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學年北京市海淀實驗中學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一、基礎(chǔ)知識(每小題3分,共36分)
1.(3分)下列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br />
A.安詳 小心翼翼 氣勢兇兇
B.發(fā)髻 日溢豐富 張皇失措
C.棉絮 平淡無其 義憤填膺
D.篝火 流水淙淙 起早熬夜
2.(3分)對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解釋,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br />
A.敝帚自珍(破舊) 白鶴亮翅(閃光)
B.潛滋暗長(生出) 見異思遷(變動)
C.不能自已(停止) 群山環(huán)拱(圍繞)
D.錯落有致(情趣) 秉燭夜談(拿著)
3.(3分)在《歸園田居》一詩中對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塵網(wǎng)”,喻污濁、黑暗的官場
B.“羈鳥”,以關(guān)在籠中的鳥自喻
C.“故淵”,即篇末所說的“自然”
D.“樊籠”,指囚牢般的社會制度
4.(3分)對詩句理解不恰當?shù)氖牵ā 。?br />
A.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從小就沒有適應(yīng)世俗的氣質(zhì)性格,天性本來就只喜愛田園、山林。韻,這里性格、氣質(zhì)。
B.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錯誤地落入官場的羅網(wǎng)里,一離開故園就是三十年(從陶淵明初仕為江州祭酒,到辭去彭澤令歸隱,實際是十三年。詩人這里有意夸大,表現(xiàn)了對官場生活的極度厭倦)。
C.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關(guān)在籠中的鳥留戀原來飛翔棲息過的樹林,池中的魚思念以往自由生活過的深潭。
D.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在村南的野外開荒,我又能安守清貧回歸故里。
5.(3分)對文中詩句理解不恰當?shù)氖牵ā 。?br />
A.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住宅周圍土地有十余畝,草房有八九間。方,周圍,四旁。
B.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繁茂的榆樹,柳樹遮蔽著草屋的后檐,桃樹、李樹整齊地排列在堂屋的前面。
C.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門外沒有一點塵土雜物,干干凈凈,住在陳設(shè)簡陋的屋子里覺得清閑。
D.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長久關(guān)在樊籠里,如今終于又回到了大自然。
6.(3分)對《歸園田居》這首詩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r />
A.這首詩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語言樸素,比喻貼切。
B.表現(xiàn)了作者擺脫污穢官場,來到清新的農(nóng)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一些平平常常的農(nóng)家事物,在詩人筆下構(gòu)成了一幅恬靜幽美、清淡樸素的田園圖畫。
D.全詩寫出了詩人從少年進入官場到多年后退出官場的全過程。
7.(3分)下列詩句中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br />
A.對此欲倒東南傾(倒:倒下)
B.栗深林兮驚層巔(栗:使……戰(zhàn)栗)
C.列缺霹靂(列缺:指閃電。列,同“裂”)
D.忽魂悸以魄動(悸:心驚,心跳)
8.(3分)以下對“之”字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br />
A.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B.仙之人兮列如麻(襯音助詞)
C.惟覺時之枕席(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D.失向來之煙霞(襯音助詞)
9.(3分)下列有關(guān)《登高》這首詩文學常識和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br />
A.本詩是一首七言律詩,由八句組成,共四聯(lián),即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
B.律詩格律嚴格,講究對仗。本詩四聯(lián)均對仗,被譽為“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C.杜甫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有《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名作傳世。
D.作者選擇“風”“鳥”“落木”等意象,在寫景的同時,也表達深沉的情感。
10.(3分)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在文中的意思,正確的一項是( ?。?br />
A.使快彈數(shù)曲 快:趕快
B.歌以贈之 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句
D.座中泣下誰最多 泣:眼淚
11.(3分)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br />
A.鐵騎突出刀槍鳴 B.門前冷落鞍馬稀
C.暮去朝來顏色故 D.凄凄不似向前聲
12.(3分)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點的理解、分析、概括與鑒賞,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上了年紀的擔架員”的話一方面交代了小通訊員壯烈犧牲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小通訊員的機智和勇敢。
B.新媳婦兩次“短促地‘啊’了一聲”,第一次是表明她認出傷員是小通訊員,第二次是表明她發(fā)現(xiàn)小通訊員傷勢嚴重,可能已經(jīng)犧牲。
C.《百合花》中的“我”,不僅起到串連情節(jié)的作用,還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親眼所見親身經(jīng)歷的,突出了內(nèi)容的真實性。
D.“我也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灑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中的“百合花”象征著小通訊員的純潔與高尚,同時也照應(yīng)了題目。
二、每小題18分共18分
13.(18分)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題。
胡質(zhì)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厲操清白。質(zhì)之為荊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貧,無車馬童仆,威自驅(qū)驢單行,拜見父。停廄中十余日,告歸。臨辭,質(zhì)賜絹一匹,為道路糧。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審于何得此絹?!辟|(zhì)曰:“是吾俸祿之余,故以為汝糧耳?!蓖苤?,辭歸。每至客舍,自放驢,取樵炊爨,食畢,復隨旅進道,往還如是。質(zhì)帳下都督,素不相識,先其將歸,請假還家,陰資裝,百余里要之,因與為伴,每事佐助經(jīng)營之,又少進飲食,行數(shù)百里。威疑之,密誘問,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賜絹答謝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質(zhì)。質(zhì)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譽著聞,歷位宰牧。晉武帝賜見,論邊事,語及平生。帝嘆其父清,謂威曰:“卿清孰與父清?”威對曰:“臣不如也?!钡墼唬骸耙院螢椴蝗??”對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遠也?!惫僦燎皩④?、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贈鎮(zhèn)東將軍。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禾酵?。
B.不審于何得此絹
審:知道。
C.自放驢,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質(zhì)
信:使者。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是吾俸祿之余,故以為汝糧耳。
見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與其客語。
B.每至客舍,自放驢,取樵炊爨。
每聞琴瑟之聲,則應(yīng)節(jié)而舞。
C.后因他信,具以白質(zhì)。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D.晉武帝賜見,論邊事,語及平生。
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
(3)從句式的角度看,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的部分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大人清白,不審于何得此絹。②于是名譽著聞,歷位宰牧。
③密誘問,乃知其都督也。④質(zhì)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4)下列各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A.食畢,復隨旅進道——吃完飯以后,又跟隨旅伴上路。
B.先其將歸,請假還家——早就要帶他回去,于是請假回家。
C.陰資裝,百余里要之——暗中準備盤纏;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賜絹答謝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給自己的絹答謝他,并把他打發(fā)走。
(5)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組是:
①是吾俸祿之余,故以為汝糧耳。
②每至客舍,自放驢,取樵炊爨。
③又少進飲食,行數(shù)百里。
④因取向所賜絹答謝而遣之。
⑤質(zhì)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⑥于是名譽著聞,歷位宰牧。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
(6)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胡威自小志向遠大,砥勵名節(jié),品格高尚。他在辭父歸家時,問明所賜絹的來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親自放驢,料理生活,從無靡費之舉。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聲譽。
B.胡威之父胡質(zhì)身居高位卻能恪守清廉。胡威辭別回家時,他僅取絹一匹送作路資。在兒子詢問時坦然地表明,此絹為正當所得,并非不義之財。從而贏得了兒子的敬佩。
C.胡質(zhì)帳下都督善于逢迎。為博得胡質(zhì)的好感,他在胡威歸家途中曲意巴結(jié),并輾轉(zhuǎn)地讓胡質(zhì)知道此事。豈料弄巧成拙,胡質(zhì)了解真相后對他嚴加處罰,并免去他的官職。
D.晉武帝十分贊賞胡質(zhì)。他問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說“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認為自己遠遠不如。這既說明了胡質(zhì)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親的心情。
三、每題3分,共6分。
14.(6分)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賦得暮雨送李胄
韋應(yīng)物
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首聯(lián)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既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yīng)了詩題中的“送”字。
B.二、三兩聯(lián)描寫船帆被細雨打濕而變重,鳥翅因沾雨而無法輕巧地飛翔,天朦朦朧朧看不清通海處,遠處江邊的樹卻顯得十分滋潤。
C.尾聯(lián)中將沾襟的別淚與散絲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達了詩人送別之情,情景與景巧妙地結(jié)合了起來。
D.全詩第一句直接點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過對船帆、鳥羽、天際、大樹的描繪來烘托蒙蒙細雨,這樣更增強了詩的形象性和表達力。
(2)這是一首寫送別的詩,但主要篇幅卻是寫景,將離別之情寓于這些景中。下面幾首送別的唐詩中,與它寫法相同的一首是
A.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B.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guī)﹃?,青山獨歸遠。
C.聞道衡陽外,雁來獨不飛。送君從此去,書信定應(yīng)稀。
D.滿酌勸僮仆,好隨郎馬蹄。春風慎行李,莫上白銅鞮。
15.(9分)默寫。
(1) ,食野之蘋?!抖谈栊小?br />
(2)狗吠深巷中, 。《歸園田居》
(3)熊咆龍吟殷巖泉, ?!秹粲翁炖岩髁魟e》
(4) ,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夢游天姥吟留別》
(5) ,百年多病獨登臺?!兜歉摺?br />
(6)銀瓶乍破水漿迸, ?!杜眯小?br />
(7)遙想公瑾當年, ,雄姿英發(fā)?!赌钆珛?赤壁懷古》
(8)四十三年,望中猶記, ?!队烙鰳?京口北固亭懷古》
(9)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 ?!堵暵暵?br />
四、散文閱讀。共25分
16.(25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題。
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種人
①他,或她,在樓梯臺階上倚墻或欄桿一坐,打開書本,臺階這尺多見方的空間,便是其私人屬地。于是,樓梯左右兩側(cè),自上而下,有序無聲,便有兩行書室。若哪處空著兩個臺階,就有人悄無聲息地坐進去,好像坐進階梯教室那么自然。
②那兩行個體書室里的人,用心捧著那一本本書。上下樓梯的人,小心翼翼地,生怕侵犯了左右兩行私家屬地。我從他們的世界路過,輕輕地走下樓,揮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
③這就是京城著名的樓梯﹣﹣從三聯(lián)書店的一樓通往地下一層的樓梯。
④席地而坐是三聯(lián)給予讀者的特權(quán),讀者可以一天24小時不花錢享受“悅讀”。我不由得想起“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里可謂“書架前,書堆間,書人不釋卷”。
⑤一眼鏡男,膚色與衣褲的顏色和他身前身后的一架架書的色系相近,感覺他在這地上一定坐了很久很久,坐到和書架們長得越來越像。有人在那兩行書架間找書,走到他跟前,只能從他腿上跨過去,他已經(jīng)穿越到他書中的世界里,并不知道有人從他的世界穿越過去。
⑥一書生搬了一厚摞書,在書架間找到一張塑料凳,立刻在此凳上安營扎寨。他坐下后,先長出一口氣,然后雙腿合攏,權(quán)當書桌,把那堆書碼放在這“桌”上,再用眼鏡布擦擦眼鏡片。安家完畢,他靠在身后的書架上,雙腳前又是高高的書架。他的“家”在書山的谷底,光線是絕不充足的,但他是絕對滿足的。那架勢,好像要一本一本細細讀來,沉醉在自己的家園。
⑦一個小女孩,她光潔的長發(fā),純白的泡泡袖,嬰兒肥得可愛。她在“學術(shù)研究”的牌子下,吃力地來回抱起一摞又一摞的學術(shù)書籍。據(jù)說她的家長要買很多的書,可是腿腳不便沒有很多的力氣。她一定不懂學術(shù),可是她一定與眾不同。
⑧又兩行書架間,一對少男少女都在讀自己的書。少男,白T恤,黑框鏡,牛仔長褲。少女,白帆布鞋,天藍裙,松松地挽了條發(fā)辮搭在肩上。突然就想起“花前月下”4個字,那又如何比得上書前書下的詩意和對精神旅途的思戀?
⑨有一種兩層的用來取書的梯子,能坐在梯子上的是佼佼者了。一個小男孩,脖子上掛著家門的鑰匙。左手握一瓶打開的礦泉水,右手捧著一本翻開的書。坐在“高崗”上,喝口水,看看書,這孩子是這個書店里“頭等艙”的享受者了。
⑩書店一樓靠窗處和地下一層都有一行小方桌,桌上有一個小臺燈,桌旁可以坐兩個人。比起書架間的“書人雕像”,這兩行桌旁坐的都是神仙了。我累極的時候偶見有一空座,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會有這樣的好運呢?我真要當一把神仙了。想想吧,我擁有了一把椅子和一角桌子!
?飯館、市場,到處都是嗡嗡的人聲,但這里,似乎回到默片時代,那銀幕上打著的文字是:他在讀書,她在讀書……
?三聯(lián)有一種帶萬向輪的購書籃,拉動的時候,才讓人驚覺世界上還有一種東西叫“聲音”。那聲音,一下把我拉回到好多年前,哈佛的一個雪夜。那時,我陪先生在燕京學社訪問。他天天讀書到凌晨3點,無論如何也讀不過來燕京圖書館的藏書。有一晚我們在學社復印了一千頁書,直到凌晨4點多,我們拖著帶萬向輪的購物車走進寒夜的雪地,嫩黃的路燈,把冬雪染成暖色調(diào)。我們踩在積雪上的聲響,使這幅暖色調(diào)的畫面有了音響,有了動感,有了快感。我真想譜一曲《雪夜波爾卡》,如果我會作曲的話。
?世界上最光明的燈,是書。如果有一天沒有了紙質(zhì)書……不,我相信我不會見到這一天。
?忽然又想起渥太華的國會圖書館,在一層層19世紀的拱形頂下,有一個顯得格外小的門。推開那扇小小的門﹣﹣哦,天!這是什么地方?我好像走進了一幅輝煌的經(jīng)典油畫。那闊大燦爛的三層樓,好像歌劇院的三層包廂。一本本書像貴族似的坐在一層層一格格包廂里,俯視著一個個走進來的深懷仰慕之情的本國人、外國人。圖書館的不少工作人員在工作,卻沒有一絲聲音。他們被定身在這幅油畫里。
?走出國會圖書館,回頭再看看那扇小小的門,想起那個“石門開”的童話。只要在山前叫一聲“石門開”,山洞就大開了,里邊堆滿了耀眼的珍寶。
?電腦可以取代圖書館的庫存,但是永遠不能取代圖書館的雍容美麗。
?走出三聯(lián),偶回頭,才發(fā)現(xiàn)沉沉夜幕里大玻璃窗內(nèi)的書店這么明亮這么溫暖,好像我在臺下觀看舞臺上的燦爛,又似聽到美聲的歌唱:啊,我的太陽,燦爛的陽光。
?此刻,我站在北京午夜的街頭,望著三聯(lián)書店的耀眼和美麗,想著,那里的每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種人:讀書人。
(取材于陳祖芬的同名散文)
(1)下列各句中的“世界”,與“我從他們的世界路過”一句中的“世界”,在含意上最接近的一項是
A.他已經(jīng)穿越到他書中的世界里 B.并不知道有人從他的世界穿越過去
C.世界上最光明的燈,是書 D.那里的每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2)下列對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最準確的一項是
A.開篇作者將三聯(lián)書店的樓梯臺階稱為“私人屬地”,意在說明讀書作為一種精神活動的高貴奢華。
B.在凳子上安營扎寨一段,作者運用了夸張和擬人的手法,將一個書生對書的癡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C.哈佛雪地夜行,作者寫“嫩黃的路燈”形成“暖色調(diào)”,表現(xiàn)了沉浸在讀書生活中的充實與溫暖。
D.“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種人”意謂真正的讀書人稀缺,飽含作者對當代社會精神生活匱乏的憂思。
(3)下列對作品中有關(guān)知識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揮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出自現(xiàn)代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一詩。作者以此表達自己對三聯(lián)書店中的坐讀者十分尊重、不敢相擾的心情。
B.“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出自弘一法師李叔同的詞作《送別》.作者以其為仿寫對象,勾畫出讀者不花錢享受“悅讀”的盛景。
C.“花前月下”出自唐代白居易《老病》詩“晝聽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作者意在借此表達對青年學生虛擲青春、游戲人生的批評。
D.“石門開”是作者聯(lián)想的一個童話。童話這一文學體裁具有濃郁的幻想色彩,作者以此浪漫之筆形象地表現(xiàn)出圖書館內(nèi)蘊藏著巨大的精神財富。
(4)文章第⑩段中作者感嘆說:“我擁有了一把椅子和一角桌子!”結(jié)合文意來看,這一感嘆有哪些含意?
(5)結(jié)合上下文,說說第?段有何作用。
(6)第?段中,作者認為電腦“永遠不能取代圖書館的雍容美麗”。結(jié)合文意來看,這里的“雍容美麗”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17.(6分)論語翻譯。
(1)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br />
(3)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br />
五、作文(50分)
18.(5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剛剛過去的一年,無論世界、國家,還是家庭、個人,都經(jīng)歷了各自路途中的陰晴雨雪。過去這一年中的喜怒哀樂,哪些是值得你回味的?
請以“2020,值得回味的日子”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選好角度,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800字左右。
2022-2023學年北京市海淀實驗中學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基礎(chǔ)知識(每小題3分,共36分)
1.【解答】A.“氣勢兇兇”中的“兇”應(yīng)為“洶”。
B.“日溢豐富”中的“溢”應(yīng)為“益”。
C.“平淡無其”中的“其”應(yīng)為“奇”。
D.正確。
故選:D。
2.【解答】A.“亮”應(yīng)為“顯露、顯示”的意思,白鶴亮翅的意思是白鶴顯露它的翅膀;
B.解釋完全正確;
C.解釋完全正確;
D.解釋完全正確。
故選:A。
3.【解答】D.“樊籠指囚牢般的社會制度”分析有誤,這里“樊籠”是比喻如囚牢般的官場生活。
故選:D。
4.【解答】D.“我又能安守清貧回歸故里”理解錯誤。“守拙”是“持守愚拙的本性”的意思。
故選:D。
5.【解答】C.“門外沒有一點塵土雜物”錯誤。“戶庭”指門戶庭院。
故選:C。
6.【解答】D.“全詩寫出了詩人從少年進入官場到多年后退出官場的全過程”分析錯誤,全詩是寫詩人辭官歸隱,重返自然后的生活情景,并非從“進入官場到退出官場”的全過程。
故選:D。
7.【解答】A.傾:傾斜。這首詩用的是夸張和對比的寫法,天姥山很高,就好像其他山向它這里傾斜一樣,不是倒下的意思。
B.正確。
C.正確。
D.正確。
故選:A。
8.【解答】A.襯音助詞,譯:云神們踩踏祥云,紛紛飄然而下。
B.正確。譯:仙人們成群結(jié)隊密密如麻。
C.的,助詞,譯:夢醒后只剩下眼前的枕席。
D.的,助詞,譯: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
故選:B。
9.【解答】C.“杜甫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說法錯誤,杜甫是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沉郁頓挫,憂國憂民。唐代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應(yīng)是李白。
故選:C。
10.【解答】A.快:暢快。譯文:讓她又暢快地彈了幾首曲子;
B.歌:作歌。譯文:作歌來贈給她;
C.言:字。譯文;總共六百一十六個字;
D.正確。
故選:D。
11.【解答】A.突出,古義:突然出擊。今義:今義:超出一般。
B.冷落,古今意思相同,冷清。
C.顏色,古義:容顏。今義:1.指臉上的表情。2.指顯示給人看的厲害的臉色或行動。3.顏料或染料。
D.向前,古義:剛才。今義:朝前,向前方。
故選:B。
12.【解答】A.正確。
B.正確。
C.“還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親眼所見親身經(jīng)歷的”錯誤。一般情況下,小說中的“我”都不會是作者本人,只是作者的一種敘事方式,它更便于直接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D.正確。
故選:C。
二、每小題18分共18分
13.【解答】(1)C.“樵”解釋為“打柴”有誤,應(yīng)解釋為“名詞,柴”。句子翻譯為:就自己放驢,取柴做飯。
(2)A.前句中的“故”為副詞,特地;后句中的“故”為副詞,故意。兩句意義用法;
B.兩個“每”都解釋為副詞,“每當……時候”;
C.兩個“因”都為介詞,經(jīng)、由;
D.兩個“及”都為介詞,到。
(3)A.句①“大人清白”與句②“名譽著聞”,從句式上看均為一般性的形容詞謂語句,“清白”“著聞”分別充任“大人”“名譽”的謂語,二者沒有不同。句③句④則不同。句③中加點的“其都督”以判斷句的身份充任“知”這一動詞的賓語,這個判斷句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沒有使用“是”字一類的判斷詞。句④中的“其都督”是指胡質(zhì)帳下的都督,“其”指稱“胡質(zhì)”。
(4)A.“隨旅進道”是難點,“旅”指旅客,“進”字的基本意義是“前進”,文中與“道”相聯(lián)系,應(yīng)該理解為“上路”。因此,A項是正確的;
B.難點在“先其將歸”。在閱讀材料上下文中的意思是“在他將要回去之前”,指胡質(zhì)帳下都督想趕在胡威回家之前去預先迎候他。因此,B項錯誤;
C.難點一是“陰”表示暗中;二是“資裝”表示“準備盤纏”;三是“要”字,原義是“中途攔截”,指半道上截住某人。本題則選用了更能表示帳下都督心理的“迎候”一詞。這一選項是本題中最難的選項。翻譯正確;
D.“因”當“于是,就”講,“向”當“先前”講,“遣”當“送走”講。全句理解正確。
(5)題干中點明本題所需篩選信息的共同點——“其父子清慎如此”(概括性論斷)?!扒澹汗疂?;慎:謹慎,慎重”。
①“是吾俸祿之余,故以為汝糧耳”,是在胡威詢問絹的由來時胡質(zhì)做的回答,表明這是正當所得,所以能表現(xiàn)胡質(zhì)的清慎;
②“每至客舍,自放驢,取樵炊灶”,其內(nèi)容是寫胡威在歸家途中辛勞地自行打理生活,也可以看做是清慎的表現(xiàn);
③是胡質(zhì)帳下都督的行為,所以無關(guān);
④承接的內(nèi)容是胡質(zhì)不愿無功接受帳下都督的照顧,于是拿出自己的路資即絹,送給對方并把他打發(fā)走了,因此,這句符合題干的要求;
⑤“質(zhì)其都督一百,除吏名”,胡質(zhì)因不喜歡帳下都督的阿諛奉承,于是將其痛責并開除官職,也符合“清慎”的要求;
⑥“于是名譽著聞,歷位宰牧”,是作者的評價,指的是胡質(zhì)父子二人聲譽好,做到很大的官,并非“清慎”的內(nèi)容。由此可見,只有A項是完全符合題意的。
(6)C.“他在胡威歸家途中曲意巴結(jié),并輾轉(zhuǎn)地讓胡質(zhì)知道此事”分析有誤,根據(jù)文意,帳下都督是不愿將此事告知胡質(zhì)的,所以他的許多做法均瞞往胡質(zhì)。而胡威清慎的本性使他“后因他信,具以白質(zhì)”,并導致胡質(zhì)對帳下都督的處罰。因此C項的概括與分析是不正確的。
答案:
(1)C
(2)A
(3)A
(4)B
(5)A
(6)C
參考譯文:
胡質(zhì)的兒子胡威,字伯虎。自小就有志向,嚴格地堅守清廉。胡質(zhì)擔任荊州刺史時,胡威從京城洛陽前去探望父親。由于家中貧困,沒有車馬和童仆,自己單身騎驢前往,拜見父路上的開銷。胡威這才接受這匹絹,辭別父親回京。胡威每到一處客站,就自己放驢,取柴做飯,吃完后再與旅伴一道上路,前往途中、回京路上都是如此。胡質(zhì)帳下的都督,與胡威從不相識,在胡威未出發(fā)回京前,就請假回家,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余里外等候胡威,邀胡威作為旅伴,事事都幫助胡威,而且少食少喝,一起行走幾百里。胡威心中疑惑,就引他說話得到實情,即知他是父親帳下的都督,就取出父親所賜給的那匹絹償付給都督,向他道謝后與他分手。后經(jīng)別的使者,詳細地把這件事告訴胡質(zhì),胡質(zhì)責打都督一百杖,除去了他的吏名。胡質(zhì)父子如此清廉謹慎。因此名譽廣為人知,歷位宰牧。晉武帝召見胡威,同他談?wù)撨吺?,談話涉及到日常生活。晉武帝感嘆他父親的清廉,對胡威說:“你與你父親相比,誰更清廉?”胡威回答說:“我不如父親?!睍x武帝說“你憑什么認為不如你父親?”胡威回答說:“我父親的清廉行為唯恐別人知道,我的清廉行為唯恐別人不知道,因此我遠不如我父親?!焙龉僦燎皩④姟⑶嘀荽淌?。太康元年去世,被追贈鎮(zhèn)東將軍。
三、每題3分,共6分。
14.【解答】(1)C.“十分含蓄地”錯,“相送情無限”直接抒發(fā)依依不舍之情,并不“十分含蓄”。
(2)這是一首詠暮雨的送別詩,雖是送別,卻重在寫景。首聯(lián)寫送別之地,扣緊“雨”“暮”主題。二、三兩聯(lián)渲染朦朧暗淡的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鳥飛空中,海門不見,浦樹含滋,境地極為開闊,極為邈遠。末聯(lián)寫離愁無限,潸然淚下。全詩一脈貫通,前后呼應(yīng),渾然一體,屬于寓情于景的手法,B選項運用了“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用竹林、鐘聲、斜陽、青山四個意象表達了種蒼遠而凄清的景象,獨歸遠,道出離情。A選項“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并沒有敘述一點朋友別離的情景,也沒有告訴我們送的是何許人。然而,人們卻完全可以由它的內(nèi)容想象出那種“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壯別的場景,不屬于例子中所舉出的“寓情于景”;C選項“聞道衡陽外,由來雁不飛。送君從此去,書信定應(yīng)稀”通過飛來的雁子的角度展現(xiàn)出離愁之苦,突出悲涼之思,并非是例子中所舉出的“寓情于景”;D選項“滿酌勸童仆,好隨郎馬蹄。春風慎行李,英上白銅鞮”這首送行詩用明白如話的語言直接抒寫作者對陳標的希冀。故選B。
故選:(1)C
(2)B
15.【解答】故答案為:
(1)呦呦鹿鳴(重點字:呦)
(2)雞鳴桑樹顛(重點字:顛)
(3)栗深林兮驚層巔(重點字:巔)
(4)霓為衣兮風為馬(重點字:霓)
(5)萬里悲秋常作客(重點字:常)
(6)鐵騎突出刀槍鳴(重點字:騎)
(7)小喬初嫁了(重點字:初)
(8)烽火揚州路(重點字:烽)
(9)如今有誰堪摘(重點字:堪)
四、散文閱讀。共25分
16.【解答】【解析】
1.解答該題,可以運用排除法,首先可以排除C項,C項的“世界”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的地方”;然后比較剩下幾個選項,A項是“書中的世界”B項“他的世界”D項是“自己的世界”,通過比較“世界”前面的幾個定語可知,只有B項與題干中的“世界”的意思最為接近。
2.A項“意在說明讀書作為一種精神活動的高貴奢華”錯誤,原文沒有這種意思;B項“擬人”手法錯誤,其中不屬于“擬人”手法;D項“意謂真正的讀書人稀缺”錯誤,而是表現(xiàn)了人們都沉浸在讀書中了。
3.C項“作者意在借此表達對青年學生虛擲青春、游戲人生的批評”錯誤。該項中的一句本指美好的憩游環(huán)境。后多指易觸發(fā)男女情思的環(huán)境。
4.解答該題,可以根據(jù)原文中的相關(guān)語句提取信息,如根據(jù)“我累極的時候偶見有一空座,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會有這樣的好運呢?我真要當一把神仙了”等語句可以提煉出答案的前兩點;根據(jù)本文的中心意思可以總結(jié)出第三點。
5.分析作用題可以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兩個角度分析,從內(nèi)容上來說,第11段寫“飯館、市場,到處都是嗡嗡的人聲”是突出了書店的安靜,從而表現(xiàn)對精神享受的向往;從結(jié)構(gòu)上來說,11段屬于中間段落,其作用可以從承上啟下、鋪墊、引起下文等角度考慮,回答時要具體答出承接了上文的什么內(nèi)容,引起了下文的什么內(nèi)容,為下文的什么內(nèi)容做鋪墊即可。
6.解答該題,可以聯(lián)系文中的相關(guān)信息總結(jié)概括,如“書店這么明亮這么溫暖,好像我在臺下觀看舞臺上的燦爛”總結(jié)出第一點;“一本本書像貴族似的坐在一層層一格格包廂里”總結(jié)出第二點;“三聯(lián)書店的耀眼和美麗山洞就大開了,里邊堆滿了耀眼的珍寶”可以總結(jié)出第三點;“那里的每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種人:讀書人”總結(jié)出第四點。
答案:
1.B
2.C
3.C
4.①累極的時候能夠有一把椅子一角桌子,我是幸運的。②與那些閱讀條件一般的讀者相比,我能有一把椅子和一角桌子,可算“神仙”了。③三聯(lián)書店的讀書氛圍感染了我,使我享有精神上的優(yōu)雅與優(yōu)越。
5.①承接或小結(jié)上文,對讀書人的沉醉與癡迷作了高度概括性的表達。②與飯館、市場等場所相比較,突出了書店的安靜,進而強化了對超越世俗的精神生活的推崇。③以默片的無聲引出下文對聲音的驚覺﹣﹣“那聲音,一下把我拉回到好多年前”,使文章自然地進入新的部分。④“似乎回到默片時代”,隱含著對傳統(tǒng)生活方式包括閱讀方式的懷念,為后文表達對紙質(zhì)書的珍視作鋪墊。
6.①空間的闊大燦爛②書冊的豐富高貴③影響的深遠廣泛④環(huán)境的典雅靜穆
17.【解答】(1)“巧言”,花言巧語;“令”,美好;“鮮”,少。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樣的人)很少有仁德的?!?br />
(2)“患”,擔心;“不已知”,賓語前置,不了解自己。譯文:孔子說:“不要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應(yīng)該擔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br />
(3)“重”,莊重;“不威”,沒有威嚴;“固”,牢固;“主”,立足;“友”,與……交友;“過”,有過錯;“憚”,怕。譯文: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也不牢固。要立足忠誠和信用,不要結(jié)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過錯就不要害怕改正。”
答案:
(1)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樣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2)孔子說:“不要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應(yīng)該擔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br />
(3)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也不牢固。要立足忠誠和信用,不要結(jié)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過錯就不要害怕改正?!?br />
五、作文(50分)
18.【解答】
2020,值得回味的日子
2020,可以說是一個特別的一年。窗外鳥啼,我不知鳥將歸去。深藍的天空遙遠了,只有光亮隱隱約約,似繁星,若燈火。在病毒肆虐的危險中,本該上學的我,卻過上了居家的生活。
每天早上,我都會準時瀏覽手機里與疫情有關(guān)的信息。最讓我害怕的是那一行行不斷增長的數(shù)據(jù):截至某某時間,新增多少,確診多少,疑似多少,重癥多少,死亡多少。這“多少”背后牽扯著多少人的心?。∥业男囊搽S著一天天數(shù)據(jù)的變化而沉重起來。
我和媽媽開始為囤積食物而焦慮,我和爸爸開始為準備口罩、感冒發(fā)燒的藥物而嘀咕。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危險的逼近,第一次體味到生命的脆弱。想一想那些奮戰(zhàn)在一線的白衣天使,哪個不比我危險?哪個不比我忙碌?內(nèi)衣濕透了,忍著,疲倦來襲了,撐著,超負荷的工作,從沒有怨言。我想,此時此刻,他們心中想的一定是病人的康復,病毒的離去,生活的平靜吧。我想,圣潔的光輝一定會永遠籠罩著這些潔白的天使。
我喜歡白衣天使的形象,勇往直前。2020居家的日子難道不值得感動嗎?
這些日子,有肆意長出枝丫的高樹,有波波點點的云彩,有活力無窮的鳥群。這樣美的自然,讓滯留鄉(xiāng)下的我撞了個滿懷。不得不說,這些美景是我之前從未好好欣賞的。余暉浸染連天白云,野花幽香沁人心脾。我很欣慰,我能夠在外婆家,一個有田野、有湖泊的小村中自行隔離。這里雖沒有城鎮(zhèn)的繁華,但也沒有疫情泛濫的危險。偶爾走出家門,總會看見陌生的鳥兒在樹上或靜默、或跳躍,不時還發(fā)出一聲長鳴。它們的叫聲也許是在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吧!
我喜歡野鶴閑云的生活,鳥語花香。2020居家的日子難道不值得回味嗎?
正月十六那天,晚上的月很圓。吃過晚飯,我和姐姐來到屋子旁邊的坡頂。這里野草叢生,別有一番趣味,我倆都露著腳踝,那雜草們和著夜間的風婆娑起舞,掃過腳踝,癢癢的,我們不禁在草叢里蹦來跳去,完全忘卻了因疫情隔離所帶來的壓抑。
好像日子又回到了兒時嬉戲的光景一般。玩累了,我和姐姐靜靜地望著皎潔的圓月,月亮也靜靜地望著我們。我突然想起了那些還在與病毒戰(zhàn)斗的醫(yī)生和患者,相信戰(zhàn)勝病毒的那一天,他們也會在一個明月朗照的夜晚,親情相守,萬家團圓。
我喜歡夜晚月圓的景色,風清云淡。2020居家的日子難道不值得記住嗎?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每一天的點點滴滴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14 7:13:22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北京市海淀區(qū)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含詳細答案解析),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十八回),文言文閱讀,詩歌鑒賞,默寫,名著閱讀,作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山西省太原實驗中學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含解析),共2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詩歌鑒賞,默寫,作文,其他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北京市海淀實驗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原卷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基礎(chǔ)知識,每小題3分共18分,每題3分,共6分,散文閱讀,作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