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七校2023屆高三下學期三診(模)生物試卷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1、Ca2+-ATP酶亦稱鈣泵,它能催化質膜內側的ATP水解釋放出能量,驅動細胞內的Ca2+泵出細胞,由于其活性依賴于ATP與Mg2+結合,所以又稱(Ca2+、Mg2+)-ATP酶。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鈣泵Ca2+轉運的轉運速率會受到溫度影響
B.Mg2+常作為酶激活劑,因此PCR反應緩沖溶液中一般要添加Mg2+
C.鈣泵運輸Ca2+的過程伴隨載體蛋白的去磷酸化
D.載體蛋白磷酸化會導致其空間結構發(fā)生變化
2、圖甲、乙、丙為某一高等哺乳動物(基因型為AaBb)體內細胞分裂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細胞正常分裂可產(chǎn)生2種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B.甲細胞中A、a出現(xiàn)的原因與丙細胞中A、a出現(xiàn)的原因相同
C.細胞乙可由細胞甲分裂形成
D.雄激素與甲、乙細胞活動有關
3、當植物吸收了超出其自身所需的光能時,會出現(xiàn)光抑制現(xiàn)象,導致光合機構受到破壞,進而影響光合作用。PsbS蛋白是一種在光系統(tǒng)Ⅱ(PSII)與葉綠素結合的蛋白質,也是PSII的一種結構成分,在高等植物光保護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蒲腥藛T將棉花光合系統(tǒng)Ⅱ的PsbS基因導入煙草細胞內,培育了轉基因PsbS煙草植株,并在35℃處理下測定了野生型煙草植株(WT)與轉基因PsbS煙草植株(T)的凈光合速率(如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電子的最終受體物質是NADP+
B.類囊體膜內外的H+濃度差只是通過H+轉運形成的
C.在高溫條件下轉基因煙草植株的凈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煙草植株
D.棉花PsbS基因可能參與調控煙草植株的光合作用
4、人類有一種隱性遺傳病,其致病基因a是由基因A編碼序列部分缺失產(chǎn)生的。對下圖所示某家族成員1~6號分別進行基因檢測,得到如下條帶圖。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A.基因A產(chǎn)生基因a的變異屬于染色體變異
B.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上
C.成員5、6生出一個患病男孩的概率25%
D.成員7號基因型只有7種
5、蛋白D是某種小鼠正常發(fā)育所必需的物質,缺乏則表現(xiàn)為侏儒鼠。小鼠體內的A基因能控制該蛋白的合成,a基因則不能。A基因的表達受P序列(一段DNA序列)的調控,如圖所示。P序列在形成精子時會去甲基化,傳給子代能正常表達;在形成卵細胞時會甲基化(甲基化需要甲基化酶的參與),傳給子代不能正常表達。下列有關P序列A基因p序列A基因敘述錯誤的是( )
A.基因型為Aa的正常鼠,其A基因一定來自父本
B.侏儒雌鼠與侏儒雄鼠交配,子代小鼠不一定是侏儒鼠
C.基因型為Aa的雄鼠,其子代為正常鼠的概率為1/2
D.降低發(fā)育中的侏儒鼠甲基化酶的活性,侏儒癥狀都能一定程度上緩解
6、囊性纖維?。▎位蜻z傳?。┑陌l(fā)病機制是由于基因模板鏈中缺失了三個相鄰堿基,即AAA或AAG三個堿基。從而使CFTR載體蛋白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導致肺部功能異常,引發(fā)呼吸道疾病。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控制該載體蛋白合成的基因存在于所有細胞
B.推測苯丙氨酸的密碼子為AAA或AAG
C.該變異屬于基因突變
D.該病體現(xiàn)了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性狀
7、熱應激反應不僅會使雞的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改變,還會致其生長發(fā)育緩慢,產(chǎn)蛋率下降。在自然環(huán)境溫度范圍內,雞的體溫能維持在41.5±0.5℃這一恒定范圍。排卵前的基礎體溫可能比平時稍低,發(fā)情期體溫稍有升高,妊娠前半期的體溫略高于正常范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機體只能通過對流的方式進行散熱
B.機體處于發(fā)情期時產(chǎn)熱大于散熱
C.炎熱時,雞皮膚的熱覺感受器興奮,將興奮沿著傳入神經(jīng)傳到大腦皮層完成反射
D.雞體溫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過程中,信息分子包括激素和神經(jīng)遞質
8、動作電位一旦發(fā)生,可以沿著細胞膜傳播至整個細胞,其傳播實質是沿著細胞膜不斷的產(chǎn)生新的動作電位,保持其原有的波形和波幅度,這是動作電位的一個重要特征。動作電位可以在有髓(有髓鞘且髓鞘具有絕緣性)神經(jīng)纖維和無髓神經(jīng)纖維上進行傳導。其傳導示意圖如下,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動作電位在有髓神經(jīng)纖維上的傳導是跳躍式的,傳導速度比無髓神經(jīng)纖維快得多
B.動作電位形成的局部電流使得前方一定距離內的細胞膜的鈉離子通道大量開放,進而產(chǎn)生新的動作電位
C.動作電位在有髓神經(jīng)纖維傳導同樣的距離所需轉運的離子更多
D.動作電位在有髓神經(jīng)纖維上的傳導時沒有衰減·
9、蔗蟾蜍曾被某國引入,用來控制甘蔗園中的害蟲,但除控制害蟲外,蔗蟾蜍還能捕食多種動物。蔗蟾蜍本身有毒,在當?shù)仵r有天敵,且繁殖速度快,變異率高,幾十年來迅速擴散,已成為入侵物種,造成了生態(tài)災難。研究發(fā)現(xiàn),它們的進化速度驚人,已經(jīng)進化出長而有力的后腿,生存能力劇增。對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蔗蟾蜍只與害蟲等當?shù)貏游飼l(fā)生共同進化
B.長腿蔗蟾蜍與剛引進的蔗蟾蜍可能存在生殖隔離
C.自然選擇導致蔗蟾蜍種群長腿基因頻率增加
D.在某一段時間當?shù)卣狍蛤芊N群的增長曲線可能為“J”型
10、華南植物園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氫氣對水稻的各類生長素受體和各類抗氧化酶(逆境脅迫下抗氧化酶可迅速清除活性氧,以防對植物產(chǎn)生毒害)的基因表達具有顯著影響,且水稻含有氫化酶基因,能產(chǎn)生氫氣。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植物體中生長素有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和苯乙酸
B.氫氣可調節(jié)植物體內各種生長素和抗氧化酶的合成
C.氫氣對植物抵抗逆境脅迫具有重要作用
D.氫氣可能是一種重要的植物氣體信號分子
11、城市高架橋橋底空間光照和降水相對較少,汽車尾氣污染較重,管理維護頻率低,常為城市管理的“灰色地帶”。佛山市積極貫徹綠色發(fā)展理念,對橋底空間進行改造,將“橋下灰”轉變?yōu)榱恕吧鷳B(tài)綠”。在改造過程中,相關措施與原理不相匹配的是( )
A.選擇不同類型的植物搭配種植并合理布設,符合自生原理
B.選擇種植生長緩慢、長久不落葉、生長周期長的植物,符合循環(huán)原理
C.選擇種植耐陰、耐熱、耐旱、抗污染能力強的植物,符合協(xié)調原理
D.設置雨水收集系統(tǒng)用于植物澆灌,增設民眾游樂設施,符合整體原理
12、如下圖所示為重慶某林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循環(huán)示意圖,字母代表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部分組③②成分,①-⑥代表相應的生理過程或生產(chǎn)活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林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植物通過根系固著土壤,實現(xiàn)涵養(yǎng)水源的作用,體現(xiàn)了直接價值
B.圖中D為第五營養(yǎng)級
C.假定B中的能量不變,將D的食物(能量)比例由B:C=1:1調整為2:1(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傳遞給D的能量將是原來的1.375倍
D.碳循環(huán)過程中,碳元素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不同組成成分間只以CO2的形式進行傳遞。
13、老面是指饅頭發(fā)酵后剩下的含有酵母菌的生面團,可用于再次發(fā)酵。老面發(fā)酵與酵母發(fā)酵的基本原理相同,但由于老面中混有雜菌,在酵母菌將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后,部分酒精可進一步被氧化成醋酸,導致面有酸味。為了中和酸味,人們常往發(fā)面中加入適量食用堿,堿與醋酸發(fā)生反應的同時能產(chǎn)生CO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葡萄糖分解生成酒精的過程屬于放能反應
B.酒精氧化生成醋酸的過程能使面團變得膨松
C.老面發(fā)酵時有酸味可能是因為醋酸菌在有氧條件下將葡萄糖分解成醋酸
D.老面發(fā)酵時添加的食用堿可使面團更膨松
14、單克隆抗體在多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下圖是利用小鼠制備單克隆抗體的過程,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A.已免疫的小鼠脾臟中,每個脾B淋巴細胞可產(chǎn)生多種抗體,所以需要進行細胞篩選
B.可在無菌條件下采用電融合法誘導細胞融合
C.在特定培養(yǎng)基中篩選出的細胞M為雜交瘤細胞
D.經(jīng)過上圖細胞篩選過程之后的細胞還需進行進一步篩選
15、藥物敏感試驗旨在了解某病原微生物對各種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以指導臨床合理選用抗生素。紙片擴散法是試驗的常用方法,在紙片周圍會形成透明的抑菌圈。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抑菌圈越大,說明該病原微生物對該種抗生素敏感性越大
B.圖1中IV的抑菌圈中出現(xiàn)了部分菌落可能是該病原微生物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C.進行藥敏試驗,需使用涂布器將平板上布滿測試菌
D.接種后的平板在培養(yǎng)時的放置應如圖2中②所示,可以防止污染
二、讀圖填空題
16、大葉丹參的根莖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而被廣泛栽培。研究人員在馬尾松人工林林緣(LY)、林隙(LX)和林內(LN)3種生境下種植大葉丹參,測定3種生境下大葉丹參葉片的光合作用相關生理指標,研究結果如下表。請回答下列問題:
生境
郁閉度
光合有效輻射(PAR)/(μmol·m-2·s-1)
葉綠素含量/(mg·g-1)
類胡蘿卜素含量/(mg·g-1)
氣孔導度/(μmol·m-2.s-1)
胞間CO2濃度(μmol·m-2.s-1)
凈光合速率(μmol·m-2.s-1)
呼吸速率(μmol·m-2.s-1)
林苑(LY)
15%
590
1.2
1.9
0.05
322
3.5
1.2
林隙(LX)
50%
810
0.9
1.3
0.27
310
5
0.7
林內(LN)
75%
130
1.1
1.5
0.1
345
2.8
2.7
注:太陽輻射中對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譜成分稱為光合有效輻射(PAR),波長范圍在400~700nm。
(1)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的光為______,光合色素在光合作用過程中的作用______。
(2)據(jù)表數(shù)據(jù)分析,林內(LN)大葉丹參的光合色素含量較高,但凈光合速率低于林緣(LY)與林隙(LX)的原因______。
(3)據(jù)表數(shù)據(jù)分析,馬尾松人工林中種植大葉丹參的最適應生境為____(填“林緣(LY)”、“林隙(LX)”或“林內(LN)”),判斷的依據(jù)______。
(4)在馬尾松人工林中種植大葉丹參的生物學意義______。
17、效應淋巴細胞的活化形成需要兩種信號同時存在,即雙信號模型,信號之一由特定抗原與B細胞接觸而成為激活的第一信號。信號之二是呈遞細胞(如樹突狀細胞)攝取處理特異性抗原后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發(fā)生變化并與B細胞或細胞毒性T細胞結合,作為激活的第二信號(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
(1)在人體內具有攝取、處理及呈遞抗原能力的細胞,除樹突狀細胞外,還有____________等。
(2)圖中抗原信息的呈遞,其實是利用細胞膜上的____________(結構)實現(xiàn)細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癌癥患者的治療方案中,可注射淋巴因子增強效應T細胞的效應.樹突狀細胞具有強大的攝取、處理和呈遞抗原的功能,通過采集患者樹突狀細胞,體外大量培養(yǎng),使其獲得腫瘤抗原信息后再輸回患者體內,可大幅誘導加強細胞免疫,殺滅癌細胞。利用激活的樹突狀細胞與注射淋巴因子相比,優(yōu)勢是__________________,具有防止腫瘤復發(fā)的功效。
(4)人的角膜、妊娠的子宮等,能容忍外來的抗原而不產(chǎn)生排異反應,此現(xiàn)象被稱為“免疫赦免”。如圖是眼睛中房水對樹突狀細胞的作用研究結果,則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認為生產(chǎn)房水中的抑制物,可應用于____________(填“預防接種”“器官移植”或“消炎抗菌”)。
18、重慶的茶葉品種眾多,有老蔭茶、巴南銀針、重慶沱茶、永川秀芽、涪陵白茶等。蜘蛛在茶園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某科研團隊在不同類型的茶園中對蜘蛛個體數(shù)及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卮鹣铝袉栴}:
項目
有機茶園
無公害茶園
普通茶園
管理
不噴灑除草劑,每年采茶1次
每年噴灑除草劑2次,采茶4次
每年噴灑除草劑2次,采茶6次
蜘蛛個體數(shù)
1615
982
601
物種數(shù)
57
48
34
豐富度指數(shù)
7.72
6.83
5.22
(1)調查蜘蛛個體數(shù)的方法是______,統(tǒng)計茶園中物種數(shù)的兩種方法是______。
(2)蜘蛛捕食假眼小綠葉蟬、茶麗紋象甲、茶二叉蚜和黑刺粉虱等茶樹害蟲。蜘蛛捕食茶樹害蟲后,被捕食的害蟲體內有機物的能量去向是______。
(3)根據(jù)研究結果,從管理茶園的角度分析,有機茶園中蜘蛛個體數(shù)最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出2點)。研究發(fā)現(xiàn),有機茶園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有機質積累,土壤腐殖質的質量下降,試推測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4)普通茶園屬于過度開發(fā)茶園,周邊生態(tài)系統(tǒng)遭到嚴重破壞,最終形成單一茶園。普通茶園對農藥的依賴性大,綜合調查數(shù)據(jù),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的角度推測原因是______。
19、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是目前篩查新冠感染者最精準、有效、低成本的技術方式。核酸檢測主要用熒光定量RT-PCR技術,這種技術是RT-PCR技術與熒光定量PCR技術的結合。實時熒光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PCR)是通過熒光信號,對PCR進程進行實時檢測。由于在PCR擴增的指數(shù)時期,模板的Ct值和該模板的起始拷貝數(shù)存在線性關系,所以成為定量的依據(jù)。Ct值是產(chǎn)物熒光強度首次超過設定閾值時PCR所需的循環(huán)次數(shù)。實時熒光定量PCR所使用的熒光物質可分為兩種:熒光染料和熒光探針。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過量SYBR熒光染料,SYBR熒光染料非特異性地摻入DNA雙鏈后,發(fā)射熒光信號,而不摻入鏈中的SYBR染料分子不會發(fā)射任何熒光信號,從而保證熒光信號的增加與PCR產(chǎn)物的增加完全同步。為了進一步確保熒光檢測的就是靶DNA序列,人們又設計了TaqMan探針。TaqMan探針是一小段單鏈DNA,并且該單鏈DNA的5'和3'端帶有短波長和長波長兩個不同熒光基團。這兩個熒光基團由于距離過近,在熒光共振能量轉移作用下發(fā)生了熒光淬滅,因而檢測不到熒光。PCR反應開始后,發(fā)生一系列變化,熒光基因在激光下發(fā)出熒光(熒光探針檢測過程如下圖)。
(1)在檢測過程中,先采用RT-PCR技術將新冠病毒的核酸______(填寫過程)為對應的脫氧核糖核酸,再采用熒光定量PCR技術。
(2)利用熒光染料SYBR可以檢測PCR反應中獲得的全部雙鏈DNA,PCR產(chǎn)物的產(chǎn)量由______來反映;此方法的缺點是______。
(3)利用TaqMan探針檢測,TaqMan探針的設計依據(jù)是______。熒光基因發(fā)出熒光的原因是_____。每擴增一條DNA鏈,就有______個熒光分子形成。
(4)新冠病毒檢測除了利用核酸檢測以外,還可以通過抗原檢測和抗體檢測,其中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都可以通過鼻咽拭子采樣,而抗體檢測常通過______采樣。
三、實驗題
20、玉米(2n=20)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作物,雌雄同株異花授粉,頂生的花是雄花,側生的穗是雄花,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R/r和T/t可以改變玉米植株的性別,使雌雄同株轉變?yōu)榇菩郛愔?。利用雜種優(yōu)勢可提高玉米產(chǎn)量,雄性不育系在玉米雜交種生產(chǎn)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1)玉米雌雄同株的基因型一般為RRTT。當純合時,rrT_表現(xiàn)為雄株無雌花,rrtt使玉米植株雄花轉變?yōu)榇苹ū憩F(xiàn)為雌株,可產(chǎn)生卵細胞受精結出種子,如上圖所示。據(jù)此分析可知,基因______(填“R/r”或“T/t”)所在的染色體可視為“性染色體”,讓基因型為______的兩種親本雜交,后代中雄株和雌株比例是1:1。
(2)玉米的部分染色體易發(fā)生斷裂和丟失。玉米9號染色體短臂上三對與籽粒糊粉層顏色產(chǎn)生有關的等位基因位置關系如圖。其中G抑制顏色發(fā)生,g促進顏色發(fā)生;B促進發(fā)育成紫色,b促進發(fā)育成褐色;D為染色體斷裂位點基因。9號染色體短臂的斷裂丟失可以用玉米籽粒胚乳[3n=30,兩個極核(n+n)和一個精子(n)結合發(fā)育形成]的最外層——糊粉層的顏色進行判斷。將ggbbdd的母本與GGBBDD的父本進行雜交,得到F1玉米籽粒糊粉層顏色為______。若雜交得到F1糊粉層顏色為______,則F1部分胚乳細胞在D處發(fā)生了斷裂和丟失,表現(xiàn)為該性狀的原因是______。
(3)現(xiàn)有玉米雄性不育系甲與普通玉米雜交,獲得F1表現(xiàn)為可育,F(xiàn)1自交后代中可育與不育植株的比例約為3:1,據(jù)此判斷,該雄性不育性狀由______對等位基因控制。在F1自交后代中很難通過種子的性狀篩選出雄性不育系,需要在種植后根據(jù)雄蕊發(fā)育情況進行判斷篩選,但在田間拔除可育植株工作量很大。為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將育性恢復基因(M),花粉致死基因(e)和熒光蛋白基因(F)連鎖作為目的基因,與質粒構建成基因表達載體。利用農桿菌轉化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到甲中,經(jīng)篩選獲得僅在1條染色體上含有目的基因的雜合子乙,下圖中能表示乙體細胞中相關基因位置的是______。
參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根據(jù)題意可知,鈣泵轉運Ca2+的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從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分析,溫度會影響細胞膜的流動性進而影響物質運輸速率。從細胞呼吸角度分析,溫度會通過影響酶活性來影響細胞呼吸,進而影響細胞的能量供應,影響物質運輸速率,A正確;
B、真核細胞和細菌的DNA聚合酶都需要Mg2+激活。因此,PCR反應緩沖溶液中一般要添加Mg2+,B正確;
C、鈣泵運輸Ca2+的過程伴隨ATP的水解,ATP水解釋放的磷酸基團使載體蛋白磷酸化,C錯誤;
D、載體蛋白磷酸化導致其空間結構發(fā)生變化,使Ca2+結合位點轉向膜外側,將Ca2+釋放到膜外,因而運輸Ca2+過程中載體蛋白的轉運活性會發(fā)生改變,D正確。
故選C。
2、答案:D
解析:A、甲細胞由于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了交叉互換,正常分裂可產(chǎn)生4種不同基因型的配子,A錯誤;
B、甲細胞中A、a出現(xiàn)的原因是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了交叉互換,丙細胞中A、a出現(xiàn)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變,B錯誤;
C、細胞甲分裂而來的細胞應該是含Aa的染色單體和黑色的染色單體在一個細胞里面,而圖乙不是,C錯誤;
D、由于圖中甲細胞是細胞質均分裂,因此可能是雄性動物,因此雄激素可能與甲、乙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有關,D正確;故選D。
3、答案:B
解析:A、據(jù)圖所知,NADP+和電子、H+生成了NADPH,A正確;
B、類囊體膜內外的H+濃度差與水的光解有關,B錯誤;
C、據(jù)圖可知,在35℃處理下,轉基因PsbS煙草植株(T)的凈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煙草植株(WT),C正確;
D、由于在35℃處理下,轉基因PsbS煙草植株(T)的凈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煙草植株(WT),因此花PsbS基因可能參與調控煙草植株的光合作用,D正確;
故選B。
4、答案:C
解析:A、由題干可知,致病基因a是由基因A編碼序列部分缺失產(chǎn)生的,因此致病基因a的產(chǎn)生屬于基因突變,A正確;
B、若A、a位于常染色體上,由電泳條帶圖可知,1號個體基因型為AA,2號個體基因型為aa,則二者婚配后代3號、4號、5號個體基因型應全為Aa,與電泳圖中4號個體只含有A基因不符,因此A、a不位于常染色體上,B錯誤;
C、由上面分析可知,A、a不位于常染色體上;若為伴Y染色體遺傳,則4號基因型應與2號相同,與條帶圖不符;若位于X和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則1號基因型為XAXA,2號基因型為XaYa,則4號應該為XAYa,與電泳條帶圖中4號只有A基因不符,由此可推知其位于X染色體上,根據(jù)電泳條帶圖可知,5號個體基因型為XAXa,6號個體基因型為XAY,二者婚配生出一個患病男孩XaY的概率為1/4,C正確;
D、由上面分析可知,5號和6號基因型分別是XAXa和XAY,則二者婚配生下的女兒7號個體基因型可能是XAXa或XAXA,即兩種,D錯誤。故選C。
5、答案:D
解析:A、P序列在精子中是去甲基化,傳給子代能正常表達;在卵細胞中是甲基化,傳給子代不能正常表達,故基因型為Aa的正常鼠,其A基因一定來自父本,A正確;
B、若侏儒雌鼠(aa)與侏儒雄鼠(Aa,其中A基因來自母方)雜交,雄鼠的精子正常,后代中基因型為Aa的雌鼠生長發(fā)育均正常,故子代小鼠不一定是侏儒鼠,B正確;
C、P序列在形成卵細胞時會甲基化(甲基化需要甲基化酶的參與),傳給子代不能正常表達,在精子中是去甲基化,傳給子代能正常表達,基因型為Aa的雄鼠,可以產(chǎn)生A:a=1:1的精子,A基因能控制蛋白D的合成,a基因不能,因此子代為正常鼠的概率為1/2,C正確;
D、降低甲基化酶的活性,導致P序列甲基化程度降低,對A基因表達的抑制作用降低,從而使得發(fā)育中的小鼠侏儒癥狀(基因型為Aa)能一定程度上緩解,但基因型為aa的癥狀無法緩解,D錯誤。
故選D。
6、答案:B
解析:A、患者體內編碼CFTR蛋白的基因存在于所有的體細胞中,但只在肺泡壁細胞中表達,A正確;
B、由于基因模板鏈上缺失AAA或AAG三個堿基,導致缺少苯丙氨酸,所以編碼苯丙氨酸的密碼子為UUU或UUC,B錯誤;
C、由題意可知,該變異是基因中缺失三個相鄰堿基造成基因結構的改變,屬于基因突變,C正確;
D、CFTR載體蛋白相關基因發(fā)生突變后表達出的載體蛋白空間結構發(fā)生改變,無法發(fā)揮功能,該病體現(xiàn)了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性狀,D正確。
故選B。
7、答案:D
解析:A、機體散熱可通過對流、傳導、輻射和蒸發(fā)四種方式完成,A錯誤;
B、機體處于發(fā)情期時體溫稍有升高,但是產(chǎn)熱等于散熱,B錯誤;
C、將興奮沿著傳入神經(jīng)傳到大腦皮層,只涉及到感受器、傳入神經(jīng)和神經(jīng)中樞,沒有經(jīng)過完成的反射弧,不屬于反射,C錯誤;
D、雞體溫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方式是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涉及的信息分子包括激素和神經(jīng)遞質,D正確。
故選D。
8、答案:C
解析:A、有髓神經(jīng)纖維外包裹著髓鞘,髓鞘具有絕緣性,動作電位在有髓神經(jīng)纖維上的傳導是跳躍式的,傳導速度比無髓神經(jīng)纖維快得多,極大地加快了神經(jīng)沖動的傳導速度,A正確;
B、動作電位形成的局部電流使得前方一定距離內的細胞膜的Na+通道大量開放,Na+內流,造成膜兩側的電位表現(xiàn)為內正外負,形成動作電位,B正確;
C、動作電位在有髓神經(jīng)纖維上的傳導是跳躍式的,在髓鞘處沒有離子的轉運,因此動作電位在有髓神經(jīng)纖維傳導同樣的距離所需轉運的離子更少,C錯誤;
D、動作電位一旦發(fā)生,可以沿著細胞膜傳播至整個細胞,其傳播實質是沿著細胞膜不斷的產(chǎn)生新的動作電位,保持其原有的波形和波幅度,因此,動作電位在有髓神經(jīng)纖維上的傳導時沒有衰減,D正確。
故選C。
9、答案:A
解析:A、共同進化是指生物和生物之間、生物和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所以蔗蟾蜍不只與害蟲等當?shù)貏游飼l(fā)生共同進化,A錯誤;
B、蔗蟾蜍發(fā)生了進化,可能形成了新物種,故長腿蔗蟾蜍與剛引進的蔗蟾蜍可能存在生殖隔離,B正確;
C、由于腿長的蔗蟾蜍生存能力更強,自然選擇使得腿長的蔗蟾蜍保留下來,所以自然選擇導致蔗蟾蜍種群長腿基因頻率增加,C正確;
D、由題意可知蔗蟾蜍在當?shù)仵r有天敵,且繁殖速度快,在幾十年來迅速擴散,故其種群增長曲線可能在某段時間為“J”型,D正確。
故選A。
10、答案:B
解析:A、生長素在植物體內含量很少,植物體內具與吲哚乙酸(IAA)相同效應的物質還有苯乙酸(PPA)、吲哚丁酸(IBA)等,它們都屬于生長素。A正確;
B、根據(jù)題意可知,氫氣可調節(jié)植物體內各種生長素受體和抗氧化酶的合成,B錯誤;
C、逆境脅迫下抗氧化酶可迅速清除活性氧,以防對植物產(chǎn)生毒害,氫氣影響水稻各類抗氧化酶的合成,故氫氣對植物抵抗逆境脅迫具有重要作用,C正確;
D、水稻自身具有產(chǎn)生氫氣的作用,氫氣對植物的生理功能具有非常強大的調節(jié)效應,特別是對植物對抗不利環(huán)境因素中的作用,推測氫氣可能是一種重要的植物氣體信號分子,D正確。
故選B。
11、答案:B
解析:A、遵循自生原理的具體做法或要求是有效選擇生物組分并合理布設,要創(chuàng)造有益于生物組分的生長、發(fā)育、繁殖,以及它們形成互利共存關系的條件,故選擇不同類型的植物搭配種植并合理布設,符合自生原理,A不符合題意;
B、循環(huán)原理是指在生態(tài)工程中促進物質的遷移與轉化,既保證各環(huán)節(jié)物質遷移順暢,也保證主要物質或元素的轉化率高,故選擇種植生長緩慢、長久不落葉、生長周期長的植物,不符合循環(huán)原理,B符合題意;
C、協(xié)調原理是指生物與環(huán)境、生物與生物之間要協(xié)調與適應,選擇種植耐陰、耐熱、耐旱、抗污染能力強的植物,符合協(xié)調原理,C不符合題意;
D、整體原理是指遵從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規(guī)律,各組分之間要有適當?shù)谋壤紤]經(jīng)濟和社會的影響力,故設置雨水收集系統(tǒng)用于植物澆灌,增設民眾游樂設施,符合整體原理,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2、答案:C
解析:A、林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植物通過根系固著土壤,實現(xiàn)涵養(yǎng)水源的作用,體現(xiàn)了間接價值,A錯誤;
B、圖中的食物鏈有P→A→B→D和P→A→B→C→D,圖中D為第四、五營養(yǎng)級,B錯誤;
C、假定B中的能量不變,將D的食物(能量)比例由B:C=1:1調整為2:1(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當D的食物比例改變前,設傳遞給D的能量為x,則1/2x來自于B,1/2x來自于C,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需要B的能量為1/2x÷10%+1/2x÷10%÷10%=55x;當D的食物比例發(fā)生改變后,設傳遞給D的能量為y,則2/3y來自于B,1/3y來自于C,需要B的能量為2/3y÷10%+1/3y÷10%÷10%=40y;而B中的能量不變,則55x=40y,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傳遞給D的能量是原來的y÷x=55÷40=1.375倍,C正確;
D、碳循環(huán)過程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環(huán)的,而在生物群落內部是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傳遞的,D錯誤。故選C。
13、答案:B
解析:A、葡萄糖分解生成酒精的過程釋放能量,形成ATP,屬于放能反應,A正確;
B、酒精氧化生成乙酸的過程無氣體釋放,不能使面團變得膨松,B錯誤;
C、老面發(fā)酵時有酸味可能是因為醋酸菌在氧氣充足條件下將葡萄糖分解成乙酸,C正確;
D、老面發(fā)酵時添加的食用堿,堿與乙酸發(fā)生反應的同時能產(chǎn)生CO2,可使面團更膨松,D正確。
故選B。
14、答案:A
解析:A、一般而言,一種B淋巴細胞只能產(chǎn)生一種抗體,A錯誤;
B、誘導動物細胞融合的方法有:電融合法、聚乙二醇、滅活的病毒,因此可在無菌條件下采用電融合法誘導細胞融合,B正確;
C、利用動物細胞融合技術將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融合,在特定培養(yǎng)基中篩選出的細胞M為雜交瘤細胞,C正確;
D、經(jīng)過上圖細胞篩選過程之后的細胞還需進行進一步篩選,即進行專一抗體陽性檢測:根據(jù)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原理,檢測時取培養(yǎng)液滴加相應抗原出現(xiàn)反應為目標細胞,D正確。
故選A。
15、答案:D
解析:A、抑菌圈越大,說明該種抗生素對該種病原微生物抑制作用越強,說明該病原微生物對該種抗生素敏感性越大,A正確;
B、圖1中Ⅳ的抑菌圈中出現(xiàn)了部分菌落可能是該病原微生物發(fā)生了基因突變,產(chǎn)生了耐藥性,B正確;
C、進行藥敏試驗,需使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將平板上布滿測試菌,使用的工具是涂布器,C正確;
D、接種后的平板在培養(yǎng)時的放置應倒置,即如圖2中①所示,倒置培養(yǎng)能防止冷凝形成的水珠滴入培養(yǎng)基造成污染,D錯誤。
故選D。
16、答案:(1)藍紫光;吸收、傳遞、轉化光能
(2)林內(LN)生境下,光合有效輻射(PAR)低,光反應弱,生成ATP和NADPH少,暗反應弱,吸收CO2少;呼吸速率較強,進而使凈光合速率較低
(3)林隙(LX);林隙(LX)生境中大葉丹參光合有效輻射(PAR)利用范圍廣,光能利用率高,呼吸消耗低,凈光合速率大,利于有機物的積累
(4)充分利用空間、陽光及林下土地等資源,提高光能利用率及土壤肥力
解析:(1)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在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光合色素能夠吸收、傳遞、轉化光能。
(2)林內(LN)的郁閉度比林緣(LY)與林隙(LX)高,光合有效輻射比林緣(LY)、林隙(LX)低,光反應較弱,在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生成ATP和NADPH少,暗反應弱,吸收CO2少,呼吸速率較強,進而使凈光合速率較低。
(3)林隙(LX)生境中大葉丹參光合有效輻射(PAR)利用范圍廣,光能利用率高,呼吸消耗低,凈光合速率大,利于有機物的積累,因此馬尾松人工林中種植大葉丹參的最適應生境為林隙(LX)。
(4)馬尾松和大葉丹參所需的光照條件不同,在馬尾松人工林中種植大葉丹參,能夠充分利用空間、陽光及林下土地等資源,提高光能利用率及土壤肥力。
17、答案:(1)吞噬細胞(或巨噬細胞)
(2)受體(或糖蛋白);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或信息傳遞)
(3)使機體產(chǎn)生(更多)記憶細胞
(4)房水抑制樹突狀細胞刺激輔助性T細胞的增殖能力;器官移植
解析:(1)吞噬細胞能攝取、處理和呈遞抗原,和樹突狀細胞均屬于骨髓造血干細胞形成的白細胞。
(2)圖中抗原信息的呈遞,完成了細胞間的信息交流過程;該過程是通過細胞膜表面受體完成的。
(3)淋巴因子對免疫有各種強化作用,但不含有抗原特異性信息,而激活的樹突狀細胞可以產(chǎn)生更多的記憶細胞,更具有免疫優(yōu)勢。
(4)結合文字信息和圖示信息可知,樹突細胞通過活化輔助性T細胞作為激活效應淋巴細胞的必要信息,實驗以T細胞增殖為指標,研究免疫應答。通過對比房水實驗量和加入樹突細胞的比例可以推斷,房水抑制了樹突狀細胞刺激輔助性T細胞的增殖能力;房水中含有免疫抑制物,預防接種、器官移植、消炎抗菌三項中,只器官移植需要降低免疫力。
18、答案:(1)樣方法;記名計算法和目測估計法
(2)被蜘蛛同化、流向分解者
(3)有機茶園不噴灑除草劑,所以蜘蛛的食物來源多且不會被除草劑毒殺;采茶次數(shù)少,茶園為蜘蛛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有機茶園的土壤中微生物少
(4)普通茶園中蜘蛛密度小,物種豐富度低,營養(yǎng)結構簡單,容易造成茶樹害蟲大量繁殖。
解析:(1)蜘蛛個體較小,活動力較弱,活動范圍小,可以采用樣方法進行其種群密度的調查,統(tǒng)計物種豐富度的方法有是記名計算法(適用于數(shù)量少、體積大的動物)或目測估計法(適用于體積小、數(shù)量多的動物)。
(2)分析題意可知,蜘蛛捕食茶樹害蟲,屬于次級消費者,害蟲被捕食后,其體內的能量部分被蜘蛛同化、未被同化的部分能量隨蜘蛛糞便流向分解者。
(3)有機茶園植物相對繁盛,不噴灑除草劑,故蜘蛛的食物來源多且不會被除草劑毒殺,有機茶園每年采茶1次,對茶園生物的影響小,茶樹為蜘蛛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因而有機茶園中蜘蛛個體數(shù)最高。土壤有機物積累,腐殖質的質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有機茶園中土壤微生物含量減少,分解有機物的能力減弱。
(4)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普通茶園植被較少,茶園管理稍粗放,濫施化學農藥,蜘蛛數(shù)均為最少,物種豐富度低,營養(yǎng)結構簡單,容易造成茶樹害蟲大量繁殖,故普通茶園對農藥的依賴性大。
19、答案:(1)逆轉錄
(2)熒光強度;不能區(qū)分不同的雙鏈DNA(無特異性)
(3)一小段被設計成可以與靶DNA序列中間部位結合的單鏈DNA;PCR反應開始后,隨著雙鏈DNA變性產(chǎn)生單鏈DNA,TaqMan探針結合到與之配對的靶DNA序列上,并被具有外切酶活性的TaqDNA聚合酶逐個切除而降解,從而解除熒光淬滅的束縛,熒光基團在激發(fā)光下發(fā)出熒光;1
(4)抽血
解析:(1)RT-PCR是指以病毒的RNA為模板通過逆轉錄過程合成cDNA,并對cDNA進行PCR擴增的過程。
(2)根據(jù)題意,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過量SYBR熒光染料,SYBR熒光染料非特異性地摻入DNA雙鏈后,發(fā)射熒光信號,而不摻入鏈中的SYBR染料分子不會發(fā)射任何熒光信號,從而保證熒光信號的增加與PCR產(chǎn)物的增加完全同步,PCR產(chǎn)物的產(chǎn)量由熒光強度來反映,此方法的缺點是SYBR熒光染料非特異性地摻入DNA雙鏈,不能區(qū)分靶DNA序列和引物二聚體等不同的雙鏈DNA,無特異性。
(3)TaqMan探針是一小段被設計成可以與靶DNA序列中間部位結合的單鏈DNA,能確保熒光檢測的就是靶DNA序列。TaqMan探針的5'和3'端帶有短波長和長波長兩個不同熒光基團,兩個熒光基團由于距離過近,在熒光共振能量轉移作用下發(fā)生了熒光淬滅。PCR反應開始后,隨著雙鏈DNA變性產(chǎn)生單鏈DNA,TaqMan探針結合到與之配對的靶DNA序列上,并被具有外切酶活性的TaqDNA聚合酶逐個切除而降解,兩個熒光基團分開,從而解除熒光淬滅的束縛,熒光基團在激發(fā)光下發(fā)出熒光,從而熒光監(jiān)測系統(tǒng)可接收到熒光信號,即每擴增1個DNA分子,就有1個熒光分子形成,實現(xiàn)了熒光信號的累積與PCR產(chǎn)物形成完全同步。
(4)抗體是由漿細胞產(chǎn)生的,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故可以通過抽血采樣進行抗體檢測。
20、答案:(1)T/t;rrTt和rrtt
(2)無色;褐色斑點或條紋;該部分胚乳細胞丟失了基因G和B,g促進顏色發(fā)生,b促進糊粉層發(fā)育為褐色,無色的玉米籽粒上出現(xiàn)褐色斑點或條紋
(3)一;C
解析:(1)基因T對t為顯性,所以當rr純合時,rrTT、rrTt表現(xiàn)為雄性無雌花;當rr純合時,玉米的性別由T/t這對基因決定,故基因T/t所在染色體可視為性染色體;后代出現(xiàn)雄株(rrT_)和雌株(rrtt)=1:1,則親本為rrTt和rrtt。
(2)玉米的胚乳(3n=30)由兩個極核(n+n)和一個精子(n)結合發(fā)育形成,ggbbdd的母本與CGBBDD的父本進行雜交,得到F1玉米籽粒的胚乳細胞基因型為GggBbbDdd,由于G抑制顏色發(fā)生,故F1糊粉層顏色為無色;若F1部分胚乳細胞在D處發(fā)生了斷裂和丟失,該部分胚乳細胞也丟失了基因G和B,則其基因型變?yōu)間gbbdd,g促進顏色發(fā)生,b促進糊粉層發(fā)育為褐色,故無色的玉米籽粒上出現(xiàn)褐色斑點或條紋。
(3)F1自交后代中可育與不育植株的比例約為3∶1,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故該雄性不育性狀由1對等位基因控制;因為篩選獲得僅在1條染色體上含有目的基因的雜合子乙,觀察圖中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情況可知,圖C滿足要求,故選C。
這是一份2023年重慶市七校高考生物三診試卷,共26頁。
這是一份重慶市七校2023屆高三生物三模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五營養(yǎng)級,B錯誤;,填空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屆重慶市七校高三三診(模)生物試題(無答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未知,單選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