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蚌埠市2022—2023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監(jiān)測
高二語文
(時間:150分鐘;總分:15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只需將答題卡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地質學清楚地揭示,各個大陸過去都曾經(jīng)歷過巨大的環(huán)境條件變遷,所以我們可望在自然條件下看到生物的變異,如同它們在馴養(yǎng)情況下所發(fā)生的那樣。只要在自然狀況下有變異發(fā)生,那么認為自然選擇不曾發(fā)揮作用就很難解釋了。常常有人主張,在自然條件下,變異量僅局限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但這是無法證實的。雖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狀,并且其結果很難確定,但人們卻可以將馴養(yǎng)生物個體的微小差異逐漸積累起來,并在一段不長的時期內產生巨大的效果。物種中存在著個體差異,這是大家所公認的。但是除了這些個體差異外,所有的博物學家還承認有自然變種的存在。它們相互之間的差別十分明顯,值得在分類學著作中記上一筆。沒有人能明確區(qū)分開個體差異和微小變異,也難以區(qū)分特征明顯的變種和亞種,以及亞種和物種。在分離的大陸上,或在同一大陸被某種障礙所隔離的不同區(qū)域內,以及孤立的島嶼上,存在著如此多樣的生物類型,它們被一些有經(jīng)驗的博物學家歸為變種,或被另一些博物學家列為地理種或亞種,而另一些卻將其列為親緣很近、特征明顯的物種。
如果動植物確有變異,不管這一變異是多么微小和緩慢,只要其變異或個體差異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發(fā)展,它們?yōu)槭裁床粫ㄟ^自然選擇將其保存和積聚起來,即所謂最適者生存呢?如果人們能夠耐心地選擇有利于自己的變異,那么在復雜而多變的生活條件下,那些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變異為什么不會經(jīng)常產生,并得到保存或選擇呢?那些在漫長的時間長河里起作用的,并嚴格審視每一個生物的全部體制、構造和生活習性的選擇力量——即擇優(yōu)棄劣的力量,會受到什么限制嗎?據(jù)我看,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限制這種緩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種生物類型都能適應最為錯綜復雜的生活條件的力量。
(摘編自《自然選擇的證明》)
材料二
1859年11月,達爾文出版了曠世之作《物種起源》。與達爾文同時發(fā)表相似觀點的華菜士把這個理論稱為“達爾文主義”。當時生物學還處于發(fā)展的初期階段,今天我們熟知的遺傳規(guī)律以及基因等概念當時都沒有出現(xiàn),因此達爾文進化論在解釋諸多具體細節(jié)時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甚至錯誤。在后人的持續(xù)研究中,進化論被不斷修正和完善著,但總體而言,達爾文進化論并沒有被根本性動搖。
德國生物學家魏斯曼在1885年提出了“種質連續(xù)學說”,否定了達爾文學說中關于遺傳規(guī)律的一些非正確觀點。但對于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方面,魏斯曼完全接受并繼承了,認為除了自然選擇外,進化不再需要其他機制。這種基于種質連續(xù)理論的進化學說被稱為“新達爾文主義”。
站在今天的視角,“種質連續(xù)學說”還不是真正的遺傳規(guī)律。奧地利的孟德爾在1866年發(fā)現(xiàn)了真正的遺傳規(guī)律,即經(jīng)典遺傳學上的兩個重要定律——遺傳因子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1900年,孟德爾的工作及其遺傳學說被三位植物學家各自通過研究植物雜交而“重新發(fā)現(xiàn)”,遺傳學從此進入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時期。
遺傳學蓬勃發(fā)展的最初階段,由不連續(xù)突變引起進化的突變論思想占了上風,對達爾文的漸變論提出了非常尖銳的挑戰(zhàn)。但隨后不久,一系列新的遺傳學發(fā)現(xiàn),尤其是群體遺傳學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為達爾文“連續(xù)變異性狀”的遺傳機制找到了解決方案。當然,也對達爾文原來的一些觀點進行了修正。例如提出了“適應度”的概念取代傳統(tǒng)的“最適者生存”的說法。到了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基于漸進化、自然選擇和種群思想,同時又符合已知的遺傳學機制,此外還考慮到環(huán)境因素影響的綜合進化理論形成,標志著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的產生。
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把進化的思想擴展到生物學的所有分支,以消除進化生物學與生物學其他領域之間的隔閾,也把現(xiàn)代生物學中各個領域的進展盡量融入其理論框架之中。
如今,在這個分子生物學時代,伴隨著一個又一個生命密碼的破解,進化論仍在不斷地發(fā)展,“基因選擇學說”“社會生物學”“間斷平衡”“中性理論”“進化發(fā)育生物學”等理論或學科的發(fā)展,都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推進著進化論。
(摘編自《進化論錯了嗎》)
1. 下列對材料一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不管是在馴養(yǎng)的情況下還是自然狀況下,一旦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巨大變化,生物的變異就會發(fā)生。
B. 作者認為在自然條件下,變異量僅局限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但微小的累積也會產生巨大效果。
C. 物種存在個體差異,也存在自然變種,二者的差異十分明顯,但沒有人能明確將它們區(qū)分開來。
D. 自然選擇能將有益于生物發(fā)展的微小變異保存和積聚起來,雖然過程緩慢,卻不會受到限制。
2. 下列對材料二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在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的時候,華萊士也發(fā)表相似的觀點,并把這個理論稱為“達爾文主義”,可見他對進化論的認可。
B. “新達爾文主義”與“達爾文主義”并沒有本質區(qū)別,它是基于魏斯曼提出的“種質連續(xù)學說”而對進化論所作的修正。
C. 孟德爾遺傳學說的“重新發(fā)現(xiàn)”,為達爾文“連續(xù)變異性狀”的遺傳機制找到了解決方案,促進了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的產生。
D. 在當今這個分子生物學時代,新的生物學理論和學科層出不窮,它們?yōu)檫M化論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也推動其不斷完善。
3. 下列各項中,最適合用來作為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證明的一項是( )
A. 對于可以觸及到高處的反芻類動物來說,擁有修長四肢和長長的脖子,個體就越容易保存下來。
B. 在距今5.3億年前的寒武紀,地球上突然涌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動物,其門類比今天的還多。
C. 據(jù)計算,現(xiàn)代類人猿的腦細胞為10億個,但現(xiàn)代人類的腦細胞卻暴增到140億個之多。
D. 進化是宇宙的主要過程,宇宙間一切事物都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不確定到確定、由同質到異質的過程。
4. 達爾文進化論經(jīng)歷了怎樣的發(fā)展歷程?請根據(jù)材料二,梳理作者的主要觀點。
5. 有段時間,一些否定進化論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平臺被廣泛轉發(fā)。有人甚至不相信自然選擇可以解釋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進化,認為達爾文對于生物學界的很多東西都無法給予合理的解釋。請根據(jù)兩則材料,對這樣的論調進行反駁。
【答案】1. D 2. C 3. A
4. ①從“達爾文主義”到基于種質連續(xù)理論的“新達爾文主義”,再到綜合進化理論“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達爾文進化論經(jīng)歷了三個時期。
②“達爾文主義”時期進化論不斷被修正和完善,但沒有被根本性動搖?!靶逻_爾文主義”時期魏斯曼否定了達爾文學說中關于遺傳規(guī)律的一些非正確觀點,并接受繼承了進化論的主要方面?!艾F(xiàn)代達爾文主義”符合遺傳學機制,考慮到環(huán)境因素影響,并把進化的思想擴展到生物學的所有分支。
5. ①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在自然條件下,變異雖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狀,其結果很難確定,而且沒有人能明確區(qū)分開個體差異和微小變異,但卻并不能否認存在生物的變異。
②缺乏發(fā)展的眼光:從達爾文主義,到新達爾文主義,再到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隨著生物學的發(fā)展,進化論也在不斷修正、完善和發(fā)展,從而對生物進化作出更科學的解釋。
③該論調以偏概全:達爾文進化論在解釋諸多具體細節(jié)時,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甚至錯誤,但不能就此否定其整個理論體系。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一旦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巨大變化,生物的變異就會發(fā)生”錯,從“一旦”一詞可知,環(huán)境條件變遷為變異發(fā)生提供可能性,并非充分條件。
B.“在自然條件下,變異量僅局限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錯,據(jù)“常常有人主張,在自然條件下,變異量僅局限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可見是別人的主張而不是作者觀點,且據(jù)“這是無法證實的”可見,作者對此并不贊同。
C.“物種存在個體差異,也存在自然變種,二者差異十分明顯,但沒有人能明確將它們區(qū)分開”錯,結合“但是除了這些個體差異外,所有的博物學家還承認有自然變種的存在。它們相互之間的差別十分明顯,值得在分類學著作中記上一筆。沒有人能明確區(qū)分開個體差異和微小變異”分析可知,沒有人明確區(qū)分開的是“個體差異和微小變異”,而不是“個體差異和自然變種”。
故選D。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孟德爾遺傳學說的‘重新發(fā)現(xiàn)’,為達爾文‘連續(xù)變異性狀’的遺傳機制找到了解決方案”錯,結合材料二“但隨后不久,一系列新的遺傳學發(fā)現(xiàn),尤其是群體遺傳學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為達爾文‘連續(xù)變異性狀’的遺傳機制找到了解決方案”分析可知,為達爾文“連續(xù)變異性狀”的遺傳機制找到了解決方案的是群體遺傳學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按龠M了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的產生”說法也不成立。
故選C。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B.支持突變論思想,不符合達爾文漸變論。
C.支持突變論思想,不符合達爾文漸變論。
D.是關于進化的解釋,不涉及自然選擇。
故選A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結合“1859年11月,達爾文出版了曠世之作《物種起源》。與達爾文同時發(fā)表相似觀點的華菜士把這個理論稱為‘達爾文主義’”“這種基于種質連續(xù)理論的進化學說被稱為‘新達爾文主義’”“到了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基于漸進化、自然選擇和種群思想,同時又符合已知的遺傳學機制,此外還考慮到環(huán)境因素影響的綜合進化理論形成,標志著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的產生”分析可知,從“達爾文主義”到基于種質連續(xù)理論的“新達爾文主義”,再到綜合進化理論“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達爾文進化論經(jīng)歷了三個時期。
結合“在后人的持續(xù)研究中,進化論被不斷修正和完善著,但總體而言,達爾文進化論并沒有被根本性動搖”“德國生物學家魏斯曼在1885年提出了‘種質連續(xù)學說’,否定了達爾文學說中關于遺傳規(guī)律的一些非正確觀點。但對于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方面,魏斯曼完全接受并繼承了”“同時又符合已知的遺傳學機制,此外還考慮到環(huán)境因素影響的綜合進化理論形成,標志著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的產生。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把進化的思想擴展到生物學的所有分支,以消除進化生物學與生物學其他領域之間的隔閾”分析可知,“達爾文主義”時期進化論不斷被修正和完善,但沒有被根本性動搖?!靶逻_爾文主義”時期魏斯曼否定了達爾文學說中關于遺傳規(guī)律的一些非正確觀點,并接受繼承了進化論的主要方面?!艾F(xiàn)代達爾文主義”符合遺傳學機制,考慮到環(huán)境因素影響,并把進化的思想擴展到生物學的所有分支。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分析“常常有人主張,在自然條件下,變異量僅局限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但這是無法證實的。雖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狀,并且其結果很難確定”“物種中存在著個體差異,這是大家所公認的。但是除了這些個體差異外,所有的博物學家還承認有自然變種的存在。它們相互之間的差別十分明顯,值得在分類學著作中記上一筆。沒有人能明確區(qū)分開個體差異和微小變異,也難以區(qū)分特征明顯的變種和亞種,以及亞種和物種”可知,在自然條件下,變異雖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狀,其結果很難確定,而且沒有人能明確區(qū)分開個體差異和微小變異,但卻并不能否認存在生物的變異??梢娝麄內狈嵤虑笫堑木瘛?br />
分析“在后人的持續(xù)研究中,進化論被不斷修正和完善著,但總體而言,達爾文進化論并沒有被根本性動搖”和材料二的論證思路可知,從達爾文主義,到新達爾文主義,再到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隨著生物學的發(fā)展,進化論也在不斷修正、完善和發(fā)展,從而對生物進化作出更科學的解釋,很武斷的否定進化論是缺乏發(fā)展的眼光的表現(xiàn)。
分析“因此達爾文進化論在解釋諸多具體細節(jié)時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甚至錯誤。在后人的持續(xù)研究中,進化論被不斷修正和完善著,但總體而言,達爾文進化論并沒有被根本性動搖”可知,達爾文進化論在解釋諸多具體細節(jié)時,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甚至錯誤,但不能就此否定其整個理論體系,否定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以偏概全。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明天
魯迅
原來魯鎮(zhèn)是僻靜地方,還有些古風:不上一更,大家便都關門睡覺。深更半夜沒有睡的只有兩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幾個酒肉朋友圍著柜臺,吃喝得正高興;一家便是隔壁的單四嫂子,他自從前年守了寡,便須??恐约旱囊浑p手紡出棉紗來,養(yǎng)活他自己和他三歲的兒子,所以睡的也遲。
這時候,單四嫂子正抱著他的寶兒,坐在床沿上,紡車靜靜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燈光,照著寶兒的臉,緋紅里帶一點青。單四嫂子心里計算:神簽也求過了,愿心也許過了,單方也吃過了,要是還不見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診何小仙了。
單四嫂子等候天明,卻不像別人這樣容易,覺得非常之慢,寶兒的一呼吸,幾乎長過一年。現(xiàn)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壓倒了燈光,——看見寶兒的鼻翼,已經(jīng)一放一收的扇動。
單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聲“啊呀!”心里計算:怎么好?只有去診何小仙這一條路了。他雖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卻有決斷,便站起身,從木柜子里掏出每天節(jié)省下來的十三個小銀元和一百八十銅錢,都裝在衣袋里,鎖上門,抱著寶兒直向何家奔過去。
天氣還早,何家已經(jīng)坐著四個病人了。他摸出四角銀元,買了號簽,第五個輪到寶兒。何小仙伸開兩個指頭按脈,指甲足有四寸多長,單四嫂子暗地納罕,心里計算:寶兒該有活命了。但總免不了著急,忍不住要問,便局局促促的說:
“先生,——我家的寶兒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著?!?br />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兩帖。”
“他喘不過氣來,鼻翅子都扇著呢?!?br />
“這是火克金……”
何小仙說了半句話,便閉上眼睛;單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問。在何小仙對面坐著的一個三十多歲的人,此時已經(jīng)開好一張藥方,指著紙角上的幾個字說道:
“這第一味保嬰活命九,須是賈家濟世老店才有!”
單四嫂子接過藥方,一面走,一面想。他雖是粗笨女人,卻知道何家與濟世老店與自己的家,正是一個三角點;自然是買了藥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徑向濟世老店奔過去。店伙也翹了長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藥,這是從來沒有的舉動,單四嫂子怕得發(fā)怔。
寶兒吃下藥,已經(jīng)是午后了。單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穩(wěn)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睜開眼叫一聲“媽!”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額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單四嫂子輕輕一摸,膠水般粘著手;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嗚咽起來。
寶兒的呼吸從平穩(wěn)到?jīng)]有,單四嫂子的聲音也就從嗚咽變成號啕。這時聚集了幾堆人;門內是王九媽、藍皮阿五之類,門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紅鼻老拱【注】之類。王九媽便發(fā)命令,燒了一串紙錢;又將兩條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單四嫂子借了兩塊洋錢,給幫忙的人備飯。
第一個問題是棺木。單四嫂子還有一副銀耳環(huán)和一支裹金的銀簪,都交給了咸亨的掌柜,托他作一個保,半現(xiàn)半賒的買一具棺木。藍皮阿五也伸出手來,很愿意自告奮勇;王九媽卻不許他,只準他明天抬棺材的差使,阿五罵了一聲“老畜生”,快快的努了嘴站著。掌柜便自去了;晚上回來,說棺木須得現(xiàn)做,后半夜才成功。掌柜回來的時候,幫忙的人早吃過飯;因為魯鎮(zhèn)還有些古風,所以不上一更,便都回家睡覺了。只有阿五還靠著咸亨的柜臺喝酒,老拱也嗚嗚的唱。
這時候,單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著,寶兒在床上躺著,紡車靜靜的在地上立著。許多工夫,單四嫂子的眼淚宣告完結了,眼睛張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覺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會有的事。他心里計算:不過是夢罷了,這些事都是夢。明天醒過來,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寶兒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邊。他也醒過來,叫一聲“媽”,生龍活虎似的跳去玩了。
老拱的歌聲早經(jīng)寂靜,咸亨也熄了燈。單四嫂子張著眼,總不信所有的事?!u也叫了;東方漸漸發(fā)白,窗縫里透進了銀白色的曙光。
哦,他們背了棺材來了。單四嫂子很覺得頭眩,歇息了一會,倒居然有點平穩(wěn)了。但他接連著便覺得很異樣:屋子不但太靜,而且也太大了,東西也太空了。太大的屋子四面包圍著他,太空的東西四面壓著他,叫他喘氣不得。他現(xiàn)在知道他的寶兒確乎死了;不愿意見這屋子,吹熄了燈,躺著。
單四嫂子雖然粗笨,卻知道還魂是不能有的事,他的寶兒也的確不能再見了。嘆一口氣,自言自語的說,“寶兒,你該還在這里,你給我夢里見見罷?!庇谑呛仙涎郏脍s快睡去,會他的寶兒,苦苦的呼吸通過了靜和大和空虛,自己聽得明白。
單四嫂子終于朦朦朧朧的走入睡鄉(xiāng),全屋子都很靜。
老拱們也走了,咸亭也關上門了。這時的魯鎮(zhèn),便完全落在寂靜里。只有那暗夜為想變成明天,卻仍在這寂靜里奔波;另有幾條狗,也躲在暗地里嗚嗚的叫。
(節(jié)選自魯迅小說《明天》,有刪改)
【注】老拱:泛指普通百姓。
文本二
我懂得他(金心異)的意思了,他們正辦《新青年》,然而那時仿佛不特沒有人來贊同,并且也還沒有人來反對,我想,他們許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說:“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F(xiàn)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shù)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是的,我雖然自有我的確信,然而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為希望是在于將來,決不能以我之必無的證明,來折服了他之所謂可有,于是我終于答應他也做文章了,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記》。從此以后,便一發(fā)而不可收,每寫些小說模樣的文章,以敷衍朋友們的囑托,積久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為現(xiàn)在是已經(jīng)并非一個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于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罷,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于前驅。至于我的喊聲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顧及的;但既然是吶喊,則當然須聽將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藥》的瑜兒的墳上平空添上一個花環(huán),在《明天》里也不敘單四嫂子竟沒有做到看見兒子的夢,因為那時的主將是不主張消極的。至于自己,卻也并不愿將自以為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青時候似的正做著好夢的青年。
這樣說來,我的小說和藝術的距離之遠,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還能蒙著小說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機會,無論如何總不能不說是一件僥幸的事,但僥幸雖使我不安于心,而懸揣人間暫時還有讀者,則究竟也仍然是高興的。
所以我竟將我的短篇小說結集起來,而且付印了,又因為上面所說的緣由,便稱之為《吶喊》。
(節(jié)選自魯迅《〈吶喊〉自序》)
6. 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
A. 小說開頭對魯鎮(zhèn)的環(huán)境描寫,運用了對比,突出了單四嫂子生活的艱難,為下文寫她痛失愛子做鋪墊。
B. 為了治好兒子的病,單四嫂子使盡渾身解數(shù),求簽、許愿、吃單方,由此可見單四嫂子的愚昧與困頓。
C. 單四嫂子對寶兒的病心急如焚,但是何小仙卻含糊馬虎、應付了事,暗示了寶兒的病她可以妙手回春。
D. 小說開頭和結尾都寫了魯鎮(zhèn)夜晚的寂靜,展示了一幅社會圖景,突出了一切波瀾均會回歸寂靜的主題。
7. 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單四嫂子帶出門是十三個小銀元和一百八十銅錢,看病花了四角銀元,后面王九媽又替她借了兩塊洋錢。從這些不同的貨幣中,我們可以看出民國時期貨幣的混亂。
B. 何小仙說“這是火克金”,講的是中醫(yī)“五行相克”的醫(yī)學理論,與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講的“奇奇怪怪的藥引”一樣,都子虛烏有,是騙人的理論。
C. 王九媽、藍皮阿五、咸亨的掌柜、紅鼻子老拱等人物,與魯迅其他作品中的“九斤老太”“小尼姑”“白胡子”一樣,都是形象又通俗的稱呼,讓讀者感覺親切真實。
D. 寶兒死后,王九媽便發(fā)令燒紙錢,又將單四嫂子的家當?shù)盅?,給幫忙的人備飯。這明顯會讓單家雪上加霜,卻似乎是在熱心幫忙,這更能讓人理解社會的吃人本質。
8. 結合文本二,分析魯迅創(chuàng)作小說的基本目的和理念。
9. 材料一的小說選自《吶喊》集,寫了一個悲慘的故事,卻以“明天”為題。你將以“為明天吶喊”為主題,為《明天》這篇小說寫一則小評論,請列出你的評論要點。
【答案】6. B 7. B
8. ①通過小說,寄托希望,希望能夠打破封建社會的黑暗;
②通過小說慰藉那些反封建斗士,鼓勵他們繼續(xù)努力奮斗;
③不讓青年被自己的痛苦寂寞感染,基調不能消極;
④感受到人間有讀者,有人理解自己,感到喜悅。
9. ①《明天》是魯迅先生著力反映婦女悲慘命運的小說之一,作者把一個殘酷的世界擺在了讀者面前—弱者被“吃”,而眾人對此漠然視之,這樣的民眾沒有“明天”。
②只是耽于幻想“明天一切會好起來”的,如單四嫂一類的人,不會有明天。
③要想有“明天”,就要喚起人們對封建社會的憎恨,對單四嫂子悲慘命運的同情,對病態(tài)的社會加以“療治”。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A.“為下文寫她痛失愛子做鋪墊”錯誤。生活艱難并不是為痛失愛子做鋪墊,而是展現(xiàn)了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
C.“暗示了寶兒的病她可以妙手回春”錯誤,應該是突出何小仙的冷漠,并非暗示了寶兒的病她可以妙手回春。
D.“突出了一切波瀾均會回歸寂靜的主題”錯誤,無中生有。本文的主題是要想有“明天”,就要喚起人們對封建社會的憎恨,對病態(tài)的社會加以“療治”。
故選B。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講的是中醫(yī)‘五行相克’的醫(yī)學理論,……都子虛烏有,是騙人的理論”錯誤。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講的“奇奇怪怪的藥引”是騙人的理論,而中醫(yī)“五行相克”的醫(yī)學理論是具有科學性的,只不過何小仙是庸醫(yī),運用是錯誤的。
故選B。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者創(chuàng)作小說的基本目的和理念的能力。
由原文“是,我雖然自有我的確信,然而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為希望是在于將來,決不能以我之必無的證明,來折服了他之所謂可有”可知,通過小說,寄托希望,希望能夠打破封建社會的黑暗;
由原文“在我自己,本以為現(xiàn)在是已經(jīng)并非一個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于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罷,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于前驅”可知,過小說慰藉那些反封建斗士,鼓勵他們繼續(xù)努力奮斗;
由原文“至于自己,卻也并不愿將自以為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青時候似的正做著好夢的青年”可知,不讓青年被自己的痛苦寂寞感染,基調不能消極;
由原文“這樣說來,我的小說和藝術的距離之遠,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還能蒙著小說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機會,無論如何總不能不說是一件僥幸的事,但僥幸雖使我不安于心,而懸揣人間暫時還有讀者,則究竟也仍然是高興的”可知,感受到人間有讀者,有人理解自己,感到喜悅。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寫評論要點的能力。
《明天》是魯迅先生著力反映婦女悲慘命運的小說之一,從單四嫂子給兒子看病時何小仙、店伙等人的表現(xiàn)以及兒子死去后紅鼻子老拱、藍皮阿五等人唱小曲、笑著擠著走去等情節(jié)來看,這些民眾對單四嫂子的悲慘命運毫無同情之心,而是漠然視之。明天,等著單四嫂子的將是什么?作者雖然沒有明說,實際上卻通過對單四嫂子周圍的人們的描寫,把一個殘酷的世界,擺在了讀者面前——弱者被“吃”。從中可以看出,這些麻木的民眾是沒有希望、沒有“明天”的。
文中單四嫂子的兒子寶兒得了病,單四嫂子為他四處求醫(yī),盼望著“明天”寶兒的病就能好。但是“明天”到來了,病魔卻無情地奪去了寶兒的生命,這說明像單四嫂子這樣的處在社會底層,而又對明天抱有幻想的人是不會有“明天”的?!跋M笔侨松嬖?、發(fā)展下去的永恒動力,人們永遠等待“明天”,等待“希望”,“明天”卻常常讓人“失望”。
從寫作目的來看,作者在標題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期望,即要想擺脫現(xiàn)實,擁有美好的“明天”,就必須喚醒民眾麻木冷漠的靈魂,喚起人們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憎惡,只有推翻這吃人的封建制度,廣大的民眾才會有真正的“明天”?!懊魈臁庇肋h是會有的,要想有“明天”,就要喚起人們對封建社會的憎恨,對單四嫂子悲慘命運的同情,對病態(tài)的社會加以“療治”。
二、古代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于祁連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陵既至期還,而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余人。且引且戰(zhàn),連斗八日,還,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單于既得陵,素聞其家聲,及戰(zhàn)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漢聞,族陵母妻子。
(節(jié)選自《史記·李陵傳》)
材料二:
及貳師擊匈奴,上詔陵,欲使為貳師將輜重,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鄙显唬骸皩合鄬傩?!吾發(fā)軍多,無騎予女?!绷陮Γ骸盁o所事騎,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绷暧谑浅鼍友?,至浚稽山止營,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引士出營外為陳,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戰(zhàn)攻之,千弩俱發(fā),應弦而倒。漢軍追擊殺數(shù)千人。單于大驚,召左右地兵八萬余騎攻陵。漢軍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萬矢皆盡,士尚三千余人,徒斬車輻而持之,軍吏持尺刀,抵山入狹谷。單于遮其后,乘隅下壘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韬螅瓯阋陋毑匠鰻I,止左右:“毋隨,丈夫一取單于耳!”良久,陵還,太息曰:“兵敗,死矣!”于是盡斬旌旗,嘆曰:“復得數(shù)十矢足以脫矣今無兵復戰(zhàn)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陵與韓延年俱上馬,壯士從者十馀人,虜騎數(shù)千追之,韓延年戰(zhàn)死。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久之,上悔陵無救,乃遣使勞賜陵余軍得脫者。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十三》)
10.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黑色碳素筆在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上打“?”。
復A得B數(shù)C十D矢E足F以G脫H矣I今J無K兵L復M戰(zhàn)N天O明P坐Q受R縛S矣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期,日期,與《陳情表》中“外無期功強近之親”的”期”字意思不相同。
B. 引,退卻,與《蘇武傳》中“虞常果引張勝”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C. 絕,斷絕,與《屈原列傳》中“秦伏兵絕其后”“絕”字意思相同。
D. 陳,陳列,與《過秦論》中“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的“陳”意思相同。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材料一說,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讓李廣利受到集中攻擊;材料二說,李陵接受了為李廣利押運輜重的任務,還主動帶五千勇士分散單于兵力。
B. 材料二寫李陵與匈奴作戰(zhàn)時,讓前行隊伍拿戟與盾牌,后行隊伍握弓弩。他揮師進攻,千弩齊發(fā),敵人應弦而倒,然后漢軍追擊殺死幾千敵人。
C. 材料一寫漢武帝在李陵投降之后,族殺了李陵的家人;材料二寫后來漢武帝對沒有救援李陵感到后悔,就派人慰勞賞賜得以逃脫的李陵余部。
D. 對于李陵兵敗投降一事,材料一簡述了李陵被單于兵圍擊、最終被招降的過程;材料二詳寫了李陵英勇作戰(zhàn)的情節(jié),表現(xiàn)了他失敗投降的無奈。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素聞其家聲,及戰(zhàn)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
(2)至浚稽山止營,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
14. 李陵兵敗的客觀原因有哪些?請根據(jù)材料簡要概括。
【答案】10. EIN 11. D 12. A
13. (1)單于平素聽聞李陵家的名聲,等看到李陵作戰(zhàn)又發(fā)現(xiàn)他很勇敢,單于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使他顯貴。
(2)李陵到?;酵O略鸂I,和單于相遇,匈奴騎兵大約三萬人包圍了李陵部隊。
14. ①敵眾陵寡,傷亡慘重。
②武器皆盡,糧食匱乏。
③深入峽谷,被斷歸路。
④沒有救援,戰(zhàn)期較長。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再有幾十支箭,我們足夠逃脫了。現(xiàn)在沒有武器再戰(zhàn),我們天明只有坐著束手待擒了!
“復得數(shù)十矢”動賓短語,“矢”后面斷開;
“足以脫矣”,“矣”句末語氣詞,后面斷開;
“天明”為“坐受縛”的時間狀語,前面斷開。
綜上,故EIN處斷開。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外無期功強近之親”的“期”意為一周年,“期功”指服一周年的喪,與文中的“期”字意思不相同。句意: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
B.“虞常果引張勝”的“引”意為牽扯、招出,與文中的“引”字意思不相同。句意:虞常果然供出了張勝。
C.兩個“絕”字均為斷絕,意思相同。句意:秦國派伏兵包圍斷絕楚懷王的退路
D.文中的“陳”,不是陳列之意,而是通“陣”,指陣列,隊列;“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的“陳”是陳列、拿著之意,兩者意思不同。句意:可靠的官員和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
故選D。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接受了押運輜重的任務”曲解文意,李陵恥于做別人下屬,拒絕了押運輜重的任務。
故選A。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素”,平素,向來;“妻”,嫁給;“貴”,使……顯貴。
(2)“止營”,停下扎營;“值”,遇到;“可”,大約。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據(jù)“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可知,敵眾陵寡,傷亡慘重。
根據(jù)“兵矢既盡”“陵食乏”可知,武器皆盡,糧食匱乏。
根據(jù)“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狹絕道”可知,深入峽谷,被斷歸路。
根據(jù)“而救兵不到”“連斗八日”可知,沒有救援,戰(zhàn)期較長。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天漢二年秋天,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在祁連天山進攻匈奴右賢王,而派李陵率領他的五千步兵射手出兵到居延以北大約一千里的地方,想用此分散匈奴的兵力,不讓他們專門去追趕貳師將軍。李陵到了約定的期限就要回兵,然而單于用八萬大軍圍攻李陵軍隊。李陵軍隊只有五千人,箭已經(jīng)射盡,死的士兵超過大半,但他們殺傷的匈奴兵也有一萬多人。李陵軍邊退邊戰(zhàn),接連戰(zhàn)斗了八天,往回走到離居延不到一百多里的地方,匈奴兵攔堵住狹窄的通道截斷了他們的歸路,李陵軍隊糧食缺乏救兵也不到, 敵人加緊進攻,勸誘使李陵投降。單于已經(jīng)得到李陵,平素聽聞李陵家的名聲,等看到李陵作戰(zhàn)又發(fā)現(xiàn)他很勇敢,(單于)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使他顯貴。漢朝知道后,就族誅了李陵的母親和妻子兒女。
材料二:
等到貳師將軍李廣利進擊匈奴,漢武帝召見李陵,想讓他為貳師李廣利押運輜重,李陵叩頭自己請求說:“我所率領屯戍邊塞的人,都是荊楚地區(qū)勇武之士和奇才劍客,力量能夠手扼猛虎,箭術堪稱百發(fā)百中,希望能夠讓我自己率領一隊人馬,前往蘭干山以南來分散匈奴單于的兵力?!睗h武帝說:“將軍是羞恥做別人下屬吧!我派遣軍隊太多,沒有馬匹撥給你?!崩盍甏鸬溃骸安皇褂民R匹,我希望以少擊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搗單于王庭?!崩盍暧谑锹时隽司友?,到?;酵O略鸂I,和單于相遇,大約三萬匈奴騎兵包圍李陵部隊。李陵帶領士兵沖出營壘擺開隊列,前行隊伍拿戟與盾牌,后行隊伍握弓弩。李陵揮師攻打他們,千張弓弩一齊發(fā)射,敵人隨著弦聲倒斃,漢軍追擊殺死幾千敵人。單于非常吃驚,召集左賢王和右賢王部八萬多騎兵圍攻李陵。漢軍向南行,沒有到達鞮汗山,一天五十萬支箭都消耗沒了,士兵尚且有三千多人,只能砍下車輻拿著它們,軍吏手持短刀,抵達山腳深入到峽谷之中。單于斷了漢軍后路,順著山角投下壘石,士兵很多死了,不能行進。黃昏后,李陵換上便衣獨步出營,攔住左右說:“不要跟著我,讓我一個人生擒單于吧!”過了很久,李陵回來,嘆息說:“兵敗如此,惟求一死!” 于是全部砍斷旌旗,感嘆說:“再有幾十支箭,我們足夠逃脫了?,F(xiàn)在沒有武器再戰(zhàn),我們天明只有坐著束手待擒了!大家各自像鳥獸一樣奔散,猶且能有逃脫回去報告天子的人。”李陵與韓延年都上馬,跟從的壯十余人,敵人的騎兵數(shù)千追趕他們,韓延年戰(zhàn)死。李陵說:“我無臉面報告皇上了!”于是投降了。很久以后,漢武帝后悔李陵沒有被救援,于是派遣使臣慰勞賞賜得以逃脫的李陵余部。
(二)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賀新郎
劉克莊
國脈微如縷。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未必人間無好漢,誰與寬些尺度?
試看取當年韓五①。豈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驪山母②。談笑起,兩河路。
少時棋柝曾聯(lián)句。嘆而今登樓攬鏡,事機頻誤。聞說北風吹面急,邊上沖梯屢舞。
君莫道投鞭虛語,自古一賢能制難,有金湯便可無張許③?快投筆,莫題柱④。
【注】①韓五:南宋初年抗金名將韓世忠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輕時有“潑韓五”的諢號。②谷城公:亦稱黃石公,傳說漢代張良曾于谷城山下遇仙人傳授兵書。驪山母:一作黎山老母,道教傳說中的女仙。傳說唐朝李筌曾在驪山下遇一老母為他講解《陰符》秘文。③金湯:“金城湯池”的省語,比喻堅固的防御工事。張許:張巡和許遠,唐代安史之亂時死守睢陽的名將。④題柱:漢代司馬相如過成都升仙橋,曾在橋柱上題字說: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
15. 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國脈微如縷”,一個“縷”字,讓人想起飄忽不定、一觸即斷的游絲,用極形象的比喻表現(xiàn)南宋王朝危在旦夕,形勢的緊迫,錚錚有聲。
B. 作者頻用“問”“未必”“試看取”“豈……也……”等詞,既增加了詞章的感染力,而且一氣呵成,有如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論說文,邏輯嚴密。
C. “豈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驪山母”,借用張良和李筌的典故,說明沒有“谷城公、驪山母”那樣的世外高人,怎能保家衛(wèi)國建立功勛呢?
D. “棋柝聯(lián)句”表達作者報國從軍的夙愿,“嘆而今”一事無成,“北風”暗指北方來的蒙古兵,“沖梯屢舞”寫出了蒙古軍隊攻勢的兇猛。
16. 本詞運用哪些藝術手法論證了任人唯賢的人才觀,請結合全詞分析。
【答案】15. C 16. ①用典。上闕借用韓世忠、谷城公、驪山母的典故,說明沒有名人傳授、神仙指點,依然可以建功立業(yè),保家衛(wèi)國,表達了劉克莊希望統(tǒng)治者能夠放寬尺度,不拘一格重用人才,解救國家危難的愿望。
②表達方式多樣。在寫景、抒情手法之外,夾以敘事、說理,于詩中發(fā)表議論,直接表達作者任人唯賢的觀點。如作者頻頻使用“問”、“未必”、“試看取”、“豈……也……”等詞,宏論高議,抒發(fā)任人唯賢的議論。如“嘆而今登樓攬鏡,事機頻誤”表達懷才不遇的愁情,并進而通過“聞說北風吹面急,邊上沖梯屢舞”邊境緊張局勢的描寫,發(fā)出“有金湯便可無張許”的反問,強調任人唯賢的重要性。
③對比、反問。把張巡、許遠等良將與“金湯”等自然條件進行對比,借反問語氣強調任人唯賢的重要性,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此處答化用詩句亦可。“金湯”指堅固的防御工事,《舊唐書·突厥傳》中“朔方之它危,邊域之勝負,制在一賢?!敝赋黾偃鐩]有像張巡、許遠這樣的良將,即使有堅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這里再次提到了任人唯賢的重要性。)
④設問。以“未必”二字起句,人間自有降龍伏虎的好漢,只是無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舉韓世忠的例子作答,提醒注意,引發(fā)讀者思考。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C.“說明沒有‘谷城公、驪山母’那樣的世外高人,怎能保家衛(wèi)國建立功勛呢?”錯誤?!柏M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驪山母。談笑起,兩河路”意思是說韓世忠既沒有名師傳授,也未遇神仙指點,照樣能在談笑之間大戰(zhàn)兩河,成為抗金名將。
故選C。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上闕“誰與寬些尺度?試看取當年韓五。豈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驪山母。談笑起,兩河路”意思是如不信,試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將韓世忠吧。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輕時有“潑韓五”的渾號,出身行伍,既沒有名師傳授,也未遇神仙指點,但是卻能在談笑之間大戰(zhàn)兩河,成為抗金名將。借用韓世忠、谷城公、驪山母的典故,說明沒有名人傳授、神仙指點,依然可以建功立業(yè),保家衛(wèi)國,表達了劉克莊希望統(tǒng)治者能夠放寬尺度,不拘一格重用人才,解救國家危難的愿望。
“聞說北風吹面急,邊上沖梯屢舞”為描寫邊境緊張局勢,“快投筆,莫題柱”為直接抒情,“嘆而今登樓攬鏡,事機頻誤”為敘事,“未必人間無好漢,誰與寬些尺度”為議論,本詞表達方式多樣。在寫景、抒情手法之外,夾以敘事、說理,于詩中發(fā)表議論,直接表達作者任人唯賢的觀點。
“有金湯便可無張許?”意思是大敵當前,假如沒有像張巡、許遠這樣的良將,即使有堅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運用對比、反問手法,把張巡、許遠等良將與“金湯”等自然條件進行對比,借反問語氣強調任人唯賢的重要性,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此處答化用詩句亦可。“金湯”指堅固的防御工事,化用《舊唐書·突厥傳》中“朔方之它危,邊域之勝負,制在一賢。”指出假如沒有像張巡、許遠這樣的良將,即使有堅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這里再次提到了任人唯賢的重要性。)
“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未必人間無好漢”運用設問修辭,以“未必”二字起句,引出人間自有降龍伏虎的好漢,只是無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的社會問題。接著舉韓世忠的例子作答,提醒人們注意,引發(fā)讀者思考人才任用的正確做法。
(三)名篇名句默寫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離騷》中,屈原訴說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貶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堅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陸游的《書憤》在今昔對比中強烈地抒發(fā)了歲月蹉跎、壯志難酬情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
(3)有一位學者化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自己狹小的書齋命名為“容安齋”。
【答案】 ①. 亦余心之所善兮 ②. 雖九死其猶未悔 ③. 塞上長城空自許 ④. 鏡中衰鬢已先斑 ⑤. 倚南窗以寄傲 ⑥. 審容膝之易安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點字詞的書寫:“塞”“衰鬢”“斑”“傲”“膝”。
三、語言文字運用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進城二十多年了,性格比以前開朗了許多,可是每次回到農村老家,與父親相對而坐,還是找不到什么話題。感覺有很多話要說,又感覺 ① 。其實我特別想告訴父親城里的交通有多擁堵,那里的空氣有多糟,我有多么想家;特別想告訴他我出差時看到了哪些美景,遇到了哪些怪事。我期望得到父親笑意盈盈的回應,可是見到父親那副 ② 的樣子,便把這些話又咽了回去。我覺得這些生活離他太遙遠,告訴他,反而會打破他內心的平衡。
我和父親之間的愛是靜默的,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對父親的愛 ③ ,我越來越覺得有一些愛是需要及時表達的,雖然我說不出“爸爸,我愛你”,但我要讓父親知道,我渴望與他溝通,我愿意與他溝通,我們可以是無話不談的哥們,可以是平等交流的父子。
父親啊,雖然我們一年只見兩三面,雖然我們的電話溝通一周只有一次,但我對您的牽掛在漫長的時光中已經(jīng)變成一本沉甸甸的賬簿,壓得我喘不過氣,您感受到了嗎?靜默是一種深刻的語言,沒錯;但我想告訴更多的朋友:要讓愛不只在靜默中流淌。
18. 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19. 列句子中的“靜默”和文中加點的“靜默”,含義最接近的一項是( )
A. 母愛如泉,點點滴滴皆為愛,含蓄靜默而不張揚。
B. 靜默的山,流動的水,構成了一幅美妙的風景畫。
C. 田野靜默,遠遠的只有幾位農人在畦間若隱若現(xiàn)。
D. 不少人駐足當年曼德拉關押的囚室前,靜默致哀。
20. 有人認為本文段內容亦能體現(xiàn)費孝通筆下的“鄉(xiāng)土社會”特點,請根據(jù)你對本語段以及《鄉(xiāng)土中國》的理解,完成以下兩個任務:
①模仿《鄉(xiāng)土中國》的目錄替本文段取一個四個字的標題;
鄉(xiāng)土中國
目錄
鄉(xiāng)土中國…………1 禮治秩序…………58
文字下鄉(xiāng)…………9 無論………………66
再論文字下鄉(xiāng)……17 無為政治…………73
差序格局…………25 長老統(tǒng)治…………79
系統(tǒng)著私人的道德…35 血緣和地緣………86
家族…………………44 (C)
(A) 名實的分離………95
男女有別…………51 從欲望到需要……101
(B)
②如果把該標題收進目錄中,你覺得在提供的三個選項中,放在哪里比較恰當,請結合《鄉(xiāng)土中國》相關內容,說明原因。
【答案】18. ①無從說起
②不茍言笑(沉默寡言)
③與日俱增 19. A
20. ①父子關系(輩分有別、父子有別、親子關系、父子之情、親情表達等類似均可)
②參考示例一:放在A處比較好?!都易濉氛鹿?jié)分析了中國鄉(xiāng)土社會家庭的特點,論及了家庭的多重關系,并談到父子間因事業(yè)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父子關系是家族結構里的主軸,放在《家族》后面承接自然。
參考示例二:放在B處比較好?!赌信袆e》章節(jié)講的是中國傳統(tǒng)感情定向的問題,家庭成員內夫婦間的情感表達節(jié)制;而父子間的情感也是靜默式的,講完兩性差異接著講父子關系(父子關系、親情表達)順理成章。
參考示例三:放在C處比較好?!堆壓偷鼐墶氛鹿?jié)里講的“血緣”主要是指由生育所生發(fā)的親子關系,年長的對年幼的具有強制的力量,鮮有情感表達;父子關系是“血緣”關系的重要部分,放在這個章節(jié)后合乎邏輯。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①空,語境指有很多話要說,但是不知道從哪說起,可用“無從說起”?!盁o從說起”,指事情太繁雜,要說的話很多,但不知道該從哪里說起。
第②空,語境用來形容父親不言不笑的表情,可用“不茍言笑(沉默寡言)”。“不茍言笑”,形容表情莊重、嚴肅?!俺聊蜒浴?,指人不聲不響,很少說話。
第③空,語境強調我對父親的愛一天比一天多,可用“與日俱增”?!芭c日俱增”,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義的能力。
例句中的“靜默”表示含蓄沉默、不發(fā)聲。
A.表示含蓄沉默、不發(fā)聲;
B.表示靜止;
C.表示寂靜、寧靜;
D.表示肅立哀悼。
故選A。
【20題詳解】
①本題考查學生擬寫標題的能力。
文段主要講述了我和父親之間的親情,故擬寫四個字的標題可以是:父子關系(輩分有別、父子有別、親子關系、父子之情、親情表達等類似均可)。
②本題考查學生語句復位能力。
放在A處比較好。
《鄉(xiāng)土中國》中,《家族》這一章主要講中國鄉(xiāng)土社會中的基本社群——被稱為“大家庭”的,其實更準確的表述是“小家族”。家庭的概念指親子所構成的生育社群。親子是指結構,生育指它的功能。親子是雙系的,兼指父母雙方,子女限于配偶所生出的孩子。這個社群的目的就為了子女的生和育。家庭既以生育為它的功能,在開始時就得準備結束。撫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結束撫育。好似家庭就是一個階段性的概念?!都易濉氛鹿?jié)分析了中國鄉(xiāng)土社會家庭的特點,論及了家庭的多重關系,談到父子間因事業(yè)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父子關系是家族結構里的主軸,放在《家族》后面承接自然。
放在B處比較好。
《鄉(xiāng)土中國》中,鄉(xiāng)土社會感情中的“男女有別”:生理上,男女授受不親、生活隔離;心理上,男女間不必求同,不需要彼此探索、交合,以求尋得心靈上的共識與默契。男女只是為了生育和經(jīng)濟事業(yè)的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上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共同合作。而材料中,“我和父親之間的愛是靜默的”,講完兩性差異接著講父子關系(父子關系、親情表達)順理成章。
放在C處比較好。
《鄉(xiāng)土中國》中,《血緣和地緣》這篇文章中大概闡釋了血緣和地緣的概念和關系以及二者對商業(yè)社會的影響。血緣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權利和義務根據(jù)親屬關系決定,血緣社會利用生物上的新陳代謝作用去維持社會結構的穩(wěn)定?!把墶敝饕侵赣缮l(fā)的親子關系,年長的對年幼的具有強制的力量,鮮有情感表達;材料中“我期望得到父親笑意盈盈的回應,可是見到父親那副不茍言笑的樣子,便把這些話又咽了回去。我覺得這些生活離他太遙遠,告訴他,反而會打破他內心的平衡”,父子關系是“血緣”關系的重要部分,放在這個章節(jié)后合乎邏輯。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宣夜說”主張的是一種無限空間的宇宙圖景,認為日月星辰自由飄浮在虛空之中。這與古希臘人的水晶天說完全不同。希臘人認為天是某種特殊材料形成的固體天球,日月星辰分布在不同的球層上。在歐洲歷史上,這種固體天球觀念根深蒂固,直到16世紀,由于在第谷出色的天文觀測工作的沖擊下,才使得人們逐漸放棄了這種觀念。與西方的水晶天說相比,宣夜說的描述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實際情形,正因為如此,熟知西方天文學發(fā)展史的科學史家如李約瑟等在了解了“宣夜說”的具體內容后,對之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是,從另一個視角來看,“宣夜說”的重要性就相形見絀了。從對科學發(fā)展的作用來說,該學說只是一種初級的宇宙理論,它沒有與數(shù)學結合,不能用以編制歷法,不能預測日月星辰的運行,一句話,不能給人們提供有用的信息,這決定了它在天文學界必然要處于被邊緣化的狀態(tài)。更重要的是,它在本質上是反理性的,因為它認為天體的運動彼此獨立,互不相關,無規(guī)律可循。這種主張杜絕了人們探尋自然規(guī)律的可能性,所以,它不利于科學發(fā)展,是一種沒有前途的學說。正因為如此,到了東漢末年,已經(jīng)沒有人再關注它了。東漢著名學者蔡邕在總結當時天文學界的狀況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宣夜說”的處境:“宣夜之學,絕無師法。”
(《晉書·天文志》)“宣夜說”被天文學家們所拋棄,是歷史的必然。
21.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2.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它沒有與數(shù)學結合,不能用以編制歷法、預測日月星辰的運行,總之不能給人們提供有用的信息,所以在天文學界處于被邊緣化的狀態(tài)?!睆恼Z義上看兩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
【答案】21. 直到16世紀,在第谷出色的天文觀測工作的沖擊下,人們才逐漸放棄了這種觀念。
22. ①原句通過連續(xù)否定“不能……,不能……,不能……”,不僅能增強語勢,強化觀點,而且形式整齊,節(jié)奏協(xié)調,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②原句以“一句話”作為停頓總結,停頓的余味使前文否定的意味更強烈。
③“決定”“必然”等詞,態(tài)度堅決地肯定了結論,使論證原句更有說服力。
【解析】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畫橫線句子的語病有:
一是成分殘缺,句子缺主語,把“人們”放“才”前面,刪掉“使得”;
二是成分贅余,句式雜糅,“由于……在……下”,可去掉“由于”。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表達效果能力。
原句“它沒有與數(shù)學結合,不能用以編制歷法,不能預測日月星辰的運行,一句話,不能給人們提供有用的信息,這決定了它在天文學界必然要處于被邊緣化的狀態(tài)”,通過連續(xù)否定“不能……,不能……,不能……”,不僅能增強語勢,強化觀點,而且形式整齊,節(jié)奏協(xié)調,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原句“它沒有與數(shù)學結合,不能用以編制歷法,不能預測日月星辰的運行,一句話”中,以“一句話”作為停頓總結,停頓的余味使前文否定的意味更強烈。
句子“這決定了它在天文學界必然要處于被邊緣化的狀態(tài)”中的“決定”“必然”等詞,態(tài)度堅決地肯定了結論,使論證原句更有說服力。
四、寫作
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①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呂氏春秋》)
②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足踐之不如手辨之,(劉向《說苑·政理》)
③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石鐘山記》)
以上論述出于不同的情境,但都是古人認識世界、求真辨?zhèn)蔚恼媲畜w驗和經(jīng)驗總結,在今天讀來依然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眼見未必為實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的確,大千世界,繽紛至極,眼睛看到的一定是事實嗎?人們通過眼睛所看到的有時只是事物的表象,可我們往往又不能通過表面來判斷事物的本質,所以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相。
眼見未必為實,要探究事情全過程。事情發(fā)展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如果我們僅僅憑借眼前看到的一個片段就去輕易判斷,那么一定會斷章取義。為人師表的孔子讓弟子顏回煮飯,因為看到了他用手去抓鍋里的飯來吃,就斷定他在偷吃。后來才明白是因為有灰塵掉到了鍋里,顏回將灰塵抓了出來,害怕浪費,所以吃掉了??鬃討M愧地感嘆:“本來以為眼睛看見的就是真相,可誰知也未必可信?!眱H僅依靠看到的一部分來判斷一件事是不可信的,就連圣人孔子也會犯錯,更何況是我們普通人呢?因此,想要弄清一件事,必須探究全過程。
眼見未必為實,要用心去感受。人們觀察一件事物時,總是會受周圍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從而做出一些與實際情況霄壤之別的判斷。曾有一個太太抱怨對面太太很懶惰,說人家的衣服永遠洗不干凈。直到有一天,一個朋友發(fā)現(xiàn)不是對面的衣服洗不干凈,而是自家的窗戶臟了。這位太太,因為自己家的窗戶誤導了她,所以才認為對面的衣服沒有洗干凈??梢姡藗冊谟^察事物時,往往會被環(huán)境遮蔽雙眼。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假相所騙,損失了十萬箭,為赤壁之戰(zhàn)的失敗埋下了禍根。所以,眼見不一定為實,我們要仔細觀察,用心感受。
眼見未必為實,要親身體驗。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實的,但通過親身實踐的,一定是真實的。如果我們想學游泳,以為站在岸上觀察模仿人們的動作就可以學會。然而到了水下,依舊是旱鴨子。雖然在岸上觀察的很明白,但是卻無法感知游泳的動作和用力方法以及前進速度……學習游泳不能單憑眼睛看,就像許多事情一樣,只有親身體驗,才能弄清楚事物的真相。
真亦假時假亦真,無為有處有還無。我們的眼睛有時會被迷霧所覆蓋,但只要我們肯撥開它們,我們的認識就可以上升一個新的高度。因為有迷霧,我們不可以盲目地相信自己的眼睛,不去探究全過程就會斷章取義,不用心感受就會有錯誤的判斷,不親身實踐就不會了解事物的本質。別把眼見當全實,眼睛有時也會說謊。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則材料作文題。
材料引用了三段古文言,材料一,孔子說:“人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即便是眼睛看到的仍不一定可信;人依靠的是心,可是自己的心有時也依靠不住?!辈牧隙?,意思是耳朵聽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親腳踏到的,親腳踏到的不如親手辨認的。材料三,意思是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聽,只憑主觀臆斷去猜測它的有或沒有,可以嗎?
材料一強調眼見不一定為實,憑借內心的想法來衡量事物,到頭來也不一定可靠。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人類猶如瞎子摸象般地在探索這個世界,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尤其更不能有成見。有時候,我們對人寬容一點,甚至理想化一點,反倒能將一個人引導成我們希望的樣子,正如吸引力法則:你希望的世界是什么樣子,世界就會以什么樣子展示給你。材料二,強調實踐的重要性。材料三強調要正確判斷一件事物,必須要深入實際,認真調查。綜合三則材料可知,判斷一件事情,看待一個人,道聽途說最不可信,憑空猜測最無根據(jù),哪怕是親眼看到也未必是真實情況,必須要親自實踐,深入實際,認真調查,多方了解,才能得出一個最接近真相的結論。
從“感悟與思考”可知,文體更傾向于議論文??忌梢赃\用層進式結構談判斷人與事需要深入實際、認真調查,這樣做的意義,如何深入實際、認真調查。也可以運用正反對比式結構談道聽途說、憑空猜測的壞處,深入實際、認真調查的好處。
立意:
1.耳聽為虛,眼見不一定為實。
2.諸事不可臆斷,必要躬行。
3.道聽途說終不實,絕知此事要躬行。
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撥云又見日。
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學年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19頁。
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試結束后,只需將答題卡交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