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學年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qū)七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共60.0分)
1.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瑰寶,深受人民喜愛。下列詩句中不包含生命現(xiàn)象的是( ?。?br />
A.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影響桃花開放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分 B. 空氣 C. 溫度 D. 土壤
3. 生物與環(huán)境關系密切。下列屬于生物影響環(huán)境的是( )
A. 雨露滋潤禾苗壯 B. 大樹底下好乘涼
C. 竹節(jié)蟲的身體像竹枝 D. 荒漠中駱駝刺根系發(fā)達
4. 顯微鏡在使用過程中,能反射光線的結構是( )
A. 鏡筒 B. 轉換器 C. 光圈 D. 反光鏡
5. 下列關于顯微鏡使用的幾個主要操作步驟,操作順序正確的一項是( ?。?
①取用顯微鏡
②放置“標本”
③細調(diào)節(jié)
④對光
⑤粗調(diào)節(jié)
A. ①④②⑤③ B. ①②④⑤③ C. ①②④③⑤ D. ①④②③⑤
6. 探究過程中,為了仔細觀察生物材料的細微結構,常常需要制作用于觀察的臨時玻片標本。下列制作臨時玻片標本的幾個步驟中,正確的順序應該是( ?。?
A. A→B→C→D→E B. C→D→B→E→A C. C→B→D→E→A D. D→C→B→E→A
7. 根尖和芽尖之所以具有分裂能力,這是因為它們具有( ?。?br />
A. 保護組織 B. 營養(yǎng)組織 C. 分生組織 D. 輸導組織
8. 我市道縣種植柑橘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唐代就有“金桔出營道者,為天下冠”之說。道縣產(chǎn)的臍橙從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分析,屬于( )
A. 組織 B. 器官 C. 細胞 D. 植物體
9. 如圖所示的兩種生物進行運動分別依靠( ?。?br />
A. 表膜和偽足 B. 纖毛和細胞膜 C. 纖毛和偽足 D. 表膜和細胞膜
10. 在種子萌發(fā)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的結構是( ?。?br />
A. 胚乳 B. 胚芽 C. 胚根 D. 胚軸
11. 植物生長過程中需要最多的是哪些無機鹽?( ?。?br />
A. 氮、鎂、鉀 B. 氮、磷、鎂 C. 氮、磷、鉀 D. 鐵、磷、硼
12. 幼根的生長一方面需要細胞分裂, 另一方面需要細胞體積增大(迅速伸長),說明幼根生長主要依靠()
A. 伸長區(qū)、根冠 B. 分生區(qū)、成熟區(qū) C. 成熟區(qū)、根冠 D. 分生區(qū)、伸長區(qū)
13. 工廠加工桌椅所需的木材主要取自木本植物莖的()
A. 樹皮 B. 形成層 C. 木質(zhì)部 D. 韌皮部
14. 壁虎在危難時刻會斷尾求生,一段時間會長出新尾巴。如圖表示長尾時細胞的一系列變化過程,過程④表示( )
A. 細胞生長 B. 細胞癌變 C. 細胞分化 D. 細胞分裂
15. 下列有關植物體的生理活動及意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br />
A. 光合作用的實質(zhì)是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
B. 呼吸作用的實質(zhì)是分解有機物,儲存能量
C. 白天,植物只能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
D. 蒸騰作用可以促進植物體內(nèi)水和無機鹽的運輸
16. 要使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最多,你認為應選用的顯微鏡鏡頭組合是( ?。?br />
A. 1和3 B. 2和4 C. 1和4 D. 2和3
17. 早晨起來,孫悟同學發(fā)現(xiàn)昨晚施肥的盆栽植物萎蔫了,請你幫他找出原因( ?。?br />
A. 根細胞吸水過多 B. 根細胞失水過多
C. 根細胞缺乏無機鹽 D. 根細胞吸收無機鹽過多
18. 下列植物中,食用部分與白菜相同的是( ?。?br />
A. 菠菜 B. 人參 C. 辣椒 D. 馬鈴薯
19. 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總是相適應的,如下表中表述正確的是( ?。?
選項
結構
功能
A
線粒體
光合作用的場所
B
葉綠體
呼吸作用的場所
C
形成層
輸送水和無機鹽
D
細胞核
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
A. A B. B C. C D. D
20. 下列屬于果實的是( ?。?br />
A. 葡萄 B. 綠豆 C. 芝麻 D. 杏仁
21. 下列食物中,富含淀粉的是( ?。?br />
A. 蓮藕、雞蛋 B. 小麥、花生 C. 芋頭、板栗 D. 玉米、黃豆
22. 范?海爾蒙特從柳樹栽培實驗中得到啟發(fā),綠色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物質(zhì)主要是( ?。?br />
A. 二氧化碳 B. 水 C. 氧氣 D. 無機鹽
23. 春種“耙耢”是指犁地、松土,目的是為了促進根的( )
A. 蒸騰作用 B. 光合作用 C. 呼吸作用 D. 儲藏作用
24. 向種植蔬菜的溫室大棚中通入“氣肥”來增加二氧化碳濃度,能夠提高蔬菜產(chǎn)量。這是因為“氣肥”能夠( ?。?br />
A. 增強蒸騰作用 B. 提高大棚濕度 C. 增強光合作用 D. 增強呼吸作用
25. 將甲乙兩裝置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然后放在陽光下2h,分別取甲乙裝置中的葉片,經(jīng)過脫色、漂洗、滴碘液處理,關于該實驗正確的是( ?。?br />
A. 甲裝置中的葉片滴加碘液出現(xiàn)藍色
B. 該實驗證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 乙裝置中的水溶液是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D. 脫色過程中小燒杯中裝清水,大燒杯中裝酒精
26. 綠色植物被稱為巨大的“空氣凈化器”是由于它能( )
A. 吸收氧氣,產(chǎn)生有機物 B. 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
C. 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D. 吸收二氧化碳,產(chǎn)生有機物
27. 下列保護森林的措施中,哪一項是科學的?( )
A. 全面禁止砍伐 B. 有計劃地合理砍伐林木
C. 大面積種植一種樹,整齊美觀 D. 噴灑高強度的農(nóng)藥,消滅森林害蟲
28. 呼吸作用徹底分解有機物后,產(chǎn)生的物質(zhì)是( ?。?br />
A. 二氧化碳和水 B. 水和淀粉 C. 氧氣和水 D. 無機鹽和水
29. 下列生產(chǎn)措施中與所依據(jù)的生物學原理不相匹配的是( )
A. 移栽幼苗帶土——減少幼根和根毛折斷
B. 栽種農(nóng)作物時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
C. 儲藏白菜的地窖留通風孔——增加氧氣促進呼吸作用
D. 春季早播覆蓋地膜——提高地表溫度,保持土壤濕度
30. 若用如圖表示相關概念間的包含關系,則如表中內(nèi)容與圖示相符的一組是( ?。?
選項
1
2
3
4
A
海綿層
柵欄層
葉肉
葉片
B
染色體
細胞核
細胞質(zhì)
細胞
C
胚根
胚芽
胚
種子
D
細胞
組織
器官
個體
A. A B. B C. C D. D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0.0分)
31. 據(jù)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生理過程①表示 ______ ,使細胞得數(shù)目增多;生理過程②表示 ______ ,其結果能形成不同的組織。
(2)A表示植物細胞的某個結構,水果中的甜味物質(zhì)就存在于該結構中的 ______ 內(nèi)(填結構名稱)。
(3)B具有輸導功能,其中B內(nèi)能運輸有機養(yǎng)料的結構是 ______ 。
(4)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相比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多一個 ______ 層次。
32. 被子植物的一生可用數(shù)軸表示為如圖:
其中,原點“0”表示新生命的起點,a、b、c、d表示其一生中的幾個關鍵節(jié)點,它們的結構分別如圖a、圖b、圖c、圖d所示。請結合相關圖示回答問題:
(1)圖a中標號①②③④所示部分構成了種子的 ______ 。
(2)通過觀察和測量發(fā)現(xiàn)圖b中生長最快部位是③中根尖的 ______ (填結構名稱),③中根尖的成熟區(qū)是吸收水和 ______ 的主要部位。
(3)圖c中雄蕊的主要結構是②和 ______ (填序號),圖d桃子是由圖c中的標號 ______ 發(fā)育而成。
33. 圖1中A、B、C表示綠色植物的某些生理活動,圖2是綠色植物葉片橫切面結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1中C表示 ______ 作用。
(2)進出植物體的氣體是通過圖2葉片中的⑤ ______ 來完成的。
(3)貯藏農(nóng)作物產(chǎn)品時,需要減弱植物 ______ (填字母)對有機物的消耗。
(4)人們通常選擇陰雨天氣進行樹木移栽,主要是為了減弱植物的 ______ (填生理活動名稱),減少水分散失,提高成活率。
(5)新疆是我國著名的瓜果之鄉(xiāng),那里產(chǎn)的蜜瓜特別甜,主要原因是 ______ 。
A.田間管理設施完善
B.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
C.肥料充足,土質(zhì)好
D.雨水充沛,適合瓜果生長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0分)
34. 某興趣小組在“探究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實驗中,設計了如下實驗,請分析回答:
(1)在實驗中,該興趣小組選用的1號、2號、3號、4號瓶中種子的品種、大小和生命應 ______ (填“相同”或“不相同”)。
(2)若1號瓶和2號瓶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則該實驗的變量是 ______ ;若2號瓶和4號瓶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則探究的問題是 ______ 對種子的萌發(fā)是否有影響。
(3)3號瓶和4號瓶不能構成一組對照實驗,其原因是有 ______ 個變量。
(4)每瓶中放了8粒種子而不是1粒,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出現(xiàn)實驗的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體現(xiàn)了豆和草在生長過程中的競爭關系,屬于生物的生長現(xiàn)象,A不符合題意。
B、“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體現(xiàn)了生物能夠生長繁殖和生物的新陳代謝現(xiàn)象,B不符合題意。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包含生命現(xiàn)象,C符合題意。
D、“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中的“猿聲”包含生命現(xiàn)象,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2、生物能夠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廢物。4、生物能夠?qū)ν饨绱碳ぷ鞒龇磻?、生物能夠生長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7.生物都能遺傳和變異的特征。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C?
【解析】解:“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表明環(huán)境影響生物的生長開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氣溫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溫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開的晚。才有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自然現(xiàn)象,造成這一差異的環(huán)境因素是溫度。
故選:C。
環(huán)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生態(tài)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環(huán)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運用所學知識對某些自然現(xiàn)象做出科學的解釋。
3.【答案】B?
【解析】解:A.“雨露滋潤禾苗壯”,體現(xiàn)了非生物因素水影響了生物禾苗的生活,A不符合題意;
B.“大樹底下好乘涼”是指大樹的蒸騰作用可以增加大氣的濕度,降低溫度,同時大樹遮陰,也能降低溫度,體現(xiàn)了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B符合題意。
C.竹節(jié)蟲的身體像竹枝,不容易被敵害發(fā)現(xiàn),是竹節(jié)蟲對環(huán)境(竹枝)的一種適應,C不符合題意。
D.駱駝刺根系發(fā)達,可以適應干旱缺水的沙漠環(huán)境,體現(xiàn)的是生物適應環(huán)境,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生物必須適應環(huán)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適應環(huán)境的同時,也在影響和改變著環(huán)境。
掌握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是解題的關鍵。
4.【答案】D?
【解析】解:A、鏡筒能夠通過光線,A不符合題意。
B、轉換器:在鏡筒的下端,圓形可以安裝物鏡,B不符合題意。
C、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當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光線弱時用大光圈,作用是調(diào)節(jié)光線的強弱,C不符合題意。
D、反光鏡:在鏡臂的最下端,可以左右前后轉動,是反射光線用的;所以在顯微鏡對光過程中,能反射光線的結構是反光鏡,D符合題意。
故選:D。
顯微鏡的步驟是:安放→對光→放片→調(diào)焦→觀察等幾個步驟。
關鍵是把握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
5.【答案】A?
【解析】解:使用顯微鏡的正確步驟是:①取出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④對光,有白亮的視野;②放玻片標本,用壓片夾壓?。虎蒉D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載玻片。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③左眼向目鏡內(nèi)看,同時反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收鏡。
故選:A。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1、取鏡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②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2、對光
①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注意,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的距離。
②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nèi),右眼睜開,便于以后觀察畫圖。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視野。
3、觀察
①把所要觀察的載玻片放到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
②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載玻片。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
③左眼向目鏡內(nèi)看,同時反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收鏡
使用完后,整理好,把顯微鏡放回原處。
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是解題的關鍵。
6.【答案】B?
【解析】解:制作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擦→滴→撕→展→蓋→染。①擦: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干凈。②滴: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維持細胞正常形態(tài)。③撕:用鑷子從鱗片葉內(nèi)表面撕取一塊薄膜。④展:把撕下的內(nèi)表皮浸入載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鑷子將其展平,目的是防止細胞重疊,影響觀察細胞的各部分結構。⑤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洋蔥內(nèi)表皮上,蓋蓋玻片時要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xiàn)氣泡。⑥染:把一滴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用吸水紙從蓋玻片另一側吸引,使碘液浸潤標本的全部。題圖為制作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部分步驟:A染色、B展平、C滴加清水、D取材、E蓋蓋玻片,正確的順序應該是C→D→B→E→A。
故選:B。
題圖為制作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部分步驟:A染色、B展平、C滴加清水、D取材、E蓋蓋玻片。
掌握制作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是解題的關鍵。
7.【答案】C?
【解析】解:A、保護組織一般由植物根、莖、葉表面的表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內(nèi)部柔嫩部分的功能。故不合題意;
B、營養(yǎng)組織的細胞壁薄,液泡大,有儲存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功能,含有葉綠體的營養(yǎng)組織還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因此營養(yǎng)組織有制造和儲存營養(yǎng)的功能。植物的果肉、葉肉、莖中央的髓等大多屬于營養(yǎng)組織。故不合題意;
C、分生組織的細胞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zhì)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不斷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形成其它組織。如根尖的分生區(qū)、莖的形成層等屬于分生組織。故符合題意;
D、輸導組織有運輸物質(zhì)的作用,植物體內(nèi)的導管能運送水和無機鹽,篩管能運送有機物,二者屬于輸導組織。故不合題意;
故選:C。
植物的組織主要有保護組織、營養(yǎng)組織、輸導組織、分生組織、機械組織等,它們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本題考查學生對植物的基本組織的作用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屬于基礎題。
8.【答案】B?
【解析】解: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構成,根、莖、葉能夠為植物體提供營養(yǎng),屬于營養(yǎng)器官;花、果實和種子與植物體的生殖有關,屬于生殖器官??梢姡揽h產(chǎn)的臍橙是果實,從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分析,屬于器官。
故選:B。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①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②組織:由形態(tài)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細胞和細胞間質(zhì)聯(lián)合在一起構成。
③器官: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
④系統(tǒng):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
⑤個體: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統(tǒng)協(xié)調(diào)配合共同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的生物。
掌握植物的結構層次是解題的關鍵。
9.【答案】C?
【解析】解:草履蟲靠纖毛的擺動在水中旋轉前進,變形蟲的偽足可以收縮,變換長短,捕食或者使變形蟲移動。可見C正確。
故選:C。
圖中的草履蟲和變形蟲雖然只由一個細胞構成,但也能完成營養(yǎng)、呼吸、排泄、運動、生殖和調(diào)節(jié)等生命活動。
知道草履蟲和變形蟲分別依靠纖毛和偽足運動的解題的關鍵。
10.【答案】C?
【解析】解:種子萌發(fā)的過程:種子在萌發(fā)過程中先吸收水分,體積膨大,種皮脹破。同時,胚內(nèi)的生命活動活躍起來,從子葉得到營養(yǎng)物質(zhì)和能量后開始分裂和生長:胚根伸長突出種皮,發(fā)育成根,不久,從這條根的周圍又生出一些細根;此后胚芽發(fā)育成莖和葉、胚軸發(fā)育成連接莖與根的部分。
故選:C。
我們知道種子要想萌發(fā)必須滿足外界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以及種子不在休眠期。
熟知種子結構、萌發(fā)過程及根的生長原因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11.【答案】C?
【解析】解: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需要多種無機鹽,這些無機鹽包括含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其中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繁葉茂;含磷的無機鹽可以促進幼苗的發(fā)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
故選:C。
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無機鹽包括含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
解答此題要掌握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12.【答案】D?
【解析】解:植物根尖的結構從下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區(qū)、伸長區(qū)和成熟區(qū);根冠位于根的頂端,屬于保護組織,具有保護作用;成熟區(qū)也叫根毛區(qū):在伸長區(qū)的上部,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分生區(qū)被根冠包圍著,屬于分生組織,細胞很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zhì)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夠不斷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使細胞數(shù)目增加,向下補充根冠,向上轉化為伸長區(qū)。伸長區(qū)在分生區(qū)上部,細胞逐漸停止分裂,開始迅速伸長,是根伸長最快的地方。因此幼根的生長主要是由于分生區(qū)的不斷分裂和伸長區(qū)的不斷長長的緣故。
故選:D。
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結構從頂端向上,一般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根冠、分生區(qū)、伸長區(qū)和成熟區(qū),解答即可。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記根尖的結構特點和功能。
13.【答案】C?
【解析】解: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由外到內(nèi)依次是:樹皮(內(nèi)側部為韌皮部)、形成層、木質(zhì)部、髓。其中木質(zhì)部中木纖維比較堅硬,可見我們使用的木材主要取自木質(zhì)部。
故選:C。
木質(zhì)莖的結構由外向內(nèi)依次為樹皮(包括表皮和韌皮部)、形成層、木質(zhì)部和髓.表皮起保護作用。韌皮部包括篩管(運輸有機物)和韌皮纖維(有韌性)。木質(zhì)部包括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和木纖維(堅硬)。形成層的細胞能不斷地進行分裂,向外形成韌皮部,向內(nèi)形成木質(zhì)部,使莖逐年加粗。
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木質(zhì)莖的結構。
14.【答案】C?
【解析】解:A.細胞生長導致細胞體積的增大,A不符合題意。
B.細胞癌變是指細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細胞分化,而變成了不受有機物控制的、連續(xù)進行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的過程,B不符合題意。
C.細胞分化是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上發(fā)生了差異性的變化,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因此過程④表示細胞分化,C符合題意。
D.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細胞分裂使細胞數(shù)目增多,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細胞分裂導致細胞數(shù)目的增多,細胞的生長導致細胞體積的增大,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組織。題圖表示壁虎長尾時細胞的一系列變化過程,①表示細胞生長、②③表示細胞分裂、④表示細胞分化,據(jù)此答題。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知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的概念。
15.【答案】D?
【解析】解:A.光合作用的實質(zhì)是:把無機物合成有機物,放出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A錯誤。
B.呼吸作用的實質(zhì)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B錯誤。
C.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進行的時間、部位都有所不同。在陽光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可同時進行;但在夜間,光合作用停止,蒸騰作用也大大減弱,而呼吸作用不管在白天還是在夜間,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C錯誤。
D.蒸騰作用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動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跟著一起被運輸??梢?,蒸騰作用可以促進植物體內(nèi)水和無機鹽的運輸,D正確。
故選:D。
(1)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內(nèi),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2)呼吸作用是細胞內(nèi)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3)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nèi)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
掌握植物的三大生理功能是解題的關鍵。
16.【答案】C?
【解析】解: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越少;放大倍數(shù)越小,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越多。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與其長度成正比,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與其長度成反比,所以要想看到細胞數(shù)目最多即放大倍數(shù)最小,應選擇短的物鏡1和長的目鏡4。
故選:C。
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有觀察和放大的作用。圖中1和2有螺紋是物鏡,3和4沒有螺紋是目鏡。
此題考查了顯微鏡的成像特點,物鏡倍數(shù)越高,鏡頭越長;目鏡倍數(shù)越高,鏡頭越短。
17.【答案】B?
【解析】解:一次施肥過多,會使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大于植物細胞溶液的濃度,植物細胞失水,導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當情勢比較嚴重時,會造成燒苗。施肥后澆水可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濃度,使土壤溶液濃度小于作物細胞的濃度,使作物細胞正常吸水。
故選:B。
當植物細胞內(nèi)外液體有濃度差時,植物細胞就會吸水或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nèi)部濃度時細胞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nèi)部濃度時細胞吸水。
掌握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解題的關鍵。
18.【答案】A?
【解析】解:A.菠菜的主要食用部分是葉,A符合題意。
B.人參屬于植物的根,B不符合題意。
C.辣椒屬于植物的果實,C不符合題意。
D.馬鈴薯屬于植物的莖,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綠色植物是人類的食物來源之一,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可以直接為人類所食用。白菜主要的食用部分是葉。
掌握各類植物可食用的部分是解題的關鍵。
19.【答案】D?
【解析】解:A.線粒體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A錯誤。
B.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B錯誤。
C.形成層細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形成新的韌皮部,向內(nèi)形成新的木質(zhì)部,從而使莖逐年加粗,而輸送水和無機鹽是導管,C錯誤。
D.細胞核是遺傳物質(zhì)的儲存中心,也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D正確。
故選:D。
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互適應,生物體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
解答此題要掌握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知識。
20.【答案】A?
【解析】解:A.葡萄由子房發(fā)育而成,屬于果實,A符合題意。
BCD.綠豆、芝麻、杏仁是由胚珠發(fā)育而來的,屬于種子,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被子植物的花經(jīng)傳粉受精后,由子房發(fā)育形成果實,胚珠發(fā)育形成種子。
掌握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是解題的關鍵。
21.【答案】C?
【解析】解:A.蓮藕富含淀粉、雞蛋主要含有蛋白質(zhì),故A不符合題意。
B.小麥主要含有淀粉,花生主要含有脂肪和蛋白質(zhì),故B不符合題意。
C.芋頭、板栗富含淀粉,是主要的供能物質(zhì),故C符合題意。
D.玉米主要含有淀粉,黃豆主要含有蛋白質(zhì),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人類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有糖類、油脂、蛋白質(zhì)、維生素、水和無機鹽。根據(jù)各營養(yǎng)素的食物來源回答即可;米面中含有豐富的糖類物質(zhì)。
解答此題要掌握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
22.【答案】B?
【解析】解:比利時的海爾蒙特,做過一個有名的“柳樹實驗”:在盛有200磅干土的瓦罐中,栽上一棵5磅重的柳樹苗,罩上瓦罐后只用水灌溉,5年后樹和落葉總重169磅3盎斯,干土只少了2盎斯.當時他誤認為柳樹增加的重量只能來源于水,而不知空氣中二氧化碳所起的作用.
故選:B
此題主要考查的是部分生物學家的生平事跡,思考解答.
關鍵點:當時范?海爾蒙特的結論是綠色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物質(zhì)主要是水,他當時不知道,增重的物質(zhì)除了部分來源于水以外,主要還來源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23.【答案】C?
【解析】解: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犁地、松土使土壤疏松,土壤中的空氣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故選:C。
生物體內(nèi)的線粒體把有機物當做燃料與氧結合,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這一過程稱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掌握根的呼吸作用是解題的關鍵。
24.【答案】C?
【解析】解: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強度、溫度,二氧化碳的濃度等,在一定范圍內(nèi),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隨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而加強,制造的有機物就多,釋放的氧氣增多,大棚與空氣隔絕不斷消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濃度逐漸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就會降低。所以,在生產(chǎn)過程中,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獲得蔬菜的豐收,有些菜農(nóng)在大棚里增施二氧化碳來增強光合作用。
故選:C。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綠色植物光合作用。
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chǎn)上的應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25.【答案】B?
【解析】解:A.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這樣甲裝置中的葉片缺少二氧化碳,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變藍色,A錯誤。
B.甲和乙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實驗的變量是二氧化碳,結果甲裝置內(nèi)缺少二氧化碳,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變藍色,而乙裝置內(nèi)葉片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變藍色,該實驗證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正確。
C.乙裝置中的水溶液是起對照作用,這樣得出的實驗結果更加科學合理,C錯誤。
D.酒精能溶解葉綠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揮發(fā)的物質(zhì),直接加熱容易引起燃燒發(fā)生危險。使用水對酒精進行加熱,起到控溫作用,以免酒精燃燒發(fā)生危險。脫色過程中小燒杯中裝酒精,大燒杯中裝清水,D錯誤。
故選:B。
《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選葉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實驗要點: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變藍色,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
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是設計實驗方案必須處理好的兩個關鍵問題。
26.【答案】C?
【解析】解: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夠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制造氧氣排到大氣中,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從而為人類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因此,我們把綠色植物稱為“空氣凈化器”.
故選:C.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釋放氧氣,從而維持大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對穩(wěn)定.
本題主要考查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促進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7.【答案】B?
【解析】解:A、愛護植被,并不是禁止砍伐,A錯誤;
B、對森林資源有計劃地合理砍伐已經(jīng)成熟的木材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科學發(fā)展觀;B正確;
C、大面積種植一種樹,雖然整齊美觀,但會造成生態(tài)系統(tǒng)物種的單一性,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動調(diào)節(jié)能力降低,不利用生態(tài)平衡;C錯誤;
D、噴灑高強度的農(nóng)藥,消滅森林害蟲,會導致害蟲天敵死亡,同時,農(nóng)藥會通過食物鏈危害其他的生物和人類。D錯誤;
故選:B。
綠色植物是陸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主體,是大自然的調(diào)節(jié)器,保護植被就是保護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也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對森林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和利用能夠?qū)ι值男玛惔x起到有益的作用。
28.【答案】A?
【解析】解:呼吸作用的表達式是:有機物+氧氣→線粒體水+二氧化碳+能量。因此呼吸作用徹底分解有機物后,產(chǎn)生的物質(zhì)是二氧化碳和水。
故選:A。
呼吸作用是細胞內(nèi)的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產(chǎn)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和過程。
29.【答案】C?
【解析】解:A.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區(qū)的根毛。移栽的時候最易損傷幼根和根毛,這樣使植物根的吸收功能大大降低,會導致缺水萎蔫,甚至死亡。因此移栽幼苗帶土的目的是減少對幼根和根毛折斷,A正確。
B.栽種農(nóng)作物時合理密植,植物與光接觸的面積增大,光能利用率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強制造的有機物就越多,能夠提高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B正確。
C.儲藏白菜的地窖留有通風孔,是為了散失呼吸作用產(chǎn)生的熱量,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而不是為了增加氧氣促進呼吸作用,C錯誤。
D.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包括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早春播種常用塑料薄膜覆蓋地面,能夠促進早出苗的主要原因是提高土壤的溫度、保持土壤濕度,D正確。
故選:C。
1.活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作呼吸作用。溫度、水分、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是影響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2.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包括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3.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區(qū)。
掌握生物知識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應用是解題的關鍵。
30.【答案】D?
【解析】解:A.葉片的結構包括:葉肉、葉脈、表皮三部分。表皮有保護作用,屬于保護組織;葉肉屬于營養(yǎng)組織,靠近上表皮的葉肉細胞排列比較緊密,含有的葉綠體較多,顏色較深,屬于柵欄層;靠近下表皮的葉肉細胞排列比較疏松,含有的葉綠體較少,顏色較淺,屬于海綿層。可見,海綿層、柵欄層是并列概念,A錯誤。
B.細胞的基本結構有: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和線粒體。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細胞核中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zhì)叫做染色體,它是由DNA和蛋白質(zhì)兩部分組成。一個DNA分子上包含有多個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可見,細胞核、細胞質(zhì)是并列概念,B錯誤。
C.種子的基本結構包括種皮和胚兩部分。胚是新生植物的幼體,由胚軸、胚芽、胚根、子葉四部分組成??梢?,胚根、胚芽是并列概念,C錯誤。
D.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動物體。可見,個體包含器官,器官包含組織,組織包含細胞,D正確。
故選:D。
由題圖可知:4包含3,3包含2,2包含1。
此題屬于綜合題,靈活運用知識是解題的關鍵。
31.【答案】細胞分裂? 細胞分化? 液泡? 篩管? 系統(tǒng)?
【解析】解:(1)細胞分裂是指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細胞分裂的結果是使細胞的數(shù)量增多。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差異性的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的分化。細胞分化產(chǎn)生了不同的組織。圖中①表示細胞分裂,②表示細胞分化。
(2)液泡內(nèi)含有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zhì),所以水果的甜味物質(zhì)存在于液泡中。
(3)B輸導組織具有輸導功能,其中B內(nèi)能運輸有機養(yǎng)料的結構是篩管;能運輸水和無機鹽的是導管。
(4)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動物體,則動物體比植物體多了系統(tǒng)層次。
故答案為:(1)細胞分裂;細胞分化;
(2)液泡;
(3)篩管;
(4)系統(tǒng)。
由圖可知,圖中①細胞分裂、②細胞分化、A液泡、B輸導組織、C營養(yǎng)組織。
掌握細胞分裂、分化過程、細胞的結構功能及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是解題的關鍵。
32.【答案】胚? 伸長區(qū)? 無機鹽? ③? ⑤?
【解析】解:(1)圖a中標號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所示部分構成了種子的胚。
(2)通過觀察和測量發(fā)現(xiàn)圖b中生長最快部位是③根中根尖的伸長區(qū),伸長區(qū)細胞來自于分生區(qū)細胞的不斷分裂。③中根尖的成熟區(qū)是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3)圖c中雄蕊的主要結構是②花藥和③花絲。一朵花在完成傳粉受精后,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柱頭和花柱都凋落,只有子房繼續(xù)發(fā)育果實,子房壁發(fā)育成圖d中的①果皮,子房內(nèi)的⑥胚珠發(fā)育成圖d中的②種子,故圖d桃子是由圖c中的⑤子房發(fā)育而成。
故答案為:(1)胚;
(2)伸長區(qū);無機鹽;
(3)③;⑤。
圖a中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⑤種皮;圖b中①葉、②子葉、③根;圖c中①柱頭、②花藥、③花絲、④花柱、⑤子房、⑥胚珠;圖d中①果皮、②種子。
掌握種子、根尖的結構、花的結構和果實的形成功能是解題的關鍵。
33.【答案】光合? 氣孔? A? 蒸騰作用? B?
【解析】解:(1)植物體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因而C表示光合作用。
(2)圖2中⑤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
(3)呼吸作用的實質(zhì)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貯藏農(nóng)作物產(chǎn)品時,需要減弱植物A呼吸作用對有機物的消耗。
(4)移栽植物人們通常選擇陰雨天氣,這樣可以大大減弱樹木的蒸騰作用,減少水分散失,提高樹木成活率。
(5)新疆地區(qū)瓜果特別甜,是因為新疆地區(qū)的光照強度大、日照時間長,能促進光合作用,使其充分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糖類等有機物。同時,新疆地區(qū)的夜間溫度低,在一定范圍內(nèi),溫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減少有機物的分解,使更多的有機物得以剩余,提高了瓜果的甜度。所以,新疆蜜瓜特別甜的主要原因是: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故B符合題意。
故選:B。
故答案為:(1)光合;
(2)氣孔;
(3)A;
(4)蒸騰作用;
(5)B。
(1)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活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2)植物體呼吸作用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蒸騰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從植物體內(nèi)散發(fā)到體外的過程;因而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騰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
(3)圖2是葉片的結構示意圖,①上表皮、②葉肉、③葉脈、④下表皮、⑤氣孔。
掌握植物的三大生理功能是解題的關鍵。
34.【答案】相同? 水分? 溫度? 2? 偶然性?
【解析】解:(1)對照實驗是只有一個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實驗條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實驗的變量。因此,在實驗中,該興趣小組選用的1號、2號、3號、4號瓶中種子的品種、大小和生命應相同。
(2)若1號瓶和2號瓶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則該實驗的變量是水分,其它的實驗條件保持相同;若2號瓶和4號瓶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實驗的變量是溫度,其它的實驗條件保持相同,則探究的問題是溫度對種子的萌發(fā)是否有影響。
(3)3號瓶和4號瓶不能構成一組對照實驗,其原因是有兩個變量,即實驗的變量有空氣和溫度,不符合單一變量實驗原則。
(4)生物探究實驗的樣本數(shù)量要適量,數(shù)量過少易出現(xiàn)偶然性。因此,每瓶中放了8粒種子而不是1粒,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出現(xiàn)實驗的偶然性,減少誤差。
故答案為:(1)相同;
(2)水分;溫度;
(3)2;
(4)偶然性。
(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2)對照實驗又叫單一變量實驗,只有一個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實驗。只有一個變量,這就是實驗中所有探究的問題,是可以改變的量。
(3)種子萌發(fā)的條件是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
掌握種子萌發(fā)的條件是解題的關鍵。
這是一份[生物][期末]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生物期末試卷,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填寫答題卡的內(nèi)容用2B鉛筆填寫,提前 xx 分鐘收取答題卡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qū)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共6頁。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湖南省永州市道縣七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含解析),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0分)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