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了解《世說新語》及作者,積累文言字詞,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2.能基本上翻譯全文,掌握重點詞語。
一、作者介紹
劉義慶(403—444)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學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并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于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二、作品介紹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坊間基本上認為由南朝劉義慶所撰寫,也有稱是由劉義慶所組織門客編寫。又名《世說》。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篇,主要記錄漢末至東晉間120多位人物的言談、逸事。共記載了1130個故——時間跨度在三百年左右。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語言簡練,辭意雋永,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開創(chuàng)了小說先河的《世說新語》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模仿它的著作不斷出現(xiàn)。魯迅說它“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麗”,稱其為“名士底(的)教科書”(《中國小說史略》)。
三、文體知識
志人小說
是指魏晉六朝時期流行的專記人物言行和人物傳聞逸事的一種雜錄體小說,又稱“清談小說”、“逸事小說”。它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以真人真事為描寫對象;二是以“叢殘小語”、尺幅短書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運用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和對比襯托手法,突出刻畫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語言簡練樸實、生動優(yōu)美、言約旨豐。這些藝術特點對后世小說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課文所選兩則分別出自《言語》篇和《方正》篇,題目是編者加的。
四、創(chuàng)作背景
《世說新語》的編纂成書固然與劉宋家族對魏晉風流的喜好和社會各層人士對魏晉風流的追慕有關,然而劉義慶之所以對魏晉士人情有獨鐘化大氣力與其門客共襄盛舉還有他個人身世的內(nèi)在原因。
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臨川王,劉裕對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剛登基便先后殺了徐羨之、傅亮、謝晦等擁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為擔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弒的悲劇,嚴格控制并殺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員,這其中就包括名將檀道濟。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義慶不得不加倍小心謹慎,以免遭禍。本傳言"太白星犯右執(zhí)法,義慶懼有災禍,乞求外鎮(zhèn)。"這實際上是劉義慶借故離開京城,遠離是非之地。盡管文帝下詔勸解寬慰但架不住劉義慶"固求解仆射乃許之"。劉義慶終于得以外鎮(zhèn)為荊州刺史。外鎮(zhèn)后的劉義慶仍然如同驚弓之鳥,心有余悸。他處在宋文帝劉義隆對于宗室諸王懷疑猜忌的統(tǒng)治之下為了全身遠禍,于是招聚文學之士寄情文史編輯了《世說新語》這樣一部清談之書。
劉義慶《世說》的編纂時間大約在公元439年至440年劉義慶任江州刺史期間,這兩年間有兩件事情值得注意。一是元嘉十六年劉義慶在擔任江州刺史時招攬了許多文人,"太尉袁淑,文冠當時,義慶在江州,請為衛(wèi)軍咨議參軍;其余吳郡陸展、東海何長瑜、鮑照等,并為辭章之美,引為佐史國臣" ,按照《世說》一書成于劉義慶及其門客眾手的說法,這是《世說》編纂的恰當時機;二是元嘉十七年劉義慶調(diào)任南兗州刺史,前來接任他江州刺史職位的正是遭到貶斥,被解除司徒錄尚書事要職的劉義康。兄弟二人在江州見面后的悲慟情緒受到文帝劉義隆的責怪。這些都與劉義慶對處境危難并因此尋求在魏晉文人的精神氣質(zhì)中得到化解和超脫,因而與編纂《世說》一書緊密相關。
五、文中人物
謝安 謝安出身于名門世族,年輕時常隱居會稽東山,屢次拒絕朝廷征召,不肯為官。后應征西大將軍桓溫所邀走入仕途。成語東山再起說的就是他的故事。在淝水之戰(zhàn)中,謝安指揮八萬晉軍擊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終于力挽狂瀾,穩(wěn)定了東晉國家危局。
謝道韞 謝道韞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才女,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度纸?jīng)》里說:謝道韞,能吟詠,說得就是她把雪花比作柳絮的事。因此后世就用“詠絮之才”來指代有才華的女子。有個成語叫“檀郎謝女”,檀郎就是古代的美男子潘安,謝女即指謝道韞,后用來指代才貌雙全的夫妻或情侶。
六、課文原文(朗讀節(jié)奏)
詠 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 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曰:“未若/柳絮/因風起?!惫?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
七、字音字形
太傅(fù) 講論(lùn) 俄而(é) 雪驟(zhòu) 撒鹽(sǎ)
柳絮(xù) 差(chà)可擬(nǐ) 柳絮(xù) 無奕(yì)
王凝之(níng) 謝道韞(yùn) 尊君在不(fǒu) 非人哉(zāi
八、字詞梳理
(一)重點詞語
1.內(nèi)集:家庭聚會。內(nèi),指家人。集,聚集。即把家里人聚焦到一起。
2.兒女:子女,這里泛指小輩,包括侄兒侄女。
3.講論文義:談論詩文。義,道理,意義,文義,文章的義理,即文章表達的意思。
4.俄而:不久,一會兒。
5.驟:急。
6.欣然:高興的樣子。
7.何所似:即“所似何”,賓語前置,像什么。何,疑問代詞,什么;似,像。
8.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9.未若:比不上。
10. 因風:乘風。因,趁、乘。
11.即:是。
12.無奕:謝奕,字無奕,謝安長兄。
13.女:指東晉詩人謝道韞,聰慧有才辯。
(二) 古今異義
詠雪
1.與兒女講文義 (古義,子侄輩,泛指家中年輕的一代;今義,兒子和女兒。)
2.與兒女講論文義 (古義,文章的義理;今義,文章。)
3.未若柳絮因風起 (古義:憑借,趁,乘;今義:因為)
(三)一詞多義
俄而雪驟(與“俄”“既”等構成副詞性詞組,表示時間短,不久)
(四)特殊句式
1.判斷句
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斷)
古漢語語法中“……,……也”是常見的判斷句式,還有如“……者,……也” “……,……者也”“……者,……”等形式。
2.省略句
(1)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
“寒雪日”前省略介詞“于”,可譯為“在”。
(2)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省主語,應為“(謝道韞)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br>3.倒裝句
(1)白雪紛紛何所似。
疑問代詞“何”作“似”的賓語,原順序應為“白雪紛紛所似何?”
(2)撒鹽空中差可擬。
即“(于)空中撒鹽差可擬”,將狀語置于謂語之后,處于補語的位置。
陳太丘與友期
(一)重點詞語
1.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
2.期日中,日中,正午時分。
3.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棄。去,離開。
4.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5.戲:玩耍。
6.尊君在不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不,通“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
7.非人哉:簡直不是人啊。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8.委,丟下、舍棄。去,離開。
9.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10.引:拉,這里有友好的意思。
11.顧:回頭看。
(二)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
“通假”就是“通用、假借”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三)古今異義
1.陳太丘與友期行(古義:約定。今義:日期)
2.太丘舍去(古義:離開。今義:前往)
3.下車引之(古義:拉,牽拉。今義:引用)
4.元方入門不顧(古義:回頭看。今義:照顧)
5.相委而去 古義:舍棄;今義:委任。
古今異義是指古漢語中有一些字詞隨著詞匯發(fā)展,詞義發(fā)生了變化轉(zhuǎn)移。
如:“去”“委”“引”。
(四)詞類活用
1.陳太丘與友期行 期:名詞作動詞,約定。
2.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門外:名詞作狀語,在門外。
3.友人慚 慚: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感到慚愧。
(五)一詞多義
相委而去(連詞,表示順承)
(六)敬辭與謙辭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家君:對自己父親的謙稱
(七)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元方時年七歲,(于)門外戲(省略介詞“于”)
(2)太丘舍去 “舍”后省略賓語“友人”
(3)(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省略主語)
九、課文翻譯
詠雪 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論文章的義理。一會兒,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彼绺绲呐畠褐x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漫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謝道韞是謝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jīng)離開了?!庇讶吮闵鷼獾卣f道:“真不是人??!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迸笥迅械綉M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十、重點提示
詠雪
1.把雪比作鹽,比作柳絮,到底哪一個好?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
甲:我認為“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tài),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上揚,甚至飛得更高更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
乙:我認為“柳絮因風起”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蘊。 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tǒng)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還可以用“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來比喻雪。
2. “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謝太傅對以上兩個答案的優(yōu)劣未作評定,而是“大笑樂”,十分耐人尋味,營造了一種融洽、歡快、輕松、溫馨的家庭氛圍。
從文中謝安“大笑樂”的反應來看,他傾向于“柳絮因風起”的說法。
3.“未若柳絮因風起”被后人稱為詠雪佳句,妙在何處?
(1)柳絮團狀與雪花在形態(tài)和動態(tài)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傳神,(2)預示著春天即將到來,有深刻的意蘊。
4.有人認為“撒鹽空中差可擬”描寫雪景比“柳絮”一句更貼切,請為他談談理由?
認為“撒鹽”一喻好:因為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tài)都跟鹽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
陳太丘與友期行
1.“日中”這個時間概念是否科學,古代沒有精確的定時儀,怎么判斷遲到?
古代的定時儀器較為簡陋,有木表、漏壺等,它不可能有精確的時段劃分。這里的“日中”是當時約定俗成的時間概念——中午。這個友人錯過了雙方約定的時限,所以遲到了。
2.友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xiàn)得較為有禮;當?shù)弥愄鹨严刃须x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yǎng)、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辭嚴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xiàn)得較為誠懇,有知錯能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
閱讀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表現(xiàn)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zhì)。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xiàn)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有人認為客人已經(jīng)認錯,元方就應該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至極,無地自容,這的確有些失禮。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
觀點一:不同意。元方當時才七歲,他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容不迫地反駁一個成年人,使對方明理,并贏得對方的嘆服,維護了父親的名譽,這已屬不易。我們不能對一個七歲的孩子求全責備。
觀點二:同意。父親的友人已經(jīng)表示了歉意,應該給人改正過錯的機會。人沒有一生都不犯錯誤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總是抓住人的“小辮子”不放。
5.人物形象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看重承諾,守時。
太丘的朋友:
⑴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不講信用,遲到了不知檢查自己的過失,反而當著元方的面責罵他的父親且言語粗野,不講禮貌。
⑵友人慚,下車引之?!薄e能改。
元方:
⑴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為人的不足,表現(xiàn)了元方明白為人要講誠信,要講禮貌的處世原則;
⑵也反映了他的機智和思維的敏捷。
⑶入門不顧”——對不講誠信,不講禮貌的鄙視;也反映了他得正直率真的性格特點。
總結:是非分明、懂禮明事理、機智敏捷(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正直率真。
十一、課文主題
這篇《詠雪》言簡意賅地勾勒了疾風驟雪、紛紛揚揚的下雪天,謝家子女即景賦詩詠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輕松和諧的畫面。文章通過神態(tài)描寫和身份補敘,贊賞謝道韞的文學才華。
《陳太丘與友期行》中的友人無信無禮,七歲的元方聰穎機智。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繼承發(fā)揚這一光榮傳統(tǒng),為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為心,真誠為骨,做一個高尚的人,真正的人。
十二、理解性默寫
1.交代詠雪背景的句子: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2.詠雪的直接原因:俄兒雪驟。
3.兩個比喻句: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4.謝道韞對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風起。
5.補充點明謝道韞身份的句子(暗示謝太傅對謝道韞才氣的贊賞):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6.表明謝安贊賞謝道韞的才氣的句子是:公大笑樂。
1.友人不守信用的表現(xiàn)是:過中不至。
2.友人發(fā)怒的原因是: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3.元方應對得體,據(jù)理力爭的句子是: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4.元方不肯原諒友人的表現(xiàn)是:元方入門而不顧。
十三、學法點撥
文言文的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直譯:即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的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要求原文字字在譯文中有著落,譯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據(jù)。
意譯:即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
文言文翻譯“六字訣”
1.留: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物名、官職、稱謂等,可照錄不翻譯。
例:元方 陳太丘 (照錄不譯)
2.補:補出省略成分。
例:①(陳太丘)去后(友)乃至 。
②(家君)待君久(君)不至,(他)已去。
3.換:用現(xiàn)代漢語的單音了詞替換文言文中的雙音節(jié)詞。
例:陳太丘與友期行 約定
4.調(diào):調(diào)整順序,使句子更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
例:白雪紛紛何所似? 所似何(像什么)
5.刪:刪去沒有實際意義的詞。
6.加:為了使句子更通順,加上些詞句,使句子更通順更連貫。
考點一:詞語理解
例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字。
①未若柳絮因風起。____
②與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
③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____
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
【答案】趁,乘。 離開。 講述 同“釋”,解除,消除。
【詳解】此題考查的是文言詞語的意思。做題時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譯正確,再解釋字詞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詞本義與句中意思有所差別時,最好本義和句中意都要寫出來?!拔慈袅跻蝻L起”翻譯為“不如比作柳絮乘風而起”,“因”意思是“趁,乘”?!芭c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譯為“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我離開了”,“去”意思是“離開”?!皣说乐狈g為“住在國都的人都在講述這件事”,“道”意思是“講述”?!捌淙松崛淮笙病狈g為“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舍”同“釋”,意思是“解除,消除”。
考點二:句子翻譯
例2.用現(xiàn)代漢語準確翻譯下列句子。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風起。
___________________
(3)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
(4)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一會兒,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 (2)不如比作柳絮隨風飄起。 (3)與別人約好了一起走,卻丟下別人自己走了。 (4)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詳解】本題考查的是對文言句子的翻譯。我們在翻譯的過程中,只要字字對譯,不丟關鍵字,然后語句通順就可以拿滿分了。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重點詞語,一定要翻譯到位,切忌漏翻關鍵詞語。如:“欣然”意思是“高興”的樣子;“期”的意思是“約定”;“信”的意思是“講信用”。
考點三:熟讀停頓
例3.下列語句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陳太丘/與友期/行B.元方時/年七歲
C.君與家君/期日中D.元方入/門不顧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前,先要通讀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關系。朗讀包括停頓、重音、語氣、語調(diào)、語速等諸多方面,對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語句節(jié)奏的劃分。文言語句的朗讀停頓問題在近年中考中從未間斷過,可見這種題型的價值,這是因為停頓是理解、翻譯文言語句的基礎。對句子內(nèi)容能正確理解,就能準確的標出朗讀節(jié)奏(即停頓)。C項正確,其余各項改為:A. 陳太丘/與友/期行;B. 元方/時年七歲;D. 元方/入門不顧。
考點四:課文理解
例4.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詠雪》一文主要表現(xiàn)的是謝安性格和藹可親,深得人們的喜愛。
B.《詠雪》側(cè)重于表現(xiàn)謝道韞出身名門,身份高貴。
C.《陳太丘與友期行》主要是批判那些不守信用、沒有禮貌的人。
D.兩則故事都側(cè)重于表現(xiàn)一些知名人物,他們年少聰慧,才華出眾。
【答案】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能夠翻譯全文的基礎上對段落的內(nèi)容、人物的品質(zhì)性格、情節(jié)之間的關系、寫作的思路都要有一個清楚地認識的分析。A項《詠雪》一文主要表現(xiàn)的是謝道韞的才華;B項《詠雪》側(cè)重于表現(xiàn)謝道韞的才華橫溢;C項《陳太丘與友期行》主要是表現(xiàn)元芳的聰明機智、明白事理。
考點五:文化常識
例5.寫出下列加點的稱謂所指代的人物。
(1)即公大兄( )
(2)尊君在不( )
(3)待君久不至( )
(4)君與家君期日中( )
【答案】謝太傅 陳太丘 客人 陳太丘
【詳解】(1)聯(lián)系前文“公大笑樂”中的“公”可知,此句中的“公”指的是謝太傅。
(2)對他人父親的尊稱,指元方的父親陳太丘。
(3)對別人的尊稱,句中指客人,也就是與父親相約的友人。
(4)對自己的父親的尊稱,指元方的父親,也就是陳太丘。
考點六:熟讀背誦
例6.理解填空。
(1)《詠雪》中交代詠雪背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詠雪》補充點明謝道韞身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陳太丘與友期行》中的元方對父親的朋友是這樣批駁的:______________
【答案】 (1)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2)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3)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詳解】此類題屬于基礎題,也是各地中考語文必考題。古詩文默寫題不論分幾種類型,都是以記憶、積累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賞析。解題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合適的詩句,三是答題時不能寫錯別字。此題的難度不大,“奕”“凝”“禮”是易錯字,作答時要注意字形。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俄而雪驟 驟:急
B.撒鹽空中差可擬 差:差錯
C.未若柳絮因風起 因:趁、乘
D.即公大兄無奕女 即:是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B.句意: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體;
故選B。
2.下列文言加點詞所體現(xiàn)的文言現(xiàn)象不同的一項是( )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B.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C.尊君在不?D.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答案】B
【詳解】考查文言實詞用法。注意區(qū)分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現(xiàn)象不同。
A.說:通假字,通“悅”,高興,愉快;
B.樂:詞類活用,以……為樂,作動詞,意動用法。與其他三項文言現(xiàn)象不同;
C.不:通假字,通“否”,表疑問,相當于“嗎”;
D.有:通假字,通“又”,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故選B。
3.翻譯“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確的一項是( )
A.(友人)在過來的途中,陳太丘就離開了屋子,離開后朋友才到。
B.過了正午(朋友)還沒到,陳太丘還是舍不得離開,(擔心)離開后朋友來到。
C.過了正午(朋友)還沒到,陳太丘就丟下朋友離開了,他離開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錯無法按時到來,陳太丘就丟下朋友離開了,他離開后朋友才到。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注意重點詞的解釋:
至,;去,離開;舍,舍棄,拋棄;乃至,(友人)才到;句意為:過了正午(朋友)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待就離開了,離開后朋友才到;
故選C。
4.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
B.撒鹽∕空中∕差可擬
C.陳太丘∕與友期行
D.待君∕久不至,已去
【答案】C
【詳解】考查對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理解。C項有誤,正確停頓:陳太丘與友∕期行。
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世說新語》是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編寫的一部志人小說集,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
B.“詠絮之才”出自《世說新語·言語》,用來形容女子特別有才華,富有智慧。
C.王凝之,字叔平,書圣王羲之次子,曾任左將軍。
D.謝安,字安石,東晉政治家。死后追贈為太傅。
【答案】A
【詳解】A.《世說新語》是劉義慶組織編寫的,而非他本人編寫。故選A。
6.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宋代將其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B.《世說新語》是南宋臨川王劉義慶寫的一部志人小說集,主要記載春秋至漢末士大夫的言談、逸事。
C.《金色花》和《荷葉·母親》都是表達母愛的:《金色花》主要表達孩童對母親的熱愛和親昵,《荷葉·母親》則表現(xiàn)少女對母親的依戀和感激。
D.古代尊稱對方的父親為“令尊”,尊稱對方的見解為“高見”,謙稱自己的弟弟為“舍弟”,謙稱自己的家為“寒舍”。
【答案】B
【詳解】B.“南宋臨川王劉義慶”“記載春秋至漢末士大夫的言談、逸事”表述錯誤。劉義慶是南朝宋,而非南宋,《世說新語》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故選B。
閱讀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唬俊贝鹪唬骸按貌恢?,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7.下列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陳太丘與友/期行B.元方時/年七歲C.相委/而去D.對子罵/父
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陳太丘與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去后乃至
(4)尊君在不
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慚,下車引之。
10.“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11.閱讀短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7.C 8.(1)約定 (2)舍棄 (3)才 (4)同“否” 9.(1)與朋友約定同行,卻丟下我走了。(2)朋友很慚愧,下車來拉他。 10.示例一:這樣做有些失禮??腿艘呀?jīng)認錯,元方仍入門不顧,讓客人無地自容,是失禮的一種表現(xiàn)。
示例二:這樣做不失禮。對元方這樣一個七歲的孩子來說,這樣做是直率的一種表現(xiàn),表現(xiàn)了他方正的特點。
可以談失禮,也可以談不失禮,言之有理即可。 11.“做人要講誠信”或“做人要方正”等。
【解析】7.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xiàn)“破句”的現(xiàn)象。
A.句意為:陳太丘和朋友相約而行。故劃分為:陳太丘/與友期行;
B.句意為:元方當時年齡七歲。故劃分為:元方/時年七歲;
D.句意為:對著孩子罵父親。故劃分為:對子/罵父;
故選C。
8.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1)句意為:陳太丘和朋友相約而行。期:約定;
(2)句意為: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舍:舍棄;
(3)句意為: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乃:才;
(4)句意為:你的父親在嗎?不:同“否”。
9.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重點詞有:
(1)期:約定;委:舍棄;去:離開;
(2)慚:感到慚愧;引:拉。
10.本題考查主觀表達。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可以發(fā)表不同的意見。言之有理即可??梢詮恼?,也可以從反面來分析。
示例一:這樣做有些失禮。天下誰人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
示例二:這樣做不失禮。元方以客“無禮”、“無信”為核心進行責備,可見他懂理識義。對粗俗的客人“入門不顧”又體現(xiàn)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故事主旨的理解。
故事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說理。通過講述故事來達到說理的最終目的。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
通過文中友人的行為可以讓我們懂得,做人要講誠信,不講信用只會自食其果;做人還要明禮,否則會陷入難堪的地步。據(jù)此分析作答即可。
【參考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jīng)離開了?!庇讶吮闵鷼獾卣f道:“真不是人?。『蛣e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俄而雪驟(zhòu)B.未若柳絮因風起(xù)
C.即公大兄無奕女(yì)D.白雪紛紛何所似(shì)
【答案】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字音的掌握情況,關于字音,要求學生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字音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是多音字。ABC三項正確。D項修改為:D. 白雪紛紛何所似(sì)。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與兒女講論文義(兒子和女兒)B.尊君在不(同“否”)
C.撒鹽空中差可擬(大體)D.友人慚,下車引之(拉)
【答案】A
【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A.句意為:跟子侄輩的人講解文章的義理。兒女:泛指小輩,包括侄兒和侄女。
故選A。
3.下列句子停頓錯誤的一項是( )
A.陳太丘/與友期/行
B.與兒女講/論文義
C.未若/柳絮/因風起
D.君與家君/期日中
【答案】A
【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言語句的句讀劃分??梢韵劝丫渥臃g,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進行句讀劃分。注意不要出現(xiàn)“破句”。同時可利用虛詞來幫助劃分句讀。根據(jù)句意A句的正確句讀是:陳太丘/與友/期行。故答案為A。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陳太丘與友期行 與兒女講論文義
B.下車引之 思援弓繳而射之
C.元方入門不顧 江春入舊年
D.白雪紛紛何所似 水何澹澹
【答案】D
【詳解】考查文言虛詞。D項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何:代詞,什么/副詞,多么。A項,與:跟(和、同)。B項,之:代詞,他,它。C項,入:動詞,進入。
5.下列古人“謙稱”“敬稱”的用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三有問題向朋友討教,說“愚不才,有一事請教。”
B.朋友的父親七十大壽,張三對朋友說:“祝令堂大人壽比南山!”
C.朋友問候張三生病的母親,張三拱手謝曰:“家母身體已無恙?!?br>D.朋友詢問張三妹妹的婚姻狀況,張三說:“舍妹尚待字閨中。”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語言是否得體的把握。ACD三項正確。B.“令堂”是對對方母親的敬稱,應把“令堂”改為“令尊”。
6.下列有關《世說新語》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詠雪》作者是南朝宋劉義慶,選自《方正》門。
B.《陳太丘與友期行》中元方是個聰明明理的孩子。
C.《陳太丘與友期行》中,太丘為人守時。
D.《詠雪》與《陳太丘與友期》選自《世說新語箋疏》。
【答案】A
【詳解】試題分析:考查文學常識的識記?!对佈愤@篇文章選自《世說新語箋疏》。故答案A表述錯誤。
7.翻譯“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確的一項是( )
A.(友人)在過來的途中,陳太丘就離開了屋子,離開后朋友才到。
B.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還是舍不得離開,(擔心)離開后朋友來到。
C.過了正午(朋友)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待就出發(fā)了,離開家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錯無法按時到來,陳太丘只好丟下朋友一個人出發(fā)了,離開后朋友才到。
【答案】C
【詳解】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本句重點字詞:中,正午;舍,舍棄、放棄;乃,才;
因此本句意為:過了正午(朋友)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待就出發(fā)了,離開家后朋友才到。
故選C。
8.下面是對文章《陳太丘與友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客人“無信”的表現(xiàn),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反省自己,反而發(fā)怒,說明客人“無禮”的表現(xiàn)。
B.客人以“下車引之”表示認錯,說明客人有知錯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相當于“您”;“尊君”表示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家君”表示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D.本文通過對話描寫,著重刻畫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點。
【答案】C
【詳解】C錯,“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是對自己父親的謙稱。
閱讀《詠雪》,完成各題。
詠雪
劉義慶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俄而雪驟 俄而:____________ (2)撒鹽空中差可擬 差:____________
(3)公欣然曰 欣然:____________ (4)未若柳絮因風起 未若:__________
10.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2)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11.文中哪些地方透露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請找出有關句子具體分析。
12.把大雪紛飛的情景分別比作“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謝安認為哪個比喻更好?你怎么認為?說說你的理由。
【答案】9.俄而:不久,一會兒 差:大體 欣然:高興的樣子 未若:不如,不及 10.(1)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給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
(2)她就是謝無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11.從“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可以看出謝安一家其樂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驟,室內(nèi)談笑風生。從“公欣然”和“大笑樂”,可以看出謝安與子侄輩親密無間的感情和把玩詩句的雅興。 12.(1)從謝安“大笑樂”的反應來看,他傾向于“柳絮因風起”的說法。
(2)言之有理即可。示例①:“柳絮因風起”更好,因為它寫出了雪花飄舞的輕盈姿態(tài),“柳絮”是輕盈的,“鹽”卻是沉重的顆粒,缺乏美感。
示例②:“撒鹽空中”更好,因為“雪驟”的意思是大雪下得猛烈密集,看不見雪花輕盈曼舞的樣子,“撒鹽空中”更真切地描摹了當時的場景。
【解析】9.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不久,雪下得急了。俄而:不久,一會兒;
(2)句意: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體;
(3)句意:太傅高興地說。欣然:高興的樣子;
(4)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未若:不如,不及。
10.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重點詞有:
(1)內(nèi)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兒女:子女,這里泛指小輩,包括侄兒侄女;文義:文章的義理;
(2)即:就。也:表判斷語氣。
11.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寫在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談論文章的義理,室外冰天雪地,室內(nèi)談笑風生,表現(xiàn)了謝安一家其樂融融的情景;
“公欣然”“公大笑樂”,寫謝太傅借雪景提出疑問,侄兒侄女各自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后,謝太傅開懷大笑;體現(xiàn)了謝安與子侄輩親密無間的感情和把玩詩句的雅興。
12.第一問:考查內(nèi)容理解?!肮笮贰睂懼x太傅聽完謝道韞的回答后開懷大笑,通過對謝太傅的神態(tài)描寫,側(cè)面表現(xiàn)謝太傅更加欣賞謝道韞“未若柳絮因風起”的說法。
第二問:考查拓展延伸,明確觀點,結合內(nèi)容表述理由即可。
示例:我認為“未若柳絮因風起”的說法更好,此句的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柳絮”是輕盈的,有風就會漫天飛舞?!傲跻蝻L起”表現(xiàn)了雪花乘著風飛舞的景象,表現(xiàn)了雪花的輕盈,以春景寫冬景,富有意蘊美,給人以無限的遐想?!胞}”有顆粒感,略顯沉重,將雪紛紛揚揚的飄落的景象比作“撒鹽空中”,缺乏美感與意蘊。
【參考譯文】
謝太傅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給子侄輩們講解文章的義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绷硪粋€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太傅大笑起來。她就是謝無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文,完成小題。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陳太丘與友期行》選自《世說新語》)
【乙】魏文侯與虞人①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②樂,豈可不守期哉!”乃往,身自罷③之。魏于是乎始強。
(《文侯與虞人期獵》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有刪改)
注釋:①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②雖:即使。③罷:停止,取消。
13.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尊君在不 不:同“否”B.元方入門不顧 顧:照顧
C.飲酒樂,天雨 雨:下雨D.雖樂,豈可不守期哉 樂:快樂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相委而去 思而不學則殆
B.元方時年七歲 年與時馳
C.去后乃至 乃悟前狼假寐
D.身自罷之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15.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表現(xiàn)了元方懂禮識義的性格特點。
B.甲文用友人“無信”“無禮”的反面事例,告訴了我們做人要講誠信。
C.“魏于是乎始強”意思是魏國從此開始變得強大起來,側(cè)面突出守信的重要性。
D.甲乙兩文刻畫人物形象,都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
16.翻譯下列句子。
(1)友人慚,下車引之。
(2)吾與虞人期獵。
【答案】13.B 14.C 15.D 16.(1)友人感到慚愧,下車來拉元方。
(2)我與管理山林的人約定好了(今天)去打獵。
【解析】13.本題考查文言詞語意思。
B.句意: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顧:回頭看;
故選B。
14.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表順承,可不譯/表轉(zhuǎn)折,卻;
B.副詞,當時/名詞,時光;
C.副詞,才/副詞,才;
D.代詞,指打獵活動/結構助詞,的;
故選C。
15.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D.有誤;甲乙兩文均未使用外貌描寫;
故選D。
16.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1)慚:感到慚愧;引:牽、拉;
(2)期獵:約定去打獵。
【參考譯文】
【甲】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jīng)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迸笥迅械綉M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乙】魏文侯同掌管山林的官約定去打獵。這天,魏文侯與百官飲酒非常的高興,天下起雨來。文侯要出去赴約,隨從的侍臣說:“今天飲酒這么快樂,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說:“我與別人約好了去打獵,雖然在這里很快樂,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約呢?”于是自己前往約定地點,親自取消了打獵活動。魏國從此變得強大。
這是一份第11講《論語》十二章-【2023年新七年級暑假語文自學(統(tǒng)編版),文件包含第11講《論語》十二章-解析版docx、第11講《論語》十二章-原卷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3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7講 《西游記》 -2023年新七年級暑假語文自學(統(tǒng)編版),文件包含第7講《西游記》-解析版docx、第7講《西游記》原卷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4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6講 《朝花夕拾》-2023年新七年級暑假語文自學(統(tǒng)編版),文件包含第6講《朝花夕拾》-解析版docx、第6講《朝花夕拾》-原卷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39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