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學年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qū)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
1.(2分)如圖,F(xiàn)是透鏡的焦點,其中正確的光路圖是( ?。?br />
A. B.
C. D.
2.(2分)“森林防火,人人有責”。同學們在春季郊游時,除了不能亂扔垃圾外,特別注意不要亂扔礦泉水瓶。雨水進入透明的瓶子后,被陽光照射可能會引發(fā)火災。圖中與此光學原理相同的是( ?。?br />
A.三棱鏡的色散 B.凸透鏡的會聚
C.平面鏡的反射 D.近視眼鏡的折射
3.(2分)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此時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沿光具座向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10cm,調節(jié)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 )
A.縮小的實像 B.放大的實像 C.縮小的虛像 D.放大的虛像
4.(2分)下列關于施力物體、受力物體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r />
A.小明用槳向后劃水,使船前進的力的施力物體是小明
B.一人打太極時,只有施力物體,沒有受力物體
C.人用繩子拉車,車所受拉力的施力物體是繩子
D.發(fā)生力的作用時,先有施力物體,后有受力物體
5.(2分)如圖,汽車在平直道路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br />
A.汽車所受的牽引力和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B.汽車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汽車所受的牽引力和阻力是一對平衡力
D.汽車遇到緊急情況時剎車,此時所受的牽引力小于阻力
6.(2分)假如摩擦力消失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聲音不能傳播
B.人還能在地面上行走自如
C.徒手不能爬上直竿
D.不影響老師在黑板上寫字
7.(2分)用手捏著一支粉筆靜止于空中,現(xiàn)將手松開,假設在手松開的同時,粉筆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時消失,則( ?。?br />
A.粉筆將靜止于原來位置 B.粉筆將豎直向上運動
C.粉筆將豎直向下運動 D.粉筆將沿水平方向運動
8.(2分)下列實例中,屬于利用慣性的是( )
A.汽車駕駛員要系好安全帶
B.推出去的冰壺仍向前滑行
C.汽車在轉彎時要減速慢行
D.豎直向下自由墜落的鋼球
9.(2分)如圖所示,小明遛狗時,用力拉住拴狗的繩子,正僵持不動,如果繩子的質量不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 />
A.繩拉狗的力與地面對狗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B.狗由于靜止不動,所以不受力
C.僵持不動是因為小明拉繩的力小于狗拉繩的力
D.小明拉繩的力與狗拉繩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10.(2分)如圖(甲)所示,用手施加F1的力,使A物體沿著豎直墻面勻速下滑,如圖(乙)所示,用手施加F2的力,使B物體壓在天花板上并處于靜止狀態(tài),其中GA=GB=5N,F(xiàn)1=F2=15N,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 />
A.在圖甲中,A受到的摩擦力為20N
B.在圖甲中,墻面對A的摩擦力為15N
C.在圖乙中,B對手的作用力為10N
D.在圖乙中,天花板對B物體的作用力為10N
二、填空及作圖題(本大題共7小題,共22分)
11.(3分)小明將一只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f=10cm)前20cm處,光屏上得到了燭焰倒立、 的清晰的像,然后他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了一個近視眼鏡片,由于近視眼鏡片對光線有 作用,所以光屏上燭焰的像變模糊了(如圖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他可將光屏 (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
12.(3分)如題圖所示,點燃的蠟燭及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要在光屏上承接到燭焰 ?。ㄟx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清晰實像,需將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一段時間后,蠟燭變短了,燭焰在光屏上成的像會向 ?。ㄟx填“上”或“下”)移。
13.(3分)正常眼睛觀察物體的最佳距離為25cm,當用平面鏡仔細觀察自己的臉部時,應當把鏡子拿到離眼睛 cm處最為合適。如圖是人眼與魚眼的結構示意圖,我們觀察發(fā)現(xiàn):魚眼晶狀體的形狀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如果人眼的晶狀體像魚這樣,觀察遠處物體的像將成在視網膜的 ?。ㄌ睢扒啊被颉昂蟆保┟?,若要看清遠處的物體,應該配戴 ?。ㄌ睢鞍肌被颉巴埂保┩哥R。
14.(4分)小芳照鏡子時看不到自己的全身像,于是她后退了幾步,在后退的過程中:
(1)小芳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 ,像與小芳的距離 ?。ㄟx填“變小”、“不變”或“變大”);
(2)小芳發(fā)現(xiàn)平面鏡中的像變模糊了,戴上近視眼鏡后像又變的清晰,近視鏡為 ?。ㄟx填“凸透鏡”或“凹透鏡”),這是利用近視眼鏡對光有作用 ?。ㄟx填“會聚”或“發(fā)散”),使眼睛中的像再一次移到視網膜上。
15.(3分)如圖所示,重20N的物塊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8N的水平拉力拉物塊可以使其做勻速直線運動。求:
(1)物塊所受的摩擦力 N
(2)當水平拉力增大到16N時,物塊受到的摩擦力 N;
(3)物塊在運動過程中突然撤去外力,在物塊停止運動前它受到的摩擦力 N。
16.(3分)如圖重為30N的物體,被50N的水平壓力F1壓在豎直墻壁上保持靜止,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1為 N;再將其置于水平桌面上,在20N的水平拉力F2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當拉力變?yōu)?0N,則其受到的摩擦力為 N,此時如果物體受到的所有力消失,物體處于 狀態(tài)。
17.(3分)一遙控小電動車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線運動,其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已知在4s~8s內小車受到的牽引力恒為10N,則在4s~8s內小車受到的合力為 N,運動的路程為 m;在0~4s內小車受到的摩擦力 10N(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二、作圖題(共2小題,共4.0分)
18.(2分)如圖所示,這是射到凸透鏡上的兩條光線,請在圖中作出這兩條光線經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
19.(2分)如圖所示,小球處于靜止狀態(tài),請畫出圖中小球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圖。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7+8+5=20分)
20.(7分)在學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后,小濱選擇了一塊焦距未知的凸透鏡,對凸透鏡成像特點作了進一步探究。
(1)為了測量凸透鏡焦距,他讓一束平行光正對射向該凸透鏡,調節(jié)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該點即為凸透鏡的 。他測出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2)實驗時應將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調節(jié)到同一高度,目的是 。
(3)如下圖所示,蠟燭在圖示位置時,光屏上呈現(xiàn)出清晰的像,則此時燭焰所成的像是 ?。ㄟx填“縮小”“等大”或“放大”)、倒立的實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如果使燭焰沿主軸向左移動3cm,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則光屏應向 ?。ㄟx填“左”或“右”)移動,且移動的距離 ?。ㄟx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cm。
(4)接著小濱又用紅色的發(fā)光二極管按“F”字樣鑲嵌在白色不透明方格板上代替燭焰作為光源。將光源“F”放在距該透鏡30cm處,其大小如下圖甲所示,調整后,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再用遮光罩將凸透鏡的上半部分遮住,在光屏上所成像可能是下圖乙四幅圖中的 。
21.(8分)2014年7月常州學生李瀟在水塘中看到形狀特殊的“蝦”。
(1)如圖甲所示,他看到的“蝦”是因為光的 而形成的 像,真正的蝦在水中 ?。ㄟx填“C”、“D”、“E”或“F”)處。他用激光筆從A點向 (填“B”“C”“D”“E”或“F”)處射出光束即可把蝦照亮。
(2)拍照得到蝦的膠片后,他用如圖乙所示的幻燈機展示給同學們看。
①膠片上蝦的頭部朝 ?。ㄟx填“上”或“下”)。
②測得膠片到凸透鏡的距離為8cm,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ㄟx填字母序號)
A.2cm B.7cm C.9cm D.10cm
③要使像變得更大,應將幕布向 ?。ㄟx填“左”或“右”)移,并將凸透鏡向 (選填“左”或“右”)移。
22.(5分)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進行如下操作:
A.如圖甲,將毛巾鋪在水平木板上,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通過的距離;
B.如圖乙,取下毛巾,將棉布鋪在斜面和木板上,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通過的距離;
C.如圖丙,取下棉布,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通過的距離。
請針對以上操作回答下列問題:
(1)以上操作中錯誤的一次是 ?。ㄟx填“A”、“B”或“C”);
(2)進行正確實驗操作后,本實驗可得到: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的越 ?。挥纱送评恚喝绻矫婀饣?,小車運動時不受阻力作用,它將在水平面上 ??;
(3)為了得出科學結論,三次實驗中小車每次都從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靜止自由下滑,這樣做的目的是 ;
(4)在水平面滑行時,小車受到的重力和小車對水平面的壓力 ?。ㄊ?不是)一對平衡力。
四、綜合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6=14.0分)
23.(8分)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小明利用完全相同的兩塊木塊A、B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實驗時,小明先在豎直方向上對彈簧測力計調零,然后用彈簧測力計拉動物體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測出的摩擦力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實際摩擦力。
(2)甲、乙兩次實驗說明: 越大,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滑動摩擦力越大
(3)比較實驗乙、丙兩次實驗,可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 ?。ㄟx填“有關”或“無關”)
(4)在操作過程中小明還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不沿水平方向拉動時,也可以使木塊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實驗丁所示,此過程中,木塊處于 ?。ㄟx填“平衡”或“不平衡”)狀態(tài)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和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 ?。ㄟx填“是”或“不是”)一對平衡力。
(5)小明要對實驗裝置進行改動,如實驗戊所示,在用力將木板向右拉出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 ?。ㄟx填“A”或“B”)的示數反映了木塊與木板間的滑動摩擦力大小。實驗中 (選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勻速拉動長木板。此時木塊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為 ?。ㄟx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
24.(6分)人工智能逐漸融人我們的生活,一些餐廳、飯店等餐飲場所使用送餐機器人送餐。如圖所示是某餐廳的送餐機器人,其自身質量約為40kg,當該送餐機器人托著質量為5kg的物體送餐時,在1min內勻速直線運動72m,機器人受到的摩擦力約為其總重力的0.08倍。(g=10N/kg)
(1)求該送餐機器人自身的重力。
(2)此次送餐過程中,機器人的速度為多少m/s?
(3)此次送餐過程中,送餐機器人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022-2023學年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qū)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
1.【解答】解:A、通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故A錯誤。
B、入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經過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應該過焦點,故B錯誤。
C、平行于主光軸的入射光線經過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故C正確。
D、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而圖中的凹透鏡對光線起了會聚作用,故D錯誤。
故選:C。
2.【解答】解:在森林里隨地丟棄瓶子,雨水進入透明的瓶子后,形成水凸透鏡,水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能使太陽光會聚于一點,這點的溫度很高,會把枯葉點燃,導致森林火災,這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而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近視眼鏡屬于凹透鏡,只有B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B。
3.【解答】解:由圖可知,此時的物距為20cm,像距為20cm,物距等于像距,物體在二倍焦距處,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實像;
保持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沿光具座向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10cm,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小,故成縮小的實像,故A正確。
故選:A。
4.【解答】解:A、劃船時,用漿向后劃水,槳給水一個向后的力,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對槳也施加了一個向前的力,這個力就是船前進的動力,則使船前進的施力物體是水,故A錯誤;
B、一人打太極時,人對空氣施加了力,既有施力物體,又有受力物體,故B錯誤;
C、人用繩子拉車,車所受的拉力是繩子施加的,所以車受力的施力物體是繩子,故C正確;
D、發(fā)生力的作用時,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是同時出現(xiàn)的,故D錯誤。
故選:C。
5.【解答】解:A、汽車所受的牽引力和重力不在同一直線上,且方向也不相反,所以不是一對平衡力,故A錯誤;
B、汽車在平直道路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汽車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滿足平衡力的四個條件,所以是平衡力,故B正確;
C、汽車在平直道路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汽車所受的牽引力和阻力滿足平衡力的四個條件,所以是平衡力,故C正確;
D、汽車遇到緊急情況時剎車,速度不斷變小,所以此時所受的牽引力小于阻力,故D正確。
故選:A。
6.【解答】解:
A、聲音不能傳播與摩擦力無關,故A錯誤;
B、人在路面上行走利用了鞋底與地面的摩擦力,假如摩擦力消失,人將無法行走,故B錯誤;
C、爬桿時利用了手與桿之間的摩擦力,假如沒有摩擦力,徒手不能爬上直桿,故C正確;
D、寫粉筆字時,粉筆總是在黑板面上滑動,粉筆和黑板之間的摩擦是滑動摩擦,假如沒有摩擦力,則無法寫字,故D錯誤。
故選:C。
7.【解答】解:根據牛頓第一定律我們知道,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原來靜止的物體將永遠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變。因為粉筆原來是靜止的,而松開手的同時,一切外力又同時消失,所以粉筆仍然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故選項A正確。
故選:A。
8.【解答】解:
A、駕駛員要系好安全帶,是防止汽車剎車或減速時由于慣性而帶來的危害,故A錯誤;
B、推出去的冰壺仍向前滑行屬于慣性的利用,故B正確;
C、汽車在轉彎對應減速慢行,是防止汽車的慣性帶來的危害,故C錯誤;
D、豎直向下自由墜落的鋼球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與慣性無關,故D錯誤。
故選:B。
9.【解答】解:“僵持不動”,即小明、繩子、狗這個整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
AB、狗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到繩子的拉力和地面對狗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故A正確,B錯誤;
C、僵持不動是因為小明拉繩的力與狗拉繩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是一對平衡力,故C錯誤;
D、對繩子來說,受到的小明向右的拉力和狗向左的拉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條件﹣﹣受力物體有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錯誤。
故選:A。
10.【解答】解:AB、在圖甲中,A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A受平衡力作用,A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墻面對A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因此A受到墻面對A的摩擦力等于A的重力為5N,故AB錯誤;
C、圖乙中,手對B的作用力為15N,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B對手的作用力也為15N,故C錯誤;
D、在圖乙中,物體B受到豎直向上的壓力F2、豎直向下的重力GB、天花板向下的作用力F板對B,如圖所示:
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F2=F板對B+GB,
所以,天花板對B物體的作用力F板對B=F2﹣GB=15N﹣5N=10N,故D正確。
故選:D。
二、填空及作圖題(本大題共7小題,共22分)
11.【解答】解:已知f=10cm,則2f=20cm,小明將一只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f=10cm)前20cm處,光屏上得到了燭焰倒立、等大的清晰的像;
近視眼鏡片是凹透鏡,所以遠視眼鏡片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將近視眼鏡片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經過凸透鏡的光線會比原來推遲會聚成像,所以將光屏遠離凸透鏡,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為:等大;發(fā)散;遠離。
12.【解答】解:如題圖所示,圖中,凸透鏡的焦距f=15cm,物距u=50cm﹣25cm=25cm,則蠟燭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蠟燭通過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在兩倍焦距外,而此時光屏在凸透鏡一倍焦距內,故應將光屏向右移動。根據燭焰上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可知,當蠟燭變短后,燭焰通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會向上移動,也就是說,燭焰通過凸透鏡成的像向上移動。
故答案為:倒立;右;上。
13.【解答】解:(1)因平面鏡成像時物距與像距是相等的,如能清晰看到鏡中的像,就必須人到像的距離為25厘米,那么人到鏡的距離為人到像距離的一半,即為12.5厘米。
(2)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的倒立、縮小的實像。
由圖可知,魚眼晶狀體的形狀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即晶狀體曲度大,焦距短,會聚能力強,在陸地上看遠處的物體時,像成在視網膜的前面,相當于近視眼;所以,童話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魚,上岸后,若要看清遠處的物體,應該配戴凹透鏡使光線推遲會聚,正好會聚在視網膜上;
故答案為:12.5;前;凹。
14.【解答】解:(1)小芳照鏡子時看不到自己的全身像,于是她后退了幾步,小芳和平面鏡距離變大,所以像到平面鏡距離變大,像和小芳之間的距離變大。
小芳在平面鏡中成像和小芳的大小相等,所以后退幾步,小芳的像大小不變。
(2)小芳自己離鏡中的像較遠,看遠處的看不清是近視眼,近視眼看遠處物體時,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配戴凹透鏡能使視網膜上的像錯后會聚在視網膜上。
故答案為:(1)不變;變大;(2)凹透鏡;發(fā)散。
15.【解答】解:(1)因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物塊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物塊所受的摩擦力為8N;
(2)當水平拉力增大到16N時,物塊對桌面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物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不變,仍為8N;
(3)物塊在運動過程中突然撤去外力,在物塊停止運動前它繼續(xù)向前運動,物塊對桌面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物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不變,它受到的摩擦力為8N。
故答案為:(1)8;(2)8;(3)8。
16.【解答】解:(1)因物體被壓在豎直墻壁上保持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豎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1=G=30N;
(3)物體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此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2=F2=20N,當拉力變?yōu)?0N時,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均不變,所以,物體受到的摩擦力不變,仍然是20N;
拉力為40N時,物體做加速運動,此時如果物體受到的所有力消失,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知,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故答案為:30;20;勻速直線運動。
17.【解答】解:(1)由圖象可知,在4s~8s內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因此受到的合力為0N;其速度為4m/s,其運動的路程為:s=vt=4m/s×4s=16m;
(2)由于在4s~8s內做勻速直線運動,其牽引力與摩擦力相等,故摩擦力為10N;在0~4s內小車做加速運動,但其壓力和接觸面均不變,所以摩擦力也不變,為10N。
故答案為:0;16;等于。
二、作圖題(共2小題,共4.0分)
18.【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過焦點,通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射出,如下圖所示:
19.【解答】解:根據物體浮沉條件可知,小球漂浮在液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從小球重心(球心)開始,分別沿豎直向下和豎直向上的方向畫一條有向線段,并分別用符號G和F浮表示,注意線段長度相等,如圖所示: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7+8+5=20分)
20.【解答】解:
(1)讓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這點是凸透鏡的焦點;
(2)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應調整凸透鏡、光屏和燭焰,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處;
(3)由圖可知,此時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其應用是投影儀;
如果使燭焰沿主軸向左移動3cm,物距變大了,像距變小,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則光屏應向左移動,由于成的像是放大的,所以光屏移動的距離大于3cm;
(4)物距為30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一個物體有無數個點組成,任何一個點射向凸透鏡有無數條光線,無數條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有無數條折射光線,用紙遮住凸透鏡的一半,折射光線減半,會聚成像的形狀和大小不變,像會變暗,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選D。
故答案為:(1)焦點;(2)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3)放大;投影儀;左;大于;(4)D。
21.【解答】解:(1)根據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可知,他看到的“蝦”是因為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虛像,真正的蝦在水中更深的位置,即在E處。
根據光路的可逆性,他用激光筆從A點向B處射出光束,即可把蝦照亮。
(2)①凸透鏡成實像時,像與物是相互倒立的,因此,膠片上蝦的頭部應該在下方;
②因為投影儀的原理是物距大于f小于2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f<8cm<2f,
則4cm<f<8cm,只有B選項中7cm符合題意;
③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因此要想使像變大,應將幕布向右移,并將凸透鏡向左移。
故答案為:(1)折射;虛;E;B;(2)①下;②B;③右;左。
22.【解答】解:(1)根據控制變量法,要控制小車下滑到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故小車應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自由下滑,根據實驗目的,要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故水平面上鋪上不同的材料,以改變小車受到的阻力大小,斜面上不能改變粗糙程度,故以上操作中錯誤的一次是B;
(2)小車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最小,通過的距離最長,根據實驗現(xiàn)象可知: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的越慢;由此推理: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車運動時不受阻力作用,小車的速度不會減小,它將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3)為了得出科學結論,三次實驗中小車每次都從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靜止自由下滑,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小車下滑到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
(4)在水平面滑行時,小車受到的重力(豎直向下)和小車對水平面的壓力(豎直向下),力的方向相同,故不是一對平衡力。
故答案為:(1)B;(2)慢;做勻速直線運動;(3)控制小車下滑到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4)不是。
四、綜合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6=14.0分)
23.【解答】解:(1)實驗時,小明先在豎直方向上對彈簧測力計調零,然后彈簧測力計要在水平方向上使用就要調零,因為在豎直方向上由于彈簧自身的重力彈簧比在水平方向上要伸長,也就是調零后的零刻度線在真實零刻度線的下方。彈簧測力計拉動物體在水平放置的長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讀取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時,結果小于真實的摩擦力;
(2)由圖甲、乙所示實驗可知,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物體間的壓力不同,乙圖的壓力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大,摩擦力大,所以可以得出壓力越大,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滑動摩擦力越大;
(3)由圖乙、丙所示實驗可知,物體間的壓力相等、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接觸面積大小不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相同,摩擦力相同,所以可以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無關;
(4)在操作過程中小明還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不沿水平方向拉動時,也可以使木塊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丁所示,此過程中,木塊處于平衡狀態(tài);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和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 不是一對平衡力,理由是:拉力與摩擦力不在同一直線;
可以應用甲、乙所示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的關系;
(5)由圖戊所示實驗可知,在用力將木板向右拉出的過程中,此時木塊在水平方向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彈簧測力計A向左的拉力和木板對木塊向右的摩擦力一對平衡力,所以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反映了木塊與木板間的滑動摩擦力大??;
拉動木板時物塊保持不動,物塊處于平衡狀態(tài),滑動摩擦力等于測力計的拉力,實驗時不需要勻速拉動長木板;彈簧測力計固定不動,便于讀數;
此時木塊在水平方向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彈簧測力計向左的拉力和木板對木塊向右的摩擦力一對平衡力,所以木塊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為水平向右。
故答案為:(1)小于;(2)壓力;(3)無關;(4)平衡;不是;(5)A;不一定;水平向右。
24.【解答】解:(1)送餐機器人的重力G=mg=40kg×10N/kg=400N;
(2)機器人送餐過程中,行進的速度:v===1.2m/s;
(3)若送餐機器人托著5kg的物體,此時機器人總質量和重力為:m總=m+m‘=5kg+40kg=45kg,G總=m總g=45kg×10N/kg=450N,f=0.08G總=0.08×450N=36N。
答:送餐機器人的重力為400N;機器人送餐過程中,行進的速度為1.2m/s;機器人勻速前進送餐時受到的摩擦力為36N。
這是一份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物理試題(解析版),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及作圖題,作圖題,實驗探究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年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qū)中考物理三模試卷,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qū)九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共6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