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試卷共6頁。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卷和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的答案標號涂黑,如有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隋唐五代時期,鎮(zhèn)逐漸發(fā)展成同時具有經濟、軍事性質的轄區(qū)。北宋政權建立后,汲取唐末五代以來軍閥割據混亂的歷史教訓,收回地方軍權,瓜分了鎮(zhèn)將的權力并且罷撤軍鎮(zhèn),實行重文輕武政策。宋代的政策,客觀上
A.弱化了政府對鎮(zhèn)的控制B.加強了城市軍事防御能力
C.阻礙了市鎮(zhèn)的職能轉型D.推動了工商業(yè)市鎮(zhèn)的發(fā)展
2.下表是兩宋時期的地方官員應對疫病的舉措,據此可知,宋代
A.官員以隔離控制瘟疫傳播B.瘟疫盛行威脅國家統(tǒng)治
C.初步建立了醫(yī)療保障制度D.政府積極宣傳防病知識
3.英國旅行家蒙迪在自己的旅行日記中提到;“在澳門的船上我第一次喝到巧克力,這是一種生長在西印度的豆類做成的飲品,將它們曬干磨成粉以后,加上糖和香料,每天早上喝一杯真是奇妙無比?!睋送茰y,這篇日記的時間最早可能是
A.12世紀B.14世紀C.17世紀D.19世紀
4.1694年,為了籌措戰(zhàn)爭經費,英國財政大臣建議成立貸款組織,規(guī)定凡是給政府貸款120萬英鎊的人就有權聯合成立一個特許公司,政府承諾給予該公司紙幣發(fā)行權。10天后英格蘭銀行就此成立。據此可知,英格蘭銀行建立的根源是
A.殖民擴張下的資本原始積累B.英國確立起了君主立憲制度
C資產階級認可政府所做承諾D.政府介入戰(zhàn)爭急需軍費支持
5.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工廠主經常以吹口哨為上工時間標準,而這個時間經常是不確定的,當口哨響起而一些工人無法立刻上工時,工廠主便以遲到為名目克扣工人工資;為了節(jié)約生產成本工廠拒絕安裝基本的保證工人人身安全的設備,使許多任務人在生產過程中致殘甚至死亡。據此可知,工廠制度
A.保障了工業(yè)生產效率與質量B.延續(xù)了手工作坊的生產狀態(tài)
C.有利于資本家獲取剩余價值D.注重強化工人們的紀律意識
6.西周時期,統(tǒng)治者每年到郊外祭祀“社”和“稷”。據《周禮》記載,社稷壇設于王宮右側,王宮左側是
宗廟。這反映了當時
A.注重以王權與神權鞏固統(tǒng)治B.將農業(yè)視作治國的重要方面
C.祖先祭祀地位高于社稷祭祀D.統(tǒng)治者為政以德的治理理念
7.儒家經典《禮記·樂記》里宣揚“樂者,天地之和也……和,故百物皆化”。墨家經典《墨子·非樂》里認為與君子同聽音樂,就會荒廢君子行正事,與賤人同聽音樂,也會荒廢賤人所作之事。這反映了
A.儒家和諧社會理念B.墨家思想的等級秩序
C.雙方對音樂的重視D.兩者政治立場的差異
8.宋代詩詞領域出現了新發(fā)展,例如蘇軾有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朱熹言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盧梅坡有詩《雪梅》“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這些詩句體現的宋詩新特征是
A.藝術化傾向B.政治化傾向C.哲理化傾向D.世俗化傾向
9.公元前22世紀末,兩河流域的烏爾那姆城邦頒布的法典規(guī)定;離婚需向政府支付白銀;不可作偽
證;禁止巫術;打架斗毆等各類刑事案件按傷害輕重處罰金或各種酷刑。這說明《烏爾那姆法典》
A.影響后世兩河流域國家的立法活動B.蘊含著罪責法定、男女平等的思想
C.借鑒《漢謨拉比法典》的有益成果D.踐行輕罪重罰理論以維持社會穩(wěn)定
10.古埃及神話中的神明多擁有動物首。太陽神拉有時為獵鷹首,法老守護神荷魯斯為華鷹首,力量神賽特為豺首,死神阿努比斯為胡狼首,戰(zhàn)爭女神塞赫麥特為母獅首,智慧之神透特為鷺首等。古埃及人還盛行貓崇拜和圣甲蟲(蜣螂)崇拜。這種現象源于
A.彰顯君權神授的政治需要B.游牧狩獵為主的經濟生產
C.特定環(huán)境下對自然的敬畏D.多元文明之間的活動交流
11.麥蒙繼任哈里發(fā)后,派學者訪問君士坦丁堡索要包括《幾何原本》在內的古代歐洲典籍,并譯為同拉伯文。830年,他下令在巴格達修建規(guī)模宏偉的學術研究中心——智慧宮。在智慧宮中,基督教徒、穆斯林、波斯教徒、猶太教徒等不分宗教,共同致力于學術研究、翻譯文獻。麥蒙的做法
A.開創(chuàng)多元文化共同發(fā)展格局B.通過文化競爭加速文明交流
C.推動了阿拉伯地區(qū)文化繁榮D.旨在從文化上同化被征服者
12.日本平安時代初期(約10世紀)成書的《竹取物語》多處可見中國元素,如輝夜姬升入月宮的情節(jié)被學者認為借鑒了嫦娥奔月故事。11世紀初由紫式部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在152個重要情節(jié)中融入131處中國詩句,引用白居易詩達90多處,其中《長恨歌》幾乎貫穿整個小說。由此可見
A.唐朝給予日本文學直接幫助B.日本文學受中國文化影響
C.中華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頭D.遣唐使是中日交流的橋梁
13.大津巴布韋由修那部落建于中世紀時期,主要可分成三部分;山丘建筑群、衛(wèi)城和山谷建筑群。下面考古發(fā)掘推斷而出的結論中不合理的是
14.下面三幅圖片共同反映的主題是
A.失落文明探幽B.北美洲文明尋夢C.原始社會藏珍D.殖民擴張的罪惡
15.《荷馬史詩》因充滿傳奇色彩而被長期當作飄渺傳說。19世紀末,從小迷戀《荷馬史詩》中特洛伊故事,對其真實性堅信不疑的德國業(yè)余考古愛好者謝里曼對照史詩中細致的描述,三易寒暑后終于讓特洛伊遺址重見天日。他不久又按照《荷馬史詩》的描述發(fā)掘邁錫尼遺址,證實“人間之王”阿伽門農的都城確如記載中那樣“富有黃金”。這說明《荷馬史詩》
A.是西方歷史學科的源頭B.體現了文學佐證歷史的特征
C.反映了古希臘真實歷史D.以記錄歷史為創(chuàng)作指導思想
16.18世紀末19世紀初德國著名哲學家亞瑟·叔本華在著作《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提出“世界是我的觀念”的論斷。下面古希臘哲學家們的觀點與叔本華的思想相近的是
A.雖是人,依本性不屬于自己,而隸屬于他人者,按天理是奴隸。(亞里士多德)
B.地球萬事萬物,在天堂都有理想版本,其重要性在于無瑕的追求。(柏拉圖)
C.人的知識好比一個圓圈,圓圈里面是已知的知識,圓圈外面是未知的知識。(芝諾)
D.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羅塔格拉)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御道上,波斯信差可以在9天內走過2699公里。希羅多德寫道,“這個世界上再沒有什么東西比這些波斯信差還要走得快了?!毕A_多德用來贊揚這些信使的話“不管雨或雪、炎熱或黑夜都不能使這些傳訊者怠慢一步”現在已經成為了激勵郵遞員們的警句?,F代學者一致公認大流士一世改進了原有道路的路基,并將各不相連的幾個部分整合成一個統(tǒng)一的道路系統(tǒng),從而為波斯迅捷的信差系統(tǒng)打下了基礎。大流士所改進的這一道路系統(tǒng)質量非常高,一直沿用到羅馬時代。土耳其迪亞巴克爾有一座當時波斯御道使用的橋梁,到今天仍然存在。
——整編自Livius:Articles n Ancient Histry、The Histry f Iran n Iran Chamber Sciety等
(1)結合所學知識,為材料一中的兩幅地圖分別命名。(4分)
(2)結合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波斯御道的積極影響。(8分)
(3)運用《經濟與社會生活》和《文化交流與傳播》的相關知識,從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有效的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展開論述。(8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帕特農神廟建于前447年伯里克利時期,在雕塑家菲迪亞斯指導下,由建筑師伊克提諾斯等負責設計,前后15年完工。神廟采用長方形平面的列柱回廊,靈活運用多立克柱式,柱式比例勻稱,顯得剛勁雄健。神廟造型有嚴格的黃金比例關系,體現和諧的形式美。帕特農神廟還成功運用“視差糾正法”,使建筑形象穩(wěn)定、平直、和諧。神廟的雕刻代表著古希臘雕刻藝術的巔峰,正殿內部聳立著一座高約2米,以黃金、象牙制成的阿西娜神像;其他豐富的浮雕賦予石頭血肉和靈魂,也給傳說中的神附加人性的親切感。于是,建筑真正擁有了友善的表情,不像金字塔,刻意表現神靈與人類的距離。
——摘編自北師大版《古希臘建筑藝術的紀念碑——帕特農神廟》,《普通高中課程實驗教科書·歷史·選修6:世界文化遺產薈萃》
材料二 羅馬的建筑師想讓羅馬市民欣賞他們創(chuàng)造的宏偉,同時也還想到讓市民感覺到他們分享到了這種宏偉,而不是讓他們在這龐然大物跟前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面對這個巨大的建筑(大斗獸場),任何人可能感到氣餒;但由于柱式的采用,人們不再與整個建筑物聯系……當人同整個建筑相比時,人是多么的小,但當他只要同圓柱和框緣構成的單個矩形拱門相比時,他就顯得大多了。通過這種方法,羅馬公民能感到他自身是高大建筑物和建筑物所代表的巨大帝國的一個有意義的部分。
——蘇珊·伍德福德等著《劍橋藝術史》
(1)根據材料一,說明帕特農神廟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其建造的背景。(12分)
(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羅馬大斗獸場與帕特農神廟的差異及產生的原因。(8分)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根據上圖,選取其中的一段時間,為其確定一個時代主題,并圍繞這一主題,闡述期間發(fā)生的變化。
湖南省多校聯考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
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
1.D 本題考查宋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據材料可知,宋代削弱了鎮(zhèn)的軍事職能,這客觀上有利于鎮(zhèn)的經濟職能的增強,有利于工商業(yè)市鎮(zhèn)的發(fā)展,D項正確;該舉措加強了政府對鎮(zhèn)的控制,A項錯誤;這樣的調整,弱化了鎮(zhèn)的軍事職能,不利于城市軍事防御能力的提升,B項錯誤;該舉措弱化了軍事職能,有利于市鎮(zhèn)的職能轉型,C項錯誤。
2.A 據材料可知,兩位官員在面對瘟疫時,都積極設置病人的隔離場所,以防止瘟疫傳播,A項正確;材料中僅提到宋代官員面對瘟疫的處置手段,并不能得出瘟疫盛行威脅國家統(tǒng)治的結論,B項錯誤;宋代尚未建立起醫(yī)療保障制度,C項錯誤;材料中的官員主要以隔離和施藥的方式防治瘟疫,并未積極宣傳防病知識,D項錯誤。
3.C 巧克力的傳播是新航路開辟后的物種交流,因此該日記最早可能的時間是17世紀,C項正確;12、14世紀新航路尚未開辟,A、B項錯誤;19世紀時東西方交流已經非常頻繁,不是最早的時間,D項錯誤。
4.A 本題考查西方殖民擴張。該題設問是英格蘭銀行建立的根源,應當從經濟因素上尋找根源,殖民擴張下的資本原始積累,使得
英國資產階級擁有大量財富,需要利用銀行擴大資本的積累,A項正確。政治、政府承諾和戰(zhàn)爭都不屬于根源,排除B、C、D三項。
5.C 據材料可知,工廠制度便利了資本家對工人的管理與剝削,因此有利于資本家獲取剩余價值,C項正確;材料中體現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嚴格管理,但沒有體現對工業(yè)生產質量的關注,A項錯誤;材料中的內容是工廠制度下對工人的剝削,但是在生產狀態(tài)上,工廠極大地改變了手工作坊的生產狀態(tài),B項錯誤;拒絕安裝保證工人人身安全的設備,不是在強化工人們的紀律意識,D項錯誤。
6.B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重農思想。“社”代表土地神,“稷”代表谷物神,因此祭祀社稷表示強調農業(yè),將農業(yè)與祖先并列,也是強調農業(yè)的重要性,B項正確。A、D兩項沒有體現出農業(yè)的地位,偏離主旨;材料主旨不是比較祖先和社稷的地位高低,C項錯誤。
7.D 本題考查先秦諸子百家思想。儒家強調禮樂的作用,墨家反對在音樂上鋪張浪費,雙方對待音樂的態(tài)度不同,其背景是儒家代表上層的利益,墨家代表中下層手工業(yè)者利益,故D項正確,C項錯誤。A、B兩項都只講了一個角度,屬于以偏概全,排除。
8.C 本題考查宋代理學的影響。蘇軾、朱熹、盧梅坡的詩都蘊含哲理,例如以廬山來思考對事物認識的真相,以活水思辨本源,以梅雪進行長處劣勢的比較,這都是哲理的表現,C項正確。A、B、D三項都與材料不符,排除。
9.A 本題考查古代西亞的法律文化。《烏爾那姆法典》規(guī)定的一系列條文及其立法精神在后世的《漢謨拉比法典》等法典中多有體現,說明其深刻影響后世兩河流域國家的立法,A項正確。材料中不能反映男女平等思想且不合史實,兩河流域文明時期女性地位相對低下,B項錯誤;《漢謨拉比法典》頒布于公元前18世紀,時間不符,C項錯誤;《烏爾那姆法典》沒有體現輕罪重罰,D項錯誤。
10.C 本題考查古代埃及的文化。古埃及大部分土地都是沙漠,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使人的生存受到威脅,使人們對自然產生敬畏,C項正確。材料中所述的神并非都與法老有關,A項錯誤;古埃及的主要經濟生產方式是農耕,B項錯誤;材料所示現象在史實上與文明交流無關,D項錯誤。
11.C 本題考查阿拉伯的文化發(fā)展。遣使至君士坦丁堡索要歐洲典籍和興建智慧宮招攬學者有利于推動文化事業(yè)的深人發(fā)展,C項正確。從材料中無法推斷麥蒙的做法是開創(chuàng)性的,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文化競爭,B項錯誤;從材料中無法看出被征服者,D項錯誤。
12.B 本題考查中日文化交流。嫦娥奔月的故事和白居易詩歌對日本文學產生了重要影響,B項正確。10—11世紀唐朝已經結束,唐朝無法直接幫助日本,A項錯誤;日本文化的源頭仍然是日本的本土文化,C項錯誤;材料主旨不是強調遣唐使的地位,而是中日文化的關聯,D項錯誤。
13.D 本題考查古代非洲文明。大津巴布韋由當地的修那部落修建,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黑人文化的代表,意味著黑人也存在過相對發(fā)達的文明,D的解讀不合理,符合題意。統(tǒng)治者的居所可能出于彰顯地位、安全防御等考慮,居于高地;花崗巖雕的鳥彰顯出統(tǒng)治者神性,A項合理;高聳圍墻可能出于保衛(wèi)重要地點或重要人物需要,B項合理;山谷建筑群建筑堂皇,說明大津巴布韋可能存在一個繁榮的社會,經濟政治發(fā)達,C項合理。
14.A 本題考查美洲文化。三者分別反映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都是美洲失落的古文明,A項正確?,斞盼拿骱桶⑵澨乜宋拿髦饕植加诒泵乐薜哪鞲缇硟?,印加文明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秘魯境內,B項錯誤;三大文明并非原始社會,C項錯誤;奇琴·伊察為代表的瑪雅文明并非因殖民擴張而失落,D項錯誤。
15.B 本題考查古希臘文化?!逗神R史詩》既是扣人心弦的英雄史詩,謝里曼的考古發(fā)掘又證實其一定的歷史真實性,文學一定程度可以是歷史的佐證,B項正確。西方史學的源頭是古希臘“歷史之父”希羅多德的著作《歷史》而非《荷馬史詩》,A項錯誤;作為文學作品,《荷馬史詩》的創(chuàng)作并不以記錄歷史為指導思想,也不能客觀反映古希臘的真實歷史,C、D兩項錯誤。
16.D 本題考查古希臘哲學思想。叔本華的“世界是我的觀念”觀點強調世界由人的心理所決定,與普羅塔格拉“人是萬物的尺度”觀點相近且同為主觀唯心主義,D項正確。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強調自我的獨立,不涉及對世界的看法,A項錯誤;柏拉圖的理念論強調的是追求“完美”的理念,B項錯誤;芝諾的觀點強調求知,與材料無關,C項錯誤。
17.(1)古埃及(尼羅河沿岸)文化遺產(或:古跡/古城及遺跡/古遺跡)分布圖(2分);波斯帝國御道及重要商道分布圖(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①政治角度:密切首都與帝國核心區(qū)域的聯系,鞏固波斯帝國的統(tǒng)治;②經濟角度:為波斯帝國迅捷的信差系統(tǒng)奠基,有利于商業(yè)交流與情報傳遞;③文化角度:波斯文化隨著御道傳播;④對后世:影響羅馬時代甚至現代的交通通訊。(8分,每點2分)
(3)【示例】
論題:論交通對古代世界的文化和經濟產生的重要影響。
論述:交通在古代世界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文化隨之傳播.經濟因之聯系。
交通的路線同時也是文化的傳播線。在古代埃及帝國,古埃及文化隨著尼羅河航道傳遍上、下埃及,形成了古埃及文化遺產多沿尼羅河分布的格局。腓尼基文字隨著東地中海航線傳至希臘。古代希臘、雅典、斯巴達、多利亞各城邦間的文化也是隨著愛琴海上的交通線傳播。
交通的便利促進經濟的發(fā)展。商道縱橫波斯帝國,密切帝國境內的商貿往來,推動著波斯帝國商貿業(yè)的繁榮發(fā)展,為其崛起奠定物質基礎。西漢時開辟的路上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經濟往來的大動脈。
綜上,交通在古代世界發(fā)揮了突出的作用,推動人類歷史進程發(fā)展。
(論題2分,經濟角度的論證3分,文化角度的論證3分)
【解析】本題考查古代文明和帝國的發(fā)展。(1)第一問要求為兩幅地圖命名,根據地圖首先明確其是古埃及和波斯帝國,埃及地圖上有諸多遺址,波斯地圖上有御道,根據這些信息得出相關答案。(2)第二問要求分析波斯御道的積極影響,根據材料“為波斯迅捷的信差系統(tǒng)打下了基礎”可知,高效的通訊可以在鞏固統(tǒng)治、發(fā)展經濟、傳播文化等方面做出貢獻,根據材料“到今天仍然存在”可得影響深遠。(3)第三問要求運用經濟史和文化史的知識論述問題。材料主要敘述的是古代交通通訊,從這個角度思考古代交通通訊發(fā)展的背景、特征、影響皆可。
18.(1)特點:①長方形平面的列柱回廊,柱式運用靈活;②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嚴格遵循黃金比例關系;③成功運用“視差糾正法”;④裝飾雕塑達到很高藝術水平;⑤拉近神靈與人類的距離。(共6分,每點2分,任答三點即可)
背景;①政治角度:伯里克利時代雅典迎來極盛時期,政治發(fā)達,成為地中海世界強國;②經濟角度:雅典工商業(yè)經濟繁榮,財富積累豐富;③文化角度:雅典作為古希臘文化中心,文化大師輩出,建筑學、數學發(fā)達;④思想角度:古希臘人文精神發(fā)展;⑤宗教角度:神話體系完善,神靈信仰普遍,“神人同形同性”觀念盛行。(共6分,每點2分,任答三點即可)
(2)差異;①功能差異;羅馬大斗獸場主要是角斗士比賽等娛樂設施;帕特農神廟則是供奉阿西娜的宗教建筑;②風格差異;羅馬大斗獸場建筑風格上輝宏壯大;帕特農神廟富有優(yōu)美詩意,注重內涵。(每點2分,共4分)
原因:①羅馬帝國疆域遼闊,政治強盛,處于躊躇滿志、昂揚向上、富有擴張精神的極盛時代;②奴隸制盛行,羅馬平民貴族享樂的生活需求增長;③羅馬建筑吸收借鑒了古希臘建筑的營造方式,在技術、形制、藝術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共4分,每點2分,任答2點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1)第一問首先要求根據材料一說明帕特農神廟的特點。材料一中的關鍵信息是“多立克式柱”“黃金比例”“視差糾正法”“雕刻藝術”“人性的親切”,由此可以得到相關答案。其次要求結合所學指出帕特農神廟建造的背景,本問強調的是古希臘時期的時代背景,從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角度分析即可。(2)第二問首先要求分析羅馬斗獸場和帕特農神廟的差異。根據材料“他們創(chuàng)造的宏偉”可得知風格上羅馬斗獸場更加宏偉,在根據材料一“阿西娜神像”可知,功能上帕特農神廟強調祭祀。其次要求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可以從差異本身出發(fā),宏偉對應的是材料中的“巨大帝國”,并結合所學知識的經濟角度,點名羅馬的奴隸制度,以及從文化交流的角度,得出羅馬同希臘之間的繼承和發(fā)展。
19.時段:1860—1953(2分)
主題:美國的崛起(2分)
變化:1860—1953年,北美地區(qū)的工農業(yè)產品產量從占世界比例5%左右,逐步擴大到將近50%。(2分)
解釋:19世紀60年代后,美國經歷南北戰(zhàn)爭,在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基礎上,掃除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障礙,同時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發(fā)生,美國抓住時機,取代英國成為新的世界工廠。進人20世紀,世界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美國沒有遭到太多戰(zhàn)爭的直接破壞,反而大發(fā)戰(zhàn)爭之財,進一步鞏固了自身在全球生產中的領導地位。(6分)
(評分參考:時段2分,主題2分,變化2分,對變化的解釋6分,其中應當至少有兩個角度,每個角度3分。)
【解析】本題考查近現代世界經濟發(fā)展狀況。題目要求選擇其中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可長可短,相對具有一致性的是三段,第一段是1750—1860年,這一段是西歐國家尤其是英國迅速崛起,而亞洲相對停滯的時代,第二段是1860—1953年,這一段是美國崛起的時代,第三段是1953—2006年,這一段是亞非拉國家逐步發(fā)展的時代。選取每個時代的重大政治和經濟事件來解釋材料重點的變化,例如工業(yè)革命、戰(zhàn)爭與危機、第三世界國家的崛起等等。闡述的含義是既要說出變化的內容,還要解釋變化的原因,在解釋變化的原因時,應當從至少兩個角度展開。
熙寧八年春,吳地大疫,死者無數,蘇軾在杭州建立了很多病坊“以處疾病之人”,即臨時隔離處,并每天派招募來的僧人按時準備病人的藥物和飲食。
紹定年間平江府大疫,知平江軍府事吳淵“亟擇群醫(yī)之良,分比閭而治,某人某坊,某人某里,家至戶到,悉給以藥”。
選項
考古發(fā)掘
推斷結論
A
山丘建筑群建在330英尺高的山坡上,零星分布著數個遺址。其中還有花崗巖雕的鳥。
統(tǒng)治者可能住在此地,花崗巖雕的鳥可能來顯示統(tǒng)治者的神性
B
衛(wèi)城是巨大的卵形遺址,由9米高,244米長的用墻圍住。
該地防衛(wèi)森嚴,用途非同尋常,該地可能是統(tǒng)治者的居住地
C
山谷建筑群沒有其他遺跡大,但擁有黃金熔鑄的遺跡和精細的排水系統(tǒng)。
大津巴布韋可能曾存在過一個繁榮的社會,可能是中世紀津巴布韋社會和政治的中心。
D
遺址建筑共由90多萬塊花崗石砌造而成。石塊連接未用任何粘合物,仍堅固挺拔,宏偉壯觀。
黑人不太可能是大津巴布韋的建造者,他們不太可能創(chuàng)造出先進的文化。
瑪雅文明奇琴·伊察羽蛇神金字塔遺址。奇琴·伊察始建于5世紀,曾是瑪雅古國最繁華的城邦,13世紀后衰落。
1519年的特諾奇蒂特蘭復原圖。阿茲特克文明形成于14世紀初,1521年被西班牙殖民者所滅。
馬丘比丘遺址。始建于15世紀。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被遺棄,然后在隨后4個世紀被遺忘。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湖南省長沙市雅禮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材料分析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湖南省多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文件包含高二歷史試卷docx、高二歷史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湖南省多校聯考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古埃及神話中的神明多擁有動物首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