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習俗姥姥的端午王瀛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個端午,便匆匆離去。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隨著金銀花的細碎步聲,臨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語叮嚀,踱著疲憊的小腳,輕輕推門,輕輕走近,拾起床邊垂落的被角,為我一掩再掩。③物質極度貧瘠的歲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總是姍姍來遲。等待中長大的日子,不知何時,青葦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虛而至的瓦楞草,無聲無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個清晨,姥姥推醒了還在熟睡中的我們,她說,粽子熟了。燒了一夜的灶火已漸燃漸熄,大鍋里還咕嘟嘟冒著些微的水泡,粽香漫過那口大鍋的四周,彌漫在農家小院上空,縈繞在孩子渴望的小嘴邊,飄蕩在蹦跳的童歌里。④端午粽香,縈繞歲歲年年童謠,我們在姥姥精心趕制的一個又一個端午之后長高。姥姥一雙操勞的枯手,漸漸托不住昔日蹣跚的娃兒們,當小弟也站在她身后,聲漸雄渾之時,姥姥緩身回望,卻已一笑白頭。⑤姥姥的端午,從老家搬到城里,仍舊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閑的市民生活,狹窄的蝸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門前,想念鄉(xiāng)間,想念寬敞的農家小院,雞鳴犬吠,想念清晨趟著兩腿露珠,一雙巧手侍弄過的黃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樹陰下,幾位老鄰絮絮陳年舊話,農諺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蒼老。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舊忙碌,她似乎始終是這個節(jié)日大會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記這個日子,唯她不能。我們從各自的家里奔來吃粽子的時候,還絲毫沒有感覺到姥姥的端午,將在這里停留。只記得姥姥嘮叨了許多,關于誰該談朋友了,誰該快點結婚了,別讓姥姥這么等著。大家聽著,都沒有在意。⑦端午后幾日,姥姥在一個深夜忽然丟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邊僅僅一步之遙,卻空著兩手沒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語。⑧次年端午,凝重在無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閃著,似乎稍不留意會不慎碰落太多的哀傷。談話間,說到童年,那葦塘、蛙鳴、老家的土炕、鄰家小孩憨態(tài)可掬的貓頭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來。”大家頓住了,都不說話,大弟站到陽臺,低頭點起一支煙,媽媽肩頭抽動,不知誰的眼淚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氣的青粽上……姥姥賜我農家巧手,包粽的“工藝”代代相傳,粽香飄進以后的日子。⑨端午,翠綠與寂靜,蒹葭蒼蒼的古韻,帶著一春濡濕的水氣,簡淡、玄遠。蘆叢搖曳、薄霧輕裳,青衣姍姍,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妝行走在阡陌上的秀麗村姑,初見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淺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膩,那種感覺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遠都蟄伏在心靈深處不會消失。⑩嫻靜的汨羅江,從遠古走來,走近幾千年光陰。姥姥的端午永遠是其中一尺鮮潔的水,滌蕩著我生命的五月,走過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奶奶的粽子 韓逸萌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端午的歌謠是清晨的布谷鳥起得調,脆生,清亮,故鄉(xiāng)從仲夏夜的夢中醒來,惺忪中瞅見階前的青草里,綴滿昨夜露珠的清香。 奶奶的細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濕潤,粗糙的手掌摩挲著我絨軟的頭發(fā),我想在清涼的晨風中再賴會兒床,可端午的歌謠已在奶奶的廚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端午的香先是粽葉的清香,墨綠的葉子有竹葉可愛的形狀和艾草氣味的清爽,奶奶將兩束葉子散亂地鋪在白瓷的盆里,再澆一壺滾燙的水,水汽升起,攜裹著裊裊清香,如同沸水沖茶,將葉里蘊著的香氣點染出來,那香氣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來可以生長。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飽滿,此時都相互倚著,慵懶得沉甸甸,像是飲了一夜的瓊漿,濃睡不消殘酒。奶奶的粽子簡單至極,只放紅棗和糯米,青翠的葉裹紅白的餡,不膩不甜,原始、純粹,卻有著獨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戀。 我著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過程,三層粽葉錯落著搭好,輕輕展開、抹平,兩手輕輕一彎,便彎出小小的圓錐形狀,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顆紅棗點在 米中,再一撮米蓋在上面。奶奶不會讓棗露出米外,于是紅棗的汁液不會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卻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緊緊捏著盛滿餡的粽葉,一根線繩 緊緊繞過,纏兩圈,系住,便成了一個精巧的四個角的粽子。我趕緊捧過來,細細地看,滿心滿眼地喜歡。我也試圖包一個,鋪好粽葉,彎成小圓錐,放米和棗,去 總是捏不住粽葉,纏不緊線,總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個角的平面。奶奶笑著說:俺妮兒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閑閑享一輩子福。端午的陽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 想,享一輩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粽子在鍋里咕嘟咕嘟地響,是端午的歌謠最貼切的唱腔,香氣從廚房溢出,氤氳在整個院子上 空,我不住地扒在門口張望,奶奶說,妮兒不急,越煮越香。 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層葉,煮的時間越長,米越軟糯,越能浸透葉的清香。奶奶把火燒得細長,我在過午的溫熱中睡去……醒來時,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經涼在盤 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覺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來做量詞,輕輕拉一下,線繩便解落,展開粽葉,精致的四個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綠, 第一口是葉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愛吃紅棗,奶奶用筷子輕輕劃出,只留下那被棗浸得微紅甜香的米。奶奶說小孩兒吃了肚脹,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輕輕 揉著我吃得圓滾滾的肚子…… 我在端午的歌謠中成長,門前的小樹隔年盈尺,奶奶卻在我的鮮嫩反襯下日漸白頭。我后來吃過八寶粽、蛋黃粽、鮮肉粽,卻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著最純粹的清香;我后來見過長長的竹筒粽、纏著五彩線的迷你粽,卻都不及奶奶那過著錯落搭開的三層粽葉。奶奶的粽子在每個端午,溫柔敲打我回憶的味蕾。 端午的歌謠又響起,奶奶的粽子隔著時光和故鄉(xiāng),與我相思凝望。 粽子里的鄉(xiāng)愁琦 君異鄉(xiāng)客地,越是沒有年節(jié)的氣氛,越是懷念舊時代的年節(jié)情景。端陽是個大節(jié),也是母親大忙特忙、大顯身手的好時光。想起她靈活的雙手,裹著四角玲瓏的粽子,就好像馬上聞到那股子粽香了。母親的粽子,種類很多,蓮子紅棗粽只包少許幾個,是專為供佛的素粽。葷的豆沙粽、豬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過以后稱之謂“子孫粽”。吃了將會保佑后代兒孫綿延。包得最多的是紅豆粽、白米粽和灰湯粽。一家人享受以外,還要布施乞丐。母親總是為乞丐大量的準備一些,美其名曰“富貴粽”。 我最最喜歡吃的是灰湯粽。那是用旱稻草燒成灰,鋪在白布上,拿開水一沖。滴下的熱湯呈深褐色,內含大量的鹼。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湯中一段時間(大約一夜晚吧),提出來煮熟,就是淺咖啡色帶鹼味的灰湯粽。那股子特別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氣可以吃兩個,因為灰湯粽不但不礙胃,反而有幫助消化之功。過節(jié)時若吃得過飽,母親就用灰湯粽焙成灰,叫我用開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療法。母親常說我是從灰湯粽里長大的。幾十年來,一想起灰湯粽的香味,就神往同年與故鄉(xiāng)的快樂時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燒出灰來沖灰湯呢? 端午節(jié)那天,乞丐一早就來討粽子。真?zhèn)€是門庭若市。我?guī)椭L工阿榮提著富貴粽,一個個地分。忙得不亦樂乎。乞丐常常高聲地喊:“太太,高升點(意謂多給點)。明里去了暗里來,積福積德,保佑你大富大貴?。 蹦赣H總是從廚房里出來,連聲說:“大家有福,大家有福?!?/span>乞丐去后,我問母親:他們討飯吃,有什么福呢?母親正色道:不要這樣講。誰能保證一生一世享福?誰又能保證下一世有福還是沒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時時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緊。他們做乞丐的,并不是一個個都是好吃懶做的,有的是一時做錯了事,敗了家業(yè)。有的是上一代沒積福,害了他們。你看那些孩子,跟著爹娘日曬夜露地討飯,他們做錯了什么,有什么罪過呢?母親的話,在我心頭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們背上背的嬰兒,小腦袋晃來晃去,在太陽里曬著,雨里淋著,心里就有說不出的難過。當我把粽子遞給小乞丐時,他們伸出黑漆漆的雙手接過去,嘴里說著:謝謝你啊!眼睛睜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們有許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紀,差不多高矮。我就會想,他們?yōu)槭裁串斊蜇?,我為什么住這樣大房子,有好東西吃,有書讀?想想媽媽說的,誰能保證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來。有一回,一個小女孩悄聲對我說:“再給我一個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動,我?guī)Щ厝ソo她吃?!蔽疫B忙給她一個大大的灰湯粽。她又說:“灰湯粽是咬食的(幫助消化),我們沒什么肉吃呀。”我聽了很難過,就去廚房里拿一個肉粽給她,她沒有等我,已經走得很遠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給她。我說:“你有阿婆,我沒有阿婆了?!彼戳宋野肷握f:“我也沒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這么說的?!蔽页泽@地問:“你后娘?”她說:“是??!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腳上都有紫印?!?/span>聽了她的話,我眼淚馬上流出來了,我再也不嫌她臟,拉著她的手說:你不要討飯了,我求媽媽收留你,你幫我們做事,我們一同玩,我教你認字。她靜靜地看著我,搖搖頭說:我沒這個福份。她甩開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來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訴母親,母親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嘆口氣說:“我也不知道要怎樣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span>日月飛逝,那個討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臉悲苦的神情,她一雙吃驚的眼睛,和她堅決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時常浮現我心頭,她小小年紀,是真的認命,還是更喜歡過乞討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間的話,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嫗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樣,活在哪里呢?每年的端午節(jié)來臨時,我很少吃粽子,更無從吃到清香的灰湯粽。母親細嫩的手藝,和瑣瑣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盡的懷念中追尋了。年的召喚馬國福酒水長,田野黃,老樹望,糕點香,年關里飄著濃濃的暖意。   年就像一個蹲在時間深處的老者,發(fā)如雪,須如弦,眼如泉,依偎在村口的老樹下,久久守望。  ③“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天推著年,在寒風中緩緩前行,由遠而近的是熟稔的鄉(xiāng)音。道道桃符紅光滿面,杯杯熱酒傾訴衷腸,遠走他鄉(xiāng)的人,背著行囊,默念著遠方親人的召喚,輾轉南北,回到他們久違的家園。沒有了羈旅他鄉(xiāng)的牽絆,沒有了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的落寞,像一支支箭鏃,將鄉(xiāng)愁的箭矢精確無誤地射向故鄉(xiāng)的靶心。像一幅幅靈動的紅剪紙,安靜的故鄉(xiāng)有了年的紅暈。喜鵲以佛的慈悲心歡喜心,在家門口的白楊樹上歡叫,報喜,迎接一個個遠道而來的游子。脫了毛的老狗搖著尾巴,深情的眼眸盛滿淚水,伸出長長的舌頭,舔著久違的家人的褲腳。聽到門的響聲,臥在炕角的老花貓,跳起來,沖出門外,跟一別經年的親人撒嬌呢喃。就連那些木訥地反芻甘草的牛羊也不甘落后,停止咀嚼,深情地凝望回家的親人是否瘦了。這些生靈,都是我們家族重要的一員。它們站在大地上最先感知到親人到來的信息。  年是在歲月深處洶涌成的一股潮水。它負載著背井離鄉(xiāng)的人,穿過遠方的河流、人流、山川、田野、站臺,順著故園的呼喚,將醞釀了很久的故園之戀,像酒精一樣一次性燃燒。端起酒杯喝干,放下筷子唱歌,吼一聲故鄉(xiāng),淚流滿面;叫一聲母親,衷腸百結。所有的愁緒,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歡喜,都盛在這個被時間打造的情感酒杯中,沒有顧忌,沒有痛楚,端起來盡情分享。  故鄉(xiāng)如佛,年關如廟堂,讓每一個游走他鄉(xiāng)的游子皈依家園,平靜、安詳、幸福,醉倒在家的胸襟里。只要回到故鄉(xiāng),他鄉(xiāng)的秩序、規(guī)則、面具統(tǒng)統(tǒng)遠去,只有熟稔的風景,熟識的臉龐,熟透的方言,熟悉的故人,一切沒有了距離,只有濃如酒、醇如蜜的真情。我一直把故鄉(xiāng)當作自己的圣母,當作靈魂的佛門。每當過年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的體內有一股火在燃燒,我知道,那是潛伏在我心靈深處的情感雷達,在時空深處感應著故鄉(xiāng)的召喚,我在塵世間喧囂孤單的心,才能歸于安詳。  年,只是一種文化符號,情感標記,是歲月長河浣洗后讓我們回歸傳統(tǒng)的生命節(jié)點。是年,激活了我們壓抑在他鄉(xiāng)被各種道具、面具覆蓋、遮擋的心靈。你可以在異鄉(xiāng)將淚水咽下,但順著年的召喚,回到生你養(yǎng)你的地方,即便你淚水洶涌成河,你也會覺得,這是很幸福的事;即便你孤寂如地下沉默的煤,只要回到你的靈魂和這方水土血脈相連的家園,你的孤寂如煤燃燒,不覺寒冷。  年,是穴居在我們生命深處的一個圣物,它是一種情感的召喚,文化的召喚,傳統(tǒng)的召喚。順著這聲悠長的召喚,你會發(fā)現人世間最美麗恒久的愛戀,最溫暖寬容的情懷花蕾一樣,被年舉在手中,在歲月的長河中,讓你生命的原野芬芳遍地,美好叢生。一聲召喚,一腔愛戀。是幸福的始發(fā)車站,攜著眷戀上車,背著欣喜落座,這幸福的回歸列車讓你揮別塵世煙云,不覺悲涼,溫暖久長。春 酒琦 君農村的新年,是非常長的。過了元宵燈節(jié),年景尚未完全落幕。還有個家家邀飲春酒的節(jié)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覺里,其氣氛之熱鬧,有時還超過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時,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們玩兒不許在大廳上、廚房里,生怕撞來撞去,碰碎碗盞。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時,腳都不許擱住灶孔邊,吃東西不許隨便抓.因為許多都是要先供佛與祖先的。說話尤其要小心,要多討吉利,因此覺得很受拘束。過了元宵,大人們覺得我們都乖乖的,沒闖什么禍,佛堂與神位前的供品換下來的堆得滿滿一大缸,都分給我們撒開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可是說實在的,我家吃的東西多,連北平寄來的金絲蜜棗、巧克力糖都吃過,對于花生、桂圓、松糖等等,已經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歡的是什么呢?乃是母親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寶酒,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嘗嘗。“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她又轉向我說:“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逼鋵嵨覜]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八寶酒,顧名思義,是八樣東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棗(不知是南棗還是北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兩粒橄欖。要泡一個月,打開來,酒香加藥香,恨不得一口氣喝它三大杯。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點點,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抱著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我喝完春酒回來,母親總要聞聞我的嘴巴,問我喝了幾杯酒。我總是說:“只喝一杯,因為里面沒有八寶,不甜呀?!蹦赣H聽了很高興。她自己請鄰居來吃春酒,一定給他們每人斟一杯八寶酒。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春酒以外,我家還有一項特別節(jié)目,就是喝會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錢用,要起個會,湊齊十二個人,正月里,會首總要請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謝,地點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廳。酒席是從城里叫來的,和鄉(xiāng)下所謂的八盤五、八盤八(就是八個冷盤,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熱菜)不同,城里酒席稱之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盤、四熱炒、四大碗煨燉大菜),是最最講究的酒席了。所以鄉(xiāng)下人如果對人表示感謝,口頭話就是“我請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著大花廳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母親是從不上會的,但總是很樂意把花廳給大家請客,可以添點新春喜氣?;ń嘲耸逡舶徒Y地把煤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唇的。不僅是酒,母親終年勤勤快快的,做這做那,做出新鮮別致的東西,總是分給別人吃,自己卻很少吃。人家問她每種材料要放多少,她總是笑瞇瞇地說:“大約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沒有一定分量的?!钡€是一樣一樣仔細地告訴別人??梢娝鍪裁词拢加袀€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說:“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寶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給兒子,告訴他是“分歲酒”,喝下去又長大一歲了。他挑剔地說:“你用的是美國貨葡萄酒,不是你小時候家鄉(xiāng)自己釀的酒呀?!?/span>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xiāng)味啊??墒墙形业侥膬喝フ艺嬲募阴??清明,血脈里的眷戀于 丹  很少有一個節(jié)日,像清明這樣意蘊深厚而含混:風清景明,慎終追遠,這是一個悲愴的日子;放歌踏青,追逐春天,這是一個輕盈的日子。在我們慎終追遠的時候,它就是節(jié)日;在我們放歌逐春的時候,它就是節(jié)令。大節(jié)氣和大節(jié)日就這樣水乳交融。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每到清明,往往就有著如絲如縷的春雨綿綿,總讓我想起賀鑄的《青玉案》:“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看到這樣的詩句,難道你還不懂人心上繚繞的那點憂愁嗎?  清明的憂和愁,不是閑愁,它是實實在在有來由的憂傷,因為我們要在這個節(jié)日去祭奠祖先。在古代,清明是有很多習俗的,除了因為介子推而起的禁火、寒食、掃墓之外,還有踏青、植樹、蕩秋千、打馬球、插柳條等。這個節(jié)日生機蓬勃,在生機中去告慰心中深沉的哀思和寄托。清明是一個清亮、明朗的日子,但是,這個日子里也有著深深的眷戀。  我總是在清明時節(jié),自覺不自覺地想起很多人,有的時候是一個名字,有的時候是一段細節(jié),有的時候甚至會想起一個電話號碼,或者清晰而遙遠的一首歌的旋律。我的記憶關乎一些逝者,也關乎一些生者,但牽連的那些往事也已然逝去。清明這個日子,給了人放縱感情的一個理由,盡可以讓我們逐著思緒去天邊飛,如同那些牽線的風箏,無論在天邊、樹梢,還是落進池塘,遠遠近近,總會有一根線,叫作清明。  這個日子里,我確定能夠想起來的人,是我的姥姥和我的父親。  關于姥姥的記憶,一次一次地來到過我的夢中,夢里永遠是我最后見到她的那個日子。她在吐了一夜鮮血之后,為了不耽誤我的考試,悄悄藏好半缸子鮮血,鞋干襪凈,整好頭發(fā),坐在床沿上等著送我上學。出家門前,姥姥叫住我,給我的手里塞了兩個桔子,姥姥說,乖,去考試吧,回來姥姥還坐在這兒等著你。十五歲的那年夏天,我回到自己家的小院子,我從滿月被媽媽抱回的那個小院子,一天也沒有離開過姥姥的那個小院子,看見守了我十五年的姥姥常坐的那個床沿空了。問媽媽,問舅舅,他們說姥姥進了醫(yī)院,還說讓我考完試后再踏踏實實地去看姥姥,接她回家。我就這么一門一門地考試,那是我初中畢業(yè)的中考,考完的那天回家,看見媽媽和舅舅神色凝重地坐在客廳,他們開口說的第一句話,讓我的腦袋嗡一聲就炸開了。他們跟我說的是,你長大了,要告訴你一件事。然后我才知道,姥姥住進醫(yī)院三天后就走了。她進醫(yī)院的時候,胃里的瘤子已經破了,人迅速地脫形消瘦,八十高齡的老人,醫(yī)生說手術已經沒有任何意義,讓老人喜歡的孩子來送送吧。但是,要強的姥姥跟我媽媽和舅舅說,就讓孩子記住我坐在床沿上送她上學的樣子,現在這個樣子會嚇住孩子,我不見她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姥姥生命里的遺憾,或者這才是她真正的驕傲。我也不知道,這究竟是我生命里的遺憾,還是我的幸運。我的姥姥,就這樣在每一年清明回到我的夢里,沒有倉惶,沒有憔悴,永遠是那樣鞋干襪凈,目光從容。  我常常想起的另外一個人是我的父親。父親是一個小女兒生命中邂逅的第一個男人,是那個永遠可以縱容她的任性,永遠可以呵護她的無理,永遠可以給她對人性和對愛情的信任,永遠在她背后如山般溫暖的那個臂膀。我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年以后,女兒才能一一解開對父愛的誤讀,父愛是溫暖的,但也是矜持的。父親有的時候寧肯把愛守成一個巨大的秘密。  我小時候對父親的感覺只是嚴厲而已,我甚至覺得自己就是大觀園里的賈寶玉,姥姥像賈母那樣慈祥地呵護我,而不?;丶业母赣H,每次帶回那么多的書,要查我的詩文,要查我練字練得如何,在我的眼里他簡直就是賈正。最先教我背詩詞的人是他,最先教我讀古文的人是他,最先教我臨字帖的人也是他。一直到我上了中文系,讀了研究生,幾乎我寫的每一篇論文,父親都要一字一字給我修改,不僅僅改文章的層次,甚至還會改我倒插筆的筆序,所以,他改完的文章,往往比我的原文數字還要多很多。但是直到父親辭世,我在心里對他都是有一點點畏懼的,直到多年以后,媽媽告訴了我一件事情,這是在爸爸生前我從來不知道的。  那是他的六十大壽,當時的北京天寒地凍,我正在讀大學,中午從學校騎自行車回家,買了一個大蛋糕。怕紙盒子把蛋糕撞得歪歪散散,所以我一只手扶著車把,一只手拎著蛋糕盒子,在寒風里費了好大的勁兒騎回家。跑上四樓,我興高采烈地說:“爸,我下午去上課,等我放學回來,晚上給您過生日,咱們吃這個大蛋糕?!卑职致唤浶牡仄沉艘谎郏f:“嗨,這都是你們小孩兒吃的東西,我才不吃這個呢?!蔽耶敃r心里還想,太不給面子了,可是看爸爸笑了笑,我也沒多想,就跑回去上課了。下課回來,媽媽已經把蛋糕從盒子里拿出來,我們一起切蛋糕,說說笑笑。我記得自己還用楓葉貼在白卡紙上,寫上詩,專門給他做了一個生日卡。爸爸那個六十大壽過得非常高興,雖然嘴上說不愛吃蛋糕,我看他也把那一大盤吃得干干凈凈。  多年以后,媽媽告訴了我這個故事的另一個版本。那天下午我上學之后,家里來了一個世交家的孩子,剛剛上大學的小男孩,叫濤濤。爸爸順口就跟他說:“濤濤啊,這是你小丹姐姐剛給我買的蛋糕,我又不愛吃這個,你拿走吧?!睗凉龤g天喜地,捧著蛋糕就走了。大概又過了一會兒,離我下午放學不到一個小時,爸爸開始像一個犯了錯的小孩子一樣,在屋子里坐臥不安,走來走去,媽媽問他怎么了,爸爸就小聲叨叨著說:“我犯錯了,那個蛋糕是丫頭給我買的,我不愛吃也不能給別人啊!你快幫我想想,那蛋糕的盒子是什么顏色?是什么牌子?丫頭在蛋糕上面給寫的是什么字?你能想起多少,咱倆往一塊湊,我得去那個蛋糕店買一個一模一樣的蛋糕。”隨后,爸爸就急匆匆地出了門,騎上自行車,冒著寒風滿大街去找,找那個他根本不愛吃的蛋糕。據說,在我回到家的一刻鐘之前,我六十歲的老爸爸,拎著一盒最相似的蛋糕,呼哧呼哧地回到家。這就是我的爸爸,這就是一直被我誤讀的那個爸爸。  每每清明,我總是想起《論語》上的那句話:“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父母安康俱在的時候,兒女的心永遠是欣慰的、驕傲的,還帶著一點點受嬌寵的、活潑潑的欣欣然;但一想到他們年歲高,自己膝前盡孝的日子不多了,就會憂懼叢生。  我的父親,我的姥姥,在他們離去之后,我才知道人生中總有一些遺憾,就是他們健在的時候,我對他們的愛還不能深深地懂得。也是在他們離去之后,我才一天比一天明白,父母親人之愛有時候是要隱忍著多少委屈!姥姥送我上學時的目光,背后不知道壓著多少痛楚,只有她心里明白,那是最后的生離和死別。  父親在病重的那幾年里,每一次電話都跟我說,丫頭你忙你的,不用往回跑。我有時候還真聽了他的話,其實現在想起來,才知道他的心有多么疼,他是有多么想我。我生命中最大的遺憾,就是父親沒有等到我的孩子出生。不養(yǎng)兒不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格外想念逝去的親人、師長。  在女兒兩三歲的時候,那年秋天下來了大閘蟹,我從螃蟹殼里慢慢地掏出一勺蟹黃,滴上一點姜醋,滿地追小不點兒,一邊追一邊說,乖,過來吃一口,就吃一口。這個時候,我媽媽也掏出來一勺蟹黃,多放了一點姜醋,在后邊追我,說,丫頭,你回頭,你吃上這口,再去追你閨女。那個瞬間,在我的記憶中是永遠不可磨滅的。后來,女兒跟我說,我跟媽媽、姥姥原來都是在一塊的。因為她看見過我生她的剖腹產的疤痕,她也看過姥姥生我的剖腹產的疤痕,所以她知道,很多年以前,她住在我的肚子里,再很多年以前,我住在她姥姥的肚子里。我也知道很多很多年以前,我的媽媽也住在我姥姥的肚子里。所有節(jié)日中,清明究竟有什么樣的獨特意味呢?就是這樣的血脈之情,就是這樣的眷戀,就是我們在長輩生前沒來得及懂得的那些深深的懺悔,還有他們走后魂牽夢縈、每到夜半都會驚醒的深深惆悵。幸虧我們還有一個大節(jié)叫作清明,我們可以去祭奠,可以去緬懷,可以告訴那些父母俱全的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們也可以在風清景明的日子里采一朵花,種一棵樹,放一只風箏,仰望一朵流云。就在這個日子里,我們的魂魄能和所有的親人在天上相逢。清 明豐子愷清明例行掃墓。掃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說:鴉啼雀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又說: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然而在我幼時,清明掃墓是一件無上的樂事。人們借佛游春,我們是借墓游春。我父親有八首《掃墓竹枝詞》:別卻春風又一年,梨花似雪柳如煙。家人預理上墳事,五日前頭折紙錢。風柔日麗艷陽天,老幼人人笑口開。三歲玉兒嬌小甚,也教抱上畫船來。雙雙畫槳蕩輕波,一路春風笑語和。望見墳前堤岸上,松陰更比去年多。壺榼紛陳拜跪忙,閑來坐憩樹陰涼。村姑三五來窺看,中有誰家新嫁娘。周圍堤岸視桑麻,剪去枯藤只?;?。更有兒童知算計,松球拾得去煎茶。荊榛坡上試躋攀,極目云煙杳靄閑。恰得村夫遙指處,如煙如霧是含山。紙灰揚起滿林風,杯酒空澆奠已終。卻覓兒童歸去也,紅裳遙在菜花中。解將錦纜趁斜暉,水上蜻蜓逐隊飛。贏受一番春色足,野花載得滿船歸。這里的三歲玉兒,就是現在執(zhí)筆寫此文的七十老翁。我的小名叫做慈玉。清明三天,我們每天都去上墳。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楊莊墳。楊莊墳離鎮(zhèn)五六里路,水路不通,必須步行。老幼都不去,我七八歲就參加。茂生大伯挑了一擔祭品走在前面,大家跟他走,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蠶豆,不亦樂乎。到了墳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農家去,借一只桌子和兩只條凳來,于是陳設祭品,依次跪拜。拜過之后,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麥塌餅,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蠶豆梗來作笛子。蠶豆梗是方形的,在上面摘幾個洞,作為笛孔。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來,裝在這笛的一端,笛便做成。指按笛孔,口吹豌豆梗,發(fā)音竟也悠揚可聽。可惜這種笛壽命不長。拿回家里,第二天就枯干,吹不響了。祭掃完畢,茂生大伯去還桌子凳子,照例送兩個甜麥塌餅和一串粽子,作為酬謝。然后諸人一同在夕陽中回去。楊莊墳上只有一株大松樹,臨著一個池塘。父親說這叫做美人照鏡?,F在,幾十年不去,不知美人是否還在照鏡。閉上眼睛,情景宛在目前。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墳。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墳。墳共有五六處,須用兩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輪流作主。白天上墳,晚上吃上墳酒。這筆費用由祭田開銷。祖宗們心計長,恐怕子孫不肖,上不起墳,叫他們變成餓鬼。因此特置幾畝祭田,租給農民。輪到誰家主持上墳,由誰家收租。雇船辦酒之外,費用總有余裕。因此大家高興作主。而小孩子尤其高興,因為可以整天在鄉(xiāng)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飯。船里燒出來的飯菜,滋味特別好。因為,據老人們說,家里有灶君菩薩,把飯菜的好滋味先嘗了去,而船里沒有灶君菩薩,所以船里燒出來的飯菜滋味特別好。孩子們還有一件樂事,是搶雞蛋吃。每到一個墳上,除對祖宗的一桌祭品以外,必定還有一只小匾,內設小魚、小肉、雞蛋、酒和香燭,是請地主吃的,叫做拜墳墓土地。孩子們中,誰先向墳墓土地叩頭,誰先搶得雞蛋。我難得搶到,覺得這雞蛋的確比平常的好吃。上了一天墳回來,晚上是吃上墳酒。酒有四五桌,因為出嫁姑娘也都來吃。吃酒時,長輩總要訓斥小輩,被訓斥的,主要是樂謙、樂生和月生。因為樂謙盜賣墳樹,樂生、月生作惡為非,上墳往往不到而吃上墳酒必到。第三天上私房墳。我家的私房墳,又稱為旗桿墳。去上的就是我們一家人,父母和我們姐弟數人。吃了早中飯,雇一只客船,慢吞吞地蕩去。水路五六里,不久就到。祭掃期間,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來問訊,送我們些春筍。我們也到這庵里去玩,看見竹林很大,身入其中,不見天日。我們終年住在那市井塵囂中的低小狹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來到鄉(xiāng)村田野,感覺異常新鮮,心情特別快適,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們把清明掃墓當作無上的樂事。我的父親孜孜兀兀地在窮鄉(xiāng)僻壤的蓬門敗屋之中度過短促的一生,我想起了感到無限的同情。中秋的月亮周作人   敦禮臣著《燕京歲時記》云:“京師之日八月節(jié)者,即中秋也。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祝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云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嘩,真所謂佳節(jié)也。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師諺日,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此記作于四十年前,至今風俗似無甚變更,雖民生調敝,百物較二年前超過五倍,但中秋吃月餅恐怕還不肯放棄,至于賞月則未必有此興趣了罷。本來舉杯邀月這只是文人的雅興,秋高氣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覺得有意思,特別定這日為佳節(jié),若在民間不見得有多大興味,大抵就是算帳要緊,月餅尚在其次。我回想鄉(xiāng)間一般對于月亮的意見,覺得這與文人學者的頗不相同。普通稱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餅水果及老南瓜,又涼水一碗,婦孺拜畢,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涼。相信月中有裟婆樹,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間,此亦似即所謂月華,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頭大如斗,必須斷開,乃能取出寶物也。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種怪物,忽圓忽缺,諸多變異,潮水受它的呼喚,古人又相信其與女人生活有關。更奇的是與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關系,拉丁文便稱此病日月光病,仿佛與日射病可以對比似的。這說法現代醫(yī)家當然是不承認了,但是我還有點相信,不是說其間隔發(fā)作的類似,實在覺得月亮有其可怕的一面,殆過于看月亮,而還帳又過于吃月餅,然則我誠猶未免為鄉(xiāng)人也。北平的中秋
  老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麗的時候。天氣正好不冷不熱,晝夜的長短也劃分得平勻。沒有冬季從蒙古吹來的黃風,也沒有伏天里挾著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藍,那么亮,好像是含著笑告訴北平的人們:在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會給你們什么威脅與損害的。西山北山的藍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還披上各色的霞帔。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攤與地攤,和果店里,都陳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來的水果。各種各樣的葡萄,各種各樣的梨,各種各樣的蘋果,已經叫人夠看夠聞夠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聞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蘆形的大棗,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紅那樣大的白海棠,還有只供聞香兒的海棠木瓜,與通體有金星的香檳子,再配上為拜月用的,貼著金紙條的枕形西瓜,與黃的紅的雞冠花,可就使人顧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經辨不清哪一種香味更好聞,哪一種顏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那些水果,無論是在店里或攤子上,又都擺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點也沒蹭掉,而都被擺成放著香氣的立體的圖案畫,使人感到那些果販都是些藝術家,他們會使美的東西更美一些。況且,他們還會唱呢!他們精心的把攤子擺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調的“果贊”:“唉——一毛錢兒來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兒,皮兒又嫩,水兒又甜,沒有一個蟲眼兒,我的小嫩白梨兒耶!”歌聲在香氣中顫動,給蘋果葡萄的靜麗配上音樂,使人們的腳步放慢,聽著看著嗅著北平之秋的美麗。同時,良鄉(xiāng)的肥大的栗子,裹著細沙與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著,連鍋下的柴煙也是香的。“大酒缸”門外,雪白的蔥白正拌炒著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兩肉,有兩三毛錢就可以混個醉飽。高粱紅的河蟹,用席簍裝著,沿街叫賣,而會享受的人們會到正陽樓去用小小的木錘,輕輕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腳。同時,在街上的“香艷的”果攤中間,還有多少個兔兒爺攤子,一層層的擺起粉面彩身,身后插著旗傘的兔兒爺——有大有小,都一樣的漂亮工細,有的騎著老虎,有的坐著蓮花,有的肩著剃頭挑兒,有的背著鮮紅的小木柜;這雕塑的小品給千千萬萬的兒童心中種下美的種子。同時,以花為糧的豐臺開始一挑一挑的往城里運送葉齊苞大的秋菊,而公園中的花匠,與愛美的藝菊家也準備給他們費了半年多的苦心與勞力所養(yǎng)成的奇葩異種開“菊展”。北平的菊種之多,式樣之奇,足以甲天下。同時,像春花一般驕傲與俊美的青年學生,從清華園,從出產蓮花白酒的海甸,從東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劃船;荷花久已殘敗,可是荷葉還給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同時,那文化過熟的北平人,從一入八月就準備給親友們送節(jié)禮了。街上的鋪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種餡子的月餅,把自己打扮得像鮮艷的新娘子;就是那不賣禮品的鋪戶也要湊個熱鬧,掛起秋節(jié)大減價的綢條,迎接北平之秋。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呢!    

相關試卷

專題5.3 美文欣賞(三)全國高考語文考前復習大串講 含答案:

這是一份專題5.3 美文欣賞(三)全國高考語文考前復習大串講 含答案,共15頁。

專題5.5 古文欣賞(二) 全國高考語文考前復習大串講 Word版含答案:

這是一份專題5.5 古文欣賞(二) 全國高考語文考前復習大串講 Word版含答案,共12頁。

專題5.4 古文欣賞(一) 全國高考語文考前復習大串講 Word版含答案:

這是一份專題5.4 古文欣賞(一) 全國高考語文考前復習大串講 Word版含答案,共10頁。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 0

    資料籃

  • 在線客服

    官方
    微信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 官方微信

    官方
    微信

    關注“教習網”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 免費福利

    免費福利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