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學情調(diào)研
高二語文試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所謂“移情作用”,指人在聚精會神中觀照一個對象自然或藝術作曲時,由物我兩忘達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對象里去,使本無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動,使本來只有物理的東西也顯得有人情。最明顯的事例是觀照自然景物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文藝作品。
我國詩詞里詠物警句大半都顯出移情作用。例如下列名句: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
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杜甫)
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姜夔)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秦觀)
都是把物寫成人,靜的寫成動的,無情寫成有情,于是山可以看人而不厭,柳絮可以顛狂,桃花可以輕薄,山峰可以清苦,領略黃昏雨的滋味。從此可見,詩中的“比”和“興”大半起于移情作用,上例有些是顯喻,有些是隱喻。上舉各例也說明移情作用和形象思維也有密切關系。
移情說的一個重要代表立普斯反對從生理學觀點來解釋移情現(xiàn)象,主張要專用心理學觀點,運用英國經(jīng)驗主義派的“觀念聯(lián)想”特別是其中的“類似聯(lián)想”來解釋。他舉希臘建筑中的道芮式石柱為例。這種石柱支持上面的沉重的平頂,本應使人感到它受重壓而下垂,而我們實際看到的是它仿佛在聳立上騰,出力抵抗。立普斯把這種印象叫做“空間意象”,認為它起于類似聯(lián)想,石柱的姿態(tài)引起人在類似情況中聳立上騰、出力抵抗的觀念或意象,在聚精會神中就把這種意象移到石柱上,于是石柱就仿佛聳立上騰、奮力抵抗了。立普斯的這種看法偏重移情作用的由我及物的一方面,唯心色彩較濃。
(摘編自朱光潛《談美書簡:從生理學觀點談美與美感)》
材料二:
云何嘗能飛?泉何嘗能躍?我們卻常說云飛泉躍;山何嘗能鳴?谷何嘗能應?我們卻常說山鳴谷應。在說云飛泉躍、山鳴谷應時,我們比說花紅石頭重更進一層了。原來我們只把在我的感覺誤認為在物的屬性,現(xiàn)在我們卻把無生氣的東西看成有生氣的東西,把它們看做我們的同類,覺得它們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動。這兩種說話的方法雖不同,道理卻是一樣,都是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來了解外物,這種心理活動通常叫做“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覺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情感。這是一個極普遍的經(jīng)驗。自己在歡喜時,大地山河都在揚眉帶笑;自己悲傷時,風云花鳥都在嘆氣凝愁。陶淵明何以愛菊呢?因為他在傲霜列枝中見出孤臣的勁節(jié),林和靖何以愛梅呢?因為他在暗香疏影中見出隱者的高標。
從這幾個實例看,我們可以看出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經(jīng)驗有密切關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是美感經(jīng)驗,而美感經(jīng)驗卻常含有移情作用。美感經(jīng)驗中的移情作用不單是由我及物的,同時也把物的姿態(tài)吸收于我。所謂美感經(jīng)驗,其實不過是在聚精會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復回流而已。
比如我在觀賞一棵古松,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古松本身的形象上,古松的形象引起清風亮節(jié)的類似聯(lián)想,我心中便隱約覺到清風亮節(jié)所常伴著的情感。因為我忘記古松和我是兩件事,我就于無意之中把這種清風亮節(jié)的氣概移置到古松上面去。同時我又不知不覺地受古松的這種性格影響,自己也振作起來,模仿它那一副蒼老勁拔的姿態(tài)。所以古松儼然變成一個人,人也儼然變成一棵古松。真正的美感經(jīng)驗都是如此,都要達到物我同一的境界,我們根本就不分辨所生的情感到底是屬于我還是屬于物的。
移情的現(xiàn)象可以稱之為“宇宙的人情化”,因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來只有物理的東西可具人情,本來無生氣的東西可有生氣。從理智觀點看,移情作用是一種錯覺,是一種迷信。但是如果把它勾銷,不但藝術無由產(chǎn)生,即宗教也無由出現(xiàn)。藝術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氣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離以及人和神的距離都縮小。
(摘編自朱光潛《談美: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材料三:
王羲之在《蘭亭序》里說:“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边@是東晉大書法家在尋找美的蹤跡。他的書法傳達了自然的美和精神的美。
達到這樣深入的美感,發(fā)現(xiàn)這樣深度的美,是要在主觀心理方面具有條件和準備的。我們的感情是要經(jīng)過一番洗滌,克服了小己的私欲和利害計較的。礦石商人僅看到礦石的貨幣價值,而看不見礦石的美的特性。我們要把整個情緒和思想改造一下,移動了方向,才能面對美的形象,把美如實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來,再把它放射出去,憑借物質(zhì)創(chuàng)造形象給表達出來,才成為藝術。中國古代曾有人把這個過程喚做“移人之情”或“移我情”。琴曲《伯牙水仙操〉序上說:
“伯牙學琴于成連,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之專一,未能得也。成連曰:‘吾之學不能移人之情,吾師有方子春在東海中?!岁寮Z從之,至蓬萊山,留伯牙日:‘吾將迎吾師!’劃船而去,旬日不返。伯牙心悲,延頸四望,但聞海水汩波,山林窗冥,群鳥悲號。仰天嘆曰:‘先生將移我情!’乃援操而作歌云:‘翳洞庭兮流斯護,舟楫逝兮仙不還,移形素兮蓬萊山,歍欽傷宮仙不還?!?br /> 伯牙由于在孤寂中受到大自然強烈的震撼,生活上的異常遭遇,整個心境受了洗滌和改造,才達到藝術的最深體會,把握到音樂的創(chuàng)造性的旋律,完成他的美的感受和創(chuàng)造。這個“移情說”比起德國美學家栗卜斯的“情感移入論”似乎還要深刻些,因為它說出現(xiàn)實生活中的體驗和改造是“移情”的基礎呀!
(摘編自宗白華《美學散步:美從何處尋?》)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移情現(xiàn)象也被稱作“宇宙的人情化”,移情使本來只有物理的東西可具人情,形成人的一種錯覺,是一種神秘主義。
B.“移情作用”是一種心理活動,指人在觀照外物時,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覺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情感。
C.材料一秦觀詩移情于物,寫孤館春寒,杜鵑啼血,殘陽日暮,隱喻含蓄地抒發(fā)了自己生命將暮,仕途將暮的孤苦凄涼。
D.藝術和宗教的產(chǎn)生離不開移情作用,因為把人和物的距離以及人和神的距離縮小,都是要借助于移情作用的。超然客公眾號
2.根據(jù)材料推斷,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立普斯主張用心理學觀點來解釋移情現(xiàn)象,唯心色彩較濃,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強調(diào)了審美對象的客觀性。
B.美感經(jīng)驗中的移情作用,不僅表現(xiàn)在把人的情感外射或移注到外物上去,而且表現(xiàn)在人也會受到物的影響。
C.移情作用和美感經(jīng)驗密切相關,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經(jīng)驗,而移情作用卻是產(chǎn)生美感經(jīng)驗的必要條件。
D.立普斯對移情說的解釋里,認為移情作用產(chǎn)生的原因是由我及物,這一方面與朱光潛的移情說完全不一致。
3.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中移情作用觀點的一項是( ▲ )(3分)
A.“子非魚,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B.“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br /> C.“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br /> D“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隨行而應人?!?br /> 4.李白的“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笔侨绾误w現(xiàn)移情作用的,請結(jié)合材料觀點分析。(4分)
5.人如何借助移情作用實現(xiàn)美感經(jīng)驗,請結(jié)合三則材料談談你的看法。(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團圓(節(jié)選)
巴金
晚會結(jié)束,小劉打手電給我照路,走原路回去。一路上我很興奮。不僅是王芳的演唱,所有的節(jié)目都使我激動。我接觸到那么豐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廣闊的心靈。
我離開軍政治部的那天,到王主任的房里辭了行回來,小劉給我打好了鋪蓋卷,在住室里等我。他要回到原來那個連隊去。他向我表示了歉意。他雖然高興回連隊,可是他的講話和舉動都流露出依不舍的感情。我也不愿意這么匆匆地跟他分別。最后我同他約定過兩個月到那個連隊去看他。
我并不曾失信。可是我去晚了些,已經(jīng)是好幾個月以后了。這中間我到過幾個部隊。我常常懷念小劉,因為我一直沒有得到他的消息。我后來忽然聽說小劉在的那個連隊打了勝仗,把敵人占據(jù)的一個無名高地拿下來了。這些日子為了迎接國慶三周年,為了歡迎第二屆祖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志愿軍前沿各個部隊都在打勝仗,到處都聽得見這樣的說法:“爭取立功,迎接親人。”我聽到了許多捷報以后,再得到那個連隊的勝利消息,我很難制止想會見小劉的欲望。過了國慶節(jié),我便動身到那個連隊去。我們在坑道里見到了連長。他已經(jīng)得到了通知,又熱情又親切地接待我。我和他交談了半個鐘頭的光景,便提起小劉的名字,還說我想見見小劉。
“對,對,劉正清,是個好戰(zhàn)士!”連長點頭說。
我連忙說明我跟劉正清很熟,并且把那次分別的情形也講了。
“不湊巧,他回國去了?!斑B長略略皺起眉毛說。
我詫異地問道:“他回國去干什么呢?”我自己馬上興奮地接下去說:“參加國慶節(jié)觀禮嗎?”
連長搖搖頭說:“他掛了花,送回去了。”
“他掛了花?傷重不重?”我愣了一下,驚問道。
連長看了我一眼,聲音低沉地答道:“兩條腿都斷了。”我變了臉色,著急地追問:“危險嗎?”
連長昂起頭說:“這個小青年還嚷著要回朝鮮來打美國鬼子呢!”
“他能回來嗎?”我順口問了這一句。話出口我才覺察到它是多余的了。
連長看了我一眼,激動地說:“要是真依他的話,他一定要回來。那天他跟著我上戰(zhàn)場,打到最后,主峰上還有個敵人的大母堡攻不下來,火力猛得很,我們犧牲了幾個同志。我十分著急,拿起一包炸藥,打算自己沖上去炸掉它。劉正清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務交給他。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決了??墒撬约簼M身是血,兩條腿都完了。擔架員來抬他,他還說‘我要堅持,我要打’。我后來去看他,他皺著眉頭,臉上沒有一點血色,我卻沒聽見他哼過一聲。我告訴他要給他請功,他還說自己沒有好好完成任務,應當檢討。”
……
小劉雖然回國,但是我總算踐了約,我在這個連隊住下來了。
頭兩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里好像總聽見小劉在講夢話,其實全是我自己在做夢。我本來打算在這里多住些時候,可是忽然接到王主任的電話,說是祖國來的慰問團就要到了,叫我馬上回到軍政治部去。
到了政治部,還是住在從前住過的地方。走了一段路,見到好些熟人,還隱約聽見文工團同志們的歌聲。我放好行李就去見王主任。
王主任在房里眼王芳談話,一面在看手里的幾張稿紙。他見我進去,跟我握了手,就把紙塞到我手里讓幫忙修改。我攤開稿紙一看,原來是地寫的一首歡迎慰問團的《獻詩》。我還看到王主任修改的句子。她看見我不提什么意見,便挑出幾個地自己認為不大妥當?shù)木渥游姨嫠鉀Q。這次我總算給她幫了一點忙。她滿意地拿回詩稿就向我告辭。我要留住她,她卻笑著說:“我還要準備節(jié)目,再不回去,我們陳團長可要急死了。下次來吧?!?br /> 我就說:“那么我陪你走一段吧?!彼€要推辭,我卻跟著她走出了洞子。
出得洞來,我一開口就問起小劉的事情。她聽到小劉的名字,馬上說:“小鬼有個東西要我交給你!”我連忙問:“什么東西?”她側(cè)過頭看了我一眼,臉色馬上變了,壓低聲音說:“筆記本。小鬼還說——”
“他怎么說?”我打斷了她的話。
“他說他等了你幾個月,他還以為你回國去了呢!”她答道,埋下頭往前走,也不再看我了。我過了半晌,才再問一句:“他傷得怎樣?”我心里不好過,我好像又看到小劉那張皮球似的臉,他笑得那么高興地說:“我一定等著你!”
王芳一面走,一面說,好像在自言自語:“小鬼從醫(yī)療所上車回國的時候,兩條腿都鋸掉了,他還在哼《歌唱祖國》,還說裝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線來。他比我堅強多了?!背豢凸娞?br /> 她一直不講話,我后來實在忍不住又問一句:“他沒有危險吧?”
她忽然抬起頭,提高聲音說:“他一定會活下去,比我們還活得久。他沒有腿,也能做許多、許多好事情?!彼芗?,不過聲音很堅決。但是這以后她又不作聲了。
我們默默地走到了文工團的住室。我拿到筆記本,馬上打開翻看,在第一頁上,我看見小劉親筆寫的字:“忠于團,就要忠于自己的工作;愛祖國,就要愛自己的同志?!?br /> 我鄭重地放好了筆記本,跟王芳緊緊地握一次手,一個人慢慢地走回去。
(有刪改)
文本二:
巴金的小說理論是他大量小說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和升華。他視創(chuàng)作為表達自己內(nèi)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主張創(chuàng)作面向讀者,“把心交給讀者”,和讀者進行誠摯的情感交流;同時認為“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無技巧”,肯定情感是創(chuàng)作的主要內(nèi)容,形式和技巧只是它的附庸。
(摘編自許德《論巴金的小說理論與批評》)
【注】1952年3月,以巴金為團長由文學藝術家組成的17人訪朝代表團奔赴朝鮮前線,慰問志愿軍戰(zhàn)士,在戰(zhàn)火紛飛的前線度過了300多天;1961年,巴金根據(jù)在朝鮮的真實經(jīng)歷創(chuàng)作了中篇小說《團圓》。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小說通過寫“我”向連長了解小劉的情況和夜里做夢兩件事,表現(xiàn)了“我”對小劉的思念之深,也有對他受傷之后的牽掛,更有未能按時赴約的愧疚。
B.為迎接國慶三周年和歡迎祖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志愿軍前沿捷報頻傳,“爭取立功,迎接親人”的口號彰顯出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革命豪情。
C.當“我”離開軍政治部時,小劉作為通訊員的種種表現(xiàn)透露出對“我”這個祖國來的客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和依依不舍的深厚情誼。
D.從寫王芳創(chuàng)作歡迎慰問團的《獻詩》和請人反復修改稿件的情節(jié)中,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富有才情、做事認真、具有革命熱情的文工團青年。
7.下列對小說有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小說主要采用側(cè)面描寫,通過連長和王芳的講述和“我”的回憶,塑造了小劉的好戰(zhàn)士形象。
B.小說在塑造人物時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用王芳的堅忍頑強襯托出志愿軍戰(zhàn)士的英勇無畏。
C.小劉兩條腿都鋸掉了,還是堅信自己能回到前線去,表現(xiàn)出勇敢執(zhí)著、堅強樂觀的人物特征。
D.小說中“我”的形象帶有一定的作家自我抒發(fā)的色彩,讀者可以從中窺測到作家的家國情懷。
8.文本一以“我”的視角來敘述故事,請分析這種寫法的好處。(4分)
9.文本二中巴金的小說創(chuàng)作理論在《團圓》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請結(jié)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節(jié)選自賈誼《過秦論·上篇》)
【乙】
秦丟懷貪負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詐力,安定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秦離戰(zhàn)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論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跡,以制御其政,后雖有淫驕之主,猶未有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yè)長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桓褐而饑者甘糟糠,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nèi)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帑污穢之罪,使各反其鄉(xiāng)里;發(fā)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jié)修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威德與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內(nèi),皆歡然各自安樂其處,唯恐有變,最有較之民,無離上之心,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止矣。
(節(jié)選自賈誼《過秦論·中篇》,有刪改)
【丙】
泰并兼諸侯山東三十余郡,繕津關,據(jù)險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陳涉以戍卒散亂之眾數(shù)百,奮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擾白梴,望屋而食,橫行天下。秦人阻險不守,關梁不闔,長戟不刺,強弩不射。楚師深入,戰(zhàn)于鴻門,曾無藩籬之艱。于是山東大擾,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將而東征,章邯因以三軍之眾要市于外,以謀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見于此矣。子嬰立,遂不悟。藉使子嬰有庸主之材,僅得中佐,山東雖亂,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未當絕也。
秦王足已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惑而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為戮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拊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諫,智士不敢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哀哉!
(節(jié)選自賈誼《過秦論·下篇》,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B.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C.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D.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萬乘,指一萬輛兵車。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車萬乘,以“萬乘"指天子、帝王。
B振孤獨窮困之士“中“振”是救助的意思,與“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中的“振”意思不同。
C“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與《孔雀東南飛)“六合正相應”中“六合”意義相同。
D.“修甲兵”中的“兵”是兵器的意思,與“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意思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把秦與大國、秦與陳涉、陳涉與山東諸國進行對比,指出雙方實力懸殊,為抒發(fā)“仁義不施
而攻守之勢異也”作了有力的鋪墊。
B.假設秦王夠考慮古代的情況,比較商,周興亡的往事,來控制治理國家,么后代即使出現(xiàn)驕奢淫逸的君主,也不會有傾覆危亡的楓想
C.秦朝吞并了流過諸侯以后,修筑渡口關隘,占據(jù)著險要地勢,修治武器,守護著這些地方。然而陳涉憑著幾百名散亂的戍卒,缺所向無敵。
D. 因為子嬰連一般君主的才能也不具備,又選取了中等以下的輔佐之臣,所以雖然有險固的工事,沃野千里的觀眾之地,也難免秦朝的敗亡。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①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為戮沒矣。(4分)
②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4分)
14.賈誼在《過秦論·下篇》中為什么說秦“亡,不亦宜乎”?請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病起書懷①
陸游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②。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注】①本詩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詩人在被免去參議官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寫了此詩。②和鑾:同“和鸞”。古代車上的鈴鐺。掛在車前橫木上稱“和”,掛在軛首或車架上稱“鑾”。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首聯(lián)敘事、點題,“病骨”“紗帽寬”“孤臣”生動地塑造出了一個病體瘦弱、客居江邊的詩人形象。
B.頷聯(lián)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憂國”同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思相近。超然客公眾號
C.頸聯(lián)中“廟社”和“和鑾”皆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廟社”指宗廟和社稷,喻國家,“和鑾”喻南宋皇帝。
D.本詩和《書憤)均作于陸游閑居之時,本詩從衰病起筆,《書憤》緊扣“憤”字,抒發(fā)自身感懷。
16.本詩和《書憤》尾聯(lián)都化用了《出師表》的典故,但借以表達的意思和情感均有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難》中用“ ▲ , ▲ ”細致描摹了行人步履艱難、神情惶悚的狀態(tài)。
(2)高適《燕歌行》中,“ ▲ , ▲ ”兩句一實一虛,既寫出了戰(zhàn)士們打仗的辛苦,又寫出了家中妻子對遠征戰(zhàn)士的思念之情。
(3)《離騷》中屈原借佩戴香花美草來表示保持自己高潔品質(zhì)的句子是“ ▲ , ▲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酷夏,心不靜,氣不順,① 之余,除了聽聽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以外,唯靠讀書靜心。
魯迅的《故事新編》共八篇小說,是魯迅輾轉(zhuǎn)京、廈、廣、滬四地而做。用時競達十四年。在給友人的信中,他一再強調(diào)自己不太愛惜身體……在我看來,他并非厭世,而是身不由己。
一個讀透古書的人,寫起擬古之作,可謂② 。巧妙的架構(gòu),靈氣飛濺的對話體,每讀一遍,便激賞一次,讓人③ 。
《故事新編》的脈絡,分明是魯迅的心跡。他寫《補天》,契合著欲補蒼天的志向:寫大禹的《理水》篇他精神的務實趨真得以踐行;表現(xiàn)”隱”與“退”的是《采藏》:對于威權《鑄劍》則是輕蔑與挑戰(zhàn);《非攻》篇,借墨子這潭深水,倒映出自己的人道主義思想;再然后,以《出關》《起死》,涂抹出人生與社會的蒼涼。
調(diào)皮的文筆、始終蓬勃著的少年氣及沉浸式的浪漫,讓這個故去八十六年的、也曾壯懷激烈過的人,依然是我們的恩師和益友。如今,我們讀他的書,就當是吹一吹空調(diào),仰仗他的冷峻和深遠,讓酷熱籠罩的心頭又一次享受清涼。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3分)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存在著結(jié)構(gòu)混亂、語句不通、標點不妥等問題,請加以修改,變成結(jié)構(gòu)整齊、表達流暢的整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3分)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其構(gòu)成及表達效果。(5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忽抬頭看見前面一帶粉垣,里面數(shù)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眾人都道:“好個所在!”于是大家進入,只見入門便是曲折游,階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兩三間房舍,一明兩暗,里面都是合著地步打就的床幾椅案。從里間房內(nèi)又得一小門,出去則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又有兩間小退步。后院墻下忽開一隙,得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墻內(nèi),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
賈政笑道:“這一處還罷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讀書,不枉虛生一世。”說畢,看著寶玉,唬的寶玉忙垂了頭。眾客忙用話開釋,又說道,“此處的匾該題四個字?!百Z政笑問;“那四字?”一個道是“淇水遣風”。賈政道:“俗?!坝忠粋€是“睢園雅進”。賈政道:“也俗?!辟Z珍笑道,“還是寶兄弟擬一個.......寶玉見問,答道:“都似不妥?!辟Z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寶玉道,“這是第一處行幸之處,必須頌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現(xiàn)成的,何必再作?!辟Z政道,難道‘淇水’‘睢園’不是古人的?”寶玉道;“這太板腐了。莫若‘( )’四字?!北娙硕己迦唤忻?。
(選自《紅樓夢》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
21.賈政說:“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讀書,不枉虛生一世?!比绻诖朔N環(huán)境中為你建一間書房,請依照畫橫線內(nèi)容,擬寫楹聯(lián)的下聯(lián)。(3分)
蕉帶梨香窗前綠, ▲
22.文段括號處是寶玉題擬的匾額,你認為“蓼汀花淑”“有風來儀"“梨花春雨”哪個才是寶玉擬定的,請說明理由。(6分)
匾額: ▲
理由: ▲
四、材料作文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禮記·中庸》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逼渲小吧魉肌薄懊鞅妗钡囊馑际侵斏髦苊艿厮伎?、清晰明確地分辨,它們強調(diào)了理性思考在治學中的重要性。其實不只是治學,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都離不開“慎思”“明辨”這樣的理性思考。
請結(jié)合材料,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 A A項可見材料二最后一段,錯在“是一種神秘主義?!睙o中生有,B項可見材料二第一段結(jié)尾和第二段開頭,C項可見材料一第三段,D項可見材料二最后一句。
2. B B項可見材料二三四段“美感經(jīng)驗中的移情作用不單是由我及物的,同時也把物的姿態(tài)吸收于我?!瑫r我又不知不覺地受古松的這種性格影響,自己也振作起來,模仿它那一副蒼老勁拔的姿態(tài)。”A項可見材料一、錯在“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強調(diào)了審美對象的客觀性?!睉獮椤皬娬{(diào)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審美對象的客觀性?!盋項前半句可見材料二第三節(jié),后半句錯誤,材料二原文為:“而美感經(jīng)卻常含有移情作用?!辈牧先臑椋骸斑_到這樣深入的美感,發(fā)現(xiàn)這樣深度的美,是要在主觀心理方面具有條件和準備的?!辈⒉荒芡茢喑鲆魄樽饔檬钱a(chǎn)生美感經(jīng)驗的必要條件。D項可見材料一,立普斯認為移情作用產(chǎn)生的原因是由我及物,這一點與朱光潛一致,朱光潛在此基礎上有所超越,提出移情還包括由物及人,物我合一。
3. D D項出自王充《論衡·明雩篇》人不能用行為感動天,天也不會隨從人的行為來感召人。與材料移情說觀點不一致。A項出自《莊子·秋水》,莊子將自己游玩時的快樂心情移置到魚的身上,覺得它們也是快樂的、這是在審美欣賞中典型的移情現(xiàn)象。B項和C項出自王國維《人間詞話》,都是移情于物。(具體可見朱光潛《詩的隱與顯》)。
4.①李白飽嘗世態(tài)炎涼,深受排擠打擊,他把由此產(chǎn)生的寂寞孤獨移注到敬亭山上去。②鳥飛了,云去了,只有山不離去,敬亭山好像懂得詩人的孤寂,詩人也懂得山的孤寂。山似乎就是詩人,詩人似乎就是山,物我合一。
5.①人在觀照外物時,把人的生命和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使物具有人情,由人及物。②把物的姿態(tài)吸收于人,人受到物的影響,模仿物的姿態(tài),由物及人。③人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復回流,物我合一。④需要人的情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體驗和改造。
6.A(A.“更有未能按時赴約的愧疚”說法錯誤。愧疚之情是在向王芳詢問小劉的情況,得知他等了自己幾個月后)
7.B(B.原文未體現(xiàn)出王芳的堅韌頑強,也沒有用王芳襯托小劉的形象)
8.①增強故事的真實感。以第一人稱來敘述,用“我”的耳聞目睹,向讀者講述發(fā)生在朝鮮戰(zhàn)場上的故事,更加真實可信,感染力更強;②有利于故事的展開。小說以“我”對小劉的感情為線索,貫穿全文,使情節(jié)更加集中連貫;③有利于表現(xiàn)志愿軍戰(zhàn)士的形象。通過“我”的視角,直接感受到他們崇高的精神品質(zhì),表現(xiàn)我對志愿軍戰(zhàn)士的親近感和崇敬之情。
9.①在戰(zhàn)場的真實經(jīng)歷感染了作者,給了他強烈的創(chuàng)作沖動,讓他有了表達自己內(nèi)心情感的需要:
②作者把與志愿軍的真摯情誼和對志愿軍的由衷贊美通過小說訴諸讀者,體現(xiàn)了“把心文給讀者”;
③小說敘述故事時以順敘娓娓道來,語言質(zhì)樸,情感自然,體現(xiàn)了“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無技巧”。
10. B(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秦王懷著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個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親近士民,拋棄仁政王道,樹立個人權威,焚燒典籍,施行嚴刑酷法,以詐力為先,以仁義為后,把殘暴苛虐作為治理天下的前提?!安恍殴Τ肌薄安挥H士民”結(jié)構(gòu)對稱,各自斷開,排除ACD;“廢王道”“立私權”結(jié)構(gòu)對稱,各自斷開;“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結(jié)構(gòu)對稱,各自斷開。)
11. C
A.正確:B.正確?!罢窈毟F困之士”句意;以救助孤獨窮困的士人。“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中“振”,揮動、抖動:句意:以武力來統(tǒng)治各國。C.個“六合”意義相同錯誤。“然后以六合為家”句意:這之后把天下作為家業(yè)?!傲险鄳敝小傲_”,子與丑合,寅與亥合,卯與戌合,辰與酉合,巳與申合,午與未合:句意: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適合。兩個六合意思不同。D,正確,句意:修治武器。/六國的滅亡,并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超然客公眾號
12. D本題考直學生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的能力。
D.“子嬰連一般君主的才能也不具備,又選取了中等以下的輔佐之臣”錯誤。原文“籍使子嬰有庸主之材,僅得中佐”是作者假設的情況。
13.①然而他們不敢竭誠盡忠,糾正主上之過的原因,就是秦朝的風氣多有忌諱的禁規(guī),忠言還沒說完而自己就被殺戮了。
②假使拿東方諸國(崤山以東的諸侯國)跟陳涉量量長短,比比大小,比比權勢,衡量實力,則不可以相提并論了。
14.①秦王自滿,不求教于人,一錯到底而不改變;②二世承襲父過,因循不改,殘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禍患;③子嬰孤立無親,危弱而沒有人輔佐。三位君主昏惑而終身不覺悟。
參考譯文:
【甲】
況且那天下并沒有縮小削弱,雍州的地勢,峭山和函谷關的險固,是保持原來的樣子。陳涉的地位,沒有尊貴于齊國、楚國、燕國、趙國、韓國、魏國、宋國、衛(wèi)國、中山的國君;鋤頭木棍,也不比鉤戟長矛更鋒利;那遷謫戍邊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國部隊抗衡;深謀遠慮,行軍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國的武將謀臣??墒菞l件好者失敗而條件差者成功,功業(yè)完全相反,這是為什么呢?假使拿東方諸侯國跟陳涉比一比長短大小,量一量權勢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論了。然而秦憑借著它的小小的地方,發(fā)展到兵車萬乘的國勢,管轄全國,使六國諸侯都來朝見,已經(jīng)一百多年了;這之后把天下作為家業(yè),用崎山、函谷關作為自己的內(nèi)宮:陳涉一人起義國家就滅亡了,秦王子嬰死在別人(項羽)手里,被天下人恥笑,這是為什么呢?就因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勢發(fā)生了變化啊。
【乙】
秦王懷著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個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親近士民,拋棄仁政王道,樹立個人權威,焚燒典籍,施行嚴刑酷法,以詐力為先,以仁義為后,把殘暴苛虐作為治理天下的前提。實行兼并,要重視欺詐和武力,安定國家,要重視順應形勢,這就是說奪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樣的方法。秦結(jié)束戰(zhàn)國紛爭統(tǒng)一天下,它的路線沒有改,它的政令沒有變,它奪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沒有不同。秦王集權力于一身而占有天下,所以他的滅亡很快就到來了。假使秦王能夠考慮古代的情況,比較商、周興亡的往事,來控制治理國家,那么后代即使出現(xiàn)驕奢淫逸的君主,也不會有傾覆危亡的禍患。所以夏禹、商湯、周武王建立了國家,名號卓著,功業(yè)長久。
當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沒有人不伸長脖子盼著看一看他的政策的。挨凍的人穿上粗布衣服就覺得很好,挨餓的人吃上糟糠也覺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執(zhí)政的資本。這就是說勞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貞賢能的人,君臣一心,為天下的苦難而沈心,喪服期間就改正先帝的過失,割地分民,封賞功臣的后代,封國立君,施禮于天下,把牢獄里的犯人放出來,免去刑戮,廢除沒收犯罪者妻子兒女為官家奴婢之類的雜亂刑罰,讓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鄉(xiāng),打開倉庫,散發(fā)錢財,以救助孤獨窮困的士人,減輕賦稅,減少勞役,幫助百姓解除急困,簡化法律,減輕刑罰,給犯人把握以后的機會,使天下的人都能改正過失,有新的追求,改進修整自己的立身準則和行為,各自修德向善,滿足萬民的愿望,以威信仁德對待天下人,天下人就歸附了。如果天下到處都歡歡喜喜安居樂業(yè),唯恐發(fā)生變亂,那么即使有奸詐不軌的人,而民眾沒有背叛主上之心,圖謀不軌的臣子也就無法掩飾他的奸詐,暴亂的陰謀就可以被阻止了。
【丙】
秦朝兼并了諸侯,山東有三十多個郡,修筑渡口關隘,占據(jù)著險要地勢,修治武器,守護著這些地方。然而陳涉憑著幾百名散亂的戍卒,振臂大呼,不用弓箭矛戟等武器,光靠鋤把和木棍,雖然沒有給養(yǎng),但只要看到有人家住的房屋就能吃上飯,縱橫馳騁天下,所向無敵。秦朝險阻之地防守不住了,關卡和橋渠來不及關閉,長戟刺不了,強弩射不了。楚軍很快深入境內(nèi),鴻門一戰(zhàn),竟然連像籬笆那樣的阻攔都沒有遇到。于是山東大亂,諸侯紛紛起事,豪杰相繼立王。秦王派章邯率兵東征,章邯得此機會,就憑著三軍的眾多兵力,在外面跟諸侯相約,做交易,圖謀他的主上。大臣們不可信用,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了。子嬰登位,最終也不曾覺悟,假使子嬰有一般君主的才能,僅僅得到中等的輔佐之臣,山東地區(qū)雖然混亂,秦國的地盤還是可以保全的,宗廟的祭祀也不會斷絕。
秦王自滿,不求教于人,一錯到底而不改變;二世承襲父過,因循不改,殘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禍患;子嬰孤立無親,危弱而沒有人輔佐。三位君主昏惑而終身不覺悟,秦朝滅亡,不也是應該的嗎?在這個財候,世上并非沒有深謀遠慮懂得形勢變化的人啊,然而他們之所以不敢竭誠盡忠,糾正主上之過,就因為秦朝的風氣多有忌諱的禁規(guī),忠言還沒說完而自己就被殺掉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側(cè)著耳朵聽,雙腳緊靠著站著,閉上嘴巴不敢說話。因此,三位君主迷失正道,忠臣不敢進諫,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經(jīng)大亂,壞消息不讓皇上知道,這難道不可悲嗎?
15.C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
C.“頸聯(lián)中‘廟社’和‘和鑾’皆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錯,是借代。“廟社”指宗廟社稷,借代國家、朝廷。“和鑾”同“和鸞”,詩中代指君主御駕親征,收復祖國河山的景象。故選C。
16.①《病起書懷》尾聯(lián)的意思是:諸葛亮北定中原之志的《出師表》古今傳誦,詩人夜半時分依然挑細讀。抒發(fā)的情感是:詩人即便生病遠謫誠依然渴盼收復山河,使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之情;②《書憤》尾聯(lián)的意思是:葛亮的《出師表》名傳后世,千年以來有誰能跟諸葛亮相提并論呢?抒發(fā)的情感是:表達詩人渴望自己能像諸葛亮一樣率軍北伐、報效國家的希冀與壯志難酬的悲憤。
17.(1)捫參歷井仰脅息 以手撫膺坐長嘆
(2)鐵衣遠戍辛勤久 玉箸應啼別離后
(3)扈江離與辟芷兮 紉秋蘭以為佩
18.①心浮氣躁;②駕輕就熟;③愛不釋手
第②處答“信手拈來、垂手可得、唾手可得、易如反掌、水到渠成、得心應手”亦可
第③處答“愛不忍釋、嘆為觀止”亦可
19.《補天》篇,契合著他欲補蒼天的志向;《理水》篇,踐行了他務實趨真的精神;《采薇》篇,表現(xiàn)了他對“隱”與“退”的思考;《鑄劍》篇,飽含著他對威權的輕蔑與挑戰(zhàn)。
20.構(gòu)成:將閱讀魯迅先生《故事新編》的感受比作在酷熱的天氣里吹空調(diào)。(1分)
效果:①與開頭“酷夏,心不靜,氣不順……唯靠讀書靜心”相呼應。(2分)②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魯迅的冷峻和深遠給予浮躁的自己精神上的鎮(zhèn)靜與愉悅。(2分)
21.(3分)[示例]蕉帶梨香窗前綠,泉和書聲竹外流。
(擬寫對聯(lián),首先形式上注意上下聯(lián)字數(shù)相等,詞性相同,結(jié)構(gòu)對應,平仄相對;內(nèi)容上上下聯(lián)意思相近或相反,要符合情境。本題要求擬寫一副應景的楹聯(lián),結(jié)合畫線句來看,“大株梨花兼著芭蕉”“得泉一派”“盤旋竹下”,這個園子有梨花、芭蕉、泉水、竹子等景物,營造了清幽雅致的環(huán)境:“兩三間房舍”“床幾椅案”是清凈又適合讀書的環(huán)境,符合“建一間書房”的特定環(huán)境。擬寫下聯(lián)時要巧妙地把這些景物嵌入,以凸顯書房的情境,語言追求文雅有韻味,彰顯讀書人的高雅情趣。)超然客公眾號
22.匾額:有鳳來儀(2分)
理由:①“有風來儀”符合元妃省親的背景,“鳳”也符合元妃尊貴的身份,有“頌圣”的意味。②瀟湘館周圍有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用“有風來儀”,也契合《莊子·秋水》“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典故,凸顯居者之高雅。(4分)
(汀花淑,意思是水邊生長著蓼草和花的景象。指的是植物的泛稱;汀指的是水邊平地;溆指的是水邊的小地方。與本處意境不符。“梨花春雨”雖有“梨花”,但只描寫了梨花、春雨的素潔美麗,與本處意境不符。瀟湘館在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被賈寶玉題的匾額是“有鳳來儀”,本意是歌頌賈元春省親的意思。賈元春晉升賢德妃風藻宮尚書,是為一品夫人,稱“鳳”,《莊子·秋水》中有“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體泉不飲……”“有鳳來儀”也突顯居者的高雅。)
23.(60分)(為提高學生對書寫的認識,答題紙分數(shù)設置為55+5。書寫分占5分)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材料段首先給出《禮記·中庸》中的經(jīng)典句子:“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然后重點就其中的兩個詞語“慎思“明辨”進行解讀,將其提到了“理性思考”的高度。最后引導考生拓展思維,“不只是治學,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都離不開……”這就告訴考生,寫作思路可以起于治學,終于學習生活。但離不開……慎思”明辨”這樣的理性思考”,這是最終的落腳點,中心點。慎思,材料中已給出解釋“謹慎周密地思考”,這說明我們不能只是一味地接受外界別人的觀點,而是要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形成自己對待事物的看法和世界觀、人生觀等。而明辨(清晰明確地分辨)則是針對如何接受外來信息這一角度而言的,孔子有云“思而不學則殆”,這說明我們也不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向外界學習,所以,學習是必要的,但如何學習、吸取外界各種良莠不齊的海量信息,就需要我們具備“明辨”的能力。
故此,“理性思考”是鮮明的一類詞,應貫穿全文始終,那么如何理性思考呢?那就需要“慎思”“明辨”,寫作時應該從治學、生活幾個方面入手:如在學習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說明我們應該在學中“明辨”,在思中“慎思”在生活中可結(jié)合如今多媒體時代我們?nèi)绾蚊鎸W(wǎng)上的各種信息去展開,在接收信息時應該“明辨”,在發(fā)飆侵襲時則應先“慎思”,不給他人帶來錯誤引導等。就寫作素材而言,可以選擇古代素材,但最后還是應落到新時代現(xiàn)實素材上為好。若想避免空洞論述,還是要聯(lián)系自我和時代,加入細節(jié)論述,強化說理分析,適當融入抒情,適時點燃讀者。
立意:
1.世事紛擾,理性思考。
2.莫做謠言的制造者和“搬運工”
8.勿隨他人道短長。

相關試卷

2023-2024學年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銅北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銅北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名著閱讀,作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3-2024學年江蘇省徐州市銅北中學上學期高一年級第二次學情調(diào)查語文試題含答案: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江蘇省徐州市銅北中學上學期高一年級第二次學情調(diào)查語文試題含答案,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2022-2023學年高二上期中語文試題(解析版):

這是一份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2022-2023學年高二上期中語文試題(解析版),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湛江市2022-2023學年度高二第二學期期末調(diào)研測試語文試卷及答案

湛江市2022-2023學年度高二第二學期期末調(diào)研測試語文試卷及答案

常州市2022—2023學年度高二第二學期學情調(diào)研語文試卷

常州市2022—2023學年度高二第二學期學情調(diào)研語文試卷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2022——2023學年度下學期高二期中質(zhì)量調(diào)研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2022——2023學年度下學期高二期中質(zhì)量調(diào)研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北京市房山區(qū) 2022—2023 學年度高二第一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

北京市房山區(qū) 2022—2023 學年度高二第一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