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時跟蹤練15(2022·湖南湘西三模)下圖為火山島形成示意圖,圖中各島嶼形成于同一熱點。據(jù)此,完成1~2題。DL1511.圖示a、b、c、d鏈狀火山島中形成時間最早的是(  )A.a(chǎn)     B.b    C.c     D.d2.圖中島嶼從d到a海拔逐漸變低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海浪、冰川侵蝕   B.火山、風力堆積C.流水、風力侵蝕   D.流水、冰川堆積解析:第1題,依據(jù)材料信息,呈鏈狀分布的各火山島,形成于同一熱點,示意圖顯示,鏈狀火山島是由板塊在巖漿噴發(fā)的巖漿庫(熱點)上移動而成,所以離巖漿噴發(fā)地越近,形成越晚,年齡越輕,根據(jù)圖示箭頭可知,圖中鏈狀火山島形成時間由早到晚的順序為a、b、c、d。故本題排除B、C、D三項,選A。第2題,依據(jù)火山島形成示意圖分析可知,在火山島形成之后,隨著板塊的移動,一旦離開巖漿噴發(fā)的熱點,就少了巖漿的來源,火山島也就不怎么變大變高。此后出露在海面的火山島,會在外力作用下被風化、侵蝕,包括溫差、流水、風力和海浪等共同作用,使得島嶼變小變矮,最終可能會重新沒入海洋,由此可知,C項符合題意;島嶼從d到a海拔逐漸變低的過程應屬于外力長期風化、侵蝕的結果,據(jù)此排除B、D兩項;由圖中信息可知,圖中火山島屬于夏威夷群島,地處低緯度熱帶地區(qū),島上不存在冰川作用,可排除A。故本題選C。答案:1.A 2.C新西蘭南島高山頂部終年積雪,山間多冰川,西南端有典型的峽灣海岸,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旅行地之一,圖1為新西蘭南島示意圖。在新西蘭南島的亞伯塔斯曼國家公園內(nèi)有一處非常奇特的地理景觀,一塊形似蘋果的巨大球形花崗巖從中間整齊地分裂成兩半,屹立于島嶼邊上的懸崖旁,被稱為分裂蘋果巖(如圖2所示)。據(jù)此,完成3~4題。DL152DL1533.有關南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西緩東陡B.位于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地震C.常年受西南風控制,降水西多東少D.東部河流較西部流速慢,結冰期長4.關于分裂蘋果巖的形成過程,推測合理的是(  )A.巖漿侵入→地殼抬升→球狀風化→巖體斷裂B.巖漿噴發(fā)→地殼抬升→球狀風化→巖體斷裂C.地殼下沉→巖漿侵入→水平擠壓→巖體斷裂D.地殼抬升→球狀風化→水平拉張→巖體斷裂解析:第3題,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南島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西陡東緩,A錯誤;位于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地震,B正確;常年受西北風控制,降水西多東少,C錯誤;由圖中信息可知,東部地勢比西部緩,東部河流較西部流速慢,但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河流沒有結冰期,D錯誤,所以選B。第4題,根據(jù)材料,“一塊形如蘋果的巨型球狀花崗巖從中間分裂為兩瓣而成”可以推知,分裂蘋果巖的形成過程是:巖漿侵入到地殼內(nèi)部,形成侵入巖(花崗巖),這時花崗巖還在地殼深處,后來地殼抬升,花崗巖周圍的圍巖被外力剝蝕,圍巖被剝蝕完畢后,花崗巖巖體出露,花崗巖巖體出露后,巖體發(fā)生球狀風化,巖體形成圓球狀,進而巖體斷裂,如蘋果的巨型球狀花崗巖從中間分裂為兩瓣,形成分裂蘋果巖,A正確,B、C、D錯誤。故選A。答案:3.B 4.A(2022·河北衡水二模)河流是地球表面最活躍的外營力,它通過水流的侵蝕、搬運與堆積等外力作用塑造了絢麗多彩的地表形態(tài)。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發(fā)源于黃山山脈,下圖示意其發(fā)育過程(箭頭代表侵蝕作用方向)。讀圖,完成5~6題。DL154DL1555.該河流的發(fā)育過程為(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C.③①②④ D.②④①③6.河流發(fā)育的最后兩個階段之間,該地區(qū)(  )A.地殼抬升明顯   B.河水流速減慢C.河谷不斷變淺   D.泥沙含量增加解析:第5題,觀察圖中信息,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在黃山北麓山前地帶,由于長期的季節(jié)性洪流或泥石流的作用,在出山口地帶形成了廣闊的洪積扇,并在洪積扇上發(fā)育了多條暫時性的辮狀河如圖;此后該區(qū)環(huán)境可能發(fā)生了顯著變化(降水增多或地面抬升,或兩者兼有),其中某一條辮狀河開始發(fā)生顯著下切,而其他辮狀河卻逐漸萎縮或消亡如圖;與此同時,該辮狀河通過加深和拓寬谷地,逐漸成為穩(wěn)定的持續(xù)性河流而發(fā)育成青弋江,原洪積扇也因青弋江(或辮狀河)下切而形成臺地,而此后青弋江進一步拓寬河谷、 堆積第一層階地礫石層,并且發(fā)育了較寬廣具有二元相結構的河漫灘如圖③;最后該區(qū)環(huán)境可能再次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地殼再次抬升),青弋江再次發(fā)生顯著下切,形成了青弋江最老的第一層階地,與此同時谷底開始第二層階地礫石層如圖。因此圖中青弋江發(fā)育形成過程的序號排序為④②③①。答案選B。第6題,根據(jù)題意,結合第5題結論和所學知識可知,最后兩個階段,③發(fā)育時期,河道拓寬向兩邊侵蝕,出現(xiàn)階地,到達①發(fā)育時期,河道變窄,出現(xiàn)第二層階地,說明河流下切作用增強,地勢落差增大,可推測是由于地殼抬升所致,故A正確;由于河流下切作用增強,說明地勢落差在增大,因此水流速度較快,河谷不斷加深,故B、C錯誤;河流的含沙量與流域內(nèi)的植被覆蓋率、降水等有關,根據(jù)圖文材料無法推測最后兩個階段泥沙含量會增加,故D錯誤。答案選A。答案:5.B 6.A(2022·廣東模擬預測)茶洛溫泉群地處橫斷山脈北端金沙江支流曲戈河河谷地帶。這里斷層發(fā)育,河谷兩岸集中了150余個溫泉,泉眼海拔3 530~3 570米。該地溫泉分布有明顯的規(guī)律,絕大部分高溫熱泉分布于巖性致密、透水性差的花崗巖區(qū)域(乙區(qū)域),而甲區(qū)域溫泉水溫較低。下圖示意茶洛溫泉群。據(jù)此,完成7~8題。DL1567.下列巖層形成的時間由早及晚排序正確的是(  )A.花崗巖、石灰?guī)r、卵石層  B.石灰?guī)r、卵石層、花崗巖C.石灰?guī)r、花崗巖、卵石層   D.變質(zhì)巖、卵石層、石灰?guī)r8.與乙處比,甲處溫泉水溫較低的成因與地下冷水流密切相關。與之相關性最小的是(  )A.卵石層孔隙較大   B.石灰?guī)r透水性較強C.泉眼四周坡度較緩   D.泉眼附近斷裂發(fā)育解析:第7題,石灰?guī)r屬于沉積巖,卵石層也是因外力沉積作用形成,據(jù)圖,卵石層覆蓋在石灰?guī)r之上,由此可推測卵石層形成較石灰?guī)r晚?;◢弾r屬于侵入巖,圖中顯示,花崗巖侵入石灰?guī)r,說明花崗巖形成較石灰?guī)r較晚,卵石層覆蓋在花崗巖之上,且未被巖漿侵入,說明卵石層形成較花崗巖晚。變質(zhì)巖最可能與花崗巖同時期形成,晚于石灰?guī)r,因此C正確,A、B、D錯誤;故選C。第8題,與乙處比,甲處有卵石層,卵石層孔隙大,地表冷水易下滲,形成地下冷水流,A不符合題意;甲處卵石層下方有石灰?guī)r,石灰?guī)r透水性好,且多地下徑流,利于地下冷水滲入溫泉,B不符合題意;甲處泉眼四周坡度較緩,地表水滯留時間長,地表冷水下滲多,C不符合題意;甲乙兩處泉眼附近都有斷裂發(fā)育,D符合題意;根據(jù)題意,故選D。答案:7.C 8.D(2022·遼寧沈陽二模)海心山是位于青海湖湖心偏南的一個小島,山頂高出湖面約70米,海拔約3 300米,其山體系花崗巖和片麻巖(經(jīng)深變質(zhì)作用而成)構成。全島面積僅為1平方千米,但因距離湖岸40米處有一口淡水古井,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在島上定居。下圖為海心山剖面示意圖。據(jù)此,完成9~10題。DL1579.據(jù)圖可知(  )A.花崗巖受風化作用顯著B.海心山由巖漿噴發(fā)而形成C.片麻巖形成早于花崗巖D.海心山經(jīng)歷了地殼的抬升10.古井中淡水的直接來源可能是(  )A.花崗巖裂隙水   B.山頂冰川融水C.片麻巖裂隙水   D.附近青海湖水解析:9題,由圖可知,花崗巖位于片麻巖之下,位于地下,受風化作用較小,片麻巖則裸露出地表,受風化作用強,A錯誤;海心山山體系花崗巖和片麻巖(經(jīng)深變質(zhì)作用而成)構成,花崗巖由巖漿侵入而形成,B錯誤;片麻巖是由花崗巖在地下深處經(jīng)巖漿高溫高壓下經(jīng)深變質(zhì)作用而成,故形成晚于花崗巖,C錯誤;花崗巖和片麻巖是在地下形成,現(xiàn)裸露地表,表明該地經(jīng)歷了地殼的抬升后經(jīng)侵蝕作用形成,D正確。故選D。第10題,由圖可知,古井水面右側有花崗巖和片麻巖的交界面?;◢弾r巖層堅硬致密,難以風化形成裂隙,A錯誤;海心山高出湖面約70米,相對海拔低,無冰川融水,B錯誤;片麻巖裸露地表經(jīng)風化作用裂隙較多,地表水可通過裂隙下滲補給古井,C正確;青海湖為咸水湖,D錯誤。故選C。答案:9.D 10.C(2022·重慶某中學模擬預測)在各種地質(zhì)作用下,地表常常形成陡崖,隨著時間的推移,陡崖往往會發(fā)生演化,讀“某種陡崖演化四個階段示意圖”,完成11~12題。DL15811.圖中陡崖的形成主要受到(  )A.地殼水平運動   B.地殼垂直運動C.流水侵蝕作用   D.物理風化作用12.若氣候條件保持穩(wěn)定,相較于第2階段,第4階段典型河流特征是(  )A.縱比降變大   B.流程變短C.含沙量降低   D.河道曲流減少解析:第11題,由圖可知,陡崖是巖層發(fā)生斷裂后,一側巖體相對抬升,使斷層面出露地表形成,因此應為地殼垂直運動形成。B正確。與地殼水平運動、流水侵蝕作用、物理風化作用無關,A、C、D錯誤。故選B。第12題,若氣候條件保持穩(wěn)定,相較于第2階段,第4階段坡面進一步接受侵蝕,使其地勢起伏程度更加低緩,落差減小,因此河流流速下降,河流含沙量降低,C正確。落差變小,縱比降變小,A錯誤。河流溯源侵蝕,流程變長,地形變得平坦,河流彎曲程度增大,曲流發(fā)育,B、D錯誤。故選C。答案:11.B 12.C13.(2022·湖北重點中學聯(lián)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在四川與西藏、云南交界處,金沙江支流巴楚河上游海拔3 500米以上,有一條長約20 km的山谷,谷內(nèi)常年云霧繚繞,植被良好。據(jù)考察,河谷西側為花崗巖地層,分布著許多一直噴發(fā)的溫泉;河谷東側為石灰?guī)r地層,分布著許多間歇噴泉。圖1示意該河谷的地質(zhì)構造及其溫泉分布,圖2示意間歇噴泉剖面。DL159DL160(1)從地質(zhì)作用角度,說明該段河谷的形成原因。(2)分析該段河谷東側間歇噴泉的形成過程。(3)從氣候角度,分析溫泉對該段河谷植物生長的有利影響。解析:第(1)題,根據(jù)材料信息“在四川與西藏、云南交界處”可知,該地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強烈,斷層發(fā)育;斷層附近巖層破碎,容易被侵蝕;地殼抬升之后,該地巖層出露地表,在流水的不斷侵蝕作用下,斷層附近的破碎巖石被侵蝕掉,形成河谷。第(2)題,分析該段河谷東側間歇噴泉的形成過程主要從孔洞、噴出原因以及間隙噴發(fā)的角度進行分析。孔洞產(chǎn)生的原因:根據(jù)材料信息“河谷東側為石灰?guī)r地層可知,河流東側石灰?guī)r廣布,受斷層的影響多裂隙發(fā)育,地下水在巖石裂隙運動時,不斷溶蝕裂隙,產(chǎn)生孔洞。噴出的原因:該地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地殼不穩(wěn)定,地熱資源豐富,地下熱水和熱氣沿著裂隙上升進入孔洞之后,會形成很大的壓力,使得地下水沿著孔洞噴出,形成噴泉。間歇噴發(fā)的原因:地下水噴發(fā)之后,地下孔洞會騰出空間,地下熱水和熱氣再次充滿孔洞,達到一定的壓力之后,地下水再次噴發(fā),周而復始,形成間歇性噴泉。第(3)題,溫泉對該段河谷植物生長的有利影響主要從水汽和熱量的角度進行分析。水汽:該地溫泉眾多,且不斷噴發(fā),會導致水蒸發(fā)量大,空氣中水汽含量大,區(qū)域降水增多,水分條件較好,有利于植物的生長。熱量:溫泉噴發(fā),會使得地下的熱量釋放出來,使得區(qū)域的氣溫升高,熱量條件較好,且晝夜溫差較小,有利于植物的生長等。答案:(1)板塊擠壓(地殼運動)導致斷層發(fā)育;斷層線附近巖石破碎,易被侵蝕,隨著地殼不斷上升,河水侵蝕下切形成河谷。(2)河流東側為石灰?guī)r地層,水沿裂隙運動,由于水的溶蝕作用形成許多孔洞。該河谷段地熱豐富,地下熱氣和熱水沿裂隙進入并充滿孔洞時,水、氣會在巨大壓力下沿通向地表的通道猛然噴出,形成噴泉;等孔洞再次被熱水熱氣充滿時,便會再次噴發(fā),周而復始,形成間歇噴泉。(3)眾多溫泉不斷噴發(fā),產(chǎn)生大量霧氣,增加大氣水汽,河谷降水較多;溫泉釋放大量熱量,氣溫較高,日溫差較小。14.(2022·山東濰坊三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阿斯哈圖石林所屬的內(nèi)蒙古克什克騰世界公園,在北大山上海拔約1 700米的山脊區(qū)域。阿斯哈圖石林屬于花崗巖石林,是世界上罕見的地貌景觀。為進一步了解該地貌景觀,某地理研究小組深入該地進行調(diào)查,并發(fā)現(xiàn)了冰川留下的痕跡。圖1示意北大山位置,圖2為阿斯哈圖石林景觀圖。DL161DL162(1)據(jù)圖中的地理事物描述北大山的相對位置。(2)遠望阿斯哈圖石林,研究小組誤認為是沉積巖,但到達后細看才知道,該巖石為花崗巖,請說出影響他們認知過程的主要因素。(3)請你幫助研學小組描述阿斯哈圖石林的形成過程。解析:第(1)題,北大山的相對位置即其與周邊較大的地形單元的方位關系。讀圖可知,北大山周邊分布有內(nèi)蒙古高原、大興安嶺和渾善達克沙地。根據(jù)地圖的一般原則可知,北大山位于大興安嶺山脈的南(東南)緣,內(nèi)蒙古高原的東側,渾善達克沙地的東(東北)端。第(2)題,辨別巖石主要從巖石的顏色、礦物結構、構造、礦物成分、硬度等方面進行。第(3)題,由材料可知,圖中為花崗巖景觀,花崗巖是巖漿巖的一種,是巖漿向上侵入到地殼上部冷卻凝固而形成的。因此,圖中“石林”的形成首先是巖漿向上侵入地殼,冷卻凝固形成花崗巖,再經(jīng)過地殼運動,向上抬升使該地突出地表,最后通過外力作用的風化、侵蝕,最終形成石林景觀。此間的外力作用,由材料發(fā)現(xiàn)了冰川留下的痕跡可知,其外力作用包括冰川作用,冰川對花崗巖地貌強烈侵蝕,冰川消退以后,冰蝕地貌出現(xiàn)在北大山的山脊上,形成了花崗巖石林的雛形;再經(jīng)歷長期的風化、風蝕、凍裂及重力作用而最終形成阿斯哈圖石林。答案:(1)大興安嶺山脈的南(東南)緣;內(nèi)蒙古高原的東側;渾善達克沙地的東(東北)端。(2)巖石的顏色和形狀;巖石結構和構造;巖石礦物成分;巖石的硬度等。(3)巖漿侵入,形成堅硬的花崗巖;地殼上升,花崗巖出露地表;冰川對花崗巖地貌強烈侵蝕,冰川消退以后,冰蝕地貌出現(xiàn)在北大山的山脊上,形成了花崗巖石林的雛形;再經(jīng)長期的風化、風蝕、凍裂及重力作用而形成。 

相關試卷

備考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強化訓練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3講構造地貌的形成:

這是一份備考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強化訓練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3講構造地貌的形成,共2頁。

備考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強化訓練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1講常見地貌:

這是一份備考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強化訓練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1講常見地貌,共3頁。

適用于老高考舊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輪復習素養(yǎng)升級練專題4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核心考點練1內(nèi)力作用與地貌(附解析):

這是一份適用于老高考舊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輪復習素養(yǎng)升級練專題4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核心考點練1內(nèi)力作用與地貌(附解析),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該地熱資源礦區(qū)的形成過程中,能夠開發(fā)到豐富地熱資源的鉆井是,火山鋒的存在,導致馬提尼克島,圖示區(qū)域,關于圖2的敘述,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專題五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 第1講 內(nèi)力作用(講義)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專題五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 第1講 內(nèi)力作用(講義)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課時跟蹤練16外力作用塑造的主要地貌

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課時跟蹤練16外力作用塑造的主要地貌

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課時跟蹤練14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課時跟蹤練14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練案15第五章地貌與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二講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練案15第五章地貌與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二講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