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世界主要的國家考點二 俄羅斯、澳大利亞
一、俄羅斯讀俄羅斯簡圖,填寫下列內容。
1.四大地形區(qū):圖中a____________,b西西伯利亞平原,c______ _____________,d東西伯利亞山地。2.四大河流:伏爾加河,e______河,葉尼塞河,f______河。發(fā)源于我國的是______河。3.氣候(1)總體特點:由于所處緯度高,獲得太陽輻射少,因此冬季__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_。(2)主要氣候類型:大部分地區(qū)為_______________氣候;北部的北冰洋沿岸為寒冷的______氣候;太平洋沿岸以____________氣候為主;西南部地區(qū)為____________氣候。
4.農業(yè)(1)生產(chǎn)條件優(yōu)勢:__________________。劣勢:緯度高、氣溫低,不利于農作物生長。(2)主要農業(yè)地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主要農產(chǎn)品:______、______、向日葵、亞麻。5.資源與工業(yè)(1)自然資源:森林、水能、礦產(chǎn)資源豐富。主要有____________鐵礦,______油田,____________煤礦。
(2)四大工業(yè)區(qū)的區(qū)位比較
1.位置和范圍(1)位置:主要位于10°S與40°S之間,及115°E與150°E之間,_________和130°E穿過本區(qū)中部。東臨甲_______,西臨乙________。(2)范圍: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丙__________________及附近的一些島嶼。(3)重要性:為亞洲、非洲與南、北美洲之間船舶、飛機往來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應站,又是海底電纜的交會處,因此在國際交通和戰(zhàn)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2.地形與河流(1)三大地形區(qū)(2)河流、湖泊:C_________為全國最大的河流,發(fā)源于大分水嶺西側,向西南注入印度洋。D艾爾湖,為地勢最低處。
3.氣候:熱帶面積廣大,分布呈______狀。4.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1)發(fā)達的農牧業(yè)——“_______________的國家”。(2)發(fā)達的工礦業(yè)——“_______________的國家”。5.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qū)。
研析考題 · 明方向
 (2022·全國甲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02年4~10月,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qū)氣候嚴重異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場沙塵量創(chuàng)紀錄的沙塵暴襲擊了澳大利亞部分地區(qū)。下圖示意澳大利亞及周邊區(qū)域當?shù)貢r間10月23日4時的海平面氣壓分布。
(1)推測當年4~10月澳大利亞氣候異常的表現(xiàn),并分析其在沙塵暴形成中的作用。(2)在圖示甲、乙、丙、丁四地區(qū)中,指出10月23日4時正在經(jīng)歷沙塵暴的地區(qū)并說明判斷依據(jù)。(3)指出經(jīng)歷此次沙塵暴的地區(qū)10月22~23日風向、氣溫的變化。(4)對于“人類是否應干預沙塵暴”這一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解析] 第(1)題,從綜合思維的角度,基于“當年4~10月”的時間尺度,考查氣候環(huán)境及其變化對水文、土壤、生態(tài)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響。作答時,首先可根據(jù)“土壤濕度較高、植被覆蓋度較高的地表,不易揚沙”“沙塵暴多發(fā)源于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地區(qū)”等基本地理事實,判斷此處所謂“氣候異?!睉笟夂虻漠惓8珊?,反映在氣象要素指標上就是氣溫偏高和降水偏少。其次,應明確“氣候異?!?與“沙塵量創(chuàng)紀錄”之間的聯(lián)系,即這種氣候異常為沙塵暴貢獻了“超額”的沙塵。具體而言,“超額”的沙塵并非源于原本就是沙漠的地帶,而是源自原本覆蓋有一定植被的半干旱半濕潤地區(qū),正是因為這場干旱引起的
蒸散量增加,河流干涸、土壤水分喪失,進而導致植被死亡、地表裸露面積擴大,使得更大范圍的地表具備了起沙的條件。事實上,在2002—2003年期間發(fā)生、2002年6月發(fā)展至最強的中部型厄爾尼諾事件所致太平洋海溫異常影響下,2002年4~10月間,澳大利亞68%的地區(qū)的降水量相比歷史同期平均偏低一成以上,主要覆蓋半干旱半濕潤地區(qū);由于降水少,澳大利亞日最高溫度的平均值在此期間相比往年偏高1.6 ℃以上。這一系列變化導致蒸散率異常偏高,進而造成半干旱半濕潤地區(qū)土壤水分嚴重喪失、河流干涸,植被覆蓋率降低,地表裸露面積增大。第(2)題,從區(qū)域認知的角度,基于“10月23日4時”的時間尺度,考查運
用天氣圖合理描述和解釋特定區(qū)域在某一瞬時的自然現(xiàn)象。沙塵暴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常見的氣象災害,通常是由鋒面氣旋的強氣壓梯度導致的強風所引起。這些強風會將大量沙塵卷入大氣,并可能將其輸送到數(shù)百乃至數(shù)千千米之外。作答時,首先應明確判斷依據(jù)。結合上題,氣候條件為沙塵暴的發(fā)生提供了物質基礎,天氣系統(tǒng)為將這些沙塵揚起至空中提供了關鍵動力。要將地表沙塵揚起至空中并能遠距離輸送形成沙塵暴,必須具備上升運動和高風速兩個條件。依據(jù)這兩個條件,在圖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進行判斷。由圖可知,只有丙地能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第一,丙地的等壓線相對而言最為密集,表示該處風速最大,起沙、挾
沙能力強;第二,丙地位于低壓槽附近、冷鋒鋒后,對流運動能將沙塵輸送至高空。本題中對于冷鋒的判定方法為:圖中低壓槽對應的低壓中心位置位于40°S以南,可判斷其為溫帶氣旋天氣系統(tǒng),南半球的低壓氣旋呈順時針旋轉;在中緯度的盛行西風帶中,氣旋、反氣旋等天氣系統(tǒng)也隨之自西向東移動;自氣旋中心向北引出的低壓槽線兩側的氣流幅合運動,形成鋒面。槽線東側的鋒前區(qū)域為弱的偏北風,屬暖性氣團;槽線西側的鋒后區(qū)域為較強的西南風,屬冷性氣團,故該鋒面為冷鋒。事實上,2002年10月22日,受到自位于55°S附近的中緯度氣旋中心向北延伸的冷鋒天氣系統(tǒng)影響,一場沙塵量創(chuàng)紀錄的沙塵暴自西南向東北
擴散、侵襲了澳大利亞東部地區(qū)。沙塵帶長達2 400千米,寬400千米,高處達1.5~2.5千米,沙塵質量據(jù)估算可能超過400萬噸。第(3)題,從綜合思維的角度,基于“10月22~23日”的時間尺度,考查運用天氣圖推演天氣現(xiàn)象的變化過程。根據(jù)材料“同年10月22~23日,一場沙塵量創(chuàng)紀錄的沙塵暴襲擊了澳大利亞部分地區(qū)”,可知在這兩天內經(jīng)歷沙塵暴的地區(qū)從冷鋒鋒前到了冷鋒鋒后。作答時,只需根據(jù)鋒面天氣系統(tǒng)不同部位的天氣現(xiàn)象作答:在南半球冷鋒鋒前,受暖氣團控制,盛行偏北風;在鋒后,受冷氣團控制,盛行偏西風或西南風。因此,經(jīng)歷沙塵暴的地區(qū)在這兩日內由偏北風轉為偏西風或西南風,氣溫降低。此外,也
可直接根據(jù)圖中等壓線分布分析圖中時刻丙地周邊的風場特征。槽線對應的低壓系統(tǒng)為中緯度氣旋,大致遵從自西向東的移動規(guī)律,并且較強的天氣系統(tǒng)在前后兩天時間范圍內基本上只是位置、強度有所變化,大的氣壓場形勢不會發(fā)生顛覆性改變。那么,10月22~23日丙地天氣特征應類似于圖中時刻丁地→丙地→乙地的天氣特征,如此也能得到正確的結論。第(4)題,從人地協(xié)調觀的角度,基于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原理,考查辯證看待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本題屬開放性問題,作答時既可以選擇“不干預”,又可以選擇“應適度干預”,只需所述理由與所持觀點相對應即可。若選擇“不干預”的觀點,則應側重從人類與地
理環(huán)境的關系、自然地理過程對于地球表層地理環(huán)境形成演化的重要意義、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人類活動“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造成某些新風險和新問題的不可預見性等角度來闡述理由,如“沙塵暴在地球演化史中對于地貌演變、物質遷移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種存在已久的自然現(xiàn)象”“人類應尊重自然規(guī)律,調節(jié)人類活動,適應自然”等。若選擇“應適度干預”的觀點,則應側重從沙塵暴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嚴重威脅(包括對人類健康、環(huán)境以及國家的一些關鍵經(jīng)濟部門具有破壞性影響)、人類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的主觀能動性以及人類合理改善地理環(huán)境的經(jīng)驗措施等角度來闡述理由,如“沙塵暴對人體健康、交通安全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造成重大威脅”“人類可采取多種措施,改善沙源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降低沙塵暴的危害程度”等。
[答案] (1)氣候異常干旱(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土壤濕度偏低,植被覆蓋下降,水域面積減少,地表裸露面積擴大,地表更易起沙塵。(2)丙地。受低壓槽控制,位于冷鋒鋒后,風速大、挾沙塵能力強。(3)由偏北風轉為偏西(南)風;氣溫降低。(4)觀點一:不干預。理由:沙塵暴在地球演化史中對于地貌演變、物質遷移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種存在已久的自然現(xiàn)象;人類應尊重自然規(guī)律,調節(jié)人類活動,適應自然。觀點二:應適度干預。理由:沙塵暴對人體健康、交通安全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造成重大威脅;人類可采取多種措施,改善沙源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降低沙塵暴的危害程度。
1.圖解俄羅斯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2.俄羅斯氣候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溫暖的形成原因(1)位于高緯地區(qū),大部分地區(qū)在50°N以北,太陽高度角小,接收到的太陽光照和熱量少,因而氣溫低。(2)地處亞歐大陸最北部,加上西北部低、東南部高的地勢,使得西伯利亞北部受北冰洋的影響很大,全年受極地氣團控制,造成氣候嚴寒,尤其是冬季,氣候更加寒冷。
(3)東部、南部地勢較高,有一系列山地成為天然屏障,阻擋了太平洋暖濕氣流的深入,更加重了西伯利亞北部冬季的寒冷程度。俄羅斯的地形區(qū)分布(4)西伯利亞北部的一些地方,如奧伊米亞康,位于封閉的盆地中,本身積累的冷空氣很多,又有從山上滑下來的新鮮冷空氣的補充,使得這里成為酷寒之地,成為“北半球的寒極”所在地。
3.圖解俄羅斯自然特征與農業(yè)生產(chǎn)的關系
4.澳大利亞的氣候、植被呈半環(huán)狀分布澳大利亞大陸地處熱帶和亞熱帶。降水從北、東、南三面沿海向內陸呈半環(huán)狀遞減,植被帶也相應地呈半環(huán)狀分布,由沿海的森林帶向內陸逐漸過渡為草原帶、荒漠帶。分布與成因見右圖:
(2020·全國卷Ⅱ)如圖所示,烏拉爾山脈綿延于西西伯利亞平原與東歐平原之間。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大部分比東歐平原降水少。烏拉爾山脈兩側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帶,但在同一自然帶內烏拉爾山脈兩側的景觀、物種組成等存在差異。據(jù)此完成(1)~(2)題。
(1)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大部分比東歐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①距水汽源地遠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響?、鄣貏菽细弑钡廷芩転趵瓲柹矫}的阻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推斷烏拉爾山脈東西兩側的景觀、物種組成差異最小的自然帶是(   )A.苔原帶 B.森林帶C.森林草原帶 D.草原帶
[解析] 影響降水的因素:海陸位置、大氣環(huán)流、地形、洋流等,下墊面、人類活動等。第(1)題,讀圖可知,該地位于60°N附近,受西風帶影響,西風從大西洋吹來,帶來一定的水汽,與東歐平原相比,西西伯利亞距水汽源地遠,所以降水相對少,①正確。西西伯利亞平原和東歐平原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響相差不大,②錯誤。地勢南高北低不是影響西西伯利亞平原降水少的主要原因,③錯誤。西西伯利亞平原位于烏拉爾山脈的東側,水汽受烏拉爾山脈的阻擋,所以降水少,④正確。①④正確,故選D。第(2)題,由材料可知,烏拉爾山脈兩側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著苔原帶、森林帶、森林草原帶和草原帶等自然帶,由于苔原

相關課件

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5部分區(qū)域地理第1章世界地理第3講世界主要的國家考點3美國巴西課件:

這是一份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5部分區(qū)域地理第1章世界地理第3講世界主要的國家考點3美國巴西課件,共5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礎,研析考題·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對點訓練·促提升,課堂鞏固·即時練,范圍和位置,中緯度,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大西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5部分區(qū)域地理第1章世界地理第2講世界重要地區(qū)考點2歐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極地地區(qū)課件:

這是一份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5部分區(qū)域地理第1章世界地理第2講世界重要地區(qū)考點2歐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極地地區(qū)課件,共4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礎,研析考題·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對點訓練·促提升,課堂鞏固·即時練,溫帶落葉闊葉,常綠硬葉,阿爾卑斯,人文地理特征,負增長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5部分區(qū)域地理第1章世界地理第3講世界主要的國家考點1日本尤課件:

這是一份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5部分區(qū)域地理第1章世界地理第3講世界主要的國家考點1日本尤課件,共2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課標·定目標,研清教材·固基礎,研析考題·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對點訓練·促提升,北海道,亞熱帶季風,瀨戶內海,熱帶季風,德干高原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課件 更多

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5部分區(qū)域地理第1章世界地理第2講世界重要地區(qū)考點1東南亞西亞_北非課件

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5部分區(qū)域地理第1章世界地理第2講世界重要地區(qū)考點1東南亞西亞_北非課件

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5部分區(qū)域地理第1章世界地理第1講世界地理概況考點2七大洲的氣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課件

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5部分區(qū)域地理第1章世界地理第1講世界地理概況考點2七大洲的氣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課件

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5部分區(qū)域地理第1章世界地理第1講世界地理概況考點1世界的陸地和海洋居民和國家課件

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5部分區(qū)域地理第1章世界地理第1講世界地理概況考點1世界的陸地和海洋居民和國家課件

適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15章世界地理第34講世界主要國家課件湘教版

適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15章世界地理第34講世界主要國家課件湘教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