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第五節(jié) 極地地區(qū)
(達標訓練)
班級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__ 分數(shù)____________
(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學號填寫在試卷上。
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將答案填在選擇題上方的答題表中。
3.回答第II卷時,將答案直接寫在試卷上。
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3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科考隊員小張于2016年11月初,隨中國科考船“雪龍?zhí)枴睆奶旖虺霭l(fā),遠赴南極中山站,長城站進行科學考察。讀“南極考察路線圖”,完成下列1-3小題。
1.小張隨科考船從天津到長城站,經(jīng)過的大洋依次是(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2.小張在南極大陸實地考察后,得出南極酷寒的原因是( )
①氣溫極低,導致蒸發(fā)量小,帶走熱量少 ②地處高緯度.獲得太陽光熱少 ③絕大部分被厚達2000米的冰層覆蓋,海拔高 ④受海詳影響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小張在南極大陸考察時,不可能遇見的危險是( )
A.暴風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使人暈眩迷途
B.酷寒的天氣,導致考察隊員凍傷
C.隨時會遭受白熊的襲擊,意外受傷
D.縱橫交錯的冰隙隨時可能吞沒考察隊員
4.7月1日至9月20日,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完成了第四次北級科學考察。有關北極的敘述,正確的是( ?。?br />
①在北極考察,除了對抗風雪寒冷外,還要防范北極熊的襲擊
②北極考察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7月至9月
③北極地區(qū)素有“冰雪高原”之稱,冰層平均厚度2000多米
④北極地區(qū)資源貧乏,科考的價值不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如果你有機會去南極考察,最為合理的時間應為(??? )
A.6月份 B.7月份 C.8月份 D.2月份
6.南極洲和北冰洋的絕大部分都位于寒帶,但南極的年均氣溫比北冰洋低得多,其原因是( )
①北冰洋的緯度位置比南極洲低 ②南極洲地勢比北冰洋高 ③'南極洲被冰雪覆蓋,對陽光反射強 ④北冰洋海吸收的太陽輻射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讀景觀圖,完成7-9題.
7.下列圖片中反映我國江南水鄉(xiāng)的景觀圖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圖中,降水稀少,而淡水資源極為豐富的是( ?。?br />
A.① B.② C.③ D.④
9.2015年暑假,小明和家人一起到拉薩旅游,下面是他對當時景觀的描述,不可信的是( ?。?br />
A.“魚米之鄉(xiāng)”,河湖密布 B.“遠看是山,近看是川”
C.雪山連綿,耗牛成群 D.布達拉宮,金碧輝煌
讀南極洲略圖,回答下列10-12題。
10.如果去南極考察,最適宜的時間是( )
A.3、4、5月 B.6、7、8月 C.9、10、11月 D.12、1、2月
11.我國南極科考站中,緯度最高的是( )
A.昆侖站 B.中山站 C.長城站 D.黃河站
12.如果你是一位光榮的科考隊員,請判斷下列不符合南極考察內(nèi)容的是( )
A.熱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考察 B.海洋生物資源考察
C.礦產(chǎn)資源、淡水資源考察 D.原始自然環(huán)境考察
20世紀50年代以來,各國掀起考察的熱潮,根據(jù)你對極地的了解,回答下列13-14題。
13.下列時段中,適宜在南極進行科學考察的是( )
A.中國的春節(jié)前后 B.五一勞動節(jié)前后 C.中國夏季 D.中國國慶節(jié)期間
14.下列敘述,符合極地氣候特點的是( )
A.溫暖濕潤 B.炎熱干燥 C.酷寒、干燥、烈風 D.低溫多雨
因紐特人是北極地區(qū)的土著居民,大部分居住在格陵蘭島、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的北極圈以北地區(qū),漁獵是因紐特人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表為因紐特人傳統(tǒng)漁獵活動的相關信息。讀表,完成下面15-17小題。
15.因紐特人生活的北極圈以北地區(qū)是指( ?。?br />
A.60?N以北地區(qū) B.66.5?N以北地區(qū) C.66.5?N以南地區(qū) D.66.5?S以北地區(qū)
16.因紐特人生活地區(qū)的季節(jié)特點是( )
A.春季持續(xù)4個月的時間 B.夏、秋季最短 C.冬季最長 D.無季節(jié)變化
17.有關因紐特人傳統(tǒng)漁獵生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全年都是漁獵季節(jié),獵物均為海洋生物
B.就地取材,漁獵工具材料主要取自動物
C.冬季獵物的種類最豐富,食物充足
D.種植大量綠色蔬菜,獲取維生素C
中國已赴南極進行了33次科學考察,讀下圖,完成下面18-20小題。
18.南極洲被A,B,C三個大洋環(huán)繞,其中表示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 )
A.A洋 B.B洋 C.C洋 D.都不是
19.從圖中可直接獲取南極地區(qū)的信息正確的是( )
A.泰山站臨大西洋 B.南極洲氣候的突出特點是酷寒
C.南極洲降水稀少 D.四個科考站都位于東半球
20.關于南極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示四個考察站都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 B.6~8月是南極科考的最佳季節(jié)
C.發(fā)達國家對南極洲有先開發(fā)利用的特權 D.氣候變暖導致南極冰川出現(xiàn)融化
科考隊員小張于2016年11月初,隨中國科考船“雪龍?zhí)枴睆奶旖虺霭l(fā),遠赴南極中山站、長城站進行科學考察。完成下列21-22題。
21.小張在南極大陸實地考察后,得出南極酷寒的原因是( )
①氣溫極低,導致蒸發(fā)量小,帶走熱量少
②地處高緯度,獲得太陽光熱少
③絕大部分被厚達2 000米的冰層覆蓋,海拔高
④受海洋影響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2.小張在南極大陸考察時,不可能遇見的危險是( )
A.暴風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使人暈眩迷途
B.酷寒的天氣,導致考察隊員凍傷
C.隨時會遭受白熊的襲擊,意外受傷
D.縱橫交錯的冰隙隨時可能吞沒考察隊員
如圖表示我國在南極建設的科考站分布和泰山站的外觀,讀圖回答下面23-24小題。
23.四個科考站緯度位置最高的是( )
A.長城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 D.昆侖站
24.建筑物的特點大都是為了更好的適應所處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泰山站架空設置的主要目的是( )
A.利于防寒保暖 B.通風防積雪堆堵 C.便于天文觀測 D.防紫外線輻射
讀兩極地區(qū)圖,完成下列25-26題。
25.有關兩極地區(qū)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南極中心是海洋,北極中心是陸地
B.南極地區(qū)資源豐富,北極地區(qū)資源貧乏
C.南極地區(qū)酷寒,北極大部分地區(qū)也是終年冰封
D.南極地區(qū)降水多,北極地區(qū)降水少
26.下列關于南極地區(qū)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大部分地區(qū)覆蓋著厚厚的冰層
B.最大風速可達100米/秒,被稱為“風庫”
C.每到暖季,成群的企鵝聚集在南極大陸沿海一帶
D.目前,南極的礦產(chǎn)資源已經(jīng)開采殆盡
北極理事會于2013年5月15日授予中國正式觀察員國身份。讀北極地區(qū)示意圖?;卮鹣铝?7-29題。
27.圖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分別是( )
A.亞洲、歐洲、北美洲 B.亞洲、北美洲、歐洲
C.北美洲、歐洲、亞洲 D.北美洲、亞洲、歐洲
28.目前,丁島上冰層面積逐漸縮小,可能是因為( )
A.全球氣候變暖 B.北極地區(qū)降水減少 C.丁島陸地增厚 D.丁島風速增大
29.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很多國家積極參與北極科考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
A.北極地區(qū)無極夜現(xiàn)象
B.北極地區(qū)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溝通亞洲、北美洲和歐洲的最近海上航道
C.北極地區(qū)豐富的自然資源
D.北極地區(qū)自然條件比南極地區(qū)優(yōu)越
30.我國建的第三個南極科考站——昆侖站位于南極內(nèi)陸冰蓋最高點。我國南極科學考察隊要克服的惡劣氣候是? (??? )
A.酷寒、干燥、烈風 B.颶風、暴雨、寒潮
C.暴雨、雷電、冰雹 D.臺風、寒潮、干旱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40分)
二、解答題
31.材料:中國首個南極內(nèi)陸考察站“中國南極昆侖站”于2009年1月27日勝利建成,位置確定為南緯80度25分01秒,東經(jīng)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這也是中國繼長城站、中山站以來建立的第三個南極考察站。
(1)圖中①②③代表我國三個科考站,其中________是昆侖站。
(2)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降水稀少。
(3)南極洲的代表動物是________。
(4)去南極科學考察的時間,一般選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即南半球的夏季,這時北半球大致處在________季。
(5)距離南極洲最近的大陸是________,所以有些考察隊選擇從此進入南極洲。
(6)①站在②站的________方向;③站________半球。(東、西半球)
(7)南極地區(qū)與北極地區(qū)相似的地方是?。
A.太陽光熱資源豐富
B.水力資源豐富
C.都已經(jīng)有人類定居
D.淡水資源豐富
(8)南極洲上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眾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濕的環(huán)境與大片的森林,而南極洲上冰天雪地,號稱“白色沙漠”,為什么會有此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
A.氣候變暖
B.人類活動
C.大陸漂移
D.植被遷徙。
32.讀南極和北極地區(qū)簡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我國在南極的科考站: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
大洲: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大洋:G___________ 海峽:F___________
(2)南極洲上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眾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濕的環(huán)境與大片的森林,而南極洲上冰天雪地,號稱“白色沙漠”,為什么會有此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
A.氣候變暖 B.人類活動 C.大陸漂移 D.植被遷徙
(3)小明列舉了我國南極科學考察隊在考察時可能遇見的危險,其中不可信的是
A.暴風雪在冰原上咆哮,容易使人迷途
B.酷烈的寒冷,給隊員留下凍傷
C.遭受暴雨襲擊,科考站被淹沒
D.冰雪覆蓋冰隙、冰溝,有可能吞沒考察隊員
(4)北極熊生活在北極地區(qū),和其他熊科動物不一樣的是,它們不會把沒吃完的食物藏起來等以后再吃,甚至時常享用完脂肪之后就揚長而去,推測這種行為可能的原因是。
33.豎版世界地圖以嶄新的視野展示世界(如圖),能夠比較完整清晰地顯示出被三大洲環(huán)抱的北冰洋,以及形狀好似孔雀開屏的南極大陸。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寫出圖中環(huán)抱北冰洋的三個大洲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圖中④、⑤、⑥大洲中,面積最小的是________(填數(shù)字代號,下同);被稱為“黑種人故鄉(xiāng)”的是________。
(3)圖中甲點的緯度是0°,經(jīng)度是________,它位于________(東、西)半球。
(4)圖中乙點位于中山站的________方向;丙點位于________(填大洋名稱)中。
(5)南極大陸至今無人定居的原因是:________。
34.讀圖“兩極地區(qū)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大陸或島嶼:A________@B________。
(2)當我國科考隊員前往南極地區(qū)科考時,迎接他們的“南極小主人”(代表性動物)是________。
(3)南極地區(qū)平均海拔2350米,而冰層厚度便達兩千多米,因此被稱作“________高原”,氣候嚴酷,除了酷寒和烈風凌冽外,還因極度干燥而被稱為“白色________”。
(4)近年來,北極地區(qū)的“白色”面積在逐漸減少,“藍色”面積卻不斷擴大,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_____
A.?臭氧層空洞?B.?全球氣候變暖?C.?板塊的運動?D.?海水鹽度增加。
【答案】1.B 2.D 3.C
【解析】南極地區(qū)是世界上緯度最高、氣溫最低的大陸,這里也是世界上唯一沒有常住居民的大陸,氣候特征是酷寒、烈風和干燥。
1.由圖可知,當小張隨科考船從天津到長城站,經(jīng)過的大洋依次是太平洋,再進入印度洋,最后到達大西洋,不需要經(jīng)過北冰洋,故選B。
2.南極地區(qū)氣候極其寒冷,主要是由于南極大陸地處高緯度.獲得太陽光熱少,絕大部分被厚達2000米的冰層覆蓋,海拔高,受海洋的影響小,故選D。
3.小張在南極大陸考察時,“暴風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使人暈眩迷途”、“酷寒的天氣,導致考察隊員凍傷”和“縱橫交錯的冰隙隨時可能吞沒考察隊員”都有可能看到,不可能遇見的危險是隨時會遭受白熊的襲擊,意外受傷,白熊生活在北極地區(qū),故選C。
【答案】4.A
【解析】4.極地地區(qū)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雖然降水稀少,但由于氣溫低,降水不易蒸發(fā),長年積累,極地形成了厚厚的冰雪覆蓋,兩極地區(qū)蘊藏著豐富的礦藏。在北極考察,除了對抗風雪寒冷外,還要防范北極熊的襲擊,敘述正確,符合題意;北極考察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7月至9月,此時間正好是夏季,敘述正確,符合題意;南極地區(qū)素有“冰雪高原”之稱,冰層平均厚度2000多米,故敘述錯誤,不符合題意;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資源都很豐富,科考的價值都很大,故敘述錯誤,不符合題意.故選A.
【答案】5.D
【解析】5.南半球季節(jié)相反,南極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該季節(jié)是去南極洲考察的最佳時間,故答案選D。
【答案】6.B
【解析】6.南極洲平均氣溫比北冰洋低得多,是由于南極地勢比北冰洋更高,還有就是南極洲被冰雪覆蓋,對陽光反射強,北冰洋海面吸收太陽輻射多,北冰洋的緯度位置與南極洲緯度是一致的,與緯度位置無關,故選B。
【答案】7.A 8.B 9.A
【解析】7.讀圖可知:①圖片的是江南水鄉(xiāng)的景觀;②圖片的景觀是冰川廣布,有企鵝,應是南極地區(qū)的景觀;③圖片中的民居為窯洞,是黃土高原的傳統(tǒng)民居;④圖片的景觀是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景觀,故選A。
8.讀圖可知:①圖片的是江南水鄉(xiāng)的景觀,②圖片的是南極地區(qū)的景觀;③④圖片為黃土高原的景觀,南極地區(qū)烈風、干燥、嚴寒,有“冰雪高原”之稱,是人類的淡水寶庫,故降水稀少,而淡水資源極為豐富的是B。
9.南方地區(qū)的長江中下游平原河湖密布,水田連片,有魚米之鄉(xiāng)之稱;遠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連綿,耗牛成群和布達拉宮,金碧輝煌是青藏高原的特征,故選A。
【答案】10.D 11.A 12.A
【解析】本題組考查南極洲的科考時間、科考站的緯度位置、南極洲的科考內(nèi)容。
10. 12、1、2月,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南極圈以內(nèi)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也是相對溫暖的時期,適合科學考查。
11. 在四個科考站中,昆侖站靠近南極,緯度最高。
12.南極地區(qū)為人類活動較少,原始自然環(huán)境保存較好,海洋生物繁多,礦產(chǎn)資源、淡水資源豐富,故到南極可以考查海洋生物資源、礦產(chǎn)和水資源、原始自然環(huán)境等,而熱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考察不應該在南極地區(qū)展開。故選A。
【答案】13.A 14.C
【解析】南北極地區(qū)是世界上緯度最高,氣溫最低的地區(qū),兩極地區(qū)雖然氣候惡劣,但有許多的資源,包括礦產(chǎn)資源和動物資源,有許多國家在南北極地區(qū)建立了科考站。
13.由于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使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季節(jié)相反,當北半球冬季時,是南半球的夏季,是南極地區(qū)的暖季,有利于進行科學考察,以上四個時間中,我國的春節(jié)前后適合對南極地區(qū)進行考察,故選A。
14.極地地區(qū)緯度高,氣候寒冷,氣壓高,具有酷寒、烈風、干燥的特點,因氣溫低、氣壓高,降水少,故選C。
【答案】15.B 16.C 17.B
【解析】15.讀材料可知,因紐特人大部分居住在北極圈以北的地區(qū),北極圈的度數(shù)是北緯66.5°,所以選B。
16.讀取表中的信息可知,因紐特人生活地區(qū)的季節(jié)特點是春季是4、5月,夏秋季節(jié)6-9月份,冬季最長是10-次年3月。所以正確的是C。
17.讀表中的信息可知,就地取材,漁獵工具材料主要取自動物,全年都是漁獵季節(jié),獵物不全為海洋生物,夏秋季獵物的種類最豐富,食物充足,獲取維生素C主要從鯨皮下脂肪中獲得。所以正確的是B。
【答案】18.A 19.B 20.D
【解析】18.根據(j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讀圖可知,圖中A是太平洋,B是大西洋,C是印度洋。面積最大的是太平洋。故選A。
19.讀南極洲平均氣溫分布圖可知,南極地區(qū)的平均氣溫在-5℃以下,最冷的地方在-55℃以下。所以由此可知,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酷寒。故選B。
20.讀圖可知,長城站位于南極圈以外,沒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考察南極的最佳季節(jié)是每年的11月-次年2月,是南極洲的暖季;南極洲不是任何國家的,任何國家對南極洲沒有先開發(fā)利用的特權;氣候變暖導致南極冰川出現(xiàn)融化。所以正確的是D。
【答案】21.D 22.C
【解析】21.南極地區(qū)氣溫極低,導致蒸發(fā)量小,帶走熱量少,積雪廣布,生存環(huán)境惡劣,南極地區(qū)緯度高,獲得太陽光熱少,氣候酷寒,故符合題意, 南極洲98%的陸地為冰雪覆蓋,絕大部分被厚達2 000米的冰層覆蓋,海拔高,氣溫低,加劇了南極地區(qū)的寒冷,南極地區(qū)以陸地為主,受海洋影響小,故選D。
22.A、極地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夏季出現(xiàn)極晝,冬季出現(xiàn)極夜,暴風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故A不符合。
B、南極地區(qū)的最低氣溫在-80℃左右,酷寒的天氣,導致考察隊員凍傷,故B不符合。
C、北極熊素稱“冰海霸王”是北冰洋的象征,在南極考查不會遭受熊的襲擊,故C符合。
D、南極洲98%的陸地為冰雪覆蓋,縱橫交錯的冰隙隨時可能吞沒考察隊員,故符合題意。
【答案】23.D 24.B
【解析】23.讀圖可知, 四個科考站緯度位置最高的是昆侖站,緯度最低的是長城站.故答案選D.
24.南極地區(qū)的氣候特點是極地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南極地區(qū)有許多積雪,泰山站架空設置的主要目的是通風防積雪堆堵,故答案選B。
【答案】25.C 26.D
【解析】25.兩極地區(qū)資源都非常豐富,兩極地區(qū)氣候都是嚴寒,降水少,北極大部分地區(qū)也是終年冰封,從圖中可知,南極地區(qū)是大陸,北極地區(qū)是海洋。
26.南極地區(qū)淡水資源豐富,大部分以冰雪方式存在,大部分地區(qū)覆蓋著厚厚的冰層,氣候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最大風速可達100米/秒,被稱為“風庫”;南極地區(qū)是企鵝的故鄉(xiāng),每到暖季,成群的企鵝聚集在南極大陸沿海一帶;南極地區(qū)礦產(chǎn)資源豐富,基本未開采,深深埋藏在冰雪之下。
【答案】27.D 28.A 29.A
【解析】世界海陸分布中,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二十九是陸地,各大洲之間大部分有界線,南北極地區(qū)有重要的資源,是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
27.從經(jīng)度位置來看,甲大洲是位于西半球的北美洲,乙是與北美洲隔太平洋相望的亞洲,丙大洲是與亞洲同在一個大陸上的歐洲,故選D 。
28.由圖可知,丁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該大島上冰雪厚度在減少的原因是由于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加快,故選A。
29.許多國家的人們在北極地區(qū)進行科學考察,主要是因為北極地區(qū)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溝通亞洲、北美洲和歐洲的最近海上航道;北極地區(qū)豐富的自然資源;北極地區(qū)海洋為主,自然條件比南極地區(qū)優(yōu)越;北極地區(qū)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故選A。
【答案】30.A
【解析】30.我國南極科學考察隊要克服的惡劣氣候是酷寒、干燥、烈風,故選擇答案A。
【答案】31.(1)③
(2)酷寒;多狂風
(3)企鵝
(4)冬
(5)南美洲
(6)西北;東
(7)D
(8)C
【解析】31.(1)圖中①②③代表我國三個科考站,其中③是緯度最高的昆侖站。
(2)南極地區(qū)是世界上緯度最高、海拔最高的大陸,氣候特征是酷寒、烈風、降水稀少。
(3)南極地區(qū)的代表動物是被稱為“南極主人”的企鵝。
(4)去南極科學考察的時間,一般選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即南半球的夏季,這時北半球大致處在冬季。
(5)距離南極洲最近的大陸是南美洲。
(6)在經(jīng)緯網(wǎng)上,經(jīng)線表示南北方向,緯線表示東西方向,所以①站在②站的西北方向,③站是位于東半球。
(7)南極地區(qū)與北極地區(qū)相似的地方是淡水資源豐富,兩極地區(qū)的淡水都以冰川形式存在,故選D。
(8)南極洲上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眾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濕的環(huán)境與大片的森林,而南極洲上冰天雪地,號稱“白色沙漠”,這是由于大陸飄移形成的,說明南極大陸曾經(jīng)處在溫帶或熱帶地區(qū),有大片的森林,由于大陸飄移形成目前的煤層。
【答案】32.(1)長城站 ?中山站 ?亞洲 ?北美洲 ?太平洋 ?白令海峽
(2)C
(3)C
(4)北極熊需要脂肪維持保暖,并為食物短缺的時候儲存能量。
【解析】32.(1)由圖可知,圖中甲是位于南極圈以外的長城站,乙是中山站;A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洲,B是北美洲;G是亞洲東部的太平洋,F(xiàn)是亞洲與北美洲分界線上的白令海峽。
(2)這是由于南極大陸曾經(jīng)處于溫帶地區(qū),有大片的森林,后來由于大陸的飄移,慢慢被冰雪覆蓋而形成了煤炭,故選C。
(3)關于在南極大陸遇到的困難,“暴風雪在冰原上咆哮,容易使人迷途”、“酷烈的寒冷,給隊員留下凍傷”和“冰雪覆蓋冰隙、冰溝,有可能吞沒考察隊員”都是可能遇到的困難,這里氣候寒冷、氣壓高,不可能遭受暴雨襲擊,故選C。
(4)北極熊生活在寒冷的極地地區(qū),需要脂肪維持保暖,并為食物短缺的時候儲存能量。
【答案】33.(1)亞洲;歐洲;北美洲
(2)⑥;④
(3)75°E;東
(4)西北;太平洋
(5)緯度高,氣候寒冷,自然環(huán)境條件惡劣,不適宜人類長期居住
【解析】33.本題以豎版世界地圖為切入點,考查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經(jīng)緯網(wǎng)定位、定向等相關知識,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讀圖分析能力。
(1)讀圖可得,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亞洲;②是歐洲;③是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北美洲,都瀕臨北冰洋。
(2)圖中④是非洲,⑤是南美洲,⑥是大洋洲,面積最小的是大洋洲;被稱為“黑種人故鄉(xiāng)”的是非洲。
(3)圖中甲點的緯度是0°,其所在的經(jīng)線與105°W經(jīng)線相對,經(jīng)度是75°E,它位于東半球。(4)圖中乙點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丙點位于太平洋中。
(5)南極大陸至今無人定居的原因是:緯度高,氣候寒冷,自然環(huán)境條件惡劣,不適宜人類長期居住。
【答案】34.(1)南極大陸 格陵蘭島
(2)企鵝
(3)冰雪 荒漠
(4)B
【解析】34.(1)由圖可知,A是以陸地為中心的南極大陸,B是以海洋為中心的北極大陸。
(2)當我國科考隊員前往南極地區(qū)科考時,可以看到“南極的小主人”-企鵝。
(3)南極地區(qū)平均海拔2350米,而冰層厚度便達兩千多米,因此被稱作“冰雪高原”;除了酷寒和烈風凌冽外,還因極度干燥而被稱為“白色沙漠”。
(4)近年來,北極地區(qū)的“白色”面積在逐漸減少,“藍色”面積卻不斷擴大,主要是由于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加快。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中圖版八年級下冊第五節(jié) 極地地區(qū)精品測試題,文件包含65極地地區(qū)達標訓練原卷版doc、65極地地區(qū)達標訓練解析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圖版八年級下冊第二節(jié) 中東精品同步測試題,文件包含62中東達標訓練原卷版doc、62中東達標訓練解析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圖版八年級下冊第六章 認識地區(qū)第四節(jié) 撒哈拉以南非洲隨堂練習題,文件包含65極地地區(qū)達標訓練原卷版doc、65極地地區(qū)達標訓練解析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7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