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懷柔高一(上)期末
地 理
2023.01
一、選擇題共60分,本部分共有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升空,3名航天員蔡旭哲、陳冬、劉洋順利進入天宮空間站。9月1日18時26分,航天員身著艙外航天服(如圖所示),打開問天實驗艙的艙門,經(jīng)過大約6個小時,成功完成了全部既定任務。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 與天宮空間站同為天體的是( )
A. 宇宙中耀眼的太陽光 B.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
C. 天空中飄動的云朵 D. 待起飛的地面飛機
2. 推測問天實驗艙艙外航天服應( )
①耐高溫②耐高壓③防強風④防輻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 最可能干擾空間站與地面通訊的是( )
A. 太陽活動 B. 太陽輻射 C. 火山活動 D. 地殼運動
4. 《漢書·五行志》中記載:“三月乙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蔽闹杏涊d的現(xiàn)象是( )
A. 太陽黑子 B. 日食 C. 日珥 D. 耀斑
2021年12月1日5時39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fā)生4.2級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下圖為“地震波在地球內(nèi)部傳播速度和地球內(nèi)部圈層結構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5.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①一地殼 B. ②一地幔 C. ③一古登堡面 D. ④一外核
6. 地震發(fā)生時,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會間隔約12秒,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在這12秒中人們可以決定是躲還是逃。“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jù)是( )
A. 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zhì)存在差異 B. 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
C. 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存在差異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數(shù)
7. 防震減災的正確做法是( )
A. 往教室中間集中避險 B. 家中不備應急救援包
C. 震后立即跑回家中 D. 參加地震應急演練
2020年4月,科學家在廣東省韶關市天子嶺發(fā)現(xiàn)了距今3.65億年的三葉蟲等古生物化石。讀“地質(zhì)年代表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8. 三葉蟲生活的地質(zhì)年代是( )
A. 前寒武紀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9. 研究三葉蟲等古生物化石可以( )
A. 重現(xiàn)海陸變化的格局 B. 判斷古氣候分布規(guī)律
C. 推測古生物生存環(huán)境 D. 促進海洋生物的進化
圖是“大氣的垂直分層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0. 適宜飛機飛行的大氣層( )
A. 有若干電離層,方便通信 B. 空氣密度極低、近于真空
C. 天氣晴朗,大氣的能見度高 D. 氣溫上冷下熱、氣流平穩(wěn)
11. 對流層氣溫隨高度上升而降低,主要因為( )
A. 大氣對太陽輻射有削弱作用 B. 地面是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
C. 高山地區(qū)海拔高,空氣稀薄 D. 地面對太陽輻射有反射作用
2020年10月10日央視新聞消息,我軍新型保溫方艙(圖)亮相西藏。在室外溫度-40℃,海拔5000米以上地區(qū),可保障室內(nèi)溫度高于15℃,為一線官兵提供住宿、餐飲、衛(wèi)浴、電力、熱能等生活必需。該營房主要由屋頂太陽能面板、玻璃房和起居室三部分組成。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2. 該地保溫方艙室外溫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海拔高,大氣稀?、诖髿饽孑椛渥饔萌?br /> ③大氣吸收、存儲能量少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下列地理現(xiàn)象與保溫方艙的玻璃房原理一致的是( )
A. 東北地區(qū)深秋農(nóng)田的人造煙霧 B. 晴朗的天空常呈現(xiàn)蔚藍色
C. 華北地區(qū)春播時的地膜覆蓋 D. 夏季白天多云時不會太熱
碳足跡,它表示一個人或者團體的“碳耗用量”。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4. 若碳足跡變化較大時,幾乎不受影響的大氣受熱環(huán)節(jié)是( )
A. a B. b C. c D. d
15. 能使c作用增強的是( )
①深秋的云霧天氣②冬天的晴朗夜晚
③火山噴發(fā)④焚燒農(nóng)作物秸稈
⑤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A. ①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⑤
圖為某城市雨水公園雨水收集系統(tǒng)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6. 該收集系統(tǒng)影響最明顯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是( )
A. 蒸發(fā) B. 水汽輸送 C. 降水 D. 地表徑流
17. 關于雨水公園對城市環(huán)境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①增強熱島效應②減輕城市內(nèi)澇
③有效控制雨水徑流污染④提供工業(yè)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⑤
18. 該系統(tǒng)未能在我國吐魯番市得到普及使用的主要原因是( )
A. 投資大,成本過高 B. 雨水污染嚴重,無法利用
C. 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D. 氣候干旱,利用效率低
讀“我國部分海域5月中旬表層海水溫度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19. 圖中( )
A 海水溫度大致由東向西升高 B. 海水溫度大致由南向北降低
C. 受海陸分布影響等溫線南北延伸 D. 受太陽輻射影響等溫線發(fā)生彎曲
20. 受海水溫度影響( )
A. 黃海海域大力發(fā)展熱帶魚類養(yǎng)殖 B. 長江口以北海域更易生成臺風
C. 青島海濱浴場開放時間比廈門短 D. 南海海域結冰期比渤海長
讀圖“南美洲局部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1. 圖示洋流是( )
A. 寒流,自低緯向高緯流 B. 暖流,自高緯向低緯流
C. 暖流,自南向北流動 D. 寒流,自南向北流動
22. 該洋流減弱可能導致( )
A. 沿岸的氣候變干變冷 B. 沿岸熱帶雨林更茂盛
C. 附近漁場的產(chǎn)量減少 D. 海洋污染物擴散加快
熟化是通過耕種、定向培育,將自然土壤轉(zhuǎn)變成適合農(nóng)作物生長且肥沃土壤的過程。我國東北的黑土、南方的紅壤經(jīng)熟化都可成為水稻土。圖為自然土壤與水稻土剖面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3. 與自然土壤相比,水稻土( )
A. 枯枝落葉層增厚 B. 不含腐殖質(zhì) C. 母巖層缺失 D. 結構更復雜
24. 經(jīng)過熟化,水稻土的結構特點及功能發(fā)生的變化表現(xiàn)為( )
A. 表土層軟糊,提供了農(nóng)作物扎根立足條件
B. 耕作層深厚,使土壤成為可持續(xù)利用的資源
C. 犁底層緊實,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
D. 母巖層較薄,阻斷了有機界與無機界的聯(lián)系
沙柳為沙漠植物,枝條叢生,不怕沙壓,根系發(fā)達,萌芽力強。如圖為某同學拍攝的景觀照片,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5. 照片拍攝地最可能位于( )
A. 云貴高原 B. 內(nèi)蒙古高原 C. 四川盆地 D. 長江中下游平原
26. 圖示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突出特征為( )
A. 氣候干旱 B. 河流徑流量大 C. 土壤肥沃 D. 植被覆蓋率高
27. 大規(guī)模種植沙柳對該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的突出作用是( )
A. 涵養(yǎng)水源 B. 防風固沙 C. 保持水土 D. 凈化空氣
2021年10月13日,臺風“圓規(guī)”在海南省沿海登陸。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8. 臺風“圓規(guī)”登陸時,當?shù)氐奶鞖猬F(xiàn)象是( )
A. 陰雨連綿 B. 低溫暴雪 C. 狂風暴雨 D. 晴朗干燥
29. 臺風來臨時,當?shù)鼐用駪扇〉暮侠肀転拇胧┦牵? )
A. 去商場購買物資 B. 到海邊空曠地區(qū)集結
C. 向低平地區(qū)疏散 D. 在堅固的建筑內(nèi)躲避
30. 實時監(jiān)測臺風移動路徑主要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A. 遙感技術 B. 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 C. 數(shù)字地球 D. 地理信息系統(tǒng)
二、非選擇題(共40分)本部分共4大題,共40分。
31. 下圖為“天體系統(tǒng)示意圖”,表為“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質(zhì)比較表”。讀圖表,回答下列問題。

下表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質(zhì)比較表
行星
距太陽(地球=1)
體積(地球=1)
赤道半徑(千米)
水星
0.387
0.056
2440
金星
0.723
0.856
6050
地球
1.00
1.00
6378
火星
1.52
0.15
3395
木星
520
1316.00
71400
土星
9.50
745.00
6000
天王星
19.20
65.20
25900
海王星
30.10
57.10
24750
(1)圖中天體系統(tǒng)共有_______級,其中比太陽所在天體系統(tǒng)高一級的是銀河系和_______(填寫乙代表的天體系統(tǒng)名稱)。
(2)圖中丙代表的天體是________,與其距離最近的行星是_______.
(3)描述丙在太陽系中的位置特點__________.
(4)目前,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天體。按照相互關系,將下列字母填在數(shù)字橫線上,完成下圖。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a.地表溫度的日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幅度不大
b.比較穩(wěn)定的太陽光照
C.有適合生物呼吸的氧氣
d.日地距離適中
32. 圖為“水循環(huán)示意圖和某地地貌景觀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水循環(huán)發(fā)生的領域來看,圖中所示的水循環(huán)類型是____循環(huán),圖中序號對應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正確的是____(雙項選擇題)。
A.③——水汽輸送B.④——植物蒸騰C.⑤——降水D.⑦——地表徑流
(2)水循環(huán)對人類活動重要的地理意義是____(雙項選擇題)。
A. 吸收、轉(zhuǎn)化和傳輸太陽輻射能 B. 促使全球各地的水量保持遞增
C. 使陸地徑流增多海洋蒸發(fā)減少 D. 不斷的塑造地表形態(tài)
(3)圖展示的地貌類型為____,圖中序號①、②分別對應的地貌名稱是____、____。
(4)人類可以利用水循環(huán)原理改變地表徑流的時空分布,趨利避害。請從不同角度舉例說明。____。
33. 圖為我國某年11月18日部分地區(qū)短時近地面氣壓與降水量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此時北京地區(qū)的氣壓值范圍在____百帕之間。
(2)只考慮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銀川此時的風向為____。
(3)在圖中畫出上海的風向____,與上海相比,此時呼和浩特的風力較____(大/小),判斷的理由是____。
(4)此時出現(xiàn)50mm以上降水的省份有陜西____等。此時北方地區(qū)雨帶分布主要呈____(單項選擇題)延展。
A.南北方向B.東西方向C.東北—西南方向D.西北—東南方向
34.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萬峰林位于貴州省,景觀奇特,峰、龍、坑、縫、林、湖、泉、洞八景分布廣泛??胺Q中國錐狀喀斯特博物館。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記中寫道:“從立之峰,磅礴數(shù)千里,為西南奇勝”。

(1)圖1四種地貌景觀中,最有可能是萬峰林地貌景觀的是____(填序號),描述該喀斯特地貌景觀特點的角度有____,____等。
(2)與萬峰林地貌景觀形成密切相關自然要素主要有____、____等,該地貌景觀的形成過程依次為圖3中的____(單項選擇題)。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3)圖2甲地區(qū)典型的地貌景觀最有可能是圖1中____(填序號),該地貌景觀的主要特點是____(單項選擇題)。
A.千溝萬壑,地表支離破碎B.冰川廣布,河流眾多C.奇峰林立,地下溶洞發(fā)育D.地勢平坦,土壤肥沃
(4)圖2乙地區(qū)典型的地貌景觀最有可能是圖1中____(填序號),塑造該地貌景觀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單項選擇題)。
A.流水侵蝕B.海浪侵蝕C.冰川堆積D.風力侵蝕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共60分,本部分共有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題詳解】
天體是宇宙空間中運行的一切物質(zhì)的總稱,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天宮空間站都是運行在太空的人造天體,B正確;太陽光是太陽輻射,并不在太空中按照軌道運行,不是天體,A錯誤;云朵在地球大氣層的對流層中,不在太空中,也不在軌道上運行,不是天體,C錯誤。待起飛的地面飛機也不在宇宙空間,不是天體,C錯誤。故選B。
【2題詳解】
問天實驗艙艙外大氣非常稀薄,接近真空,所以無高壓,無強風,②③錯誤。艙外大氣稀薄,太陽輻射非常強,溫度達到1500℃,此外還有空間物質(zhì)的輻射,所以航天服應耐高溫、防輻射,①④正確。故選C。
【3題詳解】
空間站與地面通訊通過短波通信聯(lián)系,耀斑和太陽風等太陽活動會對電離層產(chǎn)生強烈干擾,從而對通訊造成影響,A正確。太陽輻射是以電磁波形式釋放的能量,不會對電離層造成影響,B錯誤?;鹕交顒雍偷貧み\動主要對巖石圈和大氣圈造成影響,CD錯誤。故選A。
【點睛】太陽耀斑影響空間飛行,使人造衛(wèi)星等空間飛行器的軌道發(fā)生改變;影響通信,可能嚴重吸收短波通信的最高可用頻率;影響廣播信號,廣播信號會變得雜亂,無法收聽等。
4. 【答案】A
【解析】
【詳解】材料記載的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現(xiàn)象是太陽黑子活動,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在太陽大氣層的光球?qū)樱驗楹谧訁^(qū)域溫度較低,所以看起來顏色較暗,A正確;日食不是太陽活動,B錯誤;日珥是在太陽的色球?qū)由袭a(chǎn)生的一種非常強烈的太陽活動,像是太陽面的“耳環(huán)"一樣,C錯誤;耀斑發(fā)生在太陽大氣的色球?qū)樱窃龃笤隽恋陌邏K,D錯誤。故選A。
【答案】5. A 6. C 7. D
【解析】
【分析】
【5題詳解】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陸殼厚,洋殼薄,此次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因此地震的震源位于地殼部分。圖中①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為地殼,A正確;②為莫霍界面以下,為地幔層,B錯誤;③位于地下2900千米深處,橫波完全消失,縱波波速突然下降,為古登堡面,C錯誤;④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橫波不能通過,縱波波速較慢,可能為液態(tài),是外核,D錯誤。故選A。
6題詳解】
地震發(fā)生時產(chǎn)生的地震波中,縱波速度快,一般先到達,縱波使物體上下顛簸,一般建筑物不會馬上倒塌;橫波傳播速度慢,后到達,橫波使建筑物左右搖晃,引起建筑物倒塌,這期間的間隔約12秒,成為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因此“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jù)是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存在差異,C正確;地震發(fā)生時上傳到地上的傳播介質(zhì)不存在差異,與傳播介質(zhì)差異無關,A錯誤;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不同人不一樣,不可能都是黃金12秒,B錯誤;建筑物的抗震系數(shù)也不相同,也不能用來做為黃金12秒的確定依據(jù),D錯誤。故選C。
【7題詳解】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地震發(fā)生時,往教室中間集中,墻體倒塌或者屋頂?shù)袈淙菀自覀?,應往墻角或有硬物遮擋的下面躲藏,A錯誤;家中應該備有應急救援包,B錯誤;震后不要立即往家跑,有可能有危墻,或者余震等,C錯誤;參加地震應急演練,提高應急防災能力和意識,D正確。故選D。
【點睛】震的能量以波動的方式向外傳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縱波(P波)和橫波(S波)之分。縱波的傳播速度較快,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均能傳播;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地震波在不同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經(jīng)過不同介質(zhì)的界面時,還會發(fā)生反射和折射現(xiàn)象。科學家利用地震波的上述性質(zhì),通過對地震波的精確測量,“透視”了地球內(nèi)部的結構。由于縱波的傳播速度較快,而且質(zhì)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一致,所以地震發(fā)生時,先感到上下顛簸;而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而且質(zhì)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所以地震發(fā)生時,后感到左右搖晃。
【答案】8. B 9. C
【解析】
【8題詳解】
讀材料可知,三葉蟲化石出現(xiàn)在距今 3.65億年,由圖可知,距今5.41億年~距今2.5217億年期間是古生代,因此可以判斷三葉蟲生活的地質(zhì)年代是古生代,B正確,排除ACD。故選B。
【9題詳解】
研究三葉蟲等古生物可以推斷古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C正確;化石是生物的遺體或遺跡,不能重現(xiàn)海陸變化的格局、不能由此判斷古氣候分布規(guī)律,AB錯誤;研究三葉蟲等古生物化石能夠確定地層的時代和順序,不能促進海洋生物的進化,D錯誤。故選C。
【點睛】在掌握生物進化與環(huán)境演變簡史中,重點抓住以下幾條線索:1、時間變化: 前寒武紀→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2、動物演變: 動物孕育、萌芽和發(fā)展的初期階段(前寒武紀)→古生代:早期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中期魚類時代,后期兩棲動物時代→中生代爬行動物時代→新生代哺乳動物時代,新生代第四紀出現(xiàn)了人類。3、植物變化:前寒武紀海生藻類時代→古生代陸地蕨類植物時代→中生代裸子植物時代→新生代被子植物時代4、地質(zhì)環(huán)境變遷 :前寒武紀(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一片廣闊海洋→現(xiàn)在陸地的位置仍大部被海洋所占據(jù)。古生代:地殼發(fā)生劇烈變動,反復上升和下沉。中后期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的雛形基本形成,我國東北、華北抬升成陸地。中生代:陸地面積空前擴大。環(huán)太平洋地帶地殼運動劇烈,形成高大山系,也帶來豐富的金屬礦產(chǎn)。新生代:發(fā)生了一次規(guī)模巨大的造山運動,現(xiàn)在世界上的許多高山是在這次運動中造成的,由此形成現(xiàn)代地貌格局及海陸分布。
【答案】10. C 11. B
【解析】
【10題詳解】
由圖中可得,飛機飛行的大氣層是平流層,平流層無云雨現(xiàn)象,天氣晴朗,大氣的能見度高,C正確。高層大氣有若干電離層,空氣密度很小,接近星際空間,AB錯誤。平流層上部熱下部冷,不易形成對流,D錯誤。故選C。
【11題詳解】
對流層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地面輻射,海拔越高,吸收地面輻射的熱量越少,故對流層氣溫隨高度上升而下降,B正確。大氣對太陽輻射有削弱作用,但對流層大氣不是主要通過吸收太陽輻射增溫,A錯誤。高山地區(qū)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逆輻射弱,氣溫低,C錯誤。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較少,D錯誤。故選B。
【點睛】平流層的大氣上部熱、下部冷,不易形成對流,以平流運動為主。水汽和雜質(zhì)含量很少,無云雨現(xiàn)象,大氣的能見度高,適合航空飛行。
【答案】12. A 13. C
【解析】
【12題詳解】
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氣稀薄,大氣逆輻射作用弱,保溫作用差,室外溫度低,①②正確;該地海拔高,大氣稀薄,大氣吸收、存儲的能量少,③正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不是室外溫度低的原因,④錯誤,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3題詳解】
保溫方艙玻璃房在白天可以讓太陽輻射進入,讓房內(nèi)充分吸收熱量,同時阻止與房外的熱量交換,減少房內(nèi)熱量的散失,該原理與華北地區(qū)春播時的地膜覆蓋一致,C正確;東北地區(qū)深秋農(nóng)田的人造煙霧,通過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輻射,并以大氣逆輻射的形式將熱量還給地面,對地面起保溫作用,A錯誤;晴朗的天空常呈現(xiàn)蔚藍色,是大氣對太陽輻射中可見光中波長較短的藍紫光散射的結果,B錯誤;夏季白天多云時,云層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少,故氣溫較低,不會太熱,D錯誤。故選C。
【點睛】太陽輻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大氣的受熱過程中大氣對太陽輻射具有削弱作用,對地面具有保溫作用。大氣對太陽輻射進行吸收、反射、散射,從而使到達地面的 能量大為減少;大氣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并通過大氣逆輻射將熱量還給地面,對地面起保溫作用。
【答案】14. A 15. A
【解析】
【14題詳解】
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a、b、c 、d四個箭頭分別表示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云層反射的太陽輻射、大氣逆輻射和地面長波輻射。若全球碳足跡增大, 則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a不會出現(xiàn)明顯變化,A正確;云層反射的太陽輻射b會少許增強,B錯誤;二氧化碳增多會導致大氣逆輻射c增強,C錯誤;二氧化碳增多保溫作用增強,地面可以保存更多的熱量,地面輻射會增強,D錯誤。故選A。
15題詳解】
根據(jù)上題分析可知,c為大氣逆輻射,云霧、火山灰、云團、二氧化碳和小顆粒都能夠使大氣逆輻射增強,深秋的云霧天氣、火山噴發(fā)、焚燒農(nóng)作物秸稈、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都能使大氣逆輻射增強,故①③④⑤正確;冬季晴朗夜晚的水汽含量較少,大氣逆輻射作用較弱,②錯誤。故選A。
【點睛】晴朗的夜晚,天空沒有云,大氣逆輻射弱,地面輻射的熱量散失大,這樣的夜晚地面氣溫很低,容易出現(xiàn)霜凍。寒冬里人造煙幕能起到防霜凍作用,人造煙幕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水汽、塵埃,能強烈地吸收地面輻射,從而增強大氣逆輻射,減少夜晚地面輻射損失的熱量,對地面起到保溫的作用,所以可以預防霜凍。
【答案】16. D 17. B 18. D
【解析】
【16題詳解】
雨水收集再利用,可減小地面雨水聚集量,故影響最明顯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是地表徑流,D正確;雨水被收集再利用,普遍是存在管道之中,有部分進入到荷花池,中途也會影響到蒸發(fā)環(huán)節(jié),但并不顯著,A錯誤;水汽輸送主要是在高空氣壓差產(chǎn)生的水汽水平輸送,該處的雨水收集對水汽輸送沒有影響,B錯誤;城市活水公園主要是收集降水,但并不會直接影響到大氣的降水,C錯誤;故選D。
【17題詳解】
該系統(tǒng)提高了雨水的收集、凈化和利用效率,增加了雨水的下滲,有利于減輕城市內(nèi)澇;該系統(tǒng)同時實現(xiàn)了雨水和城市污水的分流,有利于控制雨水徑流污染,②③正確;活水公園建造了景觀魚眼、荷花池等,有利于改善城市環(huán)境,減輕了熱島效應,①錯誤;活水公園的水都是用于景觀建造,而工業(yè)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是通過分流井分流出去的,④錯誤;故選B。
【18題詳解】
吐魯番位于西北內(nèi)陸,氣候干旱,降水稀少,不適宜該系統(tǒng)普及,D正確、B錯誤;該系統(tǒng)還有利于改善環(huán)境,是一舉多得的舉措,投資大,成本高并不能成為不普及的主要原因,A錯誤;該系統(tǒng)技術要求較低,C錯誤;故選D。
【點睛】水循環(huán)的意義:①維護全球水量平衡;②使陸地淡水資源不斷更新;③促使地球各圈層及陸地海洋之間物質(zhì)和能量的遷移;④影響全球氣候和生態(tài),塑造地表形態(tài)。
【答案】19. B 20. C
【解析】
【19題詳解】
讀圖可知,海水溫度大致由南向北降低,A錯誤,B正確;受太陽輻射影響等溫線東西延伸,南北更替,C錯誤;受海陸分布影響,等溫線發(fā)生彎曲,D錯誤。故選B。
【20題詳解】
讀圖可知,黃海海域地處溫帶海域,水溫在15℃左右,不適合發(fā)展熱帶魚類養(yǎng)殖,A錯誤;長江口以南海域,海水溫度較高,更易生成臺風,B錯誤;青島海濱浴場所在緯度比廈門高,開放時間比廈門短,C正確;南海海域位于熱帶地區(qū),海水不結冰,渤海位于溫帶海區(qū),緯度較高,海水結冰期較長,D錯誤。故選C。
【點睛】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包括緯度、深度、鹽度、洋流、海域封閉程度等。
【答案】21. D 22. C
【解析】
【21題詳解】
讀“南美洲局部示意圖”,圖示洋流位于南美洲中低緯度大陸的西岸,為秘魯寒流,BC錯誤。自南向北流動,自較高緯向較低緯流,C錯誤,D正確。故選D。
【22題詳解】
離岸風吹拂海水,深層海水上泛,帶來鹽類物質(zhì),形成大漁場;若秘魯寒流勢力減弱,說明上泛物質(zhì)減少,漁場減產(chǎn),C正確。秘魯寒流勢力減弱,沿岸的氣溫較溫暖,降水較多,氣候變濕潤,A錯誤。秘魯寒流沿岸沒有熱帶雨林,B錯誤。秘魯寒流勢力減弱,海洋污染擴散速度減緩,D錯誤。故選C。
【點睛】洋流即海流,也稱洋面流,是指海水沿著一定方向有規(guī)律的具有相對穩(wěn)定速度的水平流動,是從一個海區(qū)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個海區(qū)大規(guī)模的非周期性的運動,是海水的主要運動形式。
【答案】23. D 24. C
【解析】
【23題詳解】
水稻土主要種植水稻,沒有枯枝落葉層,自然土壤上有植被,A錯;由材料知,熟化是通過耕種、定向培育,將自然土壤轉(zhuǎn)變成適合農(nóng)作物生長且肥沃的土壤的過程。因此水稻土應該富含腐殖質(zhì),肥力水平應該是比較高的,B錯;讀圖可知,二者都有母巖層,C錯;比較自然土壤和水稻土的土壤剖面圖,可以看出水稻土的剖面結構更復雜,D對。故D項正確。
【24題詳解】
表土層軟糊,不利于農(nóng)作物扎根立足,反而容易受大風和雨澇影響產(chǎn)生倒伏,故A項錯誤。土壤耕作層即使再深厚,如果人類不合理開發(fā)利用土地,肥沃的土壤也會退化,甚至演變成荒漠化土地,故B項錯誤。對比自然土壤剖面,水稻土缺少了淋溶層,而多一個犁底層,推測可能是由于犁底層緊實,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故C項正確。生物是影響土壤發(fā)育的最基本的最活躍的因素,是土壤有機質(zhì)的來源,生物循環(huán)使營養(yǎng)元素在土壤表層富集,建立起有機界與無機界的聯(lián)系通道,從而使土壤圈成為聯(lián)系有機界和無機界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母巖層厚薄對此不產(chǎn)生影響,故D項錯誤。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C。
【點睛】水稻土是指發(fā)育于各種自然土壤之上、經(jīng)過人為水耕熟化、淹水種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這種土壤由于長期處于水淹的缺氧狀態(tài),土壤中的氧化鐵被還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亞鐵,并隨水在土壤中移動,當土壤排水后或受稻根的影響(水稻有通氣組織為根部提供氧氣),氧化亞鐵又被氧化成氧化鐵沉淀,形成銹斑、銹線,土壤下層較為粘重。
【答案】25. B 26. A 27. B
【解析】
【25題詳解】
沙柳用于作北方防風沙的主力,是“三北防護林”的首選之一,選項中只有內(nèi)蒙古高原地區(qū)土地荒漠化嚴重,需要沙柳進行防風固沙,B正確;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qū)屬于南方地區(qū),氣候濕潤土地荒漠化程度較輕,且沙柳屬于耐旱灌木,而南方地區(qū)植被類型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ACD錯誤。本題應選B。
【26題詳解】
根據(jù)題干可知,沙柳為沙漠植物,主要生長在我國西北干旱地區(qū),氣候干旱,A正確;氣候干旱降水較少,河流流量小,B錯誤;沙漠中因缺水,故植被覆蓋率低,而植被覆蓋率低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較少,土壤較貧瘠,CD錯誤。本題應選A。
【27題詳解】
據(jù)圖可知,圖示地區(qū)氣候干旱,地表裸露,風力強勁,多風沙活動,沙柳可以增加地表摩擦力,減小風速,達到防風固沙的作用,B正確;由于該地區(qū)氣候干旱,降水較少,種植沙柳對當?shù)氐暮B(yǎng)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比較有限,AC錯誤;該地區(qū)人口稀少,大氣污染程度較輕,且沙柳種植的密度較小,凈化空氣作用較小,D錯誤。本題應選B。
【點睛】生物治沙又常稱植物治沙,是通過封育、營造植物等手段,達到防治沙漠、穩(wěn)定綠洲、提高沙區(qū)環(huán)境質(zhì)量和生產(chǎn)潛力的一種技術措施。依據(jù)沙漠化發(fā)展程度和治理目標,植物治沙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人工植被或恢復天然植被以固定流動沙丘。
【答案】28. C 29. D 30. A
【解析】
【28題詳解】
臺風為熱帶海洋發(fā)生的強烈熱帶氣旋,其帶來的危害主要是狂風、暴雨、風暴潮,C正確;臺風過境時,降水強度大,A錯誤;海南為熱帶氣候,不會形成降雪,B錯誤;臺風為熱帶低壓,氣流上升,多形成強降水,D錯誤,選C。
【29題詳解】
臺風來臨時常伴隨狂風和暴雨,居民應盡量不要外出,最好在堅固的建筑物內(nèi)躲避,A錯誤,D正確;海邊可能發(fā)生風暴潮危害,強降雨可能使低平地區(qū)被淹沒,BC錯誤,選D。
【30題詳解】
遙感可以實時監(jiān)測自然災害,A正確;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主要作用為定位和導航,B錯誤;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主要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管理和分析,不能實時監(jiān)測,D錯誤;數(shù)字地球?qū)⒂嘘P地球上每一點的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標加以整理,然后構成一個全球的信息模型,C錯誤,選A。
【點睛】地理信息技術的判斷:(1)“點”與“面”判斷GP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導航。它的最大特點是工作對象是一個“點”或“多個點”,明顯區(qū)別于RS和GIS技術的工作對象-“面”。在“3S”技術中選取適當手段時,要看其工作對象是“點”還是“面”,如果是“點”則選用“GPS”,如果是“面”則選用RS或GIS。(2)“想”與“看”區(qū)分RS、GIS,GIS是地圖的延伸,主要功能是進行空間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處理。對“事象”的發(fā)展變化進行預測、評估、需要計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選GIS。RS是人的視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選用RS。
二、非選擇題(共40分)本部分共4大題,共40分。
31. 【答案】 ①. 四 ②. 河外星系 ③. 地球 ④. 金星 ⑤. 地球是圍繞太陽公轉(zhuǎn)的八大行星中,位于金星和木星之間,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 ⑥. b ⑦. d ⑧. a ⑨. c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天體系統(tǒng)示意圖和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質(zhì)比較表為材料,設置四道小題,涉及天體系統(tǒng)及層次、太陽系中的行星及分布、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等相關內(nèi)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
【詳解】(1)讀圖可知,圖中共有總星系、河外星系和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等四級天體系統(tǒng)。其中比太陽所在天體系統(tǒng)高一級的是銀河系和河外星系。
(2)圖中顯示,丙天體旁邊有月亮環(huán)繞,因此丙代表的天體是地球,根據(jù)太陽系中行星分布特征及表中信息判斷,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3)丙為地球,根據(jù)表格中距太陽遠近判斷,地球是在繞太陽公轉(zhuǎn)的八大行星中,位于金星和木星之間,從距太陽的遠近來看成,地球是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
(4)目前,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天體。按照圖中地理事物的相互關系判斷,圖中①表示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條件之一,應為比較穩(wěn)定的太陽光照,即b;圖中②表示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特點之一,導致具有適宜的溫度,因此應為日地距離適中,即d;圖中③表示由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的周期適中引起的生命存在的條件,因此應為地表溫度的日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幅度不大,即a;圖中④表示由體積和質(zhì)量適中導致的生命存在的條件,應為有適合生物呼吸的氧氣,即c。
32. 【答案】(1) ①. 海陸間 ②. AC (2)AD
(3) ①. 河流地貌 ②. 沖積扇 ③. 三角洲
(4)改變地表徑流的時間分布:修建水庫;
改變地表徑流的空間分布:跨流域調(diào)水。(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解析】
【分析】本題以“水循環(huán)示意圖和某地地貌景觀圖”為材料,設置4道小題,涉及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類型、河流地貌、人類活動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等相關內(nèi)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閱讀示意圖分析問題的能力。
【小問1詳解】
圖中的水循環(huán)涉及的空間包括海洋和陸地,海洋上的水汽蒸發(fā)到達空中,再通過水汽輸送的方式到達陸地上空,最后通過降水的方式到達陸地,陸地再以徑流的方式歸還海洋,屬于海陸間循環(huán)。圖中③是水汽輸送,④是蒸發(fā),⑤是降水,⑥是植物蒸騰,⑦是地下徑流。因此AC選項正確。
【小問2詳解】
水循環(huán)的蒸發(fā)、降水環(huán)節(jié)需要吸收和釋放太陽輻射能,水循環(huán)能將儲存的太陽輻射能帶到陸地或海洋,A選項正確;水循環(huán)能夠使得全球水保持循環(huán),不能保持遞增,B選項錯誤;陸地水量以徑流的方式增多的同時也在以徑流的方式減少、海洋水量以蒸發(fā)的方式減少的同時也在以降水、徑流匯入的方式增多,C選項錯誤;水循環(huán)過程中塑造了峽谷、U形型谷、沖積扇、三角洲等地表形態(tài),D選項正確。綜上所述,本題選AD選項。
【小問3詳解】
圖中展示的地貌是由河流侵蝕和堆積形成的,屬于河流地貌;①地貌形成于河流流出山口進入平原地區(qū),呈扇狀堆積,判斷為沖積扇;②地貌形成于河流匯入海洋處,呈三角形堆積,判斷為三角洲。
【小問4詳解】
修建水庫能夠?qū)⒌乇韽搅髫S富時的水資源儲存起來,以備水資源不足時使用,改變了地表徑流的時間分布;跨流域調(diào)水能夠?qū)⑺Y源豐富地區(qū)的水通過改變地表徑流流向的方式輸送到水資源貧乏的地區(qū),以供水資源貧乏地區(qū)的人們使用。
33. 【答案】(1)1007.5-1010 (2)西北
(3) ①. 1 ②. 大 ③. 呼和浩特等壓線更加密集
(4) ①. 山東、遼寧 ②. C
【解析】
【分析】本題以部分地區(qū)短時近地面氣壓與降水量分布圖為背景,設置4道題目,知識點涉及等壓線的判讀、近地面風向判斷等內(nèi)容,考查學生地理知識的遷移與調(diào)動能力,蘊含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通過閱讀等壓線圖,可知每兩條等壓線相差2.5hPa,所以此時北京地區(qū)氣壓值范圍在1007.5-1010百帕之間。
【小問2詳解】
近地面風向與水平氣壓梯度力斜交(大約30°-45°),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銀川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為自西向東,那么近地面風向向右偏30-45°,銀川的風向為西北風。
【小問3詳解】
首先,確定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與等壓線方向,然后向右偏30-45°,就能繪制出上海的風。

等壓線越密集,意味著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那么風力越大,與上海相比,此時呼和浩特的風力較大,因為呼和浩特的等壓線較上海密集。
【小問4詳解】
閱讀降水量分布圖,可知此時出現(xiàn)50mm以上降水的省份有陜西、山東、遼寧等省份,從圖中深色區(qū)域的走向可知,北方地區(qū)雨帶分布主要呈東北—西南方向,C正確,ABD錯誤。故選C。
34. 【答案】(1) ①. ① ②. 地表崎嶇 ③. 多溶洞
(2) ①. 石灰?guī)r ②. 高溫多雨 ③. B
(3) ①. ④ ②. A
(4) ①. ② ②. D
【解析】
【分析】本題以萬峰林為情境,設置四道小題,考查典型的地貌景觀與形成過程等知識點,重點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以及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學科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①為峰林地貌,②為雅丹地貌,③為海蝕地貌,④具有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tài),為黃土高原,所以圖1四種地貌景觀中最有可能是萬峰林地貌景觀的是①,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嶇,多溶洞,多地下漏斗。
【小問2詳解】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巖石為石灰?guī)r,在高溫多雨的地區(qū),流水溶蝕作用比較明顯,所以與萬峰林地貌景觀形成密切相關的自然要素主要有石灰?guī)r與高溫多雨,萬峰林地貌為流水溶蝕作用形成,故地表的巖石慢慢的被流水溶蝕掉,所以順序為圖示①③②④。
【小問3詳解】
甲位于黃土高原,流水侵蝕作用明顯,主要特點是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為圖示④。
【小問4詳解】
乙位于我國西北內(nèi)陸地區(qū),氣候干旱,風力侵蝕作用明顯,所以塑造該地貌景觀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風力侵蝕,典型地貌為雅丹地貌,為圖示②。

相關試卷

2022北京懷柔高二(上)期末地理(教師版):

這是一份2022北京懷柔高二(上)期末地理(教師版),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認真填寫姓名和考號,本試卷共8頁,共計100分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3北京通州高一(上)期末地理(教師版):

這是一份2023北京通州高一(上)期末地理(教師版),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該天體系統(tǒng)是, 太陽黑子相對數(shù)多的年份, 該化石所處的地質(zhì)年代是, 圖中, 黑白元鷲比一般的鳥更能適應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3北京順義高一(上)期末地理(教師版):

這是一份2023北京順義高一(上)期末地理(教師版),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3北京密云高一(上)期末地理(教師版)

2023北京密云高一(上)期末地理(教師版)

2023北京昌平高一(上)期末地理(教師版)

2023北京昌平高一(上)期末地理(教師版)

2022北京懷柔高一(上)期末地理(教師版)

2022北京懷柔高一(上)期末地理(教師版)

2020北京懷柔高一(上)期末地理含答案

2020北京懷柔高一(上)期末地理含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