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講座四 ??妓俾?、平衡圖像識圖策略
一、常規(guī)圖像分類突破
1.速率時間圖像
(1)當可逆反應達到一種平衡后,若某一時刻外界條件發(fā)生改變,都可能使速率—時間圖像的曲線出現(xiàn)不連續(xù)的情況,根據(jù)出現(xiàn)“斷點”前后的速率大小,即可對外界條件的變化情況作出判斷。如圖:
t1時刻改變的條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劑或增大壓強(僅適用于反應前后氣體物質的量不變的反應)。
(2)“漸變”類v-t圖像
圖像
分析
結論
t1時v′正突然增大,v′逆逐漸增大;v′正>v′逆,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t1時其他條件不變,增大反應物的濃度
t1時v′正突然減小,v′逆逐漸減??;v′逆>v′正,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t1時其他條件不變,減小反應物的濃度
t1時v′逆突然增大,v′正逐漸增大;v′逆>v′正,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t1時其他條件不變,增大生成物的濃度
t1時v′逆突然減小,v′正逐漸減??;v′正>v′逆,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t1時其他條件不變,減小生成物的濃度
(3)利用圖像“斷點”判斷影響速率的外因
圖像
t1
時刻
所改
變的
條件
溫度
升高
降低
升高
降低
正反應為放熱的反應
正反應為吸熱的反應
壓強
增大
減小
增大
減小
正反應為氣體物
質的量增大的反應
正反應為氣體物
質的量減小的反應
應用體驗
在一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N2+3H22NH3 ΔH<0,達到平衡后,只改變某一個條件時,反應速率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時間段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t0~t1 B.t1~t2 C.t2~t3
D.t3~t4 E.t4~t5 F.t5~t6
(2)判斷t1、t3、t4時刻分別改變的一個條件。
A.增大壓強 B.減小壓強 C.升高溫度
D.降低溫度 E.加催化劑 F.充入氮氣
t1時刻________;t3時刻________;t4時刻________。
(3)依據(jù)(2)中的結論,下列時間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4)如果在t6時刻,從反應體系中分離出部分氨,t7時刻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請在圖中畫出反應速率的變化曲線。
答案 (1)ACDF (2)C E B (3)A
(4)
解析 (1)根據(jù)圖示可知,t0~t1、t2~t3、t3~t4、t5~t6時間段內,v正、v逆相等,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
(2)t1時,v正、v逆同時增大,且v逆增大得更快,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所以t1時改變的條件是升溫。t3時,v正、v逆同時增大且增大量相同,平衡不移動,所以t3時改變的條件是加催化劑。t4時,v正、v逆同時減小,但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所以t4時改變的條件是減小壓強。
(3)根據(jù)圖示知,t1~t2、t4~t5時間段內平衡均向逆反應方向移動,NH3的含量均比t0~t1時間段的低,所以t0~t1時間段內NH3的百分含量最高。
(4)t6時刻分離出部分NH3,v逆立刻減小,而v正逐漸減小,在t7時刻二者相等,反應重新達到平衡,據(jù)此可畫出反應速率的變化曲線。
2.濃度(轉化率、百分含量)時間圖像
(1)識圖技巧
分析反應由開始(起始物質相同時)達到平衡所用時間的長短可推知反應條件的變化。
①若為溫度變化引起,溫度較高時,反應達平衡所需時間短。
②若為壓強變化引起,壓強較大時,反應達平衡所需時間短。
③若為是否使用催化劑,使用適宜催化劑時,反應達平衡所需時間短。
(2)應用舉例
①濃度—時間
如A(g)+B(g)AB(g)
②含量—時間—溫度(壓強)
(C%指產(chǎn)物的質量分數(shù),B%指某反應物的質量分數(shù))
3.恒壓(或恒溫)線
(α表示反應物的轉化率,c表示反應物的平衡濃度)
圖①,若p1>p2>p3,則正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ΔH<0;
圖②,若T1>T2,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4.幾種特殊圖像
①對于化學反應mA(g)+nB(g)pC(g)+qD(g),M點前,表示從反應物開始,v正>v逆;M點為剛達到平衡點(如下圖);M點后為平衡受溫度的影響情況,即升溫,A的百分含量增加或C的百分含量減少,平衡左移,故正反應ΔH<0。
②對于化學反應mA(g)+nB(g)pC(g)+qD(g),L線上所有的點都是平衡點(如下圖)。L線的左上方(E點),A的百分含量大于此壓強時平衡體系的A的百分含量,所以,E點v正>v逆;則L線的右下方(F點),v正<v逆。
應用體驗
1.某化學科研小組研究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得到如下變化規(guī)律(圖中p表示壓強,T表示溫度,n表示物質的量)。
根據(jù)以上規(guī)律判斷,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反應Ⅰ:ΔH>0,p2>p1
B.反應Ⅱ:ΔHT1或ΔHc>a
答案 C
3.在一恒容的密閉容器中充入0.1 mol·L-1 CO2、0.1 mol·L-1CH4,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CH4(g)+CO2(g)2CO(g)+2H2(g),測得CH4平衡轉化率與溫度、壓強關系如圖,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上述反應的ΔHp3>p2>p1
C.1 100 ℃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約為1.64
D.壓強為p4時,在y點:v正>v逆
答案 A
解析 p1、p2、p3、p4是四條等壓線,由圖像可知,壓強一定時,溫度越高,CH4的平衡轉化率越高,故正反應為吸熱反應,ΔH>0,A項錯誤;該反應為氣體分子數(shù)增加的反應,壓強越高,甲烷的平衡轉化率越小,故壓強p4>p3>p2>p1,B項正確;壓強為p4、溫度為1 100 ℃時,甲烷的平衡轉化率為80.00%,故平衡時各物質的濃度分別為c(CH4)=0.02 mol·L-1,c(CO2)=0.02 mol·L-1,c(CO)=0.16 mol·L-1,c(H2)=0.16 mol·L-1,即平衡常數(shù)K=≈1.64,C項正確;壓強為p4時,y點未達到平衡,此時v正>v逆,D項正確。
二、復雜化學平衡圖像分類突破
【題型特點】
化學平衡圖像題,除以常規(guī)圖像形式(如c—t圖、含量—時間—溫度圖、含量—時間—壓強圖、恒壓線圖、恒溫線圖等)考查平衡知識外,又出現(xiàn)了很多新型圖像。這些圖像常與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從反應時間、投料比值、催化劑的選擇、轉化率等角度考查。圖像形式看似更加難辨,所涉問題看似更加復雜,但只要仔細分析,抓住圖像中的關鍵點(常為最高點、最低點、轉折點)、看清橫坐標、縱坐標代表的條件、弄清曲線的變化趨勢,即可將復雜圖像轉化為常規(guī)圖像。進而運用化學平衡知識進行解答即可。
1.轉化率—投料比—溫度圖像
[例1] 將燃煤廢氣中的CO2轉化為甲醚的反應原理為
2CO2(g)+6H2(g)CH3OCH3(g)+3H2O(g)
已知在壓強為a MPa下,該反應在不同溫度、不同投料比時,CO2的轉化率見下圖:
此反應__________(填“放熱”或“吸熱”);若溫度不變,提高投料比[n(H2)/n(CO2)],則K將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解析 當投料比一定時,溫度越高,CO2的轉化率越低,所以升溫,平衡左移,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平衡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不隨投料比的變化而變化。
答案 放熱 不變
2.根據(jù)圖像判斷投料比
[例2] 采用一種新型的催化劑(主要成分是Cu—Mn合金),利用CO和H2制備二甲醚(DME)。
主反應:2CO(g)+4H2(g)CH3OCH3(g)+H2O(g)
副反應:CO(g)+H2O(g)CO2(g)+H2(g)
CO(g)+2H2(g)CH3OH(g)
測得反應體系中各物質的產(chǎn)率或轉化率與催化劑的關系如圖所示。
則催化劑中n(Mn)/n(Cu)約為________時最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
解析 由圖可知當催化劑中n(Mn)/n(Cu)約為2.0時,CO的轉化率最大,生成的二甲醚最多。
答案 2.0
3.廢物回收及污染處理圖像
[例3] (1)一定條件下,用Fe2O3、NiO或Cr2O3作催化劑對燃煤煙氣進行回收。反應為
2CO(g)+SO2(g)2CO2(g)+S(l)
ΔH=-270 kJ·mol-1
①其他條件相同、催化劑不同,SO2的轉化率隨反應溫度的變化如圖1,F(xiàn)e2O3和NiO作催化劑均能使SO2的轉化率達到最高,不考慮催化劑價格因素,選擇Fe2O3的主要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科研小組用Fe2O3作催化劑。在380 ℃時,分別研究了[n(CO)∶n(SO2)]為1∶1、3∶1時SO2轉化率的變化情況(圖2)。則圖2中表示n(CO)∶n(SO2)=3∶1的變化曲線為__________。
(2)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一種以乙烯作為還原劑的脫硝(NO)原理,其脫硝機理示意圖如圖3,脫硝率與溫度、負載率(分子篩中催化劑的質量分數(shù))的關系如圖4所示。
①寫出該脫硝原理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為達到最佳脫硝效果,應采取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車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減少NOx的排放,這使NOx的有效消除成為環(huán)保領域的重要課題。某研究小組在實驗室以Ag-ZSM-5為催化劑,測得NO轉化為N2的轉化率隨溫度變化情況如圖5所示。
若不使用CO,溫度超過775 K,發(fā)現(xiàn)NO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n(NO)/n(CO)=1的條件下,應控制的最佳溫度在________左右。
答案 (1)①Fe2O3作催化劑時,在相對較低溫度可獲得較高的SO2轉化率,從而節(jié)約能源?、赼
(2)①6NO+3O2+2C2H43N2+4CO2+4H2O
②350 ℃、負載率3.0%
(3)NO分解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不利于分解反應進行 870 K
1.臭氧在煙氣脫硝中的反應為2NO2(g)+O3(g)N2O5(g)+O2(g)。若此反應在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相關圖像如下,其中對應分析結論正確的是( )
A
B
平衡后升溫,NO2含量降低
0~2 s內,v(O3)=
0.2 mol·L-1·s-1
C
D
v正:b點>a點
b點:v逆>v正
恒溫,t1時再充入O3
答案 C
解析 由圖可知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平衡后升高溫度,NO2含量升高,A項錯誤;0~2 s內,v(O3)=0.1 mol·L-1·s-1,B項錯誤;NO2含量相同時,升高溫度,速率增大,v正:b點>a點,b點反應逆向進行,故v逆>v正,C項正確;t1時再充入O3,平衡正向移動,v正>v逆,D項錯誤。
2.在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2CO2(g)+6H2(g)C2H5OH(g)+3H2O(g) ΔH。在某壓強下起始時按不同氫碳比投料(如圖中曲線①②③),測得CO2的平衡轉化率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的ΔH>0
B.氫碳比:①②>③,B錯誤;正反應是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因此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縮小容器的體積,壓強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可提高CO2的轉化率,C錯誤;根據(jù)圖像可知,400 K時曲線③中CO2的轉化率是50%,這說明消耗CO2 1 mol·L-1,則消耗氫氣3 mol·L-1,生成乙醇和水蒸氣分別是0.5 mol·L-1、1.5 mol·L-1,剩余CO2和氫氣分別是1 mol·L-1、1 mol·
L-1,該溫度下平衡常數(shù)K=≈1.7,D正確。
3.治理SO2、CO、NOx污染是化學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
Ⅰ.瀝青混凝土可作為反應2CO(g)+O2(g)2CO2(g)的催化劑。圖甲表示在相同的恒容密閉容器、相同起始濃度、相同反應時間段下,使用同質量的不同瀝青混凝土(α型、β型)催化時,CO的轉化率與溫度的關系。
(1)a、b、c、d四點中,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_____。
(2)已知c點時容器中O2濃度為0.02 mol·L-1,則50 ℃時,在α型瀝青混凝土中CO轉化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________(用含x的代數(shù)式表示)。
(3)下列關于圖甲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CO轉化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b)<K(c)
B.在均未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同溫下β型瀝青混凝土中CO轉化速率比α型要大
C.b點時CO與O2分子之間發(fā)生有效碰撞的幾率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最大
D.e點轉化率出現(xiàn)突變的原因可能是溫度升高后催化劑失去活性
Ⅱ.某含鈷催化劑可以催化消除柴油車尾氣中的碳煙(C)和NOx。不同溫度下,將模擬尾氣(成分如表所示)以相同的流速通過該催化劑,測得所有產(chǎn)物(CO2、N2、N2O)與NO的相關數(shù)據(jù)結果如圖乙所示。
模擬尾氣
氣體(10 mol)
碳煙
NO
O2
He
物質的量/mol
0.025
0.5
9.475
n
(4)375 ℃時,測得排出的氣體中含0.45 mol O2和0.052 5 mol CO2,則Y的化學式為________。
(5)實驗過程中采用NO模擬NOx,而不采用N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cd (2) (3)BD (4)N2O (5)由于存在反應2NO2N2O4,會導致一定的分析誤差
解析 (1)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轉化率為最大轉化率,因此使用同質量的不同混凝土催化時,b、c對應的轉化率最大,反應達到平衡,升高溫度,平衡左移,一氧化碳的轉化率減小,所以d點也為對應溫度下的平衡狀態(tài)。(2)假設一氧化碳的起始濃度為a mol·L-1,其轉化率為x,則
2CO(g)+O2(g)2CO2(g)
起始濃度/mol·L-1 a 0
變化濃度/mol·L-1 ax ax
平衡濃度/mol·L-1 a-ax 0.02 ax
平衡常數(shù)K===。(3)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常數(shù)減小,A錯誤;由圖可知,在均未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同溫下β型瀝青混凝土中CO轉化速率比α型要大,B正確;反應物的濃度越大,分子之間發(fā)生有效碰撞的幾率越大,b點為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點,一氧化碳的轉化率最大,剩余物質的濃度最小,有效碰撞幾率不是最大的,C錯誤;溫度太高,催化劑可能會失去活性,催化能力下降,D正確。
(4)模擬尾氣中一氧化氮的物質的量為0.025 mol,375 ℃時參與反應生成X和Y的一氧化氮的物質的量為0.025 mol×(8%+16%)=0.006 mol,模擬尾氣中O2的物質的量為0.5 mol,測得排出的氣體中含0.45 mol O2,說明實際參與反應的氧氣的物質的量為0.05 mol,同時測得含有0.052 5 mol CO2,根據(jù)氧原子守恒可以知道一氧化二氮的物質的量為0.05 mol×2+0.006 mol-0.052 5 mol×2=0.001 mol,根據(jù)氮原子守恒可以知道氮氣的物質的量為 mol=0.002 mol,所以16%對應的是氮氣而8%對應的是一氧化二氮。
4.[2015·全國卷Ⅰ,28(4)]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應:
2HI(g)H2(g)+I2(g) ΔH>0
在716 K時,氣體混合物中碘化氫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x(HI)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下表:
t/min
0
20
40
60
80
120
x(HI)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
x(HI)
0
0.60
0.73
0.773
0.780
0.784
①根據(jù)上述實驗結果,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的計算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反應中,正反應速率為v正=k正x2(HI),逆反應速率為v逆=k逆x(H2)x(I2),其中k正、k逆為速率常數(shù),則k逆為______(以K和k正表示)。若k正=0.002 7 min-1,在t=40 min時,v正=________min-1。
③由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得到v正~x(HI)和v逆~x(H2)的關系可用下圖表示。當升高到某一溫度時,反應重新達到平衡,相應的點分別為____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 ①?、趉正/K 1.95×10-3
③A、E
解析?、?HI(g)H2 (g)+I2 (g)是反應前后氣體物質的量不變的反應。反應后x(HI)=0.784,則x(H2)=x(I2)=0.108,K===。②到達平衡時,v正=v逆,即k正x2(HI)=k逆x(H2)x(I2),k逆=k正·=k正/K。在t=40 min時,x(HI)=0.85,v正=k正x2(HI)=0.002 7 min-1×(0.85)2≈1.95×10-3 min-1。③原平衡時,x(HI)為0.784,x(H2)為0.108,二者在圖中的縱坐標均約為1.6(因為平衡時v正=v逆),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加快,對應兩點在1.6上面,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x(HI)減小(A點符合),x(H2)增大(E點符合)。
這是一份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練 第11章 專題講座七 有機綜合推斷題突破策略 (含解析),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根據(jù)轉化關系推斷有機物的類別,根據(jù)反應條件推斷反應類型,根據(jù)官能團的衍變推斷反應類型,根據(jù)題目提供的信息推斷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屆高考一輪復習化學課時練 第47練 ??蓟瘜W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圖像的分析(含答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利用CO2和H2合成乙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義(步步高版)第7章 第44講 ??蓟瘜W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圖像的分析,共2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