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章末卷1
一、選擇題
1.(2005?河池)冬天北方的河面結冰,某同學在結冰的河面上行走時突然發(fā)現冰面即將破裂,他應采取的措施是( ?。?br />
A.原處站立不動 B.立即改成單腳站立
C.趕快向岸邊跑 D.就地伏下并向岸邊爬行
2.(2018?突泉縣一模)下列現象中與大氣壓強無關的是( ?。?br />
A.用吸管吸飲料,飲料上升
B.吸盤上掛毛巾,吸盤不掉
C.用滴管吸取液體
D.帕斯卡“裂桶實驗”
3.(2009?義烏市)如果把籠罩著地球的大氣層比作浩瀚的海洋,我們人類就生活在這“大氣海洋”的底部,承受著大氣對我們的壓強﹣﹣﹣﹣﹣﹣﹣大氣壓。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br />
A.馬德堡半球實驗有力地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B.1個標準大氣壓的數值為1.013×105帕,(760mm汞柱)
C.大氣壓的大小與大氣的密度有關,離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氣壓也越大
D.人的心情通常跟晴天和陰雨天大氣壓的高低變化有關
4.(2012?天水)如圖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實驗裝置測量大氣壓強時,當玻璃管內的水銀柱穩(wěn)定后,在玻璃管的頂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內的水銀液面將( ?。?br />
A.保持不變
B.逐漸下降,最終與管外液面相平
C.逐漸上升,最終從小孔中流出
D.稍微下降一些
5.(2009?臺州)據報道,一個普通農民發(fā)明了塑料袋小提手,能防止雙手被較重的塑料袋勒得發(fā)痛。如圖,使用這種小提手提塑料袋能( ?。?br />
A.減小對手的壓強 B.減小對手的壓力
C.增大對手的壓強 D.增大對手的壓力
6.(2009?樂山)如圖所示,用塑料管可以把瓶子中的水吸到嘴里,這是由于( ?。?br />
A.人對水產生吸引力的作用
B.吸管本身有吸水的作用
C.大氣壓作用在水面上的結果
D.水壓的作用
7.(2006?攀枝花)如圖所示,瓶子里裝半瓶水,用塞子塞緊瓶口,然后將瓶子倒過來,使瓶口朝下這時瓶里的水對塞子的壓強跟沒有倒置時水對瓶底的壓強比較( ?。?br />
A.壓強變大 B.壓強變小 C.壓強不變 D.無法判斷
8.(2011?南丹縣三模)學習了壓強的知識后,小明和小華用同一只碗放在面粉盤中進行了實驗探究,如右圖所示,下面是他們的一些認識,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br />
A.兩種情況下碗對面粉盤的壓力相同
B.兩只碗對面粉盤的壓強不相等
C.他們這樣做是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D.他們這樣做是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
二、我會填空
9.(2005?北京)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 的存在。
10.(2012秋?密云縣期末)歷史上首先用實驗的方法測出大氣壓強數值的科學家是 。
11.啄木鳥的喙比較尖,這對它的覓食有什么好處?答:當啄木鳥用喙敲擊樹木時,聽到有空洞時,說明有害蟲住在里面,它的嘴尖,相當于減少了與樹木之間的 ,增大了對樹木的 ,這樣有利于將樹木的表皮啄破,取出里面的害蟲。
12.八一班的小明同學的質量是60kg,每只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是0.015m2,他站在黑板前給全班同學展示問題時對地面的壓力為 N,對地面的壓強是 Pa,他在離開座位向黑板前行走的過程對地面的壓強為 Pa.(g取10N/kg)
13.海里與河里相同深度的兩條魚,河里的魚比海里的魚受到的壓強 (填“大”或“小”)
14.北京奧運會冠軍龍清泉以抓舉133公斤(超亞洲紀錄)、挺舉169公斤(超世界紀錄)(如圖)獲得冠軍。龍清泉的質量是56kg,若他每只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是180cm2,則他挺舉169kg的杠鈴后,對地面的壓力是 N,對地面的壓強是 Pa(取g=10N/kg).若他此時提起一只腳,單腳站立,則他對地面的壓力將 ,壓強將 ?。ê髢煽者x填“變大”?!白冃 被颉安蛔儭保?。
15.(2016春?文登區(qū)期中)自來水筆(通常所說的鋼筆)吸墨水時,用手捏橡皮管再松開,墨水就被吸進橡皮管里去。捏橡皮管的目的是 ??;松開時,墨水在 的作用下進入橡皮管中。
16.在修建攔河壩時,為了保證航道的暢通,人們修筑了船閘,這是利用了 的原理;如圖所示是攔河壩的截面圖,攔河大壩之所以修成“上窄下寬”的形狀,是考慮到水對壩體側面有 ,并且隨深度的增加而 ,潛水員潛入水下40m深處時,水對潛水員的壓強是 Pa.(g取10N/kg)
三、我會探究
17.(2011?襄陽)小明同學利用A、B兩物體、砝碼、泡沫等器材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如圖所示
。
(1)實驗中小明是通過觀察 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
(2)比較甲、乙兩圖所示實驗,能夠得到的結論是 。
(3)若要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應通過比較圖 所示實驗。
(4)小明同學實驗時將物體B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如圖丁所示。他發(fā)現它們對泡沫的壓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結論是: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 。
18.(2011?蘇州模擬)如圖,是李亮同學用硬度適當的塑料瓶、橡皮塞、有刻度的細玻璃管、滴入紅墨水的溶液自制的一個簡易氣壓計,用它來探究“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情況”。
(1)瓶中水面上方是空氣,在圖示的狀態(tài)下,瓶內的氣壓 瓶外的大氣壓。(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李亮同學將氣壓計從山下拿到山上后,細玻璃管內的水柱高度會 ?。ㄌ睢吧摺?、“降低”或“不變”).原因是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19.如圖是測量液體壓強時的情景,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明在作圖(b)所示的檢查時。當用手指按壓(不論輕壓還是重壓)橡皮膜時,發(fā)現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幾乎不變化。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
(2)當儀器調節(jié)正常后,如表是該同學用壓強計按圖(c)(d)所示使橡皮膜在液體中不同深度處測得的幾組數據,請回答下列問題:
序號
液體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壓強計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水
5
朝上
4.8
2
水
5
朝下
3
水
5
朝側面
4.8
4
水
10
朝側面
9.5
5
水
15
朝側面
14.2
6
酒精
15
朝側面
11.4
①小明同學在實驗時有一個數據沒有記全,請將該數據填在相應的表格內;
②比較 的三組數據,可得出結論:同種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溫度的增加而增大;
③比較序號為5.6的兩組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種液體的壓強還跟液體的 有關。
四.我會計算
20.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王蒙一人奪得500米.1000米.3000米接力三塊金牌,在500米短道速滑中,以43秒048的成績蟬聯冬奧冠軍,三破冬奧會紀錄,為中國隊在該項目上實現三連冠!王蒙和冰刀的總質量是60kg,每只冰刀與冰面的接觸面積為15cm2(g取10N/kg)
(1)王蒙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王蒙在單腳滑行時,如圖所示,它對冰面產生的壓強是多少?
(3)當王蒙雙腳滑行時,她對冰面的壓強怎樣變化,請簡要說明理由。
教科版八年級下冊《第9章 壓強》2014年單元測試卷(河北省承德市興隆二中)(A)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
1.(2005?河池)冬天北方的河面結冰,某同學在結冰的河面上行走時突然發(fā)現冰面即將破裂,他應采取的措施是( ?。?br />
A.原處站立不動 B.立即改成單腳站立
C.趕快向岸邊跑 D.就地伏下并向岸邊爬行
【考點】85: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專題】12:應用題.
【分析】腳下的冰要破裂,說明人對冰面的壓強太大,為了人不知要陷入湖中,因此要從減小壓強的角度來入手考慮,從而突破此題。
【解答】解:A、原處站著不動,人對冰面的壓強沒有變化,冰會破裂,人將掉入湖中。故本選項錯誤。
B、改成單腳站立,是人對冰面的壓強增大了一倍,人更容易落入冰中。故本選項錯誤。
C、跑的同時會抬起一只腳,使人對冰面的壓強增大,更容易掉入冰中。故本選項錯誤。
D、就地伏下并向岸邊爬行,人對冰面的壓力沒有變化,增大了受力面積,減小了壓強,最大程度減小冰破裂的可能性。故本選項正確。
故選:D。
【點評】此類題目貼近生活實際,便于激發(fā)學生探究物理現象的興趣,同時,也體現了新課程的指導思想,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掌握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人站在冰面上,防止落入水中,就要減小冰承受的壓強。怎樣減小壓強,就是此題的突破口。
2.(2018?突泉縣一模)下列現象中與大氣壓強無關的是( ?。?br />
A.用吸管吸飲料,飲料上升
B.吸盤上掛毛巾,吸盤不掉
C.用滴管吸取液體
D.帕斯卡“裂桶實驗”
【考點】88:液體的壓強的特點;8J: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分析】大氣壓的應用大多是利用內外的氣壓差,所以要判斷是否是大氣壓的應用,要注意有沒有形成這個“氣壓差”。
【解答】解:A、用吸管吸飲料的原理是:先把吸管內的空氣吸走,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汽水被壓進吸管里。故此現象與大氣壓有關。
B、塑料吸盤要固定在墻壁上,需要先用力擠壓塑料吸盤,把盤內的空氣擠出,然后吸盤就被外界的大氣壓緊壓在了墻壁上,所以在吸盤上掛毛巾吸盤也不會掉下來。故此現象與大氣壓有關。
C、膠頭滴管吸藥液時,需先把膠頭中的空氣擠出,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藥液就被壓進滴管中。故此現象與大氣壓有關。
D、帕斯卡的“裂桶實驗”是為了驗證液體壓強與水的深度有關,因為管很細,但水的深度很大,所以只用很少的水就能把桶壓裂開。此現象與大氣壓無關。
故選:D。
【點評】此類題舉出的例子一般都是學生平時接觸過的,上課時老師有講過,或是平時練習時有做過的,所以要在平時學習中多留心這類與物理有關的生活現象。
3.(2009?義烏市)如果把籠罩著地球的大氣層比作浩瀚的海洋,我們人類就生活在這“大氣海洋”的底部,承受著大氣對我們的壓強﹣﹣﹣﹣﹣﹣﹣大氣壓。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br />
A.馬德堡半球實驗有力地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B.1個標準大氣壓的數值為1.013×105帕,(760mm汞柱)
C.大氣壓的大小與大氣的密度有關,離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氣壓也越大
D.人的心情通常跟晴天和陰雨天大氣壓的高低變化有關
【考點】8E:大氣壓強的存在.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專題】16:壓軸題;22:學科綜合題.
【分析】①有力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
②標準大氣壓的值是:1.013×105帕。
③大氣壓與高度有關,越高的位置大氣壓的值越小。
【解答】解:A、馬德堡半球實驗有力地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A是正確的。
B、1個標準大氣壓的數值為1.013×105帕,(760mm汞柱).B是正確的。
C、大氣壓的大小與大氣的密度有關,離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氣壓也越小。C是錯誤的。
D、人的心情通常跟晴天和陰雨天有關,晴天雨天與大氣壓的高低變化有關。D是正確的。
故選:C。
【點評】此題是大氣壓的綜合考查。需要注意的是D選項,天氣與氣壓的關系。
4.(2012?天水)如圖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實驗裝置測量大氣壓強時,當玻璃管內的水銀柱穩(wěn)定后,在玻璃管的頂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內的水銀液面將( ?。?br />
A.保持不變
B.逐漸下降,最終與管外液面相平
C.逐漸上升,最終從小孔中流出
D.稍微下降一些
【考點】8F: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專題】13:實驗題.
【分析】托里拆利實驗測量大氣壓的原理是:在玻璃管中取一液面(這一液面與水銀槽中的液面相齊平),則有大氣向上的壓力等于玻璃管中水銀向下的壓力,即P0S=ρ水銀ghS,即大氣壓強等于玻璃管中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解答】解:當玻璃管頂部穿一小孔時,上端會進入空氣,則玻璃管中與水銀槽液面齊平的液面上下的壓強不再平衡,向下壓強等于大氣壓強加上水銀柱產生的壓強,所以水銀柱向下運動直到與水銀槽中液面相齊平。
故選:B。
【點評】搞懂實驗原理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本題若在玻璃管中有水銀的部位打一小孔,則會出現小孔上端的向上運動,下端的向下運動,直到與水銀槽中液面相齊平。
5.(2009?臺州)據報道,一個普通農民發(fā)明了塑料袋小提手,能防止雙手被較重的塑料袋勒得發(fā)痛。如圖,使用這種小提手提塑料袋能( ?。?br />
A.減小對手的壓強 B.減小對手的壓力
C.增大對手的壓強 D.增大對手的壓力
【考點】85: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專題】12:應用題;41:控制變量法.
【分析】減小壓強的方法有兩種:
①減小壓力,②增大受力面積;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然后再判斷出正確的選項即可。
【解答】解: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小提手和手之間的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塑料袋對手的壓強,使手感到舒服。故A符合題意,C不合題意。
塑料袋對手的壓力,等于塑料袋及塑料袋中物體的重,塑料袋及塑料袋中物體的重不變,壓力不變。故B、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的是增大、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擅于運用物理知識來解釋一些日常現象,從而為解答此類題積累經驗。
6.(2009?樂山)如圖所示,用塑料管可以把瓶子中的水吸到嘴里,這是由于( ?。?br />
A.人對水產生吸引力的作用
B.吸管本身有吸水的作用
C.大氣壓作用在水面上的結果
D.水壓的作用
【考點】8E:大氣壓強的存在.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專題】15:簡答題.
【分析】用塑料管吸水時,是先把塑料管內的空氣吸走,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水被壓進吸管里。
【解答】解:用塑料管吸水不是靠水產生的引力,吸管本身也不具有吸水作用,也不是靠水壓的作用,而是先把塑料管內的空氣吸走,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水被壓進吸管里。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大氣壓的應用的了解與掌握,利用大氣壓的生活例子是很多的,學習時,多舉例、多解釋,分析時不要說成“被吸上來”,而是“被外界的大氣壓壓上來”。
7.(2006?攀枝花)如圖所示,瓶子里裝半瓶水,用塞子塞緊瓶口,然后將瓶子倒過來,使瓶口朝下這時瓶里的水對塞子的壓強跟沒有倒置時水對瓶底的壓強比較( ?。?br />
A.壓強變大 B.壓強變小 C.壓強不變 D.無法判斷
【考點】83:壓強大小比較.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分析】瓶口朝下時,瓶口橫截面積小于瓶底的橫截面積,水的體積不變,所以水的深度變大,根據公式P=ρgh可求壓強的變化。
【解答】解:瓶口朝下時,水的深度變大,根據公式P=ρgh可知,水對塞子的壓強變大。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液體壓強大小的比較,關鍵是公式及其變形的靈活運用,難點是對瓶子內水深度變化的判斷。
8.(2011?南丹縣三模)學習了壓強的知識后,小明和小華用同一只碗放在面粉盤中進行了實驗探究,如右圖所示,下面是他們的一些認識,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br />
A.兩種情況下碗對面粉盤的壓力相同
B.兩只碗對面粉盤的壓強不相等
C.他們這樣做是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D.他們這樣做是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
【考點】87: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專題】12:應用題.
【分析】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有關,還與受力面積有關;
圖中兩種情況下碗對面粉盤的壓力都等于它們的重力;由于碗的兩種放法,與面粉的接觸面積不同(壓力相同),兩只碗對面粉盤的作用效果(壓強)不相同;
分析圖例找出相同量和不同量,得出實驗的研究目的。
【解答】解:
A、兩種情況下碗對面粉盤的壓力都等于碗的重力,同一只碗重力不變,故壓力相同;A不符合題意;
B、由于碗的壓力相同,但受力面積不同,根據P=,得兩只碗對面粉盤的壓強不相等;故B不符合題意;
C、根據控制變量法的思想,此實驗是控制壓力相同,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故C符合題意;
D、圖中,壓力相同、受力面積不同,是在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控制變量法是物理上常用的探究方法,要通過觀察圖例找出相同量和不同量。
二、我會填空
9.(2005?北京)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 大氣壓 的存在。
【考點】8E:大氣壓強的存在.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分析】著名馬德堡半球實驗是驗證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著名托里拆利實驗是測得大氣壓值的實驗。
【解答】解:歷史上著名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是驗證大氣壓存在的實驗。
故答案為:大氣壓。
【點評】知道驗證大氣壓存在和測得大氣壓存在的兩個著名實驗。
10.(2012秋?密云縣期末)歷史上首先用實驗的方法測出大氣壓強數值的科學家是 托里拆利 。
【考點】8F: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專題】582:氣體的壓強、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分析】馬德堡半球試驗有力的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但首次測出大氣壓值的是意大利的科學家托里拆利。
【解答】解:意大利的科學家托里拆利利用裝有水銀的細玻璃管測出了大氣壓的值是1.013×105Pa。
故答案為:托里拆利。
【點評】此題考查我們對于托里拆利實驗的了解,是一道物理常識題;
物理常識題是中考必考的,目的是讓我們多了解物理學史,學習科學家們的用于探索的精神。
11.啄木鳥的喙比較尖,這對它的覓食有什么好處?答:當啄木鳥用喙敲擊樹木時,聽到有空洞時,說明有害蟲住在里面,它的嘴尖,相當于減少了與樹木之間的 受力面積 ,增大了對樹木的 壓強 ,這樣有利于將樹木的表皮啄破,取出里面的害蟲。
【考點】84:增大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專題】581:壓強、液體的壓強.
【分析】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
【解答】解:啄木鳥的嘴比較尖,相當于減少了與樹木之間的受力面積,這樣在壓力一定時可以增大鳥嘴對樹木的壓強,有利于將樹木啄破,捉住其中的害蟲。
故答案為:受力面積;壓強。
【點評】掌握壓強大小的影響因素,利用控制變量法解釋生活中有關增大和減小壓強的問題。
12.八一班的小明同學的質量是60kg,每只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是0.015m2,他站在黑板前給全班同學展示問題時對地面的壓力為 600 N,對地面的壓強是 2×104 Pa,他在離開座位向黑板前行走的過程對地面的壓強為 4×104 Pa.(g取10N/kg)
【考點】81: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86: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專題】11:計算題;581:壓強、液體的壓強.
【分析】人行走或正常站立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力都等于人的重力,根據公式p=可求正常站立時(兩只腳著地)和行走時(一只腳著地)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解答】解:人不管是站立還是行走,對地面的壓力等于人自身的重力,
小明對地面的壓力:F=G=mg=60kg×10N/kg=600N;
小明站在黑板前給全班同學展示問題時,
地面的受力面積(與地面的接觸面積):
S=2×0.015m2=0.03m2,
此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p===2×104Pa;
他在離開座位向黑板前行走的過程中,地面的受力面積(與地面的接觸面積):
S′=0.015m2,
行走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p′===4×104Pa。
故答案為:600;2×104;4×104。
【點評】本題考查壓力和壓強的計算,要知道在水平面上對地面的壓力等于人的重力,清楚:站立時兩只腳著地,行走時一只腳著地。
13.海里與河里相同深度的兩條魚,河里的魚比海里的魚受到的壓強 小?。ㄌ睢按蟆被颉靶 保?br />
【考點】88:液體的壓強的特點.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專題】581:壓強、液體的壓強.
【分析】液體壓強的特點:
①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②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③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深度一定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解答】解: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即壓強p與液體的密度ρ成正比,因為河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所以河里的魚比海里的魚受到的壓強小。
故答案為:小。
【點評】液體壓強的規(guī)律是液體壓強中最基礎的知識,也是比較重要的內容,一直是中考考查的熱點。
14.北京奧運會冠軍龍清泉以抓舉133公斤(超亞洲紀錄)、挺舉169公斤(超世界紀錄)(如圖)獲得冠軍。龍清泉的質量是56kg,若他每只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是180cm2,則他挺舉169kg的杠鈴后,對地面的壓力是 2250 N,對地面的壓強是 6.25×104 Pa(取g=10N/kg).若他此時提起一只腳,單腳站立,則他對地面的壓力將 不變 ,壓強將 變大 (后兩空選填“變大”?!白冃 被颉安蛔儭保?。
【考點】81: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86: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專題】11:計算題;581:壓強、液體的壓強.
【分析】人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等于重力,應用壓強公式可以求出壓強,根據壓強公式分析壓強的變化。
【解答】解:他挺舉169kg的杠鈴后,對地面的壓力:
F=G人+G杠鈴=(m人+m杠鈴)g=(56kg+169kg)×10N/kg=2250N,
雙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S=180cm2×2=360cm2,
對地面的壓強:p===6.25×104Pa;
若他此時提起一只腳,單腳站立,則他對地面的壓力仍等于重力,
對地面的壓力將不變,此時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減小,壓強將變大。
故答案為:2250;6.25×104;不變;變大。
【點評】本題考查了求壓力、壓強、判斷壓力與壓強的變化,應用G=mg與壓強公式即可正確解題,求壓強時要注意求出人與地面的接觸面積,這是易錯點。
15.(2016春?文登區(qū)期中)自來水筆(通常所說的鋼筆)吸墨水時,用手捏橡皮管再松開,墨水就被吸進橡皮管里去。捏橡皮管的目的是 排出橡皮管中的空氣??;松開時,墨水在 大氣壓 的作用下進入橡皮管中。
【考點】8J: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專題】582:氣體的壓強、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分析】利用大氣壓的知識來解釋此現象,吸墨水是利用了大氣壓強。
【解答】解:吸墨水時,先把橡皮管捏扁,把里面的空氣排出,再插入墨水中松開橡皮管,此時管內的氣壓小于管外的大氣壓強,墨水就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進橡皮管里了。
故答案為:排出橡皮管中的空氣;大氣壓。
【點評】本題考查了自來水筆吸墨水的原理。與大氣壓有關的現象往往是物體的一個位置和空氣接觸,另一個位置沒有空氣或空氣減少。
16.在修建攔河壩時,為了保證航道的暢通,人們修筑了船閘,這是利用了 連通器 的原理;如圖所示是攔河壩的截面圖,攔河大壩之所以修成“上窄下寬”的形狀,是考慮到水對壩體側面有 壓強 ,并且隨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 ,潛水員潛入水下40m深處時,水對潛水員的壓強是 4×105 Pa.(g取10N/kg)
【考點】89:液體的壓強的計算;8B:連通器原理.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專題】15:簡答題;581:壓強、液體的壓強.
【分析】(1)上端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船閘符合這一定義。
(2)由于液體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動性,所以液體對容器底和容器側壁有壓強,并且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因此水壩的下部受到的壓強比上部大。
(3)根據液體壓強公式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1)船閘的工作符合連通器的原理,這樣可以在修建河壩的基礎上,又能保證航道的暢通。
(2)水壩筑成下寬、上窄的形狀,是考慮到水對壩體側面有壓強,并且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p=ρgh=1.0×103kg/m3×10N/kg×40m=4×105Pa。
故答案為:連通器;壓強;增大;4×105。
【點評】本題的解題關鍵是熟記液體壓強的特點和液體壓強的計算,明確連通器的相關應用實例,難度不大,是一道基礎題。
三、我會探究
17.(2011?襄陽)小明同學利用A、B兩物體、砝碼、泡沫等器材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如圖所示
。
(1)實驗中小明是通過觀察 泡沫的凹陷程度 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
(2)比較甲、乙兩圖所示實驗,能夠得到的結論是 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
(3)若要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應通過比較圖 甲和丙 所示實驗。
(4)小明同學實驗時將物體B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如圖丁所示。他發(fā)現它們對泡沫的壓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結論是: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 。
【考點】87: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專題】13:實驗題;41:控制變量法;4J:轉換法.
【分析】(1)壓力的作用效果是采用轉換法,通過泡沫的形變來體現的。
(2)比較甲、乙兩圖所示實驗可知,受力面積的大小是相同的,壓力不同,泡面的凹陷程度不同,由此得出壓力作用效果和壓力的關系;
(3)要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就要控制壓力不變,而受力面積不同。
(4)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在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積的關系時,應該保持壓力不變。
【解答】解:(1)實驗中,泡沫的凹陷程度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用泡沫的凹陷程度來反映壓力作用效果。
(2)比較甲、乙兩圖所示實驗可知,受力面積相同,壓力越大,泡沫凹陷越大,故可得結論: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3)要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就要控制壓力不變而受力面積不同,甲和丙兩圖符合題意。
(4)研究壓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積的關系時,應該保持壓力不變。小明實驗時沒有保持壓力不變,實驗過程中壓力和受力面積同時變化,無法研究壓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積的關系。
故答案為:(1)泡沫的凹陷程度;
(2)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甲和丙;
(4)沒有控制壓力不變。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涉及到了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這兩種方法是初中物理用到的最多的探究方法,需要掌握。
18.(2011?蘇州模擬)如圖,是李亮同學用硬度適當的塑料瓶、橡皮塞、有刻度的細玻璃管、滴入紅墨水的溶液自制的一個簡易氣壓計,用它來探究“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情況”。
(1)瓶中水面上方是空氣,在圖示的狀態(tài)下,瓶內的氣壓 大于 瓶外的大氣壓。(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李亮同學將氣壓計從山下拿到山上后,細玻璃管內的水柱高度會 升高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原因是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 減小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考點】8G:大氣壓強與高度的關系.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專題】12:應用題;15:簡答題.
【分析】(1)根據在圖示的狀態(tài)下,瓶內的氣壓大于瓶外的氣壓,使管內的水面高與瓶內水面;
(2)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李亮同學將氣壓計從山下拿到山上后,大氣壓減小,使得管內水位升高、水柱高度增加;
【解答】解:(1)瓶中水面上方是空氣,如果此處的氣壓等于瓶外的大氣壓,管內和瓶內的水面應該相平。現在是管內的水面高,說明瓶內的氣壓高于瓶外大氣壓;
(2)將氣壓計從山下拿到山上后,大氣壓減小,管內水柱高度會增加,說明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
故答案為:(1)大于;(2)升高;減小。
【點評】學生利用身邊的器材做成氣壓計,探究大氣壓的變化、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判斷,學以致用!
19.如圖是測量液體壓強時的情景,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明在作圖(b)所示的檢查時。當用手指按壓(不論輕壓還是重壓)橡皮膜時,發(fā)現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幾乎不變化。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裝置氣密性不好 。
(2)當儀器調節(jié)正常后,如表是該同學用壓強計按圖(c)(d)所示使橡皮膜在液體中不同深度處測得的幾組數據,請回答下列問題:
序號
液體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壓強計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水
5
朝上
4.8
2
水
5
朝下
3
水
5
朝側面
4.8
4
水
10
朝側面
9.5
5
水
15
朝側面
14.2
6
酒精
15
朝側面
11.4
①小明同學在實驗時有一個數據沒有記全,請將該數據填在相應的表格內;
②比較 3、4、5 的三組數據,可得出結論:同種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溫度的增加而增大;
③比較序號為5.6的兩組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種液體的壓強還跟液體的 密度 有關。
【考點】8C: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專題】5A5:探究型實驗綜合題.
【分析】(1)液體內部存在壓強,液體壓強的大小用壓強計測量。在使用壓強計之前要檢查其密閉性,防止漏氣。
(2)①同種液體,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②探究液體壓強跟深度的關系時,保持液體的密度和方向相同;
③探究液體壓強跟密度的關系時,保持液體的深度和方向相同。
【解答】解:
(1)液體的壓強變化不能直接觀察,壓強計的測量原理是:壓強的變化引起U形管兩液面出現高度差,壓強越大,高度差越大。
使用壓強計之前,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U形管中的液柱高度幾乎不變,說明裝置氣密性不好。
(2)①比較表中1、3實驗數據可知,同種液體,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因此第2次實驗中,壓強計左右液面高度差為4.8cm;
②比較表中3、4、5三組實驗數據可知,同種液體,壓強計左右液面高度差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可以得出的結論:同種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溫度的增加而增大;
③比較序號為5.6的兩組實驗數據可知,深度相同,液體密度不同,壓強計左右液面高度差也不相同,因此可以得出的結論:不同種液體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故答案為:(1)裝置氣密性不好;(2)①4.8;②3、4、5;③密度。
【點評】本題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即探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必須控制其它因素不變。
四.我會計算
20.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王蒙一人奪得500米.1000米.3000米接力三塊金牌,在500米短道速滑中,以43秒048的成績蟬聯冬奧冠軍,三破冬奧會紀錄,為中國隊在該項目上實現三連冠!王蒙和冰刀的總質量是60kg,每只冰刀與冰面的接觸面積為15cm2(g取10N/kg)
(1)王蒙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王蒙在單腳滑行時,如圖所示,它對冰面產生的壓強是多少?
(3)當王蒙雙腳滑行時,她對冰面的壓強怎樣變化,請簡要說明理由。
【考點】78:重力的計算;86: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菁優(yōu)網版權所有
【專題】581:壓強、液體的壓強.
【分析】(1)根據王蒙和冰刀的總質量是60kg,利用G=mg即可求出王蒙受到的重力,此時對冰面壓力即為其重力;
(2)已知每只冰刀與冰面的接觸面積為15cm2,此時對冰面壓力即為其重力,再利用p=即可求出它對冰面產生的壓強;
(3)當王蒙雙腳滑行時腳與冰面的接觸面積增大,壓力不變,由此分析她對冰面的壓強怎樣變化。
【解答】解:(1)王蒙受到的重力G=mg=60kg×10 N/kg=600N
(2)王蒙在單腳滑行時對冰面的壓力F=G=600N,
每只冰刀與冰面的接觸面積:S=15cm2=1.5×10﹣3,m2
她單腳滑行時對冰面的壓強:
p===4×105Pa,
(3)當王蒙雙腳滑行時,她對冰面的壓強減小。因為雙腳站立時,在壓力不變,腳與冰面的接觸面積增大。
答:(1)王蒙受到的重力是600N,
(2),對冰面產生的壓強是4×105Pa,
(3)當王蒙雙腳滑行時,她對冰面的壓強減小。因為雙腳站立時,在壓力不變,腳與冰面的接觸面積增大。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重力的計算,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等知識點,難度不大,都是些基礎知識,要求學生應熟練掌握。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粵滬九年級下單元測試卷-第十七章章末卷1,共19頁。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粵滬八年級下單元測試卷-第六章章末卷1,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作圖與探究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粵滬八年級下單元測試卷-第九章章末卷2,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圖3,作圖題,科學探究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