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續(xù)上表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考點1 大氣熱力作用——溫風忽至“大型太陽能城市空氣清潔系統(tǒng)(ISALSCS)”,又稱除霾塔(如圖),位于西安市長安區(qū)。除霾塔主體由空氣導流塔(高60 m、直徑達10 m)及玻璃集熱棚兩部分構(gòu)成。玻璃集熱棚頂部由單雙層鍍膜玻璃組成,棚內(nèi)設置過濾網(wǎng)墻,地面上鋪鵝卵石。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1)除霾塔頂部采用單雙層鍍膜玻璃,利于________輻射穿透到達地面,玻璃集熱棚內(nèi)的地面上鋪鵝卵石,主要作用是________。(2)符合除霾塔內(nèi)外空氣運動特征的是(  )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3)“除霾塔”除霾工作效率最高的是(  )A.晴朗無風的夜晚 B.晴朗無風的白天C.陰雨無風的白天 D.陰雨多風的夜晚
解析:第(1)題,單雙層鍍膜玻璃有透明的特點,可以讓太陽短波輻射透過,直達地面,為地面增溫。玻璃功能相當于地球大氣,具有保溫作用。玻璃集熱棚內(nèi)的鵝卵石具有強吸熱功能,可使地面快速增溫。第(2)題,玻璃集熱棚利于陽光攝入,地面鋪設大量鵝卵石,在白天可以起到快速吸熱的作用,使得集熱棚內(nèi)部溫度上升,集熱棚內(nèi)氣流沿空氣導流塔呈上升運動,A、C選項錯誤。由于集熱棚鵝卵石氣溫上升,集熱棚內(nèi)部形成低壓,集熱棚兩側(cè)氣流向中心運動,B項正確,D項錯誤。故選B。第(3)題,集熱塔受熱使氣流上升,使近地面空氣向集熱棚運動,在棚內(nèi)設置過濾網(wǎng)將塵埃過濾。晴天太陽輻射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強,集熱塔吸熱效果比陰天吸熱效果更好,產(chǎn)生上升氣流更強,C、D項錯誤。在底部鋪設鵝卵石起到白天收集熱量及反射部分太陽光,夜間主動散熱的作用來加熱空氣,而受熱的空氣通過導流墻進入到導流塔內(nèi)形成氣流流動,由于夜間集熱塔內(nèi)部熱源與周邊溫差更明顯,氣流運動更突出,故除霾效果晴朗夜間更好,A項正確,B項錯誤。故選A。
答案:(1)太陽 快速吸熱(2)B(3)A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1.圖解大氣受熱過程原理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2.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解釋自然現(xiàn)象(1)日較差。(2)全球變暖。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3)太陽能的多寡。①高海拔地區(qū)。②內(nèi)陸地區(qū)。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3.原理應用(1)我國北方地區(qū)利用溫室大棚生產(chǎn)反季節(jié)蔬菜。(2)深秋利用煙霧防霜凍。(3)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果園中鋪沙或鵝卵石不但能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還能增加晝夜溫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積累等。(4)夏季園林綠化中對新栽花木上覆黑色遮陽網(wǎng),目的是削弱太陽輻射。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4.影響溫差的因素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日光溫室大棚一般有磚墻、土墻和拱棚三種不同類型。磚墻、土墻日光溫室采用銅架或竹木結(jié)構(gòu),頂部蒙上塑料薄膜;拱棚日光溫室全由塑料薄膜蒙在剛性支架上構(gòu)成,沒有任何不透光的墻和坡。我國某地農(nóng)業(yè)科研工作者于某年11月1日至12月1日開展觀測試驗,繪出磚墻、土墻、拱棚日光溫室內(nèi)和室外晴天時平均氣溫日變化曲線圖(下圖)。據(jù)此完成(1)~(3)題。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1)圖中四條曲線中,表示拱棚日光溫室大棚室內(nèi)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該地在11月1日到12月1日晴天時(  )A.室外晝夜溫差最大B.磚墻、土墻溫室內(nèi)氣溫變化趨勢差異顯著C.拱棚溫室內(nèi)氣溫始終高于室外D.白天拱棚溫室升溫最快(3)該地可能位于(  )A.黑龍江省B.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C.江蘇省D.海南省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思維流程]第(1)題,文字材料:拱棚日光溫室是由塑料薄膜覆蓋在剛性支架上構(gòu)成,沒有任何不透光的墻和坡→白天時獲得的太陽輻射多,溫室效應最強,最高氣溫最大。圖示信息:磚墻、土墻、拱棚日光溫室內(nèi)和室外晴天時平均氣溫日變化曲線圖→日最高溫、日最低溫的度數(shù)、時間。圖中四條曲線中,表示拱棚日光溫室室內(nèi)的是①;②③最高值較低,是因有墻遮擋陽光;④夜晚溫度最低。由此可知,①拱棚日光溫室室內(nèi);②③——磚墻、土墻日光溫室;④——室外晴天氣溫曲線。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思維過程:
第(2)題,文字材料:農(nóng)業(yè)科研工作者于某年11月1日至12月1日開展觀測試驗。圖示信息:在11月1日到12月1日晴天,8:00后曲線上升較快。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思維過程:④室外晴天氣溫曲線→晝夜溫差不是最大→A項錯。磚墻、土墻溫室內(nèi)氣溫變化趨勢差異小→B項錯。拱棚溫室內(nèi)氣溫多數(shù)時間高于室外→C項錯。8:00點后,拱棚溫室內(nèi)①曲線最陡→上升快、升溫快→D項正確。第(3)題,文字材料:農(nóng)業(yè)科研工作者于某年11月1日至12月1日開展觀測試驗→冬季圖示信息:11月1日至12月1日室外平均氣溫,反映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氣溫。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思維過程:
[參考答案] 1.A 2.D 3.C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考法一 結(jié)合生活實例考察氣溫日較差特點及成因(2022·湖南長郡中學模擬預測)冷杉為常綠針葉喬木,喜濕耐陰。某研究團隊在中國某山地開展冷杉育苗試驗,發(fā)現(xiàn)冷杉林內(nèi)育苗的成活率遠高于林外;林外采用秸稈覆蓋土壤后,育苗成活率顯著提高。下圖示意該地冷杉林冬季林內(nèi)外多年平均氣溫日變化情況。據(jù)此完成1~3題。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1.據(jù)圖可知(  )A.6時,林外地面輻射達到最小值B.10時,林內(nèi)外太陽輻射差值最小C.16時,林外大氣輻射達到最大值D.20時,林內(nèi)外大氣輻射差值最大2.推測該地冬季林外育苗成活率較低的主要原因是(  )A.氣溫日較差較大 B.土壤濕度較小C.空氣濕度較小 D.太陽輻射較強3.該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東部B.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北部C.浙江省西部D.西藏自治區(qū)南部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解析:第1題,由圖可知,林外地面輻射達到最小值時是林外氣溫最低時刻,所以是8點,故A項錯誤;10點時,林內(nèi)外氣溫差值最小,不代表太陽輻射差值最小,故B項錯誤;16點時,林外氣溫最高,說明大氣輻射達到最大值,故C項正確;20點時,林內(nèi)外氣溫相同,說明大氣輻射差值最小,故D項錯誤。所以選C。第2題,由材料可知,冷杉喜濕耐陰,所以與氣溫日較差大關系小,故A項錯誤;由于冷杉喜濕耐陰,而林外白天氣溫較高,造成土壤蒸發(fā)多,水分少,所以林外冬季成活率低,故B項正確;冬季林外比林內(nèi)空氣濕度小,但冷杉主要從土壤中吸取水分,與空氣濕度小關系不大,故C項錯誤;林外太陽輻射強,但是林外采用秸稈覆蓋土壤后,育苗成活率顯著提高,太陽輻射影響小,故D項錯誤。所以選B。第3題,由圖可知,該地冬季林內(nèi)外多年日平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均氣溫在0 ℃左右,又據(jù)所學可知,我國秦嶺-淮河線為1月0 ℃等溫線,吉林東部山地、內(nèi)蒙古北部山地緯度高、海拔高,冬季日均溫應該遠低于0 ℃,A、B項錯誤;浙江西部位于秦嶺-淮河以南,緯度較低,冬季多年日均溫應該高于0 ℃,C項錯誤;西藏南部緯度較低,山地海拔較高,冬季多年平均氣溫在0 ℃左右,適合冷杉的生長,D項正確。故選D。
答案:1.C 2.B 3.D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考法二 結(jié)合某地理現(xiàn)象考察該現(xiàn)象成因與基本原理(2022·全國模擬預測)霜是指貼近地面的空氣受地面輻射冷卻的影響而降溫到霜點(指露點低于0 ℃)以下,在地面或物體上凝華而成的白色冰晶。霜凍是指白天氣溫大于0 ℃,夜間地面氣溫驟降到0 ℃以下時的低溫危害現(xiàn)象,會使農(nóng)作物受到損害,甚至死亡。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xiàn)的第一次霜稱作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xiàn)的最后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下圖示意1980-2019年貴州省霜凍日數(shù)分布(單位:天)。據(jù)此完成4~6題。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4.影響貴州省霜凍日數(shù)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距海遠近C.水源數(shù)量 D.地形條件5.推測貴州省近年來(  )A.初霜日提前,無霜期增加B.初霜日推遲,終霜日提前C.初霜日提前,無霜期減少D.初霜日推遲,終霜日推遲6.下列地區(qū)中,對貴州省霜凍日數(shù)變化影響顯著的關鍵地區(qū)是(  )A.青藏高原 B.孟加拉灣C.西伯利亞 D.安第斯山脈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解析:第4題,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貴州省西部地區(qū)霜凍日數(shù)最多,結(jié)合中國地形可知,貴州省西部地勢高,氣溫低,易受霜凍影響,影響貴州霜凍日數(shù)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條件,D正確;如果受緯度因素影響,貴州省霜凍日數(shù)分布應該整體呈現(xiàn)南部地區(qū)數(shù)值小,北部地區(qū)數(shù)值大的特點,與圖示信息不符。A錯誤;如果受距海遠近的影響,貴州省霜凍日數(shù)整體應呈現(xiàn)自東向西增加的特點,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貴州省東部有少部分地區(qū)霜凍日數(shù)相對較多,說明不是受距海遠近的影響,B錯誤;與水源數(shù)量關系不大,排除C。故選D。第5題,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初次結(jié)霜的時間向后推遲,春季出現(xiàn)的最后一次結(jié)霜的時間提前,即初霜日推遲,終霜日提前,故選B。第6題,產(chǎn)生霜凍的關鍵在于冷空氣入侵的強度和時間,對于貴州省而言,冷空氣主要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來自西伯利亞地區(qū),所以對貴州省霜凍日數(shù)變化影響顯著的關鍵地區(qū)是西伯利亞,C正確;青藏高原形成獨特的高山高原氣候,相比于西伯利亞而言,青藏高原冷空氣對貴州省影響相對較小,排除A;孟加拉灣會向貴州省輸送一定量暖濕空氣(夏季風),對貴州省霜凍日數(shù)變化影響不大(影響霜凍的主要為冬季風),B錯誤;與安第斯山脈關系不大,D錯誤。故選C。
答案:4.D 5.B 6.C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考點2 熱力環(huán)流、大氣環(huán)流、季風環(huán)流——風雨興焉考向1 熱力環(huán)流南風熱島,是指在偏南風的吹拂之下,當夜間周邊地區(qū)處于普遍降溫的大背景下,該地區(qū)恒定在較高溫度或者存在夜間溫度逆升的現(xiàn)象,與周邊地區(qū)相比形成閉合的高溫中心,這種現(xiàn)象就是“南風熱島”。下圖為地處山東丘陵北麓城市濟南某日發(fā)生典型“南風熱島”的溫度曲線變化圖。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1)濟南發(fā)生“南風熱島”現(xiàn)象最典型的季節(jié)是______。(2)關于濟南發(fā)生“南風熱島”成因正確的是(  )①受局部氣壓影響,南風勢力較強②南部山地形成的焚風效應加強③城市南北之間存在明顯的氣壓差④水汽充足,往往形成較強的降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1)題,濟南位于華北地區(qū),地處山東丘陵北麓,“南風熱島”現(xiàn)象在偏南風的吹拂下才能形成,故此時南風應是來自海洋的夏季風(越過山地形成焚風效應)與山谷風疊加影響。再根據(jù)圖中氣溫變化,濟南此時最高溫11 ℃,不符合當?shù)叵募練鉁靥攸c;秋季、冬季,濟南受亞洲高壓控制,以偏北風為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主,秋、冬季節(jié)不會盛行偏南風,故不會形成“南風熱島”現(xiàn)象,濟南冬季平均氣溫低于0°C,氣溫也不符合。故應為春季。第(2)題,由于濟南在山東丘陵的北麓,受局地山谷風的影響,南風勢力會增強,①正確;南風經(jīng)過爬升,在濟南一側(cè)形成焚風效應,②正確;城市位于山麓北側(cè),南北之間緯度的差異,會存在明顯的氣壓差,③正確;濟南位于背風一側(cè),所以水汽下沉,不易凝結(jié),降水較少,④錯誤。綜上所述,A正確,B、C、D錯誤,所以選A。
答案:(1)春季 (2)A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1.熱力環(huán)流形成原理及常見形式。(1)理解熱力環(huán)流形成過程中的四個關鍵點。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2)常見的熱力環(huán)流及其影響。①海陸風:使濱海地區(qū)氣溫日較差減小,降水增多。②山谷風:在山谷和盆地,夜間的山風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內(nèi)形成逆溫層,阻礙了空氣的垂直運動,易造成大氣污染。③城市熱島環(huán)流:一般將綠化帶布局在氣流下沉處或下沉距離以內(nèi),將衛(wèi)星城或污染較重的工業(yè)布局于城市熱力環(huán)流圈距離之外。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2.風的形成與風力大小(1)圖解風的形成。
(2)風力大小的影響因素。①氣溫差異→氣壓差異→風力強弱。②植被覆蓋度(防風固沙,削減風力)。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③地形(山脈阻擋風→風力減弱;埡口或峽谷地帶且風向與峽谷延伸方向一致→狹管效應→風力增強)。④地勢高差大小→下沉氣流強弱。⑤經(jīng)過湖面或海面,摩擦力較小。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2022·全國乙卷)我國一海濱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陸風明顯。下圖示意當日該市不同高度的風隨時間的變化。據(jù)此完成1~3題。
1.當日在觀測場釋放一只氦氣球,觀測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飄,然后逐漸轉(zhuǎn)向西南。釋放氣球的時間可能為(  )A.1時 B.7時C.13時 D.19時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2.據(jù)圖推測,陸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A.東北方 B.東南方C.西南方 D.西北方3.當日該市所處的氣壓場的特點是(  )A.北高南低,梯度大B.北高南低,梯度小C.南高北低,梯度大D.南高北低,梯度小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思維流程]第1題,文字材料:題干信息,觀測氦氣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飄,然后逐漸轉(zhuǎn)向西南。圖示信息:結(jié)合坐標圖可知,在150米的高空從11時開始吹偏南風,13時吹南風。思維過程: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第2題,文字材料:我國一海濱城市背靠丘陵圖示信息: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思維過程:
第3題,文字材料:該市某日不同高度的海陸風隨時間變化。圖示信息:該日,1 000米高空風盛行風向為北偏東,風力2~4級。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思維過程:
[參考答案] 1.C 2.D 3.B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考法一 結(jié)合局部地區(qū)熱力環(huán)流現(xiàn)象考查其成因、特點(2022·重慶巴蜀中學高三階段練習)焚風是出現(xiàn)在山脈背風坡,由山地引發(fā)的一種局部范圍內(nèi)的空氣運動形式,是過山氣流在背風坡下沉而變得干熱的一種地方性風。大興安嶺東坡的焚風是當?shù)貧夂虻娘@著特征,對大興安嶺東坡及山前平原有明顯的增溫效應。讀“沿43°30′N大興安嶺上1月份海平面氣溫(將當?shù)仄骄鶜鉁匕礈囟戎睖p率訂正到海平面,以消除海拔高度的影響,從而突出展現(xiàn)焚風效應)與地形剖面”,據(jù)此完成1~2題。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1.若1月份當?shù)貧鉁刂睖p率為0.5 ℃/100米,則圖示海拔最高處1月當?shù)貙嶋H氣溫約為(  )A.-24.5 ℃ B.-17.5 ℃C.-11.5 ℃ D.-28.5 ℃2.大興安嶺東坡的焚風出現(xiàn)幾率及其強度有著時間變化,對其推測正確的是(  )A.冬春季節(jié)焚風少于夏秋B.焚風強弱沒有年際變化C.每日午后焚風強度較大D.白天焚風出現(xiàn)少于夜晚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海拔最高處約1 300米,其對應海平面氣溫為-18 ℃,則考慮氣溫直減率應降低0.5 ℃×13=6.5 ℃,則其實際氣溫約為-24.5 ℃,A正確。故選A。第2題,由題干可知,焚風是一種局部范圍內(nèi)的空氣運動形式,是過山氣流在背風坡下沉而變得干熱的一種地方性風。因此,冬春季節(jié)未必少于夏秋季節(jié),且有年際變化。故A、B錯誤;夜間大興安嶺東坡坡面輻射冷卻快,氣流沿山坡下沉,形成下山風(西北風),與焚風風向一致,焚風隨之加強;故C錯誤;白天山地東坡增溫快,氣流沿山坡上升,與焚風風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故焚風出現(xiàn)幾率較小、強度較弱。D對,故選D。
答案:1.A 2.D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考法二 結(jié)合熱力現(xiàn)象考查降水成因及其影響(2022·浙江紹興柯橋區(qū)模擬預測)夜雨是重要的農(nóng)業(yè)氣候資源,其多少常用夜雨率(夜雨率指20時至次日8時降水量總和占一天中降雨量的百分比)表示。讀青海省6-9月平均夜雨率的空間分布圖,完成3~4題。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3.甲地區(qū)夜雨量率高的主要成因是(  )A.西邊多湖,受湖陸風影響較明顯B.位置偏東,受夏季風影響較顯著C.河谷地形,夜晚多盛行上升氣流D.臨近河流,近地面易形成逆溫層4.夜雨率高有利于該地區(qū)(  )A.夏季小麥生長發(fā)育B.地表水下滲量減少C.土壤養(yǎng)分含量增加D.地質(zhì)災害頻次減少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解析:第3題,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湟水谷地,河谷地形,夜晚多盛行上升氣流,含有水汽的氣流在上升過程中,水汽凝結(jié),夜雨多發(fā),C正確;該地多夜雨,與湖陸風無關,A錯誤;該地位于湟水谷地,地處青藏高原,受夏季風影響很小,B錯誤;逆溫層的形成不利于空氣對流,不利于夜雨的形成,D錯誤,故選C。第4題,該地多夜雨,在夏季有利于小麥的生長發(fā)育,A正確;夜雨率高,夜間降水占一天中總的降水比例較大,夜間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滲,地表水下滲量增加,B錯誤;夜雨率高,有利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但土壤養(yǎng)分不一定增加,C錯誤;谷地兩側(cè)山坡地形坡度相對較大,夜雨可能導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質(zhì)災害頻發(fā),D錯誤。故選A。
答案:3.C 4.A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考法三 結(jié)合機場濃霧現(xiàn)象考查海陸風(2022·福建廈門思明區(qū)模擬預測)廈門機場位于廈門島的東北端,三面臨海。2016年4月16日晚,廈門機場遭遇濃霧,近百個航班被迫取消。該日15:00在同安灣一帶形成了一條東南—西北向的“冷舌”,“冷舌”逐漸加強,形成地面冷平流。下圖示意2016年4月16日17:00廈門及周邊地區(qū)氣溫(單位: ℃)分布。據(jù)此完成5~6題。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5.該日17:00時,機場最可能吹(  )A.東北風 B.西北風C.東南風 D.西南風6.同安灣“冷舌”(  )A.夜晚強度大于白天 B.冬季多于夏季C.利于機場濃霧消散 D.晴朗天氣多發(fā)
解析:第5題,由圖可知,機場東北部同安灣處等溫線明顯向高值彎曲,說明該處為冷空氣,氣溫低。結(jié)合材料東北部形成“冷舌”,在17點達到最強,為機場提供冷平流,說明冷空氣由東北向其他地方擴張,機場吹東北風,故A正確,排除B、C、D。第6題,觀察圖中信息可知,“冷舌”使得近地面形成冷平流,該冷舌是東南-西北走向,夜晚陸地氣溫下降快,氣流下沉,而同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安灣屬于海水分布區(qū),夜晚散熱慢,因此氣溫較高,風向發(fā)生改變,由陸地吹向海洋,因此冷舌較弱,故A錯誤;冷舌的形成是由于氣溫差異,冬季陸地氣溫較低,海洋氣溫較高,同安灣等溫線彎曲向東南方向,不易發(fā)生“冷舌”,夏季反之,已發(fā)生冷舌現(xiàn)象,故B錯誤;“冷舌”由于是冷平流,因此冷空氣在下側(cè),暖空氣在上層,大氣較為穩(wěn)定,多晴朗天氣,且不利于濃霧的消散,故C錯誤,D正確。
答案:5.A 6.D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考向2 大氣環(huán)流馬跡山港始建于1998年,目前已成為亞洲第一礦石中轉(zhuǎn)深水大港,主要承擔寶鋼進口鐵礦石中轉(zhuǎn)業(yè)務。2022年1月18日,來自圖巴朗的“SEAZHOUSHAN”號成功靠泊馬跡山港。這也是全球首艘“風動力”超大型礦砂船首次靠泊。下圖示意圖巴朗港—馬跡山港運輸鐵礦石的航線。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1)“SEAZHOUSHAN”號本次航行選擇的航線及原因主要是(  )A.航線甲——順西北季風B.航線甲——順北印度洋季風洋流C.航線乙——順東南信風D.航線乙——順西風漂流(2)馬跡山港的發(fā)展反映了(  )A.浙江沿海地區(qū)產(chǎn)業(yè)升級加快B.浙江沿海運輸能力嚴重不足C.上海鋼鐵企業(yè)生產(chǎn)規(guī)模擴大D.上海鋼鐵產(chǎn)品市場競爭激烈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解析:第(1)題,材料中說2022年1月18日,來自圖巴朗的“SEAZHOUSHAN”號成功靠泊馬跡山港。說明運輸總體方向是自西向東,自南向北;時間是北半球冬半年。此時走航線甲——逆著西北風,A錯誤;此時北印度洋季風洋流為逆時針,航線甲逆著北印度洋季風洋流,B錯誤;航線乙——逆著東南信風,C錯誤;從圖巴朗一路走到南印度洋基本沿著西風帶走,風向和航行方向一致,航線乙——順西風漂流正確,D正確。綜上,選D。第(2)題,材料中說馬跡山港始建于1998年,目前已成為亞洲第一礦石中轉(zhuǎn)深水大港,主要承擔寶鋼進口鐵礦石中轉(zhuǎn)業(yè)務,屬于特殊用途的大港。馬跡山港主要運送鐵礦石,支持鋼鐵工業(yè)的發(fā)展,屬于傳統(tǒng)重工業(yè),未反映出浙江沿海地區(qū)產(chǎn)業(yè)升級加快,A錯誤;港口建設是為了使交通條件更好,沒體現(xiàn)出沿海運輸能力嚴重不足,B錯誤;修建專門運送鐵礦石港口,說明原料需求增多,有利于上海鋼鐵企業(yè)生產(chǎn)規(guī)模擴大,不能體現(xiàn)市場競爭激烈,C正確,D錯誤。綜上,選C。
答案:(1)D (2)C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1.把握大氣環(huán)流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2.理解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原理(北半球為例)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3.三圈環(huán)流與氣候類型分布(以北半球為例)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4.大氣環(huán)流與降水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2022·浙江卷)下圖為北半球某地某季節(jié)平均緯向風隨高度分布圖,甲、乙、丙為該地三個不同高程面。據(jù)此完成1~2題。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1.能正確反映上圖平均緯向風速隨高度分布的地點位于(  )
A.春季的低緯度 B.夏季的中緯度C.秋季的中緯度 D.冬季的高緯度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2.最接近該地甲、乙、丙三個高程面上風向、風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思維流程]第1題,文字材料:北半球某地某季節(jié)平均緯向風隨高度分布→緯向風沿緯線方向的風,即東風或西風。圖示信息:由圖可知,自近地面到高空,緯向風速先變大,到對流層頂后達到最大,然后風速再變小,之后隨高度增加,風速再變大,且風向有明顯變化。思維過程:已知知識:對流層厚度在低緯度地區(qū)最大,約為17~18千米,中緯度約11~12千米,高緯度約8~9千米。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根據(jù)選項“不同季節(jié)平均緯向風速隨高度變化圖”判斷:春季的低緯度(0~30°),20千米以下隨海拔增加,風速先變大后變小,然后再增大,且風向改變,但風速為0處的海拔與上圖不符→A錯誤;夏季的中緯度(30~60°),隨海拔升高,風速先變大,再變小,等于0后,風速為負值,表示改變了風向,與上圖相符→B正確;秋季的中緯度和冬季的高緯度,隨海拔升高,風速的數(shù)值一直為正值,說明風向沒有發(fā)生變化,與圖示提供的信息不符→C、D錯誤。第2題,文字材料:題干信息:甲、乙、丙三個不同高度(由高至低)。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圖示信息:甲、乙、丙隨海拔的升高,風速增大,風向相同(圖示風速增大都位于左側(cè))。C圖中三地風向差異小,為西南風,且箭頭由長到短,風速減小,最接近題干中示意圖的情況。思維過程:甲、乙、丙處于同一緯向風內(nèi),風速逐漸增大,風向不變化。采用排除法:①圖中丙為北風,④圖中丙為南風→不屬于東、西向的緯向風→A、D錯誤;②圖中,甲東風,乙、丙東南風,三地風向差異大→B錯誤;③圖中三地風向差異小,為西南風,且箭頭由長到短,風速減小→與材料信息相同→C正確。
[參考答案] 1.B 2.C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考法一 氣壓帶、風帶對熱帶氣旋生成數(shù)量或移動路徑的影響(2022·河南鄭州高三階段聯(lián)考)西南太平洋位于赤道以南至澳大利亞東北海域和新西蘭西北海域之間,該海域熱帶氣旋天氣系統(tǒng)頻發(fā)。與西北太平洋相比,西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移動路徑顯得零亂且不規(guī)則,有東行、西行、南行三條不同的路徑。下圖為西南太平洋各月熱帶氣旋生成頻數(shù)直方圖。據(jù)此完成1~2題。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1.每年12月-次年5月,西南太平洋海域熱帶氣旋較多的主要原因是(  )A.陸地面積較小 B.海域?qū)掗烠.風速較大 D.海水溫度較高2.推測西南太平洋熱帶氣旋移動路徑零亂且不規(guī)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距離澳大利亞大陸較遠B.澳大利亞東海域水溫高C.南半球副熱帶高壓較弱D.極地東風勢力較強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解析:第1題,陸地面積對于熱帶氣旋的生成影響較小,A項錯誤;寬闊的海面雖然有利于熱帶氣旋的形成,但是水溫較低則不利于形成熱帶氣旋。故其不是主要原因,B項錯誤;風速對熱帶氣旋的生成影響較小,故不是熱帶氣旋生成的主要因素,C項錯誤;讀圖可知,每年12月-次年5月為南半球的夏季,太陽高度較大,太陽輻射強烈,海面和大氣溫度較高,對流上升強烈,易形成熱帶低氣壓和熱帶氣旋,導致該海域熱帶氣旋較多,D項正確;第2題,西南太平洋位于赤道以南至澳大利亞東北海域和新西蘭西北海域之間,距離澳大利亞大陸較近,A項錯誤;水溫主要影響熱帶氣旋的強弱,對其移動路徑影響較小,B項錯誤;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多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南側(cè),并沿著龐大、深厚而穩(wěn)定的副熱帶高壓外圍,在副熱帶高壓作用下引導氣流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呈順時針沿西部邊緣向西偏北移動,副熱帶高壓越強,引流作用越強。而南半球海域?qū)掗?,大陸狹小,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較小,使得南半球形成的副熱帶高壓較弱且不穩(wěn)定,從而導致南半球西南太平洋熱帶氣旋移動路徑零亂、不規(guī)則,C項正確;極地東風位于高緯度地區(qū),而熱帶氣旋多形成在低緯度地區(qū),二者距離很遠,D項錯誤;故選C。
答案:1.D 2.C
[點睛] 熱帶氣旋的形成條件:具有面積較大的溫暖海面,海水溫度在26 ℃以上,能夠為熱帶氣旋提供高溫、高濕的空氣;對流層風速的垂直切變小,有利于熱量聚集;具備一定的地轉(zhuǎn)偏向力;熱帶存在低層擾動,提供持續(xù)的質(zhì)量、動量和水汽輸入。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考法二 氣壓帶、風帶對局地氣候降水的影響(2022·湖南模擬預測)下圖示意世界不同海岸地區(qū)年降水量的緯向變化。據(jù)此完成3~4題。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3.最可能代表智利—秘魯西海岸年降水量的曲線是(  )A.① B.② C.③ D.④4.圖示海岸地區(qū)氣候類型形成的共同原因有(  )①沿岸寒流降溫減濕②受東北信風帶控制③副熱帶高壓帶控制④地處山地的背風坡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解析:第3題,據(jù)圖可知,圖示五個地區(qū)主要分布在回歸線附近的沿海地區(qū),年降水量極少,可判斷該氣候類型為大陸西海岸附近熱帶沙漠氣候;撒哈拉西海岸受寒流(加那利寒流)影響,年降水量較少,而智利—秘魯西海岸受更強大的秘魯寒流影響,年降水量更少,因此熱帶沙漠氣候在南美大陸西部分布的緯度跨度更大。結(jié)合圖示圖例撒哈拉西海岸的降水量,與①②③④降水量曲線對比可知①符合,故A項正確,B、C、D項錯誤。故本題選A。第4題,由上題可知,圖示五個地區(qū)為回歸線地區(qū)大陸西海岸附近熱帶沙漠氣候,在低緯度大陸西部海區(qū)都有寒流流經(jīng),其熱帶沙漠氣候與沿岸寒流降溫減濕(降水少)有關,故①正確;由上題可知,曲線①為智利—秘魯西海岸,受南半球東南信風帶的影響,故②錯誤;熱帶沙漠氣候多位于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岸,都有副熱帶高壓帶控制,③正確;僅有部分沙漠地處山地背風坡,④錯誤。由以上可知,①③組合正確,故本題選B。
答案:3.A 4.B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點睛] 熱帶沙漠氣候分布于熱帶草原南北兩側(cè),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卡拉哈里沙漠,西亞的阿拉伯沙漠,大洋洲的西澳沙漠,北美的加利福尼亞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馬沙漠。形成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1)終年受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控制,干旱少雨,形成熱帶沙漠氣候;(2)在信風帶(東北信風或東南信風)的控制地區(qū)(副熱帶高壓影響不到地區(qū)),風從高緯吹向低緯,氣溫升高,不易成云致雨,形成熱帶沙漠氣候;(3)在副熱帶地區(qū)的大陸西岸受寒流影響,降水稀少,氣候干旱。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考法三 氣壓帶、風帶對局地風向的影響(2022·江蘇南京外國語學校模擬預測)下圖為夏威夷群島某時刻的風速分布圖。據(jù)此完成5~6題。
專題二 大氣運動——風
5.甲地風速最有可能為(  )A.25 B.35C.45 D.556.此時夏威夷群島的風向為(  )A.西南風 B.東北風C.東南風 D.西北風
解析:第5題,讀圖可知,根據(jù)等值線分布規(guī)律,甲處于閉合等值線內(nèi)。圖中等值距10,等風速線向西北方向呈變大趨勢,但甲最外圍的閉合等值線是40,取相鄰等風速線中的小值,適用“小于小值”,因此,20

相關課件

2024屆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二大氣運動規(guī)律課件:

這是一份2024屆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二大氣運動規(guī)律課件,共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專題二大氣運動規(guī)律,續(xù)上表,考點1大氣熱力作用,思維過程第1題,第2題,答案1A2D,答案1B2D,答案1B2A,答案1C2A,主要氣象災害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4屆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二大氣運動規(guī)律課件:

這是一份2024屆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二大氣運動規(guī)律課件,共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專題二大氣運動規(guī)律,續(xù)上表,考點1大氣熱力作用,思維過程第1題,第2題,答案1A2D,答案1B2D,答案1B2A,答案1C2A,主要氣象災害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統(tǒng)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輪專題復習 專題二 大氣運動課件:

這是一份(統(tǒng)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輪專題復習 專題二 大氣運動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核心考點,微專題2,熱點聚焦2,構(gòu)建知識網(wǎng)絡,解讀高考四層,答案C,答案D,答案B,答案A,逆溫及其影響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課件 更多

2023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輪專題復習 專題二 大氣運動課件

2023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輪專題復習 專題二 大氣運動課件

2023屆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二大氣運動——風課件

2023屆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二大氣運動——風課件

高中地理第二節(jié) 氣壓帶和風帶圖片ppt課件

高中地理第二節(jié) 氣壓帶和風帶圖片ppt課件

2021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二大氣運動規(guī)律課件

2021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專題二大氣運動規(guī)律課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