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廣西柳州市鹿寨縣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2分;1—12題為單選題,13—14為多選題,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
1.(3分)下列數(shù)據(jù)中最接近生活實際的是( ?。?br /> A.人眨眼一次的時間約8s
B.正常人脈搏每分鐘跳動70次
C.課桌的高度約為0.8cm
D.一支新鉛筆的長度約是15mm
2.(3分)近年,全國各地掀起跳廣場舞的熱潮,廣場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響周圍居民的生活,為避免給周邊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擾,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br /> A.調(diào)節(jié)音響的音量,使聲音的音調(diào)不要太高
B.居民關閉門窗,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C.在廣場上安裝噪聲監(jiān)測裝置,以阻斷噪聲的傳播
D.晚八點半以后停止跳廣場舞,以防止噪聲的產(chǎn)生
3.(3分)關于光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光總是沿直線傳播
B.光在空氣和水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C.影子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D.小孔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4.(3分)一位同學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長度,四次測量結(jié)果分別是:3.51cm、3.52cm、3.52cm、3.51cm,則該物體的長度是( ?。?br /> A.3.515cm B.3.52cm C.3.510cm D.3.51cm
5.(3分)關于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br /> A.只要認真操作和記錄結(jié)果,就能避免誤差
B.只要實驗方法合理、測量工具精密,誤差就可以避免
C.用正確方法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D.測量中要避免錯誤是不可能的
6.(3分)在需要安靜環(huán)境的醫(yī)院、學校和科學研究部門附近常常有禁止鳴笛的標志。下列標志屬于禁止鳴笛的是(  )
A. B.
C. D.
7.(3分)我們在電話里也能分辨出是誰在說話,這主要是根據(jù)聲音的某個特征來判斷的,該特征是(  )
A.音調(diào) B.音量 C.音色 D.響度
8.(3分)關于如圖所示聲波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丙的響度相同 B.甲、乙、丙的音調(diào)相同
C.丁的音調(diào)最低 D.甲、乙音色相同
9.(3分)一個掛鐘正對著平面鏡,在鏡子里看到掛鐘指示的時間是10時45分,如圖,則掛鐘實際指示的時間應是( ?。?br />
A.10時45分 B.7時15分 C.7時45分 D.1時15分
10.(3分)面對清澈見底、看起來不過齊腰深的池水,不會游泳的人千萬不要貿(mào)然下去,因為人們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實際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圖能正確解釋此現(xiàn)象的是( ?。?br /> A. B.
C. D.
11.(3分)一個物體放在凸透鏡前20cm處時,在透鏡另一側(cè)光屏上找到一個清晰的等大的像,現(xiàn)將物體移動至凸透鏡前15cm處時,移動光屏能找到( ?。?br />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放大的實像
C.倒立放大的虛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
12.(3分)下列四幅圖中,屬于遠視眼及其矯正的是( ?。?br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多選)13.(3分)下列屬于光源的是( ?。?br /> A.太陽 B.月亮 C.點燃的蠟燭 D.鉆石
(多選)14.(3分)平面鏡成像特點及其應用中,說法正確的是( ?。?br /> A.平面鏡所成的是等大的實像
B.醫(yī)生為病人檢查牙齒時,放在口腔中的內(nèi)窺鏡是平面鏡
C.平面鏡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因為這個像是虛像
D.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通常選用較薄的透明玻璃板進行實驗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5.(3分)如圖所示,用 A、B兩把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長度,就分度值而言   ?。ㄟx填“A”或“B”)尺精密些,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測量的結(jié)果是    cm。

16.(2分)請利用有關聲音的知識解釋,發(fā)出較強聲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蠟燭“跳舞”,說明聲音具有    ,兩名宇航員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對話,是因為聲音    。
17.(1分)聲吶在海洋勘察和軍事方面都是一種重要的儀器。從知識上看,它是一種能定向發(fā)射和接收  ?。ㄟx填“超聲波”或“次聲波”)的設備。
18.(1分)一條光線與鏡面成60°的夾角入射到平面鏡上,則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夾角是    。
19.(2分)一些大廈的外部安裝了平板玻璃幕墻,人們可以通過它看到自己清晰的   ?。ㄟx填“虛”或“實”)像。人靠近幕墻時像的大小   ?。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0.(1分)利用微信“掃一掃”功能,通過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掃描二維碼可以快速獲取網(wǎng)絡信息,手機攝像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掃碼時二維碼到攝像頭的距離應滿足   條件。
三、作圖題、實驗探究題(21,22,23題每圖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
21.(2分)請在圖中作出入射光線AO并標出入射角。

22.(2分)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

23.(2分)如圖所示,停留在水池上方的一只蜻蜓,用A點表示。請用一個點,在圖中標出蜻蜓所成的像A′。(要求保留作圖痕跡)

24.(7分)如圖所示,將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緊壓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撥動刻度尺使之振動,聽塑料尺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
(1)實驗通過改變撥動塑料尺的力度來改變聲音的    ,通過改變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來改變聲音的    。
(2)換用鋼尺做此實驗,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振動幅度和頻率與塑料尺均相同時,聽到聲音的主要差異是    不同。(以上兩問選填“響度”“音調(diào)”“音色”)
(3)實驗設計隱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較法和    法。
(4)刻度尺振動產(chǎn)生的聲音通過    傳進耳朵,引起鼓膜    ,人便聽到聲音。
(5)實驗中當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過一定長度時,無論如何用力撥動也聽不到聲音。原因是    。

25.(5分)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如圖,平面鏡M的上方豎直放置一塊附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它由可以繞ON折轉(zhuǎn)的E、F兩塊板組成。
(1)讓一束光沿著E板射到鏡面的O點,由于光在E板發(fā)生   (選填“鏡面”或“漫”)反射,從光屏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E板上光線AO的徑跡。
(2)轉(zhuǎn)動F板,當它與E板共面時,F(xiàn)板上可找到反射光找OB,它與入射光線AO分別位于   兩側(cè),這時將F板向前或后折。在F板上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OB,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
(3)下表記錄了光以不同角度入射時對應的反射角。
入射角
30°
45°
60°
反射角
30°
45°
60°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反射角   入射角(填寫這兩個角的大小關系)。若一束光以70°的入射角射到鏡面上,則對應的反射角為   度。

26.(11分)如圖所示,林芳同學用一個焦距未知的凸透鏡、蠟燭、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

(1)由圖(a)可知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cm。
(2)她按圖(b)所示完成儀器裝配,圖中H點是二倍焦距處,為使燭焰的像能呈現(xiàn)在光屏的中央,應調(diào)節(jié)燭焰、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調(diào)節(jié)好后,她把蠟燭移到A點處,此時光屏上的像很模糊,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像,她應該把光屏往   ?。ㄟx填“左”或“右”)移動;這次成的是    立、   的實像。
(3)如表是劉洋同學的實驗記錄,在第    次實驗中,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間;照相機是根據(jù)第    次實驗成像特點制成的。
實驗次數(shù)
像的情況
正立或倒立
縮小或放大
實像或虛像
1
倒立
縮小
實像
2
倒立
等大
實像
3
倒立
放大
實像
4
正立
放大
虛像
(4)若在第3次實驗的基礎上,劉洋同學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只需將它們之間的凸透鏡往    (選填“蠟燭”或“光屏”)方向移動一定距離,可在光屏上再次出現(xiàn)一個明亮清晰的    像。
(5)在實驗中,劉洋同學的手指不小心遮住了凸透鏡的上半部分,則燭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況應該是    (選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無法成像”)。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變短了,要使燭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應該將光屏向   ?。ㄟx填“上”或“下”)移動。
27.(5分)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1)為了使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更好一些,該實驗最好選擇在   ?。ㄌ睢拜^亮”或“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
(2)實驗中選擇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便于確定    。
(3)實驗中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將未點燃的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動,直到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此實驗現(xiàn)象說明像與物    。
(4)實驗過程中,若蠟燭A的位置不變,只把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動(平面鏡中還是可以成蠟燭A的像),則A的像將    (選填“水平向右移動”或“水平向左移動”或“不動”)。

四、綜合應用題
28.(6分)已知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米/秒,在鋼鐵中傳播的速度為5200米/秒,一人用錘子敲擊一鐵軌,另一人在鐵軌另一端聽到兩次聲響,過1.5秒后聽到第一次聲響。
(1)這段鐵路有多長?
(2)大約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聽到第二次聲響?
29.(8分)有一個發(fā)聲體,每分鐘振動1.8×106次。問:
(1)發(fā)聲體的振動頻率是多少?
(2)這種振動發(fā)出的聲音人耳能否聽到?
(3)如果利用這個發(fā)聲體作為聲源來探知某一海洋的深度,測得到聽到回聲所用的時間為4s,則所測量的海底深度為多少?(已知聲音在海水中的速度為1500m/s)

2020-2021學年廣西柳州市鹿寨縣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2分;1—12題為單選題,13—14為多選題,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
1.(3分)下列數(shù)據(jù)中最接近生活實際的是( ?。?br /> A.人眨眼一次的時間約8s
B.正常人脈搏每分鐘跳動70次
C.課桌的高度約為0.8cm
D.一支新鉛筆的長度約是15mm
【分析】首先對題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對于選項中的數(shù)據(jù),可根據(jù)需要進行相應的換算或轉(zhuǎn)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
【解答】解:A.人眨眼一次的時間約0.3s,故A不符合實際;
B.正常人脈搏每分鐘跳動約70次,故B符合實際;
C.課桌的高度約為0.8m=80cm,故C不符合實際;
D.一支新鉛筆的長度約是15cm=150mm,故D不符合實際。
故選:B。
2.(3分)近年,全國各地掀起跳廣場舞的熱潮,廣場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響周圍居民的生活,為避免給周邊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擾,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br /> A.調(diào)節(jié)音響的音量,使聲音的音調(diào)不要太高
B.居民關閉門窗,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C.在廣場上安裝噪聲監(jiān)測裝置,以阻斷噪聲的傳播
D.晚八點半以后停止跳廣場舞,以防止噪聲的產(chǎn)生
【分析】物理學中把人耳能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稱為響度,把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diào),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zhì)與特色;
防治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解答】解:A、調(diào)節(jié)音響的音量旋鈕,能夠改變聲音的響度大小,音量大則響度大,音量小則響度??;調(diào)節(jié)音量旋鈕不能改變聲音的音調(diào),故A錯誤;
B、居民關閉門窗,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B錯誤;
C、在廣場上安裝噪聲監(jiān)測裝置,不能阻斷噪聲的傳播,故C錯誤;
D、晚八點半以后停止跳廣場舞,防止噪聲的產(chǎn)生,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正確。
故選:D。
3.(3分)關于光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光總是沿直線傳播
B.光在空氣和水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C.影子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D.小孔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分析】①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②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光在不同介質(zhì)中傳播的速度一般是不同的,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傳播速度;
③沿直線傳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體擋住,在物體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
④根據(jù)小孔成像的成因去分析。
【解答】解:A、光只有在同種均勻透明介質(zhì)中才是沿直線傳播的,故A錯誤;
B、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故B錯誤;
C、沿直線傳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體擋住后會形成影子,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C正確;
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錯誤。
故選:C。
4.(3分)一位同學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長度,四次測量結(jié)果分別是:3.51cm、3.52cm、3.52cm、3.51cm,則該物體的長度是( ?。?br /> A.3.515cm B.3.52cm C.3.510cm D.3.51cm
【分析】在測量長度時,通常采用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在最后結(jié)果的確定時,都要將小數(shù)位數(shù)保留成與測量值相同。
【解答】解: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故物體的長度為:
L=≈3.52cm,故B正確。
故選:B。
5.(3分)關于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只要認真操作和記錄結(jié)果,就能避免誤差
B.只要實驗方法合理、測量工具精密,誤差就可以避免
C.用正確方法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D.測量中要避免錯誤是不可能的
【分析】誤差是在測量過程中產(chǎn)生的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同于錯誤,它是在測量方法正確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只可以減小,卻不能避免。
【解答】解:AB、誤差是在遵守操作規(guī)則下測量過程中產(chǎn)生的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即使認真操作和記錄結(jié)果,實驗方法合理、測量工具精密,也不能完全避免誤差,故AB錯誤;
C、在測量時,多測量幾次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故C正確;
D、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能避免的,故D錯誤。
故選:C。
6.(3分)在需要安靜環(huán)境的醫(yī)院、學校和科學研究部門附近常常有禁止鳴笛的標志。下列標志屬于禁止鳴笛的是( ?。?br /> A. B.
C. D.
【分析】交通標志牌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了解這些交通標志的含義,對我們的安全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根據(jù)我們對于各種交通標志的了解來作答。
【解答】解:
A、此標志一般是在學校、醫(yī)院等附近,表示禁止鳴笛;
B、此標志一般是在橋梁上的,表示通過該橋梁的機動車輛質(zhì)量不能超過15t;
C、此標志是一個限速的標志,表示通過此路段的機動車速度不能超過60km/h;
D、此標志為禁止長時間停放放車輛。
故選:A。
7.(3分)我們在電話里也能分辨出是誰在說話,這主要是根據(jù)聲音的某個特征來判斷的,該特征是( ?。?br /> A.音調(diào) B.音量 C.音色 D.響度
【分析】音調(diào)是指聲音的高低。
音量是指聲音的大小,與響度有關。
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zhì)與特色。
【解答】解:我們從電話中,可以對說話人發(fā)聲的特點進行判斷,依據(jù)是不同人說話時音色不同。
和音調(diào)、音量、響度無關。
故選:C。
8.(3分)關于如圖所示聲波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甲、乙、丙的響度相同 B.甲、乙、丙的音調(diào)相同
C.丁的音調(diào)最低 D.甲、乙音色相同
【分析】(1)聲音的高低叫音調(diào),音調(diào)的高低與振動的頻率有關。在波形圖中,波的疏密程度表示頻率。
(2)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與振幅和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在波形圖中,波峰或波谷的距離表示振幅。
(3)音色與發(fā)聲體的材料和結(jié)構(gòu)有關。在波形圖中,波的形狀表示音色。
【解答】解:A、甲、乙、丙的振幅相同,它們的響度相同,故A正確;
B、甲、乙的音調(diào)相同,丙的音調(diào)低一些,故B錯誤;
C、丙的音調(diào)最低,故C錯誤;
D、甲、乙的音色不同,故D錯誤。
故選:A。
9.(3分)一個掛鐘正對著平面鏡,在鏡子里看到掛鐘指示的時間是10時45分,如圖,則掛鐘實際指示的時間應是(  )

A.10時45分 B.7時15分 C.7時45分 D.1時15分
【分析】平面鏡中的鐘表是左右對稱的,可以利用12點與6點連線作對稱軸讀表針的對稱圖形幾點的方法,
【解答】解:過12點與6點作一條直線,作出表針關于這條直線的對稱圖形,如圖:

也可從圖中像的后面觀察可知,準確的時間應該是1點15分;
故選:D。
10.(3分)面對清澈見底、看起來不過齊腰深的池水,不會游泳的人千萬不要貿(mào)然下去,因為人們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實際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圖能正確解釋此現(xiàn)象的是( ?。?br /> A. B.
C. D.
【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質(zhì)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A、人們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實際深度并不相同,是因為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而圖中表示的是光從空氣斜射入水里,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質(zhì)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圖中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錯誤;
BC、池底反射出的光,在水面處發(fā)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認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逆著折射光線看上去,看到的是變淺的池底的虛像,
即池水的實際深度比看到的池底要深,而圖中池底的位置在看到的池底虛像的上方,故B錯誤,故C正確。
D、人們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實際深度并不相同,是因為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而圖中表示的是光從空氣斜射入水里,故D錯誤。
故選:C。
11.(3分)一個物體放在凸透鏡前20cm處時,在透鏡另一側(cè)光屏上找到一個清晰的等大的像,現(xiàn)將物體移動至凸透鏡前15cm處時,移動光屏能找到(  )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放大的實像
C.倒立放大的虛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
【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以及物距與像距的關系。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實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解答】解:距離凸透鏡20cm的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與物體等大的像,所以v=20cm=2f,則f=10cm。
現(xiàn)將物體移動至凸透鏡前15cm處時,即物體處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所以此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故選:B。
12.(3分)下列四幅圖中,屬于遠視眼及其矯正的是( ?。?br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分析】解答本題需掌握:①近視眼是晶狀體會聚能力增強,像呈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應配戴凹透鏡矯正;
②遠視眼是晶狀體會聚能力減弱,像呈在視網(wǎng)膜的后方,應配戴凸透鏡矯正。
【解答】解:遠視眼是晶狀體曲度變小,會聚能力減弱,即折光能力減弱,像呈在視網(wǎng)膜的后方,應配戴會聚透鏡,使光線提前會聚。
因此圖乙能夠說明遠視眼的成像原理,圖丙給出了遠視眼的矯正方法。
近視眼是晶狀體曲度變大,會聚能力增強,即折光能力增強,像呈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應配戴發(fā)散透鏡,使光線推遲會聚。
因此圖甲能夠說明近視眼的成像原理,圖丁給出了近視眼的矯正方法。
綜上分析,C符合題意。
故選:C。
(多選)13.(3分)下列屬于光源的是( ?。?br /> A.太陽 B.月亮 C.點燃的蠟燭 D.鉆石
【分析】自身能夠發(fā)光的物體是光源,自身不能發(fā)光的物體不是光源。
【解答】解:A、太陽自身能夠發(fā)光,是光源;
B、月亮自身不能發(fā)光,只能反射太陽的光,因此月亮不是光源;
C、點燃的蠟燭自身能夠發(fā)光,是光源;
D、鉆石自身不能發(fā)光,只能反射其它物體發(fā)出的光,鉆石不是光源;
故選:AC。
(多選)14.(3分)平面鏡成像特點及其應用中,說法正確的是(  )
A.平面鏡所成的是等大的實像
B.醫(yī)生為病人檢查牙齒時,放在口腔中的內(nèi)窺鏡是平面鏡
C.平面鏡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因為這個像是虛像
D.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通常選用較薄的透明玻璃板進行實驗
【分析】ABC、根據(jù)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回答;
D、較厚的玻璃板兩個面所成兩個相距較遠的像,會影響實驗效果。
【解答】解:A、平面鏡所成的是等大的虛像,故A錯誤;
B、醫(yī)生為病人檢查牙齒時,放在口腔中的內(nèi)窺鏡是平面鏡,用于成像,便于觀察,故B正確;
C、平面鏡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因為這個像是虛像,故C正確;
D、較厚的玻璃兩個面所成的像會影響實驗效果,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通常選用較薄的透明玻璃板進行實驗,故D正確。
故選BCD。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5.(3分)如圖所示,用 A、B兩把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長度,就分度值而言  A?。ㄟx填“A”或“B”)尺精密些,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0 cm,測量的結(jié)果是  2.20 cm。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為相鄰的刻度線表示的長度,分度值越小刻度尺越精確;刻度尺讀數(shù)時,從零刻線開始讀,注意要有估讀值。
【解答】解:由圖可知,A刻度尺1cm分為10個小格,故分度值為1mm=0.10cm;B刻度尺1cm分為5個小格,故分度值為2mm,所以A刻度尺更精確些;
物體左側(cè)與A刻度尺1.00cm刻度線對齊,右側(cè)對應與3.20cm刻度線對齊,所以物體長度為:L=3.20cm﹣1.00cm=2.20cm。
故答案為:A;0.10;2.20。
16.(2分)請利用有關聲音的知識解釋,發(fā)出較強聲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蠟燭“跳舞”,說明聲音具有  能量 ,兩名宇航員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對話,是因為聲音  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
【分析】(1)聲可以傳遞能量。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真空不能傳聲。
【解答】解:發(fā)出較強聲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蠟燭“跳舞”,說明聲音具有能量,兩名宇航員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對話,是因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故答案為:能量;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17.(1分)聲吶在海洋勘察和軍事方面都是一種重要的儀器。從知識上看,它是一種能定向發(fā)射和接收 超聲波?。ㄟx填“超聲波”或“次聲波”)的設備。
【分析】超聲波聲吶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的優(yōu)點;聲吶裝置在工作過程中發(fā)射和接收的是超聲波。
【解答】解:聲吶裝置在工作過程中發(fā)射和接收的是超聲波。
故答案為:超聲波。
18.(1分)一條光線與鏡面成60°的夾角入射到平面鏡上,則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夾角是  60° 。
【分析】(1)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2)掌握反射定律的內(nèi)容,首先計算出入射角的大小,然后根據(j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特點得出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夾角。
【解答】解:由圖知,∠2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則∠2是入射角,∠3是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所以反射角是∠3;
光線與鏡面成60°角,所以入射角為90°﹣60°=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為30°,則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夾角是30°×2=60°。

故答案為:60°。
19.(2分)一些大廈的外部安裝了平板玻璃幕墻,人們可以通過它看到自己清晰的  虛?。ㄟx填“虛”或“實”)像。人靠近幕墻時像的大小  不變?。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分析】根據(jù)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據(jù)此分析。
【解答】解:因為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所以人們通過大廈的外部安裝了平板玻璃看到是虛像;
根據(jù)平面鏡成與實物等大的像可知,人靠近幕墻,像的大小不變。
故答案為:虛;不變。
20.(1分)利用微信“掃一掃”功能,通過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掃描二維碼可以快速獲取網(wǎng)絡信息,手機攝像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掃碼時二維碼到攝像頭的距離應滿足 u>2f 條件。
【分析】凸透鏡成像時,物距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是照相機。
【解答】解:攝像頭掃描二維碼時相當于凸透鏡,成倒立縮小實像,此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u>2f。
故答案為:u>2f。
三、作圖題、實驗探究題(21,22,23題每圖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
21.(2分)請在圖中作出入射光線AO并標出入射角。

【分析】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作出入射光線,并標出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解答】解:
先過入射點作垂直于鏡面的法線,根據(jù)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左側(cè)畫出入射光線AO,入射光線AO與法線的夾角為入射角i。如圖所示:

22.(2分)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

【分析】要正確作出圖中兩條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必須知道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過焦點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過光心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如何傳播?
【解答】解: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物體位于2倍焦距時,像也位于2倍焦距;從焦點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與主光軸平行,如下圖:

23.(2分)如圖所示,停留在水池上方的一只蜻蜓,用A點表示。請用一個點,在圖中標出蜻蜓所成的像A′。(要求保留作圖痕跡)

【分析】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作出蜻蜓所成的像A′。
【解答】解: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作出A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即為蜻蜓所成的像,如圖所示:

24.(7分)如圖所示,將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緊壓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撥動刻度尺使之振動,聽塑料尺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
(1)實驗通過改變撥動塑料尺的力度來改變聲音的  響度 ,通過改變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來改變聲音的  音調(diào) 。
(2)換用鋼尺做此實驗,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振動幅度和頻率與塑料尺均相同時,聽到聲音的主要差異是  音色 不同。(以上兩問選填“響度”“音調(diào)”“音色”)
(3)實驗設計隱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較法和  控制變量 法。
(4)刻度尺振動產(chǎn)生的聲音通過  空氣 傳進耳朵,引起鼓膜  振動 ,人便聽到聲音。
(5)實驗中當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過一定長度時,無論如何用力撥動也聽不到聲音。原因是  刻度尺振動得太慢,產(chǎn)生的是次聲波,人耳無法聽到 。

【分析】(1)聲音的三個特征:音調(diào)、響度、音色。音調(diào)和頻率有關,振動物體的質(zhì)量和體積影響頻率,改變音調(diào)要改變塑料尺伸出桌面的質(zhì)量和體積也就是改變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長度。響度跟振幅有關,用力大小能改變塑料尺的振動幅度;
(2)音色跟材料和物體的品質(zhì)有關;
(3)實驗中,在研究一個量時,必須控制其他的量不變,這種方法就是常用的控制變量法;
(4)我們聽到的聲音,都是聲波通過空氣傳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動;
(5)人的聽覺有一定的頻率范圍。
【解答】解:(1)響度與振幅有關,用不同大小的力撥動塑料尺,塑料尺的振幅不同,發(fā)出的聲音響度不同;物體振動的快慢與物體的質(zhì)量大、粗細、長短等因素有關;因此該實驗是通過改變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來改變音調(diào)的;
(2)鋼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因此當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振動幅度和速度與塑料尺均相同時,聽到聲音的主要差異是音色的不同;
(3)實驗中,在研究響度與振幅關系時,應控制頻率不變,而在研究音調(diào)與頻率關系時,則要控制振幅相同,故實驗設計隱含的物理方法除比較法外,還有控制變量法;
(4)我們聽到的聲音,都是聲波通過空氣傳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動,再傳給聽小骨、耳蝸,傳給聽覺神經(jīng),引起聽覺;
(5)實驗中當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過一定長度時,尺子振動時發(fā)出的頻率較低,為次聲波,人聽不到次聲波。
故答案為:(1)響度;音調(diào); (2)音色;(3)控制變量;(4)空氣;振動;(5)刻度尺振動得太慢,產(chǎn)生的是次聲波,人耳無法聽到。
25.(5分)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如圖,平面鏡M的上方豎直放置一塊附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它由可以繞ON折轉(zhuǎn)的E、F兩塊板組成。
(1)讓一束光沿著E板射到鏡面的O點,由于光在E板發(fā)生 漫?。ㄟx填“鏡面”或“漫”)反射,從光屏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E板上光線AO的徑跡。
(2)轉(zhuǎn)動F板,當它與E板共面時,F(xiàn)板上可找到反射光找OB,它與入射光線AO分別位于 法線 兩側(cè),這時將F板向前或后折。在F板上 不能?。ㄟx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OB,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
(3)下表記錄了光以不同角度入射時對應的反射角。
入射角
30°
45°
60°
反射角
30°
45°
60°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反射角?。健∪肷浣牵ㄌ顚戇@兩個角的大小關系)。若一束光以70°的入射角射到鏡面上,則對應的反射角為 70 度。

【分析】(1)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是由于光在光屏上發(fā)生了漫反射而進入我們的眼里;
(2)光的反射規(guī)律:三線共面(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兩線分居(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兩角相等(入射角、反射角);
(3)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得出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反射角和入射角為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
【解答】解:
(1)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E板上光線AO的徑跡,是由于E板發(fā)生了漫反射的緣故;
(2)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cè);這時將F板向前或后折,則呈現(xiàn)反射光線的F板和呈現(xiàn)入射光線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是此時反射光線的位置不發(fā)生變化;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仍然在同一平面內(nèi);
(3)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為70°,反射角為70°。
故答案為:(1)漫;(2)法線;不能;(3)=;70。
26.(11分)如圖所示,林芳同學用一個焦距未知的凸透鏡、蠟燭、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

(1)由圖(a)可知凸透鏡對光有  會聚 作用,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10.0 cm。
(2)她按圖(b)所示完成儀器裝配,圖中H點是二倍焦距處,為使燭焰的像能呈現(xiàn)在光屏的中央,應調(diào)節(jié)燭焰、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調(diào)節(jié)好后,她把蠟燭移到A點處,此時光屏上的像很模糊,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像,她應該把光屏往  右?。ㄟx填“左”或“右”)移動;這次成的是  倒 立、 放大 的實像。
(3)如表是劉洋同學的實驗記錄,在第  3 次實驗中,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間;照相機是根據(jù)第  1 次實驗成像特點制成的。
實驗次數(shù)
像的情況
正立或倒立
縮小或放大
實像或虛像
1
倒立
縮小
實像
2
倒立
等大
實像
3
倒立
放大
實像
4
正立
放大
虛像
(4)若在第3次實驗的基礎上,劉洋同學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只需將它們之間的凸透鏡往  光屏?。ㄟx填“蠟燭”或“光屏”)方向移動一定距離,可在光屏上再次出現(xiàn)一個明亮清晰的  縮小 像。
(5)在實驗中,劉洋同學的手指不小心遮住了凸透鏡的上半部分,則燭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況應該是  完整的像?。ㄟx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無法成像”)。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變短了,要使燭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應該將光屏向  上 (選填“上”或“下”)移動。
【分析】(1)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根據(jù)焦距的概念得出焦距的大小;
(2)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實驗前要調(diào)節(jié)燭焰、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當2f>u>f時,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v>2f;
當u>2f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制成的;
(4)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折射光路的可逆性。當成實像時,可以對調(diào)光屏和蠟燭的位置或移動凸透鏡使物距與像距大小對調(diào)都可再次得到大小與原來相反的清晰的實像;
(5)若將凸透鏡的一部分遮住,凸透鏡其他部分仍能折射光線,所以仍能成物體完整的像,只是折射的光線數(shù)量減少,所以像比原來變暗;
原來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變短了,燭焰移了到主光軸的下方,所成的像將移到主光軸的上方。
【解答】解:(1)由圖知,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即為凸透鏡的焦點,所以焦距f=40.0cm﹣30.0cm=10.0cm;
(2)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實驗前要調(diào)節(jié)燭焰、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把蠟燭移到A點處,此時2f>u>f時,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v>2f,所以應該把光屏右移;
(2)物距處于f和2f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所以在第3次實驗中,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
照相機是根據(jù)凸透鏡成倒立、縮小實像的原理制成的即第1次實驗成像特點制成的;
(3)第3次實驗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物距處于f和2f之間,像距大于2f,根據(jù)光路的可逆性,若使物距等于實驗3的像距,像距等于實驗3的物距,便可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所以應該將凸透鏡向光屏移動;
(5)若遮住凸透鏡的下半部分,則凸透鏡的下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線,成燭焰完整的像;由于凸透鏡折射光線的數(shù)量比原來減少,所以像比原來變暗;
蠟燭變短后,像將移到主光軸上方,光屏也應移到主光軸上方。
故答案為:(1)會聚;10.0;(2)同一高度;右;倒;放大;(3)3;1;(4)光屏;縮小;(5)完整的像;上。
27.(5分)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1)為了使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更好一些,該實驗最好選擇在  較暗 (填“較亮”或“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
(2)實驗中選擇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便于確定  像的位置 。
(3)實驗中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將未點燃的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動,直到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此實驗現(xiàn)象說明像與物  大小相等 。
(4)實驗過程中,若蠟燭A的位置不變,只把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動(平面鏡中還是可以成蠟燭A的像),則A的像將  不動?。ㄟx填“水平向右移動”或“水平向左移動”或“不動”)。

【分析】(1)物體射出的光線對人眼刺激越強,人眼感覺物體越亮,物體經(jīng)過平面鏡反射,反射光線進入人眼的光線越多,人眼感到物體的像越亮。在比較亮的環(huán)境中,很多物體射出光都對眼睛有刺激,干擾人的視線。
(2)平面鏡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確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還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蠟燭;
(3)根據(jù)平面鏡成虛像的性質(zhì)分析在哪側(cè)觀察;當鏡后蠟燭和鏡前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時,確定鏡前蠟燭像的位置,便于測量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同時為了比較物像大小。
(4)平面鏡成像,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
【解答】解:(1)在比較明亮的環(huán)境中,很多物體都在射出光線,干擾人的視線,在較黑暗的環(huán)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應在比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
(2)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在物體一側(cè)能看到物體的像,同時還能看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也便于比較物像的大小關系。
(3)實驗中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將未點燃的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動,直到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此實驗現(xiàn)象說明像與物大小相等;
(4)平面鏡成像,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所以,把蠟燭A平行于鏡面水平向右移動,則其所在像的位置不動。
故答案為:(1)較暗;(2)像的位置;(3)大小相等;(4)不動。
四、綜合應用題
28.(6分)已知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米/秒,在鋼鐵中傳播的速度為5200米/秒,一人用錘子敲擊一鐵軌,另一人在鐵軌另一端聽到兩次聲響,過1.5秒后聽到第一次聲響。
(1)這段鐵路有多長?
(2)大約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聽到第二次聲響?
【分析】(1)已知聲音在鋼鐵中傳播的速度和傳播時間,根據(jù)速度公式v=計算鐵路的長度;
(2)已知聲音在空氣中和鋼鐵中傳播的速度以及鐵路的長度,根據(jù)v=求出聲音在鐵軌和空氣傳播的時間之差,即聽到第一次聲響后第二次聲響需要的時間。
【解答】解:
(1)根據(jù)公式v=可知,
鐵路的長度為:s=v鐵t鐵=5200m/s×1.5s=7800m;
(2)根據(jù)公式v=可知,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時間為:t空==≈23s;
聲音在空氣與鐵軌中傳播的時間之差為:△t=t空﹣t鐵=23s﹣1.5s=21.5s。
答:
(1)這段鐵路的長度為7800m;
(2)大約還需要21.5s才能聽到第二次聲響。
29.(8分)有一個發(fā)聲體,每分鐘振動1.8×106次。問:
(1)發(fā)聲體的振動頻率是多少?
(2)這種振動發(fā)出的聲音人耳能否聽到?
(3)如果利用這個發(fā)聲體作為聲源來探知某一海洋的深度,測得到聽到回聲所用的時間為4s,則所測量的海底深度為多少?(已知聲音在海水中的速度為1500m/s)
【分析】(1)頻率是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振動的次數(shù)。
(2)人能夠聽到聲音的頻率范圍從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聲音叫次聲波,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波;
(3)知道時間和速度,而后利用公式s=vt計算即可解決。
【解答】解:(1)發(fā)聲物體每秒內(nèi)振動的次數(shù)叫頻率,該發(fā)聲體每分鐘振動1.8×106次,
所以其頻率為=30000Hz;
(2)該發(fā)聲體振動頻率高于20000Hz,不在人耳的聽覺范圍內(nèi),所以人耳不能聽到;
(3)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m/s,來回的時間是4s,
由v=得,此時聲音傳播的總路程:s=vt=1500m/s×4s=6000m;
故所測量的海底深度為h=s=
×6000m=3000m。
答:(1)發(fā)聲體的振動頻率是30000Hz;
(2)這種振動發(fā)出的聲音人耳不能聽到;
(3)所測量的海底深度為3000m。

相關試卷

廣西柳州市鹿寨縣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

這是一份廣西柳州市鹿寨縣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共2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探究題,綜合應用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廣西柳州市柳南區(qū)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

這是一份廣西柳州市柳南區(qū)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共7頁。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柳江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物理試題:

這是一份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柳江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物理試題,共13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1-2022學年廣西柳州市文華中學教育集團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含解析)

2021-2022學年廣西柳州市文華中學教育集團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含解析)

廣西柳州市文華中學2021-2022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八年級物理試卷

廣西柳州市文華中學2021-2022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八年級物理試卷

廣西柳州市鹿寨縣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

廣西柳州市鹿寨縣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

廣西柳州市融水縣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物理試題

廣西柳州市融水縣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物理試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