根據(jù)要求確定。一般垂直比例尺大于水平比例尺。

能力一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24類基礎圖像專項突破2)

[例1] (2020·山東卷)2020年5月27日上午11點整,中國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將五星紅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頂,實現(xiàn)了四十五年后我國測繪隊員的再次登頂。從位于5 200 m的大本營向上,隊員們要經(jīng)過甲、乙、丙、丁四個營地(下圖),其中一個營地由于空氣流通不暢,容易引起高原反應,被稱為“魔鬼營地”。據(jù)此完成下題。

圖中“魔鬼營地”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嘗試自解] ________
[解題步驟]

答案 A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判讀流程

2.判讀內(nèi)容


讀圖內(nèi)容
具體內(nèi)容
數(shù)值范圍
①區(qū)域地勢起伏大?。虎趨^(qū)域海拔極值
延伸方向
區(qū)域等高線整體大致凸出方向
疏密程度
①坡度陡緩——密陡疏緩;②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
彎曲狀況
①山脊:凸向低處;②山谷:凸向高處;③鞍部:正對的兩山峰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
局部閉合
①山頂、山峰:中間高四周低;②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間低;③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圍,判讀規(guī)律:“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1.(2020·浙江卷)我國某山脈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巖構(gòu)成,第四紀冰期時該地雪線高度為海拔3 500~3 600米。圖1為該主峰附近地形圖,圖2為圖1中某地的谷地景觀圖。完成(1)~(2)題。

圖1

圖2
(1)圖2谷地景觀可見于圖1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圖2谷地的成因是(  )
A.構(gòu)造斷裂下陷 B.流水侵蝕作用
C.巖層擠壓彎曲 D.冰川侵蝕作用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題,由圖1可知,乙地等高線凸向海拔較高處,為山谷,符合圖2的地形特征,B對。甲地不是谷地,丙地處于兩座山的鞍部,丁地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第(2)題,構(gòu)造斷裂下陷谷地兩側(cè)為斷層,坡度應較陡,A錯;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谷地多呈V形,谷底比較狹窄,B錯;巖層擠壓彎曲形成的谷地往往受外力作用影響小,而圖中山脈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巖構(gòu)成,說明該區(qū)域地層形成時間早,受外力作用時間長,C錯。由圖1可知,乙處海拔為3 440~3 520 m,圖2為底部比較平緩的U形谷,由材料可知,第四紀冰期時該地雪線海拔為3 500~3 600 m,故該谷地主要是由第四紀冰川侵蝕作用形成的,D對。
能力二 等高線地形圖中的常見計算

[例2] (經(jīng)典真題·全國卷)下圖示意某小區(qū)域地圖。圖中等高距為100米,瀑布的落差為72米。據(jù)此完成(1)~(2)題。

(1)Q地的海拔可能為(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2)橋梁附近河岸與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嘗試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解題步驟]
第(1)題:


第(2)題:

答案 (1)D (2)C

1.兩地間相對高度的計算
公式:H相=H高-H低或(n-1)d<H<(n+1)d,其中n為兩點之間等高線條數(shù),d為等高距。
2.陡崖高度的計算

(1)陡崖崖頂?shù)慕^對高度:H大≤H頂<H大+d。圖示崖頂為300 m≤H頂<400 m。
(2)陡崖崖底的絕對高度:H?。璬<H底≤H小。圖示崖底為0<H底≤100 m。
(3)陡崖的相對高度:(n-1)d≤ΔH<(n+1)d。圖示陡崖的相對高度為200 m≤ΔH<400 m。
(說明:n為重合的等高線條數(shù),d為等高距,H大為重合等高線中海拔最高的,H小為重合等高線中海拔最低的。)
3.閉合等高線的計算
位于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閉合區(qū)域,在沒有任何前提條件下,閉合等高線的數(shù)值可以取其相鄰兩條等高線中任何一條等高線的值,如下圖所示:

4.計算兩地間的溫差
已知某地的氣溫和兩地間的相對高度,根據(jù)對流層氣溫垂直遞減率(0.6 ℃/100 m)可計算兩地間的氣溫差異:T=(0.6 ℃×H相)/100 m。
5.計算兩地間的坡度
下圖AB兩地的坡度:tanα=h/L。h為A、B間的相對高度(即BP),L為A、B間的水平距離(即AP)。


2.(經(jīng)典真題·全國卷)讀下圖,完成(1)~(3)題。

(1)圖示區(qū)域內(nèi)最大高差可能為(  )
A.50米 B.55米
C.60米 D.65米
(2)圖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圖示區(qū)域內(nèi)擬建一座小型水庫,設計壩高約13米。若僅考慮地形因素,最適宜建壩處的壩頂長度約(  )
A.15米 B.40米
C.65米 D.90米
答案 (1)C (2)C (3)B
解析 第(1)題,圖示區(qū)域最高點位于東北側(cè),海拔大于80米小于85米,圖示區(qū)域最低點位于東南側(cè),海拔大于20米小于25米,兩者之間高差大于55米小于65米,C項正確。第(2)題,河水流速的快慢取決于坡度的大小,圖中四處中,③附近等高線最密集,流速最快。第(3)題,水庫應建在開口較小的山谷處,即圖中①②之間的峽谷處,該處目前的河水水位約為45 m,因此該壩的壩頂海拔約為58 m,可據(jù)此在圖中畫出大壩的位置和長度,然后結(jié)合比例尺可算出,該壩的壩頂長度約為40 m。
能力三 利用等高線地形圖判斷地貌特征

[例3] (經(jīng)典真題·全國卷)下圖中等高線表示一種風力堆積的地表形態(tài)。據(jù)此完成(1)~(2)題。

(1)圖示地區(qū)的盛行風向是(  )
A.東北 B.西北
C.東南 D.西南
(2)Q點對P點的相對高度(H)最大可以達到(米)(  )
A.40<H<41 B.49<H<50
C.59<H<60 D.60<H<61
[嘗試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解題步驟]
第(1)題:

第(2)題:

答案 (1)B (2)C

1.主要地貌類型的判讀

地貌類型
地形特征
等高線特征
河流地貌
沖積扇
從扇頂端到扇緣,地勢逐漸降低,厚度逐漸減小,堆積物顆粒由粗變細
等高線呈圓弧形,上密下疏;等高線數(shù)值從扇頂端到扇緣逐漸減小
峽谷
狹長深窄的山谷,兩壁陡峻,呈V形
等高線密集,中間數(shù)值小,兩側(cè)大
喀斯
特地
貌 
孤峰
呈錐狀聳立的石灰?guī)r山峰
等高線環(huán)環(huán)相套,中間數(shù)值大,四周數(shù)值小
峰林
沒有基座,呈“簇狀”分布的山峰
若干組環(huán)環(huán)相套的等高線,山間洼地為圓弧形等高線
峰叢
連座山峰,基部完全相連
風成地貌
沙丘
有凸出的小圓弧,各地點之間高差很小,有緩坡和陡坡
等高線呈封閉新月形,迎風坡,等高線稀疏;背風坡,等高線密集
風蝕蘑菇
頂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
蘑菇石基座被高處蘑菇石遮擋,用虛線表示;高處用實線表示
2.特殊地貌類型的判讀

示意圖
等高線圖(單位:米)
新月形沙丘


梯田


錐狀火山


風蝕蘑菇


岱崮山


沖積扇


地上河


喀斯特峰林



3.(2016·上海卷)等高線圖可以反映一個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圖為某地區(qū)等高線(單位:m)圖。讀圖完成(1)~(2)題。

(1)圖中主體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觀最可能是(  )
A.新月形沙丘 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 D.濱海沙灘
(2)圖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與水渠的關(guān)系是(  )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補給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補給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匯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匯入河流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題,讀圖可知,圖示絕大部分地區(qū)的海拔在1 200米以上,不可能是海拔較低的三角洲平原和濱海沙灘,故排除C、D項。圖示地區(qū)的等高線分布不符合新月形沙丘的特點,故A項錯誤。圖示地區(qū)是海拔較高的山地,且等高線比較稀疏,故B項正確。第(2)題,圖中無指向標,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法定位。從圖中河流、水渠和等高線的組合情況可知,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自西向東匯入河流,故C項正確。
能力四 等高線地形圖的實踐與應用

[例4] (2017·江蘇卷)我國東南沿海某地擬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庫。下圖為“擬建水庫附近地形示意圖”(單位:米)。讀圖回答下題。

建設成本最低的水庫大壩宜建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嘗試自解] ________
[解題步驟]


答案 A


1.等高線地形圖上選“點”


類型
區(qū)位要求
圖示
水庫壩址
①壩址應選在等高線密集的河流峽谷出口最窄處,因為該處筑壩工程量小且地勢落差大;②庫區(qū)宜選在河谷、山谷地區(qū),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證有較大的集水面積和庫容

療養(yǎng)院
療養(yǎng)院應建在地形坡度較緩(等高線稀疏)、向陽、背山面水(河、湖、海)、氣候宜人、空氣清新,且有交通線通過,交通便利的地方

宿營地
①宿營地應避開河谷、河岸,以避開暴雨造成的山洪;②避開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傷害;③應在地勢較高的緩坡或較平坦的鞍部宿營

港口
港口應建在等高線稀疏、等深線密集的海灣地區(qū),最好是陸域平坦、水域深闊的避風海灣,避開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泥沙淤塞

航空港
航空港應建在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要求地形平坦開闊、坡度適當、易排水;還要地質(zhì)條件好;注意盛行風向;與城市保持適當?shù)木嚯x;等等
氣象站
氣象站應建在地勢較高、地形開闊的地方
2.等高線地形圖上選“線”
類型
區(qū)位要求
圖示
公路、鐵路線
公路、鐵路線一般要求建在坡度平緩的地方,盡量與等高線平行,縮短線路,盡量少占農(nóng)田,少建橋梁,避開陡崖、陡坡;通往山頂?shù)墓烦省爸弊中螐澢?,以減小坡度

引水路線
在選擇引水路線時,首先考慮水從高處往低處流這一特性,再結(jié)合距離的遠近確定較合適的引水路線

輸油、輸氣管道
路線要盡可能短,盡量避免通過山脈、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難度和建設成本
3.等高線地形圖上選“面”
類型
區(qū)位要求
圖示
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布局
根據(jù)等高線地形圖反映出來的地貌類型、地勢起伏、坡度陡緩,結(jié)合氣候和水源條件,因地制宜地提出農(nóng)、林、牧、漁業(yè)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發(fā)展種植業(yè),山區(qū)宜發(fā)展林業(yè)、畜牧業(yè)

工業(yè)區(qū)、居民區(qū)的選址
工業(yè)區(qū)宜建在地勢平坦開闊,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有資源和能源分布的地區(qū);居民區(qū)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形開闊的向陽地帶,并要求交通便利,遠離污染


4.(2016·江蘇卷)5月初,幾位“驢友”到我國東南部某山區(qū)旅游。下圖為該山區(qū)地形示意圖,圖中①~⑥處為露營和觀景的備選地點。讀圖回答(1)~(2)題。

(1)最適宜作為露營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最適宜觀日出的地點是(  )
A.③ B.④
C.⑤ D.⑥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題,②地位于山谷附近,并且等高線稀疏,地形平坦開闊,最利于作為露營地。而①地位于河谷,易受水災;③地位于陡崖處,不安全;④地位于山頂附近,氣溫較低,地勢較陡。故選B項。第(2)題,5月初,我國日出東北方向,先根據(jù)指向標判斷東北方向,再由等高線可判斷出⑥地地勢高,其東北方向無遮擋物,是最宜觀日出的地點。因此選D項。
能力五 地形剖面圖的繪制與判讀(24類基礎圖像專項突破3)

[例5] (2019·江蘇卷)下圖為“某地地形與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與乙地相比,將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慮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植被 D.坡向
(2)與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

[嘗試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解題步驟]
第(1)題:

第(2)題:

答案 (1)D (2)B

1.地形剖面圖的繪制
步驟
具體內(nèi)容
①畫線
根據(jù)要求在需繪制剖面圖的兩點間作出一條直線
②定尺
縱坐標表示海拔,橫坐標表示水平距離;要根據(jù)需要選取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與原圖一致,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圖的5、10、15、20倍,倍數(shù)越大,起伏越明顯
③描點
找出剖面線與等高線的所有交點及特殊點(最高、最低、轉(zhuǎn)折點),按其水平距離和高程轉(zhuǎn)繪到坐標圖中
④連線
用平滑曲線將各點順次連接,注意相鄰兩點間的升降趨勢
2.地形剖面圖的基本判讀方法
(1)判斷地形剖面圖是否準確的關(guān)鍵點(如下圖)

(2)判讀地形剖面圖,主要抓住以下“三看”

①看起止點海拔是否準確:A在200~250 m之間,B在250~300 m之間。
②看極值點是否準確:a在250~300 m之間;b在150~200 m之間;c在350~400 m之間。
③看地勢起伏是否一致:從A到B經(jīng)過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緩慢降低的過程。
3.地形剖面圖中的通視問題
通視問題可通過作地形剖面圖來解決。如果過已知兩點作的地形剖面圖無障礙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擋,則兩地可互相通視。常見的有以下兩種情況:
(1)根據(jù)坡度陡緩情況。從山頂向四周,等高線先密后疏,為“凹坡”,可通視;等高線先疏后密,為“凸坡”,“凸坡”容易擋住人們的視線(圖1)。

(2)是否穿越較高的山丘(山脊)。如果穿越較高的山丘,山丘后的地方即使地勢再降低,也會因為地形阻擋而無法看到(圖2)。

5.(經(jīng)典真題·全國卷)某山區(qū)的一所學校,擬組織學生對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進行調(diào)查。讀圖,完成(1)~(2)題。

(1)在E、F、G三個地點中,能目測到公路上H點經(jīng)過車輛的是________。
(2)試用地形剖面圖解釋你所作的判斷,并作簡要說明,圖畫在下面的框內(nèi)。

答案 (1)G (2)從地形剖面圖中可以看出H點和G點之間沒有障礙,從G點可以清晰地看見H點。(如圖)

解析 解答此題需要熟練判讀等高線地形圖,并能根據(jù)等高線地形圖繪制地形剖面圖。E、F兩點都位于山谷中,從E點到H點或從F點到H點視線都被山脊阻擋,G點到H點視線沒有障礙,所以E、F、G三個地點中能清晰地觀察公路上H點經(jīng)過車輛的應是G點。


[情境設置] 天山平均海拔超過4 000米,植被呈垂直分布,季節(jié)性的牧場影響了牧民的生產(chǎn)和生活,形成了轉(zhuǎn)場的放牧方式。冬季牧民在海拔較低的草原放牧;夏季在海拔較高的草甸、草場放牧。下圖為天山某地冬夏牧場分布示意圖和轉(zhuǎn)場景觀。

[設問角度] 分析圖中四條轉(zhuǎn)場線路的合理性,選出最合理的線路。
[素養(yǎng)體現(xiàn)]
人地協(xié)調(diào)觀
結(jié)合天山牧民的轉(zhuǎn)場放牧,體現(xiàn)人類生產(chǎn)活動與自然環(huán)境相適應
綜合思維
從區(qū)域綜合角度分析四條轉(zhuǎn)場線路的合理性
區(qū)域認知
從區(qū)域角度認識天山植被的垂直分異
[我的答案]                                     
                                    
[我的設問]                                     
[參考答案] 路線①部分路段等高線密集,因而坡度十分陡峭,不合理。路線②經(jīng)過山脊,不合理。路線④經(jīng)過了山頂或山間小盆地,該地區(qū)地勢起伏較大,不合理。路線③沿著山谷,有牲畜飲用水源,等高線分布比較均勻,坡度較和緩。因此③線路最合理。

視角一 從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的角度考查分層設色地形圖的判讀
1.(2018·天津卷)結(jié)合圖1和圖2中的信息,回答下題。

最有可能觀察到圖1中景觀的地點,是圖2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A
解析 甲地海拔約為1 000米,位于天山西部的伊犁河谷地帶,為草原景觀,受來自大西洋的濕潤氣流影響,山腰多地形雨,降水較多,形成云杉林景觀,云杉林往上形成高山草甸、高山積雪景觀,A正確。乙地位于天山山脈北面的準噶爾盆地中,附近是荒漠景觀,B錯;丙地海拔為3 000~5 000米,處于終年積雪區(qū),觀察自然景觀的海拔越來越低,與圖1不符,C錯;丁地位于天山山脈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因地形封閉,濕潤氣流難以深入,氣候干旱,故天山山脈南坡沒有云杉林分布,D錯。
視角二 從人地協(xié)調(diào)觀、區(qū)域認知的角度考查地形對聚落的影響
2.(2018·江蘇卷)“地坑院”是黃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國》以空中視角立體化展示了這個“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圖1為“某地坑院村落景觀圖”,圖2為“某黃土塬地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題。

圖2中,適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解析 由圖可知,甲、乙、丙三地位于等高線密集區(qū)或密集區(qū)邊緣,地勢起伏較大。丁地等高線稀疏,地形平坦,適合建造地坑院村落。
視角三 從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的角度考查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地貌類型及其特征
3.(經(jīng)典真題·上海卷)等高線圖可以反映一個地區(qū)的地貌特征,下圖為某地區(qū)等高線(單位:m)圖。據(jù)此完成(1)~(2)題。

(1)圖中兩條400米等高線之間部分表示的地形單元是(  )
A.山脊 B.陡崖
C.斷塊山脈 D.峽谷
(2)圖中310米等高線相鄰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
①崩塌堆積物?、谕怀鲂』鶐r?、酆又械纳持蕖、艿桶纳角?br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題,兩條400米等高線之間地勢落差大,且呈帶狀分布,為典型峽谷地形,D項正確。第(2)題,圖中灰色部分等高線向海拔較低的地區(qū)凸出,應該為地勢較高的地形,但高度不大,且靠近陡崖,有可能是崩塌堆積物,也有可能是陡崖上突出的小基巖,A項正確。
視角四 從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的角度考查兩點間的高差計算和地形剖面圖的判讀
4.(經(jīng)典真題·全國卷Ⅰ)甲、乙兩地點之間有三條道路相連。某地理活動小組測繪了這三條道路的縱向剖面圖(如圖所示)。讀圖,完成(1)~(3)題。

(1)甲、乙兩地點間高差大致為(  )
A.80 m B.110 m
C.170 m D.220 m
(2)在對應的地形圖上可以看出(  )
A.道路①為直線
B.道路②經(jīng)過甲、乙兩點間的最高點
C.道路③最長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3)若使用大型運輸車從乙地運送重型機械設備至甲地,最適合行車的是(  )
A.道路③ 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
答案 (1)B (2)D (3)B
解析 第(1)題,由題目文字表述可知,甲、乙兩地有三條道路相連,故三條道路的起止點應該是甲、乙兩地。讀圖可知三條道路的起止點海拔分別為150 m和260 m,甲、乙兩地點間高差大致為110 m。第(2)題,在對應的地形圖上可以看出,道路①路程最長,且山區(qū)道路多為“之”字形,不可能是直線,A項錯;根據(jù)剖面線海拔,道路②沒有經(jīng)過甲、乙兩點間的最高點,B項錯;道路③最短,C項錯;道路①和②剖面線右側(cè)形態(tài)相同,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D項對。第(3)題,使用大型運輸車運輸重型機械設備,應盡量選擇坡度小的道路,以保證運輸安全。讀圖可知,道路①在三條道路中是起伏最小的。
視角五 從人地協(xié)調(diào)觀、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的角度考查地形剖面圖的繪制,以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地形的關(guān)系
5.(經(jīng)典真題·全國卷Ⅰ)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在地形圖下的網(wǎng)格中,畫出沿AB線的地形剖面圖。
(2)在剖面圖上標出M、N兩點,將地形分成三類,分別實行封山育林、經(jīng)濟林種植和適度規(guī)模的農(nóng)業(yè)種植。并對你的地形劃分和土地利用方案加以簡要說明。
答案 (1)要求垂直坐標標注正確,剖面線正確。

(2)M、N點的海拔分別為350米和250米(參見上圖)。就剖面線所在的山坡看,高于M的坡度較陡,應該實行封山育林。在MN之間的山坡,坡度中等,不宜開墾,但是可以適度發(fā)展經(jīng)濟林種植。低于N的山前地帶,地勢較平緩,可以適度發(fā)展農(nóng)業(yè)種植。
解析 第(1)題,沿AB線繪制地形剖面圖,首先利用等高距標注剖面線與等高線交點的海拔高度,在下面網(wǎng)格左側(cè)縱軸上標注高度值(從100~600米);然后從各描點做垂線(虛線)與相應高度水平線相交,描點;最后用平滑曲線連接各點(注意山峰處的曲線畫法)。第(2)題,地形平坦的地帶(25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農(nóng)業(yè)種植;往上坡度增加,適宜經(jīng)濟林種植(250~350米);海拔高,坡度最大的山頂區(qū)域,易于發(fā)生水土流失,需要封山育林(350米以上)。
主觀題專題指導(二)地形特征類

地形特征類主觀題常用“描述”“說出”“判斷”或“分析”“歸納”等行為動詞引領,結(jié)合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點明設問方向及內(nèi)容。命題視角主要有根據(jù)區(qū)域地形圖分析該區(qū)的地形特征,根據(jù)區(qū)域等高線圖分析該區(qū)的地形特征,進一步分析其對地理環(huán)境影響。

(2019·全國卷Ⅱ)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賓川縣位于橫斷山區(qū)邊緣,高山地區(qū)氣候涼濕,河谷地區(qū)氣候干熱。

指出賓川縣地形的主要特點,并推測耕地分布及數(shù)量的特點。(6分)
[寫·我的答案]
                                    
                                    
                                    
[評·樣卷分數(shù)]

[找·失分原因]

[對·標準答案]
地形特點:山高谷深。(2分)
耕地特點: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間盆地,數(shù)量少(或面積小、占土地面積比重小)。(4分)


1.地形的判斷及地形特征的描述

2.地形特征對氣候、河流的影響




答題方向
答題模板
地形類型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①地形以××××為主;
②主要分布在××地區(qū)
地勢
①地勢××高××低、地勢自××向××傾斜;
②地形崎嶇(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
海岸線
①岸線平直;
②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島嶼等
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發(fā)育、冰川地貌發(fā)育

1.(2020·浙江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下圖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圖。

河南省的地勢特點是________ 。從地形類型看,圖中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西高東低 平原
解析 從圖中等高線分布和數(shù)值變化可以看出,河南省地勢西高東低。讀圖可知,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平原地區(qū)。
2.(2017·海南卷)閱讀圖示資料,完成下題。
圖中示意巴拉圭位置及地形。

歸納巴拉圭的地形特征。
答案 地勢較低,海拔在500米以下;以平原為主;地勢自巴拉圭河(中部)向兩側(cè)逐漸升高。
解析 讀圖可知,巴拉圭的海拔基本在500 m以下,等高線較為稀疏,以平原為主,巴拉圭河的海拔較低,向兩側(cè)海拔逐漸升高。
3.(2015·福建卷)下圖示意關(guān)中地區(qū)。讀圖,完成問題。

說出渭河平原南北兩側(cè)(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異。
答案 南側(cè):以山地為主,地勢較高(南高北低),起伏較大。北側(cè):以高原為主,地勢較低(北高南低),起伏較小。
解析 根據(jù)等高線分布特點及河流的流向可知,南側(cè)以山地為主,地勢較高,起伏較大,且南高北低;北側(cè)以高原為主,起伏較小,地勢較低,且北高南低。
4.(2015·四川卷)閱讀材料,回答下題。
材料 “蓉歐快鐵”運行線路圖(圖a);甲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圖b)。

據(jù)圖b,描述圖a中甲區(qū)域的地形特征。
答案 高原、山地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東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勢起伏大,西南(南)高,東北(北)低。
解析 根據(jù)圖b中的海拔高度分析,該地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結(jié)合圖中經(jīng)緯網(wǎng)判斷,在西南部和東北部,等高線較稀疏,是高原分布區(qū),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區(qū),地勢起伏大,西南高,東北低。
綜合測試 
一、選擇題
(2020·天津市適應性測試)下圖分別為G318國道某路段及其附近等高線分布示意圖和某騎行者拍攝的照片,復雜的路況和美麗的風景吸引了大量自行車騎行者到此挑戰(zhàn)艱險。據(jù)材料回答1~2題。

1.該騎行者拍攝照片時,所處的位置及拍攝方向分別是(  )
A.甲—西南 B.乙—東南
C.丙—東北 D.丁—正東
2.騎行者從甲地至丁地,對騎行沿途情況描述正確的是(  )
A.沿途可見漫山遍野常綠林
B.甲—乙段沿途可看到怒江
C.乙—丙段為下坡彎道較多
D.丙—丁段為上坡坡度較陡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題,根據(jù)拍攝的照片可知,圖中景觀道路彎曲,并且山脈和山谷都向左方彎曲,與圖中甲乙兩地之間,甲西南方向地形一致。第2題,根據(jù)垂直地帶性差異在4 000多米不能出現(xiàn)常綠林,A錯;由于山峰阻擋,無法看到怒江,B錯;丙丁段基本為順著等高線的路段,不存在上坡較陡的情況,D錯;從國道與等高線的分布看,C正確。
圖1為華北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等高距為5米。該水庫水源主要來自附近石化企業(yè)經(jīng)處理后排放的污水。2017年該石化企業(yè)積極改造和修復當?shù)丨h(huán)境,建造濕地公園,現(xiàn)已面向公眾免費開放。圖2為市民游覽公園時拍攝的照片。據(jù)此完成3~5題。

圖1

圖2
3.圖2照片拍攝地點位于圖1中(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4.圖1中(  )
A.水庫修建的首要任務是發(fā)電
B.水壩壩體最高的是二副壩
C.水庫的流域面積枯水期時變小
D.甲處的地形部位為山脊
5.該濕地公園(  )
A.生態(tài)教育價值較高
B.適宜開展漂流、游泳等水上項目
C.山高谷深,水光瀲滟
D.免費開放可以增加旅游環(huán)境容量
答案 3.A 4.D 5.A
解析 第3題,圖2是污水處理廠俯視景觀,所以拍攝地點位于污水處理廠附近,并且高于污水處理廠,b地不比污水處理廠高,拍不到俯視景觀,故拍攝地點位于圖1中的a地。故選A。第4題,水庫是儲存附近石化企業(yè)經(jīng)處理后排放的污水,首要任務不是發(fā)電,A錯誤;結(jié)合等高線,二副壩的水壩壩體高在5~10米,但四副壩的水壩壩體高在10~20米,B錯誤;因為水庫水源主要來自附近石化企業(yè)經(jīng)處理后排放的污水,也可以有河流水匯入,流域面積與地形有關(guān),與枯水期沒有關(guān)系,C錯誤;甲地等高線向低值彎曲,是山脊部位,D正確。第5題,該水庫的水主要是石化企業(yè)處理后排放的污水,倡議污水處理達標排放,生態(tài)教育價值較高,A正確;區(qū)域內(nèi)落差小,且是污水的排放,不適宜開展漂流、游泳等水上項目,B錯誤;區(qū)域內(nèi)山丘低矮,沒有山高谷深,C錯誤;免費開放不影響旅游環(huán)境容量,D錯誤。
(2020·湖北宜昌四校聯(lián)考)下圖為某山地脊線圖,圖中的等高距為100米,M1與M2的海拔均為500米。讀圖,完成6~7題。

6.M1所在山坡的坡度為P1,M2所在山坡的坡度為P2,兩者的關(guān)系是(  )
A.P1>P2 B.P1=P2
C.P1<P2 D.不能確定
7.①地與②地的高差可能是(  )
A.90米 B.100米
C.200米 D.300米
答案 6.A 7.C
解析 第6題,依題意知,M1和M2海拔均為500米,而山峰高度為652米,則兩地與山峰的高差相等,但圖示M1距離山峰較M2近,且M1比M2所在山坡等高線密集,故M1處坡度大于M2處。第7題,依據(jù)圖中等高距為100米、山脊線與等高線的交點可判斷,①地海拔為600~652米,②地海拔為400~500米;則兩地高差范圍為大于100米、小于252米,故C項正確。
(2021·魯鄂新起點聯(lián)考)云南省哀牢山南部的元陽哈尼梯田,是當?shù)厝罕娫诖蟮厣稀暗窨獭背龅霓r(nóng)耕文化奇觀。該山從山頂?shù)缴侥_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垂直景觀結(jié)構(gòu),構(gòu)成了良好的梯田生態(tài)系統(tǒng)。201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圖1為哈尼梯田局部等高線地形圖。圖2為某攝影愛好者看到梯田霧沿河谷方向緩緩爬升時,拍攝到的云海梯田落日融為一體的奇妙景觀。據(jù)此完成8~10題。

圖1

圖2
8.圖1中相對高度最大值最接近(  )
A.690米 B.720米
C.790米 D.820米
9.圖1中(  )
A.①地適合建觀景平臺 B.②地適合修建梯田
C.③地適合建村寨 D.④地分布有人工林
10.圖1所示地區(qū)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合理途徑是(  )
A.培植龍頭企業(yè),發(fā)展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業(yè)
B.依托品牌優(yōu)勢,開發(fā)梯田系列產(chǎn)品
C.流轉(zhuǎn)閑置土地,促進農(nóng)業(yè)規(guī)模經(jīng)營
D.拆遷合并村落,提升居民生活品質(zhì)
答案 8.C 9.B 10.B
解析 第8題,根據(jù)等高線圖可以判斷圖1中最高海拔為1 750米~1 800米,最低海拔為1 000米~1 050米,故相對高度為700米~800米,最大相對高差不超過800米但無限接近800米,所以選C。第9題,觀景平臺選建在高處,才能將梯田景觀一覽無遺,①地地勢較低,不適宜建觀景平臺;②地為緩坡,適合修建梯田;村寨要選建在地勢相對平緩的地區(qū),③地坡陡且為山脊處,不適合建村寨;④地地勢最高,根據(jù)材料應為原始林。第10題,圖1所示地區(qū)為哈尼梯田遺產(chǎn)區(qū),可以挖掘梯田品牌內(nèi)涵,發(fā)展種植、養(yǎng)殖、加工和旅游業(yè)。
(2020·南昌二模)下圖是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及相應的地形剖面圖,甲、乙兩圖表示的實地范圍完全相同(乙圖等高線被省略),但兩圖繪制的地形剖面圖在形式上存在差異。據(jù)此回答11~12題。

11.乙圖比甲圖(  )
A.比例尺更小 B.比例尺更大
C.等高距更小 D.等高距更大
12.在實地地面上,E、F、M、N四地海拔的關(guān)系是(  )
①E、F海拔一定相同?、贓、F海拔可能不同
③M、N海拔一定相同?、躆、N海拔可能不同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11.C 12.D
解析 第11題,甲、乙兩圖圖幅大小一樣、實地范圍完全相同,則比例尺相同;但乙圖地形剖面圖中地勢起伏更細致,能反映較小的地勢變化,說明乙圖等高距更小。第12題,圖中M、N兩點在同一條等高線上,則海拔必然相同;但E、F兩點在圖中沒有明確對應的等高線,則兩點海拔不一定相同,故D正確。
二、非選擇題
13.下圖為我國某地等高線圖,下表是該地氣候資料。讀圖表回答下列問題。

月份
1
2
3
4
5
6
氣溫(℃)
6.5
9.0
13.0
18.0
22.0
25.0
降水量(mm)
16
17
31
74
118
148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氣溫(℃)
27.5
27.5
23.0
18.0
13.5
8.0
降水量(mm)
177
139
141
84
39
18
(1)說出該地區(qū)的地形類型名稱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稱。
(2)該地計劃在圖幅所示東北部修建水庫,水庫最大蓄水量時水面高程不超過390米。你是否贊成在該地修建水庫?請依據(jù)圖表信息說明理由。
答案 (1)丘陵;鞍部。
(2)贊成。降水季節(jié)變化大,建水庫可調(diào)節(jié)水資源時間分配;地勢低洼、開闊,利于蓄水(或圖幅北部河谷狹窄,利于建壩);鄰近農(nóng)用地、居民點,便于生產(chǎn)、生活用水。不贊成。該地已有河流流經(jīng),可提供生產(chǎn)、生活用水;遷建公路和居民點,增加建設成本;淹沒大片耕地,人均耕地減少。
解析 第(1)題,讀圖可知,該地海拔在200~500 m之間,且有一定起伏,可以判讀為丘陵;甲地位于兩個小山頭之間,為鞍部。第(2)題,圖中所示東北部地區(qū)為一口袋形地區(qū),內(nèi)部等高線稀疏,有河流、居民點、耕地,修建水庫可從正反兩方面敘述觀點。關(guān)鍵是依據(jù)觀點自圓其說,理由注意利用圖中的耕地、居民點、公路及橋梁、河流和表中的氣候信息回答。
14.(2020·北京石景山區(qū)4月統(tǒng)測)我國南方某市為了發(fā)展旅游經(jīng)濟,計劃在該市郊區(qū)某處進行旅游開發(fā)建設。下圖為該區(qū)域旅游規(guī)劃圖。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1)在該山區(qū)有一處適合開發(fā)攀巖的地點,請在圖中用“◇”標出。試根據(jù)圖中信息分析該處有利于開展攀巖運動的區(qū)位條件。
(2)觀景臺M、N之間有一條“森林氧吧路”,請說明其呈蛇形的理由。
(3)判斷在觀景臺M處能否看到山下的湖泊O處,請畫剖面圖并進行說明。
答案 (1)圖略(適合開發(fā)攀巖的地點在MO線與斷層交匯處)。該處陡崖陡峭直立且相對高差大(300米~500米);陡崖面向較開闊平坦地帶;距離別墅區(qū)和市區(qū)較近,客源市場廣闊。
(2)“氧吧路”盡量沿等高線修建,減小道路坡度,方便步行。
(3)不能。陡崖頂部阻擋了視線。見下圖:剖面線形態(tài)、坐標軸名稱、單位、數(shù)值、觀景臺、湖泊。

解析 第(1)題,適合開發(fā)攀巖的地點在陡崖處,陡峭直立且相對高差大、陡崖面向較開闊平坦地帶、距離別墅區(qū)和城區(qū)較近,客源市場廣闊。第(2)題,觀景臺M、N之間有一條“森林氧吧路”,其呈蛇形的理由是“氧吧路”路線位于山區(qū),地勢較陡,坡度較大,盡量沿等高線修建,減小道路坡度,方便步行,同時減少施工成本。第(3)題,讀圖可知,在觀景臺M不能觀賞到山下的湖泊全景,理由是陡崖頂部阻擋了視線。

相關(guān)學案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第55講 中國地理分區(qū)(含解析):

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第55講 中國地理分區(qū)(含解析),共33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地域差異,認識區(qū)域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第54講 中國地理概況(含解析):

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第54講 中國地理概況(含解析),共32頁。學案主要包含了疆域與人口,自然環(huán)境與自然資源,經(jīng)濟與文化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第53講 世界地理分區(qū)(含解析):

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第53講 世界地理分區(qū)(含解析),共31頁。學案主要包含了認識大洲,認識地區(qū),認識國家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學案 更多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第52講 世界地理概況(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第52講 世界地理概況(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第43講 國際合作(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第43講 國際合作(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第2講 地圖與地理圖像(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第2講 地圖與地理圖像(含解析)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時精品學案 第1部分 第1章 課時3 等高線地形圖的應用(含解析)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時精品學案 第1部分 第1章 課時3 等高線地形圖的應用(含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